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又带着老婆杀回来了,可喜可贺,那羊献容一起一落,不知道该是怎样一种滋味。
那班积极向司马伦劝进的大臣现在又来恭贺司马衷了,恭贺完,又开始对司马伦大加鞭挞,第一个提议是把司马伦禁锢于金镛城。
你还想好好地呆在家里,相得倒美!
拨乱反正,又等于是开天辟地,于是公元301年,年号又换成了永宁。
名字都起得很吉祥,就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真就能得了安宁。
五rì之后,惠帝令人分别去嘉奖勉励了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yong,二声)一番,取得了他们的支持,然后回过头来开始一一追究前事。
司马伦首当其冲。
梁王司马肜(rong,二声)先开了场,认为必须杀司马伦父子以谢天下,这事一经提议,大家纷纷赞同。
于是,尚书袁敞就提着酒来金镛城跟司马伦话别来了。
不能不说话,先要批判一下,让你知道自己都错在哪里,有多么不可饶恕,也不能没有酒,古代皇帝杀某些人很喜欢用酒,算是对这些人有所照顾。
当然是照顾,这可是金屑酒啊,一般人喝得到吗?
司马伦喝了这种酒似乎一点也不感激,他大哭,边哭还边喊:“孙秀误我!孙秀误我!”这家伙做皇帝的时候乐颠颠的,要死了还是把什么事都怪到孙秀身上。
司马伦死在永宁年四月,他死后司马颖也到了洛阳,司马颖到洛阳时司马冏还在那里打仗,于是司马颖就把自己的人派了过去,助司马冏一臂之力。
司马颖把人派过去了,张泓却不打了,他乞降,司马伦都死了,我这是为谁打呢?至此,这场历时二个月的战争才算全面结束。
司马冏司马颙来到洛阳之后,又主持了一场大屠杀。
张泓算主动投降,大概司马冏也很佩服他,没有继续追究,但是跟张泓一线作战的孙辅伏胤张衡等人一个也没有逃过。
孙旗和他的几个儿子也杀了,还有孟观。
看来孟观的天文学的实在太糟糕了啊,他怎么就能完全看反了呢?由此可见学艺不jīng是的确要害死人的。
司马衷这次也主动要求杀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义阳王司马威。
所有这些人中司马衷最恨的就是这个人,他说:“阿皮(司马威小名)可恨!夺我玺绶,致捩我指,不可不杀。”
你为了司马伦夺惠帝的玉玺不说,还扭转人家的指头,也的确是第一个该杀,简直比司马伦还可恨。
莫道司马衷傻啊,他也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什么人对他好,什么人对他不好的。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司马衷是拼命想保护住他的玉玺的,但是司马威利令智昏,竟不怕扭断他的手指,硬从他手里抢了去。
随后,司马衷大赏功臣,司马冏被封为大司马,加九锡殊礼,司马颖被封为大将军,亦加九锡,其他人依次升迁。
王戎王衍两兄弟这时又东山再起,一个做了尚书令,一个做了河南尹,得以在晋朝后期又闹出了一些故事。
张华裴頠(wei,三声)解系解结这些人的平反也不久在司马冏的坚持下获得了通过。
该做的都做了,晋朝连年动乱不断,朝臣百姓无不都希望从此可以获得安定,可是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人们的心一下子冷了下来。
难道就不能有一时的安宁了吗?
这事却又是因为私仇,和封赏不平引起的,时间才刚刚过去两个月。
起事的一个是东莱王司马蕤(rui,二声),一个是左卫将军王舆。
司马蕤是司马冏的哥哥,这个人xìng情粗暴,喝醉了酒尤其盛气凌人,喜欢挑衅,即使对弟弟也是如此。司马冏曾经受过他多次欺侮,但因为同胞关系,从来也没有跟他计较。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之后,司马蕤曾被司马伦收下了大狱,直到惠帝复位之后才得以放出。司马蕤出狱以后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就去路上迎接弟弟,结果司马冏连马没下,只在马上点了点头,就过去了。
司马冏虽然没有因为哥哥的欺侮反目,但他心里肯定是有一点芥蒂的,因此就难免对哥哥表现得很冷淡,他的冷淡就是司马蕤恨他的起因。
司马蕤当时就大怒道:“我为你几乎得了死罪,你何以就能如此无情?”
