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天翻地覆,却有隐患重重
094天翻地覆,却有隐患重重
姜桓楚在朝歌的粮草动到之后,就打算认命申公豹为统军大帅,率领大军征讨西歧,可就在这时,几个消息的传来令申公豹的出兵不得不推迟了。
在这向个月中,天下大势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个就是北伯候崇候虎受纣王之命率军进朝歌,以防护京师。崇候虎此人也为四大诸候之一,但为人贪婪残暴。北方一路在其统领之下,民不聊生,各地反抗时有生。袁福通之叛虽有西方教插手其中,但若非崇候虎压迫过甚,袁福通也未必就定会起兵造反。但此人虽然贪婪残暴,对大商倒真的是一片忠心。若在往日,朝中正直之臣必也不会放过于他,但此时天下已显乱象,也顾不得其他了,只要对大商忠心就成,更何况,到了朝歌,王公大臣众多,也由不得崇候虎乱来。
崇候虎接到纣王之命后,抽调了北地精兵,又命自己弟弟崇黑虎,冀州候苏护等人点齐兵马,日夜兼程,赶到朝歌,会合了刚刚放出的武成王黄飞虎,一起担负起了防护朝歌的重任。有了崇候虎的北地精兵,朝歌又变得固若金汤了。要知道,北地多有叛乱,崇候虎或许没什么本事,但其地和苏护等人却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他们麾下的兵马自是不会差到哪去的。君子堂^^
第二件就是西伯候终于起兵造反了。西伯候要反,朝歌大臣早就知道,但一直以来,西伯候名义上还是奉纣王为主的,虽说有时候不听王命,但还没有正式造反,朝中大臣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等朝歌准备完毕之后,总要出兵征剿的。没想到这边纣王刚一下旨。命姜桓楚征讨西歧,西伯候马上就知道了。这下还有什么好说的,你都要动手了,我还客气什么?就在姜桓楚接旨后不久,西伯候姬昌宣告天下,历数纣王几大罪状,什么戮杀大臣,无故囚禁重臣。横征暴敛,不恤民情等等等等,总之一句话,纣王这大王做不合格。而西伯候姬昌素有贤名,治理西歧一地以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实是难得的好君主,现在西伯候不忍心看天下百姓受苦了。决心推翻纣王,自己做大王了,希望大家都支持他。宣告天下之后,西伯候正式在西歧立国,国号为周,以姜子牙为周朝丞相。消息传开之后,西歧一片沸腾。百姓争相拥戴。
第三件大事是南伯候鄂崇禹在西伯候姬昌宣告反商立国之后,也宣告天下,表示纣王无道,南方各候即日起投奔同周朝,不再是商朝臣子。鄂崇禹投周之后被周王姬昌封为辅国义王。继续坐镇南方领地。第四件大事也和西歧有关,却是周王长子,被闻仲留在北海的姬伯邑考,在姬昌反商立国之后,也积极响应,在北海举旗造反。=君子堂=不仅如此。因为崇候虎入朝歌带走了北地的精兵强将。伯邑考在造反之后,迅出兵。短短一月之内,席卷整个北地,将原先北伯候崇候虎的地盘全部接收。北地百姓久受崇候虎之苦,闻此次出兵的是素以贤名闻世地姬昌之子,无不拥戴,整个北地只见百姓欢悦,竟无一人为难伯邑考大军,伯邑考轻轻松松的占了北方之地。
如此一来,天下大势竟在几月之间就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变化。周朝刚一立国,竟拥有了五分之三的国土,比商朝和姜桓楚加起来还大。
在这种情况下,申公豹有为难了。先打哪一路呢?姬昌?作邑考?无论先打哪一路,另一路肯定不会干看着,这样一来,必定两路作战的势头,那可就危险了。
申公豹要论法术还行,要论这种军国大事,他就是二把刀了。还是姜桓楚老谋深算,对申公豹道,“国师,如今的情形,只有和朝歌联手,先作守势,再等待时机了。”
申公豹问道,“伯候,就算和朝歌联手,我等也是处在劣式,又有何时机可待啊?”
