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内正在进行紧急的人员撤离,而义渠军已经兵临城外,叫嚷着要让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军出城迎战。
司马错带兵固守咸阳,面对义渠的挑衅也只能压抑此时此刻满腔的愤怒,期待着函谷关的大军能够赶回咸阳,一解此时困境。
张仪临城而望,城下就是浩荡的义渠大军,一个个趾高气昂,跨坐马上。
城中最后需要转移的一拨百姓已经出城,留下的都是誓死要保卫咸阳城的,此时虽在危难之中,但军民同心的情景还是令张仪和一班臣工颇为欣慰。
芈瑕要主持主持秦宫安稳,便没有亲临城门——咸阳的中心不可乱,哪怕咸阳城北义渠破了,代表秦国颜面的秦宫也必须稳如泰山。
义渠军队在城外叫嚣了一阵却得不到回应,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和远在函谷关的秦军抢时间,因此没再多费唇舌,立即击鼓,准备对咸阳城发起攻击。
城墙上的秦军已经做好了御敌准备,面对将要攻城的义渠军,他们已经做好了拼死的准备。
一切在响彻咸阳城的战鼓声中蓄势待发,义渠军冲向城门的那一刻,从后方突然冲出了一大批军队,犹如泄堤的洪水,迅速向义渠军扑杀过来。
“是大王回来了!”有人望见那些士兵穿着秦国的军服,激动之下大喊道。
司马错闻声望去,果真发现那是秦国的部队,一时兴奋道:“我军已从函谷关赶回救援,全军整装,出门迎敌!”
军令一至,守在咸阳城内的秦军立即收整完毕,城门打开之时,全军上阵,和从后方赶来的援军前后夹击,将义渠军团团围住。
张仪在城楼之上看着立刻发生变化的局势,那些瞬间就被打得落荒而逃的义渠军简直成了笑话,他便朗声笑了出来。
从函谷关赶回的援军先锋由嬴华带领,此时她正在城门下,听见张仪的笑声,她抬头喊道:“相国当心别笑哑了,还得靠你这张嘴去三晋讨好处呢。”
被嬴华这样的取笑,张仪也不动怒,而是半探出了身朝嬴华道:“公主还不去多拿几个人头回来,否则这战功就不够分量了。”
“我可不缺这个。大王他们就在后头,等会义渠军撤了,相国记得去接人,否则治你个渎职之罪。”言毕,嬴华不等张仪开口就冲向了追击义渠军的队伍之中。
本是困顿危局,因及时赶回的援军而化解,张仪见大军远去,立即命人准备迎接嬴驷的队伍,亲自领队,出城相迎。
不久之后,嬴驷带着后续部队赶到。不比嬴华赶回救场的匆忙,剩下的部分人马虽然经过连日奔波已经露出疲态,但显然要悠闲一些。
张仪立即将嬴驷迎回秦宫,芈瑕等人前来接驾,随后嬴驷道:“一切等把义渠赶回该去的地方再行商议。”
嬴华带领秦军将进犯的义渠军一路赶出秦国境地还不够,一路上堵截剿杀了将近半成的义渠军,可谓大获全胜。她再回到咸阳时,嬴驷已经摆好了洗尘宴,庆祝秦国转危为安。
经历大难之后,所有人都轻松了不少,除了心事重重的魏黠和高昌,嬴华却也一副并不尽兴的模样。
宴席之上,嬴驷不便发问,便在翌日的书房小议上问道:“怎么打了胜仗还愁眉不展的?是打得不过瘾?”
“生气。”嬴华道,“先不说义渠偷袭的事,五国压境时,我们去和燕国沟通,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结果?现在五国战败,提出媾和,燕国又表现出力促合谈的样子?如此墙头草一般,不好好打一场,让燕国知道咱们的厉害,将来还有他们反戈一击的时候。”
高昌当时没和嬴华说实情,但嬴驷却是知道的,原本和燕国战后定盟的时还要稍作缓和,如今被嬴华当众提出来,嬴驷也就不得不因此而感到为难了。
张仪立即出来打圆场道:“公主只当那燕国胆小,又隔着咱们秦国远,仗着有三晋作为地理位置上挡箭牌就有恃无恐。等回头咱们和三晋谈妥了条件,去掉了他前头的这块屏障,再好好教训他们。”
“相国说话都不用打腹稿,张口就来了?”嬴华虽有顶撞,却不是刻意针锋相对,道,“相国教教我,要怎么教训燕国?”
