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睁开眼睛,等到眼睛适应了刺眼的光线,方才转着眼珠子打量,这里不是他的居所,估计是秦王的承乾殿吧,他感到嗓子发痒,想喝水,却没有力气坐起来,只得对外面叫道:“水。。。”却发现嗓子发痒,只能够发出“嘶”的声音,根本就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听见有人推门走了进来,抬头努力的向那个方向看过去,看见是他的贴身内侍小顺子,正端着一盆水走了进来。李恪忙努力地对着他喊道:“水!”虽然仍旧不是很清楚,但终是发出了声音。
小顺子听到声音便是一愣,随即放下水盆,向着榻边跑来,来到榻边,看见李恪正睁着眼盯着他看,马上揉了揉眼睛,等到再睁开眼睛看见李恪是真的醒了时,便是一阵狂喜,随即掩面而泣:“殿下,您终于醒了,担心死小人了。。。啊,小人去把这个消息告诉王爷和王妃去,王爷和王妃已经在这里守了好几个晚上了,刚刚才被长孙王妃劝回去休息!!!”
小顺子说着便向外面奔去,却只听得:“哎哟!”便是身体倒地的声音。
随即外面传来一声怒叱:“小顺子,你干什么呢?忙忙慌慌的,走路也不看路的吗?殿下的药差点就泼了!”是茗烟那妮子的声音,不似往rì的温柔,十分的凶悍。
“茗烟,是殿下。。。殿下醒了!!我去禀报王爷和王妃知道!”说着声音便越来越远。
“着什么急呀?殿下醒了就醒……”话音却突然顿住了,“嗯?他说的什么?殿下醒了?啊!殿下醒了!!”外面传来一声尖叫,惊飞了不少的鸟雀。
李恪刚开始看着小顺子不管他,反而往外跑去,感到很莫名其妙,其后听见外面的动静,不由得笑了起来,他知道了,他身边的这两个贴身内侍是真正的关心他的。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离他越来越近,直到榻边停下,一张美丽的脸蛋伸到了李恪的眼前,仔细的盯着他瞧了半晌,方才呼出了一口气,笑着道:“殿下,您可算是醒了,您已经昏迷了三天了,您可知道这三天里王爷训斥了多少御医吗?太吓人了!王爷和王妃现在总算是能够放下心来了!”
“水!”李恪再一次清晰的表达了自己心中强烈的渴望。
茗烟一听,方才反应过来,李恪可是昏迷了三天了,能不口渴吗?忙将手中的药放在桌上,拿过茶杯,倒了碗茶扶着李恪坐起来,将茶喂到他的嘴边。
李恪确实是真的渴了,一口气便喝光了茶盏里的茶,便又眼巴巴的盯着茗烟瞧,茗烟却不再去续茶,只对着李恪说道:“殿下,您才刚刚醒过来,身子太虚,不要喝太多的茶水,您先躺着,奴婢去给您端点汤来吧!”
听茗烟如此说,李恪方才点了点头,再次的躺了下来。刚刚躺下,便听到一阵的脚步声传来,随即就看到秦王李世民大跨步的走了进来,杨妃则随在他的身后,都是一脸的急切,却也掩不住那丝丝的疲惫。
李世民一看见李恪那正滴溜溜转着的眼珠,便吐出了一口浊气,侧过身子,让杨妃先过去,让他们母子两个先说说话。
“父王……母妃……”李恪看着两人疲倦的面容,不由得红了眼圈,这就是我这一世的父母了呀!
“恪儿……你醒了,醒了就好!”杨妃一把抓住了李恪的小手,脸上还带着些泪水,由不得她不伤心,这是他和王爷的长子,从小就听话懂事,很懂得心疼父母,很得她和王爷的宠爱,此次差点没命,假如不是知道恪儿的伤势确实不致命,恐怕她这会儿早就再撑不下去。
“别乱动……你胸口还带着伤哩!”李世民按住李恪的身体,细言道。
“孩儿不孝。让父王和母妃担心了!”李恪刚刚喝过茶,润过了嗓子,此时也是能够说出话来了,虽然声音还不是很大,但总算是能够说出一句连贯的话来。
“嗯?没有,恪儿你很孝顺,此次都是父王不好,父王不该带着你涉险的!”李世民看着李恪已经凹陷的双颊,十分的心疼,但随即想到爱子苏醒了过来,再没有了危险,登时心情又大好,看着李恪的眼神已是充满的疼爱,满满的,已然是快要溢出来了。
“可是,父王。。。”李恪还待再说什么,却被杨妃给打断了。
“好了,你们父子两个不要再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揽了,这次的事,谁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些要谋害王爷的人,若没有人要谋害王爷的话,恪儿又怎么会为了救王爷而受伤呢?”杨妃看着他们父子两个在这里不断的认错,不由觉得好笑,连带着担心李恪的心情也好了很多,笑着说道。
“对,对!”李世民也笑着附和道,“要怪就怪那些刺客。恪儿你不要再自责,好好养伤,争取早rì康复,等你痊愈,父王就送你一匹良驹。”
“孩儿谢父王!孩儿一定好好养病。”李恪赶忙应道。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一匹良驹,可就相当于后世的奔驰宝马呀!
