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郡派出的密探在中原活动数月之后,终于得知大门艺在幽州军中任职,便立即返回敖东城禀报。武王大武艺得到这一确切情报,知道大门艺不仅逃到中原,而且得到了大唐皇帝的庇护和重用,怎能善罢甘休。他想,大唐皇帝公然包庇渤海郡的叛臣,不是摆明了要给本王难堪吗?大唐皇帝一向标榜以德治国,以信立威,我就要借他的锅来给他熬药。我要紧紧抓住他包庇藩郡国罪犯这一条,猛攻他的失德失信,要求他把大门艺送还渤海郡惩处。他若是不送还,就会在藩郡国面前丧失信誉;他若是送还,就可以大长我渤海郡的威风。武王打定主意,指示大内相起草一份致大唐皇帝的表章,正式提出渤海郡的要求。
乌知古替武王起草的表章中写道:
大唐皇帝陛下
渤海郡王大武艺诚惶诚恐向陛下禀报,本郡叛臣大门艺罪在不赦,按律当斩,现已逃亡至幽州。藩郡国的罪臣,也是大唐的罪臣。如果藩郡国的罪臣,被大唐待为上宾、委以重任,岂不是纵容藩郡国的乱臣贼子?如果藩郡国动乱纷纷,大唐皇帝如何能有安宁?恳请陛下将大门艺押送归案。
臣渤海郡王大武艺敬启。
武王看过之后很满意,对乌知古说道:这道表章写得恰到好处,柔中有刚,绵中带剌,孤王料定那大唐皇帝没有理由不照办。立即派人送往长安。
大内相乌知古遵照王教,派出快马驿差,把这份表章迅速送往长安,交到大唐鸿胪寺。鸿胪寺官员见这道表章非同寻常,不敢怠慢,立即呈报到中书省。中书省就把它列为重要奏表,加上红sè封皮,呈报到了皇帝手中。
大唐玄宗皇帝是非常珍惜兄弟情谊的人。他本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子。睿宗皇帝李旦曾经想要按照长子继承的贯例册立长子李宪做太子。可是李宪自知能力远不如三弟,就坚决推辞说,三弟李隆基才是最合格的太子人选,请求父皇册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由于长兄李宪坚决推荐三弟李隆基,其余几个兄弟也都支持大哥的意见,李隆基就被立为太子,并且接班当上了皇帝。所以李隆基心中非常感激大哥的推荐,也很感激二哥和两个弟弟的支持。李隆基还有一个堂兄李守礼,是二伯父李贤的长子,曾受祖母武则天残酷虐待,饱尝艰辛。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对这个堂兄弟特别照顾。为了能和这五位兄弟常相聚首,玄宗皇帝特别下令在皇宫的宫墙外面建了五座亲王府,让这五个兄弟都住在自已身边,经常相聚,相处得很亲密。在历史上,皇家兄弟和睦相处的例子不是很多。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创造的这段皇帝和亲王和睦相处的佳话,成为开元年间最受人赞扬的故事。所以玄宗皇帝对渤海郡发生的王室不和现象很是反感。
武王请求诛杀大门艺的这道表章呈报到皇帝手上,让玄宗皇帝很反感也很为难。这道奏表的措辞很巧妙,要求提得很强烈,让皇帝必须做出同意或是不同意的明确答复。如果接受武王的要求,把大门艺押回渤海郡,会让忠于大唐皇帝的藩郡国亲王们感到寒心;如果不接受武王的要求,又会让那些藩郡国的郡王们感到不安。玄宗皇帝和大臣们反复商议之后,想出一个既不让大门艺绝望,又不使武王忿怒的解决办法。这办法就是由玄宗皇帝给武王写一道亲笔圣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言规劝,促进和好。
玄宗皇帝的亲笔信中写道:
致渤海郡王大武艺喻:朕以信义抚天下,不能纵容乱臣。朕以恩德治天下,又不忍看藩国王室自相伤残。大门艺在渤海郡获罪,理当受到惩处。可是惩处也要有度。杀了他全家已经是严惩,就不宜再加逼迫了。朕已将大门艺流放岭南,以示惩罚。望卿体察朕的苦心,此事就到此为止,不要对自已的手足兄弟赶尽杀绝。钦此。
