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的泉州市境内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向以风景优美、文物荟萃而闻名于海内外。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在泉州北郊离市区约3公里是泉州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分清原山、九日山和伊斯兰教圣墓三大景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这里山势雄伟洞壑幽美林泉清翠奇石嵯峨加上历代丰富的文物古迹。景色迷人引人入胜自古以来就是闽南著名的游览胜地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誉。
清源山以多清泉而得名又名泉山泉州地名亦源出于此。因位于泉州城北当地简称它为“北山”山有左、中、右三峰鼎立以中峰最高海拔498米故亦名“三台山”。耸立于晋江平原之上挺拔巍峨古人喻之谓“高与云齐”故有“齐云山”之别称。它最早开于秦、汉中兴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经历代的开建设留下了许多庙宇寺观、石雕石刻计有大型石雕七处九尊摩崖石刻五百多方花岗岩仿木结构石室三处古称三十六洞天、十八胜景。现经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规划分为七个景区即南台夕照、闽海蓬莱、石异峰奇、五虎朝狮、旭日春晓、石莲洞天、风动石。著名胜景有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龟岩、九日山、灵山圣墓等。
清源山景观
老君岩
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以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老君名李耳字老聃是道教始祖被尊称为“老子”。石像依岩雕琢就势造型高5.1米宽7.3米厚7.2米端坐崖上右手按膝左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神态安详笑容可掬。整个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衣褶清晰是宋代石雕中的艺术珍品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
据史书记载老君岩早在西晋时期就有道教寺观出现到北宋年间在罗山脚下建造了北斗殿武山脚下建造了真君殿两山之间有元元洞建筑规模都较恢宏老君雕像也完成于此时。以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寺观因年久失修而坍圮今已无存而老君造像仍保留完好成为我国古代古雕艺术中的瑰宝。
罗山、武山虽海拔不高但林木葱翠风景宜人加上巨型的老君造像人们以一睹为快当地民谚有“摸到老君鼻寿高一百二”故游清源山者无不到此一游。
南台岩
从弥陀岩循“寻佛径”古道可直上山顶南台岩这是清源山右峰的最高处因其位于中峰之南故名。山坡上遍植杜鹃每逢春夏之交山花烂漫满山幽香。
南台岩系一巨岩巍然耸立前是悬崖后是峭壁岩台上建有寺庙如临空中。峭壁上刻有“空中楼阁”四个大家。终年云雾缭绕仰望峰顶高出云端悄如仙境。据史载南台岩自唐代以来就逐渐成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胜地当时岩台顶上建有儒教的魁星阁、佛教的大雄宝殿和道教的三清宫每年三教信徒来此攀高朝拜者甚众。至宋后逐渐衰落寺庙亦因年久失修而遭坍废。现有佛寺一座比较简朴建于明代。但山势雄峻气象万千。登高远望天高云低河山壮丽视野开阔俯视泉城内外屋宇连片新楼叠起阡陌纵横绿装盖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晴空万里晚霞满天红透山河风光更加绮丽“南台夕照”是清源山的一大胜景。
清源洞
清源洞位于清源山中峰的顶端又名纯阳洞因地处清源绝顶傲视诸峰历来成为爱好登高览胜的旅游者攀登之地。上清源洞古代有两条道路一条从正山门经千手岩、弥陀岩循“寻佛径”至南台岩再沿着山路直上中峰;另一条从左峰山腰碧霄岩沿“清源古道”攀登。现在已筑有盘山公路(名齐云山路)可从泉州市区坐汽车直达山顶。但大多数年轻体健者仍愿循登山古道一步步攀登虽然道路艰险可游山赏景情趣无穷。
从碧霄岩上沿途有“小憩亭”、“五云深处”、“小云关”、“紫泽宫遗址”、“练胆石”、“虎乳泉”、“白龙井”等许多名胜古迹。
练胆石相传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少年时的练武之地路旁石壁上刻有“君恩山重”四字出于俞之手笔。虎乳泉又名孔泉泉水从石隙中涌出注入一尺许见方的石孔中水质清冽味某似乳终年不竭。相传古代有一母虎在此哺幼因乳汗不足以泉代乳而养活幼仔故而得名。这虽是不足为据的民间传说但游人历尽险阻攀登至此已感疲惫万分饮此甘泉顿觉清凉解渴体力陡增增强了登攀绝顶的勇气。泉旁有宋代朱熹的题刻“源头活水”字迹遒劲洒脱。清源山以此清泉源头而得名泉州、泉山之名亦由此而来。
