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允围攻相府,司马伦孙秀慌忙调兵相抗。
司马伦的相府按制可养府兵万人,其规模仅次于禁中宿卫,占到禁中宿卫的半数之多,仓促之间,司马伦未必能一下子召集到这么多兵马,但相对于司马允的兵力,他肯定也应该能占到绝对的优势。
但是司马伦屡战屡败,根本无法跟司马允相抗。
这只能解释为司马伦不得人心,统率无方,将士不肯用命,而且司马允帐下亲兵中有无数淮南奇才剑客,足以以一敌百。
司马伦府兵瞬间死伤千人。
太子左率陈徽同时率领东宫卫士,在宫内大声鼓噪,大造声势,以呼应司马允。
司马允随后列阵承华门前,令部众各持强弩,轮番上前,一顿激shè,司马伦府兵更是抵挡不住。
箭雨纷飞当中,司马伦为保xìng命,冒死靠前督众死战,主书司马眭秘为讨好司马伦,挺身挡在他的前面,这家伙刚刚站定,忽然间一箭飞来,堪堪透胸而过,当场毙命。
这一下司马伦斗志全无,他吓得掉头就跑。
司马伦身后不远处有数棵大树,粗可一抱,司马伦闪身避于树后,他手下各属官也紧随其后,众人刚刚猫身藏下,那树就棵棵变得如刺猬一般。
这真是一场恶战,这场恶战从早上一直进行到中午,死人无数,但双方还是没能分出胜负。
司马伦占的是兵力优势,司马允占的是士气高昂,战斗一时成胶着状态。
但是很明显,司马伦已是强弩之末,战斗进行了如此之久,兵力占到绝对优势的司马伦还是无法冲出重围,只能处于被动抵抗的地步,他最终只可能是死路一条。
代表了最高权力的司马伦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任何方面的救援,这除了说明了人心的向背,也必将使他的府兵在伤亡持续加剧的情况下,人心更加涣散,震天的喊杀声中,只要对方的砝码稍一加重,己方的承受能力稍有低落,战争形势就将不可阻挡地发生逆转。
有一个人在这时看清了这种形式,他要来助司马允一臂之力了。
这个人是中书令陈准,他是太子左率陈徽的哥哥,他们兄弟同时都站在了司马允一边。
陈准的想法很好,很高明,他的计策对于司马允来说无异于百万雄师,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了那么大的偏差,以至于会完全背离了他的初衷。
他竟然帮的是司马允的倒忙。
陈准现时正在宫中当值,他为了帮助司马允,于是跑到惠帝那里请出了主杀的白虎幡。
用于解斗的驺虞幡曾经一出现就解决了司马玮的全部武装,用于麾军的白虎幡一旦到了司马允手中,那就将使司马允的部众气势更加高涨,司马伦的府兵瞬间胆落气丧。
白虎幡在手,那就代表了司马允的正义,他的部队也就成了讨伐之军,他也就必然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驺虞幡白虎幡这两种非常之物,在晋朝委实不可有半分小瞧。
陈准欺负司马衷呆傻,分不清这两样东西的区别,他在奏请白虎幡的时候,用的却是解斗的名义,他把白虎幡拿在手中,交付给了一个司马督护伏胤出去办事。
所用非人就是这件事办砸的关键原因。
反复无常的贪鄙小人伏胤举着白虎幡出宫路过门下省,恰好遇见了司马伦的儿子汝yīn王司马虔,那司马虔拦住伏胤,把他拉到一边,密语了一阵,伏胤就马上变了一个主意,要另作司马伦的功臣了。
西晋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纸的时代,但某些时候还会用到所谓的“板书”,伏胤到了司马允军前,远远地就举起一副空板,声称有诏,要司马允过来听旨。
伏胤手持白虎幡,明显是来助阵,司马允当下也不怀疑,从阵中走出来下马就要接招,冷不防伏胤忽然抽出刀来,一刀就把他砍成了两截。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令司马允部众目瞪口呆,伏胤趁机高举空板,念起了“诏书”,无非就是:“司马允擅自领兵作乱,罪不可赦,除主犯司马允及其全家外,胁从者一律不究”,等等。
胁从不究在这种时候总是大有效果的,司马允的部众到了此时也只有一哄而散,伏胤随后率兵捕杀了司马允的几个儿子,于是一场乱事又由此烟消云散。
司马伦真是洪福齐天,他既然又得了xìng命,那胁从者又岂能不究?那些话原也不过是出于应付当时的情势而已,于是一场杀戮又不可避免。
孙秀更得了机会,他随即就下令捉拿司马允的同党石崇潘岳欧阳建等人。
石崇也真是个怪物,人家在外面闹成了这个样子,他还在家跟绿珠等人饮酒作乐,等听到门外一阵马蹄骤响,人声喧哗,这才知道大事不好。
石崇面如死灰,向绿珠叹息道:“完了,完了,大事已去,我现在因为你获了大罪,如何是好?”
