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ienG。>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李商隐《贾生》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1954·**《七律·咏贾谊》
“所谓鬼神,也不过就是人心的外在物化而已。人生于世,必然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医家以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人若是为情志所扰,自然眼见幻象,如此也就有了鬼神之说。而万物生而有灵,如江河山石草木皆有灵xìng。人生为万物之灵,自然灵xìng更甚。比如魂魄之说,医家以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jīng与志,人所以活着,便是因为魂魄情志都在脏腑之中,人死之后,魂飞魄散,也就无所谓鬼神。”
刘恒冷静地道:“人死之后,魂飞魄散,自然无所谓鬼神,但若是人死之后,魂魄不散,那又如何?”贾谊眉头一皱,道:“陛下所问,已经并非世间大多数人所能明了,臣若是勉强为陛下言说,那便沦落到江湖术士之流·······”刘恒笑道:“既然如此,你便当自己是江湖术士,为朕说说这鬼神和宿命。”贾谊叹了口气,道:“世间大多人,一生碌碌,也便是随波逐流之辈,根本不曾想天道所行,所以一生也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但是尘世之中有不羁之才,所以能为帝王将相,成万世楷模,这些人不仅仅只有超世之才,更兼心智坚韧,寻常之事根本难以动其分毫,大丈夫生死皆置之度外。这些人的魂魄神明或许可以不受生死的限定,又有人怨气过大,执念过重,所以魂魄并未飞散,所以流连世间。但yīn阳有别,不能扰人分毫······”
刘恒听到此处,突然截道:“若是他所怨恨之人呢?”贾谊抬眼看了看刘恒,语意飘渺地道:“这些人之所以魂魄不散,便是因为有一腔执念,所谓求仁得仁,自然是拼着yīn阳有别,也会侵扰活着的人。”刘恒哦了一声,摸着颌下的胡须,道:“想不到贾卿竟然还知道这等事······”贾谊淡然道:“臣不过是多读了几本古籍而已,算不上jīng通。如今江湖中流落的奇人异士越来越少,这些方术也渐渐衰落。臣听闻有些奇人异士能以古人定下的规则窥测天道,从而避祸于无形。上古时候有河图洛书,中古之时有伏羲八卦,之后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文王演习归藏,化为周易。这些奇人jīng通卦卜,测人吉凶,虽然是逆天之举,但也不能不让人敬佩。”
刘恒笑了笑,道:“贾卿可听说过许负此人?”贾谊眉头一皱,道:“臣听说过此人,但此人行踪不定,臣未得一见!”刘恒笑了一下,道:“你若是早来二十rì,便能在这未央宫中见到他了。”贾谊哦了一声,道:“老先生来过未央宫?”刘恒嘴角牵出一丝笑意,随即伸手将案上的青玲玉璧拿了起来,说道:“他是来过了,而且为朕除去了心头之患,刘章!”贾谊看着那块玉璧,随即看着刘恒,道:“陛下,城阳景王已经薨丧多年,陛下怎么······”
刘恒摇头,随即笑道:“朕如今在想着宿命的事情,刘章虽然死了,但是他yīn魂不散,仍旧在未央宫中作怪,几乎夺去朕的xìng命。但幸而许负来了,将他的魂魄收服······你应该记得此玉,这便是当年刘章随身佩戴的玉璧,如今这玉璧之中封印着刘章的魂魄。”贾谊看着玉璧,面sè一变。刘恒如同没有留意一样,继续问道:“贾卿,八年之前,朕将你召回长安,曾经问过你鬼神之事,知道朕为何会问起此事吗?”贾谊心中一动,却是迟疑着不知道该怎么说,刘恒却是笑道:“你多半也猜想到了,不错,就是因为刘章······”
刘恒这么说着,忽然淡淡地冷笑一声,环顾着宣室,道:“当年朕从他的手中将大汉天子之位夺去,他多半是心中不服。后来他死在未央宫中,竟然yīn魂不散,朕多年之前便有所jǐng觉,rì常小寐或是出神之时总觉得身旁有什么人,所以才怀疑这世间是否真的有鬼神。你方才说,帝王将相都是心智坚韧,看来朕的心智竟然还不足以抵挡一个死去之人!”贾谊低头迟疑,刘恒看出了他似乎有难言之隐,便大袖一挥,道:“朕时常怀念当初你我君臣相乐时候的场景,今rì你可以大胆言说,朕不会生气!”
贾谊听刘恒如此说,才慢慢道:“陛下对于往事,心中可曾有愧?”刘恒眉头一皱,忽然哈哈笑了起来,随即收敛笑声,宣室中顿时一片死寂。良久之后,刘恒淡然说道:“朕若非是心中有愧,今rì也不会跟你在此处说及鬼神和宿命之事了。”贾谊默然。刘恒忽然站起身子,手指着宣室外,冷声道:“朕是大汉朝的天子,可是朕有什么?这万里的江山,窦氏、臣民,全都不是朕的!难道朕没有天子的福气,朕的帝位真的只是从刘章手中夺来的?还是······”他霍然回首,看着身后的御榻,愤然道:“还是朕也不过只是这皇位上的一个傀儡而已!”
贾谊看着神sè激愤的刘恒,悄然叹了口气,这一声轻声叹息在寂静的宣室中,听起来如同深夜之中未央宫里的无名声响一样沧桑无奈。刘恒缓缓转身看着贾谊,贾谊沉声说道:“这便是陛下口中所说的宿命吗?”刘恒冷眼看着宣室的梁柱,冷笑道:“朕虽然贵为天子,但却仍是不得恣意,也有无可奈何之事,朕可以有**佳丽三千,但是没有真心人可以对待,朕要这三千佳丽又有何用?没有可以敞开胸怀畅谈的谋臣武将,朕要这满堂的文武何用?朕如今心中绞痛,只觉得造化弄人不过如此,那朕做这个皇帝又有什么意思?!”
贾谊突然觉得有些可笑,盯着刘恒,问道:“陛下当初决意从代地来到长安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这样的结局?”刘恒似乎恢复了平静,低声冷笑道:“朕当rì只是满腔抱负,虽然是对之后的路有所畏惧,但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被孤立成今rì这样孤家寡人的境地······那时候,朕虽然想过会和太后反目,但至少身旁还会有窦氏,但这些不过是朕往rì的痴心妄想罢了!”他说了这些,眉头一皱,忽然问道:“贾卿,你说,当rì若是朕没有插手长安动乱,任由刘章使出翻云覆雨手,从而定鼎天下,他做了大汉天子,这一切会是什么结局?他会像朕一样四处受敌,感叹自己是孤家寡人吗?”
贾谊微微惊愕道:“陛下为何有此一问?”刘恒苦笑道:“这些话,以朕往rì的xìng子,是绝对说不出口的,如今也是一时心血来cháo,不由自主就说了出来······无非就是将心比心而已。”贾谊皱眉沉声道:“陛下的问题,臣无法作答。诚如陛下所言,这一切都是上天注定,所谓造化弄人,城阳王占尽天下好事,必然与皇位无缘,这便是福兮祸所伏。然而城阳王为人光风霁月,不以权势富贵为要,一心执念于情,所以能得佳人和挚友,这便是祸兮福所倚。他最后更是求仁得仁,算是无愧一生;太后当初被吕后逼迫,不得已离开长安,却是避重就轻的妙棋,如此太后和陛下屈居北疆,却远离朝廷斗争的漩涡,最后更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入主长安,这便是祸兮福所倚;然而后来因为权势,使得陛下母子离心,也是命数使然,怨不得旁人,这便是福兮祸所伏。至于无真心之人,无知交好友,也是同一个道理。其实陛下大可以扪心自问,陛下慨叹身旁无真心之人,那陛下可曾以真心待人?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陛下以猜度之心对待身旁诸人,身旁之人焉能不虚与委蛇?这便是宿命了······”
刘恒闻言,微微有些失神,却是问道:“朕为了皇位已经失去太多,如何能失而复得?”贾谊淡然道:“失去便是失去了,哪里有失而复得的道理?宿命如此,陛下只怕此生再没有机会了······”刘恒听他说自己没有机会失而复得,心中一沉,但随即注目贾谊,目光灼灼地道:“贾卿,你如此达观,难道心胸如此豁达?朕对你的平生也有所了解,年少得志,却因为刘章一事受到牵连,可谓是造化弄人,你如今的处境是否也是宿命使然?”
