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帝王的昏庸(桓灵二帝早已是昏君的代名词)、诸侯的强大(先不说曹cāo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是如袁绍、孙权、刘备等,也早已不鸟献帝这个朝廷)、天灾**(东汉末年灾难不断,瘟疫盛行,到三国时期人口已不及汉朝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还有黄巾军在旁边踹了一脚,总之是几乎所有倒霉的事全碰上了。然而,给了东汉原本就已脆弱不堪的朝廷致命一刀的,还是持续了几十年的宦官与外戚之争。
东汉末年,一共封了两位大将军,一是窦武,另一个就是何进。这两个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外戚,窦武的大女儿是桓帝的皇后,而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是灵帝的皇后;都曾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势;都和宦官为敌,也都曾占据上风;最后都惨死与宦官的手中,没有善终。
窦武字游平,是扶风平陵人,年轻的时候以儒家学术和品行著称,曾在大湖中教学,不过问政治,潇洒飘逸,名扬关西。到了延熹八年(165年),他的大女儿被选为贵人,这才入仕被封为郎中,一年内被连续封为越骑校尉,槐里侯,食邑五千户,第二年又任为城门校尉,也算是平步青云。在他任职期间,征召名士,清廉自律,不收受贿赂,妻子儿女的生活也只是饱暖而已(可见当时堂堂五千户的食邑也只能支持一家人的温饱)。当时羌族侵犯扰乱,又有天灾,民众忍饥挨饿,他就把皇上皇后的赏赐散发给太学的学生,更是在道路上用车拉着饭食,施舍给灾民。
后来忠臣名士李膺等被宦官诬以结党之罪下狱,又是窦武上书桓帝,痛斥宦官为“饕餮”,应把他们“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桓帝虽未答应,却还是把李膺等人放了出来,避免更多的人死于党锢之祸。
待到桓帝驾崩,灵帝即位,窦武被加封为大将军,掌握朝廷机要。这时他已有翦除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也素有此心,两人合谋,起用李膺、杜密等人,任以要职,共定计策。天下士人闻风振奋。而窦武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可惜当他向自己的女儿窦太后表达诛杀宦官的决心的时候,窦太后犹豫未决,导致时间拖延,机会丧失。
到了八月,太白星出现在西方,表示有jiān人在君主身边,应加以戒备。窦武开始着手准备,先把心腹安排在京城要职,而后奏请抓捕宦官曹节等人。但就在这个看似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命运的天平却忽然倒向了宦官那边。
那天晚上,窦武把准备好的拘捕宦官的奏章留在了宫中,回府休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份奏章却先被宦官朱瑀看到,真不知道这么重要的东西窦武为什么没带在身边。朱瑀看完奏章后破口大骂:“宦官中胡作非为的,自然应该诛杀。但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罪,为什么要赶尽杀绝?”而后连夜召集亲信十七人,歃血为盟诛杀窦武。曹节听到后,“惊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劫持太后,恐吓灵帝,关闭宫门,抢夺印玺,并命人持符节捉拿窦武。
窦武看到捉拿他的诏书,丝毫不理会,飞马赶到步兵营,集结北军五校兵士数千人,声称“宦官造反,尽力讨伐他们的封侯重赏!”可这样一搞,就闹大了。在京城集结重兵,当时就把灵帝吓得不轻。他当即派王甫、张奂等人率领虎贲、羽林等营军士数千人出宫列队,与窦武对阵。王甫看到自己部队声威大盛,于是派人对窦武的军队大叫:“窦武造反,你们都是禁军,应当守卫皇宫,为什么要跟着反贼呢?先降者有赏!”京城禁军本来就有点害怕宦官,听到这些话,就开始有人叛逃到王甫阵营。从清晨到早饭时,窦武身边兵士已经所剩无几。看到这种情况,窦武和他侄子窦绍想要逃走,却被众军包围。困顿之下,二人只有自杀,他们的脑袋被割了下来挂在洛阳都亭,“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就以宦官的胜利降下了帷幕。
据说窦武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同时还生下了一条蛇,后来把蛇送到了树林里。后来窦母去世,在办丧事还没下葬之时,有一条大蛇从草丛中爬出来,径直来到发丧之处,用头撞击棺木,涕血交流,仰俯弯曲,看似十分哀伤的样子,过了一会才离去。当时就有人说这是窦家败落的征兆。
上面的理由比较唯心,那我们就唯物地辩证一下窦武失败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错失良机、粗心大意、手无兵权,还有一句就是:万无一用是书生。
