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看到那个女的向我走过来。我用手暗暗指了指那位肌肉男。那位美女把目光转向那位肌肉男。肌肉男忙解释:“我不是……。”
哈哈调皮地补充道:“我刚才说快了。应该算男性的朋友。”
“没关系。点到为止。切磋技艺而已。”美女主动拉着肌肉男,往台上走。
哈哈微笑着帮美女把肌肉男推了上去。肌肉男稀里糊涂地就上了台。那美女先给他鞠了一个躬。他也傻呵呵地回礼。肌肉男刚抬头,美女就拳脚相加狂风暴雨般向肌肉男招呼过去。肌肉男脑筋还没缓过神来,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力。
场上打得最热闹的时候。我趁机拉着哈哈悄悄溜了出去。今天是来自修武功的。让那个傻小子挨打去吧。没功夫理他。
武馆的工作人员给我安排了个独立的房间。里面有电视、饮水机、各种兵器、防具。我是头一次进这么豪华的单间。真有点不适应。
时间紧急。没时间欣赏这现代化的设施。我拿出录像光盘,插到电视下面的CD_RUM里。出场后师傅一边演练,一边有画外音介绍:
诗云:混元炼气千家功,
太极演象百脉通。
太乙蟾游先天境,
真元运化鬼斧功。
神枪意戟龙搅海,
神剑飞刀凤冲霄。
武法文功灵犀境,
丹砂炉火妙象中。
古圣先贤以时间与智慧,凝筑神圣之武学殿堂。仰之弥高,俯之弥深,叹为观止。古人终身浸润武学,水滴石穿,电光石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真修实证,传世精真,多有建树。今人日为生计,心存功利,心浮气躁,深造为难,成器犹难。择法为难,择师犹难。实难窥古人之境界,更何论登堂人室。
张三丰祖师参天地玄机,得佛之大,道之微,儒之极,创“龙行大草”与“天龙神剑”,留下文武二宗之传真。文通八法,武演八法。显示以武演道,以文鉴道之神传境界,历为武学典范。
以丹力入书当年,三丰祖师悟通白云上人(晋王羲之师)书诀,创“龙行大草”于世。原书“龙、虎、神、佛”四字于武当山玉虚宫,后武当道人拓刻木版。玉虚宫毁于战火,其版历劫留传至今,神韵英才依然。武当门内视为祖版,传为后学之法本。“以丹力人书”者,乃以上乘丹功之修为,化于书道,融人武途,达于神化之境。龙、虎、神、佛,一字即一趟剑路,是书剑合练同参之典范。
今世,武当太乙神剑门,已故关亨九先生披露秘传三十字诀“字拳”(武当太和拳):
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
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
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
横竖撇捺点折挑钩,乃字之八法。写字即是操手,将书法之神意气力纳入技击,行之于字,“写字舒剑气,作画发文光”。若从书画艺术之角度,观以丹力人书之作品,其书之骨力与气韵,已神逸非常。其画之意境与品格,已空灵绝尘。可叹世人鲜知也。
以丹力入剑当年,三丰祖师传天龙神剑(太乙神剑)。民国时期李景林先生得闾山宋唯一先生传该剑九第下乘“丹”派剑法。虽属下乘,亦惊羡武林,称誉一时。《武当剑谱》曰:“九派分为三乘。上乘乃偃月神术,中乘乃匕首飞术,下乘乃长剑舞术。总以三乘‘神飞舞’三字贯于九派九字中……内有养精蓄锐,凝神敛气之功,外有步法、身法、手法。自有掣电拿云之妙,惊神泣鬼之奇”。
《真元宝笈》公开《太乙神剑秘授原图》云:“乙庚金印冲太乙,丙午火雷锻神形”,“乙庚金锋神火炼,吐出寒刃鬼神惊”。其下乘击舞双并之剑,即以真元注于剑体,产生灵动,以剑带人,身剑合一,心剑合一,神剑合一(俗传以人带剑,真传以剑带人),行劈、刺、抹、撩、抽、揭、横、倒八法。八法相推,错运连环,如长江大河,滔滔无尽。中乘吞吐御使之剑,上乘化于神光之剑。“神慧飞三剑得一,即可证真”。“神剑化雷鸣,剑气一动千里应之者,剑道如一者也”。
