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使入秦,明日就会到达咸阳,张仪向嬴驷提议,让魏黠以魏夫人的身份前去见接见魏国使臣,名为要地,实则拒绝魏国和谈的提议。
国家政务本不应该由魏黠出面,但张仪认为,魏使已经入秦,秦君不可不见。但如果由嬴驷提出非分要求,则势必显得秦国野心勃勃,落在其他各国眼里就成了欺人太甚。这件事,还是由魏国人,关起门来自己解决最为合适,最佳的人选自然就是从魏国来秦国联姻的魏夫人。
但嬴驷已经答应魏黠明日就送姬媛离开咸阳,如果去见魏使,时间上必然耽搁,到时姬媛再闹,难做的还是魏黠。
张仪知道嬴驷想要魏黠出面,但碍于两人有言在先不方便出口挽留,他既是嬴驷得力之臣,代其开口也就无可厚非了。
“夫人既已嫁来秦国,就是秦妇。况且自夫人嫁入秦国之后,魏国娘家从未有人前来探望过夫人,夫人为魏国远嫁,却不得家人一句关心,恕张仪失礼,这样的魏国,夫人还有不忍心一说?”
“魏国既已经弃我不顾,又怎么会听信我的言论?”
“听不听是一回事,夫人只要去了,关起门来,谁知道究竟说过些什么?魏国可以说我秦国虎口吞象,强行要地,难道秦国就不能说魏国以议和之名栽赃秦国,逼迫魏夫人多君上不利?”
张仪此言暴露了其真正用意,也将政治上的狠毒招数摊在了魏黠面前。
“相国此招,未免太阴损了。”
“魏国欺凌秦国时,可觉得自己恃强凌弱,有意收手?如今被秦军打得连连落败,知道不能再硬抗下去了,又是联姻又是议和,献地割地也只是归还曾经从秦国手里夺去的土地。张仪是魏人,但既然入秦,得君上重用,君上不忍做之事,就由张仪来做,君上不忍说的话,就由张仪来讲。”张仪义正言辞道,“一旦给了魏国休养生息的机会,等他们养精蓄锐,再连接三晋、强楚之时,秦国就又陷入了困境之中。山东六国,无以为友,秦国唯有自强,唯有先发制人,打得他们无力还手,还无心结盟,才能保本国稳固,继续君上的东出之策。”
张仪深揖向魏黠,魏黠不敢受,已经站去了嬴驷身后。
“既如此,不用为难夫人了。”嬴驷转身道,“回去照顾好公主,明日就送她回洛阳。”
嬴驷又转身对张仪道:“派人拦截魏使,就说议和之事不用再提,两国以兵刃刀剑相见,让魏王等着秦君再临边境就是,再让他们把嬴华找来。”
“君上要让公主去河西?”
“秦国没有比嬴华更熟悉魏国的,既是攻魏,让她去最合适。”言毕,嬴驷就要离去,却被魏黠拉住了衣袖,他问道,“怎么了?”
魏黠垂眼不语,张仪即刻退下。
书房中只剩下嬴驷夫妻二人,一片寂静,他们靠得近的身体也在这样的沉默了多时未动,最后是嬴驷先开口道:“是寡人对不起你。”
“这才是秦君该有的样子。”魏黠为嬴驷将衣襟按得熨帖一些,道,“君上没有逼我,是我自己愿意去见魏使的。我会想办法说通阿娘再多等一天,免得让相国以为,君上连个女人都收服不了,还怎么治理秦国?”
“都是这秦君的身份作祟,寡人也痛恨这样的自己。”嬴驷托起魏黠脸颊,指腹在她肌肤上轻轻摩挲,道,“寡人有相国,有夫人,还有嬴华和樗里疾,何愁治理不好秦国?”
“当初被你斩了的魏黠,是义渠的刺客,之后嫁来秦国的魏黠,是魏国大夫之女。怎么看,我和你治理好秦国都没有关系。”
“你没听相国说么?你嫁来秦国,就是秦妇,是秦国人。你陪在寡人身边,为寡人分忧,就是帮寡人治理好秦国。先前让你受了委屈,如今又要为难你去见魏使,寡人纵是秦君,也有太多力不能及的地方,不能照顾你周全。”
魏黠扬眉,眉目赞许之色毕现,道:“我嫁的秦君可是有力拔山河的气概,统帅着秦国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还把义渠治得服服帖帖,你说,秦国乱政以来,哪一任秦君做到这样?”
“你这套冠冕堂皇的话还是留着跟魏使说,让他带回去,气一气魏王老匹夫也不错。”
“这个是君上的主意,还是相国的?”