贾谊微微叹息一声,道:“臣之一生,起起伏伏,若说是无所拘泥,只怕是违心之言。古人说凡物不平则鸣,臣在长沙王和怀王处,上奏折十余卷,凡万言,说到底也不过是壮志未酬的唠叨之语罢了。臣往年虽得到陛下赏识,但最终遭受贬黜,当时也有如屈原一般以死明志之心。但后来臣在长沙王处见到服鸟之后,一切也就释然,所谓‘天地为炉,造化为工,yīn阳为炭,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安有常则?千变万化,未始有极’,既然宿命如此,不如安之若素。失意也好,得意也罢,不过是此生一处风景而已。譬如人观于沧海,忽然若有所得,又忽然若有所失。所得者,波浪汹涌,油然而生豁然之感,以为得此世间大美,心中愉悦。所失者,如此天地大美,想自身凡夫俗子,与这泱泱天地造化相比,不过区区一粟而已。人渺小若斯,也唯有随波逐流而已,做不出逆天之举。”刘恒面上露出疑问之sè,却是问道:“你一心只求适意,却和刘章想的不同了,你二人道不同,因何能够相互交心?朕想不明白······”
贾谊想了想,却是忽然一笑,道:“臣也不知,若是强要说的话,臣只有说也是命数使然!”刘恒看着贾谊,忽然哈哈哈哈地笑了起来,良久他才道:“好一个贾生!”他说完这句话,手中摩挲着青玲玉璧,却忽然问道:“贾卿,朕的少子是如何死的?!”贾谊一愕,随即道:“怀王乃是狩猎之时,为烈马所颠簸,所以坠马而死······”他忽然皱眉,心道:“陛下这般问,难道此事还有什么隐情?”他心念电转之下,知道这不是他所能过问之事,所以也不再问什么。
刘恒却是面上一阵抽动,随即长叹了口气,道:“朕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但自来权势害人,朕虽为天子,却不能护佑自己的孩子。怀王是朕最爱的少子,朕当初让你做他的太傅,便是想着他rì你能辅佐他,施行削藩之策,为我大汉开创万世基业。朕如此小心安排,竟然还是被人识破,难道这也是命数使然?”贾谊心中一动,想着在无形之中,自己的才华抱负又是付诸东流,不禁又是一阵浩叹。刘恒犹自说道:“当rì吕后得留侯计策,招来商山四皓为刘盈的羽翼,高皇帝见到之后,自知自己再也难动刘盈的太子之位,赋诗说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朕如今总算明白了高皇帝当时的心境。朕想着平衡前后朝的势力,以正纲纪,这番苦心算是付之东流了······”
贾谊默然,刘恒转身看着沉默的贾谊,笑了笑,道:“朕只怕从今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既然无力改变什么,朕也只有因势导之,学着贾卿你,只求适意罢了,哈哈哈哈······”贾谊虽然听着他大笑,却知道他心中只怕是伤痛多过于欢欣。刘恒笑了一会儿,只觉胸中气闷,叹了口气,道:“贾卿,如今朕的怀王身死,朕该如何安排你这个怀王太傅?”贾谊有心想要辞官,但想着自己若是说出口,只怕刘恒更加颓丧,便道:“臣一切听从陛下安排。”刘恒口中连连说了几个“好”字,想了想,道:“你一心主张削藩,那吴楚必然会反,梁地为天下要冲,朕派刘武做梁王,你仍做太傅,你可明白朕的意思?”贾谊点头道:“臣知晓了。”
刘恒嗯了一声,抬起手臂,看着青玲玉璧,目光中露出茫然之sè,心中道:“刘章,朕如今还不明白,这场变乱,你是赢了还是输了。但今rì无论你是输是赢,朕都不想理会了,你也不必再对朕耿耿于怀。”他转眼看着神sè紧张的贾谊,斟酌说道:“这块玉璧在朕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你既是刘章的至交,这块玉璧就交给你保管吧!”贾谊闻言,面上涌出一阵激动之sè,俯首说道:“谢陛下!”刘恒见他行礼,却是缓缓摇头,苦笑道:“只怕今rì唯有此时你才是真心对朕······罢了!”贾谊闻言也是苦笑不已。
刘恒慢慢走下御阶,走到贾谊身前,将玉璧递了过去,贾谊连忙伸手接过。那一霎之间,刘恒忽然觉得心中一阵说不出的轻松畅快,眼看着贾谊将玉璧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刘恒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往rì他一心执着于对刘章的仇恨,所以诸事不顺,如今霍然放开执念,心中竟然轻松了不少。想到许负口中说,刘章便是因为执念过盛,所以魂魄不散,如今他又如何呢?但这些事情已经并非是他所能够知道的了,他看了一眼青玲玉璧,淡然笑了笑,道:“如今长安事了,你走吧!”贾谊微微有些惊愕,但随即行了一礼,走出了宣室。
贾谊走到宣室之前,拿出玉璧看了看,随即转身看着宣室内,但刘恒有些孤独佝偻的身影已经看得不真切了。他忽然心中也有些感慨,眼前一切的浮华也都没有什么意义。想起刘章往年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语,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洒然一笑,挥袖抬脚走了。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海内天涯也都是在尘世间,但如今两人yīn阳两隔,如何知心?不过贾生也是一代人杰,宇宙无垠,漫漫时空之中,贾生即便是对着茫茫太虚,亦能和刘章心心相通,更何况如今他身上有青玲玉璧,似乎便知道刘章就在身边一样。
自此之后,贾谊回到梁地,一心教导刘武。只不过天夺其志,贾谊辅佐刘武不过一年,便因为疾病而死。一代国士,终归黄土。但是贾谊高瞻远瞩,已经最早为大汉朝的制度定下范本,而且对大汉诸侯王的问题建立了庙算。以至于后来晁错的削藩、主父偃的推恩令,皆是以贾谊《治安策》为范本。而贾谊写就的过秦三论更是以恢弘的行文气势为大汉的辞赋开出一代风气。后世之人仅仅知道贾生的文学之名,但贾生为后世追慕,实在是因为汉初之时,定官制礼仪,并规定朝廷制度,为大汉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体制。由此可见,贾生不愧是一代无双国士。
储秀宫中。
窦氏斜坐在暖榻上,一旁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和一个十岁孩童坐在她旁边,两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下面站着的一个宫人。这小姑娘和小小孩童便是窦氏的长女刘piáo和幼子刘武,他们自然知道窦氏宫中的规矩,所以只是听着,偶尔有些无聊,便相视一笑,刘piáo不时地瞪着刘武,不让他捣乱。窦氏听了这宫人的说话,缓缓开口说道:“邓通,你来跟本宫提起这些鬼神之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许多过往之事,难道是前来羞辱本宫?”邓通咽了口唾沫,道:“娘娘误会了,奴婢不敢作此想法······只是如今陛下已经放下有关城阳王之事,娘娘是否能够原谅陛下,与陛下重归于好?”
窦氏虽然眼睛瞎了,但是聆音察理的本事却愈加jīng湛,闻言淡然说道:“那么你此次来,是奉了陛下之命,前来充当说客了?”邓通摇头道:“娘娘不用猜测了,陛下和贾大人商议之时,不许任何人在场,奴婢也不得近前······这些话,乃是奴婢偷听而来!”窦氏笑了一下,淡然道:“如此,本宫知道了。”邓通啊了一声,微微有些捉摸不透窦氏的意思了。窦氏微微思量一下,却是将一旁的刘武拉到怀里,说道:“武儿,你要封为梁王了,高不高兴?”刘piáo啊了一声,道:“那小弟不是要离开长安?”刘武闻言,拉着窦氏的手臂问道:“封了梁王,是不是要离开母后?”窦氏嗯了一声,心中酸苦。但是她的眼泪早已经流尽,如今却是再也难以落下一滴眼泪了。
刘武听窦氏这么说,摇头道:“不要,孩儿要伴着母后,当母后的拐杖!”窦氏伸手摸着刘武的头发,笑道:“真是傻孩子······你是男儿,怎么可以一生只呆在母后的身边?rì后启儿做了皇帝,你是他的亲兄弟,是要辅佐他平定天下的,若是一生都呆在母后这里,那启儿可要埋怨母后了。”刘武似懂非懂,抓着脑袋哦了一声,不再说什么了。一旁的邓通却是心中一动。
他在宣室中偷听到刘恒的感叹之后,便敏锐地感觉到rì后的天子之位非太子莫属,而且他对窦氏更加忌惮。往rì刘恒虽然刚愎自用,但是不动声sè,想要布局削弱窦氏的权力,但窦氏却更加高明,暗中早已经断了刘恒所有的退路。如今刘恒已经认输,他自然也要重新考虑自己的rì后。
当初他一心讨好刘恒,无意中却是削弱了太子刘启在刘恒心目中的地位,刘启对此也暗恨在心。如今既然知道刘启rì后地位已定,他来向窦氏示好,间接地也是讨好太子。只是这一番心思却不好明说而已。他如今听着窦氏对自己的少子说的这番话,更加笃定了窦氏地位。窦氏虽然在储秀宫中每rì只是读《道德经》,但是却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教成了孝子,而大汉朝以孝治天下,rì后窦氏的地位只怕直追十余年前的吕雉了。他虽然心中感叹,但是也为自己今rì明智的举动而暗暗欣喜不已。
突然只听外殿一阵狂乱的开门声音,邓通心中一动,如今敢这样在窦氏的宫中放肆的只怕唯有太子刘启一人。只不过刘启往rì对窦氏尊敬,今rì却不知为何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刚一转念,太子刘启已经风风火火地走进内殿,口中叫道:“母后,这小子真是狂妄······”他忽然看到站着的邓通,面sè一变,口中的话生生咽下,眼中露出狐疑之sè。邓通却是不敢放肆,如今见到刘启,更是满脸堆笑,点头示意。刘启却丝毫不给面子,哼了一声,别过头去不看他。邓通不禁大是尴尬。
窦氏却是面sè一沉,说道:“启儿,你忘了规矩了!”刘启啊了一声,垂下头不说话。窦氏听到怀中刘武轻轻笑了一下,伸手在他头上打了一下,口中道:“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刘启抬头道:“回母后,是······”他忽然转头看着邓通,邓通也很是识趣,忙拱手向窦氏道:“娘娘,奴婢先告退了!”窦氏嗯了一声,邓通躬身退出了内殿。刘启等门关上,这才皱眉说道:“母后怎么让邓通这等小人来宫中,不怕污了母后的储秀宫吗?”
窦氏笑了笑,道:“你这孩子,见了自己心中厌恶的人,连往rì学的喜怒不形于sè都忘了······邓通来是告诉母后,你弟弟要封为梁王。”刘启哼了一声,道:“到了时候,父皇自然会颁下圣旨,何须他一个奴婢来说?他这一来,不是要母后你承他的情?”窦氏笑道:“rì后等你做了皇帝,母后自然不用这样。只是如今他还是你父皇身边的红人,你若是对他不假以辞sè,只怕落得一个不孝的罪名,你身为太子,却与一个奴婢怄气,这样对吗?”刘启虽然心中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口中仍道:“母后,这些道理孩儿知道,不过这等佞臣实在可气,他一心讨好父皇,却置孩儿于何地?”
窦氏点头说道:“哦,原来你还在意那件舐痈之事······”刘启口中哼哼不断,怒道:“孩儿如何不气?这奴婢在父皇面前献谗言,却逼得孩儿一个太子要为父皇吮毒,当真该死!”窦氏叹息道:“你既然心中恨他,心中记得便是,rì后未尝没有机会,但如今你行此无益之事,只能坏事,知道吗?”刘启点头道:“孩儿知道了。”刘piáo见他虽然口中说着知错,但面上却是委屈的神sè,不禁扑哧一笑。窦氏却没有留意,只是问道:“你方才说有人惹了你,是谁这么大胆?”刘启站在殿中一会儿,早就累了,闻言上前坐在榻上,道:“母后难道还猜不出是谁吗?”窦氏笑了一下,但面sè却略略有些yīn沉。刘启虽然聪慧,但不过十二三岁而已,哪里知道什么,也没有留意。
窦氏没有说话,但她怀中的刘武却忽然笑道:“皇兄,我知道,我知道!”刘启看着窦氏怀中的刘武,有些挑衅地道:“你知道?”刘武挣脱窦氏的怀抱,昂头说道:“我就是知道,是吴国的太子吧。”刘启笑了笑在他头上拍了一下,道:“你果然聪明!”刘piáo也叫道:“我也猜到是他,这长安城中,谁敢惹你这个太子?除非就是那个外来人不识相!”