这道圣喻送到敖东城,武王看了之后,感到皇帝所言入情入理,发自肺腑,令人感动,便怒气稍平。武王想,既然大门艺已经发配岭南去了,茫茫如同隔世,也和杀了他差不多,正如皇帝所言,应该适可而止,不宜再加逼迫,就把这件事放在一边。武王是个不能享受安闲的人,总是要找些惊心动魄的大事来做。暂时不去想大门艺逃亡事件,就把目光转向其他方面。这期间奚人和契丹人的部落重新抬头,不服大唐节制,屡屡越过长城sāo扰山西河北,只是这两部的实力还不够大,破坏的规模比较小。奚人和契丹人见渤海郡武王因为大门艺事件与大唐关系紧张,就派人来和武王联络,希望建立一个海东各国反唐大联盟。武王因为黑水部的争端,对大唐心存疑虑,也想和奚人契丹人联合起来对付大唐。于是,三方使节往来频繁,武王和百官每天讨论的几乎都是这件事。在大唐国的东北方,一股反唐的暗流正在涌动。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大门艺事件虽然暂时平静下来,其实并没有结束。过了不久又有探子从长安回来禀报,说大门艺确实从幽州消失了,可是并不象官方公开宣称的那样把他流放到岭南惩罚,而是转移到洛阳藏匿起来了。
武王闻报大怒,立即召大内相来吩咐道:大唐皇帝这样口是心非,是在戏弄本王。堂堂中原大国皇帝,竟这样不讲信义,居然玩起小儿捉迷藏的游戏来,不是太小看本王了吗?大内相再给他上表,痛斥他的口是心非,务必要将大门艺追拿归案。
大内相乌知古再起草一道表章,写道:
启奏大唐皇帝陛下
大唐是天朝上国,以信义征服四海,八方莫不宾服。若偶有疏忽,必是臣辅之误,定非陛下本意也。臣大武艺已经获悉,渤海叛臣大门艺已被薛泰转移到洛阳藏匿,并未如皇帝诏书中所说流放岭南。大国官员如此不遵上命,不讲信义,将陷皇帝陛下于不信,让天下人如何能够佩服?恳请陛下务必追查清楚,将大门艺送还渤海郡处治。
臣渤海郡王大武艺敬启。
玄宗皇帝接到这份表章,对武王执意追杀亲弟弟的作法很不理解。他想,渤海郡受大唐文化薰陶已有三十多年,怎么还会有这种兄弟相残的风气?前任郡王大祚荣的弟弟大祚新被迫出家当了和尚,现任郡王大武艺的弟弟又被迫逃亡到中原,他们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为什么不能象朕一样善待自已的同胞手足呢?难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兄弟手足之情更值得珍惜吗?
玄宗皇帝认真看过了武王大武艺的第二份表章,心想,不讲信义这句话说得很不成体统,是对朕的大不敬,可也确实点到了要害处。用谎言来处理大事,岂不是授人以柄,更加陷于被动。朕既然不忍心让大门艺绝望,就该向大武艺开诚布公地说明,不能用假话来蒙混。于是玄宗皇帝再给武王写了一份亲笔信。
玄宗皇帝在第二次亲笔信中写道:
致渤海郡武王大武艺喻:朕以为手足相残是天下最大的不幸。世上没有人能将断臂重置,所以更要加倍珍惜,不可轻易伤害。朕将大门艺安置于洛阳,本是出于一片慈爱之心。大门艺有罪于渤海,却还想尽忠于大唐,应该给他留下一线生机,好让他悔过自新,戴罪立功。从此以后大门艺在中原效力,不会sāo扰渤海事务,切望卿家不要再对亲兄弟追杀不止。自残手足,造成悲剧,rì后追悔,已经晚矣。现在秋天将至,天气渐凉,望卿早晚加衣防寒,珍重身体,平安康乐,以慰朕躬。钦此。
玄宗皇帝这道亲笔圣喻,写得动情动意,入情入理,又对武王充满关爱之言,就是要让武王不好意思再作出反驳。
武王接到这道皇帝亲笔圣喻,果然如皇帝所期望的那样,不好意思再上表请求捉拿大门艺。可是武王又实在不能容忍自已的亲兄弟的背叛,就另谋良策,必yù将大门艺从世界上清除才肯罢休。
这rì朝会,武王对百官说道:大唐皇帝包庇大门艺虽然不可取,可是他的坦诚慈善之言让本王不好再作反驳。如果继续上表和他打笔墨官司,就会陷于被动。现在不便继续上表强索大门艺归案。可是王法荡荡,又不能让大门艺逍遥法外。众官有何良策?
