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的第四个特点就是注重形貌之美。
爱美是人的天xìng,无论男女,如果一个人的相貌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那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而一个名士如果能配上一个更美的外形,那就更足以让人们尖声高叫,崇拜艳羡的不得了了。
那可是真正的明星风范。
魏晋名士更注重形貌之美,这与他们的玄学有关,一方面,他们醉心于玄学,玄学里面有相术的学问,他们在品题人物的过程中就难免对人的形貌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他们崇尚自然的人生,追求心灵和jīng神的zì yóu,专注于个体,就很容易在追寻探究这些东西的时候产生美的诉求,由山川之美,心灵之美,jīng神之美,行为之美,进而人的形貌之美。
他们的行为必然要倡导影响整个社会,由此,魏晋人对于人形貌之美的鉴赏就又成了一种风气。
大家都很爱美,爱自己的美也爱别人的美,对自己对别人的美都由衷地发出赞叹,为之倾倒。
我们的玄学老大,祖师爷何晏就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人,这个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因为他母亲后来被曹cāo纳为了小妾,遂成了曹cāo的养子。这个人长得很美,尤其是面白如玉,因此人称“傅粉何郎”。魏晋人跟现代人一样,也是很以白为美的,为了追求美白,那时候的很多男人也喜欢“傅粉”,这个何晏就是走坐不离粉盒。人们对何晏的美何晏的白都极力赞美,何晏自己也爱得不行,走起路来还一步三回头,顾影自怜。
魏明帝曹睿十二岁的时候,很怀疑他这个舅舅的白是粉堆出来的,因此就在炎热的夏天故意把热汤拿给何晏喝,天热汤热,这何晏喝得满头大汗,自然香粉四落,可是他挥起衣袖随手在脸上抹过,那脸依然娇嫩如雪。
曹睿的恶作剧反而使何晏的美名更是远播四海。
大才子曹植也很注重修饰自己,出门时接待客人时必然要在脸上打上粉底,他那种超凡脱俗的美很让他哥哥曹丕嫉妒,这曹丕再傅粉也没有他美白,于是就拼命在熏衣上下功夫。一天一种香型,而且还弄得气味异常浓烈,结果有一天他的马受不了了,狂乱起来,咬伤了他的膝盖。
你看看魏晋人士对于形象美的注重会到了什么地步。
晋朝最出名的两大美男还数潘安和卫玠。
潘安其实真名叫潘岳,他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出名的一个美男子,象那些“才比子建,貌比潘安”“才过宋玉,貌赛潘安”“潘安再世”“貌若潘安”“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岳貌”等形容男人貌美的词句说的都是他,他的名字实际上就是对男人之美的最高褒奖。
这个太康文学的领军人物,至美的潘岳了不得啊,他少年时一旦出门,提了弹弓来到洛阳大街上,那是万人争睹啊,那情景比起现在最红的明星出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些少女们会不会主动送上香吻不知道,但是她们会手牵手把潘安围起来,不让他走,一定要欣赏个够。
这种情况在那个时代居然没有一个人说闲话,看不惯,可知那个时代的人思想上有多开放,对美有多么尊崇。
小姑娘们用手牵手包围的方式表达对明星的崇拜爱慕,而妇人们则把水果抛掷到潘安的车上,以至于潘安每次出门回来,都是水果满车。
大概那时候的人比较讲究实惠,还不习惯用鲜花表达意思吧,于是历史上又多了一个成语,叫“掷果盈车”。
这个成语直惊艳了千年而不衰。
还有一个成语“连璧接茵”也是潘安留下的,潘安十九岁的时候经常和另一个美男子夏侯湛一起同行,风头更是一时无二,因而被人称为了“连璧。”
晋朝人那么崇美,潘安的美受到晋朝人那么多那么高的赞誉,这事据说很让写《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左思眼热,于是这左思有一天忽发奇想,也提了弹弓,来到洛阳大街上,学着潘安的样子搔首弄姿起来。
呵呵,这就是男人版的“东施效颦”了,左思满心希望自己也能受到满城热烈的欢迎,疯狂的追逐,结果每次出游都被砖头瓦块打了回去,他满载而归的除了一车砖头瓦块和一身累累伤痕,就什么都没有。
你长得丑没关系,可是你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由左思的“东施效颦”,和女人小孩们扔给他的砖头瓦块也可以知道晋朝人对美的态度。
其实晋朝人最尊崇的美男还是卫玠,卫玠在历史上远不如潘安出名,但是在晋朝潘安实在跟卫玠差得太远。
