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正在训练的张云看见他们停下来,蹲在地上面露忧色,拿着树枝写写画画,这段时间他一直是痛并快乐着。
兄长是甩手掌柜,他只负责开口花钱。除了这些兵器是自己亲自去洽谈之外,其它物资采购都是由他来具体经办,这让他的小心肝经常超负荷工作。
似乎用花钱如流水都不足以形容其速度,距离他之前想的用个一年半载的距离相差太大。
一个月,不知道有没有,回去还要好好思考一番。
兵器140两、盖房38两、生活物资24两、采购粮食两次55两……
加上先前用于还钱和给福伯的生活费120两,现在留在他手上的纹银不足150两,听说还想买些荒地和马匹,真不知道兄长是如何想。
问他还振振有词,钱就是用来花的。这话他张云也会说,可问题是钱从何而来?
他张云也是胳膊上能跑马,进山可以搏狮虎的汉子,会如此斤斤计较些许阿堵物?问题是生活过不过了啊?
唉!这个二东家自己实在不能胜任,只能请兄长另请高明,留待能者居之。
好像这花钱的地方五花八门,却唯独没有关于学业上的任何开支,正在进行小学运算的张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兄长到底作何考虑?视金钱如粪土,难道不知钱财的重要性?不学文转而学武,难道真的要弃笔从戎?
可怜的张云,可怜的孩子。
生活的艰辛让他从小早熟,背负的负担实在太多,需要考虑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多。
秦浩明并非张云想得那样神经大条,不知钱财为何物?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金钱的作用。
不过有句话是正确的,钱是用来花的,关键是用在刀刃上。
若说鞑子和大明比经济、科技、文化、人口,大明可以碾压他它几十个来回还不带喘气,可是鞑子只抓一点,那就是军事,颇契合军法中任尔千万路,我只取一路的风格。
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军事服务。秦浩明暂时无法在军事上和鞑子硬碰硬,但什么不做也不是他的风格。
敌人想要的就是他要破坏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同时还要发展壮大自己,这个硬道理无论到那个年代都不会错。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金钱的作用看你是如何运用,既可兼济天下造福于民,可也打击敌人兵不血刃。但关键是要有庞大的数量,量变引起质变嘛!
至于说几百两纹银他真没看在眼里,张云和福伯说得没错,他不是过生活的人。
可也要让身边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不是,长久以往,必将离心离德,反而不美。
“长青,我们再来一组实战训练就收工。”
计较清楚的秦浩明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而起,临走之前不忘重重踹了一脚余佑汉的臀部,哈哈大笑,颇有几分后世与战友军营打闹的乐趣。
可怜的余佑汉欲哭无泪,贼老天,你到底施展了什么仙术,让一个文质彬彬谦谦有礼的君子,变成一个牙尖嘴利好狠斗勇的军中莽汉。
董长青自然不晓秦浩明过去的性格,还以为跟自己一样,从小习文练武而已。
其实四个人里面,也只有董长青可以和秦浩明硬碰硬,余佑汉则在气势上弱了几分。
说起来董长青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气,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其父十年寒窗苦读,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天启年考中进士,积功至宣府从五品知州一职,家道日渐中兴。
董母贤慧善良,人品出众,待人处事通情达理,遇事沉稳有主见。
他自己在则获得童生后,无意科举,转而习武步入军营,日子过得逍遥快哉。
可是崇祯九年,鞑子入关后共克12城,56战皆胜,获人畜17万9千8百,在如此情况下,宣府所在亦被告破,其父身死殉国。
董长青则带其母回安徽无为老家等待朝廷旨意。然崇祯帝却以失地之则为由,对此次战死人员不褒不扬,亦无抚恤,反而究其责任。
至此,年仅十七岁的董长青对大明彻底死心。
曹尼玛的,大明的兵部尚书亲自领军也不敢抵抗,只是尾随满清鞑子。当鞑子押送掠获的18万人畜从容出关的时候,为羞辱明朝,故意“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还把大树的树皮砍掉,写上“各官免送”。
堂堂的兵部尚书尚且如此,这让缺粮少饷并且战死的一线官兵将领情何以堪?
崇祯十年、十一年,无为县接连发生旱灾蝗灾,早已落魄的董家再也低挡不住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被迫开始加入流民队伍,直至碰到秦浩明方有安身之地。
期间如果不是仗着一身武力,孤儿寡母早已经不知道死过多少回。
所以,董长青对武力非常执着。当秦浩明请他作为自己的护卫,他满口答应并且甚为欣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啊!
刚上场的秦浩明二话不说立马开打,一个右勾拳带着呼呼风声打了过去。
董长青直接用左手挡住,可是秦浩明的左勾拳又呼然而至,董长青用右手挡住,秦浩明出拳越来越快,董长青的格挡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突然之间,秦浩明抓住董长青的一个空档,抬腿一脚把他踹倒在地。
一瞬间,三人瞠目结舌呆呆的看着秦浩明。太无耻,这不是偷袭吗?说好了打对攻拳,怎么突然间用脚?
