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
又是新的一天,学堂又开始了一天的喧嚣,杨敬斋,又开始了他的说教。
“你们昨天都上过你们王老师的课了吧!”杨敬斋扫了眼堂下的学生,缓缓说道,待看到他们都轻轻点头肯定,才又接着说道:“武学上的锻炼,能让你们的意志变得更加坚韧,对于你们实现自己的将来的志向,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一个好的志向,也能坚定你们习武的信念。”
赵雅风听着一阵头大,虽觉得老师说得有理,但连续三节课都是‘立志立志’,烦都烦死了。学生们一个个感受不一,有能听得进去的,也有听不进去的。但无疑,都是对于‘志向’这个词儿,已经有些腻歪了。
“呵呵,关于立志,我们就不再多说了,今天,我们学习《文理义典》的第二节,也就是关于‘如何学习的部分’。”终于,老先生换了个话题,这让赵雅风轻松了不少。
“学习,从你们出生就开始了,到今天,你们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比如说吃饭、穿衣、读书、习武等等等等,这一切活动,行为,都属于学习的范围,并不是单纯的指课堂上学习文理。所以,你们也不用烦我讲的课,学习重在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而我们整个三年的学堂教育,也注重培养你们的学习能力,等到毕业的时候,只要你们能够掌握学习能力就行,并不一定要通读圣典,知晓古今。”老师这番开场白,申明了并不会强加让学生们学习文理,因而,众人也便听得进去他的后话。
“自古学习诗书经典,大多是件令人愁苦烦闷,枯燥无味的事,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知道你们的想法,所以,自从先帝改革我大夏教义束律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很多教学流派。时至今rì,广为流传的,也是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教学方式,即为‘授道树德’,学堂只教你们学习方法,以及树立你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和而天下平’,‘礼而天下贤’,‘廉而天下昌’。改革之后,教学就不再拘泥于学究,全而追求的是培养你们的人格,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我会要求你们背诵四书五经六典。”杨敬斋话说得明白,也是不想学生们对上课产生厌烦心理,在幼学园,诗文字词,算数勾股都已经学过了,而今只叫培养他们dú lì的人格,便是最好的教育。
听得老师这番话,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赵雅风,前世自己是跟随师傅学习,不曾进过书院学习。但师傅却是出身名门,zì yóu苦读圣贤之书,还记得原来他跟自己说过很多书门规矩,并且以此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若是将来有机会进入书院学习,能有一番作为。可惜,遇到了兵荒马乱的乱世,四面战火纷飞,最没用的倒成了书生。
还记得那时候师傅说过,书院规矩森严,四书五经六典是必须倒背如流的,平常在路上遇见夫子,都有可能被考问圣典,若是不会,会被罚抄几十遍。然而今世今生有机会进入类似书院这样授业育人的地方,却没有了那些苛刻的规定,气氛很是zì yóu,就连入门的束脩也没有强迫让交。一番感慨,心中珍惜这样的机会,更是自责自己不知好歹,能入学堂已是幸运无比,又怎能不好好读书呢。
不仅赵雅风如此,堂下的学生听闻老师一番话,都明白过来,感情这学堂跟幼学园不一样,没有那些诗词百遍之类的要求,这番心理压力去了,上课的心劲儿倒是提高了不少。
杨敬斋见众人都明白过来,也不拖拉,又接着说道:“话都说明白了,我不会要求你们背那些诗词圣典,只是教你们学习方法,但你们也不能因此懈怠,圣人的经典都饱含了深明的道理,你们多读一读还是好的。”话至于此,杨敬斋便开讲了:“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引自圣典,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温习旧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感觉到对学过的内容了如指掌,有一种通晓事理的成就感,这是我们愉悦的一方面,但这也仅仅是表面的含义。圣人之道,在于育人,并不是让我们学成书呆子,所以,我们要探索他内在的含义。‘习’者,练习,实践之意,把学习到的内容用于实践,这样才能更让我们感到愉悦,这种成就感,不是简简单单的掌握方法可以比拟的。”杨敬斋讲解经典,头头是道,这句话赵雅风以前也是听过,只是当时老师傅教导的只是让自己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没有言明第二层含义,此刻听来,不觉新奇,觉得这第二层解释更为贴切,也更合圣人之道,不由心底对这个世界的教义感到佩服,对杨敬斋也不是那么厌倦了。
杨敬斋又接着举起了例子:“比方说在幼学园的时候,老师都应该教过你们简单的圣人道理,孝顺父母。我想你们所有人都知道这条圣理,但是真切的做到的,孝顺了自己父母的,又有几个?”
