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年,王教授兼任中央党史办编辑,次年,在《新华**七十周年》一书里负责撰写第四章,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延安整风运动,第一次提出了“伟人思想”这个理论。
王教授指定胡骄起草“整风运动”章节,旨在培养、考察这位得意弟子。

“整风运动”字数不过几千,胡骄前后修订十五次,参考阅读了数十万字党史资料,最终定稿。

上交党史办后,这一篇章节是唯一没有修改过,经过几十位理论家推敲后,决定按照原稿印刷出版。

王教授身兼数职,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央党史办编辑,另一个是中央党校客座教授。

“七十周年”一书出版后,按中央要求,几位负责撰写的学者于九三年底分片区到各省委党校进行宣讲,宣讲对象主要是厅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南诏省恰好是王教授的片区,也是他巡讲的最后一站。

胡骄是王教授的得意门生,所以这次王教授提前写信要求胡骄到省城见面,主要原因是希望胡骄前往省委党校替他讲解这一章节。

只是没料到,当时胡骄还在协助调查案子,处于禁闭期间。

到了约定时间,王教授没见到胡骄,心下奇怪,这个学生诚实守信,只要接到他的信件,绝对不会失礼,何况这样的机会,他相信胡骄能够明白其中用意。

所以在跟省委领导班子用餐的时候,王教授特意说起胡骄,说起“七十周年”一书中,关于整风运动的章节,是胡骄所作。

当然,王教授没有刻意指明什么,要求什么,但省委书记方世云却声色不动地盯了副书记吴诚静几秒钟。

第二天胡骄获得自由。

这些情况都是胡骄到省委党校,跟老师谈话后才知道的。

王教授非常生气,说别人贪污**他不在乎,但说到自己最喜爱的学生,而且以优异成绩毕业的研究生,若不是胡骄自己坚持回来,王教授几经劝导无果后,这才放弃让胡骄攻读博士,或留在中央党史办的想法。

小小的镇党委副书记贪污几百万?一个把党性原则当作学习专业的人会干出这种事情?而且胡骄正式上任才多长时间?

最让王教授生气的是,胡骄被禁闭了整整三个月!

胡骄离开后,王教授越想越生气,地方党员干部拉山头、搞派系,打击整人,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五十年前,伟人领袖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尖锐批评。想不到五十年后,党内又死灰复燃。

联想到胡骄所写的“整风运动”,王教授满怀激愤地写了一篇《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将胡骄这次事件作为一个典型,一式两份上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

第三天,胡骄优雅地站在省委党校教台前,深入浅出地给南诏省的省、市级父母官讲解“整风运动”。不断引用伟人的演讲片断、文章用语,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复杂的斗争环境,以及中央如何从党风、学风、文风入手,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面统一思想认识,纠正各种作风,从而为夺取全国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按说这类临时理论学习班,通常是枯燥而又烦闷的。很多党员干部思想上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但是胡骄所讲的内容不同,“整风运动”光从理论层面上看,平平无奇。说出来的东西,都有点表面化,喊口号,说空话的意思。

毕竟像这样的形式,在现今时代,省市级干部每年都要经历几次。

可“整风运动”不能说出来的意义呢?

那就是领导艺术,斗争艺术。

正大光明的阳谋,堂堂正正地王道,通过“整风运动”,领袖完全党握了党政军权,通过“伟人思想”垫定了无人撼动的崇高地位,从而带领全党全军夺取了全面胜利。

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当时中央将重点摆在自我批评上,要求全党同志展开自我批评,反过来又给曾经犯下各种错误的同志一个机会,以“治病救人”为主。

就是说,承认错误,还是好同志,不整人、不打击、不抱复。一个巴掌一颗糖,让人心服口报。

当然,伟人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作风问题,确实一针见血,主观主义问题、山头主义、派系小团体、党八股等等,所以伟人第一次提出了“实事求是”。