绿珠却并不像石崇那么惊恐,她起身向石崇拜了一拜哭道:“贱妾当效死在公前,决不让公独自受罪!”说完拜完,绿珠忽然扑向凭栏,纵身从楼上跳了下去。
石崇蓦然一惊,急伸手去抓绿珠的衣服,却已不及。
石崇探身往楼下看去,只见绿珠已是头破血流,无声无息。
一缕芳魂从此无觅处!石崇凄然泪下,连声叫道:“可惜!可惜!我罪最多不过被判流徙,你又何必如此!”
石崇自是在痴人说梦,但绿珠不自杀,却一定可以照样活着。
石崇被押往监狱,半途中,却忽然又接到命令,要把他转送东市,立即处斩。石崇此时如梦方醒,长叹道:“奴辈不过贪图我的家财罢了。”
负责押送石崇的官吏有一人应声说道:“早知道钱财足以害命,为什么不散给乡里?”
他自己为了聚财都不惜做强盗,他怎么会舍得把钱财散给别人?石崇对这样的话自然无言以对。
石崇母亲兄弟妻子十五人全部被杀,家中所有财产都遭没收。
这些财产难以计数,却不知道最终到了何人之手。
他的外甥欧阳建也同时毙命,死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文人的本分,仍做了一篇诗章,留给后人。
潘岳家只逃了哥哥的一个儿子,他和石崇在刑场上相见,都痛哭失声,那石崇问道:“安仁(潘安字)也同遭此祸吗?”那潘岳居然还引用了他们二十四友在金谷园做下的旧诗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
能逃得了一个吗?他们的对答应该不算幽默。
潘岳以文才容貌著名,据说还是一个情种,他很爱他的妻子,他妻子死的时候,他曾经做了一首哀艳绝伦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其后再也没有重娶。
这件事在当时和后世都很为人称道。
但是潘岳终究不是一个完人,他非常热衷于功名利禄,有时甚至表现得非常可鄙,他的母亲曾经因为他的这些作为经常指责他说:“为人应当知足,你为什么总是争竞不休?”
潘岳直到临死才明白自己以前所做的都毫无意义,但已经什么都晚了。
潘岳最后跟母亲说的一句话是:“有负阿母!”
这话是他被抓后跟母亲诀别的时候说的。
司马伦的相府按制可养府兵万人,其规模仅次于禁中宿卫,占到禁中宿卫的半数之多,仓促之间,司马伦未必能一下子召集到这么多兵马,但相对于司马允的兵力,他肯定也应该能占到绝对的优势。
但是司马伦屡战屡败,根本无法跟司马允相抗。
这只能解释为司马伦不得人心,统率无方,将士不肯用命,而且司马允帐下亲兵中有无数淮南奇才剑客,足以以一敌百。
司马伦府兵瞬间死伤千人。
太子左率陈徽同时率领东宫卫士,在宫内大声鼓噪,大造声势,以呼应司马允。
司马允随后列阵承华门前,令部众各持强弩,轮番上前,一顿激shè,司马伦府兵更是抵挡不住。
箭雨纷飞当中,司马伦为保xìng命,冒死靠前督众死战,主书司马眭秘为讨好司马伦,挺身挡在他的前面,这家伙刚刚站定,忽然间一箭飞来,堪堪透胸而过,当场毙命。
这一下司马伦斗志全无,他吓得掉头就跑。
司马伦身后不远处有数棵大树,粗可一抱,司马伦闪身避于树后,他手下各属官也紧随其后,众人刚刚猫身藏下,那树就棵棵变得如刺猬一般。
这真是一场恶战,这场恶战从早上一直进行到中午,死人无数,但双方还是没能分出胜负。
司马伦占的是兵力优势,司马允占的是士气高昂,战斗一时成胶着状态。
但是很明显,司马伦已是强弩之末,战斗进行了如此之久,兵力占到绝对优势的司马伦还是无法冲出重围,只能处于被动抵抗的地步,他最终只可能是死路一条。
代表了最高权力的司马伦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任何方面的救援,这除了说明了人心的向背,也必将使他的府兵在伤亡持续加剧的情况下,人心更加涣散,震天的喊杀声中,只要对方的砝码稍一加重,己方的承受能力稍有低落,战争形势就将不可阻挡地发生逆转。
有一个人在这时看清了这种形式,他要来助司马允一臂之力了。
这个人是中书令陈准,他是太子左率陈徽的哥哥,他们兄弟同时都站在了司马允一边。
陈准的想法很好,很高明,他的计策对于司马允来说无异于百万雄师,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了那么大的偏差,以至于会完全背离了他的初衷。
他竟然帮的是司马允的倒忙。
陈准现时正在宫中当值,他为了帮助司马允,于是跑到惠帝那里请出了主杀的白虎幡。