为免时人歧义,直揭丹力人书及丹力人剑之秘,即以高深丹道修为之功,注于笔锋剑锋,神意相合,发于灵动,驰神为迹。
武当《太乙玄阳剑谱》云:
待有远果童飞渡,方悟门中剑法全。剑点如是长河星,归结丹元即成乾。
炼铸玄阳归真体,真气随形做流丹。从此人间绝此迹,藏在山中少人传。
太乙蟾游太乙蟾游是传统功夫循经演化之典范。即有内功修为基础后,丹田内气按周天运行时,自然而发自然而止之运桩,游桩。即丹田之气充盈饱和后,以气机带出身法之游走演化行功。术语为“内外竟发,势必翻腾”,“飞经走气,气催形动”。
太乙蟾游,全称为《太乙蟾游阴阳显化行功》。是传统丹法与武法合炼时,以武法升华之过程。即先天内功拳系。于举手投足间,即可自动随意演化出不同风格,不同套路之各种拳术。即九转八盘游龙掌、飞鹰掌、飞龙掌、八卦掌、八法神锤、太极拳、螳螂拳、猴拳、蛇拳、伏虎拳……
其中既有功力拳,又有象形拳,各尽其妙。
亦可驾轻就熟,操演各种兵器。即太乙金玄枪,金波滚龙刀,紫极灵霄剑,太玄金平棍,虎尾金瞳鞭,飞天追魂叉,金封降魔杵,太岁量天尺,子午定金铲,飞天紫眉杖,阴阳同体环,双锋紫金夺,浪沉七星矛,安天龙虎仪,龙尾喝魔钩,子午镇天戟,镔铁金封锏,金角龙纹刺,玉殿金环幡,金甲通明刃,金蛟飞虎钺,铁甲昆仑槊,太乙阴阳把,消金浑天截,凤环金轮锐,夜杖跨虎拦,太乙袖刃锋,子午流星胆,劈金双浑斧,落宝金钱带,鸡爪印金镰,飞金涉银索,练眉印金锤,子午钉封缺,碧眼蟠龙拐,镇元晃金绳。
(摘自真阳先生李兆生《声律真诠》)
还可演化出人体与宇宙相沟通之各种手印。即龙虎飞腾印、雷火神针印、乾元灵犀印、丹炉诀、玄阳诀、太乙混元诀、太乙金锋诀、三才如意诀、大日如来金顶玄峰诀……(详参云烟散人《武当混元功》)
其由简至繁,由博返约,神意相合,感而遂通,真追本源,悟彻武学玄机。
文武双修文武之道,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至极则武,武至极则文。两道本相通相融也。古往今来,不乏文武双修之高人雅士。王羲之本系右将军,得白云上人《书诀》,造诣于书法,史称书圣。李白、陆游本系诗人,剑术亦有高深修为,冠绝文武两坛。“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书法自此精进”。傅青主,剑术精,书画精,医道亦精。当今之世,师门之尊者,灵修三学,功超六艺,双毫双剑,走笔飞书,亦远追前贤也。
传统功夫,讲究武有多高,文有多高。文有多高,武有多高。一刚一柔,刚柔兼备。一动一静,动静相宜。文功武法,尽体至道。文武双修,方为大家。
以武通医医者,乃活人之术。先贤云:“不做良相,则做良医”。医有济世之功德。须知武学修炼,可渐通医道。《医学入门》曰:“不明经络,如夜行无灯。”《奇经八脉考》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习武者当知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之属。经返观内视,可照察经络走向,气血运行,五行相生相克。练功过程亦是通医过程。由此推己及人,探究推拿之法,指穴之术,济世之方。
三传“三传,是按形迹、心迹、境迹,分为初传、宗传、神传三种法境”(《真元宝笈》)。
《九宗汇元》曰:
三传法境地人天,以迹生形象生天。
初传唯见形迹出,宗传始悟法心传。
神授真如演道妙,会竟神髓谱中观。
初传,即一招一式,落在形迹。要在明理悟法,形意相随;宗传,即心传口授,落在心迹。要在心领神会,心心相印;神传,即敬持功谱,落在境迹。要在心洁神灵,感而遂通。宗传神传之法,是练功之捷径,是武学正宗授学之规矩,择器而授也。