“老师,我一直都谨记这条古训,但是我还这么小,也没有什么能帮到父母的,但是将来我一定会孝顺他们的。”说话的是栗宁,家境殷实,想来从小是父母掌中的宝贝,没吃过什么苦头,但是他的心地却是单纯朴实。
“谁说不能,我爹爹跟我说,只要我不出去闯祸惹事儿,就是对他最大的孝顺。”众人听这话,都感觉好笑,赵雅风也循声看了过去,竟是姚孟越表妹杨宁。
“呵呵”杨敬斋也被她逗乐了,温和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话一出,堂下的赵雅风就是一阵不自在,这话,好像老师每节课都要问,感情这老师不看学生们交的入学画像,都是在上课的时候现问名字,自己,还是第一个。
“回老师,我叫杨宁,木字杨,安宁的宁。”杨宁耐心应答,来学校前爹爹就嘱咐他,说着学校的文理老师跟姚家老爷子交情颇深,却是一身正气,不苟言笑,整个姚家只有姚老爷子,他才卖几分面子。
杨敬斋细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穿着粉sè衣裳的女孩,心中虽惊诧她一个女孩子能说出这番话来,但还是悉心说道“你爹爹说得不错,你只要不惹事,他就少为你cāo心,这也是孝顺。”说着,又转头望向栗宁说道:“当然,除了这个,其实你们还有很多孝顺父母的方法,并不是说你们年龄小就帮不上忙。比如说,你们努力学习,取得一番成绩,父母会感觉很有面子,让他们开心,也是一种孝顺。”
“再比如,在家里,有些简单的家务你们还是做得来的,打扫卫生,浇浇花,给爹娘倒杯茶,等等等等”说着,杨敬斋扭头看了看赵雅风,这一下,却使得赵雅风脸红不已。感情这个令自己厌恶的老头子竟然在夸自己,被他这一看,手都不知道该放哪儿,心底生出莫名的满足和感动。杨敬斋看了他一眼,又接着说道:“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很多事儿都可以表达你们的孝心,并不一定要等到长大以后。”
学生们听完,自觉有理,都点头表示赞同。杨敬斋自感话题有些扯远了,扯了扯嗓子,道:“孝顺父母,便算是你们学习到的圣贤之理,然而你们却并没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只是把它当做一种理论,即使记在脑海里,却也并没有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我允许你们今天下午回家,帮助自己的爹娘做件事情,让你们知道,孝顺是举手之劳,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圣人古训。”
学生们听闻下午竟然能够出去学堂,开心不已,对于这位开明的老师,打心底里佩服,也不由庆幸自己遇到这样的好老师,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记住,你们此行是为了去体验孝顺的感觉,也就是将学习到的内容用之实践,这样虽然有些功利心,但若是能让你们喜欢上这种孝顺父母后的满足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你们此行,要注重体会,同时注意你们父母的感受,我想今天下午的所为所得,将会对你们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杨敬斋说着心中也有些感叹,自己是没赶上这样开明的教育,但是能亲身传授这样的教育,让后辈有感恩的心,也是欣慰不已。
“下课吧!后天上课,我会问你们此行的感受。”杨敬斋说完,便转身离开。;
又是新的一天,学堂又开始了一天的喧嚣,杨敬斋,又开始了他的说教。
“你们昨天都上过你们王老师的课了吧!”杨敬斋扫了眼堂下的学生,缓缓说道,待看到他们都轻轻点头肯定,才又接着说道:“武学上的锻炼,能让你们的意志变得更加坚韧,对于你们实现自己的将来的志向,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一个好的志向,也能坚定你们习武的信念。”
赵雅风听着一阵头大,虽觉得老师说得有理,但连续三节课都是‘立志立志’,烦都烦死了。学生们一个个感受不一,有能听得进去的,也有听不进去的。但无疑,都是对于‘志向’这个词儿,已经有些腻歪了。
“呵呵,关于立志,我们就不再多说了,今天,我们学习《文理义典》的第二节,也就是关于‘如何学习的部分’。”终于,老先生换了个话题,这让赵雅风轻松了不少。
