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军校
“白狼,你们北京可真大,人真多。到底是首都。”说这话的是张晨。三天以前,他到了北京。在叶扶苏和家人的盛情挽留下住了一晚。第二天,汇合刚刚赶到的江大栓一起到学校去报到了。
报到的手续很快就办完了,江大栓被一个老部队的战友拉走叙旧,他们两个也开始参观学校。准确的说两个人是在找人。找另外两个曾经朝夕相处,一起参军、一起训练、一起生活甚至一起鼓捣些精致淘气的同伴(同伙?)――马野和里羽。
这些年部队大踏步地开始正规化、知识化、科技化的建设。每年都有大批的军官从学校充实进部队。也有大批的军人涌入军校的大门。军区每年都有一部分保送军校的名额。今年,独立团保送的就是这两个活宝。
“你说这是健身房?真大!里面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是干的。”张晨趴在一扇玻璃门外使劲向里看着:“马野和里羽这两个小子怎么还没来报到。稀稀松松的还是那个吊儿郎当的德行。早点过来赶紧准备一下。你说团里怎么把这两个活宝给送来了。”
“立正!”一声短促有力的口令从背后响起。两人赶紧立正站好。
“说呢?说呢?你们两块料都能混进未来军官队伍,我们怎么就不行呀。”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从身后传了过来。不用回头就能听得出来,是马野这小子。
“白狼,你也太不(够)兄弟了吧。回家这么久都不说去找找我们。”里羽的声音也响了起来:“我们可是昨天一回家就去找你了。人呀。”
转过身去看着两个人,叶扶苏由衷地笑了笑也没说。只是走上前重重地拍了拍两个兄弟的肩膀。
“瞎喊口令,我还以为是教官呢。”张晨最近倒是变得非常外向,尤其是跟叶扶苏在一起的时候。很难看出当初那个憨厚略显木讷的样子:“我是说团长一时糊涂,把你们给弄了过来。疯狗你学的是指挥专业吧,回头将来你带的兵,个个呲牙咧嘴流着哈喇子满大街追女孩子。还有宝宝。你居然学的是后勤专业。我真服了咱团长的想象力了。他也不想想您那个内务情况……”
没等张晨把话说完,马野和里羽双双扑了过来。躲着飞来的拳脚,张晨的嘴还是没有闲着:“你们两个没口福。我跟你们说,叶扶苏他外婆做的挂面那叫一个好吃。晚上还请我吃了海鲜大餐呢。咳,轻点呀。打起没完了。白狼你过来搭把手,你别看着他们欺负我这个老实人呀。”
一通扭打嬉笑,让周围经过的人纷纷侧目而视。往常一定不会放过这种折腾机会的叶扶苏这次没有加入战团。倒是指着周围的人把几个兄弟拉开了:“别闹了。人家直瞧咱们。快到开饭时间了,走吧一起吃饭。”
“对对,庆祝一下,咱们四个独立团大仙儿能够再次聚到一起。将来在学校大杀四方……”低头掸着土的马野才说了一半,就被张晨推了一把。抬起头来才发现,叶扶苏已经走出了好远,张晨和里羽有些情绪低落的对视着。这不是他们的那个兄弟白狼。
重新坐回到课堂上,叶扶苏多少有些不适应。不过问题不大。那么高强度的训练都坚持了下来,舒舒服服的读书还有可难的。更何况他原来最擅长这个。要学就要学出个样子来。至少能够达到当初宗队长希望的:获得足够的知识,为机动分队,为刀锋大队也为宗队长实现找到新战法,新战术思想,新作战模式的心愿。
不仅仅是学校的课程,叶扶苏还私下里报了母校的自学高考补习班。计算机软件专业与通讯专业。如果有时间,他甚至想再学学自动化控制之类的课程。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只有宿舍、课堂、操场(训练)和图书馆。除了假期,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渡过。如果不是三个兄弟把他“绑架”出来,他甚至不知道这里距离马野家只有不到两公里。只是每到学校放假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离校。假期马野他们曾经找过他,为此张晨甚至连过年都没回家。可是叶扶苏不在,叶妈妈告诉他们:苏儿说是去战友家看看。
两年多的时间,叶扶苏利用假期把机动分队的几个战友家走了一遍。他知道帮不上。但是这样做至少可以让他心里好过一些。
在学校里叶扶苏并不引人注意。除了学习和训练之外,大家对他的印象是内向、寡言、不合群。以至于负责他们这个中队的教导员(教官)不无遗憾的在他的评语上写下了:过于内向、呆板、缺乏亲和力的评价。真的想象不出来,他怎么会跟马野这样的“坏小子”是好朋友。后来偶然看到评语的许成杰坚信,“不负责任”的教官把别人的评语写到了叶扶苏的档案上。
不过叶扶苏在理论学习上绝对没的挑,连那些学院派的教官也认为他像一个书生更多过一个军官。不止如此,训练上叶扶苏也是名列前茅。即使是在特种兵、侦察兵扎堆的侦察(特种作战)指挥专业。
