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章东沟大队之致富经
“杨夏,照你这样说,东沟大队岂不是没希望了?”郭海早就放下了酒杯和筷子,其他人也差不多如此,都入神了。
“三位领导,我说的,只是东沟大队一方面情况,而且只是说了不好的方面。当然,东沟大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哪些方面有利,我们怎么不知道啊?”杨得礼再次发话了。杨得礼虽然也姓杨,但与杨夏家的辈份似乎排不到一起。
“第一,就国土面积和基本生产条件,东沟大队是不错的,有1850亩左右的水田,有2100亩旱地,此外还有大约5000亩左右的林间荒地以及条件较差的山坡地;第二,东沟大队的人口数量共有3100人左右,但它有个优势,即年轻人的比重相对较大,也即东沟大队是不缺劳力的;第三……”
杨夏说到这儿,嘎然而止,原来,杨夏也发现,东沟的优势似乎并不那么明显。至于杨夏想说的第三,也即充分利用老马山的自然条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或牧草,但想来东沟村连药种和草种本钱都拿不出来,不提也罢。
杨夏的话说完,众人并没有反驳,所谓的优势,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其他大队,难道没有地,没有人?
“来来来,喝酒,这些事,自有党/中/央/华/主/席考虑,你们跟着党/中/央走就得了。”杨夏就其本质而言,也不想为东沟大队多说什么。
不是杨夏不爱自己的家乡,而是这个家乡想要发展起来真的很难。哪怕在后世,这个大队的人非常出名,而且也有很多发了财的家伙,但他们都是在外面发的财,与东沟村真没还一点关系。
“哎,话是这么说,可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郭海有些感叹地说道。
“哎,领导,你们怎么好像都有点心事重重呢,不会是出了啥事吧?”杨夏心头有些奇怪,在前世,这赤泉区内,可是平静得很呢,直到杨夏拿着竹杆丈量田地包产到户时,也没听说过东沟大队发生过什么啊。
“也没啥大事。就是上级要求,每个大队和小队,都要拿出一个新年的生产发展计划,这个,不但年终时公社要评先进,就是县上也要评先进呢。东沟大队不说得先进,但这个计划,得先报上去啊。”郭海叹气道。
“这个啊,也不是没有办法。”杨夏想了想,最后决定帮这些村官一把。
“啊,杨夏,你有办法,快说,快说,早知如此,我们就不绕那么多圈圈了。”郭海心情大好。
“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应付上级的,可以让东沟大队在计划阶段过关;另一种是实干的,这个,可要吃些苦想一些办法才行。”
“哦,你说说看,这两种办法都有什么?”显然,大队干部对于如何糊弄公社干部,不但有一套,而且还比较感兴趣。杨夏自然不缺糊弄领导的功夫,而且,绝对是顶级的功夫。
“应付领导的,第一种,办一个养殖场,找一个空坪,修建一个简陋的猪舍,然后将各家各户的半大猪全部牵到猪舍来,请公社领导来验收,验收后,可以申请1饲料补助,2粮食指标。”
“这个,不太好吧?”
“你们觉得不太好,也可以搞成真的,那就得投入很多钱了,由东沟大队集体办一个养殖场,不过,我并不看好这个养殖场。”
“为什么?”
“为什么,你们不觉得社员劳动时,锄头举得老高,但落下去很轻么?你们不觉得,只要生产队干部不在现场,社员们都要偷奸耍滑磨洋工么?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去办养殖场,显然是办不好的。想来,其他大队,包括公社不是没这个想法的。”
“那你觉得该怎么办?”三人几乎异口同声。
“要搞责任制,也即饲养责任制。把猪养好了,根据收入的多少,要给饲养员工以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工分,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猪肉,总之,干得好有好处,干得不好则与大家一样,只有基本工分。”
“杨夏这个主意好是好,可是公社会同意吗,这个,没政策啊。”杨得礼半喜半忧地问道。
“公社不同意,那你们完全可以叫公社给你们找一个项目嘛。”杨夏其实也知道,自己的主意多半要遭到政策方面的截杀。而公社找项目,正是他们喜欢的,只不过,他们找的项目十个就有十个属于瞎指挥罢了。
谈话到这里,气氛有点僵。这也是杨夏没办法的事。此时,要做任何一点事,都要碰触到政策壁垒。
杨夏让家里去承包区上的工程,其实是钻了此时政策的空子,并且得了“人治”的好处。区上是肯定要搞建设的,类似的活儿几乎每年都有,但是找谁,不过一句话的事情,只要区上主要领导同意,在下面则是一路畅通,公社和大队,难道还敢反对区上的决定从而阻止杨家的承包?说轻点,你是目无上级目无组织,说重点,你这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反革命分子。
这类事儿的空子,目前还有很多。杨夏主张给大队和生产队管事儿的人送礼,就是要减轻杨家来自基层的阻力。如果大队干部坚决要阻止杨家承包工程,也不是没办法,只要一招,杨家就受不了:
那就是杨家的人去搞了建筑后,生产队的农业生产任务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可是影响到给国家交公粮提留粮的大事,同时也涉及到东沟大队三千民众是否安稳的大事,因为大家看到杨家去挣钱了,都不安心啊?