“学习,从你们出生就开始了,到今天,你们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比如说吃饭、穿衣、读书、习武等等等等,这一切活动,行为,都属于学习的范围,并不是单纯的指课堂上学习文理。所以,你们也不用烦我讲的课,学习重在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而我们整个三年的学堂教育,也注重培养你们的学习能力,等到毕业的时候,只要你们能够掌握学习能力就行,并不一定要通读圣典,知晓古今。”老师这番开场白,申明了并不会强加让学生们学习文理,因而,众人也便听得进去他的后话。
“自古学习诗书经典,大多是件令人愁苦烦闷,枯燥无味的事,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知道你们的想法,所以,自从先帝改革我大夏教义束律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很多教学流派。时至今rì,广为流传的,也是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教学方式,即为‘授道树德’,学堂只教你们学习方法,以及树立你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和而天下平’,‘礼而天下贤’,‘廉而天下昌’。改革之后,教学就不再拘泥于学究,全而追求的是培养你们的人格,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我会要求你们背诵四书五经六典。”杨敬斋话说得明白,也是不想学生们对上课产生厌烦心理,在幼学园,诗文字词,算数勾股都已经学过了,而今只叫培养他们dú lì的人格,便是最好的教育。
听得老师这番话,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赵雅风,前世自己是跟随师傅学习,不曾进过书院学习。但师傅却是出身名门,zì yóu苦读圣贤之书,还记得原来他跟自己说过很多书门规矩,并且以此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若是将来有机会进入书院学习,能有一番作为。可惜,遇到了兵荒马乱的乱世,四面战火纷飞,最没用的倒成了书生。
还记得那时候师傅说过,书院规矩森严,四书五经六典是必须倒背如流的,平常在路上遇见夫子,都有可能被考问圣典,若是不会,会被罚抄几十遍。然而今世今生有机会进入类似书院这样授业育人的地方,却没有了那些苛刻的规定,气氛很是zì yóu,就连入门的束脩也没有强迫让交。一番感慨,心中珍惜这样的机会,更是自责自己不知好歹,能入学堂已是幸运无比,又怎能不好好读书呢。
不仅赵雅风如此,堂下的学生听闻老师一番话,都明白过来,感情这学堂跟幼学园不一样,没有那些诗词百遍之类的要求,这番心理压力去了,上课的心劲儿倒是提高了不少。
杨敬斋见众人都明白过来,也不拖拉,又接着说道:“话都说明白了,我不会要求你们背那些诗词圣典,只是教你们学习方法,但你们也不能因此懈怠,圣人的经典都饱含了深明的道理,你们多读一读还是好的。”话至于此,杨敬斋便开讲了:“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引自圣典,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温习旧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感觉到对学过的内容了如指掌,有一种通晓事理的成就感,这是我们愉悦的一方面,但这也仅仅是表面的含义。圣人之道,在于育人,并不是让我们学成书呆子,所以,我们要探索他内在的含义。‘习’者,练习,实践之意,把学习到的内容用于实践,这样才能更让我们感到愉悦,这种成就感,不是简简单单的掌握方法可以比拟的。”杨敬斋讲解经典,头头是道,这句话赵雅风以前也是听过,只是当时老师傅教导的只是让自己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没有言明第二层含义,此刻听来,不觉新奇,觉得这第二层解释更为贴切,也更合圣人之道,不由心底对这个世界的教义感到佩服,对杨敬斋也不是那么厌倦了。
杨敬斋又接着举起了例子:“比方说在幼学园的时候,老师都应该教过你们简单的圣人道理,孝顺父母。我想你们所有人都知道这条圣理,但是真切的做到的,孝顺了自己父母的,又有几个?”
