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东边升,西边落,一天接一天过,每天都是十二时辰。日月如梭,不论是现代还是大明时代,古今一般同。不知不觉间,李三思在萧山县里做冯县令的幕宾已经半月有余。
他的这个在大明的第一份工作做得到也惬意,并无不适之感。
所谓“幕宾”其实和“师爷”差不多是一回事。但“师爷”这个称谓起源于明未,盛行于清代。至于“绍兴师爷”流布于各级官场,把持基层蔗政,就又要晚上一些。在李三思所在的明代嘉靖年间,还不太盛行“师爷”这个称呼。
幕宾的做法也挺有讲究,蛇有蛇道,鼠有鼠道。有名头没有办事才干的人做逍遥派,没名头有才干的做实干派。
大诗人李白做永王的幕宾时,就是彻底的逍遥派,每天也不参与军政事务,只管喝酒赋诗便是。他就算想抓点实权干点实事,永王多半也是不许。后来永王谋逆镇压,李白到底是被连累了一把,获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心情大好,这才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
李三思觉得,做彻底的逍遥派其实并不太好。
清代名臣左宗棠做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宾时,就是真正的实干派。巡抚府的大小事务他说了就算,骆秉章决不更改。左的脾气极大。某次,他见永州镇总兵樊燮时,要求对方向自己下跪行礼。樊燮是二品总兵,哪里肯向一个没品级的幕宾下跪?于是被左大骂一句:“王八蛋,滚出去。”
樊燮咽不下这口气,一路告状告到咸丰帝那里。官司打了两三个来回,到底是左宗棠被迫撤出幕府,自此弃笔从戎,樊燮被革职。樊燮回到老家后,受伤害的自尊心一直创痛未愈,于是他把左的那句“王八蛋,滚出去”刻成牌位供在案上,让两个儿子每天都要参拜一遍念一遍,不考上进士不撤牌位,后来两个儿子也真都中了进士。
李三思既不想学李白那样潇酒,也不愿像左宗棠那样嚣李。他是只喝酒,不赋诗,实事也干,但不多,只挑自己感兴趣的、要紧的事插上一把手。县衙里的钱谷赋税、帐册文书等烦琐事务,他一来并不喜欢,二来也不擅长,且另有钱谷师爷佐理其事,也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李三思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对这些方面的事情会挑着看一看,了解个大概而已,并不轻易发言。他很清楚,冯县令延聘自己,是让自己决疑断难佐理刑狱,而不是越俎代庖四处插手。自己年纪既轻,资历又浅,更是初来乍到,自然是低调些的好。
公务之余,李三思也着意了解这萧山县的民情民俗。他特意向县衙中的熟知地方情况的老吏询问本地有哪些头面人物,得知
县中的两大头面人物郑伯爵和黄士定各有来历。
郑伯爵就是世袭蒙阴伯府的老爷。太祖开国定制,给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三等,公、候、伯。国朝大封爵位的情况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太祖开国大赏功臣;第二次是燕王靖难成功;最近的一次就是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封赏有功之人。后两次颇有滥封爵位的嫌疑。
