龙沛潇的女儿龙凤也到了出嫁的年龄,环顾左右,只有世衡条件最好,年岁也相当,而且从小在一起上学,青梅竹马的,彼此很熟悉。龙沛潇与夫人商量,准备给管上可提出这个问题,又觉得不好直说,于是又找到郎中管上学。
龙沛潇:“上学兄弟,上可家的世衡说了媳妇没?”
管上学:“据我所知,好像还没有,目前正在经营旺草坝买进的一片山头,大哥也没有说过这件事,怎么?龙会长准备当大媒人吗?谁家的姑娘?”
龙沛潇:“上学兄弟,我像做媒拉线的媒公媒婆吗?”
管上学:“一点儿都不像,龙会长不会是闲来无事顺便问问吧?”
龙沛潇:“那倒不是,这件事主要还需仰仗上学兄弟。”
管上学:“什么事会难倒足智多谋的龙会长,还要我帮忙?讲吧,为龙会长帮忙,我两肋插刀,豁出去了。”
龙沛潇:“用不着管大侠两肋插刀,只是一件小事,我家龙凤也看到看到进了十八岁了,已到了出嫁的年龄,目前条件相当的上可家的世衡最恰当,如果世衡未有定亲,麻烦你给上可大兄弟说说看。”
管上学:”龙会长欲亲上加亲,好得很,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就回去操办这件事,你就准备嫁姑娘吧!等等,你和大老爷两房就这么个姑娘,你的夫人,大老爷夫妇能同意吗?龙管两家虽是世交,我们是平民百姓,你们龙家是官宦之家,门不当,户不对,龙凤小姐愿不愿意都很难说,一句话,龙会长你们全家同意了,我才敢行动。“
龙沛潇:”环顾绥阳县,你们家条件最好,最熟,除我大哥,你们家最亲,亲上加亲,最好不过。“
管上学:”龙会长,明天我们一道回上坪村,如龙大人与夫人同意,我立即给大哥讲,如龙大人执意不同意就算了,不要让你们兄弟产生不愉快。”
龙沛潇:“明天我们一道回去,你先跟我一道去禄星院,我去问了大哥后我给你说,然后你去给你大哥说,让他来提亲,这样四家人在一起做出决定,并商量办喜事,你看如何?”
管上学:“行!”
当晚,龙沛潇与夫人谈了回上坪村让大哥做决定。
夫人:“我相信大哥会同意的,他了解管家,这样我女儿就在我身边,我放心得很。”
龙沛潇:“夫人,你去问问凤儿,看她愿不愿意?”
夫人:“本来儿女之事就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但我问问也可以。”
夫人去女儿房间,一会儿就回来,说道:
“凤儿一听说嫁给世衡,脸露高兴之色,说道,我听爹妈的,这不就是同意吗,这件事成了七成,如果大哥不反对,你就去找上可,把婚事定下来。”
第二天两人回到禄星院,龙沛潇让管上学暂时在正厅喝茶等候,他去福星苑找兄嫂。
刚进正门就见兄嫂在石桌边喝茶,说道:
“大哥大嫂好!”
龙沛霖:“回来啦,有啥事吗?”
龙沛潇:“有件事请示大哥大搜。”
龙沛霖:“什么大事值得专门跑回来一趟?”
龙沛潇:“凤儿也十七八岁了,我和你弟媳妇商量,想将凤儿许配给上可大兄弟的管世衡,大哥大嫂同意不?”
龙沛霖:“儿女婚事父母之命,你们作出决定就行,我完全赞同。上可大兄弟有田有地,此家不行,那绥阳找不出第二家。女大不中留,马上去给上可大兄弟说,倒是世衡谈了媳妇没有?”
龙沛潇:“上学兄弟说还没有。”
龙沛霖夫人:“二弟,你问过凤儿没有,他同意不?”
龙沛潇:“问过凤儿,风儿同意。”
夫人:“马上去寿星院把事情定下来。”
龙沛潇回到自己的禄星院,告诉上学:
“大哥大嫂完全同意,直催我快去寿星院把事情定下来。”
管上学:“还是按我们商量的办,我先去说清楚,让他自己来提亲,你等着。”
一会儿上可夫妇在上学的陪同下提亲来了。一说一合,并商定八月中秋前后结婚,当天中午管上可杀鸡宰鸭请龙沛霖一家和龙沛潇吃中饭,庆祝两家亲上加亲。
管上可前年在上坪村北几十里的旺草坝买了两千亩水田和十个山堡约六千亩坡地,正在着力改造成梯田,为了管理这八千亩田地,特买了个山堡,盖了座大院子,两厢和朝门两边全改造成统仓,世衡在这里管理。
龙沛霖看黄历,正好中秋是吉日,中秋那天管上可请了全村父老乡亲,请了各处庄园所在的管事和村长及龙兴药业,弘仁堂全体,在寿星院和喜星院办了八十桌,着实热闹了一番。
因为婚后要去旺草坝,龙凤提议把新房设在禄星院她自己的房间,管上可完全同意。
三天之后,小两口高高兴兴的去了旺草坝,旺草坝是个很宽敞的坝子,坝子旁边住着几百户村民,坝中偏北有个小山堡,管世衡的大院子就建在这个小山堡上。周围两千亩水田,管上可是从一个财主手中以每亩二两五银子花了五千两买来的,坝中的水田几乎全是管家的,周围的村民几乎全是管家的佃户。
坝子北边是绥阳到正安县的大道,直达重庆南川县,东北出道真县接涪州五龙县,从管家院向北有条石板路接大路。
龙沛潇听说这个地方很不错,他两夫妇骑马坐轿送女儿到新居。站在阁楼上看,全部山村,全部山堡,全部水田尽收眼底,这个庄园的管事是村长的幺叔,五十岁的向元松夫妇,为人非常友善。
第二天世衡专门带岳父去看了看他的由坡土改梯土的工程,十个山头已改了五个,皆已种上迟高粱,长势明显比未改的好。
管世衡:“岳父,趁冬闲,我将这剩下的五个山头全改了,无论种麦子还是种高粱收成都会提高。
龙沛潇:”为什么不改成水田呢?“
管世衡:”主要是错开农时,这样几个主要农时都错开了,晚秋种麦,春天种稻,初夏收麦子和种晚高粱,盛夏收稻谷,秋天收晚高粱,这样一年四季有活路做,佃户的收入也增加了,大家都高兴。
龙沛潇:“世衡,你跟您爹一样能干。”
管世衡:“如果岳父在附近买地,我也可以帮你老人家管起来。”
龙沛潇:“那你留意一下吧。”
管世衡:“这坝子的地都姓管了,看对面那两个荒山可能要买,一两年都未听说有人来管过了,但山上不好开成庄家地,种药材倒是很好的,只是在药材种植上我只会一般的,名贵的没跟爹种过。”
龙沛潇:“要得,去打听一下,便宜我便买下来种药材,我龙兴药业有人会种。”
管世衡:“是,听岳父的,我立即打听此事。”
龙夫人专门为女儿带了一对在龙家多年的老成的张水生夫妇照顾女儿女婿。
龙沛潇夫妇住了两天便回绥阳了。
管世衡当即问幺叔:“对面山的主人是怎么回事?没来管了。”
向幺叔:“这两座山是邻村我们同姓的本家堂侄的,由于与人起纠纷,失手打死了人,结果被人告了,判了二十年邢,充军到青海去了,去了没有多久就死在哪里,留下孤儿寡母的,哪里管得了山?他倒是想便宜卖了,但这里谁又是买山的人,山里除了长点杂树什么都不出,买来干啥子?”
管世衡:“向幺叔,你去打听一下你那侄媳妇,看她要多少银子,我有个亲戚想买山种药材,如果价钱还合适,我就通知他来看一下。他满意,就去你侄媳妇家商量,你看行不行?”