大内相乌知古奏道:既然正式交涉的办法不能奏效,就给他来个暗中行事。可以派些杀手潜入洛阳,把大门艺秘密处死。
武王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可是他知道这样做必须是极其秘密的,不能走露半点风声,只能暗中进行,不能在朝会上议论,就故意对大内相的建议不表态,也不要求百官讨论了,假装头晕,匆匆散朝。
朝会之后,武王回到上书房,独自沉思起来。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派剌客暗杀大门艺。只是这件事不能公开宣扬,只能暗中cāo作。让谁来实施暗杀计划呢?必须是绝对可靠的人,既不能泄露出去,又必须马到成功。武王想来想去,觉得只有驸马张文休能当此重任。
武王把驸马张文休召到宫中,问道:驸马对大内相在朝会上提出的建议怎么看?
张文休奏道:儿臣以为,屡次交涉无效,应该改变一下方法。大内相所议十分可行。
武王再问道:你是禁卫军总统领,手下有没有可以做剌客的人选?
张文休奏道:禁卫军都是武功高强的卫士,从中挑选几名杀手应该不成问题。
武王道:大门艺的武功也不是俗人可比。杀手人数又不能太多。你要jīng心选拔四名武功高强的杀手,亲自训练,再派他们潜入到洛阳行剌,务必将大门艺杀死。
张文休道:请父王放心,儿臣保证杀手马到成功。
张文休接到武王秘教,从禁卫军中选了四名武功高强的武士,秘密训练了十天,再悄悄派往洛阳行事。
四名剌客来到洛阳,住进一家客店,每天四处探查大门艺的行踪。不出十天,就探明了大门艺的住处。四名杀手就在他住处周围潜伏,伺机行剌。大门艺被迁到洛阳隐居,不敢暴露身份,每天深居简出,行动诡秘。他深恐武王不肯放过,对有人来暗杀有所jǐng惕,出入都有卫士随身保护。杀手们追踪尾随了二十几天,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尽管大门艺防范得十分严密,可是百密也有一疏,终于有一天大门艺到河南府衙去听取朝迁发来的指示,耽搁了时间,就让随行的卫士先去休息,归来时天sè稍晚,只有一名卫士跟随,让剌客有了下手的机会。四名武功高强的杀手一拥而上,先把卫士杀死,再围住大门艺疯狂进攻,要把大门艺乱刀砍死。大门艺自幼跟着父亲大祚荣学练武功,虽然没有象张雨生和大野勃那样得到父王的秘传,却也不是等闲之辈,对付四个杀手还是不成问题。
大门艺抵住杀手的进攻,大喝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剌杀本将军?
杀手们索xìng扯去面罩,向大门艺说道:我们是驸马张文休派来的,要替基下取你xìng命。这也是王命所使,身不由已。请二王爷不要见怪。
大门艺好言劝道:你们既然是渤海人,应该知道本王爷的威名,不要说你们只有四个人,就是四十个,也奈何不了我。我劝你们赶快收手,回去告诉张文休,我和张家无怨无仇,请他不要助纣为虐。
杀手们叫道:二王爷不要说梦话了。箭已离弦,岂能收回。剌客哪有不见血就回头的?王爷如果是条汉子,就不要逼我们动手,自已了断了吧!
大门艺冷笑一声,骂道:你们不想活了,本王爷就成全你们。来吧,谁先送死?