“打啊,打到燕国怕,打到他们对着咱们秦国畏首畏尾。”张仪道,像是一切已然如他所说的这样,却又在稍后收敛了这狂放之态道,“这是迟早的事,但眼下还需要耐心等待。”
“我就知道相国又在许将来了,这次,没亲眼看见,我可不信。”嬴华不以为意道。
“相国说话何时食言过?”嬴驷道,“食言的情况倒也有,都是迫不得已对付外人的,可不跟自己人玩虚的。”
嬴华看着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心里的气已是消了不少,又道:“大王想好这次和五国合谈的条件了么?”
嬴驷看了一眼张仪,张仪随即出面道:“要地啊,想要多少要多少。”
“要是不给呢?”
“打啊。”张仪又复刚才那副狂傲模样,道,“三晋这次被打得要多惨有多惨,咱们要不着燕、楚的好处,就要三晋的,他们不给,就接着打。打到他们交地,打到他们打不动。”
虽说有些夸张,但张仪所言也绝非空口之词。这次五国盟军中三晋可以说是惨败而归,魏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绝对的打击,赵国和韩国也受到重创,此时如果秦国态度强硬,他们不是妥协就是再次交战。如果交战,只可能再添死伤。
秦国两度从五国盟军压境的困境中抗了过来,秦军悍勇的名声便得到了更为有力的传播。而以这强悍军队作为后盾,秦国对三晋发起了颇为严苛的媾和条件。
面对秦国过分的要地条件,韩国率先提出的异议,并且坚决不予秦国土地。如此一来,如张仪所言,秦军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
五国攻秦之后不久,秦、韩两军便在修鱼发生了正面的冲突。又是十数万人的交火,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最后以秦军打败韩军结束,五万韩军被俘,韩国大将军申差也落入秦军之手,震惊天下。
此战秦军几乎以打压性的形式一路碾压韩军,申差出于无奈才被迫投降。自此之后,秦军之名几乎令各国闻风丧胆,暂且便无人再敢欺秦。
喜讯传来时,嬴驷正在看公子荡和公子稷比武。两个孩子煞有介事地举着木剑对阵,并没有因为平日的兄弟情分而有所谦让,尤其是公子荡,更是展现出在武力进攻方面的天赋。
一局比试结束,公子荡获胜,嬴驷将他二人都招到身边,道:“二弟教得好,我秦剑的威风可是从你们这两个娃娃身上都露出来了。”
“我一定会好好练习,把舅舅的本事都学到,将来和舅舅一样,带兵打仗,保卫秦国。”公子荡道。
“那我要跟相国学治国之道,经典伦理,将来和当哥哥文武合璧。”公子稷道。
几个大人正被孩子们的话逗得开怀,鱼城捷报恰好传到,嬴驷看过军报之后大喜道:“嬴华果真没有令寡人失望,这就把韩军打得没了下招,这会儿申差和五万韩军俘虏都在鱼城,等着听后发落呢。”
“五万俘虏不是小数目,大王想好怎么处置了么?”芈瑕道。
嬴驷正要说话,却忽然觉得头疼不止,魏黠立即命人传来太医,说的也都是从来的老话。
此时芈瑕已经带着公子荡和公子稷离开,房中只剩下魏黠和嬴驷。看着此时正被嬴驷拉着的手,魏黠低低叹了一声。
“寡人还没死呢。”嬴驷正合眼躺在榻上,说完这话,他睁开双眼看着魏黠,竟有些责怪的意思。
魏黠看他这副模样,忍俊不禁道:“大王说话越来越没边际了,什么死不死的,我可不是在感叹你的身体。”
“是为了韩军俘虏的事?”见魏黠正色点头,嬴驷便立刻坐起身,也不要魏黠帮扶,停顿了一会儿,问道,“你怎么想?”
“军国大事,你问我一个妇人?”
“你掺和的军国大事还少?”