姜桓楚笑道,“国师必竟是修道之人,于这人情世故还不大看得清啊。西歧看似强盛,但内部实有重大隐患,姬昌活着还好,姬昌一死,必有变故。国师,姬昌可有九十多岁了啊。”
申公豹听了一头雾水,知道自己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问道,“伯候,还请明言,以解我之惑。”
姜桓楚道,“国师,姬昌立国称王,但却没有立太子,为何?不是他不想立,而是没法立。论理该是立伯邑考为太子,但伯邑考少时离家,只到近来方才归来,虽然为姬昌屡立奇功,但在西歧内部却没什么支持者。而二儿子姬一直在其身边,众多大臣也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心里自然是偏向于他,更何况,南伯候鄂崇禹可是姬地岳父,你想想,到时姬昌一死,姬可甘心将大位让给伯邑考?”
申公豹说道,“伯候此言怕是一厢情愿了,要知道,现在西歧丞相可是姜子牙,伯候可能不知,那姜子牙可是伯邑考的师侄,他岂有不帮自家师叔的道理?”
姜桓楚笑道,“国师,就是因为姜子牙是伯邑考师侄,只怕西歧众臣更不服伯邑考。”
申公豹道,“这是为何?”
姜桓楚道,“国师请想,这姜子牙一无名声,二无资历,本来不过是一渔夫而已,与姬昌一番相谈,就骤然跃登丞相之位,多少西歧重臣屈居其下,他们可会服气?若姜子牙不是伯邑考师侄,他们可能还只会怪姬昌,偏偏姜子牙又是伯邑考的师侄,你说他们会怎么想?”
申公豹问道,“怎么想?”
姜桓楚道,“他们会认为是伯邑考让姜子牙坐上了丞相之位,好掌握大权,以便将来自己继位。”
申公豹说道,“伯候这么一说,岂不是西歧众臣会对伯邑考有意见?”
姜桓楚道,“正是。虽不说所有臣子都对伯邑考有意见,但起码南伯候鄂崇禹会有意见,那些本来看好姬的臣子会有意见。这些意见,姬昌若在,也没什么。但一旦姬昌不在了,一个不好,西歧就是分崩离析地结局。”
申公豹明白了,笑道“伯候,只怕你已经开始安排了吧?”
姜桓楚笑道,“国师乃是修道之人,这些世俗之事,本候岂能让国师去做,自是本候代劳了。”
有了姜桓楚这番话,申公豹终于认同了姜桓楚的想法,同朝歌联手,先取守势,以待西歧生变。至于如何让西歧生变,这就是姜桓楚的事了,申公豹是修道之人,自不会去理会这等事情。
...
姜桓楚在朝歌的粮草动到之后,就打算认命申公豹为统军大帅,率领大军征讨西歧,可就在这时,几个消息的传来令申公豹的出兵不得不推迟了。
在这向个月中,天下大势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个就是北伯候崇候虎受纣王之命率军进朝歌,以防护京师。崇候虎此人也为四大诸候之一,但为人贪婪残暴。北方一路在其统领之下,民不聊生,各地反抗时有生。袁福通之叛虽有西方教插手其中,但若非崇候虎压迫过甚,袁福通也未必就定会起兵造反。但此人虽然贪婪残暴,对大商倒真的是一片忠心。若在往日,朝中正直之臣必也不会放过于他,但此时天下已显乱象,也顾不得其他了,只要对大商忠心就成,更何况,到了朝歌,王公大臣众多,也由不得崇候虎乱来。
崇候虎接到纣王之命后,抽调了北地精兵,又命自己弟弟崇黑虎,冀州候苏护等人点齐兵马,日夜兼程,赶到朝歌,会合了刚刚放出的武成王黄飞虎,一起担负起了防护朝歌的重任。有了崇候虎的北地精兵,朝歌又变得固若金汤了。要知道,北地多有叛乱,崇候虎或许没什么本事,但其地和苏护等人却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他们麾下的兵马自是不会差到哪去的。君子堂^^
第二件就是西伯候终于起兵造反了。西伯候要反,朝歌大臣早就知道,但一直以来,西伯候名义上还是奉纣王为主的,虽说有时候不听王命,但还没有正式造反,朝中大臣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等朝歌准备完毕之后,总要出兵征剿的。没想到这边纣王刚一下旨。命姜桓楚征讨西歧,西伯候马上就知道了。这下还有什么好说的,你都要动手了,我还客气什么?就在姜桓楚接旨后不久,西伯候姬昌宣告天下,历数纣王几大罪状,什么戮杀大臣,无故囚禁重臣。横征暴敛,不恤民情等等等等,总之一句话,纣王这大王做不合格。而西伯候姬昌素有贤名,治理西歧一地以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实是难得的好君主,现在西伯候不忍心看天下百姓受苦了。决心推翻纣王,自己做大王了,希望大家都支持他。宣告天下之后,西伯候正式在西歧立国,国号为周,以姜子牙为周朝丞相。消息传开之后,西歧一片沸腾。百姓争相拥戴。
