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翻阅三国这段将星闪耀的历史时,我们发现,文武双全的被称为智将的,更容易被千古流传。
我们对周公瑾在赤壁羽扇一挥,樯橹灰飞烟灭的事迹耳熟能详,连素来不擅长拍历史大场面的香港导演都忍不住把它拍成电影,不仅在国内横扫各大影院,据说在rì本也成为了年度最卖座外国影片,可见赤壁和周瑜的魅力。
我们因张辽在合肥仅用八百兵士便计退孙权大军的事迹而把文远将军推崇倍至。至于《三国演义》中最强的妖人诸葛亮,更是文才武略无所不用其极,内政外战俱都信手拈来,简直让人分不清他到底是谋士还是将军。
不过,在一个人面前,诸葛孔明也好,周公瑾也罢,都将会失去颜sè。历史不会因为某部小说而隐藏掉一个人的光彩,应该属于他的那一页篇章毕竟不会永远埋藏于那厚厚的史书当中。
这个人,便是东汉北中郎将卢植,一个被历史低估了的英雄人物!
——————————————————————————————————————————————
若说文武双全,的确无人可望卢植项背。
看到这句话,无论是挺诸葛还是挺周瑜的,也许都会对烟火竖起中指,呵呵仁者见仁,更何况证据也是一箩筐?
看看诸葛亮吧,说文采,初见刘备时《隆中对》便跃然于纸上,《出师表》更是为千古传诵。在他身为蜀汉丞相之时,的确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说武略,他先后在新野、博望坡、赤壁三次用火(当然这三次都是罗贯中老先生帮他烧的),一生用兵,几无败绩(当然历史上也没记载过几次全胜——请注意,是全胜,小打小闹不算的),也算得上是三国第一传奇人物了。
再看看周瑜,羽扇纶巾,风流潇洒,文采方面虽然没有太多记载,但“美姿容,jīng音律”的他应该也不会太差,武略方面更是不得了,赤壁之战他才是正主,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登坛求东风都是子虚乌有。草船借箭是孙权的创意,正因为这件事才让曹cāo有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至于登坛求东风,那是封建迷信,不提也罢。可惜周瑜身子弱,死得早,生平事迹也就这么几个还算辉煌的了。
而卢植呢?
先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
曹cāo: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曹cāo不是一般人,他推崇的人更不是一般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那是说卢植的学问,“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是说他的成就。这么高的评价,放眼三国,也没几个人能让曹cāo给出吧。
卢植能让曹cāo如此敬重,与他本身经历有关。他“少时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jīng而不守章句。”他师从当世大儒马融,而马融是外戚豪门,平rì多排列女伎歌舞于前。卢植侍讲多年,也没有转过眼珠子去瞧女人,马融因此也非常敬重他。
后来,卢植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这时朝中开始在太学立《石经》,用来校正《五经》文字。卢植也曾上书提出现在流传的《礼记》多有谬误,他以前也曾经用《周礼》等经书来提示其谬误。而现在他愿意带两名书生到东观去校正《尚书》章句,考察《礼记》的得失,从而裁定圣人传下的经典,勘正各地流布的碑文。后因南夷反叛而搁置。
一年多以后,他成为议郎,与蔡邕、杨彪等人校勘《五经》,续补《汉记》。而东汉灵帝认为那不是急务,把卢植改为侍中,又迁升尚书。
光和元年发生了rì食,卢植趁机秘密上书,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谏言,共提出八事:
一是用良,使州郡考核推荐贤良,随其才而用;
二是原禁,所有党锢中人,大多并非其罪,可加以赦免;
三是御疠,应收葬宋后及其家属,来安慰屈死的灵魂;
四是备寇,是指应给足侯王之家的赋税收入,以防患于未然;
五是修礼,要广聘有道之人,攘除灾患;
六是遵尧,是说而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不能久任,应按三考升降的定规来审验其能力,纵然不能做满九载,最少也要任满三年;
七是御下,禁止通过各种关系获得高官厚禄,应按制度办理;
八是散利,天子应把自己的那些小钱那去散给天下,自己是不应有什么私人储蓄的。
这八条高屋建瓴,从各个方面指出东汉时弊,并逐一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可以看出,不只是做学问,若论治国,卢植也一点不比号称第一内政高手的诸葛亮差。可惜汉灵帝一概未予理睬,导致东汉rì益衰落,走向灭亡。
