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军仪式以后,是一场算不上丰盛的宴会。在原潍州衙门、现在的山东议事厅的大院里,满满的摆上了数十桌。各路人马,各sè人等在这里举杯畅饮。
做为主人身份的周天临在郑培民和秦长捷的陪同下,举着一个酒杯,正在四处敬酒,而在他们后面则跟着形影不离的大牛和三炮。一个为周天临护驾,一个举着“专用酒坛子”专为周天临添酒。看到酒量本不好的周天临越喝越jīng神,郑培民和秦长捷对三炮手里的那坛酒顿时充满了怀疑。

敬过孔克坚这位衍圣公,然后敬了朝廷钦差刘六,尽管另一位钦差盛文郁脸sè不善,周天临还是给他敬了杯酒。黑着脸的盛文郁没有办法,只好气哄哄地随意喝了一杯。毕竟这是山东,人家的地盘,任你再是什么丞相,要是人家一翻脸就什么都不是。

然后是山东各地的父老代表。这些山东各地选来(大半是工作队推荐的)的老农、商贩、士子、中小地主等人,看到山东行省三大巨头恭敬地向自己一一敬酒,这心中的诚惶自然不能言语。但是周天临三人却显得更加诚惶诚恐,异常的恭敬,仿佛高高在上的是这些父老一般,让这些父老基本上是合着眼泪一起喝下酒来。

这些情景不由地让旁边的众人唏嘘,其中便有一个着青衫的文人坐在其中,两眼出神地看着周天临,看着他在整个宴会上的一切动作。看上去,他应该是其他义军的代表。

很快,周天临敬酒敬到了这边,首先是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这位张士诚最出sè的弟弟看上去一脸英气,颇有大将之势。现在的张士诚已经名义上归顺了元朝,朝廷即将传旨给予他赦免和高官,而且估计还要他带兵去围剿北方的山东。但是张士诚却暗地里依然“心怀不轨”,张士德来山东潍州就是一件非常耐人寻味的事情。张士诚是一支dú lì于毫州王朝的起义军,所以和红巾军系统没有什么联系和瓜葛,这次为了和山东红巾军搭上关系,张士诚可没少绕圈子搭桥。

和张士德的谈话非常痛快,两杯酒下去,周天临和张士德之间居然谈出了笑声,仿佛是一对多年的好友。

接下来是同属毫州红巾系统的各路人马的代表了。不一会,周天临走到了那位一直关注自己的那位中年文士面前。“这是滁州(今安徽滁县)的李善长,百室(李善长的字)先生。”

听完外务司陪同官员的话,周天临明显一愣,站在他面前的文士看到周天临的瞳孔骤然一缩。不过周天临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连忙举杯道:“原来是百室先生,多谢你远道而来,请满饮此杯!”

待敬完酒之后,周天临突然贴头过去轻声说道:“百室先生,今晚诚请先生到蔽处书房一谈,周某想了解一下江北的局势。”说完,扭头就走,留下李善长一个在那里举着杯子发了半天愣。

李善长跟着周天临的亲兵凌三炮走进一处院子,穿过一个空庭对面就是一座三间的书房,里面正亮着灯。

跟着凌三炮走进书房,李善长看到周天临坐在书桌旁,而旁边的一位小吏正就着桌子上明亮的烛光在挥毫写东西,另一位亲兵统领吴大牛站在周天临的后边,用平静的目光看着自己走进书房。

听到脚步声,周天临抬起头看了一眼,“百室先生来了,请先坐,我还有点东西要写,一会就好了。三炮,给百室先生拿张椅子过来,就摆到我的桌子跟前。”

凌三炮利索地搬过来一张椅子,放在桌子前,周天临的对面。李善长也毫不客气,撩起长袍的下摆,一屁股就坐了下去,并仔细地观察起对面近在咫尺的周天临。只见这位山东红巾军的领袖正在给旁边埋头苦写的书吏口述一封书信。

“今遇百室先生,才知道多年前的老师恩人百室先生在郭帅和朱元璋兄弟麾下。遥想当年,天临曾受百室先生活命大恩,并有教诲之情,失散多年仍然不敢忘记。今rì重逢实在是老天爷开眼,我已经决定了要把百室先生留下,而百室先生的家眷还请郭帅和元障兄弟放行,随送信而来的亲兵队长护送过来,以便让我报恩。写白一点没关系,老郭和老朱也识不了多少字,大白话他们更明白。”

说到这里,周天临转过头问李善长:“百室先生,你家眷有多少人?”