郑家祖上当年在京城不过是充任一名低级军官,夺门之变后居然也因“从龙有功”一举而被封为伯爵,准予世袭,赐免死铁券。到了郑伯爵这一代,郑家不任实职已久,在朝中也说不上什么话,但毕竟爵高位尊,在地方上也算是好大一颗葱了。
这样一棵大葱扎根儿在这萧山县里,少不得要与县里的百姓抢一抢雨露阳光和水士。普通百姓自然是抢他不过,那也就只好典田卖身,给郑伯爵府做佃户。郑伯爵府也就只是侵夺民田与民争利,放贷渔利压榨小民,趁着灾荒囤积居奇而已。这实在算不得多大的事。整个大明的亲贵勋臣乃至缙绅地主,都是在这么干。为首的干得最起劲儿的,便是老朱家繁衍至今已达数之万众的各地藩王宗室。
对于蒙阴伯郑伯爵这样的世袭勋贵来说,差不多只有两件事才算是大事:第一是谋逆和僭制,第二是得罪了更厉害的勋贵权臣。郑伯爵夫人的叔叔在朝为官,伯爵也善于结交,除了闷头发财也没别的野心。因着这个缘故,从朝廷到地方上也就并没有什么人着意与郑府为难。至于民怨,那又是什么?大人一怒,流血千里;匹夫一怒,掷冠顿足。草民们生了气,也就只能摔摔帽子跳跳脚,再洗洗睡。
至于黄士定干的坏事,那就是郑府的升级加强版了。此人本是外乡人,十年前来到这萧山县,突然冒了起来,成为一方豪霸。郑府干的事他也做;郑府不干的事,他同样是敢干。郑伯爵府只是渔利刮财,并不要人性命,黄士定则是欺男霸女,为非作歹,又惯会勾结官府中人,所作所为大多为官府包庇,苦主上告也无人理问。
世无纯白,也非全黑,官府中也有正直之人。到有也过一两任想要治他的知县,也曾寻着他的罪状将他收押治罪,无一不是打狼不成反被咬,莫名其妙地就被上面调了职甚至罢了官。黄士定在县牢中进出了几回,却终究是毫发未伤。久而久之,这萧山县中的百姓都传扬说黄士定后台深厚,朝中有得力之人。但是到底是朝中何人为他撑腰打伞,却也没人说得上来。
摸清这些情况之后,李三思觉得,这大明也不过是一个鸡蛋遍地和石头当道的世界。而他自己则是鸭蛋一枚,不光是和鸡蛋同样脆弱渺小,更且有些另类。大的不说,单是在生活小事上,就有许多的不适应。譬如,这见了人该拱手作揖,而不是习惯性地伸出手去握手,就闹过好几次笑话。若不是别人见他穿得体体面面,险些儿都以为这是要伸手讨钱要饭。
鉴于自己对这大明的种种规矩和门道儿半通不通,他只好强迫自己变身成为一个话痨儿,不管见着谁就逮上闲扯一阵,从衣服到饮食到民俗地理,人情世故,样样都问。渐渐也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除此多向人打听和多看邸报了解当今情势外,李三思平日也着意留心他人举手投足的做派与姿态,并用心揣摩学习。这一招儿到也十分有效,不过半月时间,他便发觉自己已经是十分像这大明的人物了。
一日的黄昏时分,他换上一身宽松的蓝绸长衫,头带逍遥巾,一副富家公子打扮,打着背手踱步出了县衙,到这街市上闲逛。眼下正是七月流火的时节,大明的夏天也是夏天,而且还没空调。炎炎日头虽然己经挟着尾巴滚下山了,但余威尚在,地面上的热气腾腾直上,蒸得裹在长袍里的李三思觉得全身的痱子都在骚动。闲逛一阵,他已是汗流浃背,口渴难耐,便就在路边一个茶摊上坐下。
这茶摊十分简陋,只是一个帐篷支在路边,摆上两三李粗陋方桌而已。李三思跟卖茶老伯打了声招呼,要了一碗茶。一大凉碗茶入口,暑气顿消,胸肺清爽。
李三思瞥见茶摊旁边有好几个衣衫褴褛貌似乞丐的人,一个个面色枯黄,神情萎顿地蜷缩在墙角里的阴影里。他问卖茶老汉:“老伯,这些人从哪儿来?前几天怎么都没见着?这几日好像城中讨钱的人越来越多。我之前每次出来闲逛,带上二三十文钱便能应付,今天带了四十文,也都早早就散得差不多啦。”
卖茶老伯瞥了他一眼,问道:“客官,你该是刚到这萧山县不久,不是这本地人罢?”
