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綝一族很快便被处死,同时也替被其害死的一干重臣和鲁育公主平反。一场浩劫就这么平安的渡过,各大世家阀门不由得对吴主孙亮另眼相看。对于孙峻,孙綝兄弟把持朝政期间的恶行,孙亮感到十分不耻。甚至认为这两族人不配作为皇室一族存在,于是御笔一挥将两家除名。孙峻死去多时也被发掘出棺木,迁至他方。很快各地的乱党也被平息。
作为孙峻,孙綝兄弟的得力手下,文钦唐咨一干人等都被列入了有罪之臣的名单中。在孙綝铲除异己,尤其是对付吕据,滕胤二人时,文钦和唐咨都是作为主要的将领出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寿春城破,诸葛诞文钦战死,唐咨降魏。东吴暂时没有了北上的理由,孙亮也需要休养一段时间避免手中的大权旁落。对于有功之臣大兴封赏,勤修政事安抚人心。同时更是派出使者出使川中,与同盟的蜀汉政权通传近况。

吴国恢复了平静,魏国却是朝野哗然。魏帝曹髦在群臣的“逼迫”之下,竟然不幸遇难。曹髦万念俱灰之下,推开了群臣抽出悬挂墙上的长剑便走向宫外。这个时候的曹髦不是满腔热血,而是一心求死。

只要自己还活着,终会妥协向司马氏低头。换做是年纪大些的人,或许忍一时风平浪静,也就这么过去了。毕竟这么多臣子恳求,这台阶也是很容易下的。但曹髦年纪轻轻,好胜心强,对于早就不复存在的皇室尊严依然十分看重。可以说这是一种气节,也可以说是一时想不开,无论怎样评价都改不了既成的事实。

殿内的群臣和侍者还没反应过来,魏帝曹髦依然持剑走出了宫殿。外面围着的是宫内的禁军,也就是曹魏一直看重的虎卫军。见到陛下怒气冲冲的走出,虎卫们都是感到奇怪。一朝天子拿着宝剑,这么冲了出来,要找谁拼命不成?好好的皇帝不做,活的不耐烦了?

领头的是中护军贾充,看到魏帝曹髦的模样也觉得诧异。钟会,裴秀,贾充三人都是深得司马昭器重的人才。治国治军贾充比不上钟会,裴秀二人。但提起为官之道,权术之变三人中以贾充为首。

曹髦大步流星的走了过来,贾充心知不能放魏帝出围,否则自己如何像大将军交代?陛下这个样子多半是在殿内受了刺激,但也不能不防陛下做出过激之举。于是贾充上前数步便要施礼。

虎卫军是当年保护曹操安危的重要力量,和虎豹骑并称于世。素来以忠心,强悍,精锐称雄的虎卫军,如今也沦落为司马氏的爪牙。曹髦直直的走了过去,没等贾充施礼,一剑便劈了过去。

贾充想到了应对之策,甚至早有准备,但自己并非是武班出身,又是准备跪地行礼。只听得惨叫一声,曹髦的宝剑正劈在贾充的肩膀之上。这一剑是曹髦含恨出手力道极大,切入了肉中后势头未减砍再骨头之上。

剧痛传来,贾充唯有惨呼,却是不敢动弹。身后的虎卫军也被突如其来的事件惊得呆住。陛下杀臣子,谁也不敢阻拦。况且贾充这司马昭身边红得发紫的人物都被劈了,自己不过是宫中的禁卫,陛下会手下留情那就奇了……

“陛下!陛下……疼死臣了……”见曹髦双眼发红,面目已有扭曲的迹象,贾充哀号求饶。求饶是求饶,尚能活动的那只手却是悄然拔出了短剑藏在身后。

听到贾充的哭号,曹髦神情漠然的看着贾充,一点点的抽回了宝剑。贾充凄厉的哀号之声划过大殿,闻声赶出来的群臣和侍者都吓得面无血色。

微风轻送,曹髦似乎清醒了许多。看着血人似地贾充,再看看自己手中的宝剑,曹髦一个激灵宝剑跌落在地。自己这是怎么了?都封了司马昭九次,何必执着于这一次,那之前的九次岂非白做了不成。