这种话,只要大队主任给公社主任说一次,公社主任就会立即反映上去,因为这事儿,说到底就是大队主任有想法,他要说影响了农业生产,难道你说没有影响?而哪怕就是谢德富,也不可能因为杨家给了点好处,从而影响到一个大队数千人的稳定。
“搞责任制就行了?”林贵仁觉得杨夏说的事儿没那么简单。
“责任制是关键,是核心,除此之外,饲养技术以及卫生防疫也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这三条,养猪要想赚钱,就很容易了。”
“就这三条?”又是林贵仁发问。
“是的,做到这三条应该能够赚钱。但是,为什么我们好多农户都养有猪,而且都多少有些饲养技术,也不见猪瘟什么的,可他们为什么赚不了几个钱呢?”杨夏引导道。
“是啊,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饲养得太少,没有形成规模,一个养猪基地,最少需要饲养100头,而以东沟大队的实际,一年内至少需要出栏1000头肥猪才能见到效果。如果东沟大队一年能够出栏10000头肥猪,那么,东沟大队在南蜀省肯定是头一份了。”杨夏说道,还竖起了大拇指。
“杨夏,假如我们大队,决定走养猪这条路,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郭海端着茶杯,看着杯子中翻滚的茶叶,出声问道。
“郭主任,你们这是要玩真的?”杨夏有些吃惊,这个,似乎与预演的剧情不符啊。
“是的,既然公社说得那么绝对,每个大队都得有一个新项目,在来你们这儿之前,我们三人就合计过,饲养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其他的,我们真还没想到办法。”
“郭主任,杨主任,林幺叔,如果你们真想让东沟大队发达起来,我到是真有一些想法,你们不妨下来琢磨一番:首先得将道路修好,通大队的要耕道要修到最好雨天都能够过东风牌大卡车为好,要想富,先修路,路不修好,哪怕东沟大队就是出产金娃娃,也运不出去啊,所以这修路最为重要;第二,东沟大队要发达起来,1800亩水田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是2100亩旱地和5000亩林地及山坡地大有用处。这7000亩地,全部种上水果,水果下套种饲草或其他农作物;另外,可以通过建好池塘,保持灌溉,种植蔬菜,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则是老马山半山坡之上的一圈地方,算起来也有数千亩,在那上面,可以种植药材,当然,在旱地里也可以种植药材。有了这些手段,再加上养猪,东沟大队人均收入1000元将不再是梦想。”
“人均收入1000元,此话当真?”三人盯着杨夏,好像要与杨夏打赌一样。
“人均收入1000元,我说的是最近三年,以后,人均收入还会增加。其实,东沟大队的自然条件利用好了,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挣点小钱还是比较容易的。”
后世的东沟村,真心说发展得不好,农民的房子,一家比一家修得漂亮,但整体却乱七八糟,农民之中富裕的人大有人才,但村本级财政一直是赤泉镇最弱的村庄之一。再加上距离县城和剑门都有一定距离,真正有办法的人,都离开了家乡。即便那些在村里修建了非常漂亮的楼房的人家,在城里同样有着一套或几套房子,村里的建筑,不是人住的,而是给人看的(农村漂亮的空房,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也是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政府对此缺乏引导)。
“谢谢你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思路,我们要回去想想,年后给公社报一个计划。”杨夏讲到这个程度,三人也知道该告别了。
“杨夏,照你这样说,东沟大队岂不是没希望了?”郭海早就放下了酒杯和筷子,其他人也差不多如此,都入神了。
“三位领导,我说的,只是东沟大队一方面情况,而且只是说了不好的方面。当然,东沟大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哪些方面有利,我们怎么不知道啊?”杨得礼再次发话了。杨得礼虽然也姓杨,但与杨夏家的辈份似乎排不到一起。
“第一,就国土面积和基本生产条件,东沟大队是不错的,有1850亩左右的水田,有2100亩旱地,此外还有大约5000亩左右的林间荒地以及条件较差的山坡地;第二,东沟大队的人口数量共有3100人左右,但它有个优势,即年轻人的比重相对较大,也即东沟大队是不缺劳力的;第三……”
杨夏说到这儿,嘎然而止,原来,杨夏也发现,东沟的优势似乎并不那么明显。至于杨夏想说的第三,也即充分利用老马山的自然条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或牧草,但想来东沟村连药种和草种本钱都拿不出来,不提也罢。
杨夏的话说完,众人并没有反驳,所谓的优势,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其他大队,难道没有地,没有人?