“不要这样看着我,你们知道什么是实战训练吗?”
秦浩明脸色及其严肃盯着他们,指着脑袋继续说道。
“实战者,是为模拟实地战场经验。目的以打倒对方为主,性命相搏,讲究无所不用其极,脑袋不能局限于框框条条,被思想束缚,才可以胜出。”
“故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上要想活下来,一定要把生死置之度外,你们才有机会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望切记!切记!”
没有其它办法,战争不是请客吃饭送礼,可以温情脉脉。
秦浩明不能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这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刁钻的方法手段没有使出来呢?
不可否认,董长青和余佑汉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可是有什么用?
毫不夸张的说,他目前的身体还不够强壮,连五成的力量都使用不出来。
如果是比武,有规则限制,董长青和余佑汉可以胜出。但如果是战场以命相搏,秦浩明相信则死的一定是他们。
为什么?
就是因为气,战斗的勇气、战斗的士气、战斗的杀气!
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
由此细思,大明军队的士兵大都来自农耕文明的农家子弟,惯用锹犁的手和伺弄庄稼的劳动方式,使他们乐于安享现态,原始人应有的暴唳之气已退化得一干二净。
你要他们二话不说操起刀子就和后金骑兵拼命而毫无心理障碍,可能吗?
虽然明朝军队的总体人数占优,在武器装备上有压倒性的优势。
炮兵部队的大将军炮、虎蹲炮、佛郎机炮射程远,威力大,骑兵部队还配有火统,步营则拥有大量鸟统和多管火枪。
就连在冷兵器上,如长刀、矛、槊、弓箭等打造上,锋利和抗击打强度、耐度和韧度上均远胜后金,防护器具中的铁甲、皮甲在数量上也远超后金。
但实际情况如何?又有什么用?
还不是被鞑子打得屁滚尿流,甚至畏战,
所以说决定战争的是人,是人的士气!勇气!杀气!
秦浩明知道自己一个人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把这些理念灌输到十个、百个、千个呢?
张云和余佑汉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
董长青却是干净利索跃身而起,不服气的大声叫道;“再来!”
“随时恭候,不过今日不成,还有要事。你和佑汉好好切磋,不用留情!”
开什么玩笑,双手现在还酸痛不已,当我傻啊!
秦浩明立马给越战越勇的董长青安排对手,自己拉着张云拍拍屁股离去。
不过这个董长青力大无穷,对武事有热忱,能吃苦,培养好了还真是一名骁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正在训练的张云看见他们停下来,蹲在地上面露忧色,拿着树枝写写画画,这段时间他一直是痛并快乐着。
兄长是甩手掌柜,他只负责开口花钱。除了这些兵器是自己亲自去洽谈之外,其它物资采购都是由他来具体经办,这让他的小心肝经常超负荷工作。
似乎用花钱如流水都不足以形容其速度,距离他之前想的用个一年半载的距离相差太大。
一个月,不知道有没有,回去还要好好思考一番。
兵器140两、盖房38两、生活物资24两、采购粮食两次55两……
加上先前用于还钱和给福伯的生活费120两,现在留在他手上的纹银不足150两,听说还想买些荒地和马匹,真不知道兄长是如何想。
问他还振振有词,钱就是用来花的。这话他张云也会说,可问题是钱从何而来?
他张云也是胳膊上能跑马,进山可以搏狮虎的汉子,会如此斤斤计较些许阿堵物?问题是生活过不过了啊?
唉!这个二东家自己实在不能胜任,只能请兄长另请高明,留待能者居之。
好像这花钱的地方五花八门,却唯独没有关于学业上的任何开支,正在进行小学运算的张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兄长到底作何考虑?视金钱如粪土,难道不知钱财的重要性?不学文转而学武,难道真的要弃笔从戎?
可怜的张云,可怜的孩子。
生活的艰辛让他从小早熟,背负的负担实在太多,需要考虑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多。
秦浩明并非张云想得那样神经大条,不知钱财为何物?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金钱的作用。
不过有句话是正确的,钱是用来花的,关键是用在刀刃上。
若说鞑子和大明比经济、科技、文化、人口,大明可以碾压他它几十个来回还不带喘气,可是鞑子只抓一点,那就是军事,颇契合军法中任尔千万路,我只取一路的风格。
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军事服务。秦浩明暂时无法在军事上和鞑子硬碰硬,但什么不做也不是他的风格。
敌人想要的就是他要破坏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同时还要发展壮大自己,这个硬道理无论到那个年代都不会错。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金钱的作用看你是如何运用,既可兼济天下造福于民,可也打击敌人兵不血刃。但关键是要有庞大的数量,量变引起质变嘛!