为什么是这四句话,我们最后再讲,因为到后面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再看何进,东汉最后一位大将军。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光和三年(180年),他的异母妹妹被封为皇后,他也跟着被召入朝,封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何进被封为大将军,率左右五营兵士屯守都亭(就是窦武叔侄的脑袋被悬挂的地方,现在想来那里的血已被洗净,那夜的变故也已逐渐被人忘却),以镇守京师。黄巾军党徒马元义谋划在洛阳起事,是何进及时发现了他的yīn谋,并因此被封为慎侯。
当时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又是宦官)为上军校尉,同时又任命他为元帅,连何进这个大将军都在他的管辖之内。
蹇硕虽然在宫中掌握兵权,但还是畏惧何进,于是就上奏灵帝要求何进西征韩遂,其实就是想把何进调离灵帝身边,好进一步加大自己的权势。在和蹇硕连成一气的宦官们不断吹风下,灵帝竟真的答应了蹇硕的奏章。不过何进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立刻推脱说军队目前没有齐整,委托袁绍到徐、兖两州征兵,就是想要拖延时间,而灵帝竟也答应了。一个回合下来,双方都没讨得好去,不过梁子倒是越结越深了。
当初,何皇后生皇子刘辩,王贵人生皇子刘协。群臣请求册立太子,可灵帝认为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但何皇后受宠,何进又握有大权,所以一时间无法定得下来。
到了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明眼人都知道为了什么)。这一年的四月十一rì,灵帝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当时蹇硕在后宫,看到灵帝去世,就想趁此机会诛杀何进,拥立刘协登基,于是便叫人去请何进入宫商讨机要。偏偏朝中司马潘隐和何进是至交好友(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上的无间道),在宫外迎接之时用眼神示意何进危险,何进大吃一惊,拨马便回,才算是捡了一条xìng命。
四月十三rì,太子刘辩登基,母亲何皇后尊为皇太后,改年号为光熹元年。接着封刘协为“渤海王”,擢升后将军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父为太傅,与何进共管宫廷机要。
何进在鬼门关外走了一圈之后立刻秘密准备报复。袁绍趁机规劝何进把蹇硕等这些宦官一网打尽。袁绍家里的背景还是很强的,从曾曾祖父袁安到曾祖父袁敞再到祖父袁汤再到叔父袁隗,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因此才有家门“四世三公”之说。何进采纳了袁绍的建议,并提拔了包括荀攸等一批人,逐渐控制了朝廷的各个部门。
四月二十五rì,何进命黄门令逮捕蹇硕并立即处死,把蹇硕控制的部队全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五月六rì,何进将自己的政敌骠骑将军董重逮捕并免职,董重自杀。
六月七rì,董太皇太后因忧虑恐惧而突然毙命,同时宫内也有传言说董太皇太后是被何进逼得去自杀的,且不管传言是真是假,倒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自此何进也就失去了人心。
八月二十五rì,何进前往长乐宫,晋见妹妹何太后,要求诛杀全体宦官中常侍。张让等派人在宫外偷听,得知自己危在旦夕,决定反击自救。他们于是率领党羽数十人,手执兵器,从侧门进入,在殿内埋伏。等到何进出来,张让告诉何进皇太后再次召见。何进没有提防再度入宫,被尚方监渠穆击斩在嘉德殿上。一代权臣就因为自己的冲动和愚昧,落得了如此下场。
得知何进的死讯,袁绍和他的弟弟袁术和何进的部属吴匡、张璋等直接进攻宫门。攻入北宫后,立刻关闭宫门,不论老幼,只要是宦官,一律格杀勿论,前前后后共有两千余人被杀,无一幸免。接着,袁绍更命将士爬上北宫的正南门端门,攻入寝殿。
八月二十七rì,张让等困窘无策,于是裹挟皇帝刘辩和已被改封陈留王的刘协,一行数十人,往北方逃命,最终在黄河边被追上投河自尽。到此,一场动乱才算是告一段落。
在这惊心动魄的四个月里,袁绍曾经三次劝说何进要对宦官速战速决,斩草除根(这个时候的袁绍的确是个人才,只是后来权力大了,yù望膨胀,导致昏着迭出),可不是被何太后驳回(可参见窦武的事迹,同样是丧失机会的主要原因),就是何进自己犹豫不决而风声外露,从何进死后袁绍等人的表现看,当时若想除去宦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可大好机会就被这样白白浪费。
若是总结何进失败的原因,同样也是四句话:错失良机,粗心大意(这两句和窦武相同),手握兵权却孤身犯险(这一点窦武比他不幸,他比窦武更不值得原谅),最后一句是:何进是个粗人。
窦武不管怎样,名声很好,有想法有抱负有计划有思路,能用人会用人,可惜始终没有掌握一支忠于自己的部曲,导致被镇压败亡;何进有权有势有兵,却不知如何去用何时去用,有袁绍等名士却无法听从他们的建议,手里拿了一副好牌却被人偷了鸡,败了也是活该。
不过,外戚与宦官的争斗本身还不足以让东汉这个庞大的帝国灭亡,只是这几十年的斗争带来了另一个致命的后果,那就是:皇权旁落!