第三件大事是南伯候鄂崇禹在西伯候姬昌宣告反商立国之后,也宣告天下,表示纣王无道,南方各候即日起投奔同周朝,不再是商朝臣子。鄂崇禹投周之后被周王姬昌封为辅国义王。继续坐镇南方领地。第四件大事也和西歧有关,却是周王长子,被闻仲留在北海的姬伯邑考,在姬昌反商立国之后,也积极响应,在北海举旗造反。=君子堂=不仅如此。因为崇候虎入朝歌带走了北地的精兵强将。伯邑考在造反之后,迅出兵。短短一月之内,席卷整个北地,将原先北伯候崇候虎的地盘全部接收。北地百姓久受崇候虎之苦,闻此次出兵的是素以贤名闻世地姬昌之子,无不拥戴,整个北地只见百姓欢悦,竟无一人为难伯邑考大军,伯邑考轻轻松松的占了北方之地。
如此一来,天下大势竟在几月之间就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变化。周朝刚一立国,竟拥有了五分之三的国土,比商朝和姜桓楚加起来还大。
在这种情况下,申公豹有为难了。先打哪一路呢?姬昌?作邑考?无论先打哪一路,另一路肯定不会干看着,这样一来,必定两路作战的势头,那可就危险了。
申公豹要论法术还行,要论这种军国大事,他就是二把刀了。还是姜桓楚老谋深算,对申公豹道,“国师,如今的情形,只有和朝歌联手,先作守势,再等待时机了。”
申公豹问道,“伯候,就算和朝歌联手,我等也是处在劣式,又有何时机可待啊?”
姜桓楚笑道,“国师必竟是修道之人,于这人情世故还不大看得清啊。西歧看似强盛,但内部实有重大隐患,姬昌活着还好,姬昌一死,必有变故。国师,姬昌可有九十多岁了啊。”
申公豹听了一头雾水,知道自己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问道,“伯候,还请明言,以解我之惑。”
姜桓楚道,“国师,姬昌立国称王,但却没有立太子,为何?不是他不想立,而是没法立。论理该是立伯邑考为太子,但伯邑考少时离家,只到近来方才归来,虽然为姬昌屡立奇功,但在西歧内部却没什么支持者。而二儿子姬一直在其身边,众多大臣也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心里自然是偏向于他,更何况,南伯候鄂崇禹可是姬地岳父,你想想,到时姬昌一死,姬可甘心将大位让给伯邑考?”
申公豹说道,“伯候此言怕是一厢情愿了,要知道,现在西歧丞相可是姜子牙,伯候可能不知,那姜子牙可是伯邑考的师侄,他岂有不帮自家师叔的道理?”
姜桓楚笑道,“国师,就是因为姜子牙是伯邑考师侄,只怕西歧众臣更不服伯邑考。”
申公豹道,“这是为何?”
姜桓楚道,“国师请想,这姜子牙一无名声,二无资历,本来不过是一渔夫而已,与姬昌一番相谈,就骤然跃登丞相之位,多少西歧重臣屈居其下,他们可会服气?若姜子牙不是伯邑考师侄,他们可能还只会怪姬昌,偏偏姜子牙又是伯邑考的师侄,你说他们会怎么想?”
申公豹问道,“怎么想?”
姜桓楚道,“他们会认为是伯邑考让姜子牙坐上了丞相之位,好掌握大权,以便将来自己继位。”
申公豹说道,“伯候这么一说,岂不是西歧众臣会对伯邑考有意见?”
姜桓楚道,“正是。虽不说所有臣子都对伯邑考有意见,但起码南伯候鄂崇禹会有意见,那些本来看好姬的臣子会有意见。这些意见,姬昌若在,也没什么。但一旦姬昌不在了,一个不好,西歧就是分崩离析地结局。”
申公豹明白了,笑道“伯候,只怕你已经开始安排了吧?”
姜桓楚笑道,“国师乃是修道之人,这些世俗之事,本候岂能让国师去做,自是本候代劳了。”
有了姜桓楚这番话,申公豹终于认同了姜桓楚的想法,同朝歌联手,先取守势,以待西歧生变。至于如何让西歧生变,这就是姜桓楚的事了,申公豹是修道之人,自不会去理会这等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