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第五节一个熟人的出现
张海洋家客厅里,我和赵涵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与张海洋相对,侧耳倾听着他所说的每一字一句。赵涵还时不时的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间越式(一种双层结构,客厅挑空的建筑形式)的建筑中,有着最为豪华的欧式装修,有着可以眺望大半个江州市的观景阳台,甚至可以看到穿梭于远方江面上的一艘艘渔船。屋内的物件有秩的摆放着,客厅角落一个光亮的桌面上,燃着三根清香,几盘水果,靠墙,摆着两张遗像,一个中年,一个老年。
眼前的这个青年,已然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谈吐间多了许多淡然,虽然依旧挺拔英俊,却在目光中潜伏着一丝丝疲倦。正说话间,张海洋忽然停了下来。我和赵涵不禁一怔望向他。他抬起头,看了看我,转而紧紧盯住了那两张遗像,眉头紧锁。于是,这个空间变得出奇的安静,若不是那尊高大的落地钟不时地晃动着钟摆,我会以为,时间也停止了。一秒、两秒......没有人去打破这份平静,因为我和赵涵都明白,此刻的张海洋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毕竟,他所诉说的是一个悲剧的故事,是一个在他内心尚还稚嫩的时候就已经切身经历的悲剧故事,即使他已经学会了平淡,让他次面对,却也无比艰难。
时间还在一分一分的流逝。
“要不这样,小张,今天就到这里,咱们改天再聊?”赵涵谨慎的询问道。
“哎呀,你看我竟然走神了,刘哥、赵哥,对不住了啊。”张海洋扭过头,嘴上挂着艰涩的微笑,眼里早已湿润了。“没关系,现在还早,咱们继续吧,你们一个礼拜才能过来一趟,也不容易。”说着,拿起桌子上放着的一包烟,抽出了两根,递给我和赵涵,我们示意不抽之后,他便放回了一根,另一根自己用打火机点着,深深的吸了一口,待到长长吐出的白烟慢慢升腾,张海洋开始说话了。我和赵涵对视一眼,心里五味杂陈。
“那些年,是我过去二十多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我和林楠一起读完了小学,我学习成绩不错,时不时的拿个第一,学期末也总能拿回去几张奖状。林楠一开始成绩一般,后来整天只知道玩儿,有时候还跟别的同学打架,从小打小闹,到后来组队打架,从一开始“师出有名”,到后来欺负人,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但是我们依旧关系亲密。林楠也从不让我加入他的小团体,说是那样我会影响我的学习,还说我是以后要当“发明家的人”,现在必须好好学习。我曾劝过他,让他好好学习,可说了等于没说。干爸干妈几次被老师交到学校,甚至还让干爸到学校陪读,但也是收效甚微。我也慢慢明白林楠那个成为老大的梦想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父亲的生意那几年也做得风生水起,从起初二十几个工人的小作坊,一步步建立了拥有自己设计团队,自己品牌的服装制造公司,职工人数是以前的十倍还多,效益更是连年翻番。我们也不再住在以前的工厂,而是在市区里面买了一栋一百多平米的房子。买完房子后,父亲回东北老家把爷爷接来住,起初爷爷想念儿子、想念孙子倒也安生,可一久就说自己在这里住不惯,想念邻里的老哥们儿,执意要回老家,迫于爷爷的强硬态度,父亲只好又送爷爷回去,只是在原来工厂的附近给爷爷买了一套公寓,又给爷爷请了保姆才作罢。父亲也报废了那辆跟随他多年的“125”摩托车,换了一辆进口的小轿车做他的坐骑。干妈也随着rì益开放的市场狠赚了一把,虽然天天不动声sè,但据父亲说,干妈家的钱不会比自己少,我也好奇问父亲既然干妈做生意又不用花钱买地皮盖工厂,也不用请那么多工人,你干嘛不也做贸易呢?可它却是含糊其辞或是一笑了之,我也没有多问。干妈家也买了小车,但还是住在原来的小区里,两家人依旧走动频繁,关系密切”。
“我原来读过书的幼儿园,在这群生意人纷纷华丽丽的变身成为企业家之后,也焕然一新,面积扩大了,师资力量充实了,环境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原来的城乡结合部也随着城市的扩张成为了较为繁华的地段,除了外来经商者的子女之外,许多当地的小孩也选择了这所幼儿园,只不过他的名字还是叫做“chūn雨幼儿园”。庞老师在我爸这个“校董”的帮助下成了校长,而当年深受广大小朋友喜爱的魏宁宁老师却在离职之后不知所踪,最可怜的是方老师,据说他的爱人生意场上败北,赔得倾家荡产,于是带着妻子家小回老家去了。父亲说,“做生意的这些人在商场上打拼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我不知道他这话是表明了自己拥有金子般的幸运,还是方老师的爱人只能像沙子那般不幸。虽然我不认识那个沙子般不幸的方老师爱人,但是看到方老师被养的膘肥体壮,就知道他也绝对是个人物,至少曾经是”。
“一切仿佛就像老天眷顾一般,我周围的一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势,我也陶醉于其中,陶醉于和林楠坚定的友谊,陶醉于父亲甚至干爸干妈对我的宠爱,陶醉于父亲成功后优越的物质条件,陶醉于这个陌生的城市让我不再去畏惧......”