当胡骄结束讲课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在场的领导干部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学习过“伟人思想”。各有各的心得,但是像胡骄这样专攻一处,看似区区几千字的内容,却引导出很多精彩的言谈,让人耳目一新,之前很多地方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深刻的,通过胡骄的讲解,确实获益不浅。

这边刚刚结束讲课,省委办公厅却收到了两份沉重的批复。

胡骄不知道,省委书记方正云也不知道。

在方世云的带领下,一班干部围着王教授及胡骄这对师徒,意犹未尽地讨论。

当随身秘书从党校办公室听完电话后,急匆匆地奔向方世云,耳语几句,弄得一向沉稳的书记大人脸色微变。

“集中心思,搞好经济。”

看着王教授文章上空白处的一句话,方正云陷入沉思,王教授的文章,方正云已经反复阅读几遍。这篇文章没有刊发上内参,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回应。

就是一句话。

吴诚静接过方正云的递来的稿件,上边那句将他的两道卧蚕眉紧紧地纠在一起,平时威严的表情,此时格外凝重。

省委秘书长吴长君亲自接到中央的电话,首长秘书转述,首长说交给方正云,别的一句话也没多谈。

南诏省的两大书记,相对静坐,大概几分钟后,方正云接过吴诚静递来的稿件,不咸不淡地说,“就这样吧,原有安排不变。”

吴诚静站起身来,已经跨出去的步子,再次收回来,看向方世云,“世云书记,要不要把胡骄调到省里?”

方世云眼角略略往上斜,这是他愉快表情的特征,吴诚静脸色一僵,拍拍脑门,“看我,走了。”

方世云还是喊住了他,“诚静书记,不要放在心上。”指指批复的那句话,“我们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了。”

吴诚静心底黯然,这一回,只能配合外来户了。

当天下午,省委常委扩大会上,由省委组织部长邓传文再次提名,原凤凰市委组织部长胡建国出任红江市委副书记,在原本拟定胡建出任常委副市长的职务,再添重担。

吴诚静肯定了胡建国的能力,方世云同意。

呆在省城五天了,除了第三天替王教授主讲一堂课外,胡骄被王教授抓了壮丁,连续几天替他上讲堂。

胡骄的表现也赢得了这些领导学员们的喜爱,站在讲台上的年青人,明朗自信,吐字轻快。不时带上几例名人逸事,党内早期领导人中,大多幽默风趣。

在讲课中,胡骄不时穿插运用,效果非常好。

其实在这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中,听一个老头子讲解与听一个年青人讲解,是有根本区别的。

首先心理不排斥,反而带有优势,毕竟胡骄只是小科级,等级相差太远,说是讲课,大部分时间在座谈。

只不过话题由胡骄主导,按王教授的讲课进度,将七十年党史逐步推进。

讲到*时期,王教授主动停止了胡骄的任务,接下来的*部分,不是胡骄能驾驭的,而且有些话题将涉及到敏感部分,兴许会发生比较尖锐的讨论。

对此,王教授深有感触。

胡骄这次到省城还有一个目的尚未达成,那就是老同学聚会。

趁此机会,正好可以展开行动。

胡骄在党校讲课的几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谁也没在私底下议论胡骄的前途问题。

兴许是中央的批复“意外”从省委泄露出去,反正省市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对胡骄的事情三缄其口。

胡骄不知道王教授写文章的事情,更不知道中央的批复。他能领会老师的一片苦心,这是老师扶上马送他一程的情义。

所以这三天的课,讲得格外生动,全力以赴,不能弱了老师的名头。

在南诏省主要的领导干部心里留个印象即可,不求自此青云直上,但求不要再被人家“禁闭三个月”。

胡骄在省城的同学不多,大学里有三个,都是女孩子,那年高考,南诏只有他们四个人被录取,另外就是人大的几个同学,准确地说都是他的师兄弟。

两文两理,对半开,因为所学专业不同,两个理科生毕业后,一个考到公派留学名额,漂洋海外,另一个留到首都研究所,搞起科研工作。

胡骄跟另一个文科的同学,不仅是高中同学,在大学里还是同一个学院,文史院。他是中文系,李鹃是历史系。

李鹃是凤凰市委书记李明勇的女儿,比胡骄大一岁,两人从高一同班,一直到大学毕业。加上胡建国与李明勇的同事关系,和李爱菊老师与李明勇家门的关系。两家关系处得不错,胡骄和李鹃也成了同学加好友。

