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万民刍狗
意气风发青年少,太学生多报国难。

空负奇才无用处,何rì能登天子堂?

萧衍称帝后的第一任尚书左仆shè容稽向萧衍道:“圣上,现今国库空虚,而臣观百姓之家仓廪充实,钱庄中,百姓的储款亦多,臣有三策,既能让百姓乖乖地把钱交给国家,大力充实国库,又可让陛下的圣明睿断之名rì隆。”

“哦,爱卿请讲。”

“一则太学扩招,在每个郡级城市最少都设立五座太学,国家不再负责太学生的学校和生活费用,每名太学生需缴纳一定不菲的学费;二则城中建筑用地收归朝廷,凡县级城市以上严禁私人私自修建楼堂馆舍,建筑施工坊必须取得朝廷认证的资质,城市建筑用地由朝廷公开明码标价拍卖给建筑施工坊,设立楼建局,对城市用地和农村建筑统一管理,课征房产税;三则将所用医馆和医疗资源向全天下的官吏和老百姓开放。”

“前两计听来到是可以收到不少民脂民膏的,可是这第三吗?”

“皇上,医馆和医疗资源向全天下的官吏和老百姓开放,并不是说免费的,前朝的官吏凭级别高低可以减免相应的医疗费用或免费医疗,百姓也根据地区富裕和疾病程度不同,公立的医馆也相应地免除费用,现在不同了,天下再也没有白吃的午餐了,除去京城少数的王公大臣外,其它人就医一概收取医疗费用。”

“前两计可能百姓无异议,第三策就怕百姓菲仪颇多吧。”

“第三策实施起来时,可做一些名义上的改动,即为国立过军功、大功之人和实在贫寒之人,仍然可以享受某种程度的免费医疗,可以免费开方和免费享受某些常见病用草药的治疗,不过对外不宣称是常见的草药罢了。”

“爱卿所言有理,准奏,就此实行吧。”

于是,上太学不收费,朝廷供给太学生食宿费用,大病、重病由国家全额出钱免费医治,百姓建房自愿、zì yóu等三条由宋朝开国皇帝刘裕所创良好国策就这样被更改了。

教育、房子、医疗成为了梁朝百姓所形容的三座大山。虽然大梁建立后,无大的战乱,不像北魏动乱连连,但是大梁的百姓仍然成为了房奴,医奴,生活在奔波忙碌之中,终rì的辛苦劳累,只是为了养活大财阀和朝廷。

天监元年,即公元502年,我18岁,整个大梁朝有人口59万余户,当年毕业的太学生仅有一千七百多人。

天监元年,碰到太学教育改革,没法,交了不菲的学费去念太学,念了两年,到公元504年,我20岁,从太学毕业了,整个大梁朝有人口户数为62万余户,而当年毕业的太学生居然达到了二万六千多人。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立太学起,太学生很少能够有达到上万人的时候,西晋武帝时太学生也才有三千人。最多是在王莽的时候,达到了三万人,可不要忘记了那是在全国统一,西汉升平rì久的条件下,全国光人口最少也上了二千万人。而我大梁朝从国土上仅仅是占据了全中华七分之三的面积,人口按每户八人算,也才五百万人不到,人没有王莽新朝时的四分之一,可太学生人数却快与那时持平了。怎能了得?

从前,太学生的毕业分配是根据博士弟子成绩即通经多少随才而用,分四种:

一、学习满两年,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能通者随后辈试,通过亦得为文学掌故。

二、已为文学掌故者,满二年,考试能通三经者,擢高第为太子舍人。不能通过者随后辈试,通为高第者,亦得为太子舍人。

三、已为太子舍人满二年者,考试能通四经者,推其高第为郎中。其不得第者随后辈试,通过者亦得为郎中。

四、郎中满两年,试能通五经者,推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其不得第者,随后辈复试通过后亦得补吏。

以上规定主要为对豪门大族、公卿子弟的一种特殊待遇。太学中的寒门学生学业满后很多都是返回乡里从事教学督导工作,他们可以在地方被征辟聘请为吏为官,亦可通过举孝廉等察举方式入京为官。一般寒门的合格学生或为大郡县的教监,或到小县城去任县丞,县尉等职。但在由讲究家庭门第的士族阶层把持的朝政中,寒门学生一般只能当到中、下级官员,以下级官员居多。

换句话说,在以前的话,即使你出身寒门,家中无权或贫穷,只要从太学合格毕业后,最少也能捞一个一官半职,教监,县丞,县尉最低也是九品官。

可自从太学扩招后,太学完全对所有学生开放,不论你的人品、德行、才华只要识字都可以进太学读书,公卿子弟进入国子学学习,依然享受优待。因为太学生多,朝廷完全对毕业学生甩手不管了。从公元503年开始,太学生不要说去当有品级的官了,就是能弄到个吏干干就已经挺不错了。

到公元505年,我毕业时,就是要去干个吏都是几十人,上百人去竞争一个职位了。

邸报上登载:大梁王牌太学,建康太学的毕业生去当屠夫卖肉,卖冰糖葫芦的多了是了,一时间,读圣贤书无用论,到处甚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