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在谢林亲王的召集下,帝国外交大臣赫伯特,普鲁士外交部枢秘顾问荷尔斯泰因等相关人士悉数到场。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的议题便是对俄政策,具体说就是《再保险条约》是否续签的问题。
1887年,鉴于保加利亚危机使《三皇同盟》彻底崩溃,俾斯麦为孤立法国,讨好俄国,于6月18日同俄国签订的一项密约。
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法国和奥匈帝国除外)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战争局部化,缔约双方亦应保持中立。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亚美尼亚占优势的合法性。双方约定维持巴尔干半岛的现状并重申在1881年已经同意的原则,即俄、德共同对土耳其苏丹施加压力,不许外*舰进入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在附加的议定书里,俾斯麦同意在俄国采取行动保卫黑海入海口时,德国保证持善意的中立,并给俄国以道义的和外交的支持。这意味着,德国支持俄国占领海峡甚至君士坦丁堡,但是俾斯麦清楚,如果俄国有这种行动,英、奥必然反对。
俄德在对中立条款涉及法、奥遭缔约方进攻时的情形均作了保留,也就是说德国如果主动进攻法国,那么俄国是可以站在法国一边。不过鉴于法、德两国对于1871年以来现状的不同态度,法国需要的同盟,必须是进攻性的,《再保险条约》至少排除了这种可能。而法国若不能在事先争取到俄国的支持,也就不可能独自挑战德国。
由于1879年德奥同盟已经保证奥国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一条约又保证俄国的中立(当法国为进攻方),德国因而获得了双重保险,故名。
德国作为1871年以来,欧洲现状的受益者,只需要维持和平便可以满足。《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又重新确立了对俄奥的双向抑制。俾斯麦借此向俄奥表明,德国将始终与被进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侵略。谁破坏欧洲和平,谁就是德国的敌人。
俾斯麦签署《再保险条约》的初衷在于使俄国同意法德交战时,俄国保持中立,应该说俾斯麦部分达到了目的。
不过条约签署前,俄国上下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总参谋部以及外交部的亲法官员大肆反对,虽然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在外相吉尔斯的劝说下同意签约,但却不可避免的让俾斯麦感到俄国的友谊已经不再那么可靠。
而且条约签署后,俄德双方却更加龌龊不断,关系大不如前。
先是1887年的关税大战,俄国为加快工业发展,进行关税改革,提高了10%的进口工业品关税,对此,德国则对来自俄国的小麦每公吨加征15马克关税,由原来的每吨35马克增加到每吨50马克,黑麦加征15马克达到35马克,大麦的关税则从10马克提高到20马克。
关税战打响后,双方经济均遭受不小的损失,不过俄国对德国的贸易顺差依然保持在2亿马克的较高水准。
此后,俄国政府宣布从法国采购50万支新式发射无烟火药的勒福尔步枪的消息更是激起了德*方的强烈反击,老毛奇和瓦德西甚至建议对俄国发动预防性战争,以打消其战争潜力。
另一方面,法国却竭力向俄国输诚,在1888和1889两年内,巴黎证券交易所共为俄国承销了高达15亿法郎的公债。
1889年,俾斯麦开始装模做样的寻求英国的友谊,以向俄国施加压力。不过他也很清楚,狡猾的索尔斯伯里自然不会在欧洲大陆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和德国结盟,这样做等于放弃了宝贵的自由行动权,是和英国的匀势外交传统背道而驰的。
如此,时间便来到了1890年。
历史上,随着俾斯麦的去世,继任的首相卡普里维感到自己实在无法同时玩转5个球,在外交部枢秘顾问荷尔斯泰因的建议下,他拒签了《再保险条约》,从此以后缺乏远见的政治家们就把德国彻底捆绑在了奥国的战车上,难以自拔,直至最终的毁灭。
现在,威廉又面临同样的选择。
如果俾斯麦首相还活着,他自然不必为此操心,无论是否续签条约,首相都能掌控住局面,但俾斯麦去世的情况下,续签条约还是否依然是德国的最优选择呢?
会议开始后,赫伯特首先发言,他按照俾斯麦的最后嘱托,摆明了自己的“亲俄”立场:“德俄友谊乃是德国外交的基石,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也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只有得到彼得堡的信任,德国才能在欧洲的舞台上演出属于自己的曲目,否则必将一事无成。在1862年,1866年和1870年,是亚历山大二世沙皇的友谊让我们获得成功。所以,《再保险条约》必须续签以维持两国的友谊。”
紧接着,外交部枢秘顾问荷尔斯泰因发言了,作为俾斯麦的助手,荷尔斯泰因对德国的外交事务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对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也十分清醒。
“赫伯特阁下说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当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维持俄奥间的和平,如果不能我们应该把谁作为盟友;其次,在总动员越来越近似于宣战的前提下,主动进攻已经变得难以界定,因此我们对于俄国的中立承诺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第三,我们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对俄国的支持固然属于空头支票,但俄国方面并非看不穿我们的圈套,那么他们所图为何;第四,吉尔斯已经年迈,即便这一次我们续签了条约,但下一次呢?当吉尔斯和舒瓦洛夫都离任后,是否还会由亲德的强力人物来主导俄国的外交?如果没有,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甚嚣尘上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呢?”