向幺叔:“是啥,买牲口也要牵着走走看看,要得,我现在就去问。”
约一个时辰,向幺叔回来了,说道:
“我那侄媳妇说,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卖的,现在没法子了才卖。我说,有人想买,你喊个啥子价钱?她说:两匹山,单卖每座五百两银子,两座山一道买,八百两银子,我说,你赫人了??x礁龀ぴ硬莸亩干骄秃鞍税倭剑?税倭揭?蛩陌倌端?锬亍k?担?膊还馐嵌干狡拢?憧吹氖浅?鞅逞舻囊幻妫?蜓舻囊幻嫒词且桓龌浩拢?皇浅ぢ?硬荩?恢?旅嫱梁癫缓瘢空飧龌浩乱恢蓖系轿颐谴逋馔啡チ恕n宜担?忝俏?裁床煌诔龅憷粗值懔甘骋埠谩k?狄桓鋈送诎驼拼蟮囊豢椋?猩队茫扛?慰觯?阆?梦夷撬拦恚?牡氖侵值氐娜四兀抗苌倮习澹?榭鼍褪钦庋?!?p> 管世衡:“谢谢向幺叔,你吃饭去吧。”
第二天管世衡带着张水生从侧面上了这座山,站在山顶一看,这一坡非常宽大,一直向东南方延过去,看不到边,他俩个下至坡上向东南方向走去,欣喜中间有一条人们上山砍柴踩出的隐约的小路,走了一个时辰才走到头,是一个岩坎,他们又横起朝西北方向走,也走了大半个时辰,下到坡地界碑处,再寻到大路走回家,沿途中挖开地看,土层皆很厚。
管世衡心里想,这面坡没有一万亩也有八千亩,决定劝岳父买下。
第二天黎明,管世衡骑马踏上去绥阳的路,在中午时便到达绥阳,谈到了这两座山的卖价和一个大约八千亩的可开垦的缓坡,龙沛潇当时拿出一张五百两,五张一百两的银票交给管世衡,说道:
“立即买下来,就在哪个村找人开垦,正是秋收大忙过了,用那种包干的方法,将土弄成几个大梯田,反正你旺草坝的肥料有现存的。我托人给你带几千斤好麦种来。就在我这儿吃饭,给我带封信给凤儿。’
管世衡:“是”,随即下楼去找姐姐摆龙门阵。
午饭后,又到弘仁堂看了看幺爸,幺婶便回去了。
翌日上午,便与向幺叔一道去他侄媳妇家,一个中等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一个端庄的三十左右的妇人听见门外脚步声迎了出来。
向幺叔:“侄媳妇,这是管少老板,这是我侄媳妇。”
管世衡:“向大嫂好。”拱了拱手。
向幺叔:“是管少老板的熟人要买这两座山,你自己给他说吧。”
向大嫂:“卖地的事幺叔已经给你讲过了,两座山八百两,少一两都不卖。”
管世衡:“向大嫂做事干脆,有气魄,我也是个干脆人,八百两就八百两,就让向幺叔为中人,写买卖契约把,有文房四宝吗?”
向大嫂:“有”
说着进去拿了出来,管世衡很快写好一式两份契约,签了字,盖了指印,向大嫂拿出契约,契约上写了地界,与他们昨天看的相符合,管世衡掏出银票,一张五百两,三张一百两,递给向大嫂。
向大嫂:“财物两清,互不亏欠。幺叔,你可带管少老板去看地界,将两座山交给管少老板,谢谢啦。”
管世衡:“向大嫂,这就告辞了。”
向大嫂:“慢走,慢走。”
刚到家,管世衡高声说道:
“夫人,我可给岳父买了个便宜货,两座山头是次要得,那上万亩的坡地才八百两,真便宜。”
龙凤:“还有个更便宜的货,你看看。”
管世衡:“这是岳父给你的信,我怎么随便看呢?”
龙凤:“不,这就给你的。”
管世衡:“给我的,那我看看。”
管世衡拿过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世衡贤婿:
见字如唔,吾女出嫁,我未给任何东西,就是想以这种形式作为补偿,现在这两座山及山上的全部土地都作为对吾女的陪嫁送给贤婿,望珍惜,勿负吾望。
岳父手书
明崇祯十一年
管世衡:“岳父对我太好了。”
龙凤:“他老人家就我一个女儿,千两银子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我还嫌他给少了呢!哪天再叫他出钱买些田。”
管世衡:“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非常感激岳父的,明天我去请爹来,看看怎么开垦这面坡地。一道去吧,我骑马,你坐轿。”
龙凤:“我都过门好几天了,我坐滑竿,好看风景。”
管世衡:“要得。”
第二天回到上坪村,谈到买了两匹高山,高山上长满杂草,不值钱,主要是向阳面是一个大缓坡,拖了七八里,这面坡没有一万亩也有八千亩。
管上可:“买的好,爹去看看,顺便把银子付了,契约写了,地契拿到手就稳了。”
管世衡:“爹,这原是岳父叫我帮他看的,结果是给我买的,作为龙凤的陪嫁,他拿了一千两银子,我把地契拿回来龙凤才给我说,我真有点受之有愧,却之不恭,也就收下了。”
龙凤:“我说受之无愧,区区千两,对他来说九牛一毛,花万把两还差不多。”
陈冬梅:“凤儿,你爹找钱也不容易,就这样我们已经很感激了。”
管上可:“你们都没去过旺草坝,干脆明天全家都去看看,那可是个好地方,我与你几个兄弟都去看看这块地,商量把它整出来,如有水整成水田更好。”
翌日,吃过早饭,管家一大家人骑马的骑马,坐滑竿的坐滑竿,来到旺草坝的管家大院。
管上可一进村就对旺草坝这个名称很不满意,说道:”怪头怪脑,什么都不旺,去旺草,现在坝子的田都姓管,周围的乡亲几乎都是我们的佃户,干脆改成旺管坝。’
管世选:”大爸,旺管不顺口,叫管旺坝顺口些。”
管世臣:“管旺坝叫人以为你管家在望这个坝,古人曰:可望而不可即,白望一阵,不如叫管兴坝,兴旺的兴,表示管家将兴旺起来。”
管世衡:“我说不如叫管家坝来的明白。”
余成慧:“我觉得世衡取得简单明白,又好叫。”
一问这两座山的名字,都不知道。到家后,世衡去问向幺叔,向幺叔说:
“山一直荒着,很少有人提及,连地契上都写草山两座,所以没有名字。”
管世衡:“当我得知岳父将这两座山送给我时,我就决定这两座山中最高的一座叫大龙山,稍矮点的那座叫二龙山,象征龙大老爷和岳父两兄弟,以作为纪念,总称为龙家山。”
管上可:“现在坝叫管家坝,山叫龙家山,龙管两家永远在一起。”
吃过中饭,管上可率领四个年轻人,登上龙家山,坡面由近而远缓缓下降,一直拖到很远很远。大家往下走,管上可说:
“你们注意到没有,我感到地是一台一台的,已过了二台,再往下走,看看有几台。”
经他一提醒大家都集中注意力,果然感到台状,是五台。
管上可:“我估计这地已经过万亩了,周围有几个村?”