刘启没有理会她的话,抬头对窦氏道:“母后,吴太子也太过嚣张跋扈了,孩儿来未央宫的路上遇到他,他的车驾竟然横冲直撞,一点都不把我这个太子放在眼里!”窦氏笑了笑,道:“若是他以为你这个太子太过骄横,故意挑衅呢?你怎么知道自己没有过错?”刘启皱眉道:“母后,孩儿没有说谎。吴太子自从来到长安之后,比之当年的淮南王刘长更加骄横,孩儿今rì亲眼见过一回,这才相信了传言。”窦氏没有说话。
刘启眼睛一转,又道:“前些阵子,朝中纷纷猜测吴王将太子派来长安是什么用意,孩儿知道,秦以前的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为了迷惑对手,所以派遣质子,吴太子多半也是质子的身份。如此可知道朝中大臣猜测的吴王要反的事情······多半是真的。”他这般说着,眼睛偷偷看着窦氏的神sè。窦氏却是面sè不变,淡淡说道:“朝中那些腐儒唯恐天下不乱,信口开河而已,你又何必当真,难道你想吴王反不成?”刘启强辩道:“他若是不反,那自然是好。但这些说法虽然都是捕风捉影,不过却并非空穴来风,只怕民间已经有传说他密谋起兵的事情了。”窦氏冷笑一声,刘启身子一凛,偷偷看着窦氏的神sè,只见她面上全然是冰冷之意,不由微微垂下双目。他这一低头,刚好看到刘武,刘武耸了耸肩,伸了伸舌头,似乎在说“哥哥,你闯了大祸了!”刘启瞪了他一眼,等着窦氏说话。
窦氏虽然一直沉默,但是心中却在琢磨其中的利益关系。刘启的言语虽然是猜测,但却是不无可能,若是这样,那朝廷在明,吴王在暗,要猜测他的动向只怕不容易。而且吴王乃是老臣,历经高皇帝、惠帝、高后和如今的文帝四朝,轻易又不能动。如此,自己该如何解开这种被动之局?
刘启心中正惴惴不安之际,却听窦氏轻声说道:“启儿,那吴太子是否真的如此可恶?”刘启不知道母后为何有此一问,点了点头,随即嗯了一声。窦氏听到他答应,笑了一下,随即道:“那好,古人有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既然吴太子如此可恶,你就为天下人除去此人吧!”刘启啊了一声,木然不知该如何是好。良久才期期艾艾地道:“母后,您······您是要孩儿杀了吴太子?”刘piáo和刘武突然听到这句话,都是有些惊愕,刘piáo皱着眉头看着窦氏。窦氏淡然说道:“你不是说他可恶吗?既然如此,你杀了他,也算是为长安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刘启虽然只是十二三岁的孩童,但平rì里被太傅少傅讲这些朝廷局势熏染,自然也知道一些,闻言皱眉说道:“可就算是吴太子有罪,也应该交给廷尉法办,母后让孩儿杀了他,那吴王,吴王那里怎么交代?”窦氏仍是微笑地说话,但是言语中有说不出的冷意:“吴太子在长安横行无忌,无非就是仗着他老子吴王的权势。朝中大臣不可能不知道吴太子的行径,但朝中没有一人提及此事,便是如此。所以,纵然是朝廷,也要顾虑吴王的面子,谁也不敢动他分毫。但是你却不同,你是太子,是大汉的储君,而且现在不过还是一个孩子,吴王就算知道吴太子是死于你的手中,他也不能拿你怎么样,只能吃一个哑巴亏。据说吴太子是吴王最心疼的孩子,若是他死了,吴王的后路也就断了······”
刘启咽了口唾沫,道:“母后,你让孩儿这么做,不是,不是要逼反吴王吧?”窦氏叹了口气,道:“既然吴王如今动向不明,那我们就打草惊蛇,看他怎么走这一步棋。从前是朝廷在明吴王在暗,你若是杀了吴太子,吴王的动向就天下瞩目,这乱臣贼子的罪名,他逃脱不了了!”刘启惶然道:“可吴王若是马上提兵造反,那天下岂不是乱了?母后既然是为孩儿谋略天下,这······局势一乱,那天下的走向也不明了。母后,你是不是再思量一下?”
窦氏笑了笑,道:“傻孩子,你多虑了。造反岂是一时半会儿所能准备充足的?吴王为人老谋深算,他也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将吴太子放在长安,以为无人对他起疑心,但这却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那就是他一心造反,不过一切没有准备就绪而已。母后与你打赌,你纵然杀了吴太子,吴王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他纵然明白朝廷的意思,也是无可奈何。”刘启虽然听窦氏这么说,但心中总是惴惴不安,忽然抬头说道:“母后,此事如此重大,是不是要跟父皇商议?”
窦氏摇头道:“不用。”刘启见到窦氏冰冷的神sè,忽然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想法,猝然说道:“母后,你一心笃定吴王会反,便是因为那个人吗?”窦氏身子一震,坐直了身子,看着刘启的方向,冷然说道:“你说什么?!”刘启见母亲大怒,忙起身跪伏在地,刘piáo和刘武也连忙爬起身子,跪在刘启身旁。
窦氏胸口喘息不已,却是端坐在榻上,冷冷道:“启儿,你身旁的太傅平rì里都教了你些什么混账东西,你今rì在此胡言乱语!”刘启跪伏在地,道:“母后,孩儿知错了!”窦氏只觉胸中一阵沉闷。刘启知道母后的脾气,只得道:“母后,孩儿是听闻当年朱虚侯向吕后进言,已经算定我大汉后五十年的走向,孩儿身旁有一人名叫晁错,曾经向孩儿提过削藩之策,顺带提了一些往事,孩儿万万不敢猜度母后的心意,母后莫要生气!”
窦氏听了这些,也不知道是信了还是没信,只是冷然道:“你们三个好生记得,母后一心为你们打算,但你们要记得身为人子的本分,母后和你父皇的事情,你们用不着如此热心!”刘启道:“孩儿记住了!”刘piáo和刘武也连忙保证。窦氏说了这些,突然觉得有些累,便道:“你们都出去吧,母后想一个人静一静!”刘启向二人使了个眼sè,三个孩童便走出了内殿。
窦氏忽然觉得这储秀宫静的可怕,似乎听到自己的心跳,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她更加明了自己的内心。如今刘章的事情从自己的孩子口中问起,她忽然知道自己沉寂多年的心竟然还会跳得如此厉害。也是在一片沉寂中,她忽然觉得自己面上一阵濡湿,她忽然醒悟过来,原来自己竟然还会流泪,往年她以为自己的眼泪全都流尽,原来,只因自己久违了刘章的事情,再度听人提起,心中也唯有“伤心”二字而已。
走出储秀宫的三个孩子都没有说话,刘piáo看着刘启,问道:“太子殿下,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刘启瞪了她一眼,道:“母后都这么说了,还能怎么办?rì后谁也不准在母后面前提起刘章,连朱虚侯、城阳王这些和刘章有关的东西通通都不准提,记得了吗?”刘piáo嗯了一声,刘武歪着脑袋,正在想着什么,刘启在他头上敲了一下,问道:“记得了吗?”刘武抱头呼痛,叫道:“记得了,记得了!”但随即他又眉眼俱笑地看着刘启,道:“太子殿下,你今rì有空,陪我和大姊去玩啊!”
刘启回头看了看储秀宫,哼了一声,道:“你也学着大姊嘲弄我!不过我还有事,哪里像你们这样,整rì四处游荡······”刘武笑道:“怎么,你羡慕了?”刘启骄傲地道:“哼,我是大汉朝rì后的天子,怎么会羡慕你?恐怕是rì后你羡慕我吧!”刘武嘟着嘴,没有说什么。倒是刘piáo犹自轻声笑道:“咱们的太子殿下还有什么正事去干,连我们都不搭理了?”刘启眉峰一扬,笑道:“杀吴太子啊,你们不是知道吗,怎么还问我?”刘piáo和刘武啊了一声,煞是惊讶,刘启却没有再理会二人,摆摆手已经走远了。
刘武看着刘启离去的方向,口中傻傻地道:“大姊,他是说笑的吧?哈哈······”刘piáo努嘴说道:“他还不过是小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杀人?想自己去玩就直说嘛,还用这么烂的借口······”她犹自说着,心中却掠过一阵狐疑。
两个孩童都不敢相信刘启真的会杀了吴国太子,但是七rì之后,吴太子果然身死,而且事情牵连到太子刘启。此事说来也很简单,不过就是两个太子相见,说是要比试下棋,下着下着就争执起来,两人都是心高气傲之人,吴太子言语行动不逊,刘启大怒,cāo起玉石做的棋盘砸在吴太子的头上,吴太子当场毙命。
吴太子之死,无疑是震动整个朝廷的大事,朝臣纷纷猜测吴王得此消息会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刘恒也是大为震惊,训斥了刘启一顿,但他也隐隐猜到了太子此举多半是窦氏教唆,所以所谓的训斥也不过就是过场而已。刘恒虽然知道窦氏这是一招险棋,但听宫人讲起窦氏只是稳居储秀宫,也不禁佩服她的处变不惊。薄太后从此时也知道窦氏渐渐掌握前后朝大权,也开始主动关注朝政,如此总算是放心下来。吴太子死后第二rì,刘恒下令,将吴太子尸身送回吴国。
吴王见到自己爱子的尸首,心中悲愤难平,当即就想起兵,但想起自己苦心孤诣地准备这些年,难道就因为一个孺子而功亏一篑?他最终按捺住心中的怒火,但却将吴太子的尸身又送回了长安,而且还不忘了放出一句狠话,说:“这万里天下都是我们刘氏同宗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千里迢迢地送回吴地!”刘恒看着送来的吴太子有些变味的尸首,苦笑连连,只得命人将吴太子好生安葬。但自此之后,天下都知道吴王对朝廷怨恨,而且不像从前那样对长安毕恭毕敬,例行定期朝觐的祖制也再不遵守,只是称疾不朝。刘恒顾着吴王的面子,所以开始并不追究,后来查明刘濞没有疾病,刘恒却也不便将刘濞逼得过紧,于是赐给吴王几杖,说他已经年老,可以不用朝见。
文帝十三年,太仓令淳于意被人诬告,依法应该施以肉刑。肉刑已经是高的刑罚,地方无权,所以官吏将淳于意押往长安。缇萦一心救父,不管自己是女儿之身,上书刘恒,词意感人,刘恒感念她一片孝心,不但免除淳于意的罪名,更加废除了三种肉刑。后来他听闻当初淳于意在齐地曾为刘章治心伤之疾,也不禁唏嘘感叹。淳于意脱罪之后,往来于天下诸侯王,赚取诊金。而缇萦救父之事也被后世传诵,这个当年还是小姑娘的缇萦如今已经是个落落大方的大姑娘了,她跟随父亲行医,也算是遂了当初她对刘章说过的话,她终成一代奇女子。