张海洋再次沉默了,把烟蒂按在“鸟巢”烟灰缸里重重的拧了拧,直到不再冒出一丝白烟。我和赵涵注视着他,注视着他低垂的头,注视着他有些发红的眼,片刻后,他又再次说话了。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一个熟人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
张海洋家客厅里,我和赵涵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与张海洋相对,侧耳倾听着他所说的每一字一句。赵涵还时不时的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间越式(一种双层结构,客厅挑空的建筑形式)的建筑中,有着最为豪华的欧式装修,有着可以眺望大半个江州市的观景阳台,甚至可以看到穿梭于远方江面上的一艘艘渔船。屋内的物件有秩的摆放着,客厅角落一个光亮的桌面上,燃着三根清香,几盘水果,靠墙,摆着两张遗像,一个中年,一个老年。
眼前的这个青年,已然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谈吐间多了许多淡然,虽然依旧挺拔英俊,却在目光中潜伏着一丝丝疲倦。正说话间,张海洋忽然停了下来。我和赵涵不禁一怔望向他。他抬起头,看了看我,转而紧紧盯住了那两张遗像,眉头紧锁。于是,这个空间变得出奇的安静,若不是那尊高大的落地钟不时地晃动着钟摆,我会以为,时间也停止了。一秒、两秒......没有人去打破这份平静,因为我和赵涵都明白,此刻的张海洋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毕竟,他所诉说的是一个悲剧的故事,是一个在他内心尚还稚嫩的时候就已经切身经历的悲剧故事,即使他已经学会了平淡,让他次面对,却也无比艰难。
时间还在一分一分的流逝。
“要不这样,小张,今天就到这里,咱们改天再聊?”赵涵谨慎的询问道。
“哎呀,你看我竟然走神了,刘哥、赵哥,对不住了啊。”张海洋扭过头,嘴上挂着艰涩的微笑,眼里早已湿润了。“没关系,现在还早,咱们继续吧,你们一个礼拜才能过来一趟,也不容易。”说着,拿起桌子上放着的一包烟,抽出了两根,递给我和赵涵,我们示意不抽之后,他便放回了一根,另一根自己用打火机点着,深深的吸了一口,待到长长吐出的白烟慢慢升腾,张海洋开始说话了。我和赵涵对视一眼,心里五味杂陈。
“那些年,是我过去二十多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我和林楠一起读完了小学,我学习成绩不错,时不时的拿个第一,学期末也总能拿回去几张奖状。林楠一开始成绩一般,后来整天只知道玩儿,有时候还跟别的同学打架,从小打小闹,到后来组队打架,从一开始“师出有名”,到后来欺负人,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但是我们依旧关系亲密。林楠也从不让我加入他的小团体,说是那样我会影响我的学习,还说我是以后要当“发明家的人”,现在必须好好学习。我曾劝过他,让他好好学习,可说了等于没说。干爸干妈几次被老师交到学校,甚至还让干爸到学校陪读,但也是收效甚微。我也慢慢明白林楠那个成为老大的梦想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父亲的生意那几年也做得风生水起,从起初二十几个工人的小作坊,一步步建立了拥有自己设计团队,自己品牌的服装制造公司,职工人数是以前的十倍还多,效益更是连年翻番。我们也不再住在以前的工厂,而是在市区里面买了一栋一百多平米的房子。买完房子后,父亲回东北老家把爷爷接来住,起初爷爷想念儿子、想念孙子倒也安生,可一久就说自己在这里住不惯,想念邻里的老哥们儿,执意要回老家,迫于爷爷的强硬态度,父亲只好又送爷爷回去,只是在原来工厂的附近给爷爷买了一套公寓,又给爷爷请了保姆才作罢。父亲也报废了那辆跟随他多年的“125”摩托车,换了一辆进口的小轿车做他的坐骑。干妈也随着rì益开放的市场狠赚了一把,虽然天天不动声sè,但据父亲说,干妈家的钱不会比自己少,我也好奇问父亲既然干妈做生意又不用花钱买地皮盖工厂,也不用请那么多工人,你干嘛不也做贸易呢?可它却是含糊其辞或是一笑了之,我也没有多问。干妈家也买了小车,但还是住在原来的小区里,两家人依旧走动频繁,关系密切”。
“我原来读过书的幼儿园,在这群生意人纷纷华丽丽的变身成为企业家之后,也焕然一新,面积扩大了,师资力量充实了,环境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原来的城乡结合部也随着城市的扩张成为了较为繁华的地段,除了外来经商者的子女之外,许多当地的小孩也选择了这所幼儿园,只不过他的名字还是叫做“chūn雨幼儿园”。庞老师在我爸这个“校董”的帮助下成了校长,而当年深受广大小朋友喜爱的魏宁宁老师却在离职之后不知所踪,最可怜的是方老师,据说他的爱人生意场上败北,赔得倾家荡产,于是带着妻子家小回老家去了。父亲说,“做生意的这些人在商场上打拼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我不知道他这话是表明了自己拥有金子般的幸运,还是方老师的爱人只能像沙子那般不幸。虽然我不认识那个沙子般不幸的方老师爱人,但是看到方老师被养的膘肥体壮,就知道他也绝对是个人物,至少曾经是”。
“一切仿佛就像老天眷顾一般,我周围的一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势,我也陶醉于其中,陶醉于和林楠坚定的友谊,陶醉于父亲甚至干爸干妈对我的宠爱,陶醉于父亲成功后优越的物质条件,陶醉于这个陌生的城市让我不再去畏惧......”
张海洋再次沉默了,把烟蒂按在“鸟巢”烟灰缸里重重的拧了拧,直到不再冒出一丝白烟。我和赵涵注视着他,注视着他低垂的头,注视着他有些发红的眼,片刻后,他又再次说话了。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一个熟人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