三得《武当修真秘笈》之中有曰:“技击之道,如欲登峰造极,必须练至三得,乃能超脱,无空无我,来去自如,游戏于武道之中。
一要黄老之有作,一得也。
二要释氏之无为,二得电。
三要儒家之致知,三得也。
须知有作技击有术,无为技击有法,致知乃能实用。术是正静,法是虚空,实是明灵。技进乎此,概亦神矣。祖师云:‘得道之微,得佛之大,得儒之极,乃成之技击。”’(关亨九先生著)
三品下品,具格斗之功,小乘之学也。中品,具搏击之功,中乘之学也。上品,具克化之功,上乘之学也。
三真真师、真法、真传。
三心真诚心、恭敬心、清静心。
三观观息、观身、观心。观息通气,观身遗体,观心通神。
三修儒家之学识,佛家之慈悲,道家之威仪。
三绝文之三绝诗书画;武之三绝软硬轻;道之三绝金丹、元神、飞剑。
三绝,乃传统功夫之高深境界。三绝在身,方为正宗传人,方可上承法脉,下传宗流。
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
此乃法融三家之理,宗承一脉之学。所谓“一法通时百法融,法法通法法圆融”。
再言武德
诗云:江湖道义礼居前,武林规矩仁在先。重道尊师诚为本,丹心侠骨义冲天。
身行九宫八卦阵,情系千山万水间。剑气丹光射牛斗,高山流水谱灵篇。
武学,乃仁学也。内以养生,外以祛恶。内修心,外修身。欲学功夫,先学做人。行侠仗义,济危扶困,武林本分。欺弱凌寡,趋炎附势,是武林败类。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立身行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贤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当为武学之本。
尊师重道武德者,当首推尊师重道。师必真师?道必正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者,规矩也,途径也,境界也。
真师明道,以衡准不易之规矩授人。庸师昧道,以花拳绣腿之浅学误人。真师授学,因材施教,事半功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庸师授学,千篇一律,事倍功半。“懵懂纯懵懂,一传两不懂”。
大匠授人以规矩,不授人以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真师深于心传与神传;庸师浅于形传。神传开启心智灵性,形传封闭心智灵性。
修炼功夫者,贵在因法择师。具真法者为明师,不具真法者为庸师。真法何来,得自正宗传承。“访明师,不访名师”,即此谓也。宗门有规矩,“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期五定期,取其意耳。师访徒,观其心性、资质和毅力。徒访师,观其道德、修为和品行。师非其徒不传,徒非其师不拜。高师贤徒,两相遇合非易也。离师无法,离法无成,自古无师不成道也。缘法相聚,薪火相传。沧沧九州,茫茫人海,真师真法,可遇而不可求也。切记,机不常有,时不再来,遇真师千万不可错过。
古贤云:“求法乎上,得其中。求法乎中,得其下。求法乎下,得其微”。吾人之时力有限,欲以有限之时力,实现鸿远之心志,其择师择法焉可不慎哉。
师徒相处,贵在心心相印,师徒如父子。当以真诚心、恭敬心、清静心,修道学法。敬法如敬师,敬师如敬法。常观师功德,不观师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谨遵师教,如教所修,真修实证,心篇志坚,必有所成。切忌好高骛远,投机取巧,患得患失,必无所成。师之不教,非不教也。心性未至,至时自教也。师之不传,非不传也。功修未至,至时自传也。宗门学子,修为迟速,无须问师,问己可也。一分机心,误己十分。一分诚心,惠己十分。修灵心,不存机心。知敬师求法,求而修证,方为精进。精进方可人道、证道、了道。
