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江上苇
六十年过去了,我们仍当对那段沉痛的往事加以深思。
数千万人的鲜血,一个时代的悲剧,不应仅仅只让我们牢记仇恨,更应该让我们增长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rì本侵略者针对中国的暴行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莫名的仇恨和敌视,甚至还有蔑视。可另一方面,他们使用着大量的汉字,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山本五十六甚至到处宣扬他“一生低首拜阳明”(这一点和蒋先生一摸一样)。
这难道不是矛盾?
这样的矛盾恐怕不能只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虚辞来解释。
rì本,从邪马台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对中国始终是敬畏有加的,尤其是经历了与中国隋唐两代的亲密交流(当然也包括和盛唐在朝鲜的武术交流)后,更是彻头彻尾的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虽然遣唐使已成往事,但两宋和rì本的交流还是密切而友好的,欧阳修就写过“rì本刀歌”,曰:“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rì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jīng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嗟予乘服yù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叹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满篇都是两兄弟经年未见的感慨。
但是蒙古灭亡南宋之后,rì本与中国的关系,立刻变成了仇敌。在此之前,rì本一直把中国当成自己的老师,甚至可以说,rì本人简直就把自己当成是中国人——只是没好意思说明白。唐朝的中国人也没把rì本人当外人歧视,李白就常常和阿倍仲麻吕一块喝酒。
邪马台时代,rì本人被中国人视为蛮夷,他们也承认自己是蛮夷,而到了南宋灭亡,中土文化遭到巨大摧残之后,rì本人突然发现,放眼四海,只剩下自己是中土文化的继承人了(当时的高丽也在蒙古的控制之下)。此后的rì本zhèng fǔ,不但拼命拉拢中土文化的代表人物去rì本,也理所当然地把蒙古人治下的中国当作了“蛮夷”,对忽必烈的使者非常地不恭顺,直接导致了元朝征伐rì本之役。
南宋灭亡以后,rì本将中国称为“支那”,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这是蔑称。
但在当时,rì本所要表示的,却只是对异族打败自己老师的不满与愤恨。
当时的南宋遗民,不消说,是站在rì本一边的,这一情结在rì本与近代中国交恶之前,在自认是中土文化的传承者中广泛存在。
几百年后的清末民初,写《痛史》的吴研人,还把rì本痛击元朝大军看成是天道好还,以小说家的笔触描写了郑虎臣的外交手段——郑虎臣这个名字虽是吴先生抄袭冯梦龙,但千千万万个有名无名的“郑虎臣”,确是实实在在地存在过,很努力地鼓动rì本同占据中国大陆的蒙古人交恶。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在效申包胥哭秦廷——后来的吴三桂也以申包胥自拟,不过他找的是满洲人。
导致rì本与中国成为仇敌的两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两次异族入侵导致的改朝换代。
元灭南宋和清灭南明,都导致大批不愿臣服于异族的中土士人流浪rì本,最终成为“归化人”——数百年后,他们的子孙也有作为“侵略者”出现在故土上的,不知当年的爱国志士,泉下有知作何想?——他们不但带去了中原文化,也带去了根深蒂固的仇恨的种子。这种子在rì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长出的果实却变了xìng。
朱舜水们宣扬的,是对当时统治中国的蛮夷zhèng fǔ的仇恨和不妥协,传下去却变成了在骨子里自命为“中国人”的rì本人宣扬来中国帮助“尊王攘夷”!即便是今天,rì本右派狡辩,说正是“大东亚圣战”,把亚洲从西方帝国主义手里解放出来——仍然是“尊王攘夷”思想的变迁。
当中土文化繁盛时,rì本承认自己是学生,在老师面前诚惶诚恐,亦步亦趋。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rì本人乃至整个rì本民族,是非常讲究“忠诚”的,正因为具有这种忠诚心,所以rì本在其恩师罹难于蛮族的铁蹄之后,不屈不挠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并且以自己正统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蔑视大陆上的统治者。
导致今天中rì交恶的,正是这一文化传承之惯xìng,。
历史是很奇怪的,当无学祖元和朱舜水们在东瀛海岛上讲爱国主义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到,历史的车轮会这样扭曲他们的“爱国主义”呢?当无学祖元给北条时宗写“莫烦恼”,给蒙古东征之役里殉难的rì本武士开追悼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把老和尚看成是“汉jiān”呢?当朱舜水在rì本大讲“华夷之防”的大义名分,无rì不思颠覆满清时,他要颠覆的,何尝不是又叫做“中国”呢?