管世衡:“远的哪个村好像叫罗家村,最近的这个村叫向家村,向家村地少人多,罗家村我问了才知道。”
管上可:“我看下面第一台有三千亩左右,第二台二千五百亩,第三台两千亩,第四台一千五百亩,第五台一千亩,正好一万亩,分成二十分,找这两个村村长协商,选二十个大家庭,以每个家庭五百亩包干开荒,与此同时加大饲料种植,和养猪,明春即可种一季迟麦子,由于要开春才种,因此可平整为五层台,以后都包给这些家庭按时来种,给工钱就是。”
第二天管上可陪管世衡去向家村,找到村长说明来意,村长满口答应组织十户村民进行垦殖,说好工钱,力争在种麦前完工。并给村长二两银子做辛苦费。同样,又到罗家村,这个村很穷,更是地少人多,找到村长,村长满口答应组织十个大户各承包五百亩开垦,同样世衡拿出辛苦费二两给村长,村长表示他要包两份。
管世衡留下几个兄弟加上几个长工,对地块进行了划分,由于人手多,用绳子量了一下大约有一万两千亩左右,再按二十等份,基本上划分平均了,用锄头跑出了明显的界限,第二天叫两村村长带领参加垦植的二十户人家认领地块,宣布要求过年前把土地弄干净,翻出来,过年后平整为五个平台,接着就播种。并在罗家村和向家湾各建了一个养猪场,各租了农户二百亩地种饲料,管家坝的养猪场增加养殖,积存的肥料,准备开春播种前先拖一道底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管上可又拿来二百两进行开支。
过年前翻了土地,过年后平整了土地,五个整齐的平台出现在龙家山下,先施了底肥,再播种春小麦,由于坡土改成梯田,水分容易保存,长势开始就比较好,世衡原有的土地已完成坡改梯,在罗家村的土地上留下了二百五十亩饲料地,向家湾也留下了二百五十亩作饲料地,仍归所分地的那家种植,所以一切很快进入正轨后,小麦已茁壮成长起来。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深山里,时光日复一日的流转,外面的世界却是旋转乾坤的变动着。张献忠攻占湖南后,据谋士汪兆麟的建议,让他杀回四川,再北上陕西与李自成争个高低。1643年,在湖南继续扩充军队,囤积粮草,十月从岳阳誓师,经岳阳直逼宜昌,五十万大军浩荡西上,四川人心惶惶,面临生死大劫。
龙沛潇专门派了两人住在桐梓,了解从重庆方面传来的各种消息,很快一人前来向他报告:“龙会长,张献忠西上,攻陷军事要地夔州,云阳失守,万县失守。五十万大军杀奔重庆,六月二十二日,张献忠炸塌通远门转角处,重庆为大西军攻占。张献忠在校场杀万历皇帝第五子朱常浩,重庆城守陈士奇等大小官员几十人,富户巨室被抄没,无一幸免。张献忠的打粮——抢夺绅粮粮食财物的队伍抢到了綦.江。”
龙沛潇专门为此事去了一趟上坪村,与大哥探讨形势,商量对策。
龙沛霖洞若观火,说道:“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历史上陈胜、吴广、绿林、赤眉、黄巢、王仙芝、宋江、方腊、刘福通、徐寿辉、那个成功了的?都是为真龙天子做铺垫,打天下耳,最终是成不了气候的,别看他闹得欢,最后坐天下的不是他们。有识之士多会远遁山林,等待真龙天子的出世,然后出山林搏功名取富贵,关键是要保住自己。”
龙沛霖的分析,使龙沛潇如梦初醒,佩服的很,龙沛潇决定将贵重的东西尽早转到上坪村,龙沛霖则准备与管上可商量,万一绥阳失于乱?悖?毕蛏嚼锴蓝幔?趺窗欤俊?p> 这时又传来,张献忠西去成都,重庆复为官军所占,张献忠派兵来夺,吃了败仗,退回去了。
一天,龙沛霖刚吃完中饭,龙沛潇派来的细作到了,给他带来了他意想不到的消息,细作说:“大老爷,李自成攻进北京了,崇祯帝走投无路,自缢于紫禁城后面的煤山,大明朝完蛋了!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关迎降满清的多尔衮亲王,打败李自成,扶小皇帝福临坐上了北京的龙椅,改朝换代了,现在已是清朝的天下了。”
龙沛霖虽精于分析天下大势,但落个满清人坐在天下却是他始料未及的,他说道:
“谁坐天下,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或许这只是一时的成败,最后的结局,我还要看看再说,你回去就跟二老爷这么说。”
天下越乱,粮食越好卖,管上可四个庄园近四万亩土地,这几年着实发了财,光卖粮食,肥猪,他每年净赚十几万两银子。
世选、世臣也大了,世选娶了绅粮王姓的女儿王二妹,世臣娶了绅粮李姓的女儿李春花。各自仍继续经营着管家在外县的庄园。
至于曹家湾那六千亩水田的耕作和管家湾那五千亩田土的耕作,由于两处长工管事十分得力,管上可让年龄小点的世敦经常去关照一下就行了。
管上可自己则留在上坪村经营药材和现有的田地。
管上可也年过五十了,由于操劳太多,已显老像了。
管上学的医技越来越精,越来越出名,竟有贵阳、遵义的人寻来让他看病,他也成功的治好了病。并培育出了罗友耕,罗友耘两个徒弟,这两兄弟皆能独立行医,仍在弘仁堂,不愿离开表舅。罗友耕娶了杜会长的小女儿,罗友耘娶了米帮帮主的女儿,皆已成家,住在院子里。管世嘉仍在龙兴药业坐堂行医,医术也日益精湛,家庭生活也美满,龙夔也七岁了,已回上坪村从大公龙沛霖发蒙读书了,二女儿龙雁三岁,有丫鬟带着,夫君龙鳞因外面战乱也很少外出,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着小日子也不错。
细作带回来的消息更不容乐观,他告诉龙会长:“满人在北方站住了脚,清军在豪格率领下,驻军陕西,准备打进四川,张献忠也准备北上抗清,但他却在西充被清军射杀,他的四个干儿子率军向贵州杀来,正在綦.江,据说张献忠的一个小妾要生娃儿,生了娃儿就要继续南来。”龙沛潇想到绥阳离南去贵阳的大路只不到百里,又是县城,大西军很可能前来剿杀,抢掠。于是龙沛潇找到管上学商量撤退之事。
龙沛潇:“看来是不能留在绥阳这里了,我们先撤回上坪村再说,钱要挣,命更要紧。”
管上学:“龙会长,听你的,要走一起走,今天收拾一下,明天派友耕去把骡子吆来。”
说走就走,第三天就全部撤回上坪村,龙沛潇留了两个机灵的伙计看店。
龙沛霖两兄弟找到管上可两兄弟商量万一乱兵闯进上坪村怎么办,管上可说道:
“我们后面的龙爪山与再后面的大山相连,里面尽是大树,白天都像黄昏,上次大老爷跟我谈了之后,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十多年前听说在山顶有面岩壁,上有几个蛮子洞,在土匪猖獗时,村里人都逃去躲过,外人是绝对不晓得的,于是我带了两个长年,从采药人走的山路摸上去,果然找到那几个蛮子洞,距地面只有二三尺高,里面大洞套小洞,住百把人都没问题,我叫长年把洞子打扫干净,洞门口长满杂树和草,根本看不见洞口,我们几家躲进去安全的很。”
虽然谁的军队都没进过绥阳,但此后十余年人们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清军与明归将、大西军余部还在川东反复的争夺,也波及到贵州北部,弄得人们死亡离散,城邑丘墟,一片残破。
直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三桂再次率兵南下,次年攻占重庆,清朝才巩固的确立了对重庆的统治。