卫玠在晋朝人眼里就是一个最完美的美男,他几乎具有所有名士的特点,而且没有一样不是出类拔萃的。
首先,他的姿容是被人称为“秀异”的,他的皮肤也是魏晋名士中最白的一个,只有晶莹如玉可以形容。他的白“傅粉何郎”何晏比不了,手与白玉柄同sè的王衍也比不了,而他的相貌,潘安也只有甘拜下风。
那潘安还有一个夏侯湛敢于跟他同行,可是卫玠就没有人敢。驸马王济也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人物,美名在外,可是他一听到别人提到卫玠,就自惭形秽。
还不必同行,听到提起,想起他的样子就自惭形秽了。
其次,卫玠形神具备。魏晋名士最重形,也最重神,形神具备是他们的最高理想,这卫玠相貌超凡脱俗,其言谈举止也优雅绝伦,体现了形神的绝对统一,为世人倾倒。
卫玠特别与其他美男的区别在于,他的美特别具有女xìng化的特点,很柔弱,“不堪罗绮”,连锦缎披在身上都可以压倒的样子。
晋朝人的审美是特别趋向女xìng化的,他们形容男人的时候最喜欢用“璧人”“玉人”这样的词语,因此卫玠的这种美就尤其容易打动他们。这娇弱的卫玠肯定具有林黛玉一般的忧郁气质,他那双如雨似雾的眼睛一扫,那张伤感唯美的小嘴一张,这个时代就整个地醉倒在他的魅力之下了。
最后,卫玠特别善于清谈。清谈是那个时代的风尚,懂不懂玄,能不能谈玄,是那个时代人能否获得尊重,能否挤进上流社会,被上流社会所接纳的重要标准,不谈玄的人即使是做了官也只能算做一个俗人,要被人瞧不起,因此作为名士的卫玠就不能不擅长此道。
这样一个最美的男子,最具名士风范的人,如果仅是一般的擅长清谈,那就太可惜了,太美中不足了,可是卫玠偏偏是特别擅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卫玠五岁的时候就很出名,被人称为神童,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不久就成了清谈名家,一代巨匠。他平时不太说话,但是一开口就迷倒了一片。他的清谈功夫令许多清谈大家自愧不如,那个早已闻名全国的大师级的王澄与他清谈的时候就一再叹息绝倒,当时晋朝盛传的这样一句话可以证明卫玠的水平地位,说是:“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那三子就是王济王玄王澄,这样三个久负盛名的清谈名家加起来不如一个卫玠。
爱美是人的天xìng,无论男女,如果一个人的相貌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那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而一个名士如果能配上一个更美的外形,那就更足以让人们尖声高叫,崇拜艳羡的不得了了。
那可是真正的明星风范。
魏晋名士更注重形貌之美,这与他们的玄学有关,一方面,他们醉心于玄学,玄学里面有相术的学问,他们在品题人物的过程中就难免对人的形貌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他们崇尚自然的人生,追求心灵和jīng神的zì yóu,专注于个体,就很容易在追寻探究这些东西的时候产生美的诉求,由山川之美,心灵之美,jīng神之美,行为之美,进而人的形貌之美。
他们的行为必然要倡导影响整个社会,由此,魏晋人对于人形貌之美的鉴赏就又成了一种风气。
大家都很爱美,爱自己的美也爱别人的美,对自己对别人的美都由衷地发出赞叹,为之倾倒。
我们的玄学老大,祖师爷何晏就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人,这个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因为他母亲后来被曹cāo纳为了小妾,遂成了曹cāo的养子。这个人长得很美,尤其是面白如玉,因此人称“傅粉何郎”。魏晋人跟现代人一样,也是很以白为美的,为了追求美白,那时候的很多男人也喜欢“傅粉”,这个何晏就是走坐不离粉盒。人们对何晏的美何晏的白都极力赞美,何晏自己也爱得不行,走起路来还一步三回头,顾影自怜。
魏明帝曹睿十二岁的时候,很怀疑他这个舅舅的白是粉堆出来的,因此就在炎热的夏天故意把热汤拿给何晏喝,天热汤热,这何晏喝得满头大汗,自然香粉四落,可是他挥起衣袖随手在脸上抹过,那脸依然娇嫩如雪。
曹睿的恶作剧反而使何晏的美名更是远播四海。
大才子曹植也很注重修饰自己,出门时接待客人时必然要在脸上打上粉底,他那种超凡脱俗的美很让他哥哥曹丕嫉妒,这曹丕再傅粉也没有他美白,于是就拼命在熏衣上下功夫。一天一种香型,而且还弄得气味异常浓烈,结果有一天他的马受不了了,狂乱起来,咬伤了他的膝盖。
你看看魏晋人士对于形象美的注重会到了什么地步。
晋朝最出名的两大美男还数潘安和卫玠。