两门课程是叶扶苏最感兴趣的,一个是“莎士比亚教官”的战争史,一个是电子对抗。也许是从小对历史的耳濡目染,也许是读史可以明智。叶扶苏对于战争史这门课很是期待。这里有着几千年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智慧与谋略,有着军中前辈用兵思想的精华。从历史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摸索真理。不论时候这些真理都不会过时。而且听同寝室听过这门课的“老五”介绍,讲课的是一个全军知名的理论家。所以叶扶苏更加期待了。这种期待也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第一节战史课,老学究一般的教授(教官)放下讲义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挺出人意料:“有人曾经这样说‘看吧,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他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们。’同样,我们所研究的那些战争也不是我们按照我们的规格设计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尽力把他真实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去思考,去总结。这就是学习战争史要做的。谁能告诉我前面那句话是谁说的。”看着底下面面相觑的学员,老先生有些失望。军人,尤其是军官,不应该是只知道厮杀的莽夫,而是应该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领导者、管理者。东方兵学的精髓也不仅仅是征战杀伐,那里面充斥着很多修身、治国之道。武经七书的作者哪一个不是一代学者。今天,尤其是今天,科技发展这么快,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简直不可想象。下面坐的可是这支军队的中坚力量呀。有些失望的老人正要转身走上讲台,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报告教官,是莎士比亚。”
“谁说的?”
“是莎士比亚,教官。”
“我是问你是谁。”
在众人的人哄笑中,老教官记住了发言者的名字,叶扶苏。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叶扶苏成了老人为数不多的入室弟子。
有了这么个插曲,学员私下里给老先生起了个外号,莎士比亚。不过对于老先生后面的话倒还是非常认可:你们是进行特种作战的军人。要学会从任何蛛丝马迹判断对手的各种情况。各种信息对于你们而言他的背后都可能关系着一场战斗的胜败。怎么样去分析和衡量这些信息,就要看你们自身的能力了。文化素质就是这个能力最好的保障之一。
除了战争史,还有一个让叶扶苏有着特殊兴趣的课程就是电子对抗。这在当时还算是一个很边缘的学科,包括了各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侦察与反侦察手段。相对于同学的那些战友而言,他的大学背景真的是有了太多的优势。再加上曾经翻译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事实上很早就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新的作战模式和作战理念了。一些先行者也提出了诸如超限战,点穴理论的新战法,新思路。这些都是叶扶苏关注的焦点。凭借自己还算扎实的英文功底,再加上里羽不时被抓来当作壮丁,叶扶苏几乎借空了学校图书馆的外文新书。马野也没有被他放过,一周被叶扶苏轰回家几次去搜罗资料。要知道那是需要翻墙头的。被抓住轻的也是个处分。好在有张晨在一边指导,干多了马野倒是练出来了。几个做这方面研究的教官,不时要跑到这个小学员的宿舍来催着他还书。接触多了几个教官慢慢发现,这个小学员脑子里还真有一些想法,而且资料特别多。逐渐开始跟他交流了起来。
叶扶苏关注的焦点是美军特种作战。虽然说起来中国军人(包括很多老百姓)总是七个不服八个不份的架势,但私下里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的差距。战争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那种以意志对抗钢铁的年代了。在你还拼命鼓舞士气,培养意志的时候,人家的钢铁早就落到了你的头上。而且是精确的落了过来。直面差距才是进步的先决条件。尤其是特种部队。在叶扶苏的观念里,一支特种部队是一个国家未来15到20年军队实力的真实写照。所以了解了一个国家的特种部队,也就等于大体了解了一个国家军队实力。而现在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有很大一部分是受美国特种部队的影响。作战思路、发展方向、技术装备无不亦步亦趋。