尊师重道者,“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所谓“师、法、祖,刻刻在心”。一点灵光,一脉相传也。古贤云:“古来修道逾万千,无师难炼九成丹”。
修心炼性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师教十徒,一人一样,此何故,别于心性、学识、资质也。禀赋所主,或空灵潇洒,或智慧明达,或刚勇沉毅,或轻浮鲁莽,真乃风姿各异,修为迥别也。
修心者,求内明也。心智不开,内无**也。内无**,内外不合也。内外不合,不能全体大用也。炼性者,调习气也,陋习不伏,内无柔静也。内无柔静,内外不舍也。内外不合,不能神形俱妙也。
三教之学,儒主中,佛主空,道主无,异流同循,殊途同归也。“红莲自藕青茶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溯本穷源,三教归一也。归一者,理无二致,法无高下,人天一理也。
修心炼性,必循三教之学,消宿业,修定力,炼神识。内开智慧,外开筋骨,气血双畅,内外相合也。内外相合,元真方能露体,常葆天真太和,仙风道骨,方为上乘修为也。
以武入道何为武道,武道非拳道。乃九脉合真之修真法,即武法与丹法合参,武学合于修真之道,或曰丹经武学。当年张三丰祖师承陈抟遮脉,合金莲正宗,参以贤侠剑道及江湖秘术而创武当,开武当内家拳法一代先河,以精绝之内功掌法与三十六品神剑而震响武林。倡“内执丹道,外显金锋”之宗旨,是为武当真宗丹脉。
传统武学,有博大精深之体系,绝非三拳两脚,枪刀剑棍所能概括。其内功有内功之阶次,剑学有剑学之阶次,丹道有丹道之阶次。其内功、剑学、丹道之阶次互相对应,相辅相成。内运气化,外展玄功。九脉合真五百年来,规矩、衡准、不易,一脉相传。玄门隐修,遗真民间。
习武健身,练一般套路可矣。
精通武术,练内壮外勇之功亦可矣。
然欲深造武学,登堂人室,则非武法与丹法合参不可矣。有武法而无丹法,断非上乘武学,难登传统武学之殿堂。
武法何故加丹法,此说非标新立异,唯我独尊之举,实关武学之层次与境界。
因唯有丹法是纯正内炼(敛)之功。丹道修持,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静极生动,动极生静。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演万象。潜气内循,行血推脉,通十二经络,奇经八脉,贯通中脉,大小周天。有完整有序之人体循经。气为血帅,血畅而筋柔,筋柔而肢体灵活,此为通身之基。行功之每一动作,无不是随内气而动。在真气内涵之游功中,与人较技,游刃有余。落步举手,三盘交错而成易象。此为内功之用也。
武林九脉合真之前提,即是贤侠剑道,历经千百年修证实践,方消除武学与丹道之分歧,体认实证武法与丹法合参,乃为武学大成之唯一捷径。此说已为定论。武功欲达神明空灵之神功极致境地,舍丹道内修则为妄谈。否则,放眼武林,尽是内壮外勇之功,武学真传,可谓凤毛麟角。可叹今人不知前史,莫衷一是,徘徊歧路,不得其门而人也。
丹为武之基,武为丹之用也。丹为体,武为化,乃金丹玄化也。
武法与丹法合参,方为以武人道。日日行功日日参,方为以武演道。三千行满,八百功圆,方为与道合道。惟此,真修实证之功成矣。
宗传云:
太乙参仙为了道之根,
混元炼气为证道之本,
太极演象为入道之基。
……
小可随便卖弄一下,没想到出来这么多字。言归正传。我学着师傅的样子,一套剑法练下来。哈哈啪唧啪唧拼命鼓掌给我叫好。我说:“想学不?给磕三个响头我教你。”
“这有监控录像。不好意思磕头。换敬茶行不?”
“我学这套剑可是花几千大洋学来的。你拿几毛钱的茶就换了?”
“那我不学了。到午饭时间了。你去吃饭不?”