“来来来,喝酒,这些事,自有党/中/央/华/主/席考虑,你们跟着党/中/央走就得了。”杨夏就其本质而言,也不想为东沟大队多说什么。
不是杨夏不爱自己的家乡,而是这个家乡想要发展起来真的很难。哪怕在后世,这个大队的人非常出名,而且也有很多发了财的家伙,但他们都是在外面发的财,与东沟村真没还一点关系。
“哎,话是这么说,可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郭海有些感叹地说道。
“哎,领导,你们怎么好像都有点心事重重呢,不会是出了啥事吧?”杨夏心头有些奇怪,在前世,这赤泉区内,可是平静得很呢,直到杨夏拿着竹杆丈量田地包产到户时,也没听说过东沟大队发生过什么啊。
“也没啥大事。就是上级要求,每个大队和小队,都要拿出一个新年的生产发展计划,这个,不但年终时公社要评先进,就是县上也要评先进呢。东沟大队不说得先进,但这个计划,得先报上去啊。”郭海叹气道。
“这个啊,也不是没有办法。”杨夏想了想,最后决定帮这些村官一把。
“啊,杨夏,你有办法,快说,快说,早知如此,我们就不绕那么多圈圈了。”郭海心情大好。
“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应付上级的,可以让东沟大队在计划阶段过关;另一种是实干的,这个,可要吃些苦想一些办法才行。”
“哦,你说说看,这两种办法都有什么?”显然,大队干部对于如何糊弄公社干部,不但有一套,而且还比较感兴趣。杨夏自然不缺糊弄领导的功夫,而且,绝对是顶级的功夫。
“应付领导的,第一种,办一个养殖场,找一个空坪,修建一个简陋的猪舍,然后将各家各户的半大猪全部牵到猪舍来,请公社领导来验收,验收后,可以申请1饲料补助,2粮食指标。”
“这个,不太好吧?”
“你们觉得不太好,也可以搞成真的,那就得投入很多钱了,由东沟大队集体办一个养殖场,不过,我并不看好这个养殖场。”
“为什么?”
“为什么,你们不觉得社员劳动时,锄头举得老高,但落下去很轻么?你们不觉得,只要生产队干部不在现场,社员们都要偷奸耍滑磨洋工么?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去办养殖场,显然是办不好的。想来,其他大队,包括公社不是没这个想法的。”
“那你觉得该怎么办?”三人几乎异口同声。
“要搞责任制,也即饲养责任制。把猪养好了,根据收入的多少,要给饲养员工以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工分,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猪肉,总之,干得好有好处,干得不好则与大家一样,只有基本工分。”
“杨夏这个主意好是好,可是公社会同意吗,这个,没政策啊。”杨得礼半喜半忧地问道。
“公社不同意,那你们完全可以叫公社给你们找一个项目嘛。”杨夏其实也知道,自己的主意多半要遭到政策方面的截杀。而公社找项目,正是他们喜欢的,只不过,他们找的项目十个就有十个属于瞎指挥罢了。
谈话到这里,气氛有点僵。这也是杨夏没办法的事。此时,要做任何一点事,都要碰触到政策壁垒。
杨夏让家里去承包区上的工程,其实是钻了此时政策的空子,并且得了“人治”的好处。区上是肯定要搞建设的,类似的活儿几乎每年都有,但是找谁,不过一句话的事情,只要区上主要领导同意,在下面则是一路畅通,公社和大队,难道还敢反对区上的决定从而阻止杨家的承包?说轻点,你是目无上级目无组织,说重点,你这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反革命分子。
这类事儿的空子,目前还有很多。杨夏主张给大队和生产队管事儿的人送礼,就是要减轻杨家来自基层的阻力。如果大队干部坚决要阻止杨家承包工程,也不是没办法,只要一招,杨家就受不了:
那就是杨家的人去搞了建筑后,生产队的农业生产任务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可是影响到给国家交公粮提留粮的大事,同时也涉及到东沟大队三千民众是否安稳的大事,因为大家看到杨家去挣钱了,都不安心啊?