美国的特种部队是世界上参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也是全球唯一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特种作战部队和特战战术的国家,特种作战已经成为美军地面战斗的核心组成部分。很难想象没有了三角洲、游骑兵和海豹之后,美军的地面战争将如何展开。所以叶扶苏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不仅是美军特种部队,与之相关的各种战法、战例、战争理念都是叶扶苏专注的目标。以至于马野郑重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非常怀疑你小子长此以往下去,会成为一个唯武器论者。最终不能指挥任何一支中国部队。
对于马野的讽刺(其实是马氏风格的提醒)叶扶苏只是淡淡一笑。关注并不等于是一定要东施效颦呀。美军的作战方式与理念,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惊人的军费开支和全球部署的军事基地支撑之上的。就拿通讯来说吧。一个美国特种小队,甚至可以要求和引导战斧巡航导弹对一个看似可疑的山洞进行精确打击。五角大楼恨不得把对讲机接通到每一个美国大兵的耳朵上,以便最清晰透彻的了解战场上任何一个细微的情况变化。按照道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后方对于前方战斗进行过多干涉,在很多的战例中都是失败的重要因素。但是依靠强大的通讯保障,美军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能够最终赢得胜利。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新观念和新的作战模式。另一方面,反过来想想,这样海量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样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那可不是瘫痪一两个节点,打击一两处指挥中心就可以使之停顿的。信息网络的结构已经从树状变成了网状,用计算机专业的术语就是集中式计算已经被分布式计算模式所取代。面对这样的一支军队,你还指望着打击一两个指挥中心就可以致敌死命?除非你把天上那些卫星像打鸭子一样,一颗颗全给揍下来。否则,还不如送个木马程序,来个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在呢。
叶扶苏的这些观点不时会在课堂上和私下交流里流露出来。几个热心的教官也把这个整理发表在了一些校内外的刊物上。久而久之,学校的教官和领导开始关注起了这个孤僻、寡言的小学员。据说有的教官已经打算让学校把他留下来了。知道了这一情况的叶扶苏赶紧闭住了嘴巴。开玩笑,一千多里以外。我的分队长还等着我回去重建机动分队呢。
...
“白狼,你们北京可真大,人真多。到底是首都。”说这话的是张晨。三天以前,他到了北京。在叶扶苏和家人的盛情挽留下住了一晚。第二天,汇合刚刚赶到的江大栓一起到学校去报到了。
报到的手续很快就办完了,江大栓被一个老部队的战友拉走叙旧,他们两个也开始参观学校。准确的说两个人是在找人。找另外两个曾经朝夕相处,一起参军、一起训练、一起生活甚至一起鼓捣些精致淘气的同伴(同伙?)――马野和里羽。
这些年部队大踏步地开始正规化、知识化、科技化的建设。每年都有大批的军官从学校充实进部队。也有大批的军人涌入军校的大门。军区每年都有一部分保送军校的名额。今年,独立团保送的就是这两个活宝。
“你说这是健身房?真大!里面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是干的。”张晨趴在一扇玻璃门外使劲向里看着:“马野和里羽这两个小子怎么还没来报到。稀稀松松的还是那个吊儿郎当的德行。早点过来赶紧准备一下。你说团里怎么把这两个活宝给送来了。”
“立正!”一声短促有力的口令从背后响起。两人赶紧立正站好。
“说呢?说呢?你们两块料都能混进未来军官队伍,我们怎么就不行呀。”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从身后传了过来。不用回头就能听得出来,是马野这小子。
“白狼,你也太不(够)兄弟了吧。回家这么久都不说去找找我们。”里羽的声音也响了起来:“我们可是昨天一回家就去找你了。人呀。”
转过身去看着两个人,叶扶苏由衷地笑了笑也没说。只是走上前重重地拍了拍两个兄弟的肩膀。
“瞎喊口令,我还以为是教官呢。”张晨最近倒是变得非常外向,尤其是跟叶扶苏在一起的时候。很难看出当初那个憨厚略显木讷的样子:“我是说团长一时糊涂,把你们给弄了过来。疯狗你学的是指挥专业吧,回头将来你带的兵,个个呲牙咧嘴流着哈喇子满大街追女孩子。还有宝宝。你居然学的是后勤专业。我真服了咱团长的想象力了。他也不想想您那个内务情况……”