再看一下窦武的失败,他并不是败在自己实力太弱,而是败在没有掌握皇帝这张王牌。那时的情况是,皇帝在谁手里,谁就是正义的一方;谁敢和这一方作对,谁就是邪恶的,是叛逆。这也就是为什么从清晨到早饭这短短一两个时辰的时间,窦武几千兵士几乎走光的原因。那时虽然是太后临政,但皇帝的意义和价值依然有目共睹。
可到了何进时期,尤其是刘辩登基之后,皇帝就再也无法施加任何影响力。若非如此,袁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皇宫。若是换作以前,他早已被当成苍蝇一样拍死,哪还有诛杀数千宦官的威风?再到后来董卓专权(这也是何进的“好主意”,放老虎进来捉狼,狼没捉到,老虎咬人更凶,此段过程会在后面的烟火读史中提到),献帝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形同虚设。
zhōng yāng再无集权之人,各地自然各自为政,为了利益相互讨伐,如此下去,天下又如何不乱?于是才有了袁绍、曹cāo、孙权、刘备、刘表、袁术……,才有了长达近百年的三国时代。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像一把雪亮的钢刀,插入遍体鳞伤的汉朝的心脏,让这个巨人轰然而倒,再也没有站起来。华夏大地,自此烽烟四起,百姓涂炭,数百年的黑暗时代就此来到!
东汉末年,一共封了两位大将军,一是窦武,另一个就是何进。这两个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外戚,窦武的大女儿是桓帝的皇后,而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是灵帝的皇后;都曾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势;都和宦官为敌,也都曾占据上风;最后都惨死与宦官的手中,没有善终。
窦武字游平,是扶风平陵人,年轻的时候以儒家学术和品行著称,曾在大湖中教学,不过问政治,潇洒飘逸,名扬关西。到了延熹八年(165年),他的大女儿被选为贵人,这才入仕被封为郎中,一年内被连续封为越骑校尉,槐里侯,食邑五千户,第二年又任为城门校尉,也算是平步青云。在他任职期间,征召名士,清廉自律,不收受贿赂,妻子儿女的生活也只是饱暖而已(可见当时堂堂五千户的食邑也只能支持一家人的温饱)。当时羌族侵犯扰乱,又有天灾,民众忍饥挨饿,他就把皇上皇后的赏赐散发给太学的学生,更是在道路上用车拉着饭食,施舍给灾民。
后来忠臣名士李膺等被宦官诬以结党之罪下狱,又是窦武上书桓帝,痛斥宦官为“饕餮”,应把他们“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桓帝虽未答应,却还是把李膺等人放了出来,避免更多的人死于党锢之祸。
待到桓帝驾崩,灵帝即位,窦武被加封为大将军,掌握朝廷机要。这时他已有翦除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也素有此心,两人合谋,起用李膺、杜密等人,任以要职,共定计策。天下士人闻风振奋。而窦武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可惜当他向自己的女儿窦太后表达诛杀宦官的决心的时候,窦太后犹豫未决,导致时间拖延,机会丧失。
到了八月,太白星出现在西方,表示有jiān人在君主身边,应加以戒备。窦武开始着手准备,先把心腹安排在京城要职,而后奏请抓捕宦官曹节等人。但就在这个看似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命运的天平却忽然倒向了宦官那边。
那天晚上,窦武把准备好的拘捕宦官的奏章留在了宫中,回府休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份奏章却先被宦官朱瑀看到,真不知道这么重要的东西窦武为什么没带在身边。朱瑀看完奏章后破口大骂:“宦官中胡作非为的,自然应该诛杀。但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罪,为什么要赶尽杀绝?”而后连夜召集亲信十七人,歃血为盟诛杀窦武。曹节听到后,“惊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劫持太后,恐吓灵帝,关闭宫门,抢夺印玺,并命人持符节捉拿窦武。