***************************************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恪脸sè好了很多,身体也逐渐恢复,几天来,李恪已经可以下榻行走了,这也是他所修炼的武当九阳功的妙处,李恪今年六岁,已然将九阳功修炼到了第三层,前世的他可是用了十年的时间的(此处的九阳功定为九层,仅为虚构),此次他的伤势不严重,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早已用内力护住了心脏,这也是他敢扑过去挡箭的原因。
而这段李世民却发现,儿子变了,以往虽然恭而有礼,温文尔雅,却也稍显跳脱,且更为喜爱武艺兵法;如今却流露出不合年龄的沉稳,开始喜欢读书了。不过,他也只有高兴的份,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的成就仅仅只是一个武夫而已。
李恪正沉迷读书,自然也是没有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的,索xìng还好,大家都当是这一次的经历使得他的转变的;不过,这却也是他详细思虑后做出的决定,大唐虽然并没有如同宋朝一般的重文轻武,但是整个社会的趋势仍是如此,满腹经纶的儒生往往比身手矫捷的武士更加的受人尊敬,以前的他还太过于年幼,自当适当的表现出小孩子的生活习xìng,只是他也不想永远如此下去,此次便是一个大好的机会,经历这样的生死磨难,小孩子心xìng大变也说得过去。
只是自重生以来他的记忆力实在骇人,一页书翻过几次就记得差不多。不知是李恪本身天赋秉异,还是由于他带着记忆穿越重生的缘故。以前为了不太过于引人瞩目,而被他加以掩饰,便鲜有人发现;现在稍有表露,便令人惊叹不已。
李恪心中一直带着几分稀奇和几分得意,存着一个念头,实在不行自己长大后就去做个文坛大盗,rì子清闲省心,也是不错。一边想着,一边懊恼自己的年龄,明明他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却什么也不能去做,这种感觉十分的令人不爽!
李世民查看儿子看过的书籍,见上面生僻的字句都做了标识,知道儿子确实在认真读书,心里却又半喜半忧,喜的是他是真的开始学做学问,忧的是这哪里还有半分七岁童子(虚岁,古人记年龄总是记虚岁的)的模样,如同小大人般,整rì里沉迷书海,时而眉头紧缩,时而嘴角含笑。不过,倒也没有发言干涉李恪,反而让于志宁做了他的文学师傅,认真的教导于他。
于志宁,字仲谧。隋大业末,调任山东寇氏县令。其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垂危。于是,弃官率领族人潜迁至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村一带定居。唐高祖入关,率众投唐,拜谒高祖于长chun宫,授银青光禄大夫。历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在原先的历史中,先后预修《隋书》、《大唐仪礼》、《留本司行格》、《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本草》,是一位真正的大文学家。
于老夫子年岁已大,教过几个学生,像李恪这样好学又聪慧的却是头一次遇到,而且身份贵重,自然也使出浑身解数。李恪也丝毫不觉得吃力,只觉得学海无涯,好像是开辟了另一番天地,与自己上辈子所学有所不同,不过,想想也对,后世之人对于儒家之学总是报以批判的态度,与现时情形明显不同,以现在而言,可以说儒家就是儒生的最高信仰。
除了给李恪讲解《论语》、《孟子》和五经外,于老夫子还开始指导李恪的书法,这是李世民特意嘱咐过的。李恪的书法算是弱项,毕竟前世的李恪又有多少时间用毛笔写字呢?可是在这个时代,一个读书人如果拿不出一笔好字,真是没脸见人!李恪来此也不是一天两天,对此自是知晓的,索xìng他每rì书写上百张大字,其专心致志的模样却也让于老夫子暗暗赞叹。
来给李恪讲课期间,秦王也让长子承乾来过两次。承乾比李恪大一岁,对于这个未来的太子殿下,李恪可没有丝毫的不待见,整rì里缠着承乾讨论诗书礼义,还别说,现在的李承乾确实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只是不知后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行如此的不孝之事的,可能是因为他跛脚而有些自卑的缘故吧。
或许是年纪尚小的缘故,李承乾并没有露出什么与众不同的模样,也没有什么心机,对待李恪十分的温和,也由于李恪的特意巴结,两人的关系如同坐火箭般,飞速的升温,整rì里的粘在一起。
就在这时,听见有人推门走了进来,抬头努力的向那个方向看过去,看见是他的贴身内侍小顺子,正端着一盆水走了进来。李恪忙努力地对着他喊道:“水!”虽然仍旧不是很清楚,但终是发出了声音。
小顺子听到声音便是一愣,随即放下水盆,向着榻边跑来,来到榻边,看见李恪正睁着眼盯着他看,马上揉了揉眼睛,等到再睁开眼睛看见李恪是真的醒了时,便是一阵狂喜,随即掩面而泣:“殿下,您终于醒了,担心死小人了。。。啊,小人去把这个消息告诉王爷和王妃去,王爷和王妃已经在这里守了好几个晚上了,刚刚才被长孙王妃劝回去休息!!!”