过虎乳泉至清源洞路已不远登上山顶平台只见山门上刻有“第一洞天”四字这里高处绝顶被推为清源山三十六洞天之。山门内有一列屋宇古称“观空楼”在此远眺四方天高地阔风光远销限。如天气阴霾云海茫茫若梦若幻大有凡脱俗之感。屋后有一洞洞口刻有“蜕岩”两字相传是宋代裴道人蜕化之处。洞高8尺宽6尺洞底有洞深不可测传说可通洛阳江。现今洞口藤蔓满布荆棘丛生洞上危岩峭拔直插云天。
千手岩
千手岩位于清源山右峰下与老君岸隔一山岗居清源山正山门以北现有公路从泉州城直上正出门口过门拾级而上即是千手岩寺寺前有“迎客松”一株盘旋虬曲状态喜人。寺旁有石碑一方上刻“第一山”系宋书法家米芾手迹。寺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塑像故名千手岩也叫观音岩。还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像寺后峰石嶙刚满山枫树秋后一片丹红是清源山一大植物景观。从千手岩往南过“慈晖亭”即至“石中居”这是近年来新建的较大旅游服务设施设有餐厅、茶室在此饮酒品茗极目青山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千手岩后有弘一法师舍利塔法师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攻音乐、绘画对文学也造诣颇深后在浙江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成为知名高僧。平生好结交天下名士。1942年在泉州圆寂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舍利塔为花岗岩仿木藻井结构风格独特。塔旁悬岩上刻有法师临终前手书“悲欢交集”四字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真诚初拜谒时的题句:“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塔内石壁上有阴雕法师全像系名画家丰子恺所绘丰系法师的得意弟子闻师圆寂悲痛万分含泪挥毫作画涕泪与墨计共研故名“泪墨画”。
弥陀岩
从千手岩再向上攀登即至弥陀岩进得山门只见古木参天巨石峭立瀑布悬垂梵宇高筑气势非凡是清源山风景最佳处。这里瀑布从5o米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了“泉窟观瀑”胜景。从左侧向上还有“一啸台”、“岫云”、“招饮径”、“天风海月”、“一线天”等名胜在一啸台前有一石室上勒“愿海真空”室内供奉阿弥陀佛石雕像一尊高5米宽2米头结螺髻脚踩莲花形态商讨造型优美建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为我国不可多得的元代石雕佳作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还有元碑、元塔和多幅石刻均古朴典雅殊堪鉴赏。
瑞像岩
瑞像岩在左峰的天柱峰下从碧霄岩右拐不到1公里路程即达也可从登山公路经片瓦岩抵达这里有刻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o87年)的释迦石像一尊相传佛像雕成时夜放瑞光故名瑞像岩。像高4米宽1.5米立状左臂下垂掌心向外右臂袒露作无畏手印。神情庄来肃穆系按照岩石的自然形态雕镌而成取法于木雕旃檀瑞像风格独特。是宋代石雕艺术的佳作。至明成化年间为了保护佛像建造了一间仿木结构的石室现石像、石室均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下石径迂回岸前奇石突兀排列如群僧参禅称为“罗汉峰”俗称“十八罗汉朝释迦”天然成趣。石室左侧有“望州亭”可眺望泉州城附近还有石蟒、石龟、石门、石窗等胜景。
天柱峰周围有狮子峰、回舶峰、莲花峰等奇峰罗列景色佳丽如画故古人在石壁上刻上“忘归”两字以示流连忘返。
碧霄岩
碧霄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从入口处仰视碧空如线又称“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为元代泉州路监临官达鲁花赤阿沙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5年)登临清源山感岩之雄奇而雕。1985年月1o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三世佛”周围有历代摩崖石刻多方其中有元代碑刻记载着当时碧霄岩三世佛雕刻和建筑的经过。还有南宋淳熙晋江县令林(福州人)手书摩崖“寿”字石刻占摩崖界面14平方米为福建成“第一高寿”;清代江春霖为监察御史陈庆镛在鸦片战争时(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申明刑赏疏》批评皇帝纵容投降卖国派而震动中外的“抗直敢言”等石刻字迹古仆苍劲、挥洒自如为游人所赞叹!