对一心想重整家业,大展宏图的龙沛潇来说,已有些心灰意冷,战乱遥遥无期,看不到尽头。同样龙沛霖更看不到朗朗乾坤,清平世界,感到重出官场的希望渺茫。岁月蹉跎,两鬓已生出几根白发,而无可奈何。只有课督龙麒,寄希望于他,并教教世惊,龙夔,龙雁,也以山水自娱。
对管上可这样一心种粮发家我的人,宁静的山区,贫困的乡村,他感到正是他用武之地,他购买土地田产,种麦种稻种高粱,年年有大把银子的进项,加之儿子,侄子、孙子,跟他一心一意,埋头苦干。在扩大土地,增产粮食,赚取银子的良性循环中,管上可成了绥阳县屈指可数的大绅粮,银子多了怎么花?他大把花银子实施了土地改造的计划。
他找了几个相水师,终于在管家坝几里外的大山上找到股水源,花了二百两银子,按了渡槽,将水引到龙家山第五台土地上,硬是将这一万二千亩改成了良田。虽然整个花费达五百两,但他明白赚回来的不知有好多个五百两,光是产量翻一番,价钱翻一番就足以让他睡着了都会笑醒。他拿出坝内自家的五百亩水田育秧,使这一万二千亩及时插上了秧,施了头道肥,二道肥,秧子长势喜人。
世敦也二十岁了,该成亲了,提亲人络绎不绝,在张春红干预下选了一个陈家寨的陈姓绅粮的姑娘。上可通过陈家亲家买了五个山头,三百亩水田,五个山头开成了三千亩地,并在此建立了第七座管家院,独立经营起来了。有岳父这个大姓的支持,加上管家财大气粗,管世敦在这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度过了开创时期。
按照管代朋的遗嘱,管上可与管上学并未分家,财产共有,收益共有,由管上可统一掌管收入的银两及支出,下面子侄四兄弟也各有一所院子和大量的土地,但非自己的私产,只是各自在经营,只有世衡那一万二千亩水田有点特殊,是岳父买来赠送的,在产权上有差别,但收益仍归公,反正家大业大,生活优裕,都是管理管理而已,也没有那个特别辛苦。
清朝统治者接手了明朝这个烂摊子,整个国家都呈现萧条状态,顺、康二帝皆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尤其是人口锐减的四川,虽然清初的耕地不及明朝的十分之一,现在却是有可耕之田,无耕之民。还在顺治六年清政府就下令凡四川流亡出省者,各地方官应“查令回籍”,只是当时战乱频繁,清军并未控制全川,没法施行。
由于杀人过多,难以掩埋,到处臭气熏天,重庆首先出现瘟疫,造成更大人口的死亡。逃难的人又把瘟疫带到贵州,带到桐梓,带到绥阳,并蔓延开来。在杜会长、龙会长,管郎中的努力下,全绥阳城的郎中组织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免费就诊,迅速控制疫情,并请知县大人出告示,不准四乡进城,所以不到一个月疫情便没了。
顺治九年(1652年)川湖总督李国英移驻重庆,修复了城墙,增强了城防,虽遭过几次进攻,再未失守过,清王朝在重庆的统治巩固了。社会秩序在逐渐恢复,只是人口损失太多,经济恢复还比较困难。
世敦两夫妇身材高大强壮,治田勤劳,尤其肯动脑筋,有一天回上坪村的路上,听见有人在说:“二老表,我昨天路过高家冲,在一家门前看到一片高粱,明显比其他人的长得好,高粱坨坨结的大,不晓得是啥子品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走在这二人后面的管世敦记下了高家冲这个地方。
到上坪村后,管世敦立即问管上可:
“大爸,高家冲在什么地方?”
管上可:“高家冲在去县城的路上,走到高滩沟,一个岔路进去就是高家冲,具体的到高滩沟再问。世敦,你问高家冲做啥子?”
管世敦:“大爸,我在路上听说那里有家高粱长得特别好,我想去看看。”
管上可:”要得,可能是个好品种。“
第二天一早,世敦骑马去高家冲,果然如此,见一位中年人正在收高粱,上前施礼,自报家门:
“那位大叔,我是上坪村管家的,你的高粱长得这么好,是啥子新品种?”
中年人:“上坪村管家,远近闻名的大绅粮,我也是头回引种,好像品种叫将军锤。”
管世敦:“大叔,我有个不成之请,能否分点给我做种子,我也拿回去试种。”
中年人:“看在你勤于务农的份上,分三十斤给你做种子。”
管世敦:“谢谢大叔。”随即拿出一块一两的银子。“大叔,我给一两银子做买种子的钱够不?”
中年人:“够了,够了,还有多的,走,回屋我找称给你。”
中年人引他进屋,在晒干了的高粱囤中称了三十斤并用口袋装好递给世敦,世敦向大叔详细的询问了种植的方法和应注意的地方,他立即回来用一个写字本追记下来,第二年试种了五十亩,果然产量大增,他立即把这个经验告诉其他几位兄弟,自己收的高粱全做了种子,并详细讲了种植方法,第二年管家种的几百亩高粱皆获丰收。以后龙、管两家种的高粱逐渐都用上“将军锤”优良品种。
腊月初的一天,管世敦去绥阳给父母送吃的,在父亲的医馆里听有个人讲有种叫红苕的作物可产几千斤,有很多种吃法,新近才从番禺传过来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年刚过完,他就带了笔钱,说是去绥阳买东西,结果他直接去了遵义,左问右问,在一个大集镇上见到了两个从广东来的种子商人,见识了一些从未见过的种子。
“大哥,我也是种庄稼的,怎么这些种子与众不同?”
那人见他诚心相问,便说道:
“小兄弟,这是专门经销种子的种子店,专卖好的粮食种子,不少是从外国传过来的,让你碰上了,想买吗?”
管世敦:“想呀,我想买那种产量高,又好种,还好吃的,我们山里人太穷,太苦了,糠菜半年粮,有的连这个都吃不到。’
商人道:“小兄弟有个菩萨心肠,为贫苦人家着想,令人感动。我给你介绍一种高产的作物,可做主粮,种得好亩得千斤没问题,他名字有的叫苞米,有的叫包谷,成熟后的粮食由壳叶子包着,早种早熟,晚钟晚熟,很贱,很好种,我们印了个折子,专门介绍种植方法,兄弟如要买,可送一本。
管世敦:“买,一定买,就是怕太贵,我买不起。”
商人:“这么贱的东西不贵,三百斤一吊钱。”
管世敦:“买六百斤。”
商人见他诚心,又向他介绍了一种高产作物,说道:“小兄弟,这种我们番禺叫番薯,有的地方叫红苕,带甜味,亩产两千斤以上,可煮着吃,也可加工成粉,这种作物生长期并不长,岩包包地皆可见缝插针进行种植,贫苦人家可抵半年口粮,这是介绍种植方法、储藏办法,以及加工方法的折子,你先看看。”
管世敦越看越觉得好,于是买了三百斤。
管世敦与老板互通了姓名。
管世敦:“我住在绥阳上坪村,城里弘仁堂医馆是我爹爹开的,如老板再有什么能普惠于民的新种,能带信到弘仁堂医馆,我就会立即前来。”
老板:“小兄弟心肠真好,有济世惠民之志,让贫苦百姓能吃的饱一些,这种济世救人之心,令我们佩服,今后如有什么新品种一定告诉小兄弟。”
老板拿出介绍自己和商店的投刺送给管世敦。管世敦付了钱租了三匹骡子来驮这些东西,发现多了一小口袋东西,即说道:
“大哥,多了一袋东西,还给大哥。”
老板:“这是我送给兄弟的抗倒伏的矮杆麦种,你拿去试试,看效果如何?”
管世敦:“谢谢”
当晚回到绥阳,他把种子下到弘仁堂医馆让租的骡子回去了,当晚他向爹爹介绍了两个新品种及其优点,尤其在解决百姓糠菜半年粮上将起决定性作用。
管世敦表示:“我一定要试种成功,并推而广之,让山里头粮食产量大为提高,让半饥半饱的乡亲们吃饱,让更多的贫苦百姓吃上粮食。”
管上学:“世敦说得对,说明敦儿有颗仁爱天下,救济世人的心,我们立于天地之间,不能光顾自己吃饱,更主要的是能让更多的百姓吃饱就不枉活一生了。”
管世敦:“爹爹教导的是。”
龙沛潇:“上学兄弟,上可家的世衡说了媳妇没?”