“这么快。好吧。有点饿了。”
我收拾衣服器械,跟着哈哈走出武馆。刚出门后面有人把我们叫住:“你们两个站住。”
我回头一看。正是替我上台和美女对打那位肌肉男。
看到那个女的向我走过来。我用手暗暗指了指那位肌肉男。那位美女把目光转向那位肌肉男。肌肉男忙解释:“我不是……。”
哈哈调皮地补充道:“我刚才说快了。应该算男性的朋友。”
“没关系。点到为止。切磋技艺而已。”美女主动拉着肌肉男,往台上走。
哈哈微笑着帮美女把肌肉男推了上去。肌肉男稀里糊涂地就上了台。那美女先给他鞠了一个躬。他也傻呵呵地回礼。肌肉男刚抬头,美女就拳脚相加狂风暴雨般向肌肉男招呼过去。肌肉男脑筋还没缓过神来,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力。
场上打得最热闹的时候。我趁机拉着哈哈悄悄溜了出去。今天是来自修武功的。让那个傻小子挨打去吧。没功夫理他。
武馆的工作人员给我安排了个独立的房间。里面有电视、饮水机、各种兵器、防具。我是头一次进这么豪华的单间。真有点不适应。
时间紧急。没时间欣赏这现代化的设施。我拿出录像光盘,插到电视下面的CD_RUM里。出场后师傅一边演练,一边有画外音介绍:
诗云:混元炼气千家功,
太极演象百脉通。
太乙蟾游先天境,
真元运化鬼斧功。
神枪意戟龙搅海,
神剑飞刀凤冲霄。
武法文功灵犀境,
丹砂炉火妙象中。
古圣先贤以时间与智慧,凝筑神圣之武学殿堂。仰之弥高,俯之弥深,叹为观止。古人终身浸润武学,水滴石穿,电光石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真修实证,传世精真,多有建树。今人日为生计,心存功利,心浮气躁,深造为难,成器犹难。择法为难,择师犹难。实难窥古人之境界,更何论登堂人室。
张三丰祖师参天地玄机,得佛之大,道之微,儒之极,创“龙行大草”与“天龙神剑”,留下文武二宗之传真。文通八法,武演八法。显示以武演道,以文鉴道之神传境界,历为武学典范。
以丹力入书当年,三丰祖师悟通白云上人(晋王羲之师)书诀,创“龙行大草”于世。原书“龙、虎、神、佛”四字于武当山玉虚宫,后武当道人拓刻木版。玉虚宫毁于战火,其版历劫留传至今,神韵英才依然。武当门内视为祖版,传为后学之法本。“以丹力人书”者,乃以上乘丹功之修为,化于书道,融人武途,达于神化之境。龙、虎、神、佛,一字即一趟剑路,是书剑合练同参之典范。
今世,武当太乙神剑门,已故关亨九先生披露秘传三十字诀“字拳”(武当太和拳):
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
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
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
横竖撇捺点折挑钩,乃字之八法。写字即是操手,将书法之神意气力纳入技击,行之于字,“写字舒剑气,作画发文光”。若从书画艺术之角度,观以丹力人书之作品,其书之骨力与气韵,已神逸非常。其画之意境与品格,已空灵绝尘。可叹世人鲜知也。
以丹力入剑当年,三丰祖师传天龙神剑(太乙神剑)。民国时期李景林先生得闾山宋唯一先生传该剑九第下乘“丹”派剑法。虽属下乘,亦惊羡武林,称誉一时。《武当剑谱》曰:“九派分为三乘。上乘乃偃月神术,中乘乃匕首飞术,下乘乃长剑舞术。总以三乘‘神飞舞’三字贯于九派九字中……内有养精蓄锐,凝神敛气之功,外有步法、身法、手法。自有掣电拿云之妙,惊神泣鬼之奇”。
《真元宝笈》公开《太乙神剑秘授原图》云:“乙庚金印冲太乙,丙午火雷锻神形”,“乙庚金锋神火炼,吐出寒刃鬼神惊”。其下乘击舞双并之剑,即以真元注于剑体,产生灵动,以剑带人,身剑合一,心剑合一,神剑合一(俗传以人带剑,真传以剑带人),行劈、刺、抹、撩、抽、揭、横、倒八法。八法相推,错运连环,如长江大河,滔滔无尽。中乘吞吐御使之剑,上乘化于神光之剑。“神慧飞三剑得一,即可证真”。“神剑化雷鸣,剑气一动千里应之者,剑道如一者也”。