四名杀手一齐攻上来。大门艺就和杀手们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这四名杀手虽然是从禁卫军中选拔出来的,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可是经过张文休十天的指点,武功长进,攻击能力也是非同小可。四个人四把刀舞得象四面墙一样把大门艺围在当中,渐渐缩小了包围圈。
大门艺自恃武功高强,不把四名杀手放在眼里,一把单刀神出鬼没,一心要把杀手们置于死地。可是斗了三五十回合之后,大门艺觉察出杀手的功夫与自已有些相似,这才醒悟到是张文休教了他们仙功道法。大门艺心中忿怒,暗暗骂道:张文休将仙功私传外人,是背祖叛师,天理难容,你张家必遭报应。
双方斗到夜深。四名杀手越战越勇,志在必得。大门艺孤掌难鸣,渐渐有些招架不住,臂上和腿上已经中了好几刀,血染衣衫,处境十分危机。
洛阳是大唐的东都,治安归河南府管辖,夜晚的巡逻盘查一向很严格。这时有一队河南府的衙役巡逻过来,发现有人打斗,就围了上去。火把下映出那是四对一的格局,被围攻的正是河南府重点保护的大门艺。巡逻的官兵就一拥而上把剌客奋力拿下。
河南府对这些渤海郡派来的剌客不能擅自处理,就押送长安,交刑部发落。刑部知道这件事涉及到皇帝亲自过问的大门艺事件,也不敢自作主张,就上报给皇帝。
玄宗皇帝听说渤海郡有剌客来剌杀大门艺,心中暗暗好笑,想必是大武艺已经黔驴技穷了,才出此下策,便降旨道:大武艺不再上表索要大门艺,却派剌客来剌杀,这是把公开纠缠变成了暗中捣乱。朕就将计就计,也不公开揭穿他行剌的伎俩,只把剌客削去耳朵,放回渤海郡,让他反省悔改。命河南府对大门艺严加保护。以后他再派剌客来,一律照此法处理。
四名剌客剌杀不成,反被削去耳朵,狼狈逃回渤海郡,向张文休哭诉行剌失败过程,请求宽恕。张文休把他们拘禁起来,再来向武王请罪。
武王闻报恼羞成怒,向张文休降教道:行剌失败,反遭羞辱,要这样的剌客还有何用?将他们密秘处死,免得传扬出去让天下人耻笑。
张文休遵教将四名剌客密秘处死,对其家属则谎称因公牺牲了,给予抚恤。
武王不肯甘心接受行剌失败,遥望西南,暗暗发誓道:叛贼不除,孤王不甘。皇帝不义,孤王难平。此仇不报,何以为王!孤王誓杀叛贼大门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乌知古替武王起草的表章中写道:
大唐皇帝陛下
渤海郡王大武艺诚惶诚恐向陛下禀报,本郡叛臣大门艺罪在不赦,按律当斩,现已逃亡至幽州。藩郡国的罪臣,也是大唐的罪臣。如果藩郡国的罪臣,被大唐待为上宾、委以重任,岂不是纵容藩郡国的乱臣贼子?如果藩郡国动乱纷纷,大唐皇帝如何能有安宁?恳请陛下将大门艺押送归案。
臣渤海郡王大武艺敬启。
武王看过之后很满意,对乌知古说道:这道表章写得恰到好处,柔中有刚,绵中带剌,孤王料定那大唐皇帝没有理由不照办。立即派人送往长安。
大内相乌知古遵照王教,派出快马驿差,把这份表章迅速送往长安,交到大唐鸿胪寺。鸿胪寺官员见这道表章非同寻常,不敢怠慢,立即呈报到中书省。中书省就把它列为重要奏表,加上红sè封皮,呈报到了皇帝手中。
大唐玄宗皇帝是非常珍惜兄弟情谊的人。他本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子。睿宗皇帝李旦曾经想要按照长子继承的贯例册立长子李宪做太子。可是李宪自知能力远不如三弟,就坚决推辞说,三弟李隆基才是最合格的太子人选,请求父皇册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由于长兄李宪坚决推荐三弟李隆基,其余几个兄弟也都支持大哥的意见,李隆基就被立为太子,并且接班当上了皇帝。所以李隆基心中非常感激大哥的推荐,也很感激二哥和两个弟弟的支持。李隆基还有一个堂兄李守礼,是二伯父李贤的长子,曾受祖母武则天残酷虐待,饱尝艰辛。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对这个堂兄弟特别照顾。为了能和这五位兄弟常相聚首,玄宗皇帝特别下令在皇宫的宫墙外面建了五座亲王府,让这五个兄弟都住在自已身边,经常相聚,相处得很亲密。在历史上,皇家兄弟和睦相处的例子不是很多。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创造的这段皇帝和亲王和睦相处的佳话,成为开元年间最受人赞扬的故事。所以玄宗皇帝对渤海郡发生的王室不和现象很是反感。