没等张晨把话说完,马野和里羽双双扑了过来。躲着飞来的拳脚,张晨的嘴还是没有闲着:“你们两个没口福。我跟你们说,叶扶苏他外婆做的挂面那叫一个好吃。晚上还请我吃了海鲜大餐呢。咳,轻点呀。打起没完了。白狼你过来搭把手,你别看着他们欺负我这个老实人呀。”
一通扭打嬉笑,让周围经过的人纷纷侧目而视。往常一定不会放过这种折腾机会的叶扶苏这次没有加入战团。倒是指着周围的人把几个兄弟拉开了:“别闹了。人家直瞧咱们。快到开饭时间了,走吧一起吃饭。”
“对对,庆祝一下,咱们四个独立团大仙儿能够再次聚到一起。将来在学校大杀四方……”低头掸着土的马野才说了一半,就被张晨推了一把。抬起头来才发现,叶扶苏已经走出了好远,张晨和里羽有些情绪低落的对视着。这不是他们的那个兄弟白狼。
重新坐回到课堂上,叶扶苏多少有些不适应。不过问题不大。那么高强度的训练都坚持了下来,舒舒服服的读书还有可难的。更何况他原来最擅长这个。要学就要学出个样子来。至少能够达到当初宗队长希望的:获得足够的知识,为机动分队,为刀锋大队也为宗队长实现找到新战法,新战术思想,新作战模式的心愿。
不仅仅是学校的课程,叶扶苏还私下里报了母校的自学高考补习班。计算机软件专业与通讯专业。如果有时间,他甚至想再学学自动化控制之类的课程。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只有宿舍、课堂、操场(训练)和图书馆。除了假期,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渡过。如果不是三个兄弟把他“绑架”出来,他甚至不知道这里距离马野家只有不到两公里。只是每到学校放假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离校。假期马野他们曾经找过他,为此张晨甚至连过年都没回家。可是叶扶苏不在,叶妈妈告诉他们:苏儿说是去战友家看看。
两年多的时间,叶扶苏利用假期把机动分队的几个战友家走了一遍。他知道帮不上。但是这样做至少可以让他心里好过一些。
在学校里叶扶苏并不引人注意。除了学习和训练之外,大家对他的印象是内向、寡言、不合群。以至于负责他们这个中队的教导员(教官)不无遗憾的在他的评语上写下了:过于内向、呆板、缺乏亲和力的评价。真的想象不出来,他怎么会跟马野这样的“坏小子”是好朋友。后来偶然看到评语的许成杰坚信,“不负责任”的教官把别人的评语写到了叶扶苏的档案上。
不过叶扶苏在理论学习上绝对没的挑,连那些学院派的教官也认为他像一个书生更多过一个军官。不止如此,训练上叶扶苏也是名列前茅。即使是在特种兵、侦察兵扎堆的侦察(特种作战)指挥专业。
两门课程是叶扶苏最感兴趣的,一个是“莎士比亚教官”的战争史,一个是电子对抗。也许是从小对历史的耳濡目染,也许是读史可以明智。叶扶苏对于战争史这门课很是期待。这里有着几千年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智慧与谋略,有着军中前辈用兵思想的精华。从历史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摸索真理。不论时候这些真理都不会过时。而且听同寝室听过这门课的“老五”介绍,讲课的是一个全军知名的理论家。所以叶扶苏更加期待了。这种期待也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第一节战史课,老学究一般的教授(教官)放下讲义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挺出人意料:“有人曾经这样说‘看吧,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他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们。’同样,我们所研究的那些战争也不是我们按照我们的规格设计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尽力把他真实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去思考,去总结。这就是学习战争史要做的。谁能告诉我前面那句话是谁说的。”看着底下面面相觑的学员,老先生有些失望。军人,尤其是军官,不应该是只知道厮杀的莽夫,而是应该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领导者、管理者。东方兵学的精髓也不仅仅是征战杀伐,那里面充斥着很多修身、治国之道。武经七书的作者哪一个不是一代学者。今天,尤其是今天,科技发展这么快,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简直不可想象。下面坐的可是这支军队的中坚力量呀。有些失望的老人正要转身走上讲台,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报告教官,是莎士比亚。”
“谁说的?”
