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知道她这时心情兴奋,不想扫她的※,不由笑道:“时间不早,就怕酒席来不及了!”
素娥笑道:“这倒不怕,节下的东西都齐全,虽然新鲜蔬菜少些,但是有官人种在花盆里的豆荚和黄瓜,也足够稀罕了。”

李成笑道:“那些黄瓜还多不多?我看着你再不吃就太老了。”

素娥笑道:“官人的新鲜主意一向最多,这样种菜的方法实在叫人想不到,只是一般人也没那种细心去摆弄。那些黄瓜倒是足够,还可以再吃几顿。”

李成点头道:“你这次奉旨进宫,虽然不需要带什么进去,但是拿点黄瓜进去,也是个新鲜的意思,逗老人家开心。”

素娥想了想,摇头道:“妾身是担心,万一太妃看上咱家的黄瓜,要天天送进宫去,那我们拿什么送进去啊?”

李成拍拍脑门,点头道:“幸好你想到这个,那就算了,叫锦娘她们进来,我们好好热闹一下,只是你们上次玩的那个什么酒令我可不会,这次玩划拳,热闹也简单。”

素娥掩口笑道:“亏得官人那样的见识,却连酒令都不会呢,这是在自家,要是出去可怎么办?”

李成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我虽然出去应酬大多都是在李师师那里,倒是没有遇到酒令这种事,若是遇到,不会的话,的确不大好。”

素娥笑道:“官人难道还要为这个费心思?这些的酒令既没有平仄,亦不用押韵,只要按照酒令随口说来也就可以,并不难的。”

正说着,锦娘和秀娘说说笑笑地进来,后面玉娘却是一副文静的样子,跟在两人身后,轻轻走进来。飞快地瞥了一眼李成,又躲在锦娘身后,静静地站在那里。

服侍玉娘的丫头也是素娥安置的,只有十五岁,长的也算整齐,这时也跟在玉娘身后,两人一起沉默着。

锦娘上前行礼笑道:“听说大娘子得了恩典,奴婢们前来道喜!”

素娥上前扶起她,笑道:“是太妃要召见,这些都是官人替妾身换来的,虽然是喜事,却还是不如官人的喜事。”

说毕,有简单地把李成将要跟着蔡京在各处参与行政的事情说了,锦娘惊喜地山前行礼道:“奴婢给官人道喜了!”

秀娘跟在锦娘身后行了礼,笑道:“难怪昨日起,奴婢院子里那两只喜鹊炒个没完,原来竟然是双喜临门呢。奴婢恭喜官人,恭喜大娘子!”

李成看着满脸笑意的素娥,笑道:“快些安顿好午膳,咱们热闹一下!”

锦娘看着素娥笑道:“用过午膳,宫里的嬷嬷说不定就要来指点大娘子宫中的礼仪了。若是这次顺利,大娘子能得了太妃的心意,那才是咱家的福气呢!”

李成拉着素娥的手,点头道:“锦娘说的不错,我那个恩典,不过是跟着蔡京四处忙乱,要说体面,还是素娥的这个机会最好啊!”

玉娘这才款款上前福了一礼,浅浅笑道:“玉娘给官人和大娘子道喜了,咱家这样热闹,玉娘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素娥笑了笑,拉着玉娘在旁边的矮榻上坐下,打量着那名随身的丫头,低声笑道:“妹妹不用客气,这丫头可还好用?若是不顺手,我去找人再买一名来。”

玉娘感激地看着素娥,点头道:“雪梅这丫头十分机灵,为人又忠厚勤快,大娘子的心意玉娘真是感激不尽。”

素娥雍容地笑了笑,向李成摇头道:“家里人渐渐多了起来,我准备再添几名仆役,你们姐妹那里只有一名丫头未免张罗不开,厨房上的人也太少。园子里的也需要人打理。从前家里就咱们四人,也没有什么内外的应对。如今官人……”

李成立刻不假思索地点头道:“这些你都看着办吧,若是钱不够再和我说,我们多弄点皮蛋也就是了。”

素娥笑了笑,点头道:“差点忘了正事,今日接到杨志的信,还带了两个壮仆六七个军头,新送回来十八匹上好宫锻,二十匹各色湖绸,还有十匣湖笔,另外还有各样的碧玉饰。”

李成闻言,便知道杨志在军中一定站稳了脚,这样送来东西,足见他也是在官场混久了的。不觉点头道:“把湖笔留下,日后送人,其余的东西,你看着安排。”

素娥接过蕊儿递上来的信,交给李成,笑道:“杨志看样子在军中果然得意,否则也不会送来这样多的东西。那两名壮仆和八名军士妾身也都安顿他们在岳兄弟旁边的院子住下,看看过完了年,再让他们回去。”

李成一边点头一边拆开杨志的信笺,仔细看了起来。杨志乃军人出身,说话直白,没有太多的文言文,李成看的还算明白。大致上知道杨志在军中十分珍惜机会,和童贯相处的不错,在平定方腊的几次战斗中擒获了对方的重要领,如今已经升做参军为正七品,也算有了进身之阶。因为一直感激李成的举荐,又听说李成在京中很得皇上信任,便借着过年的机会,全力筹办了一些年货兼程送来京师。又正巧路上遇到大雪,耽搁了四五天行程,便落在正月初四才赶到。

看了信,李成想起杨志在军中一走半年,竟然被自己忘在脑后,心中着实有些惭愧,急忙点头道:“那送东西来的人呢?让他们到书房等我,我见见他们。”

孙园答应一声,忙去叫那几人进来。李成向素娥笑道:“那些东西你先捡好的留下,余下的你看着分吧。我去书房,一会回来吃饭。”

素娥看李成起身,急忙也站起来,帮他穿好外衣,笑道:“官人快去吧,这些人辛苦一趟,的确应该叫进来见见的。”

李成点头道:“我等下就回来。”说毕,带着孙园向书房而去。

临近正午,天气个外地晴朗,冬日的天空出现了少有的蔚蓝,阳光无力地洒满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李成带着孙园走进书房,便看到两名三十岁上下的壮汉,正站在房间里。

听到李成的脚步声,两人同时转身望来,看到走在孙园前面的李成,气宇轩昂,身穿锦袍,便已经猜到他的身份,立刻迎上来,跪下行礼道:“小的见过官人!”

李成忙示意孙园把他们扶起来,这才点头道:“你们不要这样多礼,还是站起来说话吧。”

两人之中一名略壮些的大汉小心地上前再次跪下行礼道:“小的替我家参军给官人行礼了。”

李成急忙把他扶起来,连连点头道:“杨大哥在军中可好?没有受什么委屈吧?这次进剿方腊究竟如何了?”

李成这时正是满腹的疑问,忍不住连连追问,待看到那大汉苦笑的表情,这才不好意思地点头道:“你叫什么名字?我问的急了,你慢慢说吧。”

那大汉这才小心地道:“小的杨青,和兄弟杨白。乃是杨府的世仆,这次我家军爷总算有了功名,都是官人当初的大恩,!军爷让小的把关人当自己主子看,小的不敢怠慢,半个月一路急赶,却还是误了日子,还望官人担待,实在是风雪阻路,无可奈何!”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