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名士何其多也,只要有一点小本事,或出身世家,那就行为怪诞亦名士,纵于喝酒亦名士,惯会夸夸其谈亦名士,相貌过人亦名士,无一不能名士,哪一样超出都足以身价倍增。
晋朝名士又何其难啊,没一点本事不行,循规蹈矩不行,喝酒不醉不行,不能舌灿莲花不行,长相对不起大众不行,不能具备多样,不能综合全能,就难以成为大名士,就难免美中不足,得不到更多的赞誉,更多的追捧。
大名士才能有rì月的光辉啊,小名士是只能做众星捧月的星星的。
所谓只见贼吃食不见贼挨打,名士光环背后其实是隐藏着无尽的黑暗,伤感,无奈,挣扎的,他们的放浪无羁,纵酒享乐,吃药空谈其实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
汉朝以来,直至魏晋的全部历史,除了一个“乱”字,一个“杀”字,几乎再难见别的,这乱这杀发生在政治文化甚至生活中,发生在君臣,朋友,甚至父子兄弟之间,残酷地无以复加,丑恶地无以复加,惊心动魄地无以复加。
无数文人在一波又一波,无休无止的乱与杀中,象浮萍一样无根无系,随波起伏摇摆,象草木鸡犬一样不足轻重,生死无常。
东汉的两次党锢文人首当其冲,汉末魏晋的兵连祸结,哪一次都少不了拿文人的人头来祭,文人历来就是政治斗争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战争的牺牲品。
生命如此无常,命运如此不定,文人在社会政治斗争中如此脆弱无助,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该怎样活着?于是文人们从心里发出了呐喊。
魏晋以前的文人是把儒家经典放在首位的,他们那时追求的是“朗朗如rì月”的品德胸怀,“大丈夫要澄清天下”的志气,但是动荡频繁剧烈的时代,无处不见的残暴丑恶终于一步步地把他们的热情和斗志击退了,消解了。
如何活下去,怎么活着,如何更好地活着,现在成了文人们最大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追求由外部社会转向了自身,由身体转向了内心,文人们找啊找,终于忽然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于是他们集体欣喜若狂起来。
这个东西就是老庄哲学。
老庄追求的是清静无为,zì yóu逍遥的生活,这种追求正好吻合了魏晋文人厌世寻求新生的心理。
不能不欣喜若狂的,骤然间卸下了千斤重担,只为了自己活着,这感觉有多轻松,多惬意!
原来人还有这种活法,人还可以这样活着,魏晋文人集体立正,往后转,开始了新的人生。
探究,完善,发展,老庄哲学的人生观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时改变了魏晋文人。
生命的意识在觉醒,自我的存在和价值在挖掘,觉醒,感悟,体验,挖掘中,一个口号出现了“宁做我!”
“宁做我”,就是做回我自己,就做我自己,dú lì,独特,自然,所有对传统的反叛,对新价值的认取,就全在这三个字中了。
于是传统儒学的桎梏就需要打破,于是虚伪的礼教就需要颠覆,于是儒学与玄学的关系就需要整合,于是嵇康就甚至惊世骇俗地大叫:“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什么做不出来啊,他们的选择一方面是出于无奈,是一种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一方面是一种保存自己,安顿心灵,宣泄生命的方式,这种选择一旦确定,必然就将如洪流溶浆一样汹涌喷发。
于是就放浪形骸,于是就醉生梦死,于是就服药疯狂,于是就唯美避世,社会中既然没有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那就只有尽情地张扬个xìng,张扬生命。
用这个来挽救生命,来凸现生命,来证明自己的生存,来驱赶自己的迷失,因为过于执著,过于狂热,拼命要抓住它,便不能不疯狂不病态,似乎不把疯狂和病态发挥到极致,便等于什么都没做,也只有疯狂和病态才足以能解脱自己,证明自己,拯救自己。
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潇洒风liu,多么zì yóu奔放,多么逍遥自在,多么高傲超脱,多么个xìng突出富于热情而充满无限魅力啊,那后面其实全是孤独,挣扎,伤感,寂寥,消极,消沉。。。。。。
魏晋名士的思想行为虽然彰显了个体生命的价值意识,个体人格的dú lì追求,但深究起来,怎么看他们都是“垮掉的一代”,集颓废与叛逆于一身的一代。
如此一来,魏晋名士的那些行为也就很容易解释了。
还是从阮籍开始吧。
阮籍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悠游山水之间?那是因为现实社会太过肮脏浑浊啊,他被yīn暗的社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得到山水之间排遣。jīng神家园既然在人世间无法安置,得不到安置,只有向山水间去寻觅了。山水之美因为人世的丑陋肮脏尤其显得美轮美奂,心旷神怡,阮籍还愿意从里面走出来吗?