————————————————————————————————————————————————
文采和治政,卢植都有过良好的表现,而在武略上,他更是不输于任何人。
他虽是一介文人,可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为人xìng格刚毅而有大节,胸中怀着一腔救世安民的大志,不爱好辞赋,能饮一石酒之多,与当时无病呻吟的士族文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叛,朝廷四府一致推荐卢植为九江太守(请注意,既是推荐,那看来卢植在这之前就已表现出他的征战天赋),蛮寇很快便驯服了。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终于爆发,朝廷四府又一致推荐卢植为北中郎将,征讨黄巾。对卢植来说,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战绩就在此时出现。他率领北军五营,连战数阵打败张角,斩获一万余人,这可是个极大的胜利。而后张角败走广宗,卢植又筑围挖堑,制造云梯,很快就能攻破广宗。可就在这时,灵帝派宦官左丰来观察敌情,而卢植不愿意贿赂左丰,左丰便因此怀恨在心,回京打了卢植的小报告。灵帝大怒,抓捕卢植等候处置。后来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赞卢植的行军方略,说就因为他采用了卢植的规划谋算,才能大获全胜。朝廷因此就在当年恢复了卢植的官,又任为尚书。
董卓掌权后,大会百官于朝堂,提出要废立新帝。百官无人敢说话,这时又是卢植站了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休了会并想杀害卢植,后来因为蔡邕的力保才暂停了杀他的念头,只是免了卢植的官。
后来卢植以老病求归故里,又认为董卓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于是就从轩辕出走,这是他最后一次正确的判断。董卓果然派兵追来,追到怀县却找不到他的影子,他这才有机会在幽州上谷郡安度晚年。死的时候嘱咐儿子把他薄葬在土穴中,不用棺椁,只用布帛裹身就可以了。
当然卢植的贡献不止于此,他还教出了两个名动天下的学生——蜀汉昭烈帝刘备和白马将军公孙瓒,这二人对历史的推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以后的烟火读史中会详细讨论。
——————————————————————————————————————————————
烟火曰:
卢植大才,而又忠义果敢,文武皆通,实为治世之良才,可惜始终未遇明君,要不然也不知是否也能成为管仲鲍叔牙之流?
惜哉,惜哉!
我们对周公瑾在赤壁羽扇一挥,樯橹灰飞烟灭的事迹耳熟能详,连素来不擅长拍历史大场面的香港导演都忍不住把它拍成电影,不仅在国内横扫各大影院,据说在rì本也成为了年度最卖座外国影片,可见赤壁和周瑜的魅力。
我们因张辽在合肥仅用八百兵士便计退孙权大军的事迹而把文远将军推崇倍至。至于《三国演义》中最强的妖人诸葛亮,更是文才武略无所不用其极,内政外战俱都信手拈来,简直让人分不清他到底是谋士还是将军。
不过,在一个人面前,诸葛孔明也好,周公瑾也罢,都将会失去颜sè。历史不会因为某部小说而隐藏掉一个人的光彩,应该属于他的那一页篇章毕竟不会永远埋藏于那厚厚的史书当中。
这个人,便是东汉北中郎将卢植,一个被历史低估了的英雄人物!
——————————————————————————————————————————————
若说文武双全,的确无人可望卢植项背。
看到这句话,无论是挺诸葛还是挺周瑜的,也许都会对烟火竖起中指,呵呵仁者见仁,更何况证据也是一箩筐?
看看诸葛亮吧,说文采,初见刘备时《隆中对》便跃然于纸上,《出师表》更是为千古传诵。在他身为蜀汉丞相之时,的确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说武略,他先后在新野、博望坡、赤壁三次用火(当然这三次都是罗贯中老先生帮他烧的),一生用兵,几无败绩(当然历史上也没记载过几次全胜——请注意,是全胜,小打小闹不算的),也算得上是三国第一传奇人物了。
再看看周瑜,羽扇纶巾,风流潇洒,文采方面虽然没有太多记载,但“美姿容,jīng音律”的他应该也不会太差,武略方面更是不得了,赤壁之战他才是正主,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登坛求东风都是子虚乌有。草船借箭是孙权的创意,正因为这件事才让曹cāo有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至于登坛求东风,那是封建迷信,不提也罢。可惜周瑜身子弱,死得早,生平事迹也就这么几个还算辉煌的了。
而卢植呢?