至于说几百两纹银他真没看在眼里,张云和福伯说得没错,他不是过生活的人。
可也要让身边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不是,长久以往,必将离心离德,反而不美。
“长青,我们再来一组实战训练就收工。”
计较清楚的秦浩明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而起,临走之前不忘重重踹了一脚余佑汉的臀部,哈哈大笑,颇有几分后世与战友军营打闹的乐趣。
可怜的余佑汉欲哭无泪,贼老天,你到底施展了什么仙术,让一个文质彬彬谦谦有礼的君子,变成一个牙尖嘴利好狠斗勇的军中莽汉。
董长青自然不晓秦浩明过去的性格,还以为跟自己一样,从小习文练武而已。
其实四个人里面,也只有董长青可以和秦浩明硬碰硬,余佑汉则在气势上弱了几分。
说起来董长青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气,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其父十年寒窗苦读,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天启年考中进士,积功至宣府从五品知州一职,家道日渐中兴。
董母贤慧善良,人品出众,待人处事通情达理,遇事沉稳有主见。
他自己在则获得童生后,无意科举,转而习武步入军营,日子过得逍遥快哉。
可是崇祯九年,鞑子入关后共克12城,56战皆胜,获人畜17万9千8百,在如此情况下,宣府所在亦被告破,其父身死殉国。
董长青则带其母回安徽无为老家等待朝廷旨意。然崇祯帝却以失地之则为由,对此次战死人员不褒不扬,亦无抚恤,反而究其责任。
至此,年仅十七岁的董长青对大明彻底死心。
曹尼玛的,大明的兵部尚书亲自领军也不敢抵抗,只是尾随满清鞑子。当鞑子押送掠获的18万人畜从容出关的时候,为羞辱明朝,故意“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还把大树的树皮砍掉,写上“各官免送”。
堂堂的兵部尚书尚且如此,这让缺粮少饷并且战死的一线官兵将领情何以堪?
崇祯十年、十一年,无为县接连发生旱灾蝗灾,早已落魄的董家再也低挡不住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被迫开始加入流民队伍,直至碰到秦浩明方有安身之地。
期间如果不是仗着一身武力,孤儿寡母早已经不知道死过多少回。
所以,董长青对武力非常执着。当秦浩明请他作为自己的护卫,他满口答应并且甚为欣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啊!
刚上场的秦浩明二话不说立马开打,一个右勾拳带着呼呼风声打了过去。
董长青直接用左手挡住,可是秦浩明的左勾拳又呼然而至,董长青用右手挡住,秦浩明出拳越来越快,董长青的格挡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突然之间,秦浩明抓住董长青的一个空档,抬腿一脚把他踹倒在地。
一瞬间,三人瞠目结舌呆呆的看着秦浩明。太无耻,这不是偷袭吗?说好了打对攻拳,怎么突然间用脚?
“不要这样看着我,你们知道什么是实战训练吗?”
秦浩明脸色及其严肃盯着他们,指着脑袋继续说道。
“实战者,是为模拟实地战场经验。目的以打倒对方为主,性命相搏,讲究无所不用其极,脑袋不能局限于框框条条,被思想束缚,才可以胜出。”
“故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上要想活下来,一定要把生死置之度外,你们才有机会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望切记!切记!”
没有其它办法,战争不是请客吃饭送礼,可以温情脉脉。
秦浩明不能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这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刁钻的方法手段没有使出来呢?
不可否认,董长青和余佑汉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可是有什么用?
毫不夸张的说,他目前的身体还不够强壮,连五成的力量都使用不出来。
如果是比武,有规则限制,董长青和余佑汉可以胜出。但如果是战场以命相搏,秦浩明相信则死的一定是他们。
为什么?
就是因为气,战斗的勇气、战斗的士气、战斗的杀气!
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
由此细思,大明军队的士兵大都来自农耕文明的农家子弟,惯用锹犁的手和伺弄庄稼的劳动方式,使他们乐于安享现态,原始人应有的暴唳之气已退化得一干二净。
你要他们二话不说操起刀子就和后金骑兵拼命而毫无心理障碍,可能吗?
虽然明朝军队的总体人数占优,在武器装备上有压倒性的优势。
炮兵部队的大将军炮、虎蹲炮、佛郎机炮射程远,威力大,骑兵部队还配有火统,步营则拥有大量鸟统和多管火枪。
就连在冷兵器上,如长刀、矛、槊、弓箭等打造上,锋利和抗击打强度、耐度和韧度上均远胜后金,防护器具中的铁甲、皮甲在数量上也远超后金。
但实际情况如何?又有什么用?
还不是被鞑子打得屁滚尿流,甚至畏战,
所以说决定战争的是人,是人的士气!勇气!杀气!
秦浩明知道自己一个人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把这些理念灌输到十个、百个、千个呢?
张云和余佑汉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
董长青却是干净利索跃身而起,不服气的大声叫道;“再来!”
“随时恭候,不过今日不成,还有要事。你和佑汉好好切磋,不用留情!”
开什么玩笑,双手现在还酸痛不已,当我傻啊!
秦浩明立马给越战越勇的董长青安排对手,自己拉着张云拍拍屁股离去。
不过这个董长青力大无穷,对武事有热忱,能吃苦,培养好了还真是一名骁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