本来是想要效仿西蜀的刘禅,麻痹司马昭等人的心神,暗中积蓄力量。现在竟没有忍住这一时的荣辱,反而坏了自己的大事。砍了贾充,谁还会相信这个皇帝对司马氏是亲善的呢……

“朕这是怎么了……爱卿你的伤……”曹髦自言自语的说着,看贾充伤的严重便要走近一步观看,也有想扶起贾充的意思。

贾充正勉力起身,想先离开此地治疗伤势。看到曹髦神情慌张,没了恶意,心中一送,看来自己是安全了。

“陛下你……臣无大碍……”贾充也是磕磕绊绊的说着,起身时牵动伤势,疼的龇牙咧嘴。

曹髦迈步向前,不想鬼使神差的脚下一绊,身子前倾摔向了正在起身的贾充。

“陛下!”贾充吓了一跳,既怕曹髦摔倒,又恐曹髦砸到自己跟着吃瓜捞。伸手之间也没弄清楚是扶是推,总之是被曹髦撞个满怀,两人做滚地葫芦倒在一起。

殿上的群臣和侍者,殿下的虎卫军将领这个时候都反应过来,一股脑的围上来为二人解围。贾充被压在地上难以移动,伤处又是着地疼上加疼,只顾着嘶声喊疼。身上的魏帝曹髦不为所动,死死的压着贾充也没动作。大家围了过来,想伸手扶起二人,却又将手缩了回去。

贾充见了气不打一处来,呼喊道:“还不快扶陛下起来!”围观的众人没什么反应,脸色却是不怎么好看。

“你们……”话没说完,贾充也觉得事有蹊跷。陛下为何在自己身上没了动静?自己一只手还被压在两人身体之间,而手上……竟是那把拔出未曾丢弃的短刀!

饶是贾充素来八面玲珑,此时也是乱了心神。不知哪儿来的力气把魏帝曹髦掀翻,贾充喘着粗气,忍着剧痛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短刀插在魏帝曹髦的腹中,曹髦仰壳躺在地上,已然是出气多入气少了。

吴帝成功平乱,魏帝不幸遇难的消息先后传到蜀中。随之而来的尚有淮间战事的消息。刘禅听完一众大臣的评述,摇了摇头独自回到了宫中。

魏,蜀,吴三国的皇帝同样面临着权臣当道的困境。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大不相同,像是魏主曹髦便遭此不测。这不能不说是为人君主的悲哀。自己已然走过了最为艰难的路程,对于其他人的遭遇也只能是叹息已报。

摆在桌案之上的是一只弩,和几十支箭。弩不是不同的弩,箭也不是普通的箭。这是诸葛连弩,也就是诸葛亮改制而成的弩箭。比起其他弩箭,诸葛连弩携带方便,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射十支弩箭。比传统的连弩更具有机动性和杀伤力。在陈寿做三国志之时,将其称之为损益连弩。

诸葛连弩做为武器,已然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弩箭。但在实用性上也有着诸多的限制。为了可以连续射击,诸葛连弩加高了箭匣,这样便于贮存多余箭支,解决了连续发射的速率问题。但也因此破坏了连弩的基本结构,导致了诸葛连弩无法做精确的瞄准射击。因为箭匣加高后的位置恰好挡住了连弩用来做瞄准的空间。

实际运用当中,连弩的射程是有限的。因此只能作为局部打击的有效武器,而无法投入大规模作战之中。没有瞄准的功能,持弩的军卒只能依靠日常训练中的直觉来射进敌人。虽然弩箭连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法精确打击的不足,但也注定了诸葛连弩无法像常规弓弩一样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当代的巧匠魏人马钧曾经称赞过诸葛连弩的巧妙,并且说如果加以改造连续发射五十支箭也是可以做到的。刘禅很是想找到这位当代巧匠,但隔着千山万水,只能神游而已。川中多英才,没有马钧还有来敏。

来敏字敬达,是东汉名将来歙的后人。来敏姐夫黄婉和当时的益州牧刘璋有亲属关系,所以当刘璋迎黄婉妻子入川时,来敏也跟随着入川避难。来敏这个人涉猎极广,好像天底下就没有他不精通的行当。

做为迁移到川中的世家大族,来敏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喜欢闲扯清谈。其实清谈在当世是许多文士大夫的爱好。像曹魏的孔融便属于此类文士,来敏在川中的声明丝毫不比孔融在中原的名声差。因此清谈起来往往是许多慕名来听,时间久了难免涉及到时政。这是君主最为忌讳的一点,抨击也好嘲讽也好都不是统治者喜欢看到的。

正因如此来敏在官场之中几起几落,现在以九十七岁的高龄拜执慎将军一职。执慎之意也是统治者对于来敏的期望。

听说陛下要亲自拜访,来敏也找人打听了一二,希望对于刘禅的来意做到心中有数。当朝的无不是来敏的小辈,对这个刘璋时期便闻名川中的名士皆是恭敬有加。因此很快便将消息传递回来,来敏在房中思索中,诸葛连弩要怎样改造才好呢?

夏口附近出现了几条身影,观其体魄均是不凡。村落之中多有流传东吴国中之变,几人四下打听着,转而又聚在一起萧然离去。

(2012终于来到,不动恭祝各位大大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也请各位大大继续支持不动,欢迎各位大大投票,收藏,留评。这是不动最大的写作动力!)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