这就是历史之蝴蝶效应,随便哪个家伙扑腾一下翅膀,也许会在三百年后引起一场飓风。
而此后的对错善恶,当事人确是浑然不知的。
rì本击败蒙古东征军,便从此瞧不起蒙古,隐隐约约的,也连带有些瞧不起“中国”。
此后,在rì本人的思想里,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
但在rì本人脑子里,中国的政权,却不再与中国文化相关联。
历代rì本人的诗词,都能仿效中国,做得有声有sè,但自曲以下,便很少见到rì本人的相应作品——因为蒙古的入侵切断了中rì之间存在了千余年的脐带,rì本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源流的灌溉之后,走上了zì yóu发展的道路。
因此,可以认为,中rì文化与政治的分道扬镳,是在蒙元入主中原之后。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今天我们所谓的“椅子”,在唐朝叫做“胡床”,从宋朝开始,中国人才逐渐开始使用椅子——可是由于脐带的断裂,rì本没能学会,直到今天也只会坐塌塌米。
所谓“礼失求诸野”,离文明的中心越远,跟随文明变革的速度就越慢,对旧文明的传统保持得就越多——rì本就是这样。
确切地说,rì本人瞧不起的,是蒙元以后和rì本同时发展的“中国”文化,顶礼膜拜的,是其自身所从来的“中国”文化。
拿嫡庶关系来打个比方:在中华文化圈里,南宋以前的中国是嫡长子(正妻生的),rì本只算是庶子(就是说,小妾生的),这个时候,rì本自认是蛮夷,尊重中国老大哥,也没野心抢夺继承权;但后来正妻死了,老爸的宠爱的通房丫头被扶正(连小妾的名分都没有),她还把嫡长子整成了白痴——这个时候,rì本就有点抱不平了,他冲进通房丫头生的儿子家里,据说是想匡扶正义,但乱打乱杀,极为变态,打红眼时,连已经被整成白痴的嫡兄也打了。不过他看见老爸的遗物又珍爱得很,还要流眼泪,连老爸用过的破马桶也要扛回家珍藏起来,时不时抱着哭……
唉,这就是矛盾的rì本,骨子里浸透了菊花与剑的神髓,看起来一脸的深沉,智商不低却常常做出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可以说他有毛病,可以瞧不起他,甚至可以天天数落他(当着面干这事儿,他听见了会不高兴,也许会趁你不备在你屁股捅上一刀)。但如果你注定要和他做邻居,还是笑嘻嘻地帮他把把脉的好——最好再帮他开剂甘草汤,反正喝不死。
毕竟你有更远大的理想,总不能让这个历史上受过刺激,现在脑子糊涂,又勇敢得很的笨亲戚绊了你的脚吧?
===分割線===
貌似“一生低首拜陽明”的梗不是山本五十六吧?應該是東鄉平八郎來着?
六十年过去了,我们仍当对那段沉痛的往事加以深思。
数千万人的鲜血,一个时代的悲剧,不应仅仅只让我们牢记仇恨,更应该让我们增长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rì本侵略者针对中国的暴行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莫名的仇恨和敌视,甚至还有蔑视。可另一方面,他们使用着大量的汉字,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山本五十六甚至到处宣扬他“一生低首拜阳明”(这一点和蒋先生一摸一样)。
这难道不是矛盾?
这样的矛盾恐怕不能只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虚辞来解释。
rì本,从邪马台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对中国始终是敬畏有加的,尤其是经历了与中国隋唐两代的亲密交流(当然也包括和盛唐在朝鲜的武术交流)后,更是彻头彻尾的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虽然遣唐使已成往事,但两宋和rì本的交流还是密切而友好的,欧阳修就写过“rì本刀歌”,曰:“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rì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jīng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嗟予乘服yù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叹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满篇都是两兄弟经年未见的感慨。
但是蒙古灭亡南宋之后,rì本与中国的关系,立刻变成了仇敌。在此之前,rì本一直把中国当成自己的老师,甚至可以说,rì本人简直就把自己当成是中国人——只是没好意思说明白。唐朝的中国人也没把rì本人当外人歧视,李白就常常和阿倍仲麻吕一块喝酒。
邪马台时代,rì本人被中国人视为蛮夷,他们也承认自己是蛮夷,而到了南宋灭亡,中土文化遭到巨大摧残之后,rì本人突然发现,放眼四海,只剩下自己是中土文化的继承人了(当时的高丽也在蒙古的控制之下)。此后的rì本zhèng fǔ,不但拼命拉拢中土文化的代表人物去rì本,也理所当然地把蒙古人治下的中国当作了“蛮夷”,对忽必烈的使者非常地不恭顺,直接导致了元朝征伐rì本之役。
南宋灭亡以后,rì本将中国称为“支那”,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这是蔑称。
但在当时,rì本所要表示的,却只是对异族打败自己老师的不满与愤恨。
