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十七岁的单车》的时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毕竟这是一部*。
其实,我一直很赞成欧美国家对电影分级的制度,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承受能力,不同的人生观念,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电影。而在中国,电影一直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很多电影,不论从拍摄手法或者思想情节上都颇具深度和独特见解,但由于某些政治或者制度原因,而失去了大屏幕接触的机会。我们也就只能抱着影碟机,不过瘾的来欣赏这些影片了。

《十七岁的单车》是一部画质很淳朴的影片,清新,质朴,让人感到一种青春,绿色,希望,的交错。这也是王小帅一直一来导片的习惯。他从小习画,后来考上北影,从他的第一部片子,《冬春的日子》,他就一直喜欢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镜头感讲故事,细致并且紊然。

《十七岁的单车》所讲述的也就是一个单车的故事,一个有关青春的单车的故事。阿贵,一个来自乡下的孩子,找了一份速递公司的工作,骑自行车快递,只要他挣够600元,他就可以买下他喜欢的公司借给他的山地车,就在最后一天,他的车丢了,故事也开始了。他走遍整个北京城,没日没夜的寻找那部遗失的单车。另一方面,小坚,一个城里的孩子,读职高,家境不好,父亲早就答应他的单车一直没给他买。他偷了家里的钱,在二手市场上买了阿贵被偷的车,两个毫不相关的人因为这辆单车被联系在一起。这两个男孩子为了单车发生了一系列的争斗。

这是一种青春的矛盾,也是现在社会十分真实的反映。阿贵,那个乡下的孩子,单车就是他的生命呀,没有了车,也就没有了生活,没有了一切。阿坚,这个城里的孩子,他的生活与阿贵截然不同。电影里有他朦胧的情感,有他放学时玩车的疯狂。这两个人的青春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一个意味着生命,一个也许还只是生活。

阿贵说方言,知识少,只会蛮干,影片里对他的生活有许多的描述,他对城里生活的渴望。我依然会记得他满大街找单车的背影,那么不肯停息的,也是那么无可奈何的。他只是在抓住他的青春。

我们也是一样。

我依然记得小坚穿着白衬衫,双手伸平,骑单车的样子。那个嘴角的微笑。有个女孩子今天对他笑了。从身边飞窜过的是整齐的绿色植物,静谧的小湖,而青春在他的掌心,是如此美妙。那个微笑,就是他青春的诠释吧。

而故事巧妙的将两个不关联的人拉在了一起,然后让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青春。有苦涩,有醉人。这是一种青春的对战。是什么让青春如此。为什么阿贵和阿坚的青春会有如此的反差?再想想,阿贵还是一个可以来到城市的孩子,已经多么幸运;阿坚也还只是一个城市下层人民的孩子。那么那些还在农村生活的孩子,那些在城市里逍遥自在的孩子,他们又会有多大的差别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