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句话用在现代社会未免太武断,但用在古代封建社会,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封建社会的重大标志之一:

就是你老子是干什么的,那你将来基本上就是干这个的。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一生下来命运就被注定了,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更能体会有个好爸爸的妙处(拼爹自古有之)

不过龙原本是天上的神物,地上,除了绝大部分靠着DNA成龙成凤的贵N代们之外,还有些龙,他原本并不是天生的,他们没有好爸爸,甚至出身都极为低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是这样一个人。

我不知道朱元璋现在住在天堂还是地狱,但无论在哪里,我相信他都可以自豪的喊一嗓子,我这条龙是腥风血雨中炼出来的,我配得起,自己身上的龙袍!

公元1328年傍晚时分,一个名叫朱五四的卑微男人,他的老婆陈氏为他生下一个瘦弱男婴。此时襁褓中的这个孩子,并没显露出任何特别之处,他的父亲对此也并不介意。这个男人此时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大家子,那么多张等着吃饭的嘴,对任何一个父亲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生活的重担,早已让这个男人,将望子成龙这样每一个中国父亲都有的想法抛到脑后。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儿子,便是日后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也。

朱五四的正式工作是种田的农民,副业是豆腐作坊的小业主。

朱五四的曾祖父叫朱百六,祖父叫朱四九,父亲叫朱初一。

从名字便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祖祖辈辈都没有文化的家庭。不过这并没有关系,纵观整个中国封建史,文化向来都是为权利所服务的,文化人往往也只是比较体面的奴才而已。

朱元璋的童年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他没有当过班干部,没有上过奥数班,别说海归了,甚至连一天私塾都没进过。这是一个足以让当代父母与教育学家颇为头疼的疑问!一个乡下目不识丁的土娃子,凭什么最后能成功?

朱元璋的童年到底在干吗?那自然是打工了,确切的说是在放牛。他的老板名叫刘德,是一个地主。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2年,虽然既艰苦又无趣,且收入微薄,但好歹比较环保,总比去血汗工厂闻毒气好。这份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与心灵,远离忧郁症和自杀。

朱元璋的童年处于中国的元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黑暗时代。统治者蛮憨无知,唯一擅长的就是杀人。在他们眼里,汉族百姓甚至还不如自己饲养的牲畜来得金贵。他们经常派官兵把将一些地方的汉族百姓杀掉,将空下来的土地,用来放牧。

那些侥幸活下来的百姓,日子也很不好过,官府过节要收“过节钱”,工作要收“常例钱”、求衙门办事得有“公事钱”。要是呆在家里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也得收“撒花钱”。

这样的混蛋皇朝只能带来一个最终结果:那便是官逼民反!

真可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闹水灾,沿岸几十万人沦为难民,这可是影响了皇朝统治的大事。朝廷开始急了。元顺帝下诏赈灾,不过赈灾的银两及粮食等,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到了百姓手中已所剩无几。

中国的国民性很像是绵羊,西方学者曾经很疑惑,为何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那么V5,但民众却都像小绵羊一样。后来经过长期研究调查才明白,龙其实代表的是统治权贵阶层,只不过中国的老百姓比较要面子,推翻皇帝后,觉得还是龙比较体面,于是便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与羊的PK,胜利的天枰倾向何处,自然不言而喻。但凡事都有例外,自古中国的百姓像小绵羊,虽然一点不假,但凡是人都有底线,别说是人,就是兔子急了,不还咬人嘛!

面对着就快要饿死的这一灭顶之灾,元朝的顺民们,元朝的绵羊们,终于怒火中烧,怒发冲冠,他们终于决定,不再忍受,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四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在饥饿与疾病的夹击下,吐血而亡。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因经受不住祖父与父亲去世所带来的痛苦及饥饿的双重煎熬,撞墙自尽。二十二日,朱元璋母亲也饿死。

短短半个月间,四条亲人的生命就此凋零,朱元璋欲哭无泪。他想也许自己很快就要与家人在天上相见了。他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了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此时四面透风的家中,就剩下朱元璋孤零零的一个人。

大饥荒中饿死的人实在是太多,朱元璋已不奢望还能给家人备上几副薄棺,他用家中平日睡觉用的草席,卷了家人的遗体,找了一块地,草草的安埋了事。

从前朱元璋从来没想过要出家,虽然因为营养不良,让他发育较晚,但发育后的他对异性还是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与渴望,出家做和尚与进宫当太监没什么区别,那就是得终身告别上帝所赋予的一个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最大快乐。但饱暖才能思**,此时人都快饿死了,他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他来到离家不远的皇觉寺,由于没有文化及宗教方面的知识,虽然剃度出家,但朱元璋只能做些粗重的活计。不过对此他并没有什么抱怨,毕竟还有饭吃,不会饿死,在这个时代,这已是很不容易的了。

皇觉寺就像一座象牙塔,不受外界打搅,此时的朱元璋并不清楚外面已经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

黄河边,人声鼎沸,十七万劳工正在整修河堤。他们心中满是怨气,因为大家已经得到消息,此次充当劳工,原本是有银子拿的,但这些钱都已被各级官员贪污殆尽。而他们每天十几个小时玩命的工作,伙食却是十分的差,经常能碰到腐烂霉变的食物。在他们光着膀子和脚,在泥水中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时,远处却能看到官员们在凉棚中吃香的喝辣的,左拥右抱着些浓妆艳抹,貌似青楼来历的女子。

劳工们都是被强抓了来的,谁要是不来,当场就要被砍头。来了之后,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恐怕也不会活得长远些。

为了活下去,他们开始有所思,有所想,最终拿出了实际行动。有一天工人们从河道下挖出了一只独眼龙石人,背部刻着这么一行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样的事情,有的工人明白是怎么会事,有的不明白,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石人就如同是导火索,如同是冲锋号,它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我们该动手了!!!