文帝十七年(后元年)chūn三月,孝惠皇后张氏薨。张嫣薨丧之rì,北苑的花圃繁花竟放,如有神使。张嫣一身素衣,斜卧在花圃之中,虽然死去,但容颜一如生时。往来的宫女见到这种异象,心中惊叹之下,全都跪在小院外,以为张嫣不是凡人,宫女见她卧在繁花丛中,便谣传这位皇后是花神转世。后来宫女为她净身沐浴之时竟然发现她仍旧是处子之身,此事一传出,天下臣民更是笃信她便是花神,于是纷纷为她立庙祭祀。
只是,天下人有天下人的看法,或许她本人却并非是如此想。张嫣后来时常想起自己与刘盈的约定,只想着来生能够与刘盈长相厮守而已,哪里想到会有人将她封为神祗?但前世今生之事,虚无缥缈,张嫣与刘盈只怕也如同后世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吧!而透过紫陌红尘,张嫣却依稀见到年方弱冠的刘盈微笑着缓缓而来,她等着这一刻已经有二十五年之久了。
七年之后,夏六月己亥,刘恒驾崩于未央宫。因为刘恒在位之时崇尚节俭,而且,文帝一朝承惠帝、高后的遗惠,天下晏安,为大汉朝后世的安定奠定基础。《汉书》中记其功业,以尚简第一,在位期间,以德怀远,使南越王赵佗称臣。与匈奴结亲,但终其一生,不忍出兵北疆,恐怕烦扰百姓。朝中大臣张武收受贿赂,刘恒听说之后,更加赏赐,以求让他心中有愧。凡此种种,“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刘恒虽然以仁义为后世称颂,但却为后来的景帝留下了隐患,那便是诸侯王和匈奴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以刘恒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切实的解决,而匈奴的问题更是伴随着整个西汉王朝的历史。刘恒驾崩之后,这些问题就都落到了汉景帝刘启的手中,或者说,是落在了皇太后窦氏的手中。刘恒驾崩之后,窦氏可以以太后的身份出面指导朝政。窦氏虽然如高后当年一样大权在握,却行事有分寸,大汉在窦氏的手中,稳步发展。
窦氏与薄氏一族的关系也因为刘启而断裂。薄太后过世之后,窦氏还是依照往年和薄太后的约定,让刘启娶了薄氏的女子,并且立为皇后。但刘启自己不喜欢。所以就废了薄皇后,窦氏再也不亏欠任何人,她也再没有了什么顾虑。
文帝驾崩之后,邓通自然也迎来了他的结局。当rì刘恒以为自己赐给邓通一座铜山,并允其可以开矿铸钱,此后,邓氏钱遍布天下。刘恒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许负所算的命数改变,然而真正改变邓通命数的却是后来的皇帝刘启。刘启想到邓通带给他的耻辱,将他父亲赐给邓通的铜山收回,并将邓通圈禁在府中,不允许其外出,就这样,一代佞幸邓通的结局最终又成就了许负的神算之名。
景帝三年,颁布晁错削藩之策,天下震动。吴王刘濞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于是四处奔走,联络胶西王、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一起起兵谋反。景帝启用太尉周亚夫,更加多亏了梁孝王刘武扼守关中的门户梁地,才令周亚夫有可乘之机,断了吴王粮道。吴兵大乱,吴王大势已去,流落东越国。吴王后来想起自己的行军线路,一切都没有什么漏洞,只有一处乃是致命之伤,那便是听从了刘章的建议,稳扎稳打。
刘濞忽然觉得疑惑,因为刘章生前便是以庙算著称于世,他不可能不知道稳扎稳打便是延误战机,天下之事瞬息万变,战机可遇而不可求,刘章如此安排,大是不妥。这等问题连自己都能够看出来,刘章怎么可能不知道。而到了此时,困惑的刘濞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是刘章害了自己!他的本意就是让自己兵败,所以才进献了这个计策,为的就是让削藩之策在朝野之间再无阻碍!”他这么一想,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解释了,当初他起兵之时,也拉拢过刘喜,但刘喜却婉言拒绝,他们多半已经知道自己是兵败的结局。想到自己竟然被人当做笑话一样被人嘲弄,刘濞怒极之下,拔出长剑,砍翻桌案,怒道:“刘章,你这是要寡人死啊!”
但刘濞何许人也,他谋算这么多年,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丧失一切?他既然知道刘章说的那些都是牵制他的,便想着抛去刘章的那一套,自己向东越国皆兵,趁势东山再起。只是这一次,自己要亲自决策。刘濞盘算好了一切,便也恢复了几分雄心。然而刚到东越国,就已经被东越王拿下,枭首之后驰传长安。刘濞一死,动乱三个月的七国之乱没了主谋,也就平定了下来。
被封为淮南王的刘喜在做了五年的淮南王,又被迁回了故地城阳,继续做城阳王。七国之乱时,胶西王、胶东王、济南王、淄川王全都是齐地的王侯,尽皆起兵,但是刘喜听小石头复述当初刘章对他的嘱咐,慨叹落泪之余,终于还是恪守刘章的嘱咐,没有随众起兵。而刘喜也在诸侯王中保存了下来,他一共做了三十三年的王侯,后世子孙也都恪守祖训,城阳王国绵延整个西汉王朝。一直到后来的王莽乱政,国除。
汉景帝在位十六年,他在位之时,与自己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多有纠葛,惹来窦氏不快。刘武想要侍奉窦氏而不可得,最终是使得刘武病死,窦氏伤心。刘启驾崩之后,汉武帝继位,窦氏为太皇太后,声望更是压得年少的汉武帝喘不过气来。但窦氏很清楚自己位置,等到刘彻加冠之后,窦氏慢慢地还政给刘彻。而到了刘彻想要对匈奴用兵的时候,窦氏将自己珍藏了四十年的虎符交给了刘彻。
也许刘彻从来都不会知道,窦氏等到这一rì已经等了近五十年。大汉高后称制之时,那时候她站在高后身旁,听着殿下的刘章侃侃而谈,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对匈奴用兵。如今,这些年过去了,她终于等到了刘章说的这个时刻。衰朽的窦氏听着刘彻沉重的脚步声慢慢离去,已经瞎了几十年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幅画面,年少的刘章披坚执锐,跨着骏马,向着漠北奔踏而去。
窦氏忽然笑了。这一年,她六十八岁。她一生所有的韶华时光全都葬送在这未央宫中。三年之后,窦氏驾崩,在窦氏的临死之际,耳畔忽然响起了《未央》的歌声,她不禁心中浩叹:“这一曲《未央》终究是要落幕了······”
窦氏驾崩,那以后,就是汉武大帝的时代了。
司马喜之子司马谈潜心修史,汉武帝年间,封禅泰山,司马谈因病滞留在洛阳,未能亲到现场,所以很是懊悔自己错过了古时三皇五帝一样的盛事,最终郁郁而终。而司马家修史的重任落在年少的司马迁手中。司马迁也不负前代厚望,最终写就了《太史公书》,也就是传之后世的《史记》。司马迁虽然无愧先人,但因为经历李陵之祸,被汉武帝施以腐刑。但斯人凛凛忠义之心,在《史记》一书中寻常可见。后人若是能够将心体谅,自然能够明白太史公的苦心。
如同他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yù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sè。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城阳景王刘章在后世中几乎没有什么声名,王莽乱政,天下大乱,赤眉军攻下长安,这些贼众也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觉悟,与当时的更始帝分庭抗礼,所以推举宗室之后做皇帝。刘盆子被推举为皇帝,改元建世。刘盆子被推举为帝的原因很是特殊,因为当时起义军乃是齐地之人,所以想求得城阳景王的后裔。刘盆子与刘茂、刘孝与城阳景王最为亲属。有三个人,所以要抓阄,刘茂与刘孝年长,所以先抓,二人皆没有抓着,刘盆子年仅十五,就被这帮人推举做了皇帝。但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虽然在乱世中有仁心,却无力去改变什么,后来他为人逼迫,被刘秀救起,刘秀称他有三善,所以没有杀他,在洛阳赐给他田宅安家。这是后话的后话了。
唐朝骆冰王因不满武后称制,写就一篇讨逆檄文,便是大名鼎鼎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这篇檄文中提到过刘章,所谓“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也许,从这个同样也是英年早逝的布衣书生的笔下,后人才可以领略当初朱虚侯刘章在高后面前愤然作耕田歌的铮铮傲骨,还有他在长安变乱中身为砥柱中流的傲岸身姿。后人不免猜测,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个流氓混混而已,如何生出这般有烈xìng的子孙?若要考证的话,只怕要考证到刘邦年轻时候的那个外妇曹氏了。但历史也只是一笔带过,所以,一切都已经丧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斯人已逝,过往的王侯霸业也不过是博后人一笑罢了。然而什么是鬼神之本?千古英魂不灭,即使是我们这些两千年后的人,也能够从浩瀚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感受到古人的凛凛忠义之心,缱绻的爱情故事和知己相交的豪情壮志······古人不死,纵然经历千古,这些英灵仍旧浩气长存。
千古英灵不灭,这大概是鬼神之本吧!
