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动
() 第二天早上,慧悟醒来时候,已经能够看见西起的太阳。罗思懿早已起床,在临时的斋堂帮厨了。慧悟吃完早饭,罗思懿带着他向西面的山丘进发。
“这里一直向西,就是雪山了。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西岭雪山。就是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罗思懿边走边说。
“是吗?”慧悟问。
“是呀!成都城要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看到西岭雪山,这里平时都能看见。”罗思懿说。
“罗施主是邛州本地人吧?”慧悟问,因为昨天静玄师父只是介绍罗思懿家父母为自己好友。
“我家是邛州城里的,以前算得上大户吧。我少时便嫁与了成都兰家,正好那一年大西军入川,兰家破败,我和夫君逃回邛州。后来邛州也遭兵乱,夫君死于乱军中。我那时怀上了兰儿,家里送我到白鹤山鹤林寺静玄师父那里。清军入川,西川再次动乱,静玄师父带我到了这里。”罗思懿说。
“我以前在江南看战乱四起,百姓生灵涂炭。这次来到西川,深感西川之乱,远胜于江南。”慧悟感慨说。
“慧悟师父是江南人吧?”罗思懿问。
“是的。”慧悟答道。
“为何要来这动乱的西川?”
“我在永福寺随师叔学医,当时就是想救治更多百姓。听说蜀中战后有瘟疫,我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以就来了,想凭自己医术救治百姓。临行之前,我师父还让我到成都大慈寺拜访他的故友,哪知道成都城已经空无一人,成都平原白骨散落,荒无人烟。”慧悟感慨说。
“慧悟师父为救治百姓,不远千里来到蜀中,令小女子佩服。我恨自己不是男儿身,否则,可以给师父您做助手了。”罗思懿说。
这天上午,在罗思懿的协助下,慧悟采来一大筐草药。中午十分,慧悟和罗思懿回到了石笋山驻地。简单吃了午餐后,在慧悟的指导下,罗思懿熬制了一大锅中药,给患疟疾的病人服下。
慧悟让罗思懿和帮忙的百姓把八个病人床铺换洗干净,在患者住处熏上了草药。然后,他取出银针,对重病病人逐一进行了诊治。慧悟在永福寺迷上了针灸,跟着寺内几位医术高明的僧人学了多年。慧悟知道,疟疾本来是夏秋之际多发病症,初chūn发病不太多。他用银针逐个针治病人的督脉、少阳经穴,通调了督脉,和解少阳;最后在十二井穴为病人放血去热。
忙碌到傍晚,慧悟和罗思懿才吃上简单的晚饭。晚饭后,慧悟和罗思懿并坐在佛堂外,望着天上的星星,各自想着心事。慧悟想,这里的病人大概一周治疗后,应该会逐渐恢复。自己是独自南行?还是留在这里?
“慧悟师父,我觉得你经历过很多,能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吗?”罗思懿问。
“我没有啥故事,经历也很简单。”慧悟说。
“为什么出家?”罗思懿好奇地问。
“我出生在武官世家,但是因为亲戚都是读书人,因此,很小开始向往文士生活。可是,父亲逼我习武,所以,我的少年时代一点不快乐。”慧悟入蜀后知道,两湖明军曾入川鏖战大西军,给蜀中百姓造成过很多伤害,所以,他也不愿多谈自己在明军的从军经历。
“后来呢?怎么会出家?”罗思懿追问。
“后来,我进了湖北兵备道,江南战事起,我随兵部尚书何公沙场征战。何公遇难前,我奉何公命令护送战死诸公遗孤回江南,托付给复社兄弟抚养。完成何公遗命后,我的兄弟都战死沙场。我回到家乡,祖屋已被焚毁。最后,一个人流落西湖边,遇到我永福寺的师父。师父告诉我,‘所谓家仇国恨,所谓不了情缘,一切痛苦与解脱,一切众生和佛果,都是虚妄幻相’。他的话触动了我,我便剃度进了永福寺,开始了修行,学医。”
“如此说来,师父和我一样,都丧失了亲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呀!”罗思懿感叹说。
