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率部来到定远,由于在造反届,已有些知名度,所以来投他的人还真不少。但在这纷乱的世界要想立足,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这点人马还是单薄了些。而在定远附近的张家堡,有支武装,他们自称是水泊梁山好汉再生,打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号。不过据当地群众反应,这些人既打击官军,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很有兴趣。不过人家做事做得很有腔调,每次拿了群众的金银财宝,总是说这是为了筹集起义经费,将来等胜利了一定加倍奉还。你是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稍有犹豫,就给你扣上一顶反对起义的帽子,怪怪,可够吓人的啊!
这支武装大约有三千人,且经费充足,这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趣,他决定去拜拜码头。朱元璋的到来,让外号雕爷的张家堡老大有些吃惊,不过朱元璋的名号他还是知道的,都是出来混的,江湖规矩还是要讲的,不能输了礼数让人家笑话,他很热情的接待了朱元璋。
饭桌上,那是大鱼大肉,酒来酒往,好不热闹。朱元璋乘着酒兴对雕爷说:“大哥,如今各地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依小弟看,您这张加堡日子虽然过得快活,但终究不是做大事的地方,小弟很仰慕大哥的虎威,斗胆请大哥出山,共谋大事。”
要说这雕爷,确实比一般的土匪头子眼光远点,他倒是确实很想把自己的地盘扩大些,甚至有些到北京做皇帝的奢望,经朱元璋这么一忽悠,加上酒精的作用,他很爽快的答应了朱元璋的请求。
两人约好七日之后,朱元璋带兵前来会合。而朱元璋只用了五天就做好了准备,带着部队来到山寨之下。没想到热脸贴了冷屁股,雕爷竟然然下令关闭山门,据不放朱元璋进来。只派了一个小喽罗来传话,说雕爷身染重疾,不便接待朱将军,待他身体康复后,再与朱将军共谋大事。
扯蛋,纯粹的扯蛋!
朱元璋这么聪明的人,还听不出这点意思?
他和手下的将领们商议了一下,觉得雕爷要么是怕他朱元璋能力强,夺了自己的队伍。要么就是贪图享受,不想受那份罪,只想在张家堡安度晚年,所以酒醒之后便反悔。
“雕爷?怂包蛋!”朱元璋气的一口吐沫喷在地上蹦三蹦
其实朱元璋根本不在乎雕爷是否跟他干,他在乎的是张家堡的兵力和财力,这才是他需要的。他和部下商议后决定,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打下张家堡。除了雕爷之外,张家堡的一切他都要!
面对着张家堡易守难攻这个现实,朱元璋决定智取,他将自己的部队带离张家堡,给雕爷造成自己已远去的假象,但实际上他却暗藏伏兵。
张家堡这支土匪武装,每隔一段时间就得下山打劫一次,而朱元璋的部队就埋伏在他们回来的必经之路。由于是伏击,且对方人数并不多,又豪无防范,战斗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下山打劫的土匪并没有死多少,绝大部分都投降了。朱元璋对他们是不打不骂,并好言相劝。他先把活下来的人集合在一起,然后把那些死掉的都好好安葬,最后在坟前又是撒酒又是跪拜。满含热泪的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讲:“弟兄们,实在是对不住大家,让你们受委屈了。我原来不想这样做的,都是那雕爷出尔反尔,我才不得不出此下策。”雕爷反悔的事,小喽罗们是知道的,朱元璋讨心窝子的话,让他们也觉得是这么个理,要不是雕爷反悔,那些弟兄们也不至于送掉性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朱元璋又做了件很聪明的事,那就是那些打劫回来的财物,他和他的部下,一样都没要,而是全部分给了那些幸存下来的小喽罗。哎呀!这可是一颗重磅炸弹啊!小喽罗们的心一下子让朱元璋收买了。要知道那雕爷,对他们的剥削还是蛮严重的,每次打劫,做小弟的能分到的真是少之又少。既然现在有这样一位朱老大,如此慷慨,那自然是跟定他了。
朱元璋让自己的部队和剩下的小喽罗混编在一起,轻而易举的就混进张家堡,并很快控制了里面的局势。雕爷想逃,但却没能逃的掉,被捆得像个王八似的拖了出来。但朱元璋却亲自给他解了绳索,并请他上座,这让所有人都很吃惊。朱元璋照例又发表了一番演讲,并将张家堡的财物拿出一部分给新收收编的弟兄们,于是这三千人的武装便都跟他姓了朱。