窦武看到捉拿他的诏书,丝毫不理会,飞马赶到步兵营,集结北军五校兵士数千人,声称“宦官造反,尽力讨伐他们的封侯重赏!”可这样一搞,就闹大了。在京城集结重兵,当时就把灵帝吓得不轻。他当即派王甫、张奂等人率领虎贲、羽林等营军士数千人出宫列队,与窦武对阵。王甫看到自己部队声威大盛,于是派人对窦武的军队大叫:“窦武造反,你们都是禁军,应当守卫皇宫,为什么要跟着反贼呢?先降者有赏!”京城禁军本来就有点害怕宦官,听到这些话,就开始有人叛逃到王甫阵营。从清晨到早饭时,窦武身边兵士已经所剩无几。看到这种情况,窦武和他侄子窦绍想要逃走,却被众军包围。困顿之下,二人只有自杀,他们的脑袋被割了下来挂在洛阳都亭,“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就以宦官的胜利降下了帷幕。
据说窦武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同时还生下了一条蛇,后来把蛇送到了树林里。后来窦母去世,在办丧事还没下葬之时,有一条大蛇从草丛中爬出来,径直来到发丧之处,用头撞击棺木,涕血交流,仰俯弯曲,看似十分哀伤的样子,过了一会才离去。当时就有人说这是窦家败落的征兆。
上面的理由比较唯心,那我们就唯物地辩证一下窦武失败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错失良机、粗心大意、手无兵权,还有一句就是:万无一用是书生。
为什么是这四句话,我们最后再讲,因为到后面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再看何进,东汉最后一位大将军。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光和三年(180年),他的异母妹妹被封为皇后,他也跟着被召入朝,封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何进被封为大将军,率左右五营兵士屯守都亭(就是窦武叔侄的脑袋被悬挂的地方,现在想来那里的血已被洗净,那夜的变故也已逐渐被人忘却),以镇守京师。黄巾军党徒马元义谋划在洛阳起事,是何进及时发现了他的yīn谋,并因此被封为慎侯。
当时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又是宦官)为上军校尉,同时又任命他为元帅,连何进这个大将军都在他的管辖之内。
蹇硕虽然在宫中掌握兵权,但还是畏惧何进,于是就上奏灵帝要求何进西征韩遂,其实就是想把何进调离灵帝身边,好进一步加大自己的权势。在和蹇硕连成一气的宦官们不断吹风下,灵帝竟真的答应了蹇硕的奏章。不过何进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立刻推脱说军队目前没有齐整,委托袁绍到徐、兖两州征兵,就是想要拖延时间,而灵帝竟也答应了。一个回合下来,双方都没讨得好去,不过梁子倒是越结越深了。
当初,何皇后生皇子刘辩,王贵人生皇子刘协。群臣请求册立太子,可灵帝认为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但何皇后受宠,何进又握有大权,所以一时间无法定得下来。
到了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明眼人都知道为了什么)。这一年的四月十一rì,灵帝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当时蹇硕在后宫,看到灵帝去世,就想趁此机会诛杀何进,拥立刘协登基,于是便叫人去请何进入宫商讨机要。偏偏朝中司马潘隐和何进是至交好友(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上的无间道),在宫外迎接之时用眼神示意何进危险,何进大吃一惊,拨马便回,才算是捡了一条xìng命。
四月十三rì,太子刘辩登基,母亲何皇后尊为皇太后,改年号为光熹元年。接着封刘协为“渤海王”,擢升后将军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父为太傅,与何进共管宫廷机要。
