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僧格林沁被告捻军杀了,这一事件在清廷中引起极大的动荡,皇廷辍朝三日,接为僧王爷办了隆隆重的丧事,接着便开邕问责了,文武百官到场,山东河南知府被责了陷王,各有关责任人都作了处理,最后就是山东巡府丁葆桢遭到严责,除了要他配合湘淮军剿捻立功补过外,还要让他将直接杀害僧格林沁王爷的真凶交出来。《僧格林沁之死》第十三章有描述。/ny3uqf

按照僧格林沁的生前心愿,他要回到他的故土安葬。过了七周,皇廷派陈国瑞一路护送。于是,一行送葬的车马,出了安定门,直上官道,向其科尔沁世袭旗陵法库县出发。沿途州府县,都按照他们的行走路线,沿路接待,安排食宿。

天气热了起来,他们走了一天,来到安门县,在县令亲自带领差乙们迎候,哭拜僧亲王,举了行了简单的仪式后,就安顿陈国瑞和僧家亲属在驿站里用饭,休息。

僧格林沁死后,他的儿子伯彦纳漠祜理继承了他亲王的王位,这位年轻的小主,年刚二十九岁,血气方刚,现在又继承了王爷的位置,可谓一步登天。只是,这王位是父亲僧格林沁用鲜血换来的,父亲的死与得到的王位,可以说是一悲一喜。但僧格林沁到底是他的亲生父亲,试父之仇埋在了血底,却又无力将捻贼一个个杀灭,悲伤加上气愤。已虚弱了许多。

驿站里灯火通明,护送僧亲王棺椁的员工和坐了一天车马的亲属们已十分疲惫,虽说县令置酒摆晏,但却由于连日的疲劳。多部分办事的人胃口不好,只是在县令的殷勤招待下,个个才勉强动动筷子,简单地吃点,填饱肚子。只有那些出力的员工,驾车的驭手。着实出力过多,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吃得很香。

吃好了饭,大家各自回到驿站房间休息。护送他们的陈国瑞又一一来到僧王爷亲属的房间,一一慰问,看看有没有缺啥少啥的,以安排服务人员跟进。

他来到伯彥纳漠祜理的房间,轻轻叫了声伯亲王,伯彥纳漠祜理便迎陈国瑞进来。说:“陈将军,这一阵子将你熬苦了,你本来就有伤,现在又带伤忙乎了两个月,真是让我感动,我这里没有啥要安排的。你尽早休息吧。”

陈国瑞说:“伯亲王,看你说哪里去了,我与先王爷是什么关系,虽不是父子却如同父子啊,我的命也是僧王爷给我的,没有僧王爷,我哪来的今天,僧王爷的遇难,罪臣也是愧疚的啊,我情愿意我死了。我也不愿意让僧王爷遭难啊,如今我出点为僧王爷送行的力,那还值得一提?”

伯彥纳漠祜理说:“陈将军不要过于内疚,先父遭不测,你拼死相救。包括先父的遗体,若没有你的努力,也许就被捻贼凌辱了,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这个情分我自然会记在心中的。只是杀先父的人是谁?一时搞不清楚,我心中不平啊。”

两人正客套着,忽听有护兵寻来,向陈国瑞禀报:“陈大人,有人要献上要见你和伯王爷。”

“这么晚了,是谁?”

“来人自称名叫马江,是僧王爷的内侍。”

“谁?马江?”伯彥纳漠祜理忽然来了精神:“先王死了,怎么他还倒活着,他跟着我父十四五年了,供他吃喝,给他父母银两,他倒没死,王先死了,还敢有脸来见我,叫他进来!”

不一会儿,只见护兵带着一位衣衫褴褛的汉子进来,那人正是马江。马江来到伯王爷面前,扑通一声大跪:“伯亲王爷,小人马江没保护好王爷,该千刀万剐呀,这是王爷留下的遗物,我从捻贼手中夺回,特来献给王爷,望王爷贖罪。”

伯彥纳漠祜理没理会马江,却上前狠狠地跺了他一脚:“马啦个巴子的,你还有脸回来,没保护好王爷你就该死!”