用于解斗的驺虞幡曾经一出现就解决了司马玮的全部武装,用于麾军的白虎幡一旦到了司马允手中,那就将使司马允的部众气势更加高涨,司马伦的府兵瞬间胆落气丧。
白虎幡在手,那就代表了司马允的正义,他的部队也就成了讨伐之军,他也就必然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驺虞幡白虎幡这两种非常之物,在晋朝委实不可有半分小瞧。
陈准欺负司马衷呆傻,分不清这两样东西的区别,他在奏请白虎幡的时候,用的却是解斗的名义,他把白虎幡拿在手中,交付给了一个司马督护伏胤出去办事。
所用非人就是这件事办砸的关键原因。
反复无常的贪鄙小人伏胤举着白虎幡出宫路过门下省,恰好遇见了司马伦的儿子汝yīn王司马虔,那司马虔拦住伏胤,把他拉到一边,密语了一阵,伏胤就马上变了一个主意,要另作司马伦的功臣了。
西晋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纸的时代,但某些时候还会用到所谓的“板书”,伏胤到了司马允军前,远远地就举起一副空板,声称有诏,要司马允过来听旨。
伏胤手持白虎幡,明显是来助阵,司马允当下也不怀疑,从阵中走出来下马就要接招,冷不防伏胤忽然抽出刀来,一刀就把他砍成了两截。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令司马允部众目瞪口呆,伏胤趁机高举空板,念起了“诏书”,无非就是:“司马允擅自领兵作乱,罪不可赦,除主犯司马允及其全家外,胁从者一律不究”,等等。
胁从不究在这种时候总是大有效果的,司马允的部众到了此时也只有一哄而散,伏胤随后率兵捕杀了司马允的几个儿子,于是一场乱事又由此烟消云散。
司马伦真是洪福齐天,他既然又得了xìng命,那胁从者又岂能不究?那些话原也不过是出于应付当时的情势而已,于是一场杀戮又不可避免。
孙秀更得了机会,他随即就下令捉拿司马允的同党石崇潘岳欧阳建等人。
石崇也真是个怪物,人家在外面闹成了这个样子,他还在家跟绿珠等人饮酒作乐,等听到门外一阵马蹄骤响,人声喧哗,这才知道大事不好。
石崇面如死灰,向绿珠叹息道:“完了,完了,大事已去,我现在因为你获了大罪,如何是好?”
绿珠却并不像石崇那么惊恐,她起身向石崇拜了一拜哭道:“贱妾当效死在公前,决不让公独自受罪!”说完拜完,绿珠忽然扑向凭栏,纵身从楼上跳了下去。
石崇蓦然一惊,急伸手去抓绿珠的衣服,却已不及。
石崇探身往楼下看去,只见绿珠已是头破血流,无声无息。
一缕芳魂从此无觅处!石崇凄然泪下,连声叫道:“可惜!可惜!我罪最多不过被判流徙,你又何必如此!”
石崇自是在痴人说梦,但绿珠不自杀,却一定可以照样活着。
石崇被押往监狱,半途中,却忽然又接到命令,要把他转送东市,立即处斩。石崇此时如梦方醒,长叹道:“奴辈不过贪图我的家财罢了。”
负责押送石崇的官吏有一人应声说道:“早知道钱财足以害命,为什么不散给乡里?”
他自己为了聚财都不惜做强盗,他怎么会舍得把钱财散给别人?石崇对这样的话自然无言以对。
石崇母亲兄弟妻子十五人全部被杀,家中所有财产都遭没收。
这些财产难以计数,却不知道最终到了何人之手。
他的外甥欧阳建也同时毙命,死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文人的本分,仍做了一篇诗章,留给后人。
潘岳家只逃了哥哥的一个儿子,他和石崇在刑场上相见,都痛哭失声,那石崇问道:“安仁(潘安字)也同遭此祸吗?”那潘岳居然还引用了他们二十四友在金谷园做下的旧诗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
能逃得了一个吗?他们的对答应该不算幽默。
潘岳以文才容貌著名,据说还是一个情种,他很爱他的妻子,他妻子死的时候,他曾经做了一首哀艳绝伦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其后再也没有重娶。
这件事在当时和后世都很为人称道。
但是潘岳终究不是一个完人,他非常热衷于功名利禄,有时甚至表现得非常可鄙,他的母亲曾经因为他的这些作为经常指责他说:“为人应当知足,你为什么总是争竞不休?”
潘岳直到临死才明白自己以前所做的都毫无意义,但已经什么都晚了。
潘岳最后跟母亲说的一句话是:“有负阿母!”
这话是他被抓后跟母亲诀别的时候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