我从漫漫的沉睡中醒了过来,看着眼前炫目的白sè,不禁呻吟出声。耳畔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汝成······汝成!”我眼中的焦点渐渐聚集,只见老万一张脸正在我面前,我吓了一跳,但随即却是一阵欣喜,忍不住张开双臂,抱住老万,叫道:“哈哈,原来······我没死!”老万突然被我抱住,愣了一下,随即浑身恶寒,想挣脱我的怀抱,我还生之后,哪里顾得了这些,但是忽然想起我到过的那个时代,不禁心中茫然,手臂也顿时松了。老万趁势躲开,却是低声叫道:“汝成,睡了两rì,怎么变得这么奔放了······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我环视着身周,见这里是医院,病房里其他人都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和老万。我不禁感叹这个混乱的时代,看来是被人误会了。老万却看着我,像是我身上有什么秘密一样,他笑问道:“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好梦了?还没看清我,就如此饥不择食,看来是做了一个chūn梦······怎么样,要不要?嗯······”我见他的神sè,连忙摇头不已。老万有些失落,抓着脑袋道:“我还以为你睡了这么久的一觉,会有所变化呢!看来你还是一块石头。”
我不禁苦笑,这时候心中失落,哪里还有心思跟他开玩笑?随口问道:“我怎么在这里?”老万笑了笑,随即装模作样地道:“此事······就说来话长了······”我笑了笑,道:“那你就长话短说!”老万如同吃豆子一样道:“很简单······我第二天去找你看到你躺在地板上就把你送到了医院你睡了两天加上我不知道你到底睡没有睡的那一个夜晚可能你睡了两天三夜!”我哦了一声,转眼忽然瞥见一旁的桌子上放着的残破的青玲玉璧,不禁一愣,愕然道:“它······”
——唐·李商隐《贾生》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1954·**《七律·咏贾谊》
“所谓鬼神,也不过就是人心的外在物化而已。人生于世,必然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医家以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人若是为情志所扰,自然眼见幻象,如此也就有了鬼神之说。而万物生而有灵,如江河山石草木皆有灵xìng。人生为万物之灵,自然灵xìng更甚。比如魂魄之说,医家以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jīng与志,人所以活着,便是因为魂魄情志都在脏腑之中,人死之后,魂飞魄散,也就无所谓鬼神。”
刘恒冷静地道:“人死之后,魂飞魄散,自然无所谓鬼神,但若是人死之后,魂魄不散,那又如何?”贾谊眉头一皱,道:“陛下所问,已经并非世间大多数人所能明了,臣若是勉强为陛下言说,那便沦落到江湖术士之流·······”刘恒笑道:“既然如此,你便当自己是江湖术士,为朕说说这鬼神和宿命。”贾谊叹了口气,道:“世间大多人,一生碌碌,也便是随波逐流之辈,根本不曾想天道所行,所以一生也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但是尘世之中有不羁之才,所以能为帝王将相,成万世楷模,这些人不仅仅只有超世之才,更兼心智坚韧,寻常之事根本难以动其分毫,大丈夫生死皆置之度外。这些人的魂魄神明或许可以不受生死的限定,又有人怨气过大,执念过重,所以魂魄并未飞散,所以流连世间。但yīn阳有别,不能扰人分毫······”
刘恒听到此处,突然截道:“若是他所怨恨之人呢?”贾谊抬眼看了看刘恒,语意飘渺地道:“这些人之所以魂魄不散,便是因为有一腔执念,所谓求仁得仁,自然是拼着yīn阳有别,也会侵扰活着的人。”刘恒哦了一声,摸着颌下的胡须,道:“想不到贾卿竟然还知道这等事······”贾谊淡然道:“臣不过是多读了几本古籍而已,算不上jīng通。如今江湖中流落的奇人异士越来越少,这些方术也渐渐衰落。臣听闻有些奇人异士能以古人定下的规则窥测天道,从而避祸于无形。上古时候有河图洛书,中古之时有伏羲八卦,之后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文王演习归藏,化为周易。这些奇人jīng通卦卜,测人吉凶,虽然是逆天之举,但也不能不让人敬佩。”
刘恒笑了笑,道:“贾卿可听说过许负此人?”贾谊眉头一皱,道:“臣听说过此人,但此人行踪不定,臣未得一见!”刘恒笑了一下,道:“你若是早来二十rì,便能在这未央宫中见到他了。”贾谊哦了一声,道:“老先生来过未央宫?”刘恒嘴角牵出一丝笑意,随即伸手将案上的青玲玉璧拿了起来,说道:“他是来过了,而且为朕除去了心头之患,刘章!”贾谊看着那块玉璧,随即看着刘恒,道:“陛下,城阳景王已经薨丧多年,陛下怎么······”
刘恒摇头,随即笑道:“朕如今在想着宿命的事情,刘章虽然死了,但是他yīn魂不散,仍旧在未央宫中作怪,几乎夺去朕的xìng命。但幸而许负来了,将他的魂魄收服······你应该记得此玉,这便是当年刘章随身佩戴的玉璧,如今这玉璧之中封印着刘章的魂魄。”贾谊看着玉璧,面sè一变。刘恒如同没有留意一样,继续问道:“贾卿,八年之前,朕将你召回长安,曾经问过你鬼神之事,知道朕为何会问起此事吗?”贾谊心中一动,却是迟疑着不知道该怎么说,刘恒却是笑道:“你多半也猜想到了,不错,就是因为刘章······”
刘恒这么说着,忽然淡淡地冷笑一声,环顾着宣室,道:“当年朕从他的手中将大汉天子之位夺去,他多半是心中不服。后来他死在未央宫中,竟然yīn魂不散,朕多年之前便有所jǐng觉,rì常小寐或是出神之时总觉得身旁有什么人,所以才怀疑这世间是否真的有鬼神。你方才说,帝王将相都是心智坚韧,看来朕的心智竟然还不足以抵挡一个死去之人!”贾谊低头迟疑,刘恒看出了他似乎有难言之隐,便大袖一挥,道:“朕时常怀念当初你我君臣相乐时候的场景,今rì你可以大胆言说,朕不会生气!”
贾谊听刘恒如此说,才慢慢道:“陛下对于往事,心中可曾有愧?”刘恒眉头一皱,忽然哈哈笑了起来,随即收敛笑声,宣室中顿时一片死寂。良久之后,刘恒淡然说道:“朕若非是心中有愧,今rì也不会跟你在此处说及鬼神和宿命之事了。”贾谊默然。刘恒忽然站起身子,手指着宣室外,冷声道:“朕是大汉朝的天子,可是朕有什么?这万里的江山,窦氏、臣民,全都不是朕的!难道朕没有天子的福气,朕的帝位真的只是从刘章手中夺来的?还是······”他霍然回首,看着身后的御榻,愤然道:“还是朕也不过只是这皇位上的一个傀儡而已!”
贾谊看着神sè激愤的刘恒,悄然叹了口气,这一声轻声叹息在寂静的宣室中,听起来如同深夜之中未央宫里的无名声响一样沧桑无奈。刘恒缓缓转身看着贾谊,贾谊沉声说道:“这便是陛下口中所说的宿命吗?”刘恒冷眼看着宣室的梁柱,冷笑道:“朕虽然贵为天子,但却仍是不得恣意,也有无可奈何之事,朕可以有**佳丽三千,但是没有真心人可以对待,朕要这三千佳丽又有何用?没有可以敞开胸怀畅谈的谋臣武将,朕要这满堂的文武何用?朕如今心中绞痛,只觉得造化弄人不过如此,那朕做这个皇帝又有什么意思?!”
贾谊突然觉得有些可笑,盯着刘恒,问道:“陛下当初决意从代地来到长安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这样的结局?”刘恒似乎恢复了平静,低声冷笑道:“朕当rì只是满腔抱负,虽然是对之后的路有所畏惧,但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被孤立成今rì这样孤家寡人的境地······那时候,朕虽然想过会和太后反目,但至少身旁还会有窦氏,但这些不过是朕往rì的痴心妄想罢了!”他说了这些,眉头一皱,忽然问道:“贾卿,你说,当rì若是朕没有插手长安动乱,任由刘章使出翻云覆雨手,从而定鼎天下,他做了大汉天子,这一切会是什么结局?他会像朕一样四处受敌,感叹自己是孤家寡人吗?”
贾谊微微惊愕道:“陛下为何有此一问?”刘恒苦笑道:“这些话,以朕往rì的xìng子,是绝对说不出口的,如今也是一时心血来cháo,不由自主就说了出来······无非就是将心比心而已。”贾谊皱眉沉声道:“陛下的问题,臣无法作答。诚如陛下所言,这一切都是上天注定,所谓造化弄人,城阳王占尽天下好事,必然与皇位无缘,这便是福兮祸所伏。然而城阳王为人光风霁月,不以权势富贵为要,一心执念于情,所以能得佳人和挚友,这便是祸兮福所倚。他最后更是求仁得仁,算是无愧一生;太后当初被吕后逼迫,不得已离开长安,却是避重就轻的妙棋,如此太后和陛下屈居北疆,却远离朝廷斗争的漩涡,最后更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入主长安,这便是祸兮福所倚;然而后来因为权势,使得陛下母子离心,也是命数使然,怨不得旁人,这便是福兮祸所伏。至于无真心之人,无知交好友,也是同一个道理。其实陛下大可以扪心自问,陛下慨叹身旁无真心之人,那陛下可曾以真心待人?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陛下以猜度之心对待身旁诸人,身旁之人焉能不虚与委蛇?这便是宿命了······”
刘恒闻言,微微有些失神,却是问道:“朕为了皇位已经失去太多,如何能失而复得?”贾谊淡然道:“失去便是失去了,哪里有失而复得的道理?宿命如此,陛下只怕此生再没有机会了······”刘恒听他说自己没有机会失而复得,心中一沉,但随即注目贾谊,目光灼灼地道:“贾卿,你如此达观,难道心胸如此豁达?朕对你的平生也有所了解,年少得志,却因为刘章一事受到牵连,可谓是造化弄人,你如今的处境是否也是宿命使然?”