对于雕爷,朱元璋也没忘向他老人家作揖赔罪,说是让他受惊了,并且还给了一笔银子让他安度晚年。朱元璋的心腹们不解,问为何不杀了那出尔反尔的老东西?朱元璋说,没了武装,他对我们已无威胁,杀了他又有何用,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那项羽有霸王之称,实力远强于刘邦,最后却为刘邦所败,就是这个道理。我今天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长远做考虑。
并购了张家堡,下一个目标是横涧山。这支武装颇有实力,约有两万军队。他们的老大叫缪大亨,是个彻头彻尾的的大汉奸。他和他的部下都是汉人,但却为元朝政府打工。原先跟着元军围攻濠州,但却没有打下来,于是只得带着部队暂时在这里休整。
休整期间军纪涣散,防守松懈,给了朱元璋以少胜多的机会。战斗中,缪大亨的部队并没有做拼死抵抗,这些兵油子见打不赢跑不掉,很多都投降了。
收编了这支部队后,部将们都很兴奋,都劝朱元璋一股作气,打下几个大的城池,建立根据地。不过朱元璋却很冷静,他神色凝重的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别看我们现在兵力比以前充足多了,但战斗力却反而不如以前,如果我们以后还想打胜仗,整军是必须的。
整军的手法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先秦商鞅变法时玩剩下的那些东西,不守纪律不听话的罚,严重的甚至可以处死;听话的,作战勇敢的,有功的赏,功越大,赏的越多。
别看手法老套,但却很管用,很快朱元璋的部队便在各路义军中成了一支劲旅。
朱元璋和他的部队越来越有名气,来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等。
除了武将,文人来投的也不少,谋臣李善长便是其中之一。李善长这个人很有才,但性格却有些内向,不善于向别人推销自己。所以初期他在朱元璋部队里默默无闻,只是做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不过他很爱看书,朱元璋这个人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他部下中有有文化的人也不多,这个很爱看书的李善长便引起了他的注意。刚开始他见李善长在读书,只是随便问问他在看什么,不过时间长了,他就有些纳闷,为何李善长读的书都是他没听说过的,并且书名好像还挺拗口。他把这些书借来看了看,文字都很生涩,在他读来,如同嚼蜡,但李善长却是读的如痴如醉。朱元璋想莫非这人有大才,便时不时的和他聊聊。别看两人文化程度差异较大,但有很多想法却惊人的一致,这让两人都对对方很是吃惊。李善长见对方是同道中人,又理解对方文化程度差,所以极力避免把话说得文邹邹,虽然两人表达意思的方式还是会有所差异,但朱元璋毕竟还是听懂了李善长绝大部分想要表达的思想。
这个人很厉害啊,可以配做我的老师了,从此朱元璋给李善长重新分配了工作,以便他的才能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这支武装大约有三千人,且经费充足,这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趣,他决定去拜拜码头。朱元璋的到来,让外号雕爷的张家堡老大有些吃惊,不过朱元璋的名号他还是知道的,都是出来混的,江湖规矩还是要讲的,不能输了礼数让人家笑话,他很热情的接待了朱元璋。
饭桌上,那是大鱼大肉,酒来酒往,好不热闹。朱元璋乘着酒兴对雕爷说:“大哥,如今各地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依小弟看,您这张加堡日子虽然过得快活,但终究不是做大事的地方,小弟很仰慕大哥的虎威,斗胆请大哥出山,共谋大事。”
要说这雕爷,确实比一般的土匪头子眼光远点,他倒是确实很想把自己的地盘扩大些,甚至有些到北京做皇帝的奢望,经朱元璋这么一忽悠,加上酒精的作用,他很爽快的答应了朱元璋的请求。
两人约好七日之后,朱元璋带兵前来会合。而朱元璋只用了五天就做好了准备,带着部队来到山寨之下。没想到热脸贴了冷屁股,雕爷竟然然下令关闭山门,据不放朱元璋进来。只派了一个小喽罗来传话,说雕爷身染重疾,不便接待朱将军,待他身体康复后,再与朱将军共谋大事。
扯蛋,纯粹的扯蛋!
朱元璋这么聪明的人,还听不出这点意思?
他和手下的将领们商议了一下,觉得雕爷要么是怕他朱元璋能力强,夺了自己的队伍。要么就是贪图享受,不想受那份罪,只想在张家堡安度晚年,所以酒醒之后便反悔。
“雕爷?怂包蛋!”朱元璋气的一口吐沫喷在地上蹦三蹦
其实朱元璋根本不在乎雕爷是否跟他干,他在乎的是张家堡的兵力和财力,这才是他需要的。他和部下商议后决定,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打下张家堡。除了雕爷之外,张家堡的一切他都要!