“是莎士比亚,教官。”
“我是问你是谁。”
在众人的人哄笑中,老教官记住了发言者的名字,叶扶苏。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叶扶苏成了老人为数不多的入室弟子。
有了这么个插曲,学员私下里给老先生起了个外号,莎士比亚。不过对于老先生后面的话倒还是非常认可:你们是进行特种作战的军人。要学会从任何蛛丝马迹判断对手的各种情况。各种信息对于你们而言他的背后都可能关系着一场战斗的胜败。怎么样去分析和衡量这些信息,就要看你们自身的能力了。文化素质就是这个能力最好的保障之一。
除了战争史,还有一个让叶扶苏有着特殊兴趣的课程就是电子对抗。这在当时还算是一个很边缘的学科,包括了各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侦察与反侦察手段。相对于同学的那些战友而言,他的大学背景真的是有了太多的优势。再加上曾经翻译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事实上很早就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新的作战模式和作战理念了。一些先行者也提出了诸如超限战,点穴理论的新战法,新思路。这些都是叶扶苏关注的焦点。凭借自己还算扎实的英文功底,再加上里羽不时被抓来当作壮丁,叶扶苏几乎借空了学校图书馆的外文新书。马野也没有被他放过,一周被叶扶苏轰回家几次去搜罗资料。要知道那是需要翻墙头的。被抓住轻的也是个处分。好在有张晨在一边指导,干多了马野倒是练出来了。几个做这方面研究的教官,不时要跑到这个小学员的宿舍来催着他还书。接触多了几个教官慢慢发现,这个小学员脑子里还真有一些想法,而且资料特别多。逐渐开始跟他交流了起来。
叶扶苏关注的焦点是美军特种作战。虽然说起来中国军人(包括很多老百姓)总是七个不服八个不份的架势,但私下里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的差距。战争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那种以意志对抗钢铁的年代了。在你还拼命鼓舞士气,培养意志的时候,人家的钢铁早就落到了你的头上。而且是精确的落了过来。直面差距才是进步的先决条件。尤其是特种部队。在叶扶苏的观念里,一支特种部队是一个国家未来15到20年军队实力的真实写照。所以了解了一个国家的特种部队,也就等于大体了解了一个国家军队实力。而现在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有很大一部分是受美国特种部队的影响。作战思路、发展方向、技术装备无不亦步亦趋。美国的特种部队是世界上参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也是全球唯一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特种作战部队和特战战术的国家,特种作战已经成为美军地面战斗的核心组成部分。很难想象没有了三角洲、游骑兵和海豹之后,美军的地面战争将如何展开。所以叶扶苏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不仅是美军特种部队,与之相关的各种战法、战例、战争理念都是叶扶苏专注的目标。以至于马野郑重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非常怀疑你小子长此以往下去,会成为一个唯武器论者。最终不能指挥任何一支中国部队。
对于马野的讽刺(其实是马氏风格的提醒)叶扶苏只是淡淡一笑。关注并不等于是一定要东施效颦呀。美军的作战方式与理念,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惊人的军费开支和全球部署的军事基地支撑之上的。就拿通讯来说吧。一个美国特种小队,甚至可以要求和引导战斧巡航导弹对一个看似可疑的山洞进行精确打击。五角大楼恨不得把对讲机接通到每一个美国大兵的耳朵上,以便最清晰透彻的了解战场上任何一个细微的情况变化。按照道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后方对于前方战斗进行过多干涉,在很多的战例中都是失败的重要因素。但是依靠强大的通讯保障,美军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能够最终赢得胜利。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新观念和新的作战模式。另一方面,反过来想想,这样海量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样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那可不是瘫痪一两个节点,打击一两处指挥中心就可以使之停顿的。信息网络的结构已经从树状变成了网状,用计算机专业的术语就是集中式计算已经被分布式计算模式所取代。面对这样的一支军队,你还指望着打击一两个指挥中心就可以致敌死命?除非你把天上那些卫星像打鸭子一样,一颗颗全给揍下来。否则,还不如送个木马程序,来个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在呢。
叶扶苏的这些观点不时会在课堂上和私下交流里流露出来。几个热心的教官也把这个整理发表在了一些校内外的刊物上。久而久之,学校的教官和领导开始关注起了这个孤僻、寡言的小学员。据说有的教官已经打算让学校把他留下来了。知道了这一情况的叶扶苏赶紧闭住了嘴巴。开玩笑,一千多里以外。我的分队长还等着我回去重建机动分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