“罗施主熟读李、杜、白,贫僧真的很佩服。”慧悟说。这一天和罗思懿的交谈中,慧悟感觉她谈吐大方,常用唐诗表达心境,应该是书香门第出身。
“师父说笑了。”罗思懿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幼时比较任xìng,父母都依从我。本来让我缠足,可我少时感觉缠足疼痛难忍,家里也就罢了。女孩子本来应该学一点女红,可我喜欢唐诗宋词,家里也由着我去了。”
“蜀中自古出才女呀。邛州以前就有卓文君,一首《白头吟》情真意切。”慧悟说。
“慧悟师父也读过《白头吟》?”罗思懿有点好奇。
慧悟突然想到卓文君是新寡在家,和司马相如好上的,自己和一个寡妇谈卓文君,是否有点轻浮?他忙岔开话题说:“我不是说过,我自幼好文。蜀中才女还有是本朝杨升庵公之妻黄娥,她的《寄外》诗催人泪下。”
“是吗?我听说过,不过还是请慧悟师父给我讲讲?”罗思懿说。
“当年杨升庵被贬云南永昌卫,黄娥夫人传诗一首以表心意。她这样写的: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chūn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rì金鸡下夜郎?”
“黄娥夫人写得真是太好了!”罗思懿说。
“我离开杭州府的时候,原本打算去云南。所以,专门带了杨升庵修的《南诏野史》,一方面,想沿途治病救人,另一方面,想学徐霞客游历西南名山大川,寻找古人遗迹。”慧悟说。
“师父不能在这里多呆一段吗?”罗思懿有些伤感了。
“我会呆到这里病人的病情转好吧。”慧悟说。
“慧悟师父,静玄爷爷请您去他房里。”兰儿从佛堂跑了出来,对慧悟说。
和罗思懿点头告别后,慧悟随着兰儿来到了佛堂后静玄的卧房。
静玄在卧榻上打坐,见慧悟到来,问:“慧悟师父,你打算在这里住多久?”
“我准备住三五天吧,只要这里疟疾病人有好转,我就可以离开了。”慧悟说。
“慧悟师父打算去哪里?”静玄问。
“我打算去云南。”慧悟回答着,突然,他看见静玄师父卧榻背后居然有一尊熟悉的青铜像,那正是一尊阿嵯耶观音像,他不由得惊呆了。便转身问询问静玄师父:“静玄师父,这尊像可是阿嵯耶观音?”
“是呀,这尊像是南诏、大理的供奉。大概只有云南大的寺院才有,慧悟师父真是见多识广,一眼能认出它是阿嵯耶。”静玄有点惊讶,慧悟看起来不过三十多岁,在杭州出家,能认识千里之外云南的尊像,实在难得。
“其实是我出来云游之前,我的故友为我请得一尊阿嵯耶尊像。当时我也不认识,后来,还是我的师父告诉我阿嵯耶尊像的由来。我这次出来,本想带上那尊像。可是,因为路途遥远,还有我一直觉得供奉在于心灵,只要佛在我心,供奉的形式就不太重要了。所以,临行之前,那尊像交寺里面的朋友代为供奉了。”慧悟说。
“我年轻的时候也去过云南,供奉阿嵯耶观音像的寺院并不多。江南怎么会有阿嵯耶尊像呀?”静玄说。
“听故友说,那尊像是从本朝开平王府流出的供奉。想来是开国时候,凉国公攻云南得到后转赠自己的姐姐,所以,尊像到了开平王府。”慧悟说。
“世事沧桑,大明开国至今已有二百余载,如今已是山河破碎。”静玄感叹说。
“静玄师父,你供奉的这尊阿嵯耶观音也是来自云南吗?慧悟问。
“我的师父掌管着鹤林寺藏经楼的收藏,这尊阿嵯耶观音一直都在鹤林寺藏经楼。在本寺的档案资料里面,本朝天顺六年整理藏经楼就记载有这尊阿嵯耶像。后来,我接替师父,掌管鹤林禅院藏经楼,发现了宋绍定元年鹤林禅院扩建命名时候,藏经楼的宝物清单,上面也有这尊像。所以,这尊像应该是很早就到了鹤林禅院吧。”静玄师父说。
“那他怎么会到这里呀?”慧悟问。
“大西军入川后,西川频遭兵乱,鹤林禅院多次被乱兵洗劫。为了保护故友女儿,我带着这尊像和思懿母女来到了这里。我在鹤林禅院时候,感觉这尊像颇有灵验。每次我在他面前为思懿母女祈福,它都能庇护思懿母女。所以,我就带他到了这里。”静玄说。