他为什么要哭?阮籍其实是心怀大志的,他很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做出一番丰功伟业,那句“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难道不是他心迹的最好说明?可是这个社会显然是不适于他的,哪里有自己的出路呢?于是牛车停下来,他触目伤情,便放声大哭,哭自己,哭时代,哭世人,哭那些不明不白死于非命的名士。
生命何其短暂啊,人生不过是时间长河里倏忽而过的一瞬,个体生命因为渺小短暂而尤其显得珍贵无比,所以阮籍要跑去哭拜那个只活了十八年的美丽少女。什么也不说地来了,什么也不说地哭了一场,又什么也不说地走了。说出来人家未必懂,说出来未必能引起共鸣,说出来似乎也显得矫情,他岂是为了那个少女而哭?他哭的是生命本身啊!哪一个生命不是美丽而珍贵的?美丽而珍贵的生命又特殊短暂,更该一哭!
余秋雨对此说:“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中国数千年来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也太自私了。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chūn,只为异xìng,只为生命,哭得抽象又哭得淋漓尽至。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尽矣。”
同为名士,同为中国出类拔萃至情至xìng的文人,余秋雨算是深知其味了,这是隔了一千多年的文人之心的碰撞,这哭,这话,若非对生命有独特的感知,若非有悲天悯人的大xìng情之人,是无论如何也发不出的。
晋朝名士又何其难啊,没一点本事不行,循规蹈矩不行,喝酒不醉不行,不能舌灿莲花不行,长相对不起大众不行,不能具备多样,不能综合全能,就难以成为大名士,就难免美中不足,得不到更多的赞誉,更多的追捧。
大名士才能有rì月的光辉啊,小名士是只能做众星捧月的星星的。
所谓只见贼吃食不见贼挨打,名士光环背后其实是隐藏着无尽的黑暗,伤感,无奈,挣扎的,他们的放浪无羁,纵酒享乐,吃药空谈其实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
汉朝以来,直至魏晋的全部历史,除了一个“乱”字,一个“杀”字,几乎再难见别的,这乱这杀发生在政治文化甚至生活中,发生在君臣,朋友,甚至父子兄弟之间,残酷地无以复加,丑恶地无以复加,惊心动魄地无以复加。
无数文人在一波又一波,无休无止的乱与杀中,象浮萍一样无根无系,随波起伏摇摆,象草木鸡犬一样不足轻重,生死无常。
东汉的两次党锢文人首当其冲,汉末魏晋的兵连祸结,哪一次都少不了拿文人的人头来祭,文人历来就是政治斗争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战争的牺牲品。
生命如此无常,命运如此不定,文人在社会政治斗争中如此脆弱无助,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该怎样活着?于是文人们从心里发出了呐喊。
魏晋以前的文人是把儒家经典放在首位的,他们那时追求的是“朗朗如rì月”的品德胸怀,“大丈夫要澄清天下”的志气,但是动荡频繁剧烈的时代,无处不见的残暴丑恶终于一步步地把他们的热情和斗志击退了,消解了。
如何活下去,怎么活着,如何更好地活着,现在成了文人们最大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追求由外部社会转向了自身,由身体转向了内心,文人们找啊找,终于忽然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于是他们集体欣喜若狂起来。
这个东西就是老庄哲学。
老庄追求的是清静无为,zì yóu逍遥的生活,这种追求正好吻合了魏晋文人厌世寻求新生的心理。
不能不欣喜若狂的,骤然间卸下了千斤重担,只为了自己活着,这感觉有多轻松,多惬意!
