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如此。唉,只是就怕běi jīng方面会有诸多误会。诚实的说,咱们现在已经是共和了,突然要走回头路改行帝制,实在是有些倒行逆施的感觉。只怕,这件事肯定会在北洋内部和全国之内再次掀起乱事。大总统怎么偏偏不明白这个道理?”高顺担忧的说道。
“单单看现在筹安会的架势和对帝制宣传的力度,只怕大总统已经是下定决心要走这一条道路了。其实,若真能走成功,促成zhōng yāng集权和南北一统,也不算是一件坏事。但可惜的是,这其中有太多未知的风险,稍有不慎,那可是酿成颠x覆x国家的大祸事。”袁肃带着感情说道,不管是在之前还是现在,他都很清楚称帝的风险很难预测,现在有了民间狂热的气氛影响,所谓的风险反而都被遮遮掩掩起来。

当局者迷啊!他暗暗叹了一口气。

高顺无奈的摇了摇头,拧着眉头陷入沉思之中。

未几,袁肃缓缓吸了一口气,再次开口说道:“建阳,若是最近běi jīng那边都打理的清楚了,你或可去南方走动一下。无论是你自己去,还是派一员亲信去都行。”

高顺心思敏捷,很快就猜透袁肃的意思,他连忙问道:“大人,您莫不是还担心南方那边会不老实,到时候肯定会闹出大乱子来反对帝制?”

袁肃不置可否的吁出一口气,缓缓的说道:“让我现在感到奇怪的就是,为什么南方那些一向反对北洋zhèng fǔ的势力在这个时候居然没有一点声音?究竟是因为被国内的舆论声势给掩盖,又或者是他们也决定妥协让步,再或者会不会是私底下在密谋什么计划。我也不敢肯定会不会有大乱子,如今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

高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就算他本人对帝制一事感到不满,但对于南北决裂、爆发内战显然要更加不满。他说道:“在下明白了,这几rì一定会尽快做一些安排。”

袁肃又道:“你大可先去上海与林仁卿见上一面,看看他那边是否有什么消息。如若没有,那恐怕还得更广州、昆明等地再走一走了。总之,这是一件奔波的苦差事,建阳兄只怕又要辛苦一番了。”

高顺笑道:“这等小事不足挂齿。不过,若真像袁大人担心的那样,南方正在密谋起事,那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袁肃思索了一阵,然后说道:“我暂时也还没有想好,关键是我不清楚究竟哪一边对我们中国今后的发展更有利。总之你先去打探一下相关的消息,之后我们再详细讨论。”

高顺略略迟疑了一下,随即也没有多想什么,郑重其事的应道:“明白了。”

袁肃之所以派遣高顺南下,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在打探消息。他很清楚南方诸省与孙中山本人肯定不会放过眼前这个机会,只是有鉴于目前国内如此热烈的氛围,就只怕之后的“护国运动”不会像历史上那么轰轰烈烈。而如果南方的声势不足,或者更不济的是直接在酝酿期间便惨遭夭折,南北之间自此再无战事,帝制一事得以顺利圆满,那他这个寓公岂不是再无用武之地?之前所布置的计划也都成了纸上空谈。

他真正的目的,是在了解南方态度的同时,从中间加以挑拨。

如今袁世凯称帝就算有了一定民心基础,可北洋内部未必会全部顺心。要知道,现在帝制还没有尘埃落定,袁世凯便开始打压功臣,一旦帝制确立之后,为了保证皇位岂不是会下手更凶,针对的人群更广泛?

这只是其中一点,而另外一点那就是北洋内部已经有不少人对袁世凯心存不满,希望能够合力扳倒袁世凯之后另外建立北洋的新秩序。

也因此,只要稍微进行一些挑拨,使得南方有决心冒这个风险来反对帝制。战事一旦打响,北洋内部肯定不会积极应战。到时候的情况又会回到历史的轨迹上。而袁肃也就有机会临危受命,堂而皇之的东山再起。

与此同时,在běi jīng的新华门总统府内,袁世凯远远没有外界揣测的那么焦虑。

在受到袁肃从天津发来的辞呈后,除了在当时感到有几分气愤之外,随后很快又淡然下来。之所以气愤,还是以为这个“侄子”当真是太不听话,竟敢公然闹情绪,拒不接受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任职命令。无论如何,这都有所折损颜面。袁肃现在好歹是有一定影响力,也因此外界难免不会猜测这是蓄意的政治x打击。

如果袁肃是在滦州拒不从命的话,这多少是一个隐患,可现在人却在天津租界寓居,而据田文烈、朱泮藻汇报上的消息,滦州那边的交接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袁世凯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既然给脸不要,那就索xìng没必要再认这个侄子,由得去自生自灭罢了。

袁世凯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转移zhèng fǔ内部和外界的视线,不要让人们老把注意力放在袁肃身上,一步一步的来消弱袁肃的影响力。今世非通往rì,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北洋zhèng fǔ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民众支持,筹安会的宣传工作业已推进的有条不紊,可谓是前路一片光明,只待时机成熟便能荣登大宝。

不过事情远远没有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只是因为袁世凯现在一味心思全部投放在了帝制一事上,所以忽略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

在袁世凯身边不乏没有保持理xìng的幕僚,张一鏖就是这样一人。他专门在今天来到怀仁堂南书房,趁着处理秘书处的公务之际,顺带的向袁世凯进言道:“大总统,天津那边已经发回电报,袁梓敬还是坚辞不受。下面传言的花样越来越多,您看,是不是得想想办法。”

袁世凯没有什么兴致的说道:“无非都是一些小道微言,林子大了,总不能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由得他们去吧,迟早会自发平息下来的。”

张一鏖叹息了一声,进一步说道:“可是大人,今世非比往rì。袁梓敬在辽东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又正值年轻力盛,偏偏在这个时候说辞官隐居,这怎能不引起外人胡乱猜测?此次如若不正面解决问题,只怕会遗祸无穷。”

袁世凯笑道:“有何遗祸?你倒是说说看。”

张一鏖知道袁世凯是故意这么问,袁肃这件事的遗祸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北洋内部人人自危,外界质疑之声络绎不绝。但是这些话是没办法说出口,不仅说出来会有触忌讳,就算袁世凯不追究这些忌讳,要想反驳也是轻而易举。

“我着实不知原本好端端的,为何大总统突然要做出这样的调任命令?袁梓敬是支持zhōng yāng集权的领头人物,又是北洋青年一辈的典范人物,更是大总统的同宗亲戚,本应该加以培养引以外用才是,何处却惹来如此之多的凭空猜测呢?”

“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这都不是你的职责范围,索xìng无需多理就是。如若你非要担忧这件事,那就再发几封电文到南京,措辞重一些,尽量邀得袁肃北上就是了。”袁世凯脸sè有几分不好看,yīn沉沉的说道。

张一鏖暗暗叹了一口气,他算是明白什么叫自毁长城了。不过终归也没办法再继续深劝下去,这件事还是有许多忌讳的地方,雷池处处,容不得任何多嘴。他现在所期望的,那就是袁肃当真能老老实实呆在天津,又或者不会真正记恨于大总统,否则这件事肯定还会有后续的大风大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