武王请求诛杀大门艺的这道表章呈报到皇帝手上,让玄宗皇帝很反感也很为难。这道奏表的措辞很巧妙,要求提得很强烈,让皇帝必须做出同意或是不同意的明确答复。如果接受武王的要求,把大门艺押回渤海郡,会让忠于大唐皇帝的藩郡国亲王们感到寒心;如果不接受武王的要求,又会让那些藩郡国的郡王们感到不安。玄宗皇帝和大臣们反复商议之后,想出一个既不让大门艺绝望,又不使武王忿怒的解决办法。这办法就是由玄宗皇帝给武王写一道亲笔圣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言规劝,促进和好。
玄宗皇帝的亲笔信中写道:
致渤海郡王大武艺喻:朕以信义抚天下,不能纵容乱臣。朕以恩德治天下,又不忍看藩国王室自相伤残。大门艺在渤海郡获罪,理当受到惩处。可是惩处也要有度。杀了他全家已经是严惩,就不宜再加逼迫了。朕已将大门艺流放岭南,以示惩罚。望卿体察朕的苦心,此事就到此为止,不要对自已的手足兄弟赶尽杀绝。钦此。
这道圣喻送到敖东城,武王看了之后,感到皇帝所言入情入理,发自肺腑,令人感动,便怒气稍平。武王想,既然大门艺已经发配岭南去了,茫茫如同隔世,也和杀了他差不多,正如皇帝所言,应该适可而止,不宜再加逼迫,就把这件事放在一边。武王是个不能享受安闲的人,总是要找些惊心动魄的大事来做。暂时不去想大门艺逃亡事件,就把目光转向其他方面。这期间奚人和契丹人的部落重新抬头,不服大唐节制,屡屡越过长城sāo扰山西河北,只是这两部的实力还不够大,破坏的规模比较小。奚人和契丹人见渤海郡武王因为大门艺事件与大唐关系紧张,就派人来和武王联络,希望建立一个海东各国反唐大联盟。武王因为黑水部的争端,对大唐心存疑虑,也想和奚人契丹人联合起来对付大唐。于是,三方使节往来频繁,武王和百官每天讨论的几乎都是这件事。在大唐国的东北方,一股反唐的暗流正在涌动。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大门艺事件虽然暂时平静下来,其实并没有结束。过了不久又有探子从长安回来禀报,说大门艺确实从幽州消失了,可是并不象官方公开宣称的那样把他流放到岭南惩罚,而是转移到洛阳藏匿起来了。
武王闻报大怒,立即召大内相来吩咐道:大唐皇帝这样口是心非,是在戏弄本王。堂堂中原大国皇帝,竟这样不讲信义,居然玩起小儿捉迷藏的游戏来,不是太小看本王了吗?大内相再给他上表,痛斥他的口是心非,务必要将大门艺追拿归案。
大内相乌知古再起草一道表章,写道:
启奏大唐皇帝陛下
大唐是天朝上国,以信义征服四海,八方莫不宾服。若偶有疏忽,必是臣辅之误,定非陛下本意也。臣大武艺已经获悉,渤海叛臣大门艺已被薛泰转移到洛阳藏匿,并未如皇帝诏书中所说流放岭南。大国官员如此不遵上命,不讲信义,将陷皇帝陛下于不信,让天下人如何能够佩服?恳请陛下务必追查清楚,将大门艺送还渤海郡处治。
臣渤海郡王大武艺敬启。
玄宗皇帝接到这份表章,对武王执意追杀亲弟弟的作法很不理解。他想,渤海郡受大唐文化薰陶已有三十多年,怎么还会有这种兄弟相残的风气?前任郡王大祚荣的弟弟大祚新被迫出家当了和尚,现任郡王大武艺的弟弟又被迫逃亡到中原,他们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为什么不能象朕一样善待自已的同胞手足呢?难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兄弟手足之情更值得珍惜吗?