陈国瑞劝住了伯彥纳漠祜理,说:“王爷息怒,王爷息怒,听听他怎么说,他能赶到这儿来奔丧,也说明他有一份孝心了。”

说罢,又对马江怒斥道:“还不谢过王爷不杀之恩,起来孝敬王爷?”

马江心里知道陈国瑞的意思,急忙起来。

陈国瑞说:“说说,你跟着僧王爷,怎么保护的僧王爷,为什么僧王爷战死,你却活着回来?”

马江哭诉道:“高楼寨突围,我是护送着王爷的,可冲出去之后,就遇到叛军倒戈,我一边与捻贼和叛军厮杀,一边掩护着王爷逃命。可是,就在这时,不知谁撒了一把*散,我眼睛被那东西弄糊住了,本能地双手捂眼搓揉,也不知是被谁的马匹绊倒,与乱尸混在了一起。一阵混战之后,喊杀声渐远,我的眼睛也慢慢地能看见远处的火光,便顺着王爷逃走的方向去追王爷。可是,寻了整整一夜,却不见王爷的身影。天微微放亮,就听到捻贼的队伍里传出欢呼声。起初我不知道他们欢呼着什么,以为他们在欢呼他们取得了这一仗的胜利。等到天大亮了,我才看到那有一群捻贼的童子军用长矛举着僧王爷的顶带在嘻闹,我这才知道大事不好了,僧王爷遇难了。我当即就跪下,向王爷磕头,同时我也准备自杀,到那边的世界继续服侍王爷。可看到那群捻童玩弄王爷的顶带,我便不忍心,于是,我冒死冲向前去,乘其不备,杀了两个嘻戏的捻童,夺回了僧王爷的一品顶带。这时,,捻贼便对我追来,我躲进了麦田里,趁机出逃,经过数月的周旋,才脱离了险境。可我再去找咱们的队伍,却联系不上了。在当阳遇到了支援僧王爷的援军。才知道僧王爷的灵枢早已运往京城。来到京城,又听说王爷的灵柩运往法库县,这才一路赶来,将僧王爷的遗物奉上。”

“那么。僧王爷是怎么死的?是谁杀的?你知道不知道?”

马江道:僧王爷是被张宗禹的他伍杀的,致于是死在谁之手,这个凶贼我也不知道。”

“你这几个月一直与捻贼周旋,难道没听说一点消息吗?”

“我也打探过了,只是捻贼口封得严严实实,他们只说是梁王所杀。为报僧王爷杀捻首张乐行之仇,其余的再也打听不出来了。”

伯彥纳漠祜理怒火还没有消停,只说:“滚,我不想再见到你!”

马江起身出了门,他直奔僧格林沁灵柩,对着僧格林沁的灵位,拜了二十四拜,却依然不起身,说:“僧王爷,我跟了你十多年。武全先我之前走了,你却先我走了,没有保护好王爷,这叫我丢脸啊,王爷你等着,我这就随你去了。”

说罢。他从腰带下取出一把短刀,猛地往脖子上一抹,整个脖颈割断了三分之一,顿时血流如注,等时功夫便倒在了地下。

安葬好了僧格林沁,作为皇廷,就要处理僧格林沁之死的这个朝中顶极事件了。

作为配合僧王爷剿捻的各位官员将领,都知道这个差不好交,许多天来,他们都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开脱。找出种种理由,以减轻皇上对自己的处罚。特别是僧格林沁之死的原因,皇上接到的奏折成堆,说啥样的都有,让皇上也一时摸不清头脑。不知道谁的责任最大。