面对着张家堡易守难攻这个现实,朱元璋决定智取,他将自己的部队带离张家堡,给雕爷造成自己已远去的假象,但实际上他却暗藏伏兵。
张家堡这支土匪武装,每隔一段时间就得下山打劫一次,而朱元璋的部队就埋伏在他们回来的必经之路。由于是伏击,且对方人数并不多,又豪无防范,战斗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下山打劫的土匪并没有死多少,绝大部分都投降了。朱元璋对他们是不打不骂,并好言相劝。他先把活下来的人集合在一起,然后把那些死掉的都好好安葬,最后在坟前又是撒酒又是跪拜。满含热泪的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讲:“弟兄们,实在是对不住大家,让你们受委屈了。我原来不想这样做的,都是那雕爷出尔反尔,我才不得不出此下策。”雕爷反悔的事,小喽罗们是知道的,朱元璋讨心窝子的话,让他们也觉得是这么个理,要不是雕爷反悔,那些弟兄们也不至于送掉性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朱元璋又做了件很聪明的事,那就是那些打劫回来的财物,他和他的部下,一样都没要,而是全部分给了那些幸存下来的小喽罗。哎呀!这可是一颗重磅炸弹啊!小喽罗们的心一下子让朱元璋收买了。要知道那雕爷,对他们的剥削还是蛮严重的,每次打劫,做小弟的能分到的真是少之又少。既然现在有这样一位朱老大,如此慷慨,那自然是跟定他了。
朱元璋让自己的部队和剩下的小喽罗混编在一起,轻而易举的就混进张家堡,并很快控制了里面的局势。雕爷想逃,但却没能逃的掉,被捆得像个王八似的拖了出来。但朱元璋却亲自给他解了绳索,并请他上座,这让所有人都很吃惊。朱元璋照例又发表了一番演讲,并将张家堡的财物拿出一部分给新收收编的弟兄们,于是这三千人的武装便都跟他姓了朱。
对于雕爷,朱元璋也没忘向他老人家作揖赔罪,说是让他受惊了,并且还给了一笔银子让他安度晚年。朱元璋的心腹们不解,问为何不杀了那出尔反尔的老东西?朱元璋说,没了武装,他对我们已无威胁,杀了他又有何用,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那项羽有霸王之称,实力远强于刘邦,最后却为刘邦所败,就是这个道理。我今天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长远做考虑。
并购了张家堡,下一个目标是横涧山。这支武装颇有实力,约有两万军队。他们的老大叫缪大亨,是个彻头彻尾的的大汉奸。他和他的部下都是汉人,但却为元朝政府打工。原先跟着元军围攻濠州,但却没有打下来,于是只得带着部队暂时在这里休整。
休整期间军纪涣散,防守松懈,给了朱元璋以少胜多的机会。战斗中,缪大亨的部队并没有做拼死抵抗,这些兵油子见打不赢跑不掉,很多都投降了。
收编了这支部队后,部将们都很兴奋,都劝朱元璋一股作气,打下几个大的城池,建立根据地。不过朱元璋却很冷静,他神色凝重的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别看我们现在兵力比以前充足多了,但战斗力却反而不如以前,如果我们以后还想打胜仗,整军是必须的。
整军的手法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先秦商鞅变法时玩剩下的那些东西,不守纪律不听话的罚,严重的甚至可以处死;听话的,作战勇敢的,有功的赏,功越大,赏的越多。
别看手法老套,但却很管用,很快朱元璋的部队便在各路义军中成了一支劲旅。
朱元璋和他的部队越来越有名气,来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等。
除了武将,文人来投的也不少,谋臣李善长便是其中之一。李善长这个人很有才,但性格却有些内向,不善于向别人推销自己。所以初期他在朱元璋部队里默默无闻,只是做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不过他很爱看书,朱元璋这个人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他部下中有有文化的人也不多,这个很爱看书的李善长便引起了他的注意。刚开始他见李善长在读书,只是随便问问他在看什么,不过时间长了,他就有些纳闷,为何李善长读的书都是他没听说过的,并且书名好像还挺拗口。他把这些书借来看了看,文字都很生涩,在他读来,如同嚼蜡,但李善长却是读的如痴如醉。朱元璋想莫非这人有大才,便时不时的和他聊聊。别看两人文化程度差异较大,但有很多想法却惊人的一致,这让两人都对对方很是吃惊。李善长见对方是同道中人,又理解对方文化程度差,所以极力避免把话说得文邹邹,虽然两人表达意思的方式还是会有所差异,但朱元璋毕竟还是听懂了李善长绝大部分想要表达的思想。
这个人很厉害啊,可以配做我的老师了,从此朱元璋给李善长重新分配了工作,以便他的才能能得到最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