听到这里,李善长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看来这位山东义军首领不但要把自己留下,还在写信跟滁州郭子兴和朱元璋要自己的家眷。

李善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周天临那“炽热”的眼睛还盯着自己,不由说道:“连妻子姐弟共有二十六人。”

“写上具体数目,要是这老朱敢漏一个,我弄死他。”周天临说道,“继续,同时再向郭元帅说,周愿送上粮食五万担,上好铠甲刀枪各五千具,多谢郭帅和元璋兄弟对百室先生的照顾。如朱元障兄不愿意离开百室先生,我就向毫州朝廷请旨,请元障兄一同来山东就职,反正我山东百废待新,需要更多的人手。”

听到这里,李善长的汗水飕飕地顺着后背往下流,这个周天临太坏了,真是太坏了。看来他非常了解滁州的情况,现在朱元璋还依附于郭子兴名下,而郭子兴则对这个义女婿一百个不放心,总是防着一手,把他手下的谋士弄走总是不错,加上山东送上这么一份大礼,郭子兴早就高兴得连他老爸姓啥都忘记,还不赶紧着让自己一家收拾包袱到山东去“受恩”。如果朱元璋敢闹,到时“毫州圣旨一下”,郭子兴是非常愿意把朱元璋撵到山东去,好把滁州的家业留给自己的儿子。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的话,朱元璋就真不能在郭子兴手下混了,只能直接反出来了,否则还真没办法对付了。

周天临却还在继续口述着:“郭帅和元障兄地处江北江南之地,文士比比皆是,不缺人才参谋,就让天临奉养百室先生及家人,了结此愿吧。”

李善长听到这里,明白自己已经完全被周天临给卖了。加上前面的话,这天下人都认为自己是周天临的恩人和老师了,谁叫周天临满世界嚷嚷自己是庐州合肥人,而且还一口合肥话(我们再次假设现在的合肥话和元末的合肥话差别不大。),其中有些差异人家也认为是少年时远离故乡而变了音。自己的故乡宁远离合肥有多远(在合肥和凤阳之间),这么说人家当然信呀。

如此一番话写在信上,朱元璋肯定会相信自己和周天临有不浅的交情,那么自己回去还会不会受他的信任。接触这么久,李善长认为自己对朱元璋的xìng格还是有些了解,他外宽内严,生xìng多疑暴烈。拿的起放的下,那是往好了说,说不好听就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而且还有些薄恩寡情。以前自己一直认为这是枭雄的特征,但是李善长也明白,这种人一旦发起威来就不得了。

也罢,也罢,都叫自己一时多事。

书吏把书信写好,呈给了周天临,然后立即离去。

周天临看了看,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无误,然后掏出护国大将军的印往上一盖,再折好,装进信封里,递给旁边的吴大牛。

“大牛,你马上动身,带上五百人,速速地赶到滁州,找到郭子兴和朱元璋,把这封信交给他们,然后把百室先生的家眷接过来。现在淮安路一片混乱,而且我们的两个军团要进军这里,应该没有太大问题。高邮府又是张士诚的地盘,现在正跟我们暗通着呢!所以一路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你还是要小心,以防万一。不管如何,你必须把百室先生的家眷一个不少地带到潍州!”

亲兵统领吴大牛应了一声,把信揣进怀里,快步走出书房。

“百室先生,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周天临正sè对李善长说道。

这时,桌子上的烛台突然暴爆了一个烛花,三炮连忙过来用剪刀剪了一下。

“真是惭愧!我的眼睛不好,晚上不多点些蜡烛就无法看东西。所以才点了如此多的蜡烛。”周天临指着点着十几支粗蜡烛的烛台说道。其实他那是眼睛不好,完全是因为在rì光灯下看书看惯了的他无法忍受着暗黄的烛光,他恨不得点上几十支蜡烛。

“百室先生怎么会想到来山东一趟?”周天临问道。

李善长长叹一声,将原委一一道来。

当周天临率领山东义军闹出大动静之后,一向心怀异志的李善长立即对北方的这支义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得到道听途说的各种消息,李善长对这支义军和周天临的疑惑更大了。最后通过朱元璋向郭子兴要求,代表滁州方面出席山东行省的大典。本想好好了解这支义军和周天临,谁知自己一来就回不去了。都怪自己当时一时好奇,自己提出来观礼,结果周天临这么一搅和,现在回去也说不清了。

听完李善长的话,周天临不由哈哈大笑:“我知道百室先生的心意。我知道。哈哈!”说到这里,周天临突然俯过身来低声说道:“百室先生是不是担心我山东义军对朱元璋争夺天下有阻碍呀?”

听到周天临的话,李善长不由象听到一声雷响,吓得双手一哆嗦,两腿也开始发抖了。

“将军何出此言?”好半天李善长才强自镇静下来。

“百室先生喜好法家理论,自小有大志,在去年朱元璋南下进军滁州经过定远县时,先生便投其门下,常以汉高祖事鼓励朱元璋,是不是呀?”周天临依然笑眯眯的问道。

听到这里,李善长的冷汗又出来了,上次的都还没干,现在又开始流了,看来今天非要洗澡不可了。

李善长知道,当时是和朱元璋彻夜秉谈提到这些话的。那时朱元璋问四方兵起,何时才能太平?自己回答道:汉高祖也是平民出身的,为人气量大,看得远,善于用人,不乱杀人,五年功夫,便平定了天下。元朝不得人心,上下不和,已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濠州与沛相去不远,你如能学习这位同乡的长处,天下太平也就快了。这些话都是密不传他人的话,怎么这周天临全知道。