为免时人歧义,直揭丹力人书及丹力人剑之秘,即以高深丹道修为之功,注于笔锋剑锋,神意相合,发于灵动,驰神为迹。
武当《太乙玄阳剑谱》云:
待有远果童飞渡,方悟门中剑法全。剑点如是长河星,归结丹元即成乾。
炼铸玄阳归真体,真气随形做流丹。从此人间绝此迹,藏在山中少人传。
太乙蟾游太乙蟾游是传统功夫循经演化之典范。即有内功修为基础后,丹田内气按周天运行时,自然而发自然而止之运桩,游桩。即丹田之气充盈饱和后,以气机带出身法之游走演化行功。术语为“内外竟发,势必翻腾”,“飞经走气,气催形动”。
太乙蟾游,全称为《太乙蟾游阴阳显化行功》。是传统丹法与武法合炼时,以武法升华之过程。即先天内功拳系。于举手投足间,即可自动随意演化出不同风格,不同套路之各种拳术。即九转八盘游龙掌、飞鹰掌、飞龙掌、八卦掌、八法神锤、太极拳、螳螂拳、猴拳、蛇拳、伏虎拳……
其中既有功力拳,又有象形拳,各尽其妙。
亦可驾轻就熟,操演各种兵器。即太乙金玄枪,金波滚龙刀,紫极灵霄剑,太玄金平棍,虎尾金瞳鞭,飞天追魂叉,金封降魔杵,太岁量天尺,子午定金铲,飞天紫眉杖,阴阳同体环,双锋紫金夺,浪沉七星矛,安天龙虎仪,龙尾喝魔钩,子午镇天戟,镔铁金封锏,金角龙纹刺,玉殿金环幡,金甲通明刃,金蛟飞虎钺,铁甲昆仑槊,太乙阴阳把,消金浑天截,凤环金轮锐,夜杖跨虎拦,太乙袖刃锋,子午流星胆,劈金双浑斧,落宝金钱带,鸡爪印金镰,飞金涉银索,练眉印金锤,子午钉封缺,碧眼蟠龙拐,镇元晃金绳。
(摘自真阳先生李兆生《声律真诠》)
还可演化出人体与宇宙相沟通之各种手印。即龙虎飞腾印、雷火神针印、乾元灵犀印、丹炉诀、玄阳诀、太乙混元诀、太乙金锋诀、三才如意诀、大日如来金顶玄峰诀……(详参云烟散人《武当混元功》)
其由简至繁,由博返约,神意相合,感而遂通,真追本源,悟彻武学玄机。
文武双修文武之道,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至极则武,武至极则文。两道本相通相融也。古往今来,不乏文武双修之高人雅士。王羲之本系右将军,得白云上人《书诀》,造诣于书法,史称书圣。李白、陆游本系诗人,剑术亦有高深修为,冠绝文武两坛。“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书法自此精进”。傅青主,剑术精,书画精,医道亦精。当今之世,师门之尊者,灵修三学,功超六艺,双毫双剑,走笔飞书,亦远追前贤也。
传统功夫,讲究武有多高,文有多高。文有多高,武有多高。一刚一柔,刚柔兼备。一动一静,动静相宜。文功武法,尽体至道。文武双修,方为大家。
以武通医医者,乃活人之术。先贤云:“不做良相,则做良医”。医有济世之功德。须知武学修炼,可渐通医道。《医学入门》曰:“不明经络,如夜行无灯。”《奇经八脉考》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习武者当知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之属。经返观内视,可照察经络走向,气血运行,五行相生相克。练功过程亦是通医过程。由此推己及人,探究推拿之法,指穴之术,济世之方。
三传“三传,是按形迹、心迹、境迹,分为初传、宗传、神传三种法境”(《真元宝笈》)。
《九宗汇元》曰:
三传法境地人天,以迹生形象生天。
初传唯见形迹出,宗传始悟法心传。
神授真如演道妙,会竟神髓谱中观。
初传,即一招一式,落在形迹。要在明理悟法,形意相随;宗传,即心传口授,落在心迹。要在心领神会,心心相印;神传,即敬持功谱,落在境迹。要在心洁神灵,感而遂通。宗传神传之法,是练功之捷径,是武学正宗授学之规矩,择器而授也。
三得《武当修真秘笈》之中有曰:“技击之道,如欲登峰造极,必须练至三得,乃能超脱,无空无我,来去自如,游戏于武道之中。
一要黄老之有作,一得也。