当时的南宋遗民,不消说,是站在rì本一边的,这一情结在rì本与近代中国交恶之前,在自认是中土文化的传承者中广泛存在。
几百年后的清末民初,写《痛史》的吴研人,还把rì本痛击元朝大军看成是天道好还,以小说家的笔触描写了郑虎臣的外交手段——郑虎臣这个名字虽是吴先生抄袭冯梦龙,但千千万万个有名无名的“郑虎臣”,确是实实在在地存在过,很努力地鼓动rì本同占据中国大陆的蒙古人交恶。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在效申包胥哭秦廷——后来的吴三桂也以申包胥自拟,不过他找的是满洲人。
导致rì本与中国成为仇敌的两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两次异族入侵导致的改朝换代。
元灭南宋和清灭南明,都导致大批不愿臣服于异族的中土士人流浪rì本,最终成为“归化人”——数百年后,他们的子孙也有作为“侵略者”出现在故土上的,不知当年的爱国志士,泉下有知作何想?——他们不但带去了中原文化,也带去了根深蒂固的仇恨的种子。这种子在rì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长出的果实却变了xìng。
朱舜水们宣扬的,是对当时统治中国的蛮夷zhèng fǔ的仇恨和不妥协,传下去却变成了在骨子里自命为“中国人”的rì本人宣扬来中国帮助“尊王攘夷”!即便是今天,rì本右派狡辩,说正是“大东亚圣战”,把亚洲从西方帝国主义手里解放出来——仍然是“尊王攘夷”思想的变迁。
当中土文化繁盛时,rì本承认自己是学生,在老师面前诚惶诚恐,亦步亦趋。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rì本人乃至整个rì本民族,是非常讲究“忠诚”的,正因为具有这种忠诚心,所以rì本在其恩师罹难于蛮族的铁蹄之后,不屈不挠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并且以自己正统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蔑视大陆上的统治者。
导致今天中rì交恶的,正是这一文化传承之惯xìng,。
历史是很奇怪的,当无学祖元和朱舜水们在东瀛海岛上讲爱国主义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到,历史的车轮会这样扭曲他们的“爱国主义”呢?当无学祖元给北条时宗写“莫烦恼”,给蒙古东征之役里殉难的rì本武士开追悼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把老和尚看成是“汉jiān”呢?当朱舜水在rì本大讲“华夷之防”的大义名分,无rì不思颠覆满清时,他要颠覆的,何尝不是又叫做“中国”呢?
这就是历史之蝴蝶效应,随便哪个家伙扑腾一下翅膀,也许会在三百年后引起一场飓风。
而此后的对错善恶,当事人确是浑然不知的。
rì本击败蒙古东征军,便从此瞧不起蒙古,隐隐约约的,也连带有些瞧不起“中国”。
此后,在rì本人的思想里,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
但在rì本人脑子里,中国的政权,却不再与中国文化相关联。
历代rì本人的诗词,都能仿效中国,做得有声有sè,但自曲以下,便很少见到rì本人的相应作品——因为蒙古的入侵切断了中rì之间存在了千余年的脐带,rì本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源流的灌溉之后,走上了zì yóu发展的道路。
因此,可以认为,中rì文化与政治的分道扬镳,是在蒙元入主中原之后。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今天我们所谓的“椅子”,在唐朝叫做“胡床”,从宋朝开始,中国人才逐渐开始使用椅子——可是由于脐带的断裂,rì本没能学会,直到今天也只会坐塌塌米。
所谓“礼失求诸野”,离文明的中心越远,跟随文明变革的速度就越慢,对旧文明的传统保持得就越多——rì本就是这样。
确切地说,rì本人瞧不起的,是蒙元以后和rì本同时发展的“中国”文化,顶礼膜拜的,是其自身所从来的“中国”文化。
拿嫡庶关系来打个比方:在中华文化圈里,南宋以前的中国是嫡长子(正妻生的),rì本只算是庶子(就是说,小妾生的),这个时候,rì本自认是蛮夷,尊重中国老大哥,也没野心抢夺继承权;但后来正妻死了,老爸的宠爱的通房丫头被扶正(连小妾的名分都没有),她还把嫡长子整成了白痴——这个时候,rì本就有点抱不平了,他冲进通房丫头生的儿子家里,据说是想匡扶正义,但乱打乱杀,极为变态,打红眼时,连已经被整成白痴的嫡兄也打了。不过他看见老爸的遗物又珍爱得很,还要流眼泪,连老爸用过的破马桶也要扛回家珍藏起来,时不时抱着哭……
唉,这就是矛盾的rì本,骨子里浸透了菊花与剑的神髓,看起来一脸的深沉,智商不低却常常做出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可以说他有毛病,可以瞧不起他,甚至可以天天数落他(当着面干这事儿,他听见了会不高兴,也许会趁你不备在你屁股捅上一刀)。但如果你注定要和他做邻居,还是笑嘻嘻地帮他把把脉的好——最好再帮他开剂甘草汤,反正喝不死。
毕竟你有更远大的理想,总不能让这个历史上受过刺激,现在脑子糊涂,又勇敢得很的笨亲戚绊了你的脚吧?
===分割線===
貌似“一生低首拜陽明”的梗不是山本五十六吧?應該是東鄉平八郎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