其后,司马冏入朝辅政,而司马蕤只得了一个散骑常侍,这又使司马蕤怏怏不快。
弟弟做了辅政王,却只给了他这样一点权位,这怎么能让他高兴起来?
司马蕤直接去找了司马冏,要求得到开府的待遇,可司马冏拒绝了。
他说:“武帝的儿子司马晏尚未得到开府,大哥还是稍等一下吧。”
司马蕤听了这话,触起前事,从此就不肯原谅弟弟了。
他起先一再向惠帝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惠帝不理,他竟就想杀了司马冏。
王舆乘虚而入。
左卫将军王舆自恃有复辟大功,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因此心怀不满,他一窥透司马蕤的心思,就做了司马蕤的同谋。
他却不想他先前在司马伦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人家因为他率先反正,不追究他的前事,已经是对他够照顾的了。
他的反正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大家自然都明白,不杀他,只是因为不便于杀他。
在这种时候杀这样一个人不利于安定人心,不利于宣传工作。
王舆和司马蕤的计划是,埋伏下杀手,在司马冏上朝的时候,把他刺死。
这个计划偏偏泄露了出去。
不知道是王舆司马蕤太不谨慎了,还是因为司马冏正是当势之时,有人告了密,反正司马冏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司马冏当即上奏惠帝,收捕诛杀了王舆,及其三族,并把哥哥司马蕤废为了庶人,徙居到上庸。
当哥哥的前面就经常欺负弟弟,后来竟又联合外人要刺杀弟弟,司马冏怎能不恨?上庸内史陈钟私下里探明司马冏的意思,其后偷偷地把司马蕤谋杀了,司马冏自作不知。
亲兄弟如此相残,使晋朝大臣们的心又蒙上了一层yīn影。
司马冏的作为使洛阳诸王遂也产生了疑忌,由此,同心同德是不可再想了,无数的纷争又将一步步地露出水面,激起滔天巨浪。
那班积极向司马伦劝进的大臣现在又来恭贺司马衷了,恭贺完,又开始对司马伦大加鞭挞,第一个提议是把司马伦禁锢于金镛城。
你还想好好地呆在家里,相得倒美!
拨乱反正,又等于是开天辟地,于是公元301年,年号又换成了永宁。
名字都起得很吉祥,就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真就能得了安宁。
五rì之后,惠帝令人分别去嘉奖勉励了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yong,二声)一番,取得了他们的支持,然后回过头来开始一一追究前事。
司马伦首当其冲。
梁王司马肜(rong,二声)先开了场,认为必须杀司马伦父子以谢天下,这事一经提议,大家纷纷赞同。
于是,尚书袁敞就提着酒来金镛城跟司马伦话别来了。
不能不说话,先要批判一下,让你知道自己都错在哪里,有多么不可饶恕,也不能没有酒,古代皇帝杀某些人很喜欢用酒,算是对这些人有所照顾。
当然是照顾,这可是金屑酒啊,一般人喝得到吗?