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清源山主景区左侧风山之麓。
据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o5年)进士、晋江人施梦说所的《鲁东诗集》云“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田园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清乾隆年闽蔡永蒹(1776~185年晋江东石人)所著的《西山杂记》载:嵩山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又说:少林寺十三进周墙(高)三丈寺僧千人陇田百怖树林茂郁掩映少林寺于山麓“。该书还记述泉州少林寺三兴三废的经过。历史上规模恢宏的泉州少寺至今遗址、遗物乃在。
199年1o月国际南少林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与会学者、中外武术界人士应邀参加了泉州少林寺复奠基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少林禅寺”题写寺匾。1994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复建泉州少林寺规划面积4oo
亩寺庙用地oo庙。复建工程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达摩祖师堂、伽兰祠、西堂、玄女堂、罗汉堂、十三堂、禅堂、观音殿、地藏殿、演武厅和泉州历代名人祠堂及其他配套设施。
少林寺“大雄宝殿”主体建筑及配套工程于1994年1月动工1997年9月竣工。建成后的泉州少林寺重现了泉州典型的佛教文史迹又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
“三世佛”石雕造像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东南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碧宵岩景区内。1985年1o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世佛”是十三世纪以来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清源山碧宵岩“三世佛”为摩崖浮雕作长方形石龛高米、宽6.5米。“三世佛”并排结跏坐在仰覆莲花座上中尊为现在佛作触地印之降魔相;左尊为过去佛亦作触地印之降魔相但左掌上托钵;右尊为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皆为土蕃式样。整座造像布局匀称雕工精湛造形优美。
“三世佛”造像左侧的元代造像记事石刻碑文中记载元代至正二十七年(公元老派67年)十月丙午日岩僧志聪题刻于摩崖记文云:“透碧宵北山第一胜概。至元壬辰二十九年(公元19年)间灵武唐吾氏广威将军阿沙公来监泉郡登兹岩而奇之刻石为三世佛像饰以金碧构殿崇奉以为焚修祝圣之所劂后岁远时艰弗克茸治。至正丁未二十七月年(公元167年)秋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般若贴穆尔公分治东广道出泉南追忆先伯监郡公遗迹慨然兴修再新堂构。山川增辉岩壑改观”。至o世纪6o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殿堂塌毁于暴风雨中石雕造像暴露于崖壁。1988年1月市政府拨出专款兴建“三世纪”石雕造像的保护工程在临崖坡地的原址兴建于1991年8月竣工。一、二层为封闭式屋宇三层为敞开式阁楼平面成“品”字形布局具有泉州古建筑这特色。从崖下仰望。
1997年11月在泉州市召开的“清源山碧霄岩‘三世佛’石刻造像学术研讨”上与会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中央民族大学、龙门石窟研究所及泉州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关于泉州市清源山藏传佛教三世佛的文物景鉴定书”上一致认为:“清源山碧霄岩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是我国目前已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东南的藏传佛教三世佛(石刻)造像对藏汉文化交流及西夏人(唐吾特。党项)在元代活动有重要学术价值。可以作为一级物建议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源天湖
为再现“泉山”的历史风韵增添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水景资源景观199年市政府决定在主景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清源山上第一泉--“虎乳泉”下方的“紫泽洞天”谷地建设清源蓄水工程--清源天湖。
