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张弛便起身前往军府,三桐道玄都是白身,这种场合不便相随,便只有丁逸之一人跟着张弛.
两人一直走过了朱雀门,来到了宫城前面的五里御道之,建康城中的官署府寺等衙门,便都坐落在这条大道的两侧。
丁逸之引着张弛来到军府门前,说:“兄长,此处便是军府,我同你一同进去。”
其实对于这个表弟,张弛心头到现在也还是有些疑惑的。事实我本非他的表哥,他也知道,可他却为什么偏偏要认自己做他表哥?
这几日来张弛一直都心中不解。
丁逸之不言明,张弛也不问。张弛性格随意,反正自己穿越初来,这个丁逸之出身士族名门,外貌俊朗。要财,那是比自己有财的,要色,也更比自己有色,又能在自己身有什么所图?
…
…
会稽王司马道子此时正坐在军府的大堂,眉头深锁。
做为皇帝的叔叔,安帝昏聩无能,朝中大权,便一直把持在他这个会稽王的手中。按理说,他位高权重,这天下又有什么事能让他心中烦闷?不过这两天,倒是的确有了这么一件事,让他头大不已。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街头巷里,有小儿传唱造反民谣。
“天机现,天下反。寒门之主,白马青衫。”司马道子读了一遍王珣呈来的这个童谣,大怒说道:“这分明是造反之辞!”
然后吩咐王国宝说:“把所有传唱这首童谣的小儿及其亲族全给我抓起来,万不能让这童谣流传开去。”
在这个时代,流言的威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历代朝廷衰亡,都是以童谣为征兆,也难怪司马道子如此紧张。
“恐怕这流言是有人蓄意传播。”王国宝说道。
王国宝这一说,倒是提醒了司马道子:“对,抓住那些小儿,查问谣言之根。”
司马道子久居朝堂之,一怒起来,还是有些威严的。
国宝点了点头,然后沉思着说道:“如今朝廷欲图藩镇,会不会是藩镇已有所觉,故此有了异动?”
司马道子眉头深锁,以手加额。一想到藩镇门阀各个都手握重兵,司马道子便如坐针毡。
如果说王国宝最擅长的一样本领,那恐怕就是察言观色了,此时见会稽王眉头深锁,便前说:“欲图藩镇,便不能不除前将军王恭,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这二人。会稽王宜当早作打算,迟则恐怕有变。”
“卿可有良策?”会稽王司马道子问。
王国宝沉吟片刻,看了看身边的王珣。
王珣虽然官居尚令,可如今王国宝得势,王珣这个尚令却是没有半点实权的,王珣要比王国宝年长得多,此时站在一旁,闭目捻须,隔了半响才睁开双眼,见王国宝正看向自己,说:"大人,你我同殿为臣,况且眼下令千金也刚与犬子定下了婚事,你我便是一家人,还有什么不便明言的么?”
王国宝这才放心,压低了声音,对司马道子说:“如今新帝登基不久,不如以述职之名,召他二人入京,撤去兵权,若二人不服,就……”
后面的王国宝没有讲,不过恐怕谁都能听得出来其中之意,王国宝微微一笑,然后才继续说:“只要兵权在手,这些也是无妨的。”
司马道子听了也不禁点头,说:“卿有妙计,那便甚好,。”
三人正商议间,听得堂外有人通禀,说:“启禀会稽王,三无院所荐之人已到了府门之外。”
马道子此时深锁的眉头早已舒展开来,扬眉说道。
张弛一袭青衫,和丁逸之走到堂中。施礼已毕,会稽王见他脸未施朱粉,心中不悦。魏晋时期尤重风仪,若脸不施朱粉便去见人,就如同现在去面试不穿西装一般,而且张弛还是一袭寻常的青衫,那就更说不过去了。
张弛自然感觉不到什么,他哪里有过化妆的习惯,可是在会稽王看来,那就完全不同了。
看在会稽王眼中,就和现在的面试官看到有人来面试,不穿西装也就罢了,他反而是穿着一条大花裤衩。
司马道子心中不悦,便反映到了脸,将脸拉长,问道:“你便是王小姐所荐任职参军之人?”