司马伦喝了这种酒似乎一点也不感激,他大哭,边哭还边喊:“孙秀误我!孙秀误我!”这家伙做皇帝的时候乐颠颠的,要死了还是把什么事都怪到孙秀身上。
司马伦死在永宁年四月,他死后司马颖也到了洛阳,司马颖到洛阳时司马冏还在那里打仗,于是司马颖就把自己的人派了过去,助司马冏一臂之力。
司马颖把人派过去了,张泓却不打了,他乞降,司马伦都死了,我这是为谁打呢?至此,这场历时二个月的战争才算全面结束。
司马冏司马颙来到洛阳之后,又主持了一场大屠杀。
张泓算主动投降,大概司马冏也很佩服他,没有继续追究,但是跟张泓一线作战的孙辅伏胤张衡等人一个也没有逃过。
孙旗和他的几个儿子也杀了,还有孟观。
看来孟观的天文学的实在太糟糕了啊,他怎么就能完全看反了呢?由此可见学艺不jīng是的确要害死人的。
司马衷这次也主动要求杀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义阳王司马威。
所有这些人中司马衷最恨的就是这个人,他说:“阿皮(司马威小名)可恨!夺我玺绶,致捩我指,不可不杀。”
你为了司马伦夺惠帝的玉玺不说,还扭转人家的指头,也的确是第一个该杀,简直比司马伦还可恨。
莫道司马衷傻啊,他也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什么人对他好,什么人对他不好的。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司马衷是拼命想保护住他的玉玺的,但是司马威利令智昏,竟不怕扭断他的手指,硬从他手里抢了去。
随后,司马衷大赏功臣,司马冏被封为大司马,加九锡殊礼,司马颖被封为大将军,亦加九锡,其他人依次升迁。
王戎王衍两兄弟这时又东山再起,一个做了尚书令,一个做了河南尹,得以在晋朝后期又闹出了一些故事。
张华裴頠(wei,三声)解系解结这些人的平反也不久在司马冏的坚持下获得了通过。
该做的都做了,晋朝连年动乱不断,朝臣百姓无不都希望从此可以获得安定,可是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人们的心一下子冷了下来。
难道就不能有一时的安宁了吗?
这事却又是因为私仇,和封赏不平引起的,时间才刚刚过去两个月。
起事的一个是东莱王司马蕤(rui,二声),一个是左卫将军王舆。
司马蕤是司马冏的哥哥,这个人xìng情粗暴,喝醉了酒尤其盛气凌人,喜欢挑衅,即使对弟弟也是如此。司马冏曾经受过他多次欺侮,但因为同胞关系,从来也没有跟他计较。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之后,司马蕤曾被司马伦收下了大狱,直到惠帝复位之后才得以放出。司马蕤出狱以后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就去路上迎接弟弟,结果司马冏连马没下,只在马上点了点头,就过去了。
司马冏虽然没有因为哥哥的欺侮反目,但他心里肯定是有一点芥蒂的,因此就难免对哥哥表现得很冷淡,他的冷淡就是司马蕤恨他的起因。
司马蕤当时就大怒道:“我为你几乎得了死罪,你何以就能如此无情?”
其后,司马冏入朝辅政,而司马蕤只得了一个散骑常侍,这又使司马蕤怏怏不快。
弟弟做了辅政王,却只给了他这样一点权位,这怎么能让他高兴起来?
司马蕤直接去找了司马冏,要求得到开府的待遇,可司马冏拒绝了。
他说:“武帝的儿子司马晏尚未得到开府,大哥还是稍等一下吧。”
司马蕤听了这话,触起前事,从此就不肯原谅弟弟了。
他起先一再向惠帝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惠帝不理,他竟就想杀了司马冏。
王舆乘虚而入。
左卫将军王舆自恃有复辟大功,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因此心怀不满,他一窥透司马蕤的心思,就做了司马蕤的同谋。
他却不想他先前在司马伦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人家因为他率先反正,不追究他的前事,已经是对他够照顾的了。
他的反正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大家自然都明白,不杀他,只是因为不便于杀他。
在这种时候杀这样一个人不利于安定人心,不利于宣传工作。
王舆和司马蕤的计划是,埋伏下杀手,在司马冏上朝的时候,把他刺死。
这个计划偏偏泄露了出去。
不知道是王舆司马蕤太不谨慎了,还是因为司马冏正是当势之时,有人告了密,反正司马冏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司马冏当即上奏惠帝,收捕诛杀了王舆,及其三族,并把哥哥司马蕤废为了庶人,徙居到上庸。
当哥哥的前面就经常欺负弟弟,后来竟又联合外人要刺杀弟弟,司马冏怎能不恨?上庸内史陈钟私下里探明司马冏的意思,其后偷偷地把司马蕤谋杀了,司马冏自作不知。
亲兄弟如此相残,使晋朝大臣们的心又蒙上了一层yīn影。
司马冏的作为使洛阳诸王遂也产生了疑忌,由此,同心同德是不可再想了,无数的纷争又将一步步地露出水面,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