“清源天胡”大坝坝顶海拔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o米、坝顶长14o米、宽.8米、总库容11.5万立米、最大水面1ooo平方米。工程于1994年月1o月动工1996年6月建成蓄水。
为迎接1998年1月在泉州举行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市政府拨出专款完善湖区的旅游娱乐、休闲设施其中环湖步游道、虎乳茶馆、垂钓台、观景台及配套设施于1998年11月竣工。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一个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虎乳泉
“虎乳泉”位于“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据《寰宇记》云:“《汉书》朱买臣传谓东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南宋初年闽人叶延圭《海录碎事》载:“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虎乳泉”旁边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里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吕道人题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石刻。“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巾岩石可闻其岩下传出“咕咚”的阵阵响声。相传曾有乳水不足之母虎每天带小虎到泉边啜饮以水代乳小虎竟壮健长大。虽是传说但是“虎乳泉”甘甜似乳澄澈清洌以其泉泡茶香气独特沁人心脾。
九日山在清源山以西泉州市的西北部晋江下游北岸距泉州市区约7公里闽中人士向有重九登高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大批诗人墨客来此登山欢聚游山赏景作赋吟诗故山名“九日”。山有三峰分别名东峰、西峰和北峰因山顶平坦又叫东台、西台和北台。东台上有唐宰相姜公辅隐居处姜相台和姜相墓故亦称“姜相峰”。其形似麒麟俗呼“麒麟山”。西台上有唐代高士秦系所居的“隐君亭”及基使用过的石砚等物故亦称“高士峰”峰顶有石佛一尊并建有石佛亭俗呼“石佛山”。北台上有八戒石等景观。三峰环抱中间的洼地名“白云坞”。坞中云雾弥漫清泉潺湲林木扶疏花香鸟语是九日山景色最幽丽处。山顶有“一跳石”伫立石上可远观戴云山脉壮丽雄姿。山前晋江畅流金溪逶迤山光水色绮丽迷人。
九日山历史悠久古迹较丰虽因年久多有湮没但留存下来的还不少万以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故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名。现保存完好的共有七十五方布满了西峰东坡和东峰南侧的崖壁其中有不少唐、宋名家的墨宝如唐高僧无等禅师“泉南佛国”的题刻宋代朱熹、蔡襄、苏绅、陈洪进等名人的墨迹成为一座天然巨大的“历代书法艺术陈列馆”。尤其是山南的祈风石刻群记录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资料更为珍贵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西南的延福寺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是闽南著名古刹也值得一游。
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坐落在清源山东南侧泉州市东门外2公里的伊斯兰教圣墓因位于灵山脚下也叫灵山圣墓。墓内安葬着穆罕默德两位弟子的遗体是世界伊斯兰教中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圣墓之一与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圣墓、纳夫的阿里圣墓齐名被称为“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据史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遣门徒大贤四人来我国传教一贤在广州二贤在扬州三贤、四贤在泉州后峡谷人卒葬于灵山故亦称三贤、四贤墓。墓室呈方形并排安放着两座石棺墓顶盖以花岗石呈圆拱形雕刻简朴无华。墓地正中建有石亭以保护圣墓免遭风雨侵蚀。石亭西、北、东三面依山筑成马蹄形环抱回廊廊内有石碑数块正中一块为阿拉伯文记述三贤、四贤事略及泉州穆斯林信徒活动概略立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年)。其他几块都是汉文记载历次重修圣墓的事迹。回廊右侧有一块“郑和行香碑”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此行香祷告而立的记事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圣墓周围林木葱郁松柏苍翠附近安葬着许多石棺这是古代中外伊斯兰教待墓葬之地。历年前来祭扫膜拜者不绝。墓前右方有一巨石兀立风吹之则晃动人称“风动石”石上刻有“碧玉毬”、“天然机妙”等字样“玉球风动”成为泉州胜景之一。