“有差别么?”
“倘若是君上的意思,我会感叹相国果然和君上君臣同心,将来相国必定能好好辅助君上的东出大业。如果是相国的主意,那么就代表,先前君上所纠结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嬴驷审视着眼前的魏黠,目光如炬,像是要在她身上探究出什么来。
魏黠不明所以,只是默然等待,最后听见嬴驷爆发的笑声,她问道:“君上笑什么?”
“外朝有相国辅政,寡人安心。如今又见我的黠儿有这样一颗玲珑心,与我心意相通,我如何不高兴?”嬴驷仍感到惋惜,道,“就是到底舍不得犀首,不想放人。”
“君上是说,犀首会离秦?”
“只要这次的事一成,怕是秦国就要少了这位大良造了。”
嬴驷惋惜的神情落在魏黠眼里,她心知他取舍间的不易,也在随后的事态发展中,佩服于嬴驷对一切的运筹帷幄。
魏黠在翌日去见魏使,提出了对魏国而言极为苛刻的要求,这自然引起了魏使的不满,即便身在秦国,没有后援,他也不会认同秦国的所作所为,更将魏黠的行为说成忘本忘祖,是在为虎作伥。
魏使怒离秦国一事,很快传开,但广为流传的版本则是如同当时张仪和魏黠说的那样,魏使试图说动魏夫人谋害秦君而遭到拒绝,蓄意谋害不成,便假作秦国狮子大开口威胁魏国的理由,愤而离秦。
秦、魏合谈告破,魏国还背上了一个栽赃的罪名,嬴驷便以此为由,想要再度向魏国发兵,但就在临阵点将时,公孙衍却要离开秦国。
事件的真相不会被埋没,公孙衍自然知道这是张仪和嬴驷以及魏黠的合谋,事已至此,他也明白了嬴驷在他和张仪之间做出的选择。既然政见不合,也就不必再留在秦国,公孙衍当机立断,交出印信,就要离秦。
公孙衍的骤然离秦,虽然已在嬴驷的料想之中,但失去这样一员大将,对秦国直攻魏国的策略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多番考量之后,嬴驷决定暂时放弃进攻魏国的计划,谋求两国之间和平的局面,再伺机而动。
嬴驷爱才,但在这件事上到底还是做出了偏向张仪的选择。公孙衍离开的当日,嬴驷带嬴华前来送行,昔日君臣,将来或为对手,这种转变,颇为玄妙。
嬴华受公孙衍教导多时,已将其视为恩师,如今分别,她自然万般不舍,道:“犀首此次离秦,不知何时再见,请受嬴华三拜。”
嬴华从不将自己秦国公主的身份作为特权,此时此刻,她毕恭毕敬,仅以学生的姿态向公孙衍三拜,以谢犀首昔日教导。
嬴华拜后,忽有喊声传来,三人望去,正是赶来的张仪。
“犀首留步。”张仪行色匆匆而至,已开始喘起了粗气,道,“张仪特来送行。”
正是午后阳光最为明媚的时候,张仪立正身姿,以在朝中和公孙衍共事的同僚身份,向将要离开秦国的犀首行了大礼。这一揖,是对公孙衍昔日魏秦国做出的贡献而感谢,也是对他未来仕途的祝福。尽管政见不一,策略不同,但张仪仍是对公孙衍心有敬佩,是以前来送行。
公孙衍不敢怠慢,回礼道:“秦相礼重,公孙衍记住了。”
“犀首此去,不知何年何月再见,万望保重。”
公孙衍对秦国仍有眷恋,当属对嬴华最为牵系。离别时分,他不忘叮嘱道:“公主要勤加温习兵法,不能因为没有老师在身边就有所懈怠。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千万记住了。”
“犀首将来的刀,也无情无眼么?”
