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博安顿下来了花青和师兄后,就打算先去看一看新军招募处的情况。
这大冬天里即使是正午也十分冻人,周文博特意命人烧了几个火炉,放在军舍改成的新军招募处,这样虽是冰冷的冬曰,屋内的气温也高达十几度,温暖舒适。
周文博掀起厚厚的门帘,走进了这温暖的大屋,只见一位老军伍在那里贴身检查是否有暗伤或者扁平足等问题,段世辰坐于桌子后面,一边询问新兵,一边登记造册。
周文博并没有上去打招呼,而是静静的站在门口观察着。
这时正有一位衣衫褴褛、又瘦又高的年轻人在同时接受询问和体检。
“先报上姓名、年岁、籍贯。”
段世辰头也没抬,直接问道。
然而半天没有听到回应,段世辰愕然的抬起头来,只见面前的少年显得很是局促,干裂的嘴唇轻轻开阖,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来。
这时站在少年身边负责贴身检查的老军伍陪着笑道:“大人,这种乡下小子,听不懂您这文绉绉的话,看我来问他。”
老军伍转身发问:“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狗剩!”这下似乎终于听懂了,这少年连忙回答道。
“多大了?”
“十七。”
“屁,你小子能有十七?我看你这干崩豆的样子,怕是十五岁都不到吧,我们可是不收半大小子。”
老军伍一打量这身上披着破烂的麻衣,生着冻疮的脚上挂着一双破烂草鞋的少年,就知道他肯定虚报了岁数。
“军爷,收下俺吧,俺真的有十七了,就是吃的少才显小。若是能让俺吃饱,俺可有力气了!”
少年一听不要他,这下忙为自己争取一个入伍的机会,这也是当年他唯一活下去的机会。
“你家是哪的?还有什么亲戚在啊?”老军伍一看段世辰没有拒绝这个孩子,就继续问道。
“俺家是陈村的,去年闹灾,俺爹和俺妹子都饿死了,就剩俺一个人了。”这少年听到问他的家人,原本还颇为机灵的他顷刻间已是热泪盈眶。
“哎,这天杀的世道。”老军伍也是唏嘘不已,“为什么要来投军啊?”
“俺听那些骑大马的人说,参军能吃饱,还能分地,俺就来了!军爷,求你行行好,收下俺吧,俺不要地,只要能让俺吃饱,俺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你!”
随着这声哭腔,少年猛地跪了下去,“咚咚咚”的磕起头来。
“别在这磕头,我们这不行这一套!”老军伍取过竹尺,命令这少年站直了身体。
狗剩一听说要让自己站直身体,仿佛是已经答应要收下自己了一般,连忙奋力挺直了身躯,脚尖也微微踮起,仿佛这样做就能让自己通过体检一般。
“五尺二寸,不错。你这年纪,能有这身高不错了,若是吃的好些,将来长到五尺四、五没问题!”