灵山峰峦起伏景色秀丽灵山圣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中外旅游者瞩目的宗教游览胜地。
清源山以多清泉而得名又名泉山泉州地名亦源出于此。因位于泉州城北当地简称它为“北山”山有左、中、右三峰鼎立以中峰最高海拔498米故亦名“三台山”。耸立于晋江平原之上挺拔巍峨古人喻之谓“高与云齐”故有“齐云山”之别称。它最早开于秦、汉中兴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经历代的开建设留下了许多庙宇寺观、石雕石刻计有大型石雕七处九尊摩崖石刻五百多方花岗岩仿木结构石室三处古称三十六洞天、十八胜景。现经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规划分为七个景区即南台夕照、闽海蓬莱、石异峰奇、五虎朝狮、旭日春晓、石莲洞天、风动石。著名胜景有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龟岩、九日山、灵山圣墓等。
清源山景观
老君岩
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以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老君名李耳字老聃是道教始祖被尊称为“老子”。石像依岩雕琢就势造型高5.1米宽7.3米厚7.2米端坐崖上右手按膝左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神态安详笑容可掬。整个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衣褶清晰是宋代石雕中的艺术珍品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
据史书记载老君岩早在西晋时期就有道教寺观出现到北宋年间在罗山脚下建造了北斗殿武山脚下建造了真君殿两山之间有元元洞建筑规模都较恢宏老君雕像也完成于此时。以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寺观因年久失修而坍圮今已无存而老君造像仍保留完好成为我国古代古雕艺术中的瑰宝。
罗山、武山虽海拔不高但林木葱翠风景宜人加上巨型的老君造像人们以一睹为快当地民谚有“摸到老君鼻寿高一百二”故游清源山者无不到此一游。
南台岩
从弥陀岩循“寻佛径”古道可直上山顶南台岩这是清源山右峰的最高处因其位于中峰之南故名。山坡上遍植杜鹃每逢春夏之交山花烂漫满山幽香。
南台岩系一巨岩巍然耸立前是悬崖后是峭壁岩台上建有寺庙如临空中。峭壁上刻有“空中楼阁”四个大家。终年云雾缭绕仰望峰顶高出云端悄如仙境。据史载南台岩自唐代以来就逐渐成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胜地当时岩台顶上建有儒教的魁星阁、佛教的大雄宝殿和道教的三清宫每年三教信徒来此攀高朝拜者甚众。至宋后逐渐衰落寺庙亦因年久失修而遭坍废。现有佛寺一座比较简朴建于明代。但山势雄峻气象万千。登高远望天高云低河山壮丽视野开阔俯视泉城内外屋宇连片新楼叠起阡陌纵横绿装盖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晴空万里晚霞满天红透山河风光更加绮丽“南台夕照”是清源山的一大胜景。
清源洞
清源洞位于清源山中峰的顶端又名纯阳洞因地处清源绝顶傲视诸峰历来成为爱好登高览胜的旅游者攀登之地。上清源洞古代有两条道路一条从正山门经千手岩、弥陀岩循“寻佛径”至南台岩再沿着山路直上中峰;另一条从左峰山腰碧霄岩沿“清源古道”攀登。现在已筑有盘山公路(名齐云山路)可从泉州市区坐汽车直达山顶。但大多数年轻体健者仍愿循登山古道一步步攀登虽然道路艰险可游山赏景情趣无穷。
从碧霄岩上沿途有“小憩亭”、“五云深处”、“小云关”、“紫泽宫遗址”、“练胆石”、“虎乳泉”、“白龙井”等许多名胜古迹。
练胆石相传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少年时的练武之地路旁石壁上刻有“君恩山重”四字出于俞之手笔。虎乳泉又名孔泉泉水从石隙中涌出注入一尺许见方的石孔中水质清冽味某似乳终年不竭。相传古代有一母虎在此哺幼因乳汗不足以泉代乳而养活幼仔故而得名。这虽是不足为据的民间传说但游人历尽险阻攀登至此已感疲惫万分饮此甘泉顿觉清凉解渴体力陡增增强了登攀绝顶的勇气。泉旁有宋代朱熹的题刻“源头活水”字迹遒劲洒脱。清源山以此清泉源头而得名泉州、泉山之名亦由此而来。
