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1654年)立秋,杭州府石笋峰下永福寺。
这一年清王朝虽然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但反清武装继续在沿海和西南地区抵抗。为笼络全国、特别是江南地区的读书人和有识之士,三年前顺治皇帝在全国开科举,一部分南明朝所谓的名士归附了科举,但仍有一批受气节支配的文人在誓死抗争,他们或隐逸山林,或联络乡党,抚慰战死明人遗孤,准备有朝一rì东山再起。

永福寺在十年前,静昭师父主持后,正是大明王朝崩溃之时。随着清军入关,大顺军和江南明军和清军的激战,整个中原和江南地区陷入动荡中。九年前夏季,清军分三路南下,克扬州,占南京,杭州沦陷,永福寺一度挤满了南逃难民。之后,清zhèng fǔ稳定了江南,湖南、江西、东南沿海成为明王朝以及义军和南下清军的主战场。到了顺治十一年秋,苏杭地区已经沦陷九年,三年前的科举再开,让读书人看到的仕途,民间反清的声音由强变弱。

这天傍晚,永福寺山门边。中年僧人慧心带着一个小僧正在勘察山门,为重修山门做准备。慧心父母是南京乐器师,年轻时候一直生活在秦淮河边,父亲是乐师,外公是建筑师。九年前,南京沦陷时候,慧心一家逃到杭州郊,父母病死在永福寺,自己万念俱灰,便剃度为僧。由于独特的成长背景,慧心乐器和建筑才能很快得到主持的重视,现在他正主管着整个寺院的修建工作。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突然他看到山路上,来了一位貌似五十多岁着居士服的长者和一个十来岁的小书童牵着毛驴走向山门。

“师父,您好!”居士问候道。

“阿弥陀佛,这么晚了,先生到我寺是访友?还是投宿?”慧心望着居士服的长者突然感到有几分面熟。

“我有一个故友,好象在你们寺院,法号慧悟,不知师父可曾相识?”居士问道。

“慧悟师父是我的好友,四年前来到我寺的时候开始,我们一直很要好。我带你们去见他吧!”慧心答道。

三年前,慧悟在永福寺剃度,和慧心等人一起随静昭师父研习佛经。慧心感觉慧悟十分聪慧,年龄又与自己相仿,他对佛经过目不忘且理解深刻,深得静昭师父喜爱。但这惹得寺中随静昭师父多年的弟子们的嫉妒,后来便有传言慧悟入门前曾在明军中为将,因杀人太多,悔罪来到寺院,师父之所以为他取名慧悟实为悔悟之意。

其实,动荡年代永福寺来了很多游僧和新剃度者,大家历经动荡,一般都不太说脱俗前的事情。虽然传言很快被静昭师父制止,但慧悟为避大家闲言,主动提出离开静昭师父,去普园净院静修。如今,他一直居住在普园净院,每rì读经打坐。慧悟也从来不向大家说起自己出家前的事情,虽然慧心和他是好友,但慧心感觉他明显是回避自己的过去。有天夜晚,慧心发现慧悟在净院后面山中练拳,虽然寺院也有很多僧人习武,但慧心感觉慧悟身上应该有很多秘密。

当慧心带着居士来到普园净院的慧悟房间时候,慧心突然想起这位居士非常象是自己年幼时候见过的复社的冒公子。十多年前,自己还是少年时候,复社的几个青年才俊冒襄、张明弼,还有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不仅仅是读书人的偶像,也是南京秦淮河畔文化人、歌jì聚居地的名人。十多年过去了,难道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会变成如此衰老?

“慧悟师父,有客人拜访!”慧心敲门道。

“来了!”慧悟应声开门。但看着来访的客人,仿佛不认识。

“慧悟师父,别来无恙?我从定升兄那里来,听说你在这里,特来拜会。”居士说。

“原来是巢民大哥,请进,请进!”慧悟恍然大悟说。

“今晚我要借宿你这里了,可以吗?”居士说道。

“当然可以呀!今晚你就住我这房吧,好久不见大哥,我还想与大哥做彻夜叙旧呀。不过出家人只能以茶代酒了。”慧悟说。

“慧悟师弟,我带这位小童去客房给他们拿被具吧。”慧心说,

“那就烦劳师兄了。小童可以安排住我的偏房,大哥今晚就住我这里吧。”慧悟说。

慧心带着小童向客房走去。他好奇地问到:“小兄弟,你家主人可是姓冒?”

“是呀!”小童答道。

“他是以前复社有名的冒公子吗?”慧心问。

“我才跟主人一年,他以前很有名吗?”小童茫然回答。

时光如梭,慧心想一晃已经十八年过去,自己年轻时候见到的冒公子,现在已经早不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子了。