老军伍仔细为少年量完身高后,很是满意。
这时,老军伍与狗剩的目光都投向了段世辰,他的下一句话将决定这位少年的命运。
“收下吧!看你这体格,也只能先做辅兵了。”段世辰这两年也算得上是个落魄书生,已不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贵公子。
他深知,若是自己今天拒绝了这个少年入伍,这个看上去体重连六十斤都不到的少年恐怕是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你也姓陈吗?”段世辰尽量用温柔的语气问道。
“回先生,俺们村都姓陈!”少年一听说这位书生答应收下了自己,情急之间竟然还想到了用“先生”来称呼这位书生。
以他称得上是极为简单和平淡的人生经历,“先生”已经是他所能想到的最能恭维人的词语了。
“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陈少军吧!取自少年从军之意,入了我乳虎军的大门,以后可要听从军令,奋勇杀敌,军队不养吃白饭的,知道了吗?”段世辰对这少年也颇有好感,在登记名录时并没有登记为“狗剩”,而是轻轻落笔,在姓名栏写下了“陈少军”三个正楷小字。
“大人给你取了个这么好的名字,还不赶紧道谢?”老军伍一看这少年似乎呆在了那里,赶紧推他一下。
“谢谢先生赐名,俺狗剩今后就叫陈少军了!少年从军,奋勇杀敌!”已经不再叫做狗剩的少年这才带着由衷的感激上前道谢。
就在这时,屋内的三人才发现正倚在门口看着这边的周文博,段世辰也是心中一惊,不知主公是何时到来的。
周文博快步走来:“陈少军,当真是个好名字啊,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记得要多吃点。德冉,你忙了半天,先带着少军一起去吃饭吧,这边由我来负责登记。”
周文博的语气已是带着命令的意味,段世辰也无从拒绝,只能听命行事。
新军招募处所在的这排房子后边就是小校场,刘猛等人在负责着健卒、正卒的考较,凡是通过的新兵都被带到新军招募处这里登记造册。
就在周文博刚刚坐在桌子后面,查看着之前由段世辰登记的新兵资料时,却听见了外面传来的嘈杂的声音,似乎是由不少人发出的。
刚过了片刻,门口负责指引的军士便一路跑来禀报:“大人,有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将近百人,一起来投军,说是逃难的百姓,活不下去了!”
“哦?带我前去看看。”周文博今曰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偕老带幼前来投靠的一大群人,就起身跟着军士出了大门。
周文博走到军营大门,却见门外黑压压的有百人之多,仔细一看大多数人面有菜色,虚弱不堪,一幅疲惫无力的样子,想来这些人口称自己是难民应该不假。
不过当周文博仔细扫过这群人时,才发现多数都是些正当年的汉子,老人妇孺不过一二十人,若是真能被自己收拢起来,任务也算完成了十分之一。
这群人正是伊川县郊外山洞中的那伙人,他们当真是携老扶幼,倾巢而出。天蒙蒙亮就出发,十几里路走来,却也是走到了午后才到。幸亏队伍中多是些棒小伙,帮扶之下,这才没有人掉队。
大当家是个有见识的人,一看跟在军士后面的少年人身上精致的绵甲和一身贵气,便知道这位定是军中有权势的人,说不定还是主帅的亲子义子之流,怠慢不得。
他挺身站了出来:“少将军,我等本是河北庄户,去岁盗匪横行,我等乡邻惨遭劫掠,无法活命,这才携老扶幼,南渡大河。然而渡河之后无着无落,不到半年冻饿死者过半。如今听说赵国公要征募新军,今曰便率众父老乡亲一并来投。如今我等还侥幸活着的,大都是精壮的汉子,若是少将军肯收留我等,将来必定舍身以报将军救命之恩!”
周文博仔细打量着这位站出来发话的头领。
只见这人浓眉大眼,国字脸上长满了络腮胡,身体强健,大约有一米八高,若非是因为长久营养跟不上,定是个强壮威武的大汉。
这人想必也曾读过书,说话条理分明,不卑不亢。而且周文博看这群年轻人,神情并非那种麻木不仁或者桀骜不驯的样子,而且还能有一两诚仁还是妇孺老幼,便知道这头领所说的话应该不假。
早起的历史穿越,主角经常随手招募一些城市中的地痞流氓,就能让这群人脱胎换骨,奋勇杀敌,舍生忘死。这种情节自然是极为不科学的。
为什么?因为这群人就是最早期的所谓小市民阶级中的败类。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欺软怕硬,贪生怕死,胸中毫无忠义仁心,当真是最下三滥的社会渣滓。像如今乱世之中,不少人手中还沾着无辜百姓或者良善的血,暗中不知犯下过多少大罪。
似这等人物,即使周亚夫、岳飞、戚继光等名将来整训,恐怕也不能成军,何况是周文博这个只能纸上谈兵的菜鸟统帅呢?
挑选士卒的方法,当真是想要当统帅的周文博面临的第一道关隘。
那么在古代历史上,什么人最适合当兵呢?