过虎乳泉至清源洞路已不远登上山顶平台只见山门上刻有“第一洞天”四字这里高处绝顶被推为清源山三十六洞天之。山门内有一列屋宇古称“观空楼”在此远眺四方天高地阔风光远销限。如天气阴霾云海茫茫若梦若幻大有凡脱俗之感。屋后有一洞洞口刻有“蜕岩”两字相传是宋代裴道人蜕化之处。洞高8尺宽6尺洞底有洞深不可测传说可通洛阳江。现今洞口藤蔓满布荆棘丛生洞上危岩峭拔直插云天。
千手岩
千手岩位于清源山右峰下与老君岸隔一山岗居清源山正山门以北现有公路从泉州城直上正出门口过门拾级而上即是千手岩寺寺前有“迎客松”一株盘旋虬曲状态喜人。寺旁有石碑一方上刻“第一山”系宋书法家米芾手迹。寺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塑像故名千手岩也叫观音岩。还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像寺后峰石嶙刚满山枫树秋后一片丹红是清源山一大植物景观。从千手岩往南过“慈晖亭”即至“石中居”这是近年来新建的较大旅游服务设施设有餐厅、茶室在此饮酒品茗极目青山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千手岩后有弘一法师舍利塔法师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攻音乐、绘画对文学也造诣颇深后在浙江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成为知名高僧。平生好结交天下名士。1942年在泉州圆寂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舍利塔为花岗岩仿木藻井结构风格独特。塔旁悬岩上刻有法师临终前手书“悲欢交集”四字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真诚初拜谒时的题句:“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塔内石壁上有阴雕法师全像系名画家丰子恺所绘丰系法师的得意弟子闻师圆寂悲痛万分含泪挥毫作画涕泪与墨计共研故名“泪墨画”。
弥陀岩
从千手岩再向上攀登即至弥陀岩进得山门只见古木参天巨石峭立瀑布悬垂梵宇高筑气势非凡是清源山风景最佳处。这里瀑布从5o米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了“泉窟观瀑”胜景。从左侧向上还有“一啸台”、“岫云”、“招饮径”、“天风海月”、“一线天”等名胜在一啸台前有一石室上勒“愿海真空”室内供奉阿弥陀佛石雕像一尊高5米宽2米头结螺髻脚踩莲花形态商讨造型优美建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为我国不可多得的元代石雕佳作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还有元碑、元塔和多幅石刻均古朴典雅殊堪鉴赏。
瑞像岩
瑞像岩在左峰的天柱峰下从碧霄岩右拐不到1公里路程即达也可从登山公路经片瓦岩抵达这里有刻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o87年)的释迦石像一尊相传佛像雕成时夜放瑞光故名瑞像岩。像高4米宽1.5米立状左臂下垂掌心向外右臂袒露作无畏手印。神情庄来肃穆系按照岩石的自然形态雕镌而成取法于木雕旃檀瑞像风格独特。是宋代石雕艺术的佳作。至明成化年间为了保护佛像建造了一间仿木结构的石室现石像、石室均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下石径迂回岸前奇石突兀排列如群僧参禅称为“罗汉峰”俗称“十八罗汉朝释迦”天然成趣。石室左侧有“望州亭”可眺望泉州城附近还有石蟒、石龟、石门、石窗等胜景。
天柱峰周围有狮子峰、回舶峰、莲花峰等奇峰罗列景色佳丽如画故古人在石壁上刻上“忘归”两字以示流连忘返。
碧霄岩
碧霄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从入口处仰视碧空如线又称“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为元代泉州路监临官达鲁花赤阿沙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5年)登临清源山感岩之雄奇而雕。1985年月1o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三世佛”周围有历代摩崖石刻多方其中有元代碑刻记载着当时碧霄岩三世佛雕刻和建筑的经过。还有南宋淳熙晋江县令林(福州人)手书摩崖“寿”字石刻占摩崖界面14平方米为福建成“第一高寿”;清代江春霖为监察御史陈庆镛在鸦片战争时(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申明刑赏疏》批评皇帝纵容投降卖国派而震动中外的“抗直敢言”等石刻字迹古仆苍劲、挥洒自如为游人所赞叹!