李三思点了点头,道:“老伯好眼光,瞧得是一点儿不错。我不单不是本地人,我是错还魂,生错年月,连这本世的人都不是,来自四五百年后。”
他的这个在大明的第一份工作做得到也惬意,并无不适之感。
所谓“幕宾”其实和“师爷”差不多是一回事。但“师爷”这个称谓起源于明未,盛行于清代。至于“绍兴师爷”流布于各级官场,把持基层蔗政,就又要晚上一些。在李三思所在的明代嘉靖年间,还不太盛行“师爷”这个称呼。
幕宾的做法也挺有讲究,蛇有蛇道,鼠有鼠道。有名头没有办事才干的人做逍遥派,没名头有才干的做实干派。
大诗人李白做永王的幕宾时,就是彻底的逍遥派,每天也不参与军政事务,只管喝酒赋诗便是。他就算想抓点实权干点实事,永王多半也是不许。后来永王谋逆镇压,李白到底是被连累了一把,获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心情大好,这才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
李三思觉得,做彻底的逍遥派其实并不太好。
清代名臣左宗棠做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宾时,就是真正的实干派。巡抚府的大小事务他说了就算,骆秉章决不更改。左的脾气极大。某次,他见永州镇总兵樊燮时,要求对方向自己下跪行礼。樊燮是二品总兵,哪里肯向一个没品级的幕宾下跪?于是被左大骂一句:“王八蛋,滚出去。”
樊燮咽不下这口气,一路告状告到咸丰帝那里。官司打了两三个来回,到底是左宗棠被迫撤出幕府,自此弃笔从戎,樊燮被革职。樊燮回到老家后,受伤害的自尊心一直创痛未愈,于是他把左的那句“王八蛋,滚出去”刻成牌位供在案上,让两个儿子每天都要参拜一遍念一遍,不考上进士不撤牌位,后来两个儿子也真都中了进士。
李三思既不想学李白那样潇酒,也不愿像左宗棠那样嚣李。他是只喝酒,不赋诗,实事也干,但不多,只挑自己感兴趣的、要紧的事插上一把手。县衙里的钱谷赋税、帐册文书等烦琐事务,他一来并不喜欢,二来也不擅长,且另有钱谷师爷佐理其事,也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李三思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对这些方面的事情会挑着看一看,了解个大概而已,并不轻易发言。他很清楚,冯县令延聘自己,是让自己决疑断难佐理刑狱,而不是越俎代庖四处插手。自己年纪既轻,资历又浅,更是初来乍到,自然是低调些的好。
公务之余,李三思也着意了解这萧山县的民情民俗。他特意向县衙中的熟知地方情况的老吏询问本地有哪些头面人物,得知
县中的两大头面人物郑伯爵和黄士定各有来历。
郑伯爵就是世袭蒙阴伯府的老爷。太祖开国定制,给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三等,公、候、伯。国朝大封爵位的情况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太祖开国大赏功臣;第二次是燕王靖难成功;最近的一次就是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封赏有功之人。后两次颇有滥封爵位的嫌疑。
郑家祖上当年在京城不过是充任一名低级军官,夺门之变后居然也因“从龙有功”一举而被封为伯爵,准予世袭,赐免死铁券。到了郑伯爵这一代,郑家不任实职已久,在朝中也说不上什么话,但毕竟爵高位尊,在地方上也算是好大一颗葱了。