嬴华问得伤感,公孙衍亦不由叹了一声,随后又坚定道:“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这是作为军人的本职,沙场之上无情义之分,只有生死较量。面对公孙衍这临别训诫,嬴华不由绷紧了身体,以军人姿态送恩师最后一程,道:“谨记犀首教诲,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话别之后,公孙衍骑上骏马,就此绝尘而去。
嬴华望着最终消失在咸阳城外的那道身影,仍是倍感失落,却听嬴驷道:“犀首走了,秦国也要再谋壮大之策了。”
嬴驷的视线将将落在张仪身上,显然是要将这样的重任委托于他。
“君上抬爱,臣惶恐。”张仪道。
“相国可不像这么小气的人。”嬴华道,又见有人从咸阳城的方向策马而来,她指道,“君上,有情况。”
三人为之正色,待那人靠近,直接从马上跳了下来,跪在嬴驷面前道:“禀君上,魏夫人出事了。”
国家政务本不应该由魏黠出面,但张仪认为,魏使已经入秦,秦君不可不见。但如果由嬴驷提出非分要求,则势必显得秦国野心勃勃,落在其他各国眼里就成了欺人太甚。这件事,还是由魏国人,关起门来自己解决最为合适,最佳的人选自然就是从魏国来秦国联姻的魏夫人。
但嬴驷已经答应魏黠明日就送姬媛离开咸阳,如果去见魏使,时间上必然耽搁,到时姬媛再闹,难做的还是魏黠。
张仪知道嬴驷想要魏黠出面,但碍于两人有言在先不方便出口挽留,他既是嬴驷得力之臣,代其开口也就无可厚非了。
“夫人既已嫁来秦国,就是秦妇。况且自夫人嫁入秦国之后,魏国娘家从未有人前来探望过夫人,夫人为魏国远嫁,却不得家人一句关心,恕张仪失礼,这样的魏国,夫人还有不忍心一说?”
“魏国既已经弃我不顾,又怎么会听信我的言论?”
“听不听是一回事,夫人只要去了,关起门来,谁知道究竟说过些什么?魏国可以说我秦国虎口吞象,强行要地,难道秦国就不能说魏国以议和之名栽赃秦国,逼迫魏夫人多君上不利?”
张仪此言暴露了其真正用意,也将政治上的狠毒招数摊在了魏黠面前。
“相国此招,未免太阴损了。”
“魏国欺凌秦国时,可觉得自己恃强凌弱,有意收手?如今被秦军打得连连落败,知道不能再硬抗下去了,又是联姻又是议和,献地割地也只是归还曾经从秦国手里夺去的土地。张仪是魏人,但既然入秦,得君上重用,君上不忍做之事,就由张仪来做,君上不忍说的话,就由张仪来讲。”张仪义正言辞道,“一旦给了魏国休养生息的机会,等他们养精蓄锐,再连接三晋、强楚之时,秦国就又陷入了困境之中。山东六国,无以为友,秦国唯有自强,唯有先发制人,打得他们无力还手,还无心结盟,才能保本国稳固,继续君上的东出之策。”
张仪深揖向魏黠,魏黠不敢受,已经站去了嬴驷身后。
“既如此,不用为难夫人了。”嬴驷转身道,“回去照顾好公主,明日就送她回洛阳。”
嬴驷又转身对张仪道:“派人拦截魏使,就说议和之事不用再提,两国以兵刃刀剑相见,让魏王等着秦君再临边境就是,再让他们把嬴华找来。”
“君上要让公主去河西?”
“秦国没有比嬴华更熟悉魏国的,既是攻魏,让她去最合适。”言毕,嬴驷就要离去,却被魏黠拉住了衣袖,他问道,“怎么了?”
魏黠垂眼不语,张仪即刻退下。
书房中只剩下嬴驷夫妻二人,一片寂静,他们靠得近的身体也在这样的沉默了多时未动,最后是嬴驷先开口道:“是寡人对不起你。”
“这才是秦君该有的样子。”魏黠为嬴驷将衣襟按得熨帖一些,道,“君上没有逼我,是我自己愿意去见魏使的。我会想办法说通阿娘再多等一天,免得让相国以为,君上连个女人都收服不了,还怎么治理秦国?”
“都是这秦君的身份作祟,寡人也痛恨这样的自己。”嬴驷托起魏黠脸颊,指腹在她肌肤上轻轻摩挲,道,“寡人有相国,有夫人,还有嬴华和樗里疾,何愁治理不好秦国?”
“当初被你斩了的魏黠,是义渠的刺客,之后嫁来秦国的魏黠,是魏国大夫之女。怎么看,我和你治理好秦国都没有关系。”
“你没听相国说么?你嫁来秦国,就是秦妇,是秦国人。你陪在寡人身边,为寡人分忧,就是帮寡人治理好秦国。先前让你受了委屈,如今又要为难你去见魏使,寡人纵是秦君,也有太多力不能及的地方,不能照顾你周全。”
魏黠扬眉,眉目赞许之色毕现,道:“我嫁的秦君可是有力拔山河的气概,统帅着秦国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还把义渠治得服服帖帖,你说,秦国乱政以来,哪一任秦君做到这样?”
“你这套冠冕堂皇的话还是留着跟魏使说,让他带回去,气一气魏王老匹夫也不错。”
“这个是君上的主意,还是相国的?”
“有差别么?”