早朝的时间快要到了,午朝门外好不热闹,湘军统帅曾国藩,淮军统领李鸿章、河南巡府张之万、山东布政使丁宝桢,还有僧王爷手下逃出的几位部将,他们早早地就来到这里,听候皇上传旨。

文武大臣们见面施礼,相互问候,只是不提僧王爷之死的事情,因为皇廷为此恼怒的就是他们这帮文武大臣。你也不想想,你们这帮朝廷重臣,统帅的统帅,将军将领,拿着皇上的奉禄,享受着皇廷赐赏的爵位,皇上待你们不薄呀,你们却如此不听话,欺皇上幼小,不把皇上当回事,对大清的祖业不负责任,叫你们剿捻,你们相互不团结不配合,私藏实力,结果惹下僧王爷毙命的大祸,你们真以为皇上是好欺负的吗?哼,等着瞧吧。

作为这些大臣和将领,他们也知道这回皇上要动真格的了,时至如今,他们该走动的也都走动过了,各位王爷啦、两宫太后啦,能找的都找了,能说合的都说合了,程序都过了,只剩下这最后一步了,躲过三箭头子逃不过一鳖杈,该死身上还是仨窟窿,听天由命吧。

就在这时,只听宫内总管安德海尖着娘子腔喊道:“文武百官上朝。”于是,这些官员们便依次朝太和殿走去。

丁宝桢夹在人群里,冷着脸儿想事儿。不能不想啊,僧王爷死在了他的地盘里,主子死了,你却安然无恙,不受责罚是不可能的。昨日,他已见过慈安太后,被慈安训斥了一番,说皇上那么看重你,你怎么就不知道为皇上争脸呢,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你叫我怎么替你说话,等着皇上发落吧。

丁宝桢又去找六王爷,六王爷也是慈安一样的口气,将他骂了一通:“不要忘了,你是咸丰年三年的进士,是先皇把你培养起来的,不然的话,你还是贵州的一位庶民。当今皇上委你重任,把山东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你,你去了也两年了,平乱不见政绩,却将皇上钦差大臣给日弄死了,这罪过谁能给你挡呀?”

丁宝桢来找慈禧的时候,却被安德海给把住了。此时的安德海已不是当初的小安子了,他已升为总管,虽说总管也是一介奴才,但却在宫中有着看不见摸不着的实权,想找慈禧说话,不通过安德海是绝对不行的,而要通过安德海,没有几张银票也是绝对不行的。可丁宝桢却又是一位性情高傲的人,读书赶考,中进士,入翰林,下派山东任要职,忠心为朝廷办事,却不善于做这些鸡鸣狗盗之事。但今日不得不求安德海,也只好强装笑脸。来到养心殿,还未见到安德海,就被小太监给拦住了。说安总管安排了,天色已晚,宫内谁都不再召见。好说歹说,那小太监就是不肯通报,无奈之下,丁宝桢发了火。就在这时。安德海出来了,看到是丁宝桢,嘴里就油起来:“哎哟,我当是谁来了呢?是丁大人呀?咱做奴才的可不能得罪了丁大人,丁大人是当今皇上的重臣啊!”丁宝桢听他讽刺挖苦,憋着心中的气,却又没有银票递上去,只说:“安大人,罪臣有要事想见见慈禧老太后,烦你通报一声。丁某日后会报答你的。”安德海知道,这位丁大人自视清高,压根儿是看不起他这做奴才的,现在用着自己了才说了“报答”二字,心中早有不悦,但却又满脸开花:“哎哟。丁大人,一声禀报,可就是奴才的本份,哪里谈得上报答,只不过呢?太后她已累了,歇着呢,传下口喻,不见任何人。奴才也想给你通报来着,可懿旨不能抗啊,丁大人。你还是明儿再来吧。”

丁宝桢眼一瞪:“安德海,你就不能通融通融?”

见丁宝桢发了火,安德海也不示弱:“丁宝桢,懿旨是可以通融的吗?要通融你去通融吧,奴才没这个本事。更没这个胆量,送客!”

