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
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而且并不居中。他之所以获赐,是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一味地逞强好讼。
译文;上面的领导经常授权你处理民众之间的纠纷,这种荣誉授命于危,国君送给听讼官大般带,他视若珍宝爱不惜手。过后会很快的把这种特权剥夺掉。有时赐给佩玉皮带,又一天之内三次夺了回去。我的理解;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官司赢了又能怎么样?争强好胜到最后又能如何?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恃强好胜必食恶果。“上六”说的是对执法者的奖励和惩罚。“或锡之于鞶带”,即对执法有功者给予奖励或提升官职。“终朝三褫之”,是对那些、假公济私、勒索财物、贪赃枉法”者,要毫不客气地罢去他的官并永远“终朝不让他为官。以争讼达到目的,不会受人尊敬。而且虽胜所得无几,所失甚多。放弃争讼,双方言和更好。穷困之中仍能自得其乐,处险地而喜悦,不因为困难放弃自己的目标,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守正道大人物吉祥,你说话没有人相信。只靠嘴说而无行动会导致穷困。
遇有争讼事,调解为高策。
一旦与人有了讼事,不要回避,要敢于面对现实,要勇于承担责任。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有权势的人进行公正、公平、公开、合理的调解、裁决。倘若动不动就到法庭说事,即使赢得了官司,可是你也付出了物质与精神上的代价。其中,精神上的代价是永远不能补偿的。
“上九”爻辞的“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是说作为争讼角斗的王侯,可能会被赏赐华贵的腰带,但一天之内就被剥夺了三次。是说,即使争讼达到目的,也不会受人尊敬。再者你一会答应,一会反悔,这是在戏弄你。你对别人也不要这样。
我们的文化讲求的是“忍为贵,和为高”,占得此卦者,可能因为爱打官司,恃强争讼,结果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包括得到了升官的机会,穿上了官服,扎了大带,但是,这种做法因为违背了传统的文化而受到舆论的谴责,通过这种方式得官在别人看来也是不光彩的。由于大家对你的评价不好,会影响上级对你的印像,你的官职可能是保不住的,甚至一天之内可能多次被剥掉官服,也就是被多次免职,职位不稳,非常危险。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志向高远、锲而不舍是晋文公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精神。
东周(春秋)时期,周的一百多个诸侯国当中,晋是比较强大的一个。献公死,诸子因争夺王位酿成内乱,公子为避难于公元前655年和介子推、赵衰等大臣出逃他乡。至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军队帮助打回了本国,在外流亡19年、62岁的公子方才登位为王。流亡生活饥寒交迫,常常饿得奄奄一息,以至介子推不得不割下腿上的肉让公子充饥。投奔其他国家,君主们不是羞辱他,就是将他拒之门外,使他历尽艰辛,吃尽苦头。只有齐桓公真心待他,并将女儿齐姜嫁他为妻。这等艰难困苦的生活,公子若没有高远的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虽有介子推等一伙良臣的陪伴,恐怕也难撑苦局19年的。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子推衷心无二,矢志不移的追随,甚至不惜剜肉救主,这种大恩大德公子牢记不忘,即位后立刻封赏。淡泊名利的介子推携母隐居深山,他亲往寻觅,然却千呼万唤始不出。为逼介子推出山受封,他才听从臣下放火烧山之计。介子推宁死不仕,文公事与愿违。好心铸大错正好说明文公报恩心切,亦说明他知人善任。君王厚待忠臣良将,对其加官晋爵,理应如此;但反之,亦无人敢说一二。一朝得天下,登上大位,以种种借口对忠臣大开杀戒的帝王并不鲜见。施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施恩图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换句话说,你对人有恩,不要总想着别人报答,别人有恩于你,你应知恩图报,不能忘恩,更不能负义。施受双方都持这种态度,事物才能顺利地有条不紊地发展。
忠心耿耿事君主,淡泊名利做庶民。这是介子推身上体现的可贵精神和品格。介子推在陪公子流亡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艰辛,以至割股救主,功成后理应享受高官厚禄的他,却期望过平民生活,携母亲悄然隐居深山,任大火焚烧,宁死不仕。起初,我对介子推的做法不以为然,以为他是愚忠:你焉何这等憨直,既然有功于国家,为何不辅佐君王?你遁入深山倒也罢了,为何还要牵上老母?你不入仕倒也罢了,为何偏要隐居?你自己以死明志倒也罢了,为何偏要赔上高堂?思来想去,我的想法错了。介子推是对的,他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淡泊名利的高尚之人。我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今天,从晋文公、介子推君臣身上受点启发,学点东西,对事业、对人民、对国家是有利的。
此爻告诫我们争功论赏是不值得的。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目前四化建设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要干好各项工作,尤其要弘扬锲而不舍、感恩报恩、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的精神和品格。没有高远的志向及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必将一事无成;“贡献”也将是一句空话。“和谐社会”概念的外延虽然极其广泛,但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试想,施恩图报,不报不行!知恩不报,坚决不报!人与人之间变成**裸的金钱关系,冷冰冰的买卖关系,剑拔弩张的利害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岂不要大打折扣吗!一个人,对朋友应该忠心耿耿,对事业应该忠心耿耿。淡泊名利,在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拼搏奋斗中获取幸福和快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人,为劳苦大众服务。