贾谊微微叹息一声,道:“臣之一生,起起伏伏,若说是无所拘泥,只怕是违心之言。古人说凡物不平则鸣,臣在长沙王和怀王处,上奏折十余卷,凡万言,说到底也不过是壮志未酬的唠叨之语罢了。臣往年虽得到陛下赏识,但最终遭受贬黜,当时也有如屈原一般以死明志之心。但后来臣在长沙王处见到服鸟之后,一切也就释然,所谓‘天地为炉,造化为工,yīn阳为炭,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安有常则?千变万化,未始有极’,既然宿命如此,不如安之若素。失意也好,得意也罢,不过是此生一处风景而已。譬如人观于沧海,忽然若有所得,又忽然若有所失。所得者,波浪汹涌,油然而生豁然之感,以为得此世间大美,心中愉悦。所失者,如此天地大美,想自身凡夫俗子,与这泱泱天地造化相比,不过区区一粟而已。人渺小若斯,也唯有随波逐流而已,做不出逆天之举。”刘恒面上露出疑问之sè,却是问道:“你一心只求适意,却和刘章想的不同了,你二人道不同,因何能够相互交心?朕想不明白······”
贾谊想了想,却是忽然一笑,道:“臣也不知,若是强要说的话,臣只有说也是命数使然!”刘恒看着贾谊,忽然哈哈哈哈地笑了起来,良久他才道:“好一个贾生!”他说完这句话,手中摩挲着青玲玉璧,却忽然问道:“贾卿,朕的少子是如何死的?!”贾谊一愕,随即道:“怀王乃是狩猎之时,为烈马所颠簸,所以坠马而死······”他忽然皱眉,心道:“陛下这般问,难道此事还有什么隐情?”他心念电转之下,知道这不是他所能过问之事,所以也不再问什么。
刘恒却是面上一阵抽动,随即长叹了口气,道:“朕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但自来权势害人,朕虽为天子,却不能护佑自己的孩子。怀王是朕最爱的少子,朕当初让你做他的太傅,便是想着他rì你能辅佐他,施行削藩之策,为我大汉开创万世基业。朕如此小心安排,竟然还是被人识破,难道这也是命数使然?”贾谊心中一动,想着在无形之中,自己的才华抱负又是付诸东流,不禁又是一阵浩叹。刘恒犹自说道:“当rì吕后得留侯计策,招来商山四皓为刘盈的羽翼,高皇帝见到之后,自知自己再也难动刘盈的太子之位,赋诗说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朕如今总算明白了高皇帝当时的心境。朕想着平衡前后朝的势力,以正纲纪,这番苦心算是付之东流了······”
贾谊默然,刘恒转身看着沉默的贾谊,笑了笑,道:“朕只怕从今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既然无力改变什么,朕也只有因势导之,学着贾卿你,只求适意罢了,哈哈哈哈······”贾谊虽然听着他大笑,却知道他心中只怕是伤痛多过于欢欣。刘恒笑了一会儿,只觉胸中气闷,叹了口气,道:“贾卿,如今朕的怀王身死,朕该如何安排你这个怀王太傅?”贾谊有心想要辞官,但想着自己若是说出口,只怕刘恒更加颓丧,便道:“臣一切听从陛下安排。”刘恒口中连连说了几个“好”字,想了想,道:“你一心主张削藩,那吴楚必然会反,梁地为天下要冲,朕派刘武做梁王,你仍做太傅,你可明白朕的意思?”贾谊点头道:“臣知晓了。”
刘恒嗯了一声,抬起手臂,看着青玲玉璧,目光中露出茫然之sè,心中道:“刘章,朕如今还不明白,这场变乱,你是赢了还是输了。但今rì无论你是输是赢,朕都不想理会了,你也不必再对朕耿耿于怀。”他转眼看着神sè紧张的贾谊,斟酌说道:“这块玉璧在朕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你既是刘章的至交,这块玉璧就交给你保管吧!”贾谊闻言,面上涌出一阵激动之sè,俯首说道:“谢陛下!”刘恒见他行礼,却是缓缓摇头,苦笑道:“只怕今rì唯有此时你才是真心对朕······罢了!”贾谊闻言也是苦笑不已。
刘恒慢慢走下御阶,走到贾谊身前,将玉璧递了过去,贾谊连忙伸手接过。那一霎之间,刘恒忽然觉得心中一阵说不出的轻松畅快,眼看着贾谊将玉璧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刘恒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往rì他一心执着于对刘章的仇恨,所以诸事不顺,如今霍然放开执念,心中竟然轻松了不少。想到许负口中说,刘章便是因为执念过盛,所以魂魄不散,如今他又如何呢?但这些事情已经并非是他所能够知道的了,他看了一眼青玲玉璧,淡然笑了笑,道:“如今长安事了,你走吧!”贾谊微微有些惊愕,但随即行了一礼,走出了宣室。
贾谊走到宣室之前,拿出玉璧看了看,随即转身看着宣室内,但刘恒有些孤独佝偻的身影已经看得不真切了。他忽然心中也有些感慨,眼前一切的浮华也都没有什么意义。想起刘章往年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语,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洒然一笑,挥袖抬脚走了。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海内天涯也都是在尘世间,但如今两人yīn阳两隔,如何知心?不过贾生也是一代人杰,宇宙无垠,漫漫时空之中,贾生即便是对着茫茫太虚,亦能和刘章心心相通,更何况如今他身上有青玲玉璧,似乎便知道刘章就在身边一样。
自此之后,贾谊回到梁地,一心教导刘武。只不过天夺其志,贾谊辅佐刘武不过一年,便因为疾病而死。一代国士,终归黄土。但是贾谊高瞻远瞩,已经最早为大汉朝的制度定下范本,而且对大汉诸侯王的问题建立了庙算。以至于后来晁错的削藩、主父偃的推恩令,皆是以贾谊《治安策》为范本。而贾谊写就的过秦三论更是以恢弘的行文气势为大汉的辞赋开出一代风气。后世之人仅仅知道贾生的文学之名,但贾生为后世追慕,实在是因为汉初之时,定官制礼仪,并规定朝廷制度,为大汉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体制。由此可见,贾生不愧是一代无双国士。
储秀宫中。
窦氏斜坐在暖榻上,一旁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和一个十岁孩童坐在她旁边,两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下面站着的一个宫人。这小姑娘和小小孩童便是窦氏的长女刘piáo和幼子刘武,他们自然知道窦氏宫中的规矩,所以只是听着,偶尔有些无聊,便相视一笑,刘piáo不时地瞪着刘武,不让他捣乱。窦氏听了这宫人的说话,缓缓开口说道:“邓通,你来跟本宫提起这些鬼神之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许多过往之事,难道是前来羞辱本宫?”邓通咽了口唾沫,道:“娘娘误会了,奴婢不敢作此想法······只是如今陛下已经放下有关城阳王之事,娘娘是否能够原谅陛下,与陛下重归于好?”
窦氏虽然眼睛瞎了,但是聆音察理的本事却愈加jīng湛,闻言淡然说道:“那么你此次来,是奉了陛下之命,前来充当说客了?”邓通摇头道:“娘娘不用猜测了,陛下和贾大人商议之时,不许任何人在场,奴婢也不得近前······这些话,乃是奴婢偷听而来!”窦氏笑了一下,淡然道:“如此,本宫知道了。”邓通啊了一声,微微有些捉摸不透窦氏的意思了。窦氏微微思量一下,却是将一旁的刘武拉到怀里,说道:“武儿,你要封为梁王了,高不高兴?”刘piáo啊了一声,道:“那小弟不是要离开长安?”刘武闻言,拉着窦氏的手臂问道:“封了梁王,是不是要离开母后?”窦氏嗯了一声,心中酸苦。但是她的眼泪早已经流尽,如今却是再也难以落下一滴眼泪了。
刘武听窦氏这么说,摇头道:“不要,孩儿要伴着母后,当母后的拐杖!”窦氏伸手摸着刘武的头发,笑道:“真是傻孩子······你是男儿,怎么可以一生只呆在母后的身边?rì后启儿做了皇帝,你是他的亲兄弟,是要辅佐他平定天下的,若是一生都呆在母后这里,那启儿可要埋怨母后了。”刘武似懂非懂,抓着脑袋哦了一声,不再说什么了。一旁的邓通却是心中一动。
他在宣室中偷听到刘恒的感叹之后,便敏锐地感觉到rì后的天子之位非太子莫属,而且他对窦氏更加忌惮。往rì刘恒虽然刚愎自用,但是不动声sè,想要布局削弱窦氏的权力,但窦氏却更加高明,暗中早已经断了刘恒所有的退路。如今刘恒已经认输,他自然也要重新考虑自己的rì后。
当初他一心讨好刘恒,无意中却是削弱了太子刘启在刘恒心目中的地位,刘启对此也暗恨在心。如今既然知道刘启rì后地位已定,他来向窦氏示好,间接地也是讨好太子。只是这一番心思却不好明说而已。他如今听着窦氏对自己的少子说的这番话,更加笃定了窦氏地位。窦氏虽然在储秀宫中每rì只是读《道德经》,但是却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教成了孝子,而大汉朝以孝治天下,rì后窦氏的地位只怕直追十余年前的吕雉了。他虽然心中感叹,但是也为自己今rì明智的举动而暗暗欣喜不已。
突然只听外殿一阵狂乱的开门声音,邓通心中一动,如今敢这样在窦氏的宫中放肆的只怕唯有太子刘启一人。只不过刘启往rì对窦氏尊敬,今rì却不知为何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刚一转念,太子刘启已经风风火火地走进内殿,口中叫道:“母后,这小子真是狂妄······”他忽然看到站着的邓通,面sè一变,口中的话生生咽下,眼中露出狐疑之sè。邓通却是不敢放肆,如今见到刘启,更是满脸堆笑,点头示意。刘启却丝毫不给面子,哼了一声,别过头去不看他。邓通不禁大是尴尬。
窦氏却是面sè一沉,说道:“启儿,你忘了规矩了!”刘启啊了一声,垂下头不说话。窦氏听到怀中刘武轻轻笑了一下,伸手在他头上打了一下,口中道:“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刘启抬头道:“回母后,是······”他忽然转头看着邓通,邓通也很是识趣,忙拱手向窦氏道:“娘娘,奴婢先告退了!”窦氏嗯了一声,邓通躬身退出了内殿。刘启等门关上,这才皱眉说道:“母后怎么让邓通这等小人来宫中,不怕污了母后的储秀宫吗?”
窦氏笑了笑,道:“你这孩子,见了自己心中厌恶的人,连往rì学的喜怒不形于sè都忘了······邓通来是告诉母后,你弟弟要封为梁王。”刘启哼了一声,道:“到了时候,父皇自然会颁下圣旨,何须他一个奴婢来说?他这一来,不是要母后你承他的情?”窦氏笑道:“rì后等你做了皇帝,母后自然不用这样。只是如今他还是你父皇身边的红人,你若是对他不假以辞sè,只怕落得一个不孝的罪名,你身为太子,却与一个奴婢怄气,这样对吗?”刘启虽然心中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口中仍道:“母后,这些道理孩儿知道,不过这等佞臣实在可气,他一心讨好父皇,却置孩儿于何地?”
窦氏点头说道:“哦,原来你还在意那件舐痈之事······”刘启口中哼哼不断,怒道:“孩儿如何不气?这奴婢在父皇面前献谗言,却逼得孩儿一个太子要为父皇吮毒,当真该死!”窦氏叹息道:“你既然心中恨他,心中记得便是,rì后未尝没有机会,但如今你行此无益之事,只能坏事,知道吗?”刘启点头道:“孩儿知道了。”刘piáo见他虽然口中说着知错,但面上却是委屈的神sè,不禁扑哧一笑。窦氏却没有留意,只是问道:“你方才说有人惹了你,是谁这么大胆?”刘启站在殿中一会儿,早就累了,闻言上前坐在榻上,道:“母后难道还猜不出是谁吗?”窦氏笑了一下,但面sè却略略有些yīn沉。刘启虽然聪慧,但不过十二三岁而已,哪里知道什么,也没有留意。
窦氏没有说话,但她怀中的刘武却忽然笑道:“皇兄,我知道,我知道!”刘启看着窦氏怀中的刘武,有些挑衅地道:“你知道?”刘武挣脱窦氏的怀抱,昂头说道:“我就是知道,是吴国的太子吧。”刘启笑了笑在他头上拍了一下,道:“你果然聪明!”刘piáo也叫道:“我也猜到是他,这长安城中,谁敢惹你这个太子?除非就是那个外来人不识相!”