这次造反,领袖人物是,韩山童、刘福通。他们打出的旗号是白莲教,这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组织。在那个时代,这很能笼络人心。韩山童对外宣布,其实他原本不姓韩,那个姓只是潜伏时用的。他的真实身份是宋朝的皇室后裔,他姓赵。而刘福通则自称自己是大将军刘光世的后人。这一年是公元1351年。

皇觉寺中没有互联网,也没有**,虽然消息闭塞,但却也让人淡定。朱元璋很知足的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

有压迫就必有反抗,有反抗就必有镇压。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官军连吃几次败仗,那些混蛋将领们,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竟然恶毒的决定,杀一些老百姓,用老百姓的人头,冒充起义军,向上级交差。

朱元璋小时候一起放牛认识的朋友汤和,让人捎来口信。意思是说,自己做了义军的千户,觉得这份事业很有前途和希望,所以他很想关照一下朱元璋,让他也参加队伍。不知道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怕朱元璋不来,还是确有此事,汤和还提供了这么一条消息,说是自己的部下,前段日子伏击了一队官军,从俘虏口中得知,他们要杀老百姓冒功的事,鉴于老百姓不是饿死了,就是参加了义军,再不然就是躲到荒郊野外,这砍人头任务还蛮艰巨,说白了就是人头数量凑不够,所以官军有心袭击皇觉寺,杀和尚解决问题。

朱元璋一听这消息,顿时泪如泉涌,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这么倒霉,好不容易有个能吃饱饭的地方,怎么这朝廷就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呢?他其实真的很不想造反,造反多危险啊,那是要掉脑袋的。不过那时候的朱元璋还是一个头脑比较简单的孩子,哭过之后,他想了想,事已至此,那也只能去投汤和了。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州城,一个水深火热,危机四伏的地方。

义军主将郭子兴站在城头,紧锁眉头,神色凝重。不远处的城下,黑压压的一片官军,此时的濠州城已经被官军围困了了很久,几乎弹尽粮绝。

“郭将军。”

眼角的余光让郭子兴看到来人是汤和。

也许是心情不好,他没有理会汤和,只是哦了一声,表示知道是汤和来了。

汤和原本脸上挂满了笑容,但郭子兴的轻慢让他很是尴尬,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他望了一眼城下的官军,寻思着,此危急时刻,是不是自己的笑容引起了领导的不快。他连忙完全收起笑容,以一个军官应有的精神面貌向郭子兴报告,说自己一个名叫朱元璋的好友前来投奔义军,他的这个朋友虽然并不是什么名人,不过他是出家人,现在连出家人都站到了义军的一边,足可见,元朝气数已尽,人心所向,我义军必能得到天下。他想请示下,把他放在何处比较合适。

这郭子兴还算是一个有些远见的将领,除了打战,他对宣传方面也比较重视。平常他经常会谈到,得人心者,得天下,若是得了人心,打战必是势如破竹,无坚不摧。此时汤和的报告,他听出来,正好是应对他平时说的话的。虽然现在这种危急时刻,他没什么心情再理会这些,但毕竟是自己平日里说过的话,他也不能随便就把汤和打发走,他看了一眼汤和,勉强的笑了笑,拍了拍汤和的肩膀说,连出家人都要参加义军,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天都站到了我们一边,这是好事,至于工作安排吗嘛,等他人到了,再决定吧。

“禀大将军,他人就在楼下,大将军是否要见一见?”

什么?人已经到了,郭子兴惊讶不已。此时的濠州城早已被官军围得水泄不通,竟然还有人能进得,敢进得城来?这是郭子兴怎么也想不到的。

见郭子兴在楞神,汤和小心翼翼的说:“要是大将军现在忙的话,我就先安排他住下,等改日再来拜见。”

看来汤和是误解了自己,郭子兴心中想。他索性装得很大度的样子说,既然人都来了,就让他上来吧,让我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上来就拜,城头的军士纷纷偷笑。因为这朱元璋行得并不是军中常见的跪拜之礼,倒像是在跪拜菩萨,那时候汉族男子都将头发盘在头顶,没毛的光头自是和尚不说,那光溜溜的脑袋在阳光映射下显得极为耀眼。

郭子兴锐利的将朱元璋从上到下仔细打量了一番,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中等的个头,中等的块头,只不过脸上的气色似乎要比常人好上很多。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军中的士兵常年打仗,吃饭休息没有保障也没有规律,而朱元璋住在寺院里,虽算不得养尊处优,但毕竟生活安定,也没什么忧愁,气色好也是再正常不过。

郭子兴冷笑着对朱元璋说:“你这和尚倒是有趣,人家是烧热灶,不烧冷灶,你倒是特别,我们被围困在这城中,危矣,你却反来投,你不怕死吗?”

“跟着大将军就什么都不怕了,来了就只有一条心,大将军指哪儿,我就奔哪儿,绝不含糊。”

这两句马屁拍的有水平,郭子兴心中大悦。

“小伙子年纪不大,倒颇有胆色,我看你是个可塑之才,这样吧,你就当我的亲兵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