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义已经在涢水边上待了四五天,他其实早就接到了杨光义和王政忠的书信,告知他们与董遵诲结拜的消息,并邀刘庆义出山相助。对此,刘庆义有些个嗤之以鼻,天下乌鸦一般黑,在他看来,董遵诲也不例外。只是如今正依仗王政忠、杨光义,这才将自己的真面目伪装起来。
所以即便到了涢水,刘庆义也没有立即入营,而是乔装打扮,偷偷观测。刘庆义甚至盘算着:如果那董遵诲所部真有不法之事,那他刘庆义就会立即回城,告知杨光义、王政忠两人,让他们及时脱离,免得惹祸上身,损害自己的名声。
不过刘庆义在此侦察了四五天,却没有发现董遵诲所部有任何不法行为,士兵们每天待在营中刻苦训练,出外跑操、休整道路时也很有秩序,从不骚扰民众。出来买菜的辎重都士兵也是一团和气,公平买卖,按价付款,从不欺行霸市。
一些老兵打造了渔船,拖着渔网,就像渔民一样,在涢水里打渔,收成好了也会高兴地给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几尾鲤鱼。他们手上也磨出来不少老茧,与渔民的区别只是从不饮酒而已。
每天都有一个都的士兵从军营里出来,在都头的领导下,到码头上清理河道,修缮栈道。士兵们每次出来都给刘庆义不同的感觉,刚开始就像是赶大集的村民一般,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后来就像是一群不会说话的牲口一样,埋头做事,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感;再到后来,虽然有说有笑,但是却不再如没头苍蝇一般糟乱,不仅效率极高而且士兵们个个看上去精神饱满充满了斗志。
在这五天之内,过去面向码头的那些破旧房屋被统统拆除,士兵们进行了彻底的大扫除。从随州雇来的木匠已经在码头对面规划好哨卡、税关、客栈等一系列建筑物,士兵们也在木匠们的指导下,去树林里砍伐合适的树木,并将它们拖到已规划好的空地上。
辎重都的士兵们天天在这边干活,虽然还没达到木匠的水平,可也算能胜任学徒的角色。他们跟着木匠们把树木抛皮,选择牢固的树干钉成大梁,从城里请来砖窑师傅烧制土砖,又从田地里割来大批茅草,一一晾干。
刘庆义有时也会上前帮忙,他干活又实在,士兵们也乐意与他打交道。每次帮完忙,都头王老实总会硬塞给刘庆义十几个铜钱做报酬,刘庆义几次推辞,都被王老实硬塞进他的怀里。铜钱虽少,却也是一番心意,再说了,也够买五六个粟麦饼了,就算是码头上的苦力,也经常愿意来帮忙。现结现算,从不拖欠。
刘庆义在涢水旁待得越久,对这支部队也就越发满意,对董遵诲的看法也大为改观。而且他发现董遵诲办事情非常灵活,比如说码头上新建的客栈,肯定会对原来的几所破旧客栈造成重大冲击,很可能导致客栈老板的反感。而在这破旧码头开客栈的,往往就是附近村子里的家族成员,在这个村民们很少出远门的时代里,大家都比较相信家族里的人。这样一来,村子里的百姓就会对董遵诲起敌对态度。
但是董遵诲却没有排挤这些原有客栈,而是将新建成的客栈以优惠的价格租赁出去,或者让那些客栈老板入股联合经营,这样一来,缓和了军民关系,也节省了部队的开支。而且那些客栈原有的客源,军队也得以共享,并能得到四方的情报。
不到十天,原本脏乱差的码头就焕然一新了,水道也被董遵诲重新派人清理过,连接涢水码头和随州城的官道也被董遵诲亲自率人清理出来,方便商人运货通行。
董遵诲在客栈等显眼地方,派人书写、宣读随州城的优惠政策,很快就有人开始在关卡交税,然后拿着票据去随州城卖货,果然便宜了许多。消息传出,许多商船开始在码头停靠,也有不少客商租下董遵诲建好的店铺,在这里经商。
