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肆:困蒙,吝。
困蒙,就是指教育环境差。吝,是难行。在环境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实施(接受)教育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人来启发教导。
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不为蒙难所困,要走出教育的基础,走向前进。自食其力、娶妻生子后暂时失去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感觉无所适从(困蒙);真是教育脱困,太可惜。君子”“大人”们,绝对不应实行“困蒙”的愚民政策,若果真为如此,将为凶兆。如果求测事业、运程,大致可以这样读:你目前在事业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体卦被克),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想动又动不了,非常郁闷。因此,你只有冷静下来,坚守正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这样做就能够迎来光辉灿烂的。无论是教育工作,或是其它方面,都不可脱离现实,好高鹜远。象辞说,六四所以会蒙昧困顿,是由于脱离现实,以致孤立无援。
我们用一个典故来印证一下爻辞中的寓意;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断杼教子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杀豚不欺子
孟母对于孩子品格的成长同样十分看重,她的“杀豚不欺子”的故事至今让后人赞叹。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笑了笑,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本来不是为孩子杀的猪,我为什么欺骗他呢?这不是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以此教育孩子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万事礼为先
孟子娶妻以后,对自己的妻子不喜欢,认为她太过倨傲。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妻子从田间劳作回家,进了房间就脱衣纳凉,正巧孟子突然推门进来。看到妻子光着身子在房间里凉快,孟子异常生气,认为妻子行为放荡,不守礼节,当即就有了休妻的念头。孟母知道以后严厉斥责孟子说:你进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屋里是否有人,才能进去,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妻子的过错啊。听了母亲的话,孟子深感自己过于鲁莽,也惭愧于自己没有把所学应用于生活当中,自此对妻子芥蒂尽除,与妻子和好如初。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万事礼为先”的做人道理,其识见令人敬仰。
劝子远行
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随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空前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
就在这个时候,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在亲眼看着儿子成功的时刻,满怀着一个母亲成功的欢欣,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向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人说话要算话,就是要讲信用。说话不算话就不算是人。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读古代文章,我们常常读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名言。我们还有桐叶封弟、季扎挂剑、商鞅立木取信、曾子不欺子等佳话。但是我们身边也难免有不讲诚信的奸商、贪官、无耻小人,这些都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一起走进了21世纪,要辨别他们并不难。在倡导传统美德的同时,我们也应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制约机制,让那些不讲诚信的人无信可用,让那些惯于说谎的人自食苦果。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让灿烂的阳光普照每一颗诚信的心——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困蒙,就是指教育环境差。吝,是难行。在环境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实施(接受)教育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人来启发教导。
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不为蒙难所困,要走出教育的基础,走向前进。自食其力、娶妻生子后暂时失去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感觉无所适从(困蒙);真是教育脱困,太可惜。君子”“大人”们,绝对不应实行“困蒙”的愚民政策,若果真为如此,将为凶兆。如果求测事业、运程,大致可以这样读:你目前在事业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体卦被克),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想动又动不了,非常郁闷。因此,你只有冷静下来,坚守正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这样做就能够迎来光辉灿烂的。无论是教育工作,或是其它方面,都不可脱离现实,好高鹜远。象辞说,六四所以会蒙昧困顿,是由于脱离现实,以致孤立无援。
我们用一个典故来印证一下爻辞中的寓意;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断杼教子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杀豚不欺子
孟母对于孩子品格的成长同样十分看重,她的“杀豚不欺子”的故事至今让后人赞叹。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笑了笑,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本来不是为孩子杀的猪,我为什么欺骗他呢?这不是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以此教育孩子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万事礼为先
孟子娶妻以后,对自己的妻子不喜欢,认为她太过倨傲。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妻子从田间劳作回家,进了房间就脱衣纳凉,正巧孟子突然推门进来。看到妻子光着身子在房间里凉快,孟子异常生气,认为妻子行为放荡,不守礼节,当即就有了休妻的念头。孟母知道以后严厉斥责孟子说:你进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屋里是否有人,才能进去,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妻子的过错啊。听了母亲的话,孟子深感自己过于鲁莽,也惭愧于自己没有把所学应用于生活当中,自此对妻子芥蒂尽除,与妻子和好如初。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万事礼为先”的做人道理,其识见令人敬仰。
劝子远行
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随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空前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
就在这个时候,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在亲眼看着儿子成功的时刻,满怀着一个母亲成功的欢欣,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向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人说话要算话,就是要讲信用。说话不算话就不算是人。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读古代文章,我们常常读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名言。我们还有桐叶封弟、季扎挂剑、商鞅立木取信、曾子不欺子等佳话。但是我们身边也难免有不讲诚信的奸商、贪官、无耻小人,这些都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一起走进了21世纪,要辨别他们并不难。在倡导传统美德的同时,我们也应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制约机制,让那些不讲诚信的人无信可用,让那些惯于说谎的人自食苦果。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让灿烂的阳光普照每一颗诚信的心——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