玄宗皇帝认真看过了武王大武艺的第二份表章,心想,不讲信义这句话说得很不成体统,是对朕的大不敬,可也确实点到了要害处。用谎言来处理大事,岂不是授人以柄,更加陷于被动。朕既然不忍心让大门艺绝望,就该向大武艺开诚布公地说明,不能用假话来蒙混。于是玄宗皇帝再给武王写了一份亲笔信。
玄宗皇帝在第二次亲笔信中写道:
致渤海郡武王大武艺喻:朕以为手足相残是天下最大的不幸。世上没有人能将断臂重置,所以更要加倍珍惜,不可轻易伤害。朕将大门艺安置于洛阳,本是出于一片慈爱之心。大门艺有罪于渤海,却还想尽忠于大唐,应该给他留下一线生机,好让他悔过自新,戴罪立功。从此以后大门艺在中原效力,不会sāo扰渤海事务,切望卿家不要再对亲兄弟追杀不止。自残手足,造成悲剧,rì后追悔,已经晚矣。现在秋天将至,天气渐凉,望卿早晚加衣防寒,珍重身体,平安康乐,以慰朕躬。钦此。
玄宗皇帝这道亲笔圣喻,写得动情动意,入情入理,又对武王充满关爱之言,就是要让武王不好意思再作出反驳。
武王接到这道皇帝亲笔圣喻,果然如皇帝所期望的那样,不好意思再上表请求捉拿大门艺。可是武王又实在不能容忍自已的亲兄弟的背叛,就另谋良策,必yù将大门艺从世界上清除才肯罢休。
这rì朝会,武王对百官说道:大唐皇帝包庇大门艺虽然不可取,可是他的坦诚慈善之言让本王不好再作反驳。如果继续上表和他打笔墨官司,就会陷于被动。现在不便继续上表强索大门艺归案。可是王法荡荡,又不能让大门艺逍遥法外。众官有何良策?
大内相乌知古奏道:既然正式交涉的办法不能奏效,就给他来个暗中行事。可以派些杀手潜入洛阳,把大门艺秘密处死。
武王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可是他知道这样做必须是极其秘密的,不能走露半点风声,只能暗中进行,不能在朝会上议论,就故意对大内相的建议不表态,也不要求百官讨论了,假装头晕,匆匆散朝。
朝会之后,武王回到上书房,独自沉思起来。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派剌客暗杀大门艺。只是这件事不能公开宣扬,只能暗中cāo作。让谁来实施暗杀计划呢?必须是绝对可靠的人,既不能泄露出去,又必须马到成功。武王想来想去,觉得只有驸马张文休能当此重任。
武王把驸马张文休召到宫中,问道:驸马对大内相在朝会上提出的建议怎么看?
张文休奏道:儿臣以为,屡次交涉无效,应该改变一下方法。大内相所议十分可行。
武王再问道:你是禁卫军总统领,手下有没有可以做剌客的人选?
张文休奏道:禁卫军都是武功高强的卫士,从中挑选几名杀手应该不成问题。
武王道:大门艺的武功也不是俗人可比。杀手人数又不能太多。你要jīng心选拔四名武功高强的杀手,亲自训练,再派他们潜入到洛阳行剌,务必将大门艺杀死。
张文休道:请父王放心,儿臣保证杀手马到成功。
张文休接到武王秘教,从禁卫军中选了四名武功高强的武士,秘密训练了十天,再悄悄派往洛阳行事。
四名剌客来到洛阳,住进一家客店,每天四处探查大门艺的行踪。不出十天,就探明了大门艺的住处。四名杀手就在他住处周围潜伏,伺机行剌。大门艺被迁到洛阳隐居,不敢暴露身份,每天深居简出,行动诡秘。他深恐武王不肯放过,对有人来暗杀有所jǐng惕,出入都有卫士随身保护。杀手们追踪尾随了二十几天,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尽管大门艺防范得十分严密,可是百密也有一疏,终于有一天大门艺到河南府衙去听取朝迁发来的指示,耽搁了时间,就让随行的卫士先去休息,归来时天sè稍晚,只有一名卫士跟随,让剌客有了下手的机会。四名武功高强的杀手一拥而上,先把卫士杀死,再围住大门艺疯狂进攻,要把大门艺乱刀砍死。大门艺自幼跟着父亲大祚荣学练武功,虽然没有象张雨生和大野勃那样得到父王的秘传,却也不是等闲之辈,对付四个杀手还是不成问题。
大门艺抵住杀手的进攻,大喝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剌杀本将军?