周天临看着李善长那异常惊讶的脸,心里是非常得意。自己那《大明英烈传》和乱七八糟的书可没白看,一下子就把李善长唬住了。什么君臣投机,都是后世人扯淡。

这李善长自小就有什么大志,还颇有心计,喜爱法家,而且估计多读了几年书,看明白乱世已经到来了。他明白乱世出英雄,是扬名立万的好时机,立即开始寻找潜力股,以便实现自己的抱负,说不好听点就是一个政治投机家。

在离他家不远的濠州,朱元璋拉起一支由同乡好友包括壮士徐达、周德兴等人参加的几万人的亲军,一时声势浩大,而且这朱元璋也有些料,把这支军队训练的不错,颇有发展升值潜力。

有心从雄(实际上应该是从龙吧)的李善长看到了朱元璋的潜力,立即“以身相许”,投靠过来。而手下只有一帮武夫泥腿子的朱元璋突然看到有文士相投,而且还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士,立即有点试用工转正的味道,两人当下一拍即合。而李善长也着实会说话,抬出平民出身的汉高祖,顿时让也“颇有大志”的朱元璋有了人生奋斗目标,那还不马上把李善长当心腹亲信。

看到李善长半天不敢说话,周天临就开始乘胜追击:“当初先生怎么就认定朱元璋能问鼎呢?先生现在认为我和朱元璋比,谁有把握争得天下?”

“将军兵强马壮,自然胜上一筹,但是山东有致命弱点,而朱将军却有地势优势,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

“我知道,你应该是说山东四战之地,南北要地。北方的鞑子必定把我们山东当成眼中刺,心中钉,yù除之而后快。所以我才处心积虑地先灭鞑子五万jīng锐,然后立即席卷山东。如此威慑之下,这鞑子朝廷自然要算计,要想剿灭我山东他得填多少jīng兵进来,而且要是跟我打狠了把他的可战之兵都打残了,其他如火如荼的义军岂不是都要坐大,到时就怕造成灭一家山东却全国上下皆反的局面,那时他不想亡都不行。”

“所以鞑子朝廷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我,然后加紧围剿其他不强的义军,只要其他义军不成气候了,而且也对我山东也造成围堵之势,就可以乘势平了我山东。所以只要我摆出一副不思进取的样子,朝廷暂时还不会动手。而且朝廷jīng兵全聚集在北边和西边,就凭现在周围的这些兵马,谁也没这个胆来打山东。去年为了打一个高邮,调集兵马都花了一年多时间,要围剿我,起码也要准备个一年半年。只要休战一年半载,不说十万jīng锐野战军,三十万我也练出来了,要知道现在光进入我山东的流民就不下百万。到时还指不定谁先打谁呢?”周天临非常自信的说。

看到李善长那不信的脸sè,周天临笑了笑继续说道:“铠甲兵器我不愁,兵源我不愁,将领我也不愁,现在我愁的是粮食。这次虽然抢了不少东西,但是折腾不了多久,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策划发展。我知道先生不信,过几天等事情忙完了,我带先生到山东到处看一看,先生自然就明白。”

看到李善长还是沉默不语的样子,周天临大笑道:“先生可不要学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下,周天临把《三国演义》中那徐庶的故事讲了一遍。

然后诚恳地说道:“三国争雄,谁对谁错,各有说法,谁输谁赢,史书自有记载。但是在后来的五胡乱华面前,他们都错了,他们都输了,所有的汉人都输了。为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宝座,五千万汉人杀得只剩九百万,最后全部成了胡人的牛羊。”

听完周天临的话,李善长突然站起身来,拱手对周天临做了一躬。

“先生这是何故?”周天临连忙站起身来,扶住李善长。

“善长曾有幸和小衍圣公士行先生会谈过。小公爷对将军颇是推崇,曾跟善长谈过将军的言行,有一句话颇让善长动颜折服。”

周天临知道,李善长看到衍圣公两父子,当时就差点没被吓蒙过去。天下士子,至少北方士子的jīng神领袖都被周天临抓到手,心甘情愿从贼(真的心甘情愿吗?)。光是这份声势,让明事理的李善长不由想了很多。最后为了得到一手资料,李善长刻意去接近孔希学。由于都是文士,而且年轻的孔希学又岂是老jiān巨猾的李善长的对手,三下两下就被套出话来了。

“不知先生指得是哪句话?”周天临很恭敬地问道。

“将军曾对衍圣公说道:绝不敢让天下之人为一家殉葬。如此胸怀,真让善长敬佩不已。善长不才,愿意暂留在山东,多看看,多学学将军的气魄和胸怀。”

老狐狸呀,真是老狐狸呀。这么敬佩我怎么不早说,现在看到自己成了我手中的鱼,而且还看到我那嗖嗖直冒的升值潜力,就赶紧找个台阶下了。

周天临大喜过望,连忙抓住李善长的手:“有百室先生此言,真是天临和山东上下之万幸!”

说罢,两人对视一下,突然不约而同的长笑,笑得一旁的三炮不知怎么回事,也跟着干笑两声。

(朱元璋、李善长、孔克坚等古人的心思想法我只能通过史书和资料去妄加揣摩了,总不能让五月真的穿越时空去采访一下这些古人吧。反正都死光了,死无对证了,我就使劲地编吧。也不怕他们被气活过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