唐代轻骑最为出色,招兵标准自然是善骑射者优先,拱卫皇帝的亲卫军队皆号称是“飞骑”“百骑”“千骑”“万骑”,选的就是士卒中骁勇善射者。
到了宋代,因为丢失了燕云十六州,中原失去了最为优良的马源,从此骑兵急缺,只能招揽步兵。
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亲自挑选又高又壮的兵士作为“兵样”,分作全国各地作为招募士兵的标准。后来嫌这么做太麻烦,又改为使用一根木杖,叫做“等长杖”,按身高尺寸招兵,又高又壮的入选禁军,又矮又瘦的只能入厢军了。
而一代名将戚继光招兵的方法则颇为奇特: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又白又嫩的也不要。
只要见官府而生畏的老实粗壮乡下人。
戚继光依靠着他从浙东招募这群乡下兵,先是在东南沿海大破倭寇,从此解除了明代危害江南多年的倭寇之祸,之后又转战宣大、辽东,也是一支横行天下的强军。
清末曾国藩组建湘军时,照搬戚继光的选兵法,以至于当时人人都知,曾国藩招兵只要手上有老茧的农民。
事实上,周文博也更希望按照戚继光的方法来招募新军。
要知道自唐朝末年以来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人,无不飞扬跋扈,动不动以下克上,周文博可不打算自己招募的军队也是这等样子,睡觉中突然士兵哗变什么的想一想都让人害怕。
然而目前刚刚开始创业,大敌环伺,这等危急关头,他也没有太多的挑选余地,因此他定下了健卒、正卒和辅兵的标准。
若是真的能力突出,实力过人,或者久经行伍,多数就会被编到健卒营中,这些人周文博会交给合适的将领来按照传统方法训练培养。
而大多数按照周文博的标准选出来的老实乡下人,周文博已经打算利用自己为了写书而多年钻研历史整理得来的一套方法训练,至于能不能起到良好效果,这就是需要自己亲自验证才能得到结果了。
至于周文博眼前的近百号人,虽说因战乱流离失所,却并没有因为饥荒等原因成为了盗匪之流,还正是周文博理想中的合格兵源。
这大冬天里即使是正午也十分冻人,周文博特意命人烧了几个火炉,放在军舍改成的新军招募处,这样虽是冰冷的冬曰,屋内的气温也高达十几度,温暖舒适。
周文博掀起厚厚的门帘,走进了这温暖的大屋,只见一位老军伍在那里贴身检查是否有暗伤或者扁平足等问题,段世辰坐于桌子后面,一边询问新兵,一边登记造册。
周文博并没有上去打招呼,而是静静的站在门口观察着。
这时正有一位衣衫褴褛、又瘦又高的年轻人在同时接受询问和体检。
“先报上姓名、年岁、籍贯。”
段世辰头也没抬,直接问道。
然而半天没有听到回应,段世辰愕然的抬起头来,只见面前的少年显得很是局促,干裂的嘴唇轻轻开阖,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来。
这时站在少年身边负责贴身检查的老军伍陪着笑道:“大人,这种乡下小子,听不懂您这文绉绉的话,看我来问他。”
老军伍转身发问:“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狗剩!”这下似乎终于听懂了,这少年连忙回答道。
“多大了?”
“十七。”
“屁,你小子能有十七?我看你这干崩豆的样子,怕是十五岁都不到吧,我们可是不收半大小子。”
老军伍一打量这身上披着破烂的麻衣,生着冻疮的脚上挂着一双破烂草鞋的少年,就知道他肯定虚报了岁数。
“军爷,收下俺吧,俺真的有十七了,就是吃的少才显小。若是能让俺吃饱,俺可有力气了!”
少年一听不要他,这下忙为自己争取一个入伍的机会,这也是当年他唯一活下去的机会。
“你家是哪的?还有什么亲戚在啊?”老军伍一看段世辰没有拒绝这个孩子,就继续问道。
“俺家是陈村的,去年闹灾,俺爹和俺妹子都饿死了,就剩俺一个人了。”这少年听到问他的家人,原本还颇为机灵的他顷刻间已是热泪盈眶。
“哎,这天杀的世道。”老军伍也是唏嘘不已,“为什么要来投军啊?”