管上学:“据我所知,好像还没有,目前正在经营旺草坝买进的一片山头,大哥也没有说过这件事,怎么?龙会长准备当大媒人吗?谁家的姑娘?”
龙沛潇:“上学兄弟,我像做媒拉线的媒公媒婆吗?”
管上学:“一点儿都不像,龙会长不会是闲来无事顺便问问吧?”
龙沛潇:“那倒不是,这件事主要还需仰仗上学兄弟。”
管上学:“什么事会难倒足智多谋的龙会长,还要我帮忙?讲吧,为龙会长帮忙,我两肋插刀,豁出去了。”
龙沛潇:“用不着管大侠两肋插刀,只是一件小事,我家龙凤也看到看到进了十八岁了,已到了出嫁的年龄,目前条件相当的上可家的世衡最恰当,如果世衡未有定亲,麻烦你给上可大兄弟说说看。”
管上学:”龙会长欲亲上加亲,好得很,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就回去操办这件事,你就准备嫁姑娘吧!等等,你和大老爷两房就这么个姑娘,你的夫人,大老爷夫妇能同意吗?龙管两家虽是世交,我们是平民百姓,你们龙家是官宦之家,门不当,户不对,龙凤小姐愿不愿意都很难说,一句话,龙会长你们全家同意了,我才敢行动。“
龙沛潇:”环顾绥阳县,你们家条件最好,最熟,除我大哥,你们家最亲,亲上加亲,最好不过。“
管上学:”龙会长,明天我们一道回上坪村,如龙大人与夫人同意,我立即给大哥讲,如龙大人执意不同意就算了,不要让你们兄弟产生不愉快。”
龙沛潇:“明天我们一道回去,你先跟我一道去禄星院,我去问了大哥后我给你说,然后你去给你大哥说,让他来提亲,这样四家人在一起做出决定,并商量办喜事,你看如何?”
管上学:“行!”
当晚,龙沛潇与夫人谈了回上坪村让大哥做决定。
夫人:“我相信大哥会同意的,他了解管家,这样我女儿就在我身边,我放心得很。”
龙沛潇:“夫人,你去问问凤儿,看她愿不愿意?”
夫人:“本来儿女之事就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但我问问也可以。”
夫人去女儿房间,一会儿就回来,说道:
“凤儿一听说嫁给世衡,脸露高兴之色,说道,我听爹妈的,这不就是同意吗,这件事成了七成,如果大哥不反对,你就去找上可,把婚事定下来。”
第二天两人回到禄星院,龙沛潇让管上学暂时在正厅喝茶等候,他去福星苑找兄嫂。
刚进正门就见兄嫂在石桌边喝茶,说道:
“大哥大嫂好!”
龙沛霖:“回来啦,有啥事吗?”
龙沛潇:“有件事请示大哥大搜。”
龙沛霖:“什么大事值得专门跑回来一趟?”
龙沛潇:“凤儿也十七八岁了,我和你弟媳妇商量,想将凤儿许配给上可大兄弟的管世衡,大哥大嫂同意不?”
龙沛霖:“儿女婚事父母之命,你们作出决定就行,我完全赞同。上可大兄弟有田有地,此家不行,那绥阳找不出第二家。女大不中留,马上去给上可大兄弟说,倒是世衡谈了媳妇没有?”
龙沛潇:“上学兄弟说还没有。”
龙沛霖夫人:“二弟,你问过凤儿没有,他同意不?”
龙沛潇:“问过凤儿,风儿同意。”
夫人:“马上去寿星院把事情定下来。”
龙沛潇回到自己的禄星院,告诉上学:
“大哥大嫂完全同意,直催我快去寿星院把事情定下来。”
管上学:“还是按我们商量的办,我先去说清楚,让他自己来提亲,你等着。”
一会儿上可夫妇在上学的陪同下提亲来了。一说一合,并商定八月中秋前后结婚,当天中午管上可杀鸡宰鸭请龙沛霖一家和龙沛潇吃中饭,庆祝两家亲上加亲。
管上可前年在上坪村北几十里的旺草坝买了两千亩水田和十个山堡约六千亩坡地,正在着力改造成梯田,为了管理这八千亩田地,特买了个山堡,盖了座大院子,两厢和朝门两边全改造成统仓,世衡在这里管理。
龙沛霖看黄历,正好中秋是吉日,中秋那天管上可请了全村父老乡亲,请了各处庄园所在的管事和村长及龙兴药业,弘仁堂全体,在寿星院和喜星院办了八十桌,着实热闹了一番。
因为婚后要去旺草坝,龙凤提议把新房设在禄星院她自己的房间,管上可完全同意。
三天之后,小两口高高兴兴的去了旺草坝,旺草坝是个很宽敞的坝子,坝子旁边住着几百户村民,坝中偏北有个小山堡,管世衡的大院子就建在这个小山堡上。周围两千亩水田,管上可是从一个财主手中以每亩二两五银子花了五千两买来的,坝中的水田几乎全是管家的,周围的村民几乎全是管家的佃户。
坝子北边是绥阳到正安县的大道,直达重庆南川县,东北出道真县接涪州五龙县,从管家院向北有条石板路接大路。
龙沛潇听说这个地方很不错,他两夫妇骑马坐轿送女儿到新居。站在阁楼上看,全部山村,全部山堡,全部水田尽收眼底,这个庄园的管事是村长的幺叔,五十岁的向元松夫妇,为人非常友善。
第二天世衡专门带岳父去看了看他的由坡土改梯土的工程,十个山头已改了五个,皆已种上迟高粱,长势明显比未改的好。
管世衡:“岳父,趁冬闲,我将这剩下的五个山头全改了,无论种麦子还是种高粱收成都会提高。
龙沛潇:”为什么不改成水田呢?“
管世衡:”主要是错开农时,这样几个主要农时都错开了,晚秋种麦,春天种稻,初夏收麦子和种晚高粱,盛夏收稻谷,秋天收晚高粱,这样一年四季有活路做,佃户的收入也增加了,大家都高兴。
龙沛潇:“世衡,你跟您爹一样能干。”
管世衡:“如果岳父在附近买地,我也可以帮你老人家管起来。”
龙沛潇:“那你留意一下吧。”
管世衡:“这坝子的地都姓管了,看对面那两个荒山可能要买,一两年都未听说有人来管过了,但山上不好开成庄家地,种药材倒是很好的,只是在药材种植上我只会一般的,名贵的没跟爹种过。”
龙沛潇:“要得,去打听一下,便宜我便买下来种药材,我龙兴药业有人会种。”
管世衡:“是,听岳父的,我立即打听此事。”
龙夫人专门为女儿带了一对在龙家多年的老成的张水生夫妇照顾女儿女婿。
龙沛潇夫妇住了两天便回绥阳了。
管世衡当即问幺叔:“对面山的主人是怎么回事?没来管了。”
向幺叔:“这两座山是邻村我们同姓的本家堂侄的,由于与人起纠纷,失手打死了人,结果被人告了,判了二十年邢,充军到青海去了,去了没有多久就死在哪里,留下孤儿寡母的,哪里管得了山?他倒是想便宜卖了,但这里谁又是买山的人,山里除了长点杂树什么都不出,买来干啥子?”
管世衡:“向幺叔,你去打听一下你那侄媳妇,看她要多少银子,我有个亲戚想买山种药材,如果价钱还合适,我就通知他来看一下。他满意,就去你侄媳妇家商量,你看行不行?”