二要释氏之无为,二得电。
三要儒家之致知,三得也。
须知有作技击有术,无为技击有法,致知乃能实用。术是正静,法是虚空,实是明灵。技进乎此,概亦神矣。祖师云:‘得道之微,得佛之大,得儒之极,乃成之技击。”’(关亨九先生著)
三品下品,具格斗之功,小乘之学也。中品,具搏击之功,中乘之学也。上品,具克化之功,上乘之学也。
三真真师、真法、真传。
三心真诚心、恭敬心、清静心。
三观观息、观身、观心。观息通气,观身遗体,观心通神。
三修儒家之学识,佛家之慈悲,道家之威仪。
三绝文之三绝诗书画;武之三绝软硬轻;道之三绝金丹、元神、飞剑。
三绝,乃传统功夫之高深境界。三绝在身,方为正宗传人,方可上承法脉,下传宗流。
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
此乃法融三家之理,宗承一脉之学。所谓“一法通时百法融,法法通法法圆融”。
再言武德
诗云:江湖道义礼居前,武林规矩仁在先。重道尊师诚为本,丹心侠骨义冲天。
身行九宫八卦阵,情系千山万水间。剑气丹光射牛斗,高山流水谱灵篇。
武学,乃仁学也。内以养生,外以祛恶。内修心,外修身。欲学功夫,先学做人。行侠仗义,济危扶困,武林本分。欺弱凌寡,趋炎附势,是武林败类。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立身行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贤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当为武学之本。
尊师重道武德者,当首推尊师重道。师必真师?道必正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者,规矩也,途径也,境界也。
真师明道,以衡准不易之规矩授人。庸师昧道,以花拳绣腿之浅学误人。真师授学,因材施教,事半功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庸师授学,千篇一律,事倍功半。“懵懂纯懵懂,一传两不懂”。
大匠授人以规矩,不授人以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真师深于心传与神传;庸师浅于形传。神传开启心智灵性,形传封闭心智灵性。
修炼功夫者,贵在因法择师。具真法者为明师,不具真法者为庸师。真法何来,得自正宗传承。“访明师,不访名师”,即此谓也。宗门有规矩,“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期五定期,取其意耳。师访徒,观其心性、资质和毅力。徒访师,观其道德、修为和品行。师非其徒不传,徒非其师不拜。高师贤徒,两相遇合非易也。离师无法,离法无成,自古无师不成道也。缘法相聚,薪火相传。沧沧九州,茫茫人海,真师真法,可遇而不可求也。切记,机不常有,时不再来,遇真师千万不可错过。
古贤云:“求法乎上,得其中。求法乎中,得其下。求法乎下,得其微”。吾人之时力有限,欲以有限之时力,实现鸿远之心志,其择师择法焉可不慎哉。
师徒相处,贵在心心相印,师徒如父子。当以真诚心、恭敬心、清静心,修道学法。敬法如敬师,敬师如敬法。常观师功德,不观师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谨遵师教,如教所修,真修实证,心篇志坚,必有所成。切忌好高骛远,投机取巧,患得患失,必无所成。师之不教,非不教也。心性未至,至时自教也。师之不传,非不传也。功修未至,至时自传也。宗门学子,修为迟速,无须问师,问己可也。一分机心,误己十分。一分诚心,惠己十分。修灵心,不存机心。知敬师求法,求而修证,方为精进。精进方可人道、证道、了道。
