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海上吉普出击
这时正是上午9点钟,冬天里海面雾气散缓慢,远处有些灰蒙蒙。做过海军观测员人都知道,海面上观测能见度取决于你站立高度和当时海况和天气。

观测高度当然是受限于船只观测台高度,一般来说,按照海军学校教典,观测员站七米高观测台上,如果远处水天分界线看得“十分清楚”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您感觉似乎能看见分界线上波光泛动,水线看得清清楚楚,那就叫做“十分清楚”,这时您观测距离就5公里以上,世界上甚至有过观测员发现6公里甚至7公里船只记录;

如果您感觉水天分界线仅仅是“清楚”,也就是说您只能够明显分出海面和天空,那么您观测距离2公里到5公里不等;

假如您感觉只是“勉强可以看清”水天分界线,但是交界处显得模糊不清,看起来有些海天连为一体,那么这种观测员报告中称之为“勉强可以看清”海况,观测距离是1公里到2公里之间;

还有种观测员报告中常见“隐约可辨”情况,说白了就是此刻海天分界线观测员眼里根本就是黏黏糊糊海天一体,看上去模糊很,只能确定海天分界线就那么一层颜sè渐变层次中,那么此时观测距离是4公里到1公里不等;

差情况被观测员报告中称为“完全看不清”,此时观测距离小于4公里,这是个什么情况又到底恶劣能够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倾盆大雨伴随狂风巨浪,甚至是伸手不见五指黑压压一片,甚至有些船只都是撞上了对面船只后,观测员才发现对方存,原来悲催就眼面前挺着一条船啊!

此刻清岛基地第二临时扫雷编队就是处于第三种情况中,也就是观测员所说“勉强可以看清”。冬ri惨白太阳威力明显不够,还没能把海雾扫荡干净,37三名观测员眼珠子瞪得都要跳了出来,舰桥顶上巨大帆布遮阳棚下,三个观测员都用双手拼命抱住观测望远镜抓把,把固定式观测望远镜八字型橡胶观测口脑袋上牢牢卡死,身体抵住观测位上用于固定身体圆形铁围栏,拴着保险带蹲着马步抵抗着以3节高速向前突击而带来舰艇颠簸,固定式观测望远镜观测口虽然是橡胶,但也已经把这三名观测军官脸都卡通红,连红印子都出来了。

艇长韩廷枫和副艇长尤光华也是蹲着马步,死死一手拉住栏杆,一手把望远镜狠命扣眼珠子上,猎潜艇颠簸与海风激荡中龇牙咧嘴拼命瞅着远处海天分界线。他们找,目标到底哪里?目标到底是渔船还是炮舰。

“海上吉普”37猎潜艇海面上以3节速度向不明船只狂飙突进着,海上一节速度就是一海里每小时,一海里是1852米,3节全速冲击“海上吉普”就意味着船只以每小时55公里以上速度水面滑翔,管37结构和线形设计就是为了高速而存,船体构造曲线流畅,而且针对适波xing和抗纵摇与横摇进行过专门设计,便于海上进行高速突击驰援,但是55公里每小时速度啊,就是开车公路上也已经属于高速度了,何况没有路海上,还要经受风与海浪干扰。

所以此刻船只猛烈地颠簸着,观测员观测难度也增加了,艇长韩廷枫为什么要选择高速突击呢?韩廷枫理由是:“一旦其中一艘护航猎潜艇离开护航编队就意味着对扫雷艇保护减少了一半,所以必须速去速回。而万一发现敌情,也能按照海军司令部发资料上说那样,继续用高速度摆脱对手炮击,把对手命中率降到低。”

他想法是正确,37猎潜艇本就天生是为了高速突击战而诞生,是兔子当年“海上拼刺刀”“陆上拼刺刀”“空中拼刺刀”全面拼刺刀指导理念下诞生。面对巨舰大炮,一万米上挨一发重炮也是沉,1米上也是沉,不如高速贴上去打烂对手,扫平对方舰桥上活人,实乃杀人抢船利器啊……

再说37经过八十年代雷达改装,装备上了“圆球”炮瞄雷达,计算机高速处理本方船只航向和速度,还有目标船只航向和速度,立即给出5秒、1秒、2秒后炮击诸元参数,甲板上四名炮手只要按照数据参数时间区间内,如5秒内摇炮瞄准并且5秒时准时开炮就行,过了5秒就取用1秒参数进行调节,反正炮手是从复杂计算工作中完全解脱了,唯一要考验就是甲板上四个炮手手动netg度,还有甲板下四个装填手装填炮弹速度。

对于舰炮来说,炮击距离和命中率是成反比,距离越小,命中越高,这个关系就像一个正半轴上余切函数图像一样,越是靠近零轴,命中率上升越明显,如果说8米命中率为百分之十,那么6米可能才百分之13%,到了4米就是21%,2米为4%,1米为7%,就是如此这般越来越高,再近点贴上去就等于白刃战了,炮无虚发,当然这些数据是静止状态下炮击,一般来说,高速行驶中炮击同样高速行驶目标,炮击jing度基本只有静止状态下打固定靶一半。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中各个国家海军希望搞到敌方炮击命中曲线原因,只要得到对手火炮这个余切函数图象,和本方火炮这个余切函数图象重叠一下,本方命中率曲线和对方命中率曲线交点就是炮击效益转折点,只要我方军舰始终保持命中率高于对手距离内,就能得到大效益。

当然了,如果二战军舰火炮遇上了像37这样领先于时代火控系统,那就不必比了,两个图象完全没有交点,37命中率曲线图像是始终压对手图象上面。

l↖↗l</p>

<tr>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