向幺叔:“是啥,买牲口也要牵着走走看看,要得,我现在就去问。”
约一个时辰,向幺叔回来了,说道:
“我那侄媳妇说,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卖的,现在没法子了才卖。我说,有人想买,你喊个啥子价钱?她说:两匹山,单卖每座五百两银子,两座山一道买,八百两银子,我说,你赫人了??x礁龀ぴ硬莸亩干骄秃鞍税倭剑?税倭揭?蛩陌倌端?锬亍k?担?膊还馐嵌干狡拢?憧吹氖浅?鞅逞舻囊幻妫?蜓舻囊幻嫒词且桓龌浩拢?皇浅ぢ?硬荩?恢?旅嫱梁癫缓瘢空飧龌浩乱恢蓖系轿颐谴逋馔啡チ恕n宜担?忝俏?裁床煌诔龅憷粗值懔甘骋埠谩k?狄桓鋈送诎驼拼蟮囊豢椋?猩队茫扛?慰觯?阆?梦夷撬拦恚?牡氖侵值氐娜四兀抗苌倮习澹?榭鼍褪钦庋?!?p> 管世衡:“谢谢向幺叔,你吃饭去吧。”
第二天管世衡带着张水生从侧面上了这座山,站在山顶一看,这一坡非常宽大,一直向东南方延过去,看不到边,他俩个下至坡上向东南方向走去,欣喜中间有一条人们上山砍柴踩出的隐约的小路,走了一个时辰才走到头,是一个岩坎,他们又横起朝西北方向走,也走了大半个时辰,下到坡地界碑处,再寻到大路走回家,沿途中挖开地看,土层皆很厚。
管世衡心里想,这面坡没有一万亩也有八千亩,决定劝岳父买下。
第二天黎明,管世衡骑马踏上去绥阳的路,在中午时便到达绥阳,谈到了这两座山的卖价和一个大约八千亩的可开垦的缓坡,龙沛潇当时拿出一张五百两,五张一百两的银票交给管世衡,说道:
“立即买下来,就在哪个村找人开垦,正是秋收大忙过了,用那种包干的方法,将土弄成几个大梯田,反正你旺草坝的肥料有现存的。我托人给你带几千斤好麦种来。就在我这儿吃饭,给我带封信给凤儿。’
管世衡:“是”,随即下楼去找姐姐摆龙门阵。
午饭后,又到弘仁堂看了看幺爸,幺婶便回去了。
翌日上午,便与向幺叔一道去他侄媳妇家,一个中等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一个端庄的三十左右的妇人听见门外脚步声迎了出来。
向幺叔:“侄媳妇,这是管少老板,这是我侄媳妇。”
管世衡:“向大嫂好。”拱了拱手。
向幺叔:“是管少老板的熟人要买这两座山,你自己给他说吧。”
向大嫂:“卖地的事幺叔已经给你讲过了,两座山八百两,少一两都不卖。”
管世衡:“向大嫂做事干脆,有气魄,我也是个干脆人,八百两就八百两,就让向幺叔为中人,写买卖契约把,有文房四宝吗?”
向大嫂:“有”
说着进去拿了出来,管世衡很快写好一式两份契约,签了字,盖了指印,向大嫂拿出契约,契约上写了地界,与他们昨天看的相符合,管世衡掏出银票,一张五百两,三张一百两,递给向大嫂。
向大嫂:“财物两清,互不亏欠。幺叔,你可带管少老板去看地界,将两座山交给管少老板,谢谢啦。”
管世衡:“向大嫂,这就告辞了。”
向大嫂:“慢走,慢走。”
刚到家,管世衡高声说道:
“夫人,我可给岳父买了个便宜货,两座山头是次要得,那上万亩的坡地才八百两,真便宜。”
龙凤:“还有个更便宜的货,你看看。”
管世衡:“这是岳父给你的信,我怎么随便看呢?”
龙凤:“不,这就给你的。”
管世衡:“给我的,那我看看。”
管世衡拿过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世衡贤婿:
见字如唔,吾女出嫁,我未给任何东西,就是想以这种形式作为补偿,现在这两座山及山上的全部土地都作为对吾女的陪嫁送给贤婿,望珍惜,勿负吾望。
岳父手书
明崇祯十一年
管世衡:“岳父对我太好了。”
龙凤:“他老人家就我一个女儿,千两银子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我还嫌他给少了呢!哪天再叫他出钱买些田。”
管世衡:“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非常感激岳父的,明天我去请爹来,看看怎么开垦这面坡地。一道去吧,我骑马,你坐轿。”
龙凤:“我都过门好几天了,我坐滑竿,好看风景。”
管世衡:“要得。”
第二天回到上坪村,谈到买了两匹高山,高山上长满杂草,不值钱,主要是向阳面是一个大缓坡,拖了七八里,这面坡没有一万亩也有八千亩。
管上可:“买的好,爹去看看,顺便把银子付了,契约写了,地契拿到手就稳了。”
管世衡:“爹,这原是岳父叫我帮他看的,结果是给我买的,作为龙凤的陪嫁,他拿了一千两银子,我把地契拿回来龙凤才给我说,我真有点受之有愧,却之不恭,也就收下了。”
龙凤:“我说受之无愧,区区千两,对他来说九牛一毛,花万把两还差不多。”
陈冬梅:“凤儿,你爹找钱也不容易,就这样我们已经很感激了。”
管上可:“你们都没去过旺草坝,干脆明天全家都去看看,那可是个好地方,我与你几个兄弟都去看看这块地,商量把它整出来,如有水整成水田更好。”
翌日,吃过早饭,管家一大家人骑马的骑马,坐滑竿的坐滑竿,来到旺草坝的管家大院。
管上可一进村就对旺草坝这个名称很不满意,说道:”怪头怪脑,什么都不旺,去旺草,现在坝子的田都姓管,周围的乡亲几乎都是我们的佃户,干脆改成旺管坝。’
管世选:”大爸,旺管不顺口,叫管旺坝顺口些。”
管世臣:“管旺坝叫人以为你管家在望这个坝,古人曰:可望而不可即,白望一阵,不如叫管兴坝,兴旺的兴,表示管家将兴旺起来。”
管世衡:“我说不如叫管家坝来的明白。”
余成慧:“我觉得世衡取得简单明白,又好叫。”
一问这两座山的名字,都不知道。到家后,世衡去问向幺叔,向幺叔说:
“山一直荒着,很少有人提及,连地契上都写草山两座,所以没有名字。”
管世衡:“当我得知岳父将这两座山送给我时,我就决定这两座山中最高的一座叫大龙山,稍矮点的那座叫二龙山,象征龙大老爷和岳父两兄弟,以作为纪念,总称为龙家山。”
管上可:“现在坝叫管家坝,山叫龙家山,龙管两家永远在一起。”
吃过中饭,管上可率领四个年轻人,登上龙家山,坡面由近而远缓缓下降,一直拖到很远很远。大家往下走,管上可说:
“你们注意到没有,我感到地是一台一台的,已过了二台,再往下走,看看有几台。”
经他一提醒大家都集中注意力,果然感到台状,是五台。
管上可:“我估计这地已经过万亩了,周围有几个村?”