尊师重道者,“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所谓“师、法、祖,刻刻在心”。一点灵光,一脉相传也。古贤云:“古来修道逾万千,无师难炼九成丹”。
修心炼性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师教十徒,一人一样,此何故,别于心性、学识、资质也。禀赋所主,或空灵潇洒,或智慧明达,或刚勇沉毅,或轻浮鲁莽,真乃风姿各异,修为迥别也。
修心者,求内明也。心智不开,内无**也。内无**,内外不合也。内外不合,不能全体大用也。炼性者,调习气也,陋习不伏,内无柔静也。内无柔静,内外不舍也。内外不合,不能神形俱妙也。
三教之学,儒主中,佛主空,道主无,异流同循,殊途同归也。“红莲自藕青茶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溯本穷源,三教归一也。归一者,理无二致,法无高下,人天一理也。
修心炼性,必循三教之学,消宿业,修定力,炼神识。内开智慧,外开筋骨,气血双畅,内外相合也。内外相合,元真方能露体,常葆天真太和,仙风道骨,方为上乘修为也。
以武入道何为武道,武道非拳道。乃九脉合真之修真法,即武法与丹法合参,武学合于修真之道,或曰丹经武学。当年张三丰祖师承陈抟遮脉,合金莲正宗,参以贤侠剑道及江湖秘术而创武当,开武当内家拳法一代先河,以精绝之内功掌法与三十六品神剑而震响武林。倡“内执丹道,外显金锋”之宗旨,是为武当真宗丹脉。
传统武学,有博大精深之体系,绝非三拳两脚,枪刀剑棍所能概括。其内功有内功之阶次,剑学有剑学之阶次,丹道有丹道之阶次。其内功、剑学、丹道之阶次互相对应,相辅相成。内运气化,外展玄功。九脉合真五百年来,规矩、衡准、不易,一脉相传。玄门隐修,遗真民间。
习武健身,练一般套路可矣。
精通武术,练内壮外勇之功亦可矣。
然欲深造武学,登堂人室,则非武法与丹法合参不可矣。有武法而无丹法,断非上乘武学,难登传统武学之殿堂。
武法何故加丹法,此说非标新立异,唯我独尊之举,实关武学之层次与境界。
因唯有丹法是纯正内炼(敛)之功。丹道修持,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静极生动,动极生静。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演万象。潜气内循,行血推脉,通十二经络,奇经八脉,贯通中脉,大小周天。有完整有序之人体循经。气为血帅,血畅而筋柔,筋柔而肢体灵活,此为通身之基。行功之每一动作,无不是随内气而动。在真气内涵之游功中,与人较技,游刃有余。落步举手,三盘交错而成易象。此为内功之用也。
武林九脉合真之前提,即是贤侠剑道,历经千百年修证实践,方消除武学与丹道之分歧,体认实证武法与丹法合参,乃为武学大成之唯一捷径。此说已为定论。武功欲达神明空灵之神功极致境地,舍丹道内修则为妄谈。否则,放眼武林,尽是内壮外勇之功,武学真传,可谓凤毛麟角。可叹今人不知前史,莫衷一是,徘徊歧路,不得其门而人也。
丹为武之基,武为丹之用也。丹为体,武为化,乃金丹玄化也。
武法与丹法合参,方为以武人道。日日行功日日参,方为以武演道。三千行满,八百功圆,方为与道合道。惟此,真修实证之功成矣。
宗传云:
太乙参仙为了道之根,
混元炼气为证道之本,
太极演象为入道之基。
……
小可随便卖弄一下,没想到出来这么多字。言归正传。我学着师傅的样子,一套剑法练下来。哈哈啪唧啪唧拼命鼓掌给我叫好。我说:“想学不?给磕三个响头我教你。”
“这有监控录像。不好意思磕头。换敬茶行不?”
“我学这套剑可是花几千大洋学来的。你拿几毛钱的茶就换了?”
“那我不学了。到午饭时间了。你去吃饭不?”
“这么快。好吧。有点饿了。”
我收拾衣服器械,跟着哈哈走出武馆。刚出门后面有人把我们叫住:“你们两个站住。”
我回头一看。正是替我上台和美女对打那位肌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