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清源山主景区左侧风山之麓。
据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o5年)进士、晋江人施梦说所的《鲁东诗集》云“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田园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清乾隆年闽蔡永蒹(1776~185年晋江东石人)所著的《西山杂记》载:嵩山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又说:少林寺十三进周墙(高)三丈寺僧千人陇田百怖树林茂郁掩映少林寺于山麓“。该书还记述泉州少林寺三兴三废的经过。历史上规模恢宏的泉州少寺至今遗址、遗物乃在。
199年1o月国际南少林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与会学者、中外武术界人士应邀参加了泉州少林寺复奠基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少林禅寺”题写寺匾。1994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复建泉州少林寺规划面积4oo
亩寺庙用地oo庙。复建工程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达摩祖师堂、伽兰祠、西堂、玄女堂、罗汉堂、十三堂、禅堂、观音殿、地藏殿、演武厅和泉州历代名人祠堂及其他配套设施。
少林寺“大雄宝殿”主体建筑及配套工程于1994年1月动工1997年9月竣工。建成后的泉州少林寺重现了泉州典型的佛教文史迹又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
“三世佛”石雕造像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东南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碧宵岩景区内。1985年1o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世佛”是十三世纪以来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清源山碧宵岩“三世佛”为摩崖浮雕作长方形石龛高米、宽6.5米。“三世佛”并排结跏坐在仰覆莲花座上中尊为现在佛作触地印之降魔相;左尊为过去佛亦作触地印之降魔相但左掌上托钵;右尊为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皆为土蕃式样。整座造像布局匀称雕工精湛造形优美。
“三世佛”造像左侧的元代造像记事石刻碑文中记载元代至正二十七年(公元老派67年)十月丙午日岩僧志聪题刻于摩崖记文云:“透碧宵北山第一胜概。至元壬辰二十九年(公元19年)间灵武唐吾氏广威将军阿沙公来监泉郡登兹岩而奇之刻石为三世佛像饰以金碧构殿崇奉以为焚修祝圣之所劂后岁远时艰弗克茸治。至正丁未二十七月年(公元167年)秋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般若贴穆尔公分治东广道出泉南追忆先伯监郡公遗迹慨然兴修再新堂构。山川增辉岩壑改观”。至o世纪6o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殿堂塌毁于暴风雨中石雕造像暴露于崖壁。1988年1月市政府拨出专款兴建“三世纪”石雕造像的保护工程在临崖坡地的原址兴建于1991年8月竣工。一、二层为封闭式屋宇三层为敞开式阁楼平面成“品”字形布局具有泉州古建筑这特色。从崖下仰望。
1997年11月在泉州市召开的“清源山碧霄岩‘三世佛’石刻造像学术研讨”上与会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中央民族大学、龙门石窟研究所及泉州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关于泉州市清源山藏传佛教三世佛的文物景鉴定书”上一致认为:“清源山碧霄岩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是我国目前已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东南的藏传佛教三世佛(石刻)造像对藏汉文化交流及西夏人(唐吾特。党项)在元代活动有重要学术价值。可以作为一级物建议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源天湖
为再现“泉山”的历史风韵增添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水景资源景观199年市政府决定在主景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清源山上第一泉--“虎乳泉”下方的“紫泽洞天”谷地建设清源蓄水工程--清源天湖。
“清源天胡”大坝坝顶海拔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o米、坝顶长14o米、宽.8米、总库容11.5万立米、最大水面1ooo平方米。工程于1994年月1o月动工1996年6月建成蓄水。