原来人还有这种活法,人还可以这样活着,魏晋文人集体立正,往后转,开始了新的人生。
探究,完善,发展,老庄哲学的人生观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时改变了魏晋文人。
生命的意识在觉醒,自我的存在和价值在挖掘,觉醒,感悟,体验,挖掘中,一个口号出现了“宁做我!”
“宁做我”,就是做回我自己,就做我自己,dú lì,独特,自然,所有对传统的反叛,对新价值的认取,就全在这三个字中了。
于是传统儒学的桎梏就需要打破,于是虚伪的礼教就需要颠覆,于是儒学与玄学的关系就需要整合,于是嵇康就甚至惊世骇俗地大叫:“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什么做不出来啊,他们的选择一方面是出于无奈,是一种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一方面是一种保存自己,安顿心灵,宣泄生命的方式,这种选择一旦确定,必然就将如洪流溶浆一样汹涌喷发。
于是就放浪形骸,于是就醉生梦死,于是就服药疯狂,于是就唯美避世,社会中既然没有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那就只有尽情地张扬个xìng,张扬生命。
用这个来挽救生命,来凸现生命,来证明自己的生存,来驱赶自己的迷失,因为过于执著,过于狂热,拼命要抓住它,便不能不疯狂不病态,似乎不把疯狂和病态发挥到极致,便等于什么都没做,也只有疯狂和病态才足以能解脱自己,证明自己,拯救自己。
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潇洒风liu,多么zì yóu奔放,多么逍遥自在,多么高傲超脱,多么个xìng突出富于热情而充满无限魅力啊,那后面其实全是孤独,挣扎,伤感,寂寥,消极,消沉。。。。。。
魏晋名士的思想行为虽然彰显了个体生命的价值意识,个体人格的dú lì追求,但深究起来,怎么看他们都是“垮掉的一代”,集颓废与叛逆于一身的一代。
如此一来,魏晋名士的那些行为也就很容易解释了。
还是从阮籍开始吧。
阮籍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悠游山水之间?那是因为现实社会太过肮脏浑浊啊,他被yīn暗的社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得到山水之间排遣。jīng神家园既然在人世间无法安置,得不到安置,只有向山水间去寻觅了。山水之美因为人世的丑陋肮脏尤其显得美轮美奂,心旷神怡,阮籍还愿意从里面走出来吗?
他为什么要哭?阮籍其实是心怀大志的,他很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做出一番丰功伟业,那句“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难道不是他心迹的最好说明?可是这个社会显然是不适于他的,哪里有自己的出路呢?于是牛车停下来,他触目伤情,便放声大哭,哭自己,哭时代,哭世人,哭那些不明不白死于非命的名士。
生命何其短暂啊,人生不过是时间长河里倏忽而过的一瞬,个体生命因为渺小短暂而尤其显得珍贵无比,所以阮籍要跑去哭拜那个只活了十八年的美丽少女。什么也不说地来了,什么也不说地哭了一场,又什么也不说地走了。说出来人家未必懂,说出来未必能引起共鸣,说出来似乎也显得矫情,他岂是为了那个少女而哭?他哭的是生命本身啊!哪一个生命不是美丽而珍贵的?美丽而珍贵的生命又特殊短暂,更该一哭!
余秋雨对此说:“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中国数千年来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也太自私了。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chūn,只为异xìng,只为生命,哭得抽象又哭得淋漓尽至。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尽矣。”
同为名士,同为中国出类拔萃至情至xìng的文人,余秋雨算是深知其味了,这是隔了一千多年的文人之心的碰撞,这哭,这话,若非对生命有独特的感知,若非有悲天悯人的大xìng情之人,是无论如何也发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