刘启没有理会她的话,抬头对窦氏道:“母后,吴太子也太过嚣张跋扈了,孩儿来未央宫的路上遇到他,他的车驾竟然横冲直撞,一点都不把我这个太子放在眼里!”窦氏笑了笑,道:“若是他以为你这个太子太过骄横,故意挑衅呢?你怎么知道自己没有过错?”刘启皱眉道:“母后,孩儿没有说谎。吴太子自从来到长安之后,比之当年的淮南王刘长更加骄横,孩儿今rì亲眼见过一回,这才相信了传言。”窦氏没有说话。
刘启眼睛一转,又道:“前些阵子,朝中纷纷猜测吴王将太子派来长安是什么用意,孩儿知道,秦以前的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为了迷惑对手,所以派遣质子,吴太子多半也是质子的身份。如此可知道朝中大臣猜测的吴王要反的事情······多半是真的。”他这般说着,眼睛偷偷看着窦氏的神sè。窦氏却是面sè不变,淡淡说道:“朝中那些腐儒唯恐天下不乱,信口开河而已,你又何必当真,难道你想吴王反不成?”刘启强辩道:“他若是不反,那自然是好。但这些说法虽然都是捕风捉影,不过却并非空穴来风,只怕民间已经有传说他密谋起兵的事情了。”窦氏冷笑一声,刘启身子一凛,偷偷看着窦氏的神sè,只见她面上全然是冰冷之意,不由微微垂下双目。他这一低头,刚好看到刘武,刘武耸了耸肩,伸了伸舌头,似乎在说“哥哥,你闯了大祸了!”刘启瞪了他一眼,等着窦氏说话。
窦氏虽然一直沉默,但是心中却在琢磨其中的利益关系。刘启的言语虽然是猜测,但却是不无可能,若是这样,那朝廷在明,吴王在暗,要猜测他的动向只怕不容易。而且吴王乃是老臣,历经高皇帝、惠帝、高后和如今的文帝四朝,轻易又不能动。如此,自己该如何解开这种被动之局?
刘启心中正惴惴不安之际,却听窦氏轻声说道:“启儿,那吴太子是否真的如此可恶?”刘启不知道母后为何有此一问,点了点头,随即嗯了一声。窦氏听到他答应,笑了一下,随即道:“那好,古人有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既然吴太子如此可恶,你就为天下人除去此人吧!”刘启啊了一声,木然不知该如何是好。良久才期期艾艾地道:“母后,您······您是要孩儿杀了吴太子?”刘piáo和刘武突然听到这句话,都是有些惊愕,刘piáo皱着眉头看着窦氏。窦氏淡然说道:“你不是说他可恶吗?既然如此,你杀了他,也算是为长安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刘启虽然只是十二三岁的孩童,但平rì里被太傅少傅讲这些朝廷局势熏染,自然也知道一些,闻言皱眉说道:“可就算是吴太子有罪,也应该交给廷尉法办,母后让孩儿杀了他,那吴王,吴王那里怎么交代?”窦氏仍是微笑地说话,但是言语中有说不出的冷意:“吴太子在长安横行无忌,无非就是仗着他老子吴王的权势。朝中大臣不可能不知道吴太子的行径,但朝中没有一人提及此事,便是如此。所以,纵然是朝廷,也要顾虑吴王的面子,谁也不敢动他分毫。但是你却不同,你是太子,是大汉的储君,而且现在不过还是一个孩子,吴王就算知道吴太子是死于你的手中,他也不能拿你怎么样,只能吃一个哑巴亏。据说吴太子是吴王最心疼的孩子,若是他死了,吴王的后路也就断了······”
刘启咽了口唾沫,道:“母后,你让孩儿这么做,不是,不是要逼反吴王吧?”窦氏叹了口气,道:“既然吴王如今动向不明,那我们就打草惊蛇,看他怎么走这一步棋。从前是朝廷在明吴王在暗,你若是杀了吴太子,吴王的动向就天下瞩目,这乱臣贼子的罪名,他逃脱不了了!”刘启惶然道:“可吴王若是马上提兵造反,那天下岂不是乱了?母后既然是为孩儿谋略天下,这······局势一乱,那天下的走向也不明了。母后,你是不是再思量一下?”
窦氏笑了笑,道:“傻孩子,你多虑了。造反岂是一时半会儿所能准备充足的?吴王为人老谋深算,他也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将吴太子放在长安,以为无人对他起疑心,但这却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那就是他一心造反,不过一切没有准备就绪而已。母后与你打赌,你纵然杀了吴太子,吴王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他纵然明白朝廷的意思,也是无可奈何。”刘启虽然听窦氏这么说,但心中总是惴惴不安,忽然抬头说道:“母后,此事如此重大,是不是要跟父皇商议?”
窦氏摇头道:“不用。”刘启见到窦氏冰冷的神sè,忽然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想法,猝然说道:“母后,你一心笃定吴王会反,便是因为那个人吗?”窦氏身子一震,坐直了身子,看着刘启的方向,冷然说道:“你说什么?!”刘启见母亲大怒,忙起身跪伏在地,刘piáo和刘武也连忙爬起身子,跪在刘启身旁。
窦氏胸口喘息不已,却是端坐在榻上,冷冷道:“启儿,你身旁的太傅平rì里都教了你些什么混账东西,你今rì在此胡言乱语!”刘启跪伏在地,道:“母后,孩儿知错了!”窦氏只觉胸中一阵沉闷。刘启知道母后的脾气,只得道:“母后,孩儿是听闻当年朱虚侯向吕后进言,已经算定我大汉后五十年的走向,孩儿身旁有一人名叫晁错,曾经向孩儿提过削藩之策,顺带提了一些往事,孩儿万万不敢猜度母后的心意,母后莫要生气!”
窦氏听了这些,也不知道是信了还是没信,只是冷然道:“你们三个好生记得,母后一心为你们打算,但你们要记得身为人子的本分,母后和你父皇的事情,你们用不着如此热心!”刘启道:“孩儿记住了!”刘piáo和刘武也连忙保证。窦氏说了这些,突然觉得有些累,便道:“你们都出去吧,母后想一个人静一静!”刘启向二人使了个眼sè,三个孩童便走出了内殿。
窦氏忽然觉得这储秀宫静的可怕,似乎听到自己的心跳,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她更加明了自己的内心。如今刘章的事情从自己的孩子口中问起,她忽然知道自己沉寂多年的心竟然还会跳得如此厉害。也是在一片沉寂中,她忽然觉得自己面上一阵濡湿,她忽然醒悟过来,原来自己竟然还会流泪,往年她以为自己的眼泪全都流尽,原来,只因自己久违了刘章的事情,再度听人提起,心中也唯有“伤心”二字而已。
走出储秀宫的三个孩子都没有说话,刘piáo看着刘启,问道:“太子殿下,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刘启瞪了她一眼,道:“母后都这么说了,还能怎么办?rì后谁也不准在母后面前提起刘章,连朱虚侯、城阳王这些和刘章有关的东西通通都不准提,记得了吗?”刘piáo嗯了一声,刘武歪着脑袋,正在想着什么,刘启在他头上敲了一下,问道:“记得了吗?”刘武抱头呼痛,叫道:“记得了,记得了!”但随即他又眉眼俱笑地看着刘启,道:“太子殿下,你今rì有空,陪我和大姊去玩啊!”
刘启回头看了看储秀宫,哼了一声,道:“你也学着大姊嘲弄我!不过我还有事,哪里像你们这样,整rì四处游荡······”刘武笑道:“怎么,你羡慕了?”刘启骄傲地道:“哼,我是大汉朝rì后的天子,怎么会羡慕你?恐怕是rì后你羡慕我吧!”刘武嘟着嘴,没有说什么。倒是刘piáo犹自轻声笑道:“咱们的太子殿下还有什么正事去干,连我们都不搭理了?”刘启眉峰一扬,笑道:“杀吴太子啊,你们不是知道吗,怎么还问我?”刘piáo和刘武啊了一声,煞是惊讶,刘启却没有再理会二人,摆摆手已经走远了。
刘武看着刘启离去的方向,口中傻傻地道:“大姊,他是说笑的吧?哈哈······”刘piáo努嘴说道:“他还不过是小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杀人?想自己去玩就直说嘛,还用这么烂的借口······”她犹自说着,心中却掠过一阵狐疑。
两个孩童都不敢相信刘启真的会杀了吴国太子,但是七rì之后,吴太子果然身死,而且事情牵连到太子刘启。此事说来也很简单,不过就是两个太子相见,说是要比试下棋,下着下着就争执起来,两人都是心高气傲之人,吴太子言语行动不逊,刘启大怒,cāo起玉石做的棋盘砸在吴太子的头上,吴太子当场毙命。
吴太子之死,无疑是震动整个朝廷的大事,朝臣纷纷猜测吴王得此消息会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刘恒也是大为震惊,训斥了刘启一顿,但他也隐隐猜到了太子此举多半是窦氏教唆,所以所谓的训斥也不过就是过场而已。刘恒虽然知道窦氏这是一招险棋,但听宫人讲起窦氏只是稳居储秀宫,也不禁佩服她的处变不惊。薄太后从此时也知道窦氏渐渐掌握前后朝大权,也开始主动关注朝政,如此总算是放心下来。吴太子死后第二rì,刘恒下令,将吴太子尸身送回吴国。
吴王见到自己爱子的尸首,心中悲愤难平,当即就想起兵,但想起自己苦心孤诣地准备这些年,难道就因为一个孺子而功亏一篑?他最终按捺住心中的怒火,但却将吴太子的尸身又送回了长安,而且还不忘了放出一句狠话,说:“这万里天下都是我们刘氏同宗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千里迢迢地送回吴地!”刘恒看着送来的吴太子有些变味的尸首,苦笑连连,只得命人将吴太子好生安葬。但自此之后,天下都知道吴王对朝廷怨恨,而且不像从前那样对长安毕恭毕敬,例行定期朝觐的祖制也再不遵守,只是称疾不朝。刘恒顾着吴王的面子,所以开始并不追究,后来查明刘濞没有疾病,刘恒却也不便将刘濞逼得过紧,于是赐给吴王几杖,说他已经年老,可以不用朝见。
文帝十三年,太仓令淳于意被人诬告,依法应该施以肉刑。肉刑已经是高的刑罚,地方无权,所以官吏将淳于意押往长安。缇萦一心救父,不管自己是女儿之身,上书刘恒,词意感人,刘恒感念她一片孝心,不但免除淳于意的罪名,更加废除了三种肉刑。后来他听闻当初淳于意在齐地曾为刘章治心伤之疾,也不禁唏嘘感叹。淳于意脱罪之后,往来于天下诸侯王,赚取诊金。而缇萦救父之事也被后世传诵,这个当年还是小姑娘的缇萦如今已经是个落落大方的大姑娘了,她跟随父亲行医,也算是遂了当初她对刘章说过的话,她终成一代奇女子。
文帝十七年(后元年)chūn三月,孝惠皇后张氏薨。张嫣薨丧之rì,北苑的花圃繁花竟放,如有神使。张嫣一身素衣,斜卧在花圃之中,虽然死去,但容颜一如生时。往来的宫女见到这种异象,心中惊叹之下,全都跪在小院外,以为张嫣不是凡人,宫女见她卧在繁花丛中,便谣传这位皇后是花神转世。后来宫女为她净身沐浴之时竟然发现她仍旧是处子之身,此事一传出,天下臣民更是笃信她便是花神,于是纷纷为她立庙祭祀。
只是,天下人有天下人的看法,或许她本人却并非是如此想。张嫣后来时常想起自己与刘盈的约定,只想着来生能够与刘盈长相厮守而已,哪里想到会有人将她封为神祗?但前世今生之事,虚无缥缈,张嫣与刘盈只怕也如同后世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吧!而透过紫陌红尘,张嫣却依稀见到年方弱冠的刘盈微笑着缓缓而来,她等着这一刻已经有二十五年之久了。