为迎接1998年1月在泉州举行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市政府拨出专款完善湖区的旅游娱乐、休闲设施其中环湖步游道、虎乳茶馆、垂钓台、观景台及配套设施于1998年11月竣工。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一个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虎乳泉
“虎乳泉”位于“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据《寰宇记》云:“《汉书》朱买臣传谓东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南宋初年闽人叶延圭《海录碎事》载:“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虎乳泉”旁边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里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吕道人题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石刻。“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巾岩石可闻其岩下传出“咕咚”的阵阵响声。相传曾有乳水不足之母虎每天带小虎到泉边啜饮以水代乳小虎竟壮健长大。虽是传说但是“虎乳泉”甘甜似乳澄澈清洌以其泉泡茶香气独特沁人心脾。
九日山在清源山以西泉州市的西北部晋江下游北岸距泉州市区约7公里闽中人士向有重九登高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大批诗人墨客来此登山欢聚游山赏景作赋吟诗故山名“九日”。山有三峰分别名东峰、西峰和北峰因山顶平坦又叫东台、西台和北台。东台上有唐宰相姜公辅隐居处姜相台和姜相墓故亦称“姜相峰”。其形似麒麟俗呼“麒麟山”。西台上有唐代高士秦系所居的“隐君亭”及基使用过的石砚等物故亦称“高士峰”峰顶有石佛一尊并建有石佛亭俗呼“石佛山”。北台上有八戒石等景观。三峰环抱中间的洼地名“白云坞”。坞中云雾弥漫清泉潺湲林木扶疏花香鸟语是九日山景色最幽丽处。山顶有“一跳石”伫立石上可远观戴云山脉壮丽雄姿。山前晋江畅流金溪逶迤山光水色绮丽迷人。
九日山历史悠久古迹较丰虽因年久多有湮没但留存下来的还不少万以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故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名。现保存完好的共有七十五方布满了西峰东坡和东峰南侧的崖壁其中有不少唐、宋名家的墨宝如唐高僧无等禅师“泉南佛国”的题刻宋代朱熹、蔡襄、苏绅、陈洪进等名人的墨迹成为一座天然巨大的“历代书法艺术陈列馆”。尤其是山南的祈风石刻群记录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资料更为珍贵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西南的延福寺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是闽南著名古刹也值得一游。
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坐落在清源山东南侧泉州市东门外2公里的伊斯兰教圣墓因位于灵山脚下也叫灵山圣墓。墓内安葬着穆罕默德两位弟子的遗体是世界伊斯兰教中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圣墓之一与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圣墓、纳夫的阿里圣墓齐名被称为“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据史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遣门徒大贤四人来我国传教一贤在广州二贤在扬州三贤、四贤在泉州后峡谷人卒葬于灵山故亦称三贤、四贤墓。墓室呈方形并排安放着两座石棺墓顶盖以花岗石呈圆拱形雕刻简朴无华。墓地正中建有石亭以保护圣墓免遭风雨侵蚀。石亭西、北、东三面依山筑成马蹄形环抱回廊廊内有石碑数块正中一块为阿拉伯文记述三贤、四贤事略及泉州穆斯林信徒活动概略立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年)。其他几块都是汉文记载历次重修圣墓的事迹。回廊右侧有一块“郑和行香碑”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此行香祷告而立的记事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圣墓周围林木葱郁松柏苍翠附近安葬着许多石棺这是古代中外伊斯兰教待墓葬之地。历年前来祭扫膜拜者不绝。墓前右方有一巨石兀立风吹之则晃动人称“风动石”石上刻有“碧玉毬”、“天然机妙”等字样“玉球风动”成为泉州胜景之一。
灵山峰峦起伏景色秀丽灵山圣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中外旅游者瞩目的宗教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