荷尔斯泰因话虽不多,但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让刚刚听了赫伯特的发言后心中对俄国还有点热乎劲的威廉顿时凉了下来。
终于冲到了首页新书榜,真心感谢大家,今日加更,说到做到!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的议题便是对俄政策,具体说就是《再保险条约》是否续签的问题。
1887年,鉴于保加利亚危机使《三皇同盟》彻底崩溃,俾斯麦为孤立法国,讨好俄国,于6月18日同俄国签订的一项密约。
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法国和奥匈帝国除外)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战争局部化,缔约双方亦应保持中立。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亚美尼亚占优势的合法性。双方约定维持巴尔干半岛的现状并重申在1881年已经同意的原则,即俄、德共同对土耳其苏丹施加压力,不许外*舰进入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在附加的议定书里,俾斯麦同意在俄国采取行动保卫黑海入海口时,德国保证持善意的中立,并给俄国以道义的和外交的支持。这意味着,德国支持俄国占领海峡甚至君士坦丁堡,但是俾斯麦清楚,如果俄国有这种行动,英、奥必然反对。
俄德在对中立条款涉及法、奥遭缔约方进攻时的情形均作了保留,也就是说德国如果主动进攻法国,那么俄国是可以站在法国一边。不过鉴于法、德两国对于1871年以来现状的不同态度,法国需要的同盟,必须是进攻性的,《再保险条约》至少排除了这种可能。而法国若不能在事先争取到俄国的支持,也就不可能独自挑战德国。
由于1879年德奥同盟已经保证奥国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一条约又保证俄国的中立(当法国为进攻方),德国因而获得了双重保险,故名。
德国作为1871年以来,欧洲现状的受益者,只需要维持和平便可以满足。《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又重新确立了对俄奥的双向抑制。俾斯麦借此向俄奥表明,德国将始终与被进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侵略。谁破坏欧洲和平,谁就是德国的敌人。
俾斯麦签署《再保险条约》的初衷在于使俄国同意法德交战时,俄国保持中立,应该说俾斯麦部分达到了目的。
不过条约签署前,俄国上下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总参谋部以及外交部的亲法官员大肆反对,虽然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在外相吉尔斯的劝说下同意签约,但却不可避免的让俾斯麦感到俄国的友谊已经不再那么可靠。
而且条约签署后,俄德双方却更加龌龊不断,关系大不如前。
先是1887年的关税大战,俄国为加快工业发展,进行关税改革,提高了10%的进口工业品关税,对此,德国则对来自俄国的小麦每公吨加征15马克关税,由原来的每吨35马克增加到每吨50马克,黑麦加征15马克达到35马克,大麦的关税则从10马克提高到20马克。
关税战打响后,双方经济均遭受不小的损失,不过俄国对德国的贸易顺差依然保持在2亿马克的较高水准。
此后,俄国政府宣布从法国采购50万支新式发射无烟火药的勒福尔步枪的消息更是激起了德*方的强烈反击,老毛奇和瓦德西甚至建议对俄国发动预防性战争,以打消其战争潜力。
另一方面,法国却竭力向俄国输诚,在1888和1889两年内,巴黎证券交易所共为俄国承销了高达15亿法郎的公债。
1889年,俾斯麦开始装模做样的寻求英国的友谊,以向俄国施加压力。不过他也很清楚,狡猾的索尔斯伯里自然不会在欧洲大陆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和德国结盟,这样做等于放弃了宝贵的自由行动权,是和英国的匀势外交传统背道而驰的。
如此,时间便来到了1890年。
历史上,随着俾斯麦的去世,继任的首相卡普里维感到自己实在无法同时玩转5个球,在外交部枢秘顾问荷尔斯泰因的建议下,他拒签了《再保险条约》,从此以后缺乏远见的政治家们就把德国彻底捆绑在了奥国的战车上,难以自拔,直至最终的毁灭。
现在,威廉又面临同样的选择。
如果俾斯麦首相还活着,他自然不必为此操心,无论是否续签条约,首相都能掌控住局面,但俾斯麦去世的情况下,续签条约还是否依然是德国的最优选择呢?
会议开始后,赫伯特首先发言,他按照俾斯麦的最后嘱托,摆明了自己的“亲俄”立场:“德俄友谊乃是德国外交的基石,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也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只有得到彼得堡的信任,德国才能在欧洲的舞台上演出属于自己的曲目,否则必将一事无成。在1862年,1866年和1870年,是亚历山大二世沙皇的友谊让我们获得成功。所以,《再保险条约》必须续签以维持两国的友谊。”
紧接着,外交部枢秘顾问荷尔斯泰因发言了,作为俾斯麦的助手,荷尔斯泰因对德国的外交事务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对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也十分清醒。
“赫伯特阁下说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当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维持俄奥间的和平,如果不能我们应该把谁作为盟友;其次,在总动员越来越近似于宣战的前提下,主动进攻已经变得难以界定,因此我们对于俄国的中立承诺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第三,我们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对俄国的支持固然属于空头支票,但俄国方面并非看不穿我们的圈套,那么他们所图为何;第四,吉尔斯已经年迈,即便这一次我们续签了条约,但下一次呢?当吉尔斯和舒瓦洛夫都离任后,是否还会由亲德的强力人物来主导俄国的外交?如果没有,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甚嚣尘上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呢?”
荷尔斯泰因话虽不多,但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让刚刚听了赫伯特的发言后心中对俄国还有点热乎劲的威廉顿时凉了下来。
终于冲到了首页新书榜,真心感谢大家,今日加更,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