七年之后,夏六月己亥,刘恒驾崩于未央宫。因为刘恒在位之时崇尚节俭,而且,文帝一朝承惠帝、高后的遗惠,天下晏安,为大汉朝后世的安定奠定基础。《汉书》中记其功业,以尚简第一,在位期间,以德怀远,使南越王赵佗称臣。与匈奴结亲,但终其一生,不忍出兵北疆,恐怕烦扰百姓。朝中大臣张武收受贿赂,刘恒听说之后,更加赏赐,以求让他心中有愧。凡此种种,“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刘恒虽然以仁义为后世称颂,但却为后来的景帝留下了隐患,那便是诸侯王和匈奴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以刘恒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切实的解决,而匈奴的问题更是伴随着整个西汉王朝的历史。刘恒驾崩之后,这些问题就都落到了汉景帝刘启的手中,或者说,是落在了皇太后窦氏的手中。刘恒驾崩之后,窦氏可以以太后的身份出面指导朝政。窦氏虽然如高后当年一样大权在握,却行事有分寸,大汉在窦氏的手中,稳步发展。
窦氏与薄氏一族的关系也因为刘启而断裂。薄太后过世之后,窦氏还是依照往年和薄太后的约定,让刘启娶了薄氏的女子,并且立为皇后。但刘启自己不喜欢。所以就废了薄皇后,窦氏再也不亏欠任何人,她也再没有了什么顾虑。
文帝驾崩之后,邓通自然也迎来了他的结局。当rì刘恒以为自己赐给邓通一座铜山,并允其可以开矿铸钱,此后,邓氏钱遍布天下。刘恒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许负所算的命数改变,然而真正改变邓通命数的却是后来的皇帝刘启。刘启想到邓通带给他的耻辱,将他父亲赐给邓通的铜山收回,并将邓通圈禁在府中,不允许其外出,就这样,一代佞幸邓通的结局最终又成就了许负的神算之名。
景帝三年,颁布晁错削藩之策,天下震动。吴王刘濞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于是四处奔走,联络胶西王、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一起起兵谋反。景帝启用太尉周亚夫,更加多亏了梁孝王刘武扼守关中的门户梁地,才令周亚夫有可乘之机,断了吴王粮道。吴兵大乱,吴王大势已去,流落东越国。吴王后来想起自己的行军线路,一切都没有什么漏洞,只有一处乃是致命之伤,那便是听从了刘章的建议,稳扎稳打。
刘濞忽然觉得疑惑,因为刘章生前便是以庙算著称于世,他不可能不知道稳扎稳打便是延误战机,天下之事瞬息万变,战机可遇而不可求,刘章如此安排,大是不妥。这等问题连自己都能够看出来,刘章怎么可能不知道。而到了此时,困惑的刘濞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是刘章害了自己!他的本意就是让自己兵败,所以才进献了这个计策,为的就是让削藩之策在朝野之间再无阻碍!”他这么一想,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解释了,当初他起兵之时,也拉拢过刘喜,但刘喜却婉言拒绝,他们多半已经知道自己是兵败的结局。想到自己竟然被人当做笑话一样被人嘲弄,刘濞怒极之下,拔出长剑,砍翻桌案,怒道:“刘章,你这是要寡人死啊!”
但刘濞何许人也,他谋算这么多年,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丧失一切?他既然知道刘章说的那些都是牵制他的,便想着抛去刘章的那一套,自己向东越国皆兵,趁势东山再起。只是这一次,自己要亲自决策。刘濞盘算好了一切,便也恢复了几分雄心。然而刚到东越国,就已经被东越王拿下,枭首之后驰传长安。刘濞一死,动乱三个月的七国之乱没了主谋,也就平定了下来。
被封为淮南王的刘喜在做了五年的淮南王,又被迁回了故地城阳,继续做城阳王。七国之乱时,胶西王、胶东王、济南王、淄川王全都是齐地的王侯,尽皆起兵,但是刘喜听小石头复述当初刘章对他的嘱咐,慨叹落泪之余,终于还是恪守刘章的嘱咐,没有随众起兵。而刘喜也在诸侯王中保存了下来,他一共做了三十三年的王侯,后世子孙也都恪守祖训,城阳王国绵延整个西汉王朝。一直到后来的王莽乱政,国除。
汉景帝在位十六年,他在位之时,与自己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多有纠葛,惹来窦氏不快。刘武想要侍奉窦氏而不可得,最终是使得刘武病死,窦氏伤心。刘启驾崩之后,汉武帝继位,窦氏为太皇太后,声望更是压得年少的汉武帝喘不过气来。但窦氏很清楚自己位置,等到刘彻加冠之后,窦氏慢慢地还政给刘彻。而到了刘彻想要对匈奴用兵的时候,窦氏将自己珍藏了四十年的虎符交给了刘彻。
也许刘彻从来都不会知道,窦氏等到这一rì已经等了近五十年。大汉高后称制之时,那时候她站在高后身旁,听着殿下的刘章侃侃而谈,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对匈奴用兵。如今,这些年过去了,她终于等到了刘章说的这个时刻。衰朽的窦氏听着刘彻沉重的脚步声慢慢离去,已经瞎了几十年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幅画面,年少的刘章披坚执锐,跨着骏马,向着漠北奔踏而去。
窦氏忽然笑了。这一年,她六十八岁。她一生所有的韶华时光全都葬送在这未央宫中。三年之后,窦氏驾崩,在窦氏的临死之际,耳畔忽然响起了《未央》的歌声,她不禁心中浩叹:“这一曲《未央》终究是要落幕了······”
窦氏驾崩,那以后,就是汉武大帝的时代了。
司马喜之子司马谈潜心修史,汉武帝年间,封禅泰山,司马谈因病滞留在洛阳,未能亲到现场,所以很是懊悔自己错过了古时三皇五帝一样的盛事,最终郁郁而终。而司马家修史的重任落在年少的司马迁手中。司马迁也不负前代厚望,最终写就了《太史公书》,也就是传之后世的《史记》。司马迁虽然无愧先人,但因为经历李陵之祸,被汉武帝施以腐刑。但斯人凛凛忠义之心,在《史记》一书中寻常可见。后人若是能够将心体谅,自然能够明白太史公的苦心。
如同他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yù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sè。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城阳景王刘章在后世中几乎没有什么声名,王莽乱政,天下大乱,赤眉军攻下长安,这些贼众也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觉悟,与当时的更始帝分庭抗礼,所以推举宗室之后做皇帝。刘盆子被推举为皇帝,改元建世。刘盆子被推举为帝的原因很是特殊,因为当时起义军乃是齐地之人,所以想求得城阳景王的后裔。刘盆子与刘茂、刘孝与城阳景王最为亲属。有三个人,所以要抓阄,刘茂与刘孝年长,所以先抓,二人皆没有抓着,刘盆子年仅十五,就被这帮人推举做了皇帝。但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虽然在乱世中有仁心,却无力去改变什么,后来他为人逼迫,被刘秀救起,刘秀称他有三善,所以没有杀他,在洛阳赐给他田宅安家。这是后话的后话了。
唐朝骆冰王因不满武后称制,写就一篇讨逆檄文,便是大名鼎鼎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这篇檄文中提到过刘章,所谓“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也许,从这个同样也是英年早逝的布衣书生的笔下,后人才可以领略当初朱虚侯刘章在高后面前愤然作耕田歌的铮铮傲骨,还有他在长安变乱中身为砥柱中流的傲岸身姿。后人不免猜测,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个流氓混混而已,如何生出这般有烈xìng的子孙?若要考证的话,只怕要考证到刘邦年轻时候的那个外妇曹氏了。但历史也只是一笔带过,所以,一切都已经丧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斯人已逝,过往的王侯霸业也不过是博后人一笑罢了。然而什么是鬼神之本?千古英魂不灭,即使是我们这些两千年后的人,也能够从浩瀚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感受到古人的凛凛忠义之心,缱绻的爱情故事和知己相交的豪情壮志······古人不死,纵然经历千古,这些英灵仍旧浩气长存。
千古英灵不灭,这大概是鬼神之本吧!
我从漫漫的沉睡中醒了过来,看着眼前炫目的白sè,不禁呻吟出声。耳畔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汝成······汝成!”我眼中的焦点渐渐聚集,只见老万一张脸正在我面前,我吓了一跳,但随即却是一阵欣喜,忍不住张开双臂,抱住老万,叫道:“哈哈,原来······我没死!”老万突然被我抱住,愣了一下,随即浑身恶寒,想挣脱我的怀抱,我还生之后,哪里顾得了这些,但是忽然想起我到过的那个时代,不禁心中茫然,手臂也顿时松了。老万趁势躲开,却是低声叫道:“汝成,睡了两rì,怎么变得这么奔放了······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我环视着身周,见这里是医院,病房里其他人都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和老万。我不禁感叹这个混乱的时代,看来是被人误会了。老万却看着我,像是我身上有什么秘密一样,他笑问道:“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好梦了?还没看清我,就如此饥不择食,看来是做了一个chūn梦······怎么样,要不要?嗯······”我见他的神sè,连忙摇头不已。老万有些失落,抓着脑袋道:“我还以为你睡了这么久的一觉,会有所变化呢!看来你还是一块石头。”
我不禁苦笑,这时候心中失落,哪里还有心思跟他开玩笑?随口问道:“我怎么在这里?”老万笑了笑,随即装模作样地道:“此事······就说来话长了······”我笑了笑,道:“那你就长话短说!”老万如同吃豆子一样道:“很简单······我第二天去找你看到你躺在地板上就把你送到了医院你睡了两天加上我不知道你到底睡没有睡的那一个夜晚可能你睡了两天三夜!”我哦了一声,转眼忽然瞥见一旁的桌子上放着的残破的青玲玉璧,不禁一愣,愕然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