杀手们索xìng扯去面罩,向大门艺说道:我们是驸马张文休派来的,要替基下取你xìng命。这也是王命所使,身不由已。请二王爷不要见怪。
大门艺好言劝道:你们既然是渤海人,应该知道本王爷的威名,不要说你们只有四个人,就是四十个,也奈何不了我。我劝你们赶快收手,回去告诉张文休,我和张家无怨无仇,请他不要助纣为虐。
杀手们叫道:二王爷不要说梦话了。箭已离弦,岂能收回。剌客哪有不见血就回头的?王爷如果是条汉子,就不要逼我们动手,自已了断了吧!
大门艺冷笑一声,骂道:你们不想活了,本王爷就成全你们。来吧,谁先送死?
四名杀手一齐攻上来。大门艺就和杀手们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这四名杀手虽然是从禁卫军中选拔出来的,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可是经过张文休十天的指点,武功长进,攻击能力也是非同小可。四个人四把刀舞得象四面墙一样把大门艺围在当中,渐渐缩小了包围圈。
大门艺自恃武功高强,不把四名杀手放在眼里,一把单刀神出鬼没,一心要把杀手们置于死地。可是斗了三五十回合之后,大门艺觉察出杀手的功夫与自已有些相似,这才醒悟到是张文休教了他们仙功道法。大门艺心中忿怒,暗暗骂道:张文休将仙功私传外人,是背祖叛师,天理难容,你张家必遭报应。
双方斗到夜深。四名杀手越战越勇,志在必得。大门艺孤掌难鸣,渐渐有些招架不住,臂上和腿上已经中了好几刀,血染衣衫,处境十分危机。
洛阳是大唐的东都,治安归河南府管辖,夜晚的巡逻盘查一向很严格。这时有一队河南府的衙役巡逻过来,发现有人打斗,就围了上去。火把下映出那是四对一的格局,被围攻的正是河南府重点保护的大门艺。巡逻的官兵就一拥而上把剌客奋力拿下。
河南府对这些渤海郡派来的剌客不能擅自处理,就押送长安,交刑部发落。刑部知道这件事涉及到皇帝亲自过问的大门艺事件,也不敢自作主张,就上报给皇帝。
玄宗皇帝听说渤海郡有剌客来剌杀大门艺,心中暗暗好笑,想必是大武艺已经黔驴技穷了,才出此下策,便降旨道:大武艺不再上表索要大门艺,却派剌客来剌杀,这是把公开纠缠变成了暗中捣乱。朕就将计就计,也不公开揭穿他行剌的伎俩,只把剌客削去耳朵,放回渤海郡,让他反省悔改。命河南府对大门艺严加保护。以后他再派剌客来,一律照此法处理。
四名剌客剌杀不成,反被削去耳朵,狼狈逃回渤海郡,向张文休哭诉行剌失败过程,请求宽恕。张文休把他们拘禁起来,再来向武王请罪。
武王闻报恼羞成怒,向张文休降教道:行剌失败,反遭羞辱,要这样的剌客还有何用?将他们密秘处死,免得传扬出去让天下人耻笑。
张文休遵教将四名剌客密秘处死,对其家属则谎称因公牺牲了,给予抚恤。
武王不肯甘心接受行剌失败,遥望西南,暗暗发誓道:叛贼不除,孤王不甘。皇帝不义,孤王难平。此仇不报,何以为王!孤王誓杀叛贼大门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