“十多年前,我家在南京秦淮河边,冒公子那时可是闻名的青年才俊呀,很多读书人都以他为榜样。岁月催人老呀,十多年不见,冒公子变老了!”慧心笑道。

慧悟房内。

“慧悟师父,我从你定升大哥那里来,你大哥身体看来很不好呀!”冒襄说。

“堂兄已经年过半百,记得堂兄比冒大哥年长六岁,冒大哥又年长我六岁。我们现在都老了!”慧悟说。

“定升兄一直居住阳羡山中,誓死不入大清都市已经十年多了。这次我前去拜会,身体可真是差了很多。”冒襄说。

“堂兄固执,他这样心态,身体肯定不会好的。”慧悟说。

“想我复社里面象你堂兄这样有骨气的也是不多呀。很多人都归附清廷,为清廷做事了。”冒襄想起复社以前的朋友很多入仕清廷,心中十分不快。

“我这里没有酒,我们以茶代酒,叙叙旧吧!”慧悟说。

冒襄二十多岁时候来到南京进入复社时候,陈贞慧年长自己六岁,学识卓见故视陈贞慧为自己偶像。那时,慧悟师父为陈贞慧妻弟,尙在束发。当陈贞慧带着尚未弱冠的自己与冒襄结交时候,自然视冒襄为自己偶像。由于时局动荡,慧悟父亲为武将出身,故自己自幼习武。但由于少年时候跟着姐姐以及姐夫时候较多,故向往文士生活。奈何事与愿违,弱冠(二十)之后,被父亲送到湖北郧阳兵备道。从基层军官做起。时何腾蛟奉命出任湖北郧阳兵备道,慧悟随何腾蛟开始军旅生涯,最后做到从五品的飞骑尉。

七年前,被永历皇帝封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的何腾蛟率明军以及大顺投诚的义军在湖南抗击清军,慧悟率明军和大顺归附军李锦、郝摇旗部配合,八次大战,在湖南击溃清军,南方江西、广州降清明军纷纷反正,南方七省为明王朝政权控制,南方出现第一次抗清高cháo。

可是,后来战局突变。五年前,何腾蛟率亲军营入湘潭,哪知驻守湘潭的李锦已经率军开拔。清军将领孔有德探知湘潭为空城,遂昼夜兼程追至城下,围城。何腾蛟亲兵营中尚有许多阵亡将士家眷和遗孤,何腾蛟深知清军对待明军将领亲属的残暴,故命令慧悟和宣威将军杨一营连夜带家眷们出城。

次rì,清军入城捕获何腾蛟,将他安置在城外慧德庵中。杨一营护卫何家家眷出城后,让何家家属南下,自己单骑潜入湘潭,想救上司,竟被流矢意外击中遇难。

慧悟把随军遗族暂时安置在村落的道观内。自己潜回湘潭,伺机准备营救何腾蛟。哪知清军已经抓住了何家四十余口家属,并以此要挟何腾蛟投降。何腾蛟决定以死报国,自缢于流水大埠桥边,残暴的清军竟然将何家四十多名亲属全部杀害。

在湘潭城外,望着远处何家人的遗体,慧悟想自己誓死保护遗孤的誓言,放弃了刺杀清将为何腾蛟复仇的念头。打算带遗孤向南寻明军阎可义部,故一路随清军向南。哪知还没有到赣南,便听到了坏消息,明军在江西战败,阎可义战死。清军开始准备全力进军两广,两广到处都是各派乱军,带着几个小孩和妇孺南下无疑有被乱军误杀的可能。

于是,慧悟带着小孩、妇孺悄悄北上回到老家宜兴。哪知老家的房子已经被清军烧毁,他听说姐夫隐居在阳羡山,便进山找到了姐夫。这时,陈贞慧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简陋生活,想靠他养活这些孤儿真是有点勉为其难。陈贞慧也知道自己无力抚养这些小孩,便写信让慧悟带着小孩到了如皋,找到了冒襄。

冒襄在如皋的旧宅虽然在清兵南下时候毁坏,冒家逃亡盐官时候,也有二十余口仆婢死于非命,但冒家毕竟大家族,在如皋仍有势力,故冒家在如皋的新宅很快重新修起来了。由于冒襄得到已经在清廷做高官的复社前辈陈名夏的赏识,被夸赞为‘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而陈名夏已经在京城清廷官居吏部侍郎,掌握着地方官吏的升迁,并且和当朝权臣多尔衮亲王关系十分要好,故冒家在如皋也受到清廷地方官员的敬重。很快冒家在如皋老家的产业得以恢复,冒襄当时仍以明遗民自居,淡泊明志,抱着绝不仕清的心态和节cāo。从慧悟手中看到陈贞慧的信,便爽快安置了这些孤儿、妇孺,这让慧悟感到十分欣慰。

告别冒襄后,慧悟想自己南下寻找明军旧部,哪知得到的消息是两广失陷。永历帝如今依靠的军队都是大西军旧部,而明军大部都已降清,要么便被击溃。自己在军中的好友要么战死,要么归附清军,还有的投到旧大顺军部。回想自己从幼时看到的东林、复社文人和官宦的权利争斗,军生涯中明军各部之间的排挤,何腾蛟下属的大顺军、旧明军以及各种派系之间的尔虞我诈,慧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当他独自在杭州西湖边遇见静昭师父的时候,静昭师父的几句话让他跟随静昭来到永福寺剃度为僧。

记得当时自己茫然问静昭师父,说:“师父,现在是动荡时代,很多人都受国仇、家恨之苦,你能告诉我怎样解脱吗?”

静昭沉默片刻,叹道:“佛家看来,所谓家仇国恨,所谓不了情缘,一切的痛苦与解脱,一切的众生和佛果,都是虚妄的幻相。”

入永福寺后,他开始潜心佛学,专研医术。当时永福寺涌来大批难民,慧悟一方面帮助寺院安置难民,一面跟着寺院里的高僧学习治病。他感觉佛经能给人以心里平复,而治病能消除人们的**痛苦。他也曾去阳羡山看望过几次姐夫,从姐夫那里知道了一些复社故人的境况。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