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雅”号依然勇猛,在与“应瑞”、“肇和”二舰的对垒中也没有处于下风,甚至用它那恐怖的280mm主炮击伤了许寿山指挥的“肇和”号,炮弹在右舷后部撕裂了一道大口子,还在“肇和”号153毫米厚的装甲甲板上留下了两个大洞。军官室里的陈设不复存在,床、木板、衣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成为燃烧的碎片。
但“尼埃利”和“梭尼”两艘巡洋舰被击沉得太快了,快得几乎让“巴雅”号上的皮埃尔少校没有反应过来。
皮埃尔见到事已不可挽回,只能对“雷诺堡”号巡洋舰下令,让它和自己一起撤退。不过“雷诺堡”号在与老舰舰队作战的时候就已经受了伤,尾部一直拖着长长的黄烟,撤退的过程中度根本跟不上“巴雅”的度,结果被中国舰队暴雨般的炮弹击成重伤,被迫退出战斗,最后在归途中沉没。
这时法国左右两路纵队终于冲过了中国舰队的两翼,但他们已经失去了胜利的信心。虽然他们击沉了“勇”号,重伤了“扬威”号,而且以“扬威”的火势来看,大火已经破坏了舰体,它已经不可能修复了。但是法国舰队这时候已经损失了“阿米林”、“侦察”、“尼埃利”、和“梭尼”四艘巡洋舰,而且还有“雷诺堡”号巡洋舰重伤,只剩下了“巴雅”号重型铁甲舰,“胜利”号中型铁甲舰,“都威尔”号重型装甲巡洋舰和“拉佩鲁茨”、“香帕兰”两艘加护巡洋舰,就是这些军舰也几乎个个带伤,“胜利”号的后甲板上有一个恐怖的大洞,“都威尔”号也被击毁了三门副炮,这些都是后来赶到左翼的“凯旋”号造成的,讽刺的是,这艘铁甲舰曾是“胜利”号的姊妹舰。
但此时容不得他们多想,中国舰队已从两翼追了上来,袁九皋指挥的“同安”号铁甲舰已经升起了提督旗,接替了指挥位置。他们还拥有8艘几乎完好无损的主力战舰。
也许依靠强大的“巴雅”和“都威尔”还有胜利的机会,但以现在低弥的士气更有可能是全军覆没。法国在远东绝不能没有海军力量,不然对在越南作战的6军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控制了绝对制海权的中国人可以从容切断法军的海上补给线,让法军陷入没有粮食、没有弹药的绝境。
利士比这时作出了一个这时看来无比明智,但后来被法国人认为无比愚蠢的决定。他下达了各舰向东南方向撤退的命令。
后世军事学家对利士比这时作出的决定有很大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当时法国舰队士气已失,利士比保存舰队实力等待国内支援的决定是正确的,但另一部分人认为法国远东舰队“巴雅”号重型铁甲舰和“都威尔”号重巡洋舰战力未失,以二舰的强悍未尝不能与中国的“应瑞”、“肇和”、“凯旋”、“同安”四艘中型铁甲舰抗衡,更何况当时“肇和”号还被击伤了。
但事实上,利士比选择了用法国舰队的度优势甩开中国舰队。他似乎忘记了舰队中有一艘舰是跟不上他们度的,那就是“胜利”号。
“胜利”号是法国七十年代末建成的主力铁甲舰,他与之前被俘获的“凯旋”、“拉加利桑尼亚”同级,特点是防护好、火力猛,缺点是度不够快,他的度和“凯旋”一样只有13节。大清水师虽然失去了度最快的“勇”、“扬威”,但还有度达到15节的“扬武”和“开济”,而且此时是在开阔的大海上而不是在鸡笼湾的水道中,即使“巴雅”和“都威尔”想像上次一样断后也无能为力,因为“扬武”和“开济”只需要绕过它们就可以了。这使得“胜利”一直没有摆脱“扬武”和“开济”的追杀。
尤其是“扬武”号,“扬武”号即是在马江海战中被中国俘虏的“杜居土路因”号,它采用8部锅炉推进,航甚至可以达到16节,而且她是一艘装甲巡洋舰,排水量达到3479吨,“胜利”号除非是主炮命中,否则很难给“扬武”带来致命伤害,而“扬武”装备的大量射炮尽管也无法洞穿“胜利”154mm的装甲,却可以给“胜利”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
事实上,“胜利”号确实遭遇了非常大的打击,它的航使它落在了法国舰队最后面,到了后来“扬武”和“开济”甚至可以用舷炮对“胜利”进行攻击,此时战舰的主甲板被“扬武”和“开济”射炮射的榴弹和机关炮弹打得千疮百孔,在甲板上工作的人员死伤非常严重。轮机舱上部甲板是伤员的临时安置所,这里有153mm厚的装甲保护着,“扬武”和“开济”的炮弹无法穿入,但是炮弹砸在上面的主甲板上的声音还是惊心动魄。安置所的旁边就是两座电机房,负责“胜利”号的上层照明,但安置所里却黑暗得恐怖,只有医生工作的地方点着一盏油灯,映照出触目惊心的断肢和鲜血,再加上伤员们痛苦的呻吟声,令人联想到地狱的情景。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应瑞”、“肇和”、“凯旋”、“同安”任何一舰的重炮支持,“扬武”和“开济”想击沉“胜利”号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而这四艘铁甲舰又都和“胜利”号的航差不多,一时间还追不上来,所以“胜利”号虽然艰难,还是坚持往东南逃着。
利士比这时也下令让法国各舰用尾炮支援“胜利”号。
不过他似乎在这个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国舰队的续航能力,要知道从岘港到巴士海峡足有几千海里,他的舰队为了达到隐蔽性甚至没有到香港装煤。本来如果这场海战能像他想象中那样大获全胜,他的舰队当然可以从容西返没有任何问题,各舰的燃料也能支持到达香港,但海战的结果并不如他所预期的那样,法国舰队不仅没有大获全胜而且被迫撤退,而此时西归的路线上正是气势汹汹的中国舰队,他的舰队只有选择向东南机动现甩开中国舰队,再向西返回。这样一来,无形中多出了几百海里,“胜利”号为了逃离,航几乎开到了最大,这更是大大增加了“胜利”号的燃料消耗量。
到了后来,当利士比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时,他已经不能不放弃“胜利”号了,如果始终让中国舰队跟在自己后面,将耗掉更多的燃料,等到燃料耗尽的时候,那整个舰队就完了。“都威尔”上打出旗号:“胜利”号断后,待舰队远离后,允许向中国舰队投降。
法国远东舰队剩下的军舰渐渐远去,“胜利”号在打光了所有炮弹后,挂出了白旗。
(梳理了一下后面的情节,觉得第一人称不太好写,所以以后都改用第三人称,如果有令大家感到不适的地方还请见谅,前面的我已经改了,主角的名字叫方怀)
...