被嬴驷堵得没话说,魏黠干脆道:“还是把相国他们请来和大王一块商量这件事吧。”
见魏黠要走,嬴驷忙拉住,道:“你过去也不是这么扭捏的人,问你就实话实话,就咱们两个,不带外人。”
魏黠轻轻撇开嬴驷的手,去搬了小几放在榻前,又拿来笔墨摆好。
嬴驷不明所以,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魏黠把笔递给嬴驷,道:“咱们把想法各自写下来,写完了放一块看看。”
尽管这做法有些迂回,嬴驷却也明白是魏黠希望他可以自己有过考量之后再用旁人的想法作为参考,便笑着从魏黠手里接过笔,看着魏黠坐去案边的身影,道:“你这心思我都快猜不出来了。”
魏黠没有搭理他,而是拿起笔专心地写了起来。
嬴驷看魏黠专注的模样不去打扰,也懒得再拿竹签,便直接在自己掌心写下了处置俘虏的想法。
司马错带兵固守咸阳,面对义渠的挑衅也只能压抑此时此刻满腔的愤怒,期待着函谷关的大军能够赶回咸阳,一解此时困境。
张仪临城而望,城下就是浩荡的义渠大军,一个个趾高气昂,跨坐马上。
城中最后需要转移的一拨百姓已经出城,留下的都是誓死要保卫咸阳城的,此时虽在危难之中,但军民同心的情景还是令张仪和一班臣工颇为欣慰。
芈瑕要主持主持秦宫安稳,便没有亲临城门——咸阳的中心不可乱,哪怕咸阳城北义渠破了,代表秦国颜面的秦宫也必须稳如泰山。
义渠军队在城外叫嚣了一阵却得不到回应,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和远在函谷关的秦军抢时间,因此没再多费唇舌,立即击鼓,准备对咸阳城发起攻击。
城墙上的秦军已经做好了御敌准备,面对将要攻城的义渠军,他们已经做好了拼死的准备。
一切在响彻咸阳城的战鼓声中蓄势待发,义渠军冲向城门的那一刻,从后方突然冲出了一大批军队,犹如泄堤的洪水,迅速向义渠军扑杀过来。
“是大王回来了!”有人望见那些士兵穿着秦国的军服,激动之下大喊道。
司马错闻声望去,果真发现那是秦国的部队,一时兴奋道:“我军已从函谷关赶回救援,全军整装,出门迎敌!”
军令一至,守在咸阳城内的秦军立即收整完毕,城门打开之时,全军上阵,和从后方赶来的援军前后夹击,将义渠军团团围住。
张仪在城楼之上看着立刻发生变化的局势,那些瞬间就被打得落荒而逃的义渠军简直成了笑话,他便朗声笑了出来。
从函谷关赶回的援军先锋由嬴华带领,此时她正在城门下,听见张仪的笑声,她抬头喊道:“相国当心别笑哑了,还得靠你这张嘴去三晋讨好处呢。”
被嬴华这样的取笑,张仪也不动怒,而是半探出了身朝嬴华道:“公主还不去多拿几个人头回来,否则这战功就不够分量了。”
“我可不缺这个。大王他们就在后头,等会义渠军撤了,相国记得去接人,否则治你个渎职之罪。”言毕,嬴华不等张仪开口就冲向了追击义渠军的队伍之中。
本是困顿危局,因及时赶回的援军而化解,张仪见大军远去,立即命人准备迎接嬴驷的队伍,亲自领队,出城相迎。
不久之后,嬴驷带着后续部队赶到。不比嬴华赶回救场的匆忙,剩下的部分人马虽然经过连日奔波已经露出疲态,但显然要悠闲一些。
张仪立即将嬴驷迎回秦宫,芈瑕等人前来接驾,随后嬴驷道:“一切等把义渠赶回该去的地方再行商议。”
嬴华带领秦军将进犯的义渠军一路赶出秦国境地还不够,一路上堵截剿杀了将近半成的义渠军,可谓大获全胜。她再回到咸阳时,嬴驷已经摆好了洗尘宴,庆祝秦国转危为安。
经历大难之后,所有人都轻松了不少,除了心事重重的魏黠和高昌,嬴华却也一副并不尽兴的模样。
宴席之上,嬴驷不便发问,便在翌日的书房小议上问道:“怎么打了胜仗还愁眉不展的?是打得不过瘾?”
“生气。”嬴华道,“先不说义渠偷袭的事,五国压境时,我们去和燕国沟通,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结果?现在五国战败,提出媾和,燕国又表现出力促合谈的样子?如此墙头草一般,不好好打一场,让燕国知道咱们的厉害,将来还有他们反戈一击的时候。”
高昌当时没和嬴华说实情,但嬴驷却是知道的,原本和燕国战后定盟的时还要稍作缓和,如今被嬴华当众提出来,嬴驷也就不得不因此而感到为难了。
张仪立即出来打圆场道:“公主只当那燕国胆小,又隔着咱们秦国远,仗着有三晋作为地理位置上挡箭牌就有恃无恐。等回头咱们和三晋谈妥了条件,去掉了他前头的这块屏障,再好好教训他们。”
“相国说话都不用打腹稿,张口就来了?”嬴华虽有顶撞,却不是刻意针锋相对,道,“相国教教我,要怎么教训燕国?”