“老师,我一直都谨记这条古训,但是我还这么小,也没有什么能帮到父母的,但是将来我一定会孝顺他们的。”说话的是栗宁,家境殷实,想来从小是父母掌中的宝贝,没吃过什么苦头,但是他的心地却是单纯朴实。
“谁说不能,我爹爹跟我说,只要我不出去闯祸惹事儿,就是对他最大的孝顺。”众人听这话,都感觉好笑,赵雅风也循声看了过去,竟是姚孟越表妹杨宁。
“呵呵”杨敬斋也被她逗乐了,温和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话一出,堂下的赵雅风就是一阵不自在,这话,好像老师每节课都要问,感情这老师不看学生们交的入学画像,都是在上课的时候现问名字,自己,还是第一个。
“回老师,我叫杨宁,木字杨,安宁的宁。”杨宁耐心应答,来学校前爹爹就嘱咐他,说着学校的文理老师跟姚家老爷子交情颇深,却是一身正气,不苟言笑,整个姚家只有姚老爷子,他才卖几分面子。
杨敬斋细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穿着粉sè衣裳的女孩,心中虽惊诧她一个女孩子能说出这番话来,但还是悉心说道“你爹爹说得不错,你只要不惹事,他就少为你cāo心,这也是孝顺。”说着,又转头望向栗宁说道:“当然,除了这个,其实你们还有很多孝顺父母的方法,并不是说你们年龄小就帮不上忙。比如说,你们努力学习,取得一番成绩,父母会感觉很有面子,让他们开心,也是一种孝顺。”
“再比如,在家里,有些简单的家务你们还是做得来的,打扫卫生,浇浇花,给爹娘倒杯茶,等等等等”说着,杨敬斋扭头看了看赵雅风,这一下,却使得赵雅风脸红不已。感情这个令自己厌恶的老头子竟然在夸自己,被他这一看,手都不知道该放哪儿,心底生出莫名的满足和感动。杨敬斋看了他一眼,又接着说道:“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很多事儿都可以表达你们的孝心,并不一定要等到长大以后。”
学生们听完,自觉有理,都点头表示赞同。杨敬斋自感话题有些扯远了,扯了扯嗓子,道:“孝顺父母,便算是你们学习到的圣贤之理,然而你们却并没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只是把它当做一种理论,即使记在脑海里,却也并没有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我允许你们今天下午回家,帮助自己的爹娘做件事情,让你们知道,孝顺是举手之劳,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圣人古训。”
学生们听闻下午竟然能够出去学堂,开心不已,对于这位开明的老师,打心底里佩服,也不由庆幸自己遇到这样的好老师,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记住,你们此行是为了去体验孝顺的感觉,也就是将学习到的内容用之实践,这样虽然有些功利心,但若是能让你们喜欢上这种孝顺父母后的满足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你们此行,要注重体会,同时注意你们父母的感受,我想今天下午的所为所得,将会对你们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杨敬斋说着心中也有些感叹,自己是没赶上这样开明的教育,但是能亲身传授这样的教育,让后辈有感恩的心,也是欣慰不已。
“下课吧!后天上课,我会问你们此行的感受。”杨敬斋说完,便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