随着商贩们的到来,到码头上谋生的苦力们越来越多,有些人就在码头附近搭起了草棚,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码头附近便能形成一个新的村镇。
当然,人多了,治安问题也应该多了。可是董遵诲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每天都有接近一个队的士兵(五十人左右)在码头附近巡逻站岗,维持治安。这一天也是这一队士兵的假期,他们可以不参加训练,稍微休息一下、洗洗衣物。五天一轮回,实行休沐。
同时,董遵诲在码头实行实名制登记,每个上岸的人都必须在上岸时就在码头设立的治安处填好表格,上面有他的名字、籍贯、出生地、常住地、父亲及祖父名讳、保人姓名,一式两份。所有人必须揣好这一表格,丢失应及时补办。
通过这一措施,董遵诲对附近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已经揪出来十余名探子和二三十名小偷,这三十来人全被送到了辎重都看押,在士兵们的监督下从事重体力活。
同样,董遵诲通过这一方式,也得知了刘庆义的下落。他立即将军事训练委托给杨伟等人,自己快马前来拜访,正好在路上遇见了想要去军营的刘庆义。
董遵诲早听杨光义说过刘庆义的相貌,连忙滚鞍下马,纳头就拜:“多谢义士救我性命!”
刘庆义连忙上前,搀起董遵诲的手臂:“指挥使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我什么时候救过您了,指挥使大人认错人了吧!”
董遵诲哪里会起来,他可是记得这纳头就拜的法宝必须心诚才灵,所以他还是拜了下去:“刘大哥,上次我随同我家大哥外出游玩,不料遭遇猛虎。听我大哥说,在我力竭昏迷之后,正是您将猛虎一举击杀,才救了我的性命……”
刘庆义虽然见过世面,但却从没有一个官宦子弟向他拜倒称谢,他颇受感动。再加上当时他击杀猛虎的时候,那猛虎其实也是强弩之末毫无危险,所以他连连摇头,向董遵诲解释一二,并再次请求董遵诲起身。
见刘庆义诚意十足,董遵诲这才从地上站起身来,两人把臂而行,向军营方向走去。
所以即便到了涢水,刘庆义也没有立即入营,而是乔装打扮,偷偷观测。刘庆义甚至盘算着:如果那董遵诲所部真有不法之事,那他刘庆义就会立即回城,告知杨光义、王政忠两人,让他们及时脱离,免得惹祸上身,损害自己的名声。
不过刘庆义在此侦察了四五天,却没有发现董遵诲所部有任何不法行为,士兵们每天待在营中刻苦训练,出外跑操、休整道路时也很有秩序,从不骚扰民众。出来买菜的辎重都士兵也是一团和气,公平买卖,按价付款,从不欺行霸市。
一些老兵打造了渔船,拖着渔网,就像渔民一样,在涢水里打渔,收成好了也会高兴地给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几尾鲤鱼。他们手上也磨出来不少老茧,与渔民的区别只是从不饮酒而已。
每天都有一个都的士兵从军营里出来,在都头的领导下,到码头上清理河道,修缮栈道。士兵们每次出来都给刘庆义不同的感觉,刚开始就像是赶大集的村民一般,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后来就像是一群不会说话的牲口一样,埋头做事,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感;再到后来,虽然有说有笑,但是却不再如没头苍蝇一般糟乱,不仅效率极高而且士兵们个个看上去精神饱满充满了斗志。
在这五天之内,过去面向码头的那些破旧房屋被统统拆除,士兵们进行了彻底的大扫除。从随州雇来的木匠已经在码头对面规划好哨卡、税关、客栈等一系列建筑物,士兵们也在木匠们的指导下,去树林里砍伐合适的树木,并将它们拖到已规划好的空地上。