潘安其实真名叫潘岳,他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出名的一个美男子,象那些“才比子建,貌比潘安”“才过宋玉,貌赛潘安”“潘安再世”“貌若潘安”“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岳貌”等形容男人貌美的词句说的都是他,他的名字实际上就是对男人之美的最高褒奖。
这个太康文学的领军人物,至美的潘岳了不得啊,他少年时一旦出门,提了弹弓来到洛阳大街上,那是万人争睹啊,那情景比起现在最红的明星出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些少女们会不会主动送上香吻不知道,但是她们会手牵手把潘安围起来,不让他走,一定要欣赏个够。
这种情况在那个时代居然没有一个人说闲话,看不惯,可知那个时代的人思想上有多开放,对美有多么尊崇。
小姑娘们用手牵手包围的方式表达对明星的崇拜爱慕,而妇人们则把水果抛掷到潘安的车上,以至于潘安每次出门回来,都是水果满车。
大概那时候的人比较讲究实惠,还不习惯用鲜花表达意思吧,于是历史上又多了一个成语,叫“掷果盈车”。
这个成语直惊艳了千年而不衰。
还有一个成语“连璧接茵”也是潘安留下的,潘安十九岁的时候经常和另一个美男子夏侯湛一起同行,风头更是一时无二,因而被人称为了“连璧。”
晋朝人那么崇美,潘安的美受到晋朝人那么多那么高的赞誉,这事据说很让写《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左思眼热,于是这左思有一天忽发奇想,也提了弹弓,来到洛阳大街上,学着潘安的样子搔首弄姿起来。
呵呵,这就是男人版的“东施效颦”了,左思满心希望自己也能受到满城热烈的欢迎,疯狂的追逐,结果每次出游都被砖头瓦块打了回去,他满载而归的除了一车砖头瓦块和一身累累伤痕,就什么都没有。
你长得丑没关系,可是你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由左思的“东施效颦”,和女人小孩们扔给他的砖头瓦块也可以知道晋朝人对美的态度。
其实晋朝人最尊崇的美男还是卫玠,卫玠在历史上远不如潘安出名,但是在晋朝潘安实在跟卫玠差得太远。
卫玠在晋朝人眼里就是一个最完美的美男,他几乎具有所有名士的特点,而且没有一样不是出类拔萃的。
首先,他的姿容是被人称为“秀异”的,他的皮肤也是魏晋名士中最白的一个,只有晶莹如玉可以形容。他的白“傅粉何郎”何晏比不了,手与白玉柄同sè的王衍也比不了,而他的相貌,潘安也只有甘拜下风。
那潘安还有一个夏侯湛敢于跟他同行,可是卫玠就没有人敢。驸马王济也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人物,美名在外,可是他一听到别人提到卫玠,就自惭形秽。
还不必同行,听到提起,想起他的样子就自惭形秽了。
其次,卫玠形神具备。魏晋名士最重形,也最重神,形神具备是他们的最高理想,这卫玠相貌超凡脱俗,其言谈举止也优雅绝伦,体现了形神的绝对统一,为世人倾倒。
卫玠特别与其他美男的区别在于,他的美特别具有女xìng化的特点,很柔弱,“不堪罗绮”,连锦缎披在身上都可以压倒的样子。
晋朝人的审美是特别趋向女xìng化的,他们形容男人的时候最喜欢用“璧人”“玉人”这样的词语,因此卫玠的这种美就尤其容易打动他们。这娇弱的卫玠肯定具有林黛玉一般的忧郁气质,他那双如雨似雾的眼睛一扫,那张伤感唯美的小嘴一张,这个时代就整个地醉倒在他的魅力之下了。
最后,卫玠特别善于清谈。清谈是那个时代的风尚,懂不懂玄,能不能谈玄,是那个时代人能否获得尊重,能否挤进上流社会,被上流社会所接纳的重要标准,不谈玄的人即使是做了官也只能算做一个俗人,要被人瞧不起,因此作为名士的卫玠就不能不擅长此道。
这样一个最美的男子,最具名士风范的人,如果仅是一般的擅长清谈,那就太可惜了,太美中不足了,可是卫玠偏偏是特别擅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卫玠五岁的时候就很出名,被人称为神童,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不久就成了清谈名家,一代巨匠。他平时不太说话,但是一开口就迷倒了一片。他的清谈功夫令许多清谈大家自愧不如,那个早已闻名全国的大师级的王澄与他清谈的时候就一再叹息绝倒,当时晋朝盛传的这样一句话可以证明卫玠的水平地位,说是:“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那三子就是王济王玄王澄,这样三个久负盛名的清谈名家加起来不如一个卫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