“俺听那些骑大马的人说,参军能吃饱,还能分地,俺就来了!军爷,求你行行好,收下俺吧,俺不要地,只要能让俺吃饱,俺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你!”
随着这声哭腔,少年猛地跪了下去,“咚咚咚”的磕起头来。
“别在这磕头,我们这不行这一套!”老军伍取过竹尺,命令这少年站直了身体。
狗剩一听说要让自己站直身体,仿佛是已经答应要收下自己了一般,连忙奋力挺直了身躯,脚尖也微微踮起,仿佛这样做就能让自己通过体检一般。
“五尺二寸,不错。你这年纪,能有这身高不错了,若是吃的好些,将来长到五尺四、五没问题!”
老军伍仔细为少年量完身高后,很是满意。
这时,老军伍与狗剩的目光都投向了段世辰,他的下一句话将决定这位少年的命运。
“收下吧!看你这体格,也只能先做辅兵了。”段世辰这两年也算得上是个落魄书生,已不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贵公子。
他深知,若是自己今天拒绝了这个少年入伍,这个看上去体重连六十斤都不到的少年恐怕是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你也姓陈吗?”段世辰尽量用温柔的语气问道。
“回先生,俺们村都姓陈!”少年一听说这位书生答应收下了自己,情急之间竟然还想到了用“先生”来称呼这位书生。
以他称得上是极为简单和平淡的人生经历,“先生”已经是他所能想到的最能恭维人的词语了。
“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陈少军吧!取自少年从军之意,入了我乳虎军的大门,以后可要听从军令,奋勇杀敌,军队不养吃白饭的,知道了吗?”段世辰对这少年也颇有好感,在登记名录时并没有登记为“狗剩”,而是轻轻落笔,在姓名栏写下了“陈少军”三个正楷小字。
“大人给你取了个这么好的名字,还不赶紧道谢?”老军伍一看这少年似乎呆在了那里,赶紧推他一下。
“谢谢先生赐名,俺狗剩今后就叫陈少军了!少年从军,奋勇杀敌!”已经不再叫做狗剩的少年这才带着由衷的感激上前道谢。
就在这时,屋内的三人才发现正倚在门口看着这边的周文博,段世辰也是心中一惊,不知主公是何时到来的。
周文博快步走来:“陈少军,当真是个好名字啊,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记得要多吃点。德冉,你忙了半天,先带着少军一起去吃饭吧,这边由我来负责登记。”
周文博的语气已是带着命令的意味,段世辰也无从拒绝,只能听命行事。
新军招募处所在的这排房子后边就是小校场,刘猛等人在负责着健卒、正卒的考较,凡是通过的新兵都被带到新军招募处这里登记造册。
就在周文博刚刚坐在桌子后面,查看着之前由段世辰登记的新兵资料时,却听见了外面传来的嘈杂的声音,似乎是由不少人发出的。
刚过了片刻,门口负责指引的军士便一路跑来禀报:“大人,有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将近百人,一起来投军,说是逃难的百姓,活不下去了!”
“哦?带我前去看看。”周文博今曰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偕老带幼前来投靠的一大群人,就起身跟着军士出了大门。
周文博走到军营大门,却见门外黑压压的有百人之多,仔细一看大多数人面有菜色,虚弱不堪,一幅疲惫无力的样子,想来这些人口称自己是难民应该不假。
不过当周文博仔细扫过这群人时,才发现多数都是些正当年的汉子,老人妇孺不过一二十人,若是真能被自己收拢起来,任务也算完成了十分之一。
这群人正是伊川县郊外山洞中的那伙人,他们当真是携老扶幼,倾巢而出。天蒙蒙亮就出发,十几里路走来,却也是走到了午后才到。幸亏队伍中多是些棒小伙,帮扶之下,这才没有人掉队。
大当家是个有见识的人,一看跟在军士后面的少年人身上精致的绵甲和一身贵气,便知道这位定是军中有权势的人,说不定还是主帅的亲子义子之流,怠慢不得。
他挺身站了出来:“少将军,我等本是河北庄户,去岁盗匪横行,我等乡邻惨遭劫掠,无法活命,这才携老扶幼,南渡大河。然而渡河之后无着无落,不到半年冻饿死者过半。如今听说赵国公要征募新军,今曰便率众父老乡亲一并来投。如今我等还侥幸活着的,大都是精壮的汉子,若是少将军肯收留我等,将来必定舍身以报将军救命之恩!”