这样一棵大葱扎根儿在这萧山县里,少不得要与县里的百姓抢一抢雨露阳光和水士。普通百姓自然是抢他不过,那也就只好典田卖身,给郑伯爵府做佃户。郑伯爵府也就只是侵夺民田与民争利,放贷渔利压榨小民,趁着灾荒囤积居奇而已。这实在算不得多大的事。整个大明的亲贵勋臣乃至缙绅地主,都是在这么干。为首的干得最起劲儿的,便是老朱家繁衍至今已达数之万众的各地藩王宗室。
对于蒙阴伯郑伯爵这样的世袭勋贵来说,差不多只有两件事才算是大事:第一是谋逆和僭制,第二是得罪了更厉害的勋贵权臣。郑伯爵夫人的叔叔在朝为官,伯爵也善于结交,除了闷头发财也没别的野心。因着这个缘故,从朝廷到地方上也就并没有什么人着意与郑府为难。至于民怨,那又是什么?大人一怒,流血千里;匹夫一怒,掷冠顿足。草民们生了气,也就只能摔摔帽子跳跳脚,再洗洗睡。
至于黄士定干的坏事,那就是郑府的升级加强版了。此人本是外乡人,十年前来到这萧山县,突然冒了起来,成为一方豪霸。郑府干的事他也做;郑府不干的事,他同样是敢干。郑伯爵府只是渔利刮财,并不要人性命,黄士定则是欺男霸女,为非作歹,又惯会勾结官府中人,所作所为大多为官府包庇,苦主上告也无人理问。
世无纯白,也非全黑,官府中也有正直之人。到有也过一两任想要治他的知县,也曾寻着他的罪状将他收押治罪,无一不是打狼不成反被咬,莫名其妙地就被上面调了职甚至罢了官。黄士定在县牢中进出了几回,却终究是毫发未伤。久而久之,这萧山县中的百姓都传扬说黄士定后台深厚,朝中有得力之人。但是到底是朝中何人为他撑腰打伞,却也没人说得上来。
摸清这些情况之后,李三思觉得,这大明也不过是一个鸡蛋遍地和石头当道的世界。而他自己则是鸭蛋一枚,不光是和鸡蛋同样脆弱渺小,更且有些另类。大的不说,单是在生活小事上,就有许多的不适应。譬如,这见了人该拱手作揖,而不是习惯性地伸出手去握手,就闹过好几次笑话。若不是别人见他穿得体体面面,险些儿都以为这是要伸手讨钱要饭。
鉴于自己对这大明的种种规矩和门道儿半通不通,他只好强迫自己变身成为一个话痨儿,不管见着谁就逮上闲扯一阵,从衣服到饮食到民俗地理,人情世故,样样都问。渐渐也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除此多向人打听和多看邸报了解当今情势外,李三思平日也着意留心他人举手投足的做派与姿态,并用心揣摩学习。这一招儿到也十分有效,不过半月时间,他便发觉自己已经是十分像这大明的人物了。
一日的黄昏时分,他换上一身宽松的蓝绸长衫,头带逍遥巾,一副富家公子打扮,打着背手踱步出了县衙,到这街市上闲逛。眼下正是七月流火的时节,大明的夏天也是夏天,而且还没空调。炎炎日头虽然己经挟着尾巴滚下山了,但余威尚在,地面上的热气腾腾直上,蒸得裹在长袍里的李三思觉得全身的痱子都在骚动。闲逛一阵,他已是汗流浃背,口渴难耐,便就在路边一个茶摊上坐下。
这茶摊十分简陋,只是一个帐篷支在路边,摆上两三李粗陋方桌而已。李三思跟卖茶老伯打了声招呼,要了一碗茶。一大凉碗茶入口,暑气顿消,胸肺清爽。
李三思瞥见茶摊旁边有好几个衣衫褴褛貌似乞丐的人,一个个面色枯黄,神情萎顿地蜷缩在墙角里的阴影里。他问卖茶老汉:“老伯,这些人从哪儿来?前几天怎么都没见着?这几日好像城中讨钱的人越来越多。我之前每次出来闲逛,带上二三十文钱便能应付,今天带了四十文,也都早早就散得差不多啦。”
卖茶老伯瞥了他一眼,问道:“客官,你该是刚到这萧山县不久,不是这本地人罢?”
李三思点了点头,道:“老伯好眼光,瞧得是一点儿不错。我不单不是本地人,我是错还魂,生错年月,连这本世的人都不是,来自四五百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