“原来这样呀!”慧悟感叹说,乱世之中,连阿嵯耶尊像也是颠沛流离。
“慧悟师父在这里多住几天吧!等你医治完这里的病人,我带你回鹤林禅院看看,不知道现在禅院是否尚在?院内还有故人?”静玄感叹说。
“静玄师父不必伤感,禅院应该还在吧?”慧悟安慰说。
“鹤林禅院距离邛州城太近,那周围乱兵、土匪横行。我是经常在阿嵯耶观音前祈福,希望兵乱早rì平息,我们也好重回禅院。”静玄说。
慧悟见静玄毕竟年岁已高,已有几分倦意,便告辞说:“静玄师父请休息吧,等治愈病人,我一定陪师父回鹤林禅院看看。”
慧悟回到佛堂外,自己睡的草棚前时,发现罗思懿坐在佛堂外石板上注视着星空发呆。
“罗施主还不休息?”慧悟问。
“现在还不困,慧悟师父累了?”罗思懿问。
“还好吧。”
“我们说一会话吧?”罗思懿说。
“好的。”慧悟来到罗思懿身边坐下。
“静玄师父找你有事?”罗思懿问。
“师父是想问我要在这里住多久,最后他说,等这里的病人病情好转,要带我回鹤林禅院看看。”慧悟说。
“静玄师父好象很喜欢你。”罗思懿笑道。
“静玄师父对你犹如亲人,他说他经常在房里供奉的阿嵯耶面前为你祈福。”慧悟说。
“是呀,他待我如女儿,待兰儿如孙女!”罗思懿说。
“我看也是。”慧悟说。
“其实,我觉得静玄师父是想你留下的。”罗思懿说。
“留下?”
“是的。我们这里几十号人都是老弱妇孺,一旦土匪侵扰,只能四处躲避。僧秀毕竟年轻,xìng格柔弱。所以,静玄师父觉得这里缺乏青壮男子。”罗思懿说。
“是吗?师父刚才没有给我提起。”慧悟说。
罗思懿回头问慧悟,“慧悟师父入佛门多少年?”
“也就几年吧,慧悟修行,资历尚浅。”慧悟回答。
“皈依佛门之前,是否有婚配?”罗思懿问。
“从军以后,天下动荡。家里父亲给我有婚约,但是江南战事起,哪里顾得上个人婚事呀。”慧悟说。
“师父从未接近女sè?”罗思懿显得有些惊讶。
“也不是吧,都有年少轻狂时候。少年时候,我曾随表兄住在南京,也去过秦淮河,逛过青楼。听歌jì唱南唐旧事,想那时还真不知啥叫国破家亡!没想到后来真体验到了。”慧悟说。
“原来慧悟师父是见过秦淮的艳jì,那怪我们这样的俗女子不入您的法眼。”罗思懿眼神幽幽望着慧悟说。
“哪有呀。我第一次见到罗施主时候,有惊艳的感觉。都说蜀中出美女,我一路走来,见到罗施主的时候,体会到了。”慧悟说。
“真的吗?”罗思懿反问。
“你可能没有注意,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还真多看了你几眼。”慧悟说。
“大概是这里年轻女子很少的缘故吧。”罗思懿说。
“时间不早了,我们休息吧。明早我还想去后山多找一些草药。”慧悟说。
“那我陪你去吧。”罗思懿答道。
夜里,慧悟在梦中惊醒。习武之人一般入睡之前都会运气练功,体力消耗比较大,平时很少做梦。但昨晚他梦见了阿嵯耶观音,还有罗思懿那幽幽的眼神。
;
“这里一直向西,就是雪山了。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西岭雪山。就是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罗思懿边走边说。
“是吗?”慧悟问。
“是呀!成都城要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看到西岭雪山,这里平时都能看见。”罗思懿说。
“罗施主是邛州本地人吧?”慧悟问,因为昨天静玄师父只是介绍罗思懿家父母为自己好友。
“我家是邛州城里的,以前算得上大户吧。我少时便嫁与了成都兰家,正好那一年大西军入川,兰家破败,我和夫君逃回邛州。后来邛州也遭兵乱,夫君死于乱军中。我那时怀上了兰儿,家里送我到白鹤山鹤林寺静玄师父那里。清军入川,西川再次动乱,静玄师父带我到了这里。”罗思懿说。
“我以前在江南看战乱四起,百姓生灵涂炭。这次来到西川,深感西川之乱,远胜于江南。”慧悟感慨说。
“慧悟师父是江南人吧?”罗思懿问。
“是的。”慧悟答道。
“为何要来这动乱的西川?”