见张弛点头,司马道子说道:“既是王小姐所荐,想必或有过人之处,不知你是何处过人?”
还没等张弛说话,丁逸之说:“禀会稽王,我兄张弛,以才识见长。”
“你又是何人?”司马道子问。
“学生会稽山阴丁逸之。”
司马道子是会稽王,封地便是会稽。会稽山阴丁氏,司马道子还是听说过的,说:“原来他是你的兄长,那或许还真有些才识,不知才识具体如何?”
丁逸之微微一笑说:“近日江东名士口中皆称,魏晋二百余年来,仅有三绝可以传世,不知会稽王可曾听闻?”
“哪三绝?”司马道子问道。
“这三绝便是:张诗王字,子建文章。”丁逸之答道。
“所指为何?”司马道子追问说。
“子建文章,自然指的是曹植的辞赋,曹植学贯古今,辞赋更是下笔万言,出口成章,此当为一绝。”丁逸之说道。
司马道子点头,丁逸之又继续说:“这第二绝,便是王右军之字,王右军之字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当然也为一绝。”
这句话一说完,连王珣也是捻着胡子频频点头,王右军,自然便是王羲之,而王羲之就是王珣的叔父,王珣幼得熏陶,所以他在法的造诣,也是不低的。此时见丁逸之夸赞他叔父的字,他不禁心中也是喜滋滋的。
“这第三绝,”丁逸之继续说道:“便是我兄长张弛的诗,我兄之诗,意境奇伟、气势雄浑、飘逸不尘。可当三绝。”
“一派胡言。”丁逸之话刚说完,王珣就不干了。王羲之是他叔父,与曹植并列自然无妨,可若同一个小辈并称三绝,他王珣的面子可往哪里放?
王珣听到丁逸之竟然将张弛于自己的叔父王羲之齐名而称,不禁怒道:“一派胡言。”
丁逸之微微一笑,说:“我兄初来建康,近日方才声名渐起,也难怪王大人不知。王大人若是不信,可差人前往茶楼酒肆等文人聚集之地,一访可知,“三绝”之说,江南士子已皆作此言,饮酒时更是皆咏我兄之诗。”
见丁逸之说的言之凿凿,王珣捻着胡子也不说话了,只是一边捻着胡子,一边不断的打量张弛。
王珣是何等人物?心机深沉恐怕也少有人及,怒极反笑,笑得张弛心里不免有些发毛。
“张公子可骑白马?”王珣忽然一转话题。
张弛不知何意,机械的点了点头。
王珣便向会稽王施了一礼,却退后了两步,就不再多言了。
他这一句话,当然是提醒司马道子,关于刚才那个“天机现,天下反。寒门之主,白马青衫”的箴言。
琅邪王氏本就历代都是朝中显贵,王珣更是久居朝堂,如今虽然说他了年纪,但都说人老精、鬼老灵,那是当真一点也不假的。张弛本就是一袭青衫,况且以王珣多年练就的识人的本领,一眼就知此人绝非出身显贵。
王珣深知权谋之术,只是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既是青衫,又骑白马,就已经不着痕迹的为张弛扣了“造反嫌疑人”的帽子。
以王珣的心机,无凭无据,他当然不会明指张弛便是箴言说指之人。日后被有心人利用,难免就授人以柄。所以他才只是这么简单的问了一问,话外之意,司马道子身为会稽王。自然想得出来。
果然如此。
司马道子虽然平日纵情声色,也不大爱理朝政,一切都交给王国宝这个亲信打理,可他毕竟身居显位,王珣的意思他又怎能不知。
“既然如此……”司马道子欲言又止,有心不用张弛,可是又想到张弛本是王小姐所荐,心中忌惮,不免皱眉说:“既是王小姐所荐,你便就如王小姐所言,任个新军参军之职,只不过你不识军旅事务,我需再多给你安排一名将军,望你二人,可相互协力、共效朝廷。”
“丁公子家中乃是会稽望族,如今新军初成,正是用人之际,不如便也来军中,暂委丁公子为主薄之职,如何?”司马道子又转头向丁逸之询问说。
“多谢会稽王知遇之恩。”丁逸之潇洒一礼,说道。
…
…
待王国宝又交代了一些事务后,二人从军府出来以是正午,丁逸之边走便对张弛说:“本来自晋以来军制,参军既可独立带兵,兄长可知,为何会稽王为兄长额外另按排了一位将军?”