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
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而且并不居中。他之所以获赐,是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一味地逞强好讼。
译文;上面的领导经常授权你处理民众之间的纠纷,这种荣誉授命于危,国君送给听讼官大般带,他视若珍宝爱不惜手。过后会很快的把这种特权剥夺掉。有时赐给佩玉皮带,又一天之内三次夺了回去。我的理解;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官司赢了又能怎么样?争强好胜到最后又能如何?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恃强好胜必食恶果。“上六”说的是对执法者的奖励和惩罚。“或锡之于鞶带”,即对执法有功者给予奖励或提升官职。“终朝三褫之”,是对那些、假公济私、勒索财物、贪赃枉法”者,要毫不客气地罢去他的官并永远“终朝不让他为官。以争讼达到目的,不会受人尊敬。而且虽胜所得无几,所失甚多。放弃争讼,双方言和更好。穷困之中仍能自得其乐,处险地而喜悦,不因为困难放弃自己的目标,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守正道大人物吉祥,你说话没有人相信。只靠嘴说而无行动会导致穷困。
遇有争讼事,调解为高策。
一旦与人有了讼事,不要回避,要敢于面对现实,要勇于承担责任。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有权势的人进行公正、公平、公开、合理的调解、裁决。倘若动不动就到法庭说事,即使赢得了官司,可是你也付出了物质与精神上的代价。其中,精神上的代价是永远不能补偿的。
“上九”爻辞的“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是说作为争讼角斗的王侯,可能会被赏赐华贵的腰带,但一天之内就被剥夺了三次。是说,即使争讼达到目的,也不会受人尊敬。再者你一会答应,一会反悔,这是在戏弄你。你对别人也不要这样。
我们的文化讲求的是“忍为贵,和为高”,占得此卦者,可能因为爱打官司,恃强争讼,结果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包括得到了升官的机会,穿上了官服,扎了大带,但是,这种做法因为违背了传统的文化而受到舆论的谴责,通过这种方式得官在别人看来也是不光彩的。由于大家对你的评价不好,会影响上级对你的印像,你的官职可能是保不住的,甚至一天之内可能多次被剥掉官服,也就是被多次免职,职位不稳,非常危险。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志向高远、锲而不舍是晋文公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精神。
东周(春秋)时期,周的一百多个诸侯国当中,晋是比较强大的一个。献公死,诸子因争夺王位酿成内乱,公子为避难于公元前655年和介子推、赵衰等大臣出逃他乡。至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军队帮助打回了本国,在外流亡19年、62岁的公子方才登位为王。流亡生活饥寒交迫,常常饿得奄奄一息,以至介子推不得不割下腿上的肉让公子充饥。投奔其他国家,君主们不是羞辱他,就是将他拒之门外,使他历尽艰辛,吃尽苦头。只有齐桓公真心待他,并将女儿齐姜嫁他为妻。这等艰难困苦的生活,公子若没有高远的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虽有介子推等一伙良臣的陪伴,恐怕也难撑苦局19年的。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子推衷心无二,矢志不移的追随,甚至不惜剜肉救主,这种大恩大德公子牢记不忘,即位后立刻封赏。淡泊名利的介子推携母隐居深山,他亲往寻觅,然却千呼万唤始不出。为逼介子推出山受封,他才听从臣下放火烧山之计。介子推宁死不仕,文公事与愿违。好心铸大错正好说明文公报恩心切,亦说明他知人善任。君王厚待忠臣良将,对其加官晋爵,理应如此;但反之,亦无人敢说一二。一朝得天下,登上大位,以种种借口对忠臣大开杀戒的帝王并不鲜见。施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施恩图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换句话说,你对人有恩,不要总想着别人报答,别人有恩于你,你应知恩图报,不能忘恩,更不能负义。施受双方都持这种态度,事物才能顺利地有条不紊地发展。
忠心耿耿事君主,淡泊名利做庶民。这是介子推身上体现的可贵精神和品格。介子推在陪公子流亡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艰辛,以至割股救主,功成后理应享受高官厚禄的他,却期望过平民生活,携母亲悄然隐居深山,任大火焚烧,宁死不仕。起初,我对介子推的做法不以为然,以为他是愚忠:你焉何这等憨直,既然有功于国家,为何不辅佐君王?你遁入深山倒也罢了,为何还要牵上老母?你不入仕倒也罢了,为何偏要隐居?你自己以死明志倒也罢了,为何偏要赔上高堂?思来想去,我的想法错了。介子推是对的,他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淡泊名利的高尚之人。我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今天,从晋文公、介子推君臣身上受点启发,学点东西,对事业、对人民、对国家是有利的。
此爻告诫我们争功论赏是不值得的。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目前四化建设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要干好各项工作,尤其要弘扬锲而不舍、感恩报恩、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的精神和品格。没有高远的志向及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必将一事无成;“贡献”也将是一句空话。“和谐社会”概念的外延虽然极其广泛,但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试想,施恩图报,不报不行!知恩不报,坚决不报!人与人之间变成**裸的金钱关系,冷冰冰的买卖关系,剑拔弩张的利害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岂不要大打折扣吗!一个人,对朋友应该忠心耿耿,对事业应该忠心耿耿。淡泊名利,在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拼搏奋斗中获取幸福和快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人,为劳苦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