“我在永福寺随师叔学医,当时就是想救治更多百姓。听说蜀中战后有瘟疫,我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以就来了,想凭自己医术救治百姓。临行之前,我师父还让我到成都大慈寺拜访他的故友,哪知道成都城已经空无一人,成都平原白骨散落,荒无人烟。”慧悟感慨说。
“慧悟师父为救治百姓,不远千里来到蜀中,令小女子佩服。我恨自己不是男儿身,否则,可以给师父您做助手了。”罗思懿说。
这天上午,在罗思懿的协助下,慧悟采来一大筐草药。中午十分,慧悟和罗思懿回到了石笋山驻地。简单吃了午餐后,在慧悟的指导下,罗思懿熬制了一大锅中药,给患疟疾的病人服下。
慧悟让罗思懿和帮忙的百姓把八个病人床铺换洗干净,在患者住处熏上了草药。然后,他取出银针,对重病病人逐一进行了诊治。慧悟在永福寺迷上了针灸,跟着寺内几位医术高明的僧人学了多年。慧悟知道,疟疾本来是夏秋之际多发病症,初chūn发病不太多。他用银针逐个针治病人的督脉、少阳经穴,通调了督脉,和解少阳;最后在十二井穴为病人放血去热。
忙碌到傍晚,慧悟和罗思懿才吃上简单的晚饭。晚饭后,慧悟和罗思懿并坐在佛堂外,望着天上的星星,各自想着心事。慧悟想,这里的病人大概一周治疗后,应该会逐渐恢复。自己是独自南行?还是留在这里?
“慧悟师父,我觉得你经历过很多,能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吗?”罗思懿问。
“我没有啥故事,经历也很简单。”慧悟说。
“为什么出家?”罗思懿好奇地问。
“我出生在武官世家,但是因为亲戚都是读书人,因此,很小开始向往文士生活。可是,父亲逼我习武,所以,我的少年时代一点不快乐。”慧悟入蜀后知道,两湖明军曾入川鏖战大西军,给蜀中百姓造成过很多伤害,所以,他也不愿多谈自己在明军的从军经历。
“后来呢?怎么会出家?”罗思懿追问。
“后来,我进了湖北兵备道,江南战事起,我随兵部尚书何公沙场征战。何公遇难前,我奉何公命令护送战死诸公遗孤回江南,托付给复社兄弟抚养。完成何公遗命后,我的兄弟都战死沙场。我回到家乡,祖屋已被焚毁。最后,一个人流落西湖边,遇到我永福寺的师父。师父告诉我,‘所谓家仇国恨,所谓不了情缘,一切痛苦与解脱,一切众生和佛果,都是虚妄幻相’。他的话触动了我,我便剃度进了永福寺,开始了修行,学医。”
“如此说来,师父和我一样,都丧失了亲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呀!”罗思懿感叹说。
“罗施主熟读李、杜、白,贫僧真的很佩服。”慧悟说。这一天和罗思懿的交谈中,慧悟感觉她谈吐大方,常用唐诗表达心境,应该是书香门第出身。
“师父说笑了。”罗思懿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幼时比较任xìng,父母都依从我。本来让我缠足,可我少时感觉缠足疼痛难忍,家里也就罢了。女孩子本来应该学一点女红,可我喜欢唐诗宋词,家里也由着我去了。”
“蜀中自古出才女呀。邛州以前就有卓文君,一首《白头吟》情真意切。”慧悟说。
“慧悟师父也读过《白头吟》?”罗思懿有点好奇。
慧悟突然想到卓文君是新寡在家,和司马相如好上的,自己和一个寡妇谈卓文君,是否有点轻浮?他忙岔开话题说:“我不是说过,我自幼好文。蜀中才女还有是本朝杨升庵公之妻黄娥,她的《寄外》诗催人泪下。”
“是吗?我听说过,不过还是请慧悟师父给我讲讲?”罗思懿说。
“当年杨升庵被贬云南永昌卫,黄娥夫人传诗一首以表心意。她这样写的: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chūn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rì金鸡下夜郎?”