管世衡:“远的哪个村好像叫罗家村,最近的这个村叫向家村,向家村地少人多,罗家村我问了才知道。”
管上可:“我看下面第一台有三千亩左右,第二台二千五百亩,第三台两千亩,第四台一千五百亩,第五台一千亩,正好一万亩,分成二十分,找这两个村村长协商,选二十个大家庭,以每个家庭五百亩包干开荒,与此同时加大饲料种植,和养猪,明春即可种一季迟麦子,由于要开春才种,因此可平整为五层台,以后都包给这些家庭按时来种,给工钱就是。”
第二天管上可陪管世衡去向家村,找到村长说明来意,村长满口答应组织十户村民进行垦殖,说好工钱,力争在种麦前完工。并给村长二两银子做辛苦费。同样,又到罗家村,这个村很穷,更是地少人多,找到村长,村长满口答应组织十个大户各承包五百亩开垦,同样世衡拿出辛苦费二两给村长,村长表示他要包两份。
管世衡留下几个兄弟加上几个长工,对地块进行了划分,由于人手多,用绳子量了一下大约有一万两千亩左右,再按二十等份,基本上划分平均了,用锄头跑出了明显的界限,第二天叫两村村长带领参加垦植的二十户人家认领地块,宣布要求过年前把土地弄干净,翻出来,过年后平整为五个平台,接着就播种。并在罗家村和向家湾各建了一个养猪场,各租了农户二百亩地种饲料,管家坝的养猪场增加养殖,积存的肥料,准备开春播种前先拖一道底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管上可又拿来二百两进行开支。
过年前翻了土地,过年后平整了土地,五个整齐的平台出现在龙家山下,先施了底肥,再播种春小麦,由于坡土改成梯田,水分容易保存,长势开始就比较好,世衡原有的土地已完成坡改梯,在罗家村的土地上留下了二百五十亩饲料地,向家湾也留下了二百五十亩作饲料地,仍归所分地的那家种植,所以一切很快进入正轨后,小麦已茁壮成长起来。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深山里,时光日复一日的流转,外面的世界却是旋转乾坤的变动着。张献忠攻占湖南后,据谋士汪兆麟的建议,让他杀回四川,再北上陕西与李自成争个高低。1643年,在湖南继续扩充军队,囤积粮草,十月从岳阳誓师,经岳阳直逼宜昌,五十万大军浩荡西上,四川人心惶惶,面临生死大劫。
龙沛潇专门派了两人住在桐梓,了解从重庆方面传来的各种消息,很快一人前来向他报告:“龙会长,张献忠西上,攻陷军事要地夔州,云阳失守,万县失守。五十万大军杀奔重庆,六月二十二日,张献忠炸塌通远门转角处,重庆为大西军攻占。张献忠在校场杀万历皇帝第五子朱常浩,重庆城守陈士奇等大小官员几十人,富户巨室被抄没,无一幸免。张献忠的打粮——抢夺绅粮粮食财物的队伍抢到了綦.江。”
龙沛潇专门为此事去了一趟上坪村,与大哥探讨形势,商量对策。
龙沛霖洞若观火,说道:“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历史上陈胜、吴广、绿林、赤眉、黄巢、王仙芝、宋江、方腊、刘福通、徐寿辉、那个成功了的?都是为真龙天子做铺垫,打天下耳,最终是成不了气候的,别看他闹得欢,最后坐天下的不是他们。有识之士多会远遁山林,等待真龙天子的出世,然后出山林搏功名取富贵,关键是要保住自己。”
龙沛霖的分析,使龙沛潇如梦初醒,佩服的很,龙沛潇决定将贵重的东西尽早转到上坪村,龙沛霖则准备与管上可商量,万一绥阳失于乱?悖?毕蛏嚼锴蓝幔?趺窗欤俊?p> 这时又传来,张献忠西去成都,重庆复为官军所占,张献忠派兵来夺,吃了败仗,退回去了。
一天,龙沛霖刚吃完中饭,龙沛潇派来的细作到了,给他带来了他意想不到的消息,细作说:“大老爷,李自成攻进北京了,崇祯帝走投无路,自缢于紫禁城后面的煤山,大明朝完蛋了!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关迎降满清的多尔衮亲王,打败李自成,扶小皇帝福临坐上了北京的龙椅,改朝换代了,现在已是清朝的天下了。”
龙沛霖虽精于分析天下大势,但落个满清人坐在天下却是他始料未及的,他说道:
“谁坐天下,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或许这只是一时的成败,最后的结局,我还要看看再说,你回去就跟二老爷这么说。”
天下越乱,粮食越好卖,管上可四个庄园近四万亩土地,这几年着实发了财,光卖粮食,肥猪,他每年净赚十几万两银子。
世选、世臣也大了,世选娶了绅粮王姓的女儿王二妹,世臣娶了绅粮李姓的女儿李春花。各自仍继续经营着管家在外县的庄园。
至于曹家湾那六千亩水田的耕作和管家湾那五千亩田土的耕作,由于两处长工管事十分得力,管上可让年龄小点的世敦经常去关照一下就行了。
管上可自己则留在上坪村经营药材和现有的田地。
管上可也年过五十了,由于操劳太多,已显老像了。
管上学的医技越来越精,越来越出名,竟有贵阳、遵义的人寻来让他看病,他也成功的治好了病。并培育出了罗友耕,罗友耘两个徒弟,这两兄弟皆能独立行医,仍在弘仁堂,不愿离开表舅。罗友耕娶了杜会长的小女儿,罗友耘娶了米帮帮主的女儿,皆已成家,住在院子里。管世嘉仍在龙兴药业坐堂行医,医术也日益精湛,家庭生活也美满,龙夔也七岁了,已回上坪村从大公龙沛霖发蒙读书了,二女儿龙雁三岁,有丫鬟带着,夫君龙鳞因外面战乱也很少外出,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着小日子也不错。
细作带回来的消息更不容乐观,他告诉龙会长:“满人在北方站住了脚,清军在豪格率领下,驻军陕西,准备打进四川,张献忠也准备北上抗清,但他却在西充被清军射杀,他的四个干儿子率军向贵州杀来,正在綦.江,据说张献忠的一个小妾要生娃儿,生了娃儿就要继续南来。”龙沛潇想到绥阳离南去贵阳的大路只不到百里,又是县城,大西军很可能前来剿杀,抢掠。于是龙沛潇找到管上学商量撤退之事。
龙沛潇:“看来是不能留在绥阳这里了,我们先撤回上坪村再说,钱要挣,命更要紧。”
管上学:“龙会长,听你的,要走一起走,今天收拾一下,明天派友耕去把骡子吆来。”
说走就走,第三天就全部撤回上坪村,龙沛潇留了两个机灵的伙计看店。
龙沛霖两兄弟找到管上可两兄弟商量万一乱兵闯进上坪村怎么办,管上可说道:
“我们后面的龙爪山与再后面的大山相连,里面尽是大树,白天都像黄昏,上次大老爷跟我谈了之后,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十多年前听说在山顶有面岩壁,上有几个蛮子洞,在土匪猖獗时,村里人都逃去躲过,外人是绝对不晓得的,于是我带了两个长年,从采药人走的山路摸上去,果然找到那几个蛮子洞,距地面只有二三尺高,里面大洞套小洞,住百把人都没问题,我叫长年把洞子打扫干净,洞门口长满杂树和草,根本看不见洞口,我们几家躲进去安全的很。”
虽然谁的军队都没进过绥阳,但此后十余年人们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清军与明归将、大西军余部还在川东反复的争夺,也波及到贵州北部,弄得人们死亡离散,城邑丘墟,一片残破。
直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三桂再次率兵南下,次年攻占重庆,清朝才巩固的确立了对重庆的统治。