张弛哪里知道这些,想了想说:“或者是会稽王担心我不识军务,有负所托,所以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来帮我?”
谁知丁逸之一听此言,微笑着对张弛说:“兄长啊,你可真是我的良善兄长。”
“难道会稽王的安排另有深意?”
“兄长,世道将乱,防人之心可是一时也不可无的。”丁逸之说道。
“如今士族子弟,又有哪个识得军务的?还不是皆身居高位,权掌要职。”丁逸之继续说着:“今日若非会稽王忌惮公子是王小姐所荐,恐怕不但不能如此顺利,反而会有大祸也说不定。”
对于这其中的关节,张弛自然是全然不知,听丁逸之这么说,大是不解,问道:“王小姐又无官职,为何会稽王贵为王爷,反而忌惮王小姐?”
“会稽王忌惮王小姐,并非忌惮她的身份,而是忌惮她的头脑。”丁逸之微微一笑,说:“王小姐虽无官职,又是女儿之身,可却胸怀四海,恐怕就算说天下局势都悬于王小姐之手,也并非言过其实。”
知道王小姐厉害,只是想不到这般厉害,张弛心说。
“只是可惜,”丁逸之又继续说道:“王小姐的这个父亲,王国宝王大人,为人刚愎自用,有谋无胆,王小姐恐怕徒有倾天之力,也难用得出来的。”
“而王珣此人城府极深,心机沉重,恐怕王国宝,最终还是斗不过他的。”丁逸之继续说道。
只凭这一番话,张弛就能看得出来,自己捡的这个表弟,也是一个胸怀锦绣的人物。
“恐怕等兄长到了军营之中,会稽王为兄长安排的那位将军,必然会给兄长填不少麻烦。”丁逸之提醒张弛说:“兄长到时还要格外小心才是。”
两人一直走过了朱雀门,来到了宫城前面的五里御道之,建康城中的官署府寺等衙门,便都坐落在这条大道的两侧。
丁逸之引着张弛来到军府门前,说:“兄长,此处便是军府,我同你一同进去。”
其实对于这个表弟,张弛心头到现在也还是有些疑惑的。事实我本非他的表哥,他也知道,可他却为什么偏偏要认自己做他表哥?
这几日来张弛一直都心中不解。
丁逸之不言明,张弛也不问。张弛性格随意,反正自己穿越初来,这个丁逸之出身士族名门,外貌俊朗。要财,那是比自己有财的,要色,也更比自己有色,又能在自己身有什么所图?
…
…
会稽王司马道子此时正坐在军府的大堂,眉头深锁。
做为皇帝的叔叔,安帝昏聩无能,朝中大权,便一直把持在他这个会稽王的手中。按理说,他位高权重,这天下又有什么事能让他心中烦闷?不过这两天,倒是的确有了这么一件事,让他头大不已。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街头巷里,有小儿传唱造反民谣。
“天机现,天下反。寒门之主,白马青衫。”司马道子读了一遍王珣呈来的这个童谣,大怒说道:“这分明是造反之辞!”
然后吩咐王国宝说:“把所有传唱这首童谣的小儿及其亲族全给我抓起来,万不能让这童谣流传开去。”
在这个时代,流言的威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历代朝廷衰亡,都是以童谣为征兆,也难怪司马道子如此紧张。
“恐怕这流言是有人蓄意传播。”王国宝说道。
王国宝这一说,倒是提醒了司马道子:“对,抓住那些小儿,查问谣言之根。”
司马道子久居朝堂之,一怒起来,还是有些威严的。
国宝点了点头,然后沉思着说道:“如今朝廷欲图藩镇,会不会是藩镇已有所觉,故此有了异动?”