“黄娥夫人写得真是太好了!”罗思懿说。
“我离开杭州府的时候,原本打算去云南。所以,专门带了杨升庵修的《南诏野史》,一方面,想沿途治病救人,另一方面,想学徐霞客游历西南名山大川,寻找古人遗迹。”慧悟说。
“师父不能在这里多呆一段吗?”罗思懿有些伤感了。
“我会呆到这里病人的病情转好吧。”慧悟说。
“慧悟师父,静玄爷爷请您去他房里。”兰儿从佛堂跑了出来,对慧悟说。
和罗思懿点头告别后,慧悟随着兰儿来到了佛堂后静玄的卧房。
静玄在卧榻上打坐,见慧悟到来,问:“慧悟师父,你打算在这里住多久?”
“我准备住三五天吧,只要这里疟疾病人有好转,我就可以离开了。”慧悟说。
“慧悟师父打算去哪里?”静玄问。
“我打算去云南。”慧悟回答着,突然,他看见静玄师父卧榻背后居然有一尊熟悉的青铜像,那正是一尊阿嵯耶观音像,他不由得惊呆了。便转身问询问静玄师父:“静玄师父,这尊像可是阿嵯耶观音?”
“是呀,这尊像是南诏、大理的供奉。大概只有云南大的寺院才有,慧悟师父真是见多识广,一眼能认出它是阿嵯耶。”静玄有点惊讶,慧悟看起来不过三十多岁,在杭州出家,能认识千里之外云南的尊像,实在难得。
“其实是我出来云游之前,我的故友为我请得一尊阿嵯耶尊像。当时我也不认识,后来,还是我的师父告诉我阿嵯耶尊像的由来。我这次出来,本想带上那尊像。可是,因为路途遥远,还有我一直觉得供奉在于心灵,只要佛在我心,供奉的形式就不太重要了。所以,临行之前,那尊像交寺里面的朋友代为供奉了。”慧悟说。
“我年轻的时候也去过云南,供奉阿嵯耶观音像的寺院并不多。江南怎么会有阿嵯耶尊像呀?”静玄说。
“听故友说,那尊像是从本朝开平王府流出的供奉。想来是开国时候,凉国公攻云南得到后转赠自己的姐姐,所以,尊像到了开平王府。”慧悟说。
“世事沧桑,大明开国至今已有二百余载,如今已是山河破碎。”静玄感叹说。
“静玄师父,你供奉的这尊阿嵯耶观音也是来自云南吗?慧悟问。
“我的师父掌管着鹤林寺藏经楼的收藏,这尊阿嵯耶观音一直都在鹤林寺藏经楼。在本寺的档案资料里面,本朝天顺六年整理藏经楼就记载有这尊阿嵯耶像。后来,我接替师父,掌管鹤林禅院藏经楼,发现了宋绍定元年鹤林禅院扩建命名时候,藏经楼的宝物清单,上面也有这尊像。所以,这尊像应该是很早就到了鹤林禅院吧。”静玄师父说。
“那他怎么会到这里呀?”慧悟问。
“大西军入川后,西川频遭兵乱,鹤林禅院多次被乱兵洗劫。为了保护故友女儿,我带着这尊像和思懿母女来到了这里。我在鹤林禅院时候,感觉这尊像颇有灵验。每次我在他面前为思懿母女祈福,它都能庇护思懿母女。所以,我就带他到了这里。”静玄说。
“原来这样呀!”慧悟感叹说,乱世之中,连阿嵯耶尊像也是颠沛流离。
“慧悟师父在这里多住几天吧!等你医治完这里的病人,我带你回鹤林禅院看看,不知道现在禅院是否尚在?院内还有故人?”静玄感叹说。