丁宝桢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而去。

文武百官跪了一地,个个心中打鼓。宫廷内空气格外紧张,同治小皇上位立其中,两宫太后紧坐其身后,奕訢和七王爷奕譞分立两端。

议政王兼军机大臣奕訢首先通报了僧王爷战死的经过,紧着,就由皇上宣召,对各有关人员进行处置。成保因护王失职,关键时刻只顾自己,被捉拿逮问;陈国瑞虽然也有罪责,但他拼力死战,战到天亮未见到僧王,发现僧王死在贼阵,便冒死将僧王尸首抢夺过来,免罪。河南巡府张之万调兵迟缓,屡次纵贼逃逸,犯陷王之罪,革职查办。

就在这时,恭亲王奕訢忽然喊道:“山东布政使丁宝桢。”

“臣在。”丁宝桢上前一步,跪在了众大臣的前头,等着皇上问话。

这时候,小皇上同治发话了:“噢,你就是丁宝桢,僧王爷死在你的境内,你作何解释?”

丁宝桢磕头说:“臣未保护好僧王爷,臣知罪,请皇上发落。”

一说请皇上发落,小皇上却不知下面该如何发落了,一时间没了词,回头看两位太后,此时,慈安发话了:“丁大人,你可真有意思,在这儿难为起皇上来了。皇上只是让你解释一下,没有说发落你,你倒说起发落来了。别管怎样,你是山东的头儿吧,朝廷命官吧,虽然你只有四十多岁,可也经过两朝了,算是两朝元老了吧,叫俺孤儿寡母的怎么发落你?僧王爷死在你管辖的地方,皇上连问一声都不行吗?”

丁宝桢听慈安太后这么一说,心里一阵轻松,慈安哪里是质问,实则是让自己陈词说理呀。于是,连忙磕头:“谢皇太后,罪臣知罪,罪臣一定如实向皇上太后奏报, 太后皇上请问。”

慈安说:“罪不罪的,且放在一边。出了事,总要弄明白不是?僧王爷一死,皇上一天能接八个奏折,各个说法都不相同,皇上听谁的?你们口口声声效忠皇上,可从这奏折里看,你们也有人在糊弄皇上。丁大人你是个明白人,你把实情说出来吧。”

“谢皇上和太后,”丁宝桢便向皇廷作禀报,“僧王爷倾力剿捻,精神极为可佳,是我等不可比拟的。可僧王爷却有一个毛病,就是性格极为急躁。而皇命在身,他更是有加。剿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能感情用事。如今的捻首张宗禹、赖文光、任化帮之流,已不是当初的捻贼,他们都是太平军、捻军的余党,如今拧成了一股绳子,又身经百战,装备精良,拥兵数十万,非一人能敌。可僧王爷呢?总是想一举将捻贼全部斩尽杀绝,好让皇上放心。于是,他就对捻贼采取穷追猛打的办法。俗话说,一口吃不了胖子,欲速则不达。狡猾的捻贼早已看透了僧王爷的心思,他们利用僧王爷的急躁心理,牵着僧王爷的鼻子走。僧王爷穷追猛打。他们偏偏不与僧王爷见面,拖着僧王爷南跑北奔。人家以逸待劳,咱们却追无宁日,人困马乏。不能自制。如此打法,莫说僧王爷在曹州要遇难,就是放到其他省也不能说不会遇难。”

见丁宝桢说得处处在理,慈禧太后听不下去了,说:“丁大人,看来曹州一战战败是自然的事。僧王爷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既然你知道僧王爷用兵方法不对,为什么不进行劝谏呢?”