司马道子眉头深锁,以手加额。一想到藩镇门阀各个都手握重兵,司马道子便如坐针毡。
如果说王国宝最擅长的一样本领,那恐怕就是察言观色了,此时见会稽王眉头深锁,便前说:“欲图藩镇,便不能不除前将军王恭,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这二人。会稽王宜当早作打算,迟则恐怕有变。”
“卿可有良策?”会稽王司马道子问。
王国宝沉吟片刻,看了看身边的王珣。
王珣虽然官居尚令,可如今王国宝得势,王珣这个尚令却是没有半点实权的,王珣要比王国宝年长得多,此时站在一旁,闭目捻须,隔了半响才睁开双眼,见王国宝正看向自己,说:"大人,你我同殿为臣,况且眼下令千金也刚与犬子定下了婚事,你我便是一家人,还有什么不便明言的么?”
王国宝这才放心,压低了声音,对司马道子说:“如今新帝登基不久,不如以述职之名,召他二人入京,撤去兵权,若二人不服,就……”
后面的王国宝没有讲,不过恐怕谁都能听得出来其中之意,王国宝微微一笑,然后才继续说:“只要兵权在手,这些也是无妨的。”
司马道子听了也不禁点头,说:“卿有妙计,那便甚好,。”
三人正商议间,听得堂外有人通禀,说:“启禀会稽王,三无院所荐之人已到了府门之外。”
马道子此时深锁的眉头早已舒展开来,扬眉说道。
张弛一袭青衫,和丁逸之走到堂中。施礼已毕,会稽王见他脸未施朱粉,心中不悦。魏晋时期尤重风仪,若脸不施朱粉便去见人,就如同现在去面试不穿西装一般,而且张弛还是一袭寻常的青衫,那就更说不过去了。
张弛自然感觉不到什么,他哪里有过化妆的习惯,可是在会稽王看来,那就完全不同了。
看在会稽王眼中,就和现在的面试官看到有人来面试,不穿西装也就罢了,他反而是穿着一条大花裤衩。
司马道子心中不悦,便反映到了脸,将脸拉长,问道:“你便是王小姐所荐任职参军之人?”
见张弛点头,司马道子说道:“既是王小姐所荐,想必或有过人之处,不知你是何处过人?”
还没等张弛说话,丁逸之说:“禀会稽王,我兄张弛,以才识见长。”
“你又是何人?”司马道子问。
“学生会稽山阴丁逸之。”
司马道子是会稽王,封地便是会稽。会稽山阴丁氏,司马道子还是听说过的,说:“原来他是你的兄长,那或许还真有些才识,不知才识具体如何?”
丁逸之微微一笑说:“近日江东名士口中皆称,魏晋二百余年来,仅有三绝可以传世,不知会稽王可曾听闻?”
“哪三绝?”司马道子问道。
“这三绝便是:张诗王字,子建文章。”丁逸之答道。
“所指为何?”司马道子追问说。
“子建文章,自然指的是曹植的辞赋,曹植学贯古今,辞赋更是下笔万言,出口成章,此当为一绝。”丁逸之说道。
司马道子点头,丁逸之又继续说:“这第二绝,便是王右军之字,王右军之字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当然也为一绝。”
这句话一说完,连王珣也是捻着胡子频频点头,王右军,自然便是王羲之,而王羲之就是王珣的叔父,王珣幼得熏陶,所以他在法的造诣,也是不低的。此时见丁逸之夸赞他叔父的字,他不禁心中也是喜滋滋的。
“这第三绝,”丁逸之继续说道:“便是我兄长张弛的诗,我兄之诗,意境奇伟、气势雄浑、飘逸不尘。可当三绝。”
“一派胡言。”丁逸之话刚说完,王珣就不干了。王羲之是他叔父,与曹植并列自然无妨,可若同一个小辈并称三绝,他王珣的面子可往哪里放?