何进在鬼门关外走了一圈之后立刻秘密准备报复。袁绍趁机规劝何进把蹇硕等这些宦官一网打尽。袁绍家里的背景还是很强的,从曾曾祖父袁安到曾祖父袁敞再到祖父袁汤再到叔父袁隗,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因此才有家门“四世三公”之说。何进采纳了袁绍的建议,并提拔了包括荀攸等一批人,逐渐控制了朝廷的各个部门。
四月二十五rì,何进命黄门令逮捕蹇硕并立即处死,把蹇硕控制的部队全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五月六rì,何进将自己的政敌骠骑将军董重逮捕并免职,董重自杀。
六月七rì,董太皇太后因忧虑恐惧而突然毙命,同时宫内也有传言说董太皇太后是被何进逼得去自杀的,且不管传言是真是假,倒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自此何进也就失去了人心。
八月二十五rì,何进前往长乐宫,晋见妹妹何太后,要求诛杀全体宦官中常侍。张让等派人在宫外偷听,得知自己危在旦夕,决定反击自救。他们于是率领党羽数十人,手执兵器,从侧门进入,在殿内埋伏。等到何进出来,张让告诉何进皇太后再次召见。何进没有提防再度入宫,被尚方监渠穆击斩在嘉德殿上。一代权臣就因为自己的冲动和愚昧,落得了如此下场。
得知何进的死讯,袁绍和他的弟弟袁术和何进的部属吴匡、张璋等直接进攻宫门。攻入北宫后,立刻关闭宫门,不论老幼,只要是宦官,一律格杀勿论,前前后后共有两千余人被杀,无一幸免。接着,袁绍更命将士爬上北宫的正南门端门,攻入寝殿。
八月二十七rì,张让等困窘无策,于是裹挟皇帝刘辩和已被改封陈留王的刘协,一行数十人,往北方逃命,最终在黄河边被追上投河自尽。到此,一场动乱才算是告一段落。
在这惊心动魄的四个月里,袁绍曾经三次劝说何进要对宦官速战速决,斩草除根(这个时候的袁绍的确是个人才,只是后来权力大了,yù望膨胀,导致昏着迭出),可不是被何太后驳回(可参见窦武的事迹,同样是丧失机会的主要原因),就是何进自己犹豫不决而风声外露,从何进死后袁绍等人的表现看,当时若想除去宦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可大好机会就被这样白白浪费。
若是总结何进失败的原因,同样也是四句话:错失良机,粗心大意(这两句和窦武相同),手握兵权却孤身犯险(这一点窦武比他不幸,他比窦武更不值得原谅),最后一句是:何进是个粗人。
窦武不管怎样,名声很好,有想法有抱负有计划有思路,能用人会用人,可惜始终没有掌握一支忠于自己的部曲,导致被镇压败亡;何进有权有势有兵,却不知如何去用何时去用,有袁绍等名士却无法听从他们的建议,手里拿了一副好牌却被人偷了鸡,败了也是活该。
不过,外戚与宦官的争斗本身还不足以让东汉这个庞大的帝国灭亡,只是这几十年的斗争带来了另一个致命的后果,那就是:皇权旁落!
再看一下窦武的失败,他并不是败在自己实力太弱,而是败在没有掌握皇帝这张王牌。那时的情况是,皇帝在谁手里,谁就是正义的一方;谁敢和这一方作对,谁就是邪恶的,是叛逆。这也就是为什么从清晨到早饭这短短一两个时辰的时间,窦武几千兵士几乎走光的原因。那时虽然是太后临政,但皇帝的意义和价值依然有目共睹。
可到了何进时期,尤其是刘辩登基之后,皇帝就再也无法施加任何影响力。若非如此,袁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皇宫。若是换作以前,他早已被当成苍蝇一样拍死,哪还有诛杀数千宦官的威风?再到后来董卓专权(这也是何进的“好主意”,放老虎进来捉狼,狼没捉到,老虎咬人更凶,此段过程会在后面的烟火读史中提到),献帝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形同虚设。
zhōng yāng再无集权之人,各地自然各自为政,为了利益相互讨伐,如此下去,天下又如何不乱?于是才有了袁绍、曹cāo、孙权、刘备、刘表、袁术……,才有了长达近百年的三国时代。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像一把雪亮的钢刀,插入遍体鳞伤的汉朝的心脏,让这个巨人轰然而倒,再也没有站起来。华夏大地,自此烽烟四起,百姓涂炭,数百年的黑暗时代就此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