先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
曹cāo: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曹cāo不是一般人,他推崇的人更不是一般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那是说卢植的学问,“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是说他的成就。这么高的评价,放眼三国,也没几个人能让曹cāo给出吧。
卢植能让曹cāo如此敬重,与他本身经历有关。他“少时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jīng而不守章句。”他师从当世大儒马融,而马融是外戚豪门,平rì多排列女伎歌舞于前。卢植侍讲多年,也没有转过眼珠子去瞧女人,马融因此也非常敬重他。
后来,卢植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这时朝中开始在太学立《石经》,用来校正《五经》文字。卢植也曾上书提出现在流传的《礼记》多有谬误,他以前也曾经用《周礼》等经书来提示其谬误。而现在他愿意带两名书生到东观去校正《尚书》章句,考察《礼记》的得失,从而裁定圣人传下的经典,勘正各地流布的碑文。后因南夷反叛而搁置。
一年多以后,他成为议郎,与蔡邕、杨彪等人校勘《五经》,续补《汉记》。而东汉灵帝认为那不是急务,把卢植改为侍中,又迁升尚书。
光和元年发生了rì食,卢植趁机秘密上书,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谏言,共提出八事:
一是用良,使州郡考核推荐贤良,随其才而用;
二是原禁,所有党锢中人,大多并非其罪,可加以赦免;
三是御疠,应收葬宋后及其家属,来安慰屈死的灵魂;
四是备寇,是指应给足侯王之家的赋税收入,以防患于未然;
五是修礼,要广聘有道之人,攘除灾患;
六是遵尧,是说而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不能久任,应按三考升降的定规来审验其能力,纵然不能做满九载,最少也要任满三年;
七是御下,禁止通过各种关系获得高官厚禄,应按制度办理;
八是散利,天子应把自己的那些小钱那去散给天下,自己是不应有什么私人储蓄的。
这八条高屋建瓴,从各个方面指出东汉时弊,并逐一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可以看出,不只是做学问,若论治国,卢植也一点不比号称第一内政高手的诸葛亮差。可惜汉灵帝一概未予理睬,导致东汉rì益衰落,走向灭亡。
————————————————————————————————————————————————
文采和治政,卢植都有过良好的表现,而在武略上,他更是不输于任何人。
他虽是一介文人,可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为人xìng格刚毅而有大节,胸中怀着一腔救世安民的大志,不爱好辞赋,能饮一石酒之多,与当时无病呻吟的士族文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叛,朝廷四府一致推荐卢植为九江太守(请注意,既是推荐,那看来卢植在这之前就已表现出他的征战天赋),蛮寇很快便驯服了。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终于爆发,朝廷四府又一致推荐卢植为北中郎将,征讨黄巾。对卢植来说,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战绩就在此时出现。他率领北军五营,连战数阵打败张角,斩获一万余人,这可是个极大的胜利。而后张角败走广宗,卢植又筑围挖堑,制造云梯,很快就能攻破广宗。可就在这时,灵帝派宦官左丰来观察敌情,而卢植不愿意贿赂左丰,左丰便因此怀恨在心,回京打了卢植的小报告。灵帝大怒,抓捕卢植等候处置。后来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赞卢植的行军方略,说就因为他采用了卢植的规划谋算,才能大获全胜。朝廷因此就在当年恢复了卢植的官,又任为尚书。
董卓掌权后,大会百官于朝堂,提出要废立新帝。百官无人敢说话,这时又是卢植站了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休了会并想杀害卢植,后来因为蔡邕的力保才暂停了杀他的念头,只是免了卢植的官。
后来卢植以老病求归故里,又认为董卓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于是就从轩辕出走,这是他最后一次正确的判断。董卓果然派兵追来,追到怀县却找不到他的影子,他这才有机会在幽州上谷郡安度晚年。死的时候嘱咐儿子把他薄葬在土穴中,不用棺椁,只用布帛裹身就可以了。
当然卢植的贡献不止于此,他还教出了两个名动天下的学生——蜀汉昭烈帝刘备和白马将军公孙瓒,这二人对历史的推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以后的烟火读史中会详细讨论。
——————————————————————————————————————————————
烟火曰:
卢植大才,而又忠义果敢,文武皆通,实为治世之良才,可惜始终未遇明君,要不然也不知是否也能成为管仲鲍叔牙之流?
惜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