这种话,只要大队主任给公社主任说一次,公社主任就会立即反映上去,因为这事儿,说到底就是大队主任有想法,他要说影响了农业生产,难道你说没有影响?而哪怕就是谢德富,也不可能因为杨家给了点好处,从而影响到一个大队数千人的稳定。
“搞责任制就行了?”林贵仁觉得杨夏说的事儿没那么简单。
“责任制是关键,是核心,除此之外,饲养技术以及卫生防疫也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这三条,养猪要想赚钱,就很容易了。”
“就这三条?”又是林贵仁发问。
“是的,做到这三条应该能够赚钱。但是,为什么我们好多农户都养有猪,而且都多少有些饲养技术,也不见猪瘟什么的,可他们为什么赚不了几个钱呢?”杨夏引导道。
“是啊,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饲养得太少,没有形成规模,一个养猪基地,最少需要饲养100头,而以东沟大队的实际,一年内至少需要出栏1000头肥猪才能见到效果。如果东沟大队一年能够出栏10000头肥猪,那么,东沟大队在南蜀省肯定是头一份了。”杨夏说道,还竖起了大拇指。
“杨夏,假如我们大队,决定走养猪这条路,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郭海端着茶杯,看着杯子中翻滚的茶叶,出声问道。
“郭主任,你们这是要玩真的?”杨夏有些吃惊,这个,似乎与预演的剧情不符啊。
“是的,既然公社说得那么绝对,每个大队都得有一个新项目,在来你们这儿之前,我们三人就合计过,饲养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其他的,我们真还没想到办法。”
“郭主任,杨主任,林幺叔,如果你们真想让东沟大队发达起来,我到是真有一些想法,你们不妨下来琢磨一番:首先得将道路修好,通大队的要耕道要修到最好雨天都能够过东风牌大卡车为好,要想富,先修路,路不修好,哪怕东沟大队就是出产金娃娃,也运不出去啊,所以这修路最为重要;第二,东沟大队要发达起来,1800亩水田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是2100亩旱地和5000亩林地及山坡地大有用处。这7000亩地,全部种上水果,水果下套种饲草或其他农作物;另外,可以通过建好池塘,保持灌溉,种植蔬菜,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则是老马山半山坡之上的一圈地方,算起来也有数千亩,在那上面,可以种植药材,当然,在旱地里也可以种植药材。有了这些手段,再加上养猪,东沟大队人均收入1000元将不再是梦想。”
“人均收入1000元,此话当真?”三人盯着杨夏,好像要与杨夏打赌一样。
“人均收入1000元,我说的是最近三年,以后,人均收入还会增加。其实,东沟大队的自然条件利用好了,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挣点小钱还是比较容易的。”
后世的东沟村,真心说发展得不好,农民的房子,一家比一家修得漂亮,但整体却乱七八糟,农民之中富裕的人大有人才,但村本级财政一直是赤泉镇最弱的村庄之一。再加上距离县城和剑门都有一定距离,真正有办法的人,都离开了家乡。即便那些在村里修建了非常漂亮的楼房的人家,在城里同样有着一套或几套房子,村里的建筑,不是人住的,而是给人看的(农村漂亮的空房,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也是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政府对此缺乏引导)。
“谢谢你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思路,我们要回去想想,年后给公社报一个计划。”杨夏讲到这个程度,三人也知道该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