丁宝桢见慈禧发了话,知道她的用意何在。自己与慈安的关系不一般,慈禧心中是有数的。刚才慈安言词里坦护着丁宝桢,她心里如明镜一般,她这次也准备成全慈安,因为慈安必竟是正宫,但她也不能就让慈安那么顺当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她要叫慈安也明白,我慈禧并不傻。

丁宝桢奏报说:“罪臣受僧王爷节制。对僧王爷绝对是惟命是从,但王决策有误,臣直言相谏,他根本不听。臣就诿托王爷部将全顺劝谏,哪知王爷一听此言,就火冒三丈。骂吾等贪生怕死,对皇上不忠。我等劝不进僧王爷也就算了,可皇上不也劝他来着吗?皇上曾下谕令:择平原地休养士马,且戎勿轻临前敌。可他听吗?根本不听。”

慈禧将眼一瞪:“这么说,你丁大人非但无罪反而有功了?我问你,曹州大战,僧王几万兵马被困,你的鲁军都到哪里去了?”

这一声发问,丁宝桢才感觉到慈禧这老娘们的厉害,心中暗暗叫苦。

原来。鲁军多年来以军纪败坏留有恶名,打起仗来又以熊包、豆腐渣而出名。丁宝桢出任山东布政使后,曾进行大力整肃,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未见效。僧王爷统领山东河南军务后。那种草莽英雄的作派令谁服气呢?就说这曹州大战,丁宝桢也答应从东面调军围堵,但动作极为迟缓,实是保存实力,他们知道,上前也是送死,所以,他们直至僧王爷被杀之后第三天,才赶到曹州,而捻军早已转移了,他和河南巡府张之万犯的是同一个错误。

“罪臣该死。“丁宝桢灵机一动,辩解道:“罪臣也知道,张宗禹、赖文光、任化帮三贼想拖垮僧王爷的目的,当僧王爷向曹州开发挺进的时候,臣就命鲁军挥师西进,配合僧王爷剿灭捻贼。可是,捻贼也算到了这一步,张宗禹组织两万兵马进行拦截。宁阳一战,鲁军大败,不仅死伤我数千兵马,还杀我总兵赵正坦,守备张俊之。臣虽败,但并不气馁。臣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在溪水、临城,臣又同捻贼多次交手,不料捻贼多如牛毛,我军每进一步就遭万藤缠身,万虫叮咬,寸步难移。臣虽知僧王爷危在旦夕,也想一步跨到去救僧王爷,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僧王爷遇害,是臣极不愿看到的事情,呜呜呜……”说到这儿,丁宝桢动了情,竟哭了起来。

看到丁宝桢作戏,慈禧心中好笑,猫哭老鼠假慈悲,想躲过惩除,做梦去吧。慈禧正了脸色,说道:“现在哭有什么用?早干什么去了?你打不能打,谏不能谏,你还能干什么?只会哭吗?我问你,僧王爷是怎么么被杀死的?”

“是被张宗禹杀死的。”

“僧王爷没有直接与张宗禹对阵,怎么会被张宗禹亲手所杀?”

“是在乱军中被杀。”

“凶手是谁?”

“这个……?”

“僧王爷死在你的境内,连僧王爷是怎么死的你都没有搞清楚,你是不是也有陷王之罪?”

“臣领罪。”

这时候,慈安又对慈禧耳语了一番,接着就让六王爷宣布朝廷圣旨。

六王爷宣布道:“丁氏宝桢,身为朝廷命官,本应配合僧格林沁王爷倾力剿捻,但却用兵懈怠,保存实力,解围无效。在僧王被困之危急关头,行动迟缓,援助无方,致使僧军孤军深入,腹背受敌,惨死沙场。桢虽有陷王之嫌,但尚有劝谏之功,为此,免于罪罚,予以严责。桢须倾力协助湘淮二军,速灭张赖等各贼,将功补过。与此同时,丁要查办杀害僧王真凶,以告慰僧王在天之灵。钦此。”

宣诏之后,丁宝桢大拜,急忙接旨:“谢皇上免罪之恩,臣接旨。”出了一身冷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