“倘若是君上的意思,我会感叹相国果然和君上君臣同心,将来相国必定能好好辅助君上的东出大业。如果是相国的主意,那么就代表,先前君上所纠结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嬴驷审视着眼前的魏黠,目光如炬,像是要在她身上探究出什么来。
魏黠不明所以,只是默然等待,最后听见嬴驷爆发的笑声,她问道:“君上笑什么?”
“外朝有相国辅政,寡人安心。如今又见我的黠儿有这样一颗玲珑心,与我心意相通,我如何不高兴?”嬴驷仍感到惋惜,道,“就是到底舍不得犀首,不想放人。”
“君上是说,犀首会离秦?”
“只要这次的事一成,怕是秦国就要少了这位大良造了。”
嬴驷惋惜的神情落在魏黠眼里,她心知他取舍间的不易,也在随后的事态发展中,佩服于嬴驷对一切的运筹帷幄。
魏黠在翌日去见魏使,提出了对魏国而言极为苛刻的要求,这自然引起了魏使的不满,即便身在秦国,没有后援,他也不会认同秦国的所作所为,更将魏黠的行为说成忘本忘祖,是在为虎作伥。
魏使怒离秦国一事,很快传开,但广为流传的版本则是如同当时张仪和魏黠说的那样,魏使试图说动魏夫人谋害秦君而遭到拒绝,蓄意谋害不成,便假作秦国狮子大开口威胁魏国的理由,愤而离秦。
秦、魏合谈告破,魏国还背上了一个栽赃的罪名,嬴驷便以此为由,想要再度向魏国发兵,但就在临阵点将时,公孙衍却要离开秦国。
事件的真相不会被埋没,公孙衍自然知道这是张仪和嬴驷以及魏黠的合谋,事已至此,他也明白了嬴驷在他和张仪之间做出的选择。既然政见不合,也就不必再留在秦国,公孙衍当机立断,交出印信,就要离秦。
公孙衍的骤然离秦,虽然已在嬴驷的料想之中,但失去这样一员大将,对秦国直攻魏国的策略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多番考量之后,嬴驷决定暂时放弃进攻魏国的计划,谋求两国之间和平的局面,再伺机而动。
嬴驷爱才,但在这件事上到底还是做出了偏向张仪的选择。公孙衍离开的当日,嬴驷带嬴华前来送行,昔日君臣,将来或为对手,这种转变,颇为玄妙。
嬴华受公孙衍教导多时,已将其视为恩师,如今分别,她自然万般不舍,道:“犀首此次离秦,不知何时再见,请受嬴华三拜。”
嬴华从不将自己秦国公主的身份作为特权,此时此刻,她毕恭毕敬,仅以学生的姿态向公孙衍三拜,以谢犀首昔日教导。
嬴华拜后,忽有喊声传来,三人望去,正是赶来的张仪。
“犀首留步。”张仪行色匆匆而至,已开始喘起了粗气,道,“张仪特来送行。”
正是午后阳光最为明媚的时候,张仪立正身姿,以在朝中和公孙衍共事的同僚身份,向将要离开秦国的犀首行了大礼。这一揖,是对公孙衍昔日魏秦国做出的贡献而感谢,也是对他未来仕途的祝福。尽管政见不一,策略不同,但张仪仍是对公孙衍心有敬佩,是以前来送行。
公孙衍不敢怠慢,回礼道:“秦相礼重,公孙衍记住了。”
“犀首此去,不知何年何月再见,万望保重。”
公孙衍对秦国仍有眷恋,当属对嬴华最为牵系。离别时分,他不忘叮嘱道:“公主要勤加温习兵法,不能因为没有老师在身边就有所懈怠。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千万记住了。”
“犀首将来的刀,也无情无眼么?”
嬴华问得伤感,公孙衍亦不由叹了一声,随后又坚定道:“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这是作为军人的本职,沙场之上无情义之分,只有生死较量。面对公孙衍这临别训诫,嬴华不由绷紧了身体,以军人姿态送恩师最后一程,道:“谨记犀首教诲,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话别之后,公孙衍骑上骏马,就此绝尘而去。
嬴华望着最终消失在咸阳城外的那道身影,仍是倍感失落,却听嬴驷道:“犀首走了,秦国也要再谋壮大之策了。”
嬴驷的视线将将落在张仪身上,显然是要将这样的重任委托于他。
“君上抬爱,臣惶恐。”张仪道。
“相国可不像这么小气的人。”嬴华道,又见有人从咸阳城的方向策马而来,她指道,“君上,有情况。”
三人为之正色,待那人靠近,直接从马上跳了下来,跪在嬴驷面前道:“禀君上,魏夫人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