小顺子说着便向外面奔去,却只听得:“哎哟!”便是身体倒地的声音。
随即外面传来一声怒叱:“小顺子,你干什么呢?忙忙慌慌的,走路也不看路的吗?殿下的药差点就泼了!”是茗烟那妮子的声音,不似往rì的温柔,十分的凶悍。
“茗烟,是殿下。。。殿下醒了!!我去禀报王爷和王妃知道!”说着声音便越来越远。
“着什么急呀?殿下醒了就醒……”话音却突然顿住了,“嗯?他说的什么?殿下醒了?啊!殿下醒了!!”外面传来一声尖叫,惊飞了不少的鸟雀。
李恪刚开始看着小顺子不管他,反而往外跑去,感到很莫名其妙,其后听见外面的动静,不由得笑了起来,他知道了,他身边的这两个贴身内侍是真正的关心他的。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离他越来越近,直到榻边停下,一张美丽的脸蛋伸到了李恪的眼前,仔细的盯着他瞧了半晌,方才呼出了一口气,笑着道:“殿下,您可算是醒了,您已经昏迷了三天了,您可知道这三天里王爷训斥了多少御医吗?太吓人了!王爷和王妃现在总算是能够放下心来了!”
“水!”李恪再一次清晰的表达了自己心中强烈的渴望。
茗烟一听,方才反应过来,李恪可是昏迷了三天了,能不口渴吗?忙将手中的药放在桌上,拿过茶杯,倒了碗茶扶着李恪坐起来,将茶喂到他的嘴边。
李恪确实是真的渴了,一口气便喝光了茶盏里的茶,便又眼巴巴的盯着茗烟瞧,茗烟却不再去续茶,只对着李恪说道:“殿下,您才刚刚醒过来,身子太虚,不要喝太多的茶水,您先躺着,奴婢去给您端点汤来吧!”
听茗烟如此说,李恪方才点了点头,再次的躺了下来。刚刚躺下,便听到一阵的脚步声传来,随即就看到秦王李世民大跨步的走了进来,杨妃则随在他的身后,都是一脸的急切,却也掩不住那丝丝的疲惫。
李世民一看见李恪那正滴溜溜转着的眼珠,便吐出了一口浊气,侧过身子,让杨妃先过去,让他们母子两个先说说话。
“父王……母妃……”李恪看着两人疲倦的面容,不由得红了眼圈,这就是我这一世的父母了呀!
“恪儿……你醒了,醒了就好!”杨妃一把抓住了李恪的小手,脸上还带着些泪水,由不得她不伤心,这是他和王爷的长子,从小就听话懂事,很懂得心疼父母,很得她和王爷的宠爱,此次差点没命,假如不是知道恪儿的伤势确实不致命,恐怕她这会儿早就再撑不下去。
“别乱动……你胸口还带着伤哩!”李世民按住李恪的身体,细言道。
“孩儿不孝。让父王和母妃担心了!”李恪刚刚喝过茶,润过了嗓子,此时也是能够说出话来了,虽然声音还不是很大,但总算是能够说出一句连贯的话来。
“嗯?没有,恪儿你很孝顺,此次都是父王不好,父王不该带着你涉险的!”李世民看着李恪已经凹陷的双颊,十分的心疼,但随即想到爱子苏醒了过来,再没有了危险,登时心情又大好,看着李恪的眼神已是充满的疼爱,满满的,已然是快要溢出来了。
“可是,父王。。。”李恪还待再说什么,却被杨妃给打断了。
“好了,你们父子两个不要再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揽了,这次的事,谁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些要谋害王爷的人,若没有人要谋害王爷的话,恪儿又怎么会为了救王爷而受伤呢?”杨妃看着他们父子两个在这里不断的认错,不由觉得好笑,连带着担心李恪的心情也好了很多,笑着说道。
“对,对!”李世民也笑着附和道,“要怪就怪那些刺客。恪儿你不要再自责,好好养伤,争取早rì康复,等你痊愈,父王就送你一匹良驹。”
“孩儿谢父王!孩儿一定好好养病。”李恪赶忙应道。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一匹良驹,可就相当于后世的奔驰宝马呀!