辎重都的士兵们天天在这边干活,虽然还没达到木匠的水平,可也算能胜任学徒的角色。他们跟着木匠们把树木抛皮,选择牢固的树干钉成大梁,从城里请来砖窑师傅烧制土砖,又从田地里割来大批茅草,一一晾干。
刘庆义有时也会上前帮忙,他干活又实在,士兵们也乐意与他打交道。每次帮完忙,都头王老实总会硬塞给刘庆义十几个铜钱做报酬,刘庆义几次推辞,都被王老实硬塞进他的怀里。铜钱虽少,却也是一番心意,再说了,也够买五六个粟麦饼了,就算是码头上的苦力,也经常愿意来帮忙。现结现算,从不拖欠。
刘庆义在涢水旁待得越久,对这支部队也就越发满意,对董遵诲的看法也大为改观。而且他发现董遵诲办事情非常灵活,比如说码头上新建的客栈,肯定会对原来的几所破旧客栈造成重大冲击,很可能导致客栈老板的反感。而在这破旧码头开客栈的,往往就是附近村子里的家族成员,在这个村民们很少出远门的时代里,大家都比较相信家族里的人。这样一来,村子里的百姓就会对董遵诲起敌对态度。
但是董遵诲却没有排挤这些原有客栈,而是将新建成的客栈以优惠的价格租赁出去,或者让那些客栈老板入股联合经营,这样一来,缓和了军民关系,也节省了部队的开支。而且那些客栈原有的客源,军队也得以共享,并能得到四方的情报。
不到十天,原本脏乱差的码头就焕然一新了,水道也被董遵诲重新派人清理过,连接涢水码头和随州城的官道也被董遵诲亲自率人清理出来,方便商人运货通行。
董遵诲在客栈等显眼地方,派人书写、宣读随州城的优惠政策,很快就有人开始在关卡交税,然后拿着票据去随州城卖货,果然便宜了许多。消息传出,许多商船开始在码头停靠,也有不少客商租下董遵诲建好的店铺,在这里经商。
随着商贩们的到来,到码头上谋生的苦力们越来越多,有些人就在码头附近搭起了草棚,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码头附近便能形成一个新的村镇。
当然,人多了,治安问题也应该多了。可是董遵诲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每天都有接近一个队的士兵(五十人左右)在码头附近巡逻站岗,维持治安。这一天也是这一队士兵的假期,他们可以不参加训练,稍微休息一下、洗洗衣物。五天一轮回,实行休沐。
同时,董遵诲在码头实行实名制登记,每个上岸的人都必须在上岸时就在码头设立的治安处填好表格,上面有他的名字、籍贯、出生地、常住地、父亲及祖父名讳、保人姓名,一式两份。所有人必须揣好这一表格,丢失应及时补办。
通过这一措施,董遵诲对附近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已经揪出来十余名探子和二三十名小偷,这三十来人全被送到了辎重都看押,在士兵们的监督下从事重体力活。
同样,董遵诲通过这一方式,也得知了刘庆义的下落。他立即将军事训练委托给杨伟等人,自己快马前来拜访,正好在路上遇见了想要去军营的刘庆义。
董遵诲早听杨光义说过刘庆义的相貌,连忙滚鞍下马,纳头就拜:“多谢义士救我性命!”
刘庆义连忙上前,搀起董遵诲的手臂:“指挥使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我什么时候救过您了,指挥使大人认错人了吧!”
董遵诲哪里会起来,他可是记得这纳头就拜的法宝必须心诚才灵,所以他还是拜了下去:“刘大哥,上次我随同我家大哥外出游玩,不料遭遇猛虎。听我大哥说,在我力竭昏迷之后,正是您将猛虎一举击杀,才救了我的性命……”
刘庆义虽然见过世面,但却从没有一个官宦子弟向他拜倒称谢,他颇受感动。再加上当时他击杀猛虎的时候,那猛虎其实也是强弩之末毫无危险,所以他连连摇头,向董遵诲解释一二,并再次请求董遵诲起身。
见刘庆义诚意十足,董遵诲这才从地上站起身来,两人把臂而行,向军营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