李明勇的妻子在省妇联工作,他是从省委副秘书长上调任凤凰副书记、代市长、市长,一直到现在的书记。当初调到凤凰时,女儿正好上高中,妻子为了女儿的学业,照顾丈夫的工作,同时调到凤凰妇联。

直到李鹃考上大学,李明勇成为市长,她才再次调回省妇联,照顾两家老人。

可以说李鹃的妈妈,跟李爱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丈夫儿女为主,以家庭为主。

当然,两家孩子也争气,高考那年,以全省第一、第三名被录取。凤凰一中当年风传,胡骄是天之骄子,李鹃是天之骄女。

即便八十年代后期的学校风气依然严肃,但私底下暗恋两人的爱慕者同样泛滥全校。

包括他们的老师同学、甚至李明勇和胡建国夫妇都以为,只要不出差错,这对金童玉女绝对是天作之合。

可惜事与愿违。

胡骄是个娘们德性,对男女情事后知后觉,基本是个绝缘体,尽管李鹃芳心暗许,可胡骄不来电,也是枉然。

直到大四那年,已经临近毕业,李鹃终于挡不住一位同学的攻势,宣布提前进入恋爱国度。

胡骄听到这个消息后,抱着吉它在学院的荷塘边,边弹边唱,一个人,一把吉它,一个晚上。

算不上失恋,也说不上痛苦。只是心里觉得失落,这么多年的同学好友,成了别人的女朋友。

后来胡骄毕业回到凤凰,隔一年考上研究生,而李鹃则发生很多曲折的故事。

首先是大学毕业,她的男朋友申请留校任教没有通过,分到西部老家的国营企业上班,她本想嫁鸡随鸡,但在李明勇夫妇的强烈反对下,只得回到南诏,进入省委办公厅。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她听说胡骄考上了研究生,而男朋友几次到南诏相会,被李明勇夫妇暗中拦截后,只得与她提出分手。

现实与理想通常不能跨越。

李鹃不是抗争型选手,她的男朋友同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社会的阶层,不管什么时代,不管承不承认,始终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李鹃只能把心思转到学习上,不过,她的母亲为了防止女儿阴奉阳违,限定她只能报考本省大学研究生。如果他们通过考研,最终纠缠到一起,再要拆散,就显得有失气度了。

这两年李鹃可算得上多灾多难,被母亲拖着连续相了几次亲。

李明勇的妻子和邦慧,是原省委书记的女儿,南下老干部,扎根南诏几十年,直到退休。

和邦慧从小生在高干家庭,是家里的老小,门当户对的观念特别突出。

当年在凤凰市,胡建国只是县委书记,李明勇已经是代市长,真正接纳胡建国一家时,也是因为胡建国被提拔为组织部副部长,而胡骄压李鹃一头,稳居全年级第一。

自从央视《红楼梦》播出后,胡骄那娘们儿性格,反而成了时下流行的美男子。

和邦慧也觉得胡骄勉强配得上李鹃,还在大学时,两人假期结伴来回,和邦慧以为儿女大事差不多定了。

可千算万算,硬没算到中途杀出个西部穷小子。

对此和邦慧对胡骄算得上又怨又爱,怨这小子不开窍,又喜欢胡骄贾宝玉式的可爱。

李鹃跟胡骄不来电,西部小子也断路了。和邦慧有些赌气的心理,非要找个强过胡骄的女婿。

妇联是干什么工作的?是干妇女工作的(汗)。牵线搭桥,说媒搓合这类就属于妇女们的事情。和邦慧放出话后,妇联的大小姐妹们全力以赴,帮李鹃搭配各种各样的杰出青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