***************************************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恪脸sè好了很多,身体也逐渐恢复,几天来,李恪已经可以下榻行走了,这也是他所修炼的武当九阳功的妙处,李恪今年六岁,已然将九阳功修炼到了第三层,前世的他可是用了十年的时间的(此处的九阳功定为九层,仅为虚构),此次他的伤势不严重,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早已用内力护住了心脏,这也是他敢扑过去挡箭的原因。
而这段李世民却发现,儿子变了,以往虽然恭而有礼,温文尔雅,却也稍显跳脱,且更为喜爱武艺兵法;如今却流露出不合年龄的沉稳,开始喜欢读书了。不过,他也只有高兴的份,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的成就仅仅只是一个武夫而已。
李恪正沉迷读书,自然也是没有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的,索xìng还好,大家都当是这一次的经历使得他的转变的;不过,这却也是他详细思虑后做出的决定,大唐虽然并没有如同宋朝一般的重文轻武,但是整个社会的趋势仍是如此,满腹经纶的儒生往往比身手矫捷的武士更加的受人尊敬,以前的他还太过于年幼,自当适当的表现出小孩子的生活习xìng,只是他也不想永远如此下去,此次便是一个大好的机会,经历这样的生死磨难,小孩子心xìng大变也说得过去。
只是自重生以来他的记忆力实在骇人,一页书翻过几次就记得差不多。不知是李恪本身天赋秉异,还是由于他带着记忆穿越重生的缘故。以前为了不太过于引人瞩目,而被他加以掩饰,便鲜有人发现;现在稍有表露,便令人惊叹不已。
李恪心中一直带着几分稀奇和几分得意,存着一个念头,实在不行自己长大后就去做个文坛大盗,rì子清闲省心,也是不错。一边想着,一边懊恼自己的年龄,明明他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却什么也不能去做,这种感觉十分的令人不爽!
李世民查看儿子看过的书籍,见上面生僻的字句都做了标识,知道儿子确实在认真读书,心里却又半喜半忧,喜的是他是真的开始学做学问,忧的是这哪里还有半分七岁童子(虚岁,古人记年龄总是记虚岁的)的模样,如同小大人般,整rì里沉迷书海,时而眉头紧缩,时而嘴角含笑。不过,倒也没有发言干涉李恪,反而让于志宁做了他的文学师傅,认真的教导于他。
于志宁,字仲谧。隋大业末,调任山东寇氏县令。其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垂危。于是,弃官率领族人潜迁至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村一带定居。唐高祖入关,率众投唐,拜谒高祖于长chun宫,授银青光禄大夫。历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在原先的历史中,先后预修《隋书》、《大唐仪礼》、《留本司行格》、《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本草》,是一位真正的大文学家。
于老夫子年岁已大,教过几个学生,像李恪这样好学又聪慧的却是头一次遇到,而且身份贵重,自然也使出浑身解数。李恪也丝毫不觉得吃力,只觉得学海无涯,好像是开辟了另一番天地,与自己上辈子所学有所不同,不过,想想也对,后世之人对于儒家之学总是报以批判的态度,与现时情形明显不同,以现在而言,可以说儒家就是儒生的最高信仰。
除了给李恪讲解《论语》、《孟子》和五经外,于老夫子还开始指导李恪的书法,这是李世民特意嘱咐过的。李恪的书法算是弱项,毕竟前世的李恪又有多少时间用毛笔写字呢?可是在这个时代,一个读书人如果拿不出一笔好字,真是没脸见人!李恪来此也不是一天两天,对此自是知晓的,索xìng他每rì书写上百张大字,其专心致志的模样却也让于老夫子暗暗赞叹。
来给李恪讲课期间,秦王也让长子承乾来过两次。承乾比李恪大一岁,对于这个未来的太子殿下,李恪可没有丝毫的不待见,整rì里缠着承乾讨论诗书礼义,还别说,现在的李承乾确实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只是不知后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行如此的不孝之事的,可能是因为他跛脚而有些自卑的缘故吧。
或许是年纪尚小的缘故,李承乾并没有露出什么与众不同的模样,也没有什么心机,对待李恪十分的温和,也由于李恪的特意巴结,两人的关系如同坐火箭般,飞速的升温,整rì里的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