“打啊,打到燕国怕,打到他们对着咱们秦国畏首畏尾。”张仪道,像是一切已然如他所说的这样,却又在稍后收敛了这狂放之态道,“这是迟早的事,但眼下还需要耐心等待。”
“我就知道相国又在许将来了,这次,没亲眼看见,我可不信。”嬴华不以为意道。
“相国说话何时食言过?”嬴驷道,“食言的情况倒也有,都是迫不得已对付外人的,可不跟自己人玩虚的。”
嬴华看着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心里的气已是消了不少,又道:“大王想好这次和五国合谈的条件了么?”
嬴驷看了一眼张仪,张仪随即出面道:“要地啊,想要多少要多少。”
“要是不给呢?”
“打啊。”张仪又复刚才那副狂傲模样,道,“三晋这次被打得要多惨有多惨,咱们要不着燕、楚的好处,就要三晋的,他们不给,就接着打。打到他们交地,打到他们打不动。”
虽说有些夸张,但张仪所言也绝非空口之词。这次五国盟军中三晋可以说是惨败而归,魏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绝对的打击,赵国和韩国也受到重创,此时如果秦国态度强硬,他们不是妥协就是再次交战。如果交战,只可能再添死伤。
秦国两度从五国盟军压境的困境中抗了过来,秦军悍勇的名声便得到了更为有力的传播。而以这强悍军队作为后盾,秦国对三晋发起了颇为严苛的媾和条件。
面对秦国过分的要地条件,韩国率先提出的异议,并且坚决不予秦国土地。如此一来,如张仪所言,秦军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
五国攻秦之后不久,秦、韩两军便在修鱼发生了正面的冲突。又是十数万人的交火,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最后以秦军打败韩军结束,五万韩军被俘,韩国大将军申差也落入秦军之手,震惊天下。
此战秦军几乎以打压性的形式一路碾压韩军,申差出于无奈才被迫投降。自此之后,秦军之名几乎令各国闻风丧胆,暂且便无人再敢欺秦。
喜讯传来时,嬴驷正在看公子荡和公子稷比武。两个孩子煞有介事地举着木剑对阵,并没有因为平日的兄弟情分而有所谦让,尤其是公子荡,更是展现出在武力进攻方面的天赋。
一局比试结束,公子荡获胜,嬴驷将他二人都招到身边,道:“二弟教得好,我秦剑的威风可是从你们这两个娃娃身上都露出来了。”
“我一定会好好练习,把舅舅的本事都学到,将来和舅舅一样,带兵打仗,保卫秦国。”公子荡道。
“那我要跟相国学治国之道,经典伦理,将来和当哥哥文武合璧。”公子稷道。
几个大人正被孩子们的话逗得开怀,鱼城捷报恰好传到,嬴驷看过军报之后大喜道:“嬴华果真没有令寡人失望,这就把韩军打得没了下招,这会儿申差和五万韩军俘虏都在鱼城,等着听后发落呢。”
“五万俘虏不是小数目,大王想好怎么处置了么?”芈瑕道。
嬴驷正要说话,却忽然觉得头疼不止,魏黠立即命人传来太医,说的也都是从来的老话。
此时芈瑕已经带着公子荡和公子稷离开,房中只剩下魏黠和嬴驷。看着此时正被嬴驷拉着的手,魏黠低低叹了一声。
“寡人还没死呢。”嬴驷正合眼躺在榻上,说完这话,他睁开双眼看着魏黠,竟有些责怪的意思。
魏黠看他这副模样,忍俊不禁道:“大王说话越来越没边际了,什么死不死的,我可不是在感叹你的身体。”
“是为了韩军俘虏的事?”见魏黠正色点头,嬴驷便立刻坐起身,也不要魏黠帮扶,停顿了一会儿,问道,“你怎么想?”
“军国大事,你问我一个妇人?”
“你掺和的军国大事还少?”
被嬴驷堵得没话说,魏黠干脆道:“还是把相国他们请来和大王一块商量这件事吧。”
见魏黠要走,嬴驷忙拉住,道:“你过去也不是这么扭捏的人,问你就实话实话,就咱们两个,不带外人。”
魏黠轻轻撇开嬴驷的手,去搬了小几放在榻前,又拿来笔墨摆好。
嬴驷不明所以,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魏黠把笔递给嬴驷,道:“咱们把想法各自写下来,写完了放一块看看。”
尽管这做法有些迂回,嬴驷却也明白是魏黠希望他可以自己有过考量之后再用旁人的想法作为参考,便笑着从魏黠手里接过笔,看着魏黠坐去案边的身影,道:“你这心思我都快猜不出来了。”
魏黠没有搭理他,而是拿起笔专心地写了起来。
嬴驷看魏黠专注的模样不去打扰,也懒得再拿竹签,便直接在自己掌心写下了处置俘虏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