王珣听到丁逸之竟然将张弛于自己的叔父王羲之齐名而称,不禁怒道:“一派胡言。”
丁逸之微微一笑,说:“我兄初来建康,近日方才声名渐起,也难怪王大人不知。王大人若是不信,可差人前往茶楼酒肆等文人聚集之地,一访可知,“三绝”之说,江南士子已皆作此言,饮酒时更是皆咏我兄之诗。”
见丁逸之说的言之凿凿,王珣捻着胡子也不说话了,只是一边捻着胡子,一边不断的打量张弛。
王珣是何等人物?心机深沉恐怕也少有人及,怒极反笑,笑得张弛心里不免有些发毛。
“张公子可骑白马?”王珣忽然一转话题。
张弛不知何意,机械的点了点头。
王珣便向会稽王施了一礼,却退后了两步,就不再多言了。
他这一句话,当然是提醒司马道子,关于刚才那个“天机现,天下反。寒门之主,白马青衫”的箴言。
琅邪王氏本就历代都是朝中显贵,王珣更是久居朝堂,如今虽然说他了年纪,但都说人老精、鬼老灵,那是当真一点也不假的。张弛本就是一袭青衫,况且以王珣多年练就的识人的本领,一眼就知此人绝非出身显贵。
王珣深知权谋之术,只是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既是青衫,又骑白马,就已经不着痕迹的为张弛扣了“造反嫌疑人”的帽子。
以王珣的心机,无凭无据,他当然不会明指张弛便是箴言说指之人。日后被有心人利用,难免就授人以柄。所以他才只是这么简单的问了一问,话外之意,司马道子身为会稽王。自然想得出来。
果然如此。
司马道子虽然平日纵情声色,也不大爱理朝政,一切都交给王国宝这个亲信打理,可他毕竟身居显位,王珣的意思他又怎能不知。
“既然如此……”司马道子欲言又止,有心不用张弛,可是又想到张弛本是王小姐所荐,心中忌惮,不免皱眉说:“既是王小姐所荐,你便就如王小姐所言,任个新军参军之职,只不过你不识军旅事务,我需再多给你安排一名将军,望你二人,可相互协力、共效朝廷。”
“丁公子家中乃是会稽望族,如今新军初成,正是用人之际,不如便也来军中,暂委丁公子为主薄之职,如何?”司马道子又转头向丁逸之询问说。
“多谢会稽王知遇之恩。”丁逸之潇洒一礼,说道。
…
…
待王国宝又交代了一些事务后,二人从军府出来以是正午,丁逸之边走便对张弛说:“本来自晋以来军制,参军既可独立带兵,兄长可知,为何会稽王为兄长额外另按排了一位将军?”
张弛哪里知道这些,想了想说:“或者是会稽王担心我不识军务,有负所托,所以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来帮我?”
谁知丁逸之一听此言,微笑着对张弛说:“兄长啊,你可真是我的良善兄长。”
“难道会稽王的安排另有深意?”
“兄长,世道将乱,防人之心可是一时也不可无的。”丁逸之说道。
“如今士族子弟,又有哪个识得军务的?还不是皆身居高位,权掌要职。”丁逸之继续说着:“今日若非会稽王忌惮公子是王小姐所荐,恐怕不但不能如此顺利,反而会有大祸也说不定。”
对于这其中的关节,张弛自然是全然不知,听丁逸之这么说,大是不解,问道:“王小姐又无官职,为何会稽王贵为王爷,反而忌惮王小姐?”
“会稽王忌惮王小姐,并非忌惮她的身份,而是忌惮她的头脑。”丁逸之微微一笑,说:“王小姐虽无官职,又是女儿之身,可却胸怀四海,恐怕就算说天下局势都悬于王小姐之手,也并非言过其实。”
知道王小姐厉害,只是想不到这般厉害,张弛心说。
“只是可惜,”丁逸之又继续说道:“王小姐的这个父亲,王国宝王大人,为人刚愎自用,有谋无胆,王小姐恐怕徒有倾天之力,也难用得出来的。”
“而王珣此人城府极深,心机沉重,恐怕王国宝,最终还是斗不过他的。”丁逸之继续说道。
只凭这一番话,张弛就能看得出来,自己捡的这个表弟,也是一个胸怀锦绣的人物。
“恐怕等兄长到了军营之中,会稽王为兄长安排的那位将军,必然会给兄长填不少麻烦。”丁逸之提醒张弛说:“兄长到时还要格外小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