“静玄师父不必伤感,禅院应该还在吧?”慧悟安慰说。
“鹤林禅院距离邛州城太近,那周围乱兵、土匪横行。我是经常在阿嵯耶观音前祈福,希望兵乱早rì平息,我们也好重回禅院。”静玄说。
慧悟见静玄毕竟年岁已高,已有几分倦意,便告辞说:“静玄师父请休息吧,等治愈病人,我一定陪师父回鹤林禅院看看。”
慧悟回到佛堂外,自己睡的草棚前时,发现罗思懿坐在佛堂外石板上注视着星空发呆。
“罗施主还不休息?”慧悟问。
“现在还不困,慧悟师父累了?”罗思懿问。
“还好吧。”
“我们说一会话吧?”罗思懿说。
“好的。”慧悟来到罗思懿身边坐下。
“静玄师父找你有事?”罗思懿问。
“师父是想问我要在这里住多久,最后他说,等这里的病人病情好转,要带我回鹤林禅院看看。”慧悟说。
“静玄师父好象很喜欢你。”罗思懿笑道。
“静玄师父对你犹如亲人,他说他经常在房里供奉的阿嵯耶面前为你祈福。”慧悟说。
“是呀,他待我如女儿,待兰儿如孙女!”罗思懿说。
“我看也是。”慧悟说。
“其实,我觉得静玄师父是想你留下的。”罗思懿说。
“留下?”
“是的。我们这里几十号人都是老弱妇孺,一旦土匪侵扰,只能四处躲避。僧秀毕竟年轻,xìng格柔弱。所以,静玄师父觉得这里缺乏青壮男子。”罗思懿说。
“是吗?师父刚才没有给我提起。”慧悟说。
罗思懿回头问慧悟,“慧悟师父入佛门多少年?”
“也就几年吧,慧悟修行,资历尚浅。”慧悟回答。
“皈依佛门之前,是否有婚配?”罗思懿问。
“从军以后,天下动荡。家里父亲给我有婚约,但是江南战事起,哪里顾得上个人婚事呀。”慧悟说。
“师父从未接近女sè?”罗思懿显得有些惊讶。
“也不是吧,都有年少轻狂时候。少年时候,我曾随表兄住在南京,也去过秦淮河,逛过青楼。听歌jì唱南唐旧事,想那时还真不知啥叫国破家亡!没想到后来真体验到了。”慧悟说。
“原来慧悟师父是见过秦淮的艳jì,那怪我们这样的俗女子不入您的法眼。”罗思懿眼神幽幽望着慧悟说。
“哪有呀。我第一次见到罗施主时候,有惊艳的感觉。都说蜀中出美女,我一路走来,见到罗施主的时候,体会到了。”慧悟说。
“真的吗?”罗思懿反问。
“你可能没有注意,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还真多看了你几眼。”慧悟说。
“大概是这里年轻女子很少的缘故吧。”罗思懿说。
“时间不早了,我们休息吧。明早我还想去后山多找一些草药。”慧悟说。
“那我陪你去吧。”罗思懿答道。
夜里,慧悟在梦中惊醒。习武之人一般入睡之前都会运气练功,体力消耗比较大,平时很少做梦。但昨晚他梦见了阿嵯耶观音,还有罗思懿那幽幽的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