对一心想重整家业,大展宏图的龙沛潇来说,已有些心灰意冷,战乱遥遥无期,看不到尽头。同样龙沛霖更看不到朗朗乾坤,清平世界,感到重出官场的希望渺茫。岁月蹉跎,两鬓已生出几根白发,而无可奈何。只有课督龙麒,寄希望于他,并教教世惊,龙夔,龙雁,也以山水自娱。
对管上可这样一心种粮发家我的人,宁静的山区,贫困的乡村,他感到正是他用武之地,他购买土地田产,种麦种稻种高粱,年年有大把银子的进项,加之儿子,侄子、孙子,跟他一心一意,埋头苦干。在扩大土地,增产粮食,赚取银子的良性循环中,管上可成了绥阳县屈指可数的大绅粮,银子多了怎么花?他大把花银子实施了土地改造的计划。
他找了几个相水师,终于在管家坝几里外的大山上找到股水源,花了二百两银子,按了渡槽,将水引到龙家山第五台土地上,硬是将这一万二千亩改成了良田。虽然整个花费达五百两,但他明白赚回来的不知有好多个五百两,光是产量翻一番,价钱翻一番就足以让他睡着了都会笑醒。他拿出坝内自家的五百亩水田育秧,使这一万二千亩及时插上了秧,施了头道肥,二道肥,秧子长势喜人。
世敦也二十岁了,该成亲了,提亲人络绎不绝,在张春红干预下选了一个陈家寨的陈姓绅粮的姑娘。上可通过陈家亲家买了五个山头,三百亩水田,五个山头开成了三千亩地,并在此建立了第七座管家院,独立经营起来了。有岳父这个大姓的支持,加上管家财大气粗,管世敦在这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度过了开创时期。
按照管代朋的遗嘱,管上可与管上学并未分家,财产共有,收益共有,由管上可统一掌管收入的银两及支出,下面子侄四兄弟也各有一所院子和大量的土地,但非自己的私产,只是各自在经营,只有世衡那一万二千亩水田有点特殊,是岳父买来赠送的,在产权上有差别,但收益仍归公,反正家大业大,生活优裕,都是管理管理而已,也没有那个特别辛苦。
清朝统治者接手了明朝这个烂摊子,整个国家都呈现萧条状态,顺、康二帝皆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尤其是人口锐减的四川,虽然清初的耕地不及明朝的十分之一,现在却是有可耕之田,无耕之民。还在顺治六年清政府就下令凡四川流亡出省者,各地方官应“查令回籍”,只是当时战乱频繁,清军并未控制全川,没法施行。
由于杀人过多,难以掩埋,到处臭气熏天,重庆首先出现瘟疫,造成更大人口的死亡。逃难的人又把瘟疫带到贵州,带到桐梓,带到绥阳,并蔓延开来。在杜会长、龙会长,管郎中的努力下,全绥阳城的郎中组织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免费就诊,迅速控制疫情,并请知县大人出告示,不准四乡进城,所以不到一个月疫情便没了。
顺治九年(1652年)川湖总督李国英移驻重庆,修复了城墙,增强了城防,虽遭过几次进攻,再未失守过,清王朝在重庆的统治巩固了。社会秩序在逐渐恢复,只是人口损失太多,经济恢复还比较困难。
世敦两夫妇身材高大强壮,治田勤劳,尤其肯动脑筋,有一天回上坪村的路上,听见有人在说:“二老表,我昨天路过高家冲,在一家门前看到一片高粱,明显比其他人的长得好,高粱坨坨结的大,不晓得是啥子品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走在这二人后面的管世敦记下了高家冲这个地方。
到上坪村后,管世敦立即问管上可:
“大爸,高家冲在什么地方?”
管上可:“高家冲在去县城的路上,走到高滩沟,一个岔路进去就是高家冲,具体的到高滩沟再问。世敦,你问高家冲做啥子?”
管世敦:“大爸,我在路上听说那里有家高粱长得特别好,我想去看看。”
管上可:”要得,可能是个好品种。“
第二天一早,世敦骑马去高家冲,果然如此,见一位中年人正在收高粱,上前施礼,自报家门:
“那位大叔,我是上坪村管家的,你的高粱长得这么好,是啥子新品种?”
中年人:“上坪村管家,远近闻名的大绅粮,我也是头回引种,好像品种叫将军锤。”
管世敦:“大叔,我有个不成之请,能否分点给我做种子,我也拿回去试种。”
中年人:“看在你勤于务农的份上,分三十斤给你做种子。”
管世敦:“谢谢大叔。”随即拿出一块一两的银子。“大叔,我给一两银子做买种子的钱够不?”
中年人:“够了,够了,还有多的,走,回屋我找称给你。”
中年人引他进屋,在晒干了的高粱囤中称了三十斤并用口袋装好递给世敦,世敦向大叔详细的询问了种植的方法和应注意的地方,他立即回来用一个写字本追记下来,第二年试种了五十亩,果然产量大增,他立即把这个经验告诉其他几位兄弟,自己收的高粱全做了种子,并详细讲了种植方法,第二年管家种的几百亩高粱皆获丰收。以后龙、管两家种的高粱逐渐都用上“将军锤”优良品种。
腊月初的一天,管世敦去绥阳给父母送吃的,在父亲的医馆里听有个人讲有种叫红苕的作物可产几千斤,有很多种吃法,新近才从番禺传过来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年刚过完,他就带了笔钱,说是去绥阳买东西,结果他直接去了遵义,左问右问,在一个大集镇上见到了两个从广东来的种子商人,见识了一些从未见过的种子。
“大哥,我也是种庄稼的,怎么这些种子与众不同?”
那人见他诚心相问,便说道:
“小兄弟,这是专门经销种子的种子店,专卖好的粮食种子,不少是从外国传过来的,让你碰上了,想买吗?”
管世敦:“想呀,我想买那种产量高,又好种,还好吃的,我们山里人太穷,太苦了,糠菜半年粮,有的连这个都吃不到。’
商人道:“小兄弟有个菩萨心肠,为贫苦人家着想,令人感动。我给你介绍一种高产的作物,可做主粮,种得好亩得千斤没问题,他名字有的叫苞米,有的叫包谷,成熟后的粮食由壳叶子包着,早种早熟,晚钟晚熟,很贱,很好种,我们印了个折子,专门介绍种植方法,兄弟如要买,可送一本。
管世敦:“买,一定买,就是怕太贵,我买不起。”
商人:“这么贱的东西不贵,三百斤一吊钱。”
管世敦:“买六百斤。”
商人见他诚心,又向他介绍了一种高产作物,说道:“小兄弟,这种我们番禺叫番薯,有的地方叫红苕,带甜味,亩产两千斤以上,可煮着吃,也可加工成粉,这种作物生长期并不长,岩包包地皆可见缝插针进行种植,贫苦人家可抵半年口粮,这是介绍种植方法、储藏办法,以及加工方法的折子,你先看看。”
管世敦越看越觉得好,于是买了三百斤。
管世敦与老板互通了姓名。
管世敦:“我住在绥阳上坪村,城里弘仁堂医馆是我爹爹开的,如老板再有什么能普惠于民的新种,能带信到弘仁堂医馆,我就会立即前来。”
老板:“小兄弟心肠真好,有济世惠民之志,让贫苦百姓能吃的饱一些,这种济世救人之心,令我们佩服,今后如有什么新品种一定告诉小兄弟。”
老板拿出介绍自己和商店的投刺送给管世敦。管世敦付了钱租了三匹骡子来驮这些东西,发现多了一小口袋东西,即说道:
“大哥,多了一袋东西,还给大哥。”
老板:“这是我送给兄弟的抗倒伏的矮杆麦种,你拿去试试,看效果如何?”
管世敦:“谢谢”
当晚回到绥阳,他把种子下到弘仁堂医馆让租的骡子回去了,当晚他向爹爹介绍了两个新品种及其优点,尤其在解决百姓糠菜半年粮上将起决定性作用。
管世敦表示:“我一定要试种成功,并推而广之,让山里头粮食产量大为提高,让半饥半饱的乡亲们吃饱,让更多的贫苦百姓吃上粮食。”
管上学:“世敦说得对,说明敦儿有颗仁爱天下,救济世人的心,我们立于天地之间,不能光顾自己吃饱,更主要的是能让更多的百姓吃饱就不枉活一生了。”
管世敦:“爹爹教导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