周文博仔细打量着这位站出来发话的头领。
只见这人浓眉大眼,国字脸上长满了络腮胡,身体强健,大约有一米八高,若非是因为长久营养跟不上,定是个强壮威武的大汉。
这人想必也曾读过书,说话条理分明,不卑不亢。而且周文博看这群年轻人,神情并非那种麻木不仁或者桀骜不驯的样子,而且还能有一两诚仁还是妇孺老幼,便知道这头领所说的话应该不假。
早起的历史穿越,主角经常随手招募一些城市中的地痞流氓,就能让这群人脱胎换骨,奋勇杀敌,舍生忘死。这种情节自然是极为不科学的。
为什么?因为这群人就是最早期的所谓小市民阶级中的败类。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欺软怕硬,贪生怕死,胸中毫无忠义仁心,当真是最下三滥的社会渣滓。像如今乱世之中,不少人手中还沾着无辜百姓或者良善的血,暗中不知犯下过多少大罪。
似这等人物,即使周亚夫、岳飞、戚继光等名将来整训,恐怕也不能成军,何况是周文博这个只能纸上谈兵的菜鸟统帅呢?
挑选士卒的方法,当真是想要当统帅的周文博面临的第一道关隘。
那么在古代历史上,什么人最适合当兵呢?
唐代轻骑最为出色,招兵标准自然是善骑射者优先,拱卫皇帝的亲卫军队皆号称是“飞骑”“百骑”“千骑”“万骑”,选的就是士卒中骁勇善射者。
到了宋代,因为丢失了燕云十六州,中原失去了最为优良的马源,从此骑兵急缺,只能招揽步兵。
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亲自挑选又高又壮的兵士作为“兵样”,分作全国各地作为招募士兵的标准。后来嫌这么做太麻烦,又改为使用一根木杖,叫做“等长杖”,按身高尺寸招兵,又高又壮的入选禁军,又矮又瘦的只能入厢军了。
而一代名将戚继光招兵的方法则颇为奇特: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又白又嫩的也不要。
只要见官府而生畏的老实粗壮乡下人。
戚继光依靠着他从浙东招募这群乡下兵,先是在东南沿海大破倭寇,从此解除了明代危害江南多年的倭寇之祸,之后又转战宣大、辽东,也是一支横行天下的强军。
清末曾国藩组建湘军时,照搬戚继光的选兵法,以至于当时人人都知,曾国藩招兵只要手上有老茧的农民。
事实上,周文博也更希望按照戚继光的方法来招募新军。
要知道自唐朝末年以来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人,无不飞扬跋扈,动不动以下克上,周文博可不打算自己招募的军队也是这等样子,睡觉中突然士兵哗变什么的想一想都让人害怕。
然而目前刚刚开始创业,大敌环伺,这等危急关头,他也没有太多的挑选余地,因此他定下了健卒、正卒和辅兵的标准。
若是真的能力突出,实力过人,或者久经行伍,多数就会被编到健卒营中,这些人周文博会交给合适的将领来按照传统方法训练培养。
而大多数按照周文博的标准选出来的老实乡下人,周文博已经打算利用自己为了写书而多年钻研历史整理得来的一套方法训练,至于能不能起到良好效果,这就是需要自己亲自验证才能得到结果了。
至于周文博眼前的近百号人,虽说因战乱流离失所,却并没有因为饥荒等原因成为了盗匪之流,还正是周文博理想中的合格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