但“尼埃利”和“梭尼”两艘巡洋舰被击沉得太快了,快得几乎让“巴雅”号上的皮埃尔少校没有反应过来。
皮埃尔见到事已不可挽回,只能对“雷诺堡”号巡洋舰下令,让它和自己一起撤退。不过“雷诺堡”号在与老舰舰队作战的时候就已经受了伤,尾部一直拖着长长的黄烟,撤退的过程中度根本跟不上“巴雅”的度,结果被中国舰队暴雨般的炮弹击成重伤,被迫退出战斗,最后在归途中沉没。
这时法国左右两路纵队终于冲过了中国舰队的两翼,但他们已经失去了胜利的信心。虽然他们击沉了“勇”号,重伤了“扬威”号,而且以“扬威”的火势来看,大火已经破坏了舰体,它已经不可能修复了。但是法国舰队这时候已经损失了“阿米林”、“侦察”、“尼埃利”、和“梭尼”四艘巡洋舰,而且还有“雷诺堡”号巡洋舰重伤,只剩下了“巴雅”号重型铁甲舰,“胜利”号中型铁甲舰,“都威尔”号重型装甲巡洋舰和“拉佩鲁茨”、“香帕兰”两艘加护巡洋舰,就是这些军舰也几乎个个带伤,“胜利”号的后甲板上有一个恐怖的大洞,“都威尔”号也被击毁了三门副炮,这些都是后来赶到左翼的“凯旋”号造成的,讽刺的是,这艘铁甲舰曾是“胜利”号的姊妹舰。
但此时容不得他们多想,中国舰队已从两翼追了上来,袁九皋指挥的“同安”号铁甲舰已经升起了提督旗,接替了指挥位置。他们还拥有8艘几乎完好无损的主力战舰。
也许依靠强大的“巴雅”和“都威尔”还有胜利的机会,但以现在低弥的士气更有可能是全军覆没。法国在远东绝不能没有海军力量,不然对在越南作战的6军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控制了绝对制海权的中国人可以从容切断法军的海上补给线,让法军陷入没有粮食、没有弹药的绝境。
利士比这时作出了一个这时看来无比明智,但后来被法国人认为无比愚蠢的决定。他下达了各舰向东南方向撤退的命令。
后世军事学家对利士比这时作出的决定有很大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当时法国舰队士气已失,利士比保存舰队实力等待国内支援的决定是正确的,但另一部分人认为法国远东舰队“巴雅”号重型铁甲舰和“都威尔”号重巡洋舰战力未失,以二舰的强悍未尝不能与中国的“应瑞”、“肇和”、“凯旋”、“同安”四艘中型铁甲舰抗衡,更何况当时“肇和”号还被击伤了。
但事实上,利士比选择了用法国舰队的度优势甩开中国舰队。他似乎忘记了舰队中有一艘舰是跟不上他们度的,那就是“胜利”号。
“胜利”号是法国七十年代末建成的主力铁甲舰,他与之前被俘获的“凯旋”、“拉加利桑尼亚”同级,特点是防护好、火力猛,缺点是度不够快,他的度和“凯旋”一样只有13节。大清水师虽然失去了度最快的“勇”、“扬威”,但还有度达到15节的“扬武”和“开济”,而且此时是在开阔的大海上而不是在鸡笼湾的水道中,即使“巴雅”和“都威尔”想像上次一样断后也无能为力,因为“扬武”和“开济”只需要绕过它们就可以了。这使得“胜利”一直没有摆脱“扬武”和“开济”的追杀。
尤其是“扬武”号,“扬武”号即是在马江海战中被中国俘虏的“杜居土路因”号,它采用8部锅炉推进,航甚至可以达到16节,而且她是一艘装甲巡洋舰,排水量达到3479吨,“胜利”号除非是主炮命中,否则很难给“扬武”带来致命伤害,而“扬武”装备的大量射炮尽管也无法洞穿“胜利”154mm的装甲,却可以给“胜利”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
事实上,“胜利”号确实遭遇了非常大的打击,它的航使它落在了法国舰队最后面,到了后来“扬武”和“开济”甚至可以用舷炮对“胜利”进行攻击,此时战舰的主甲板被“扬武”和“开济”射炮射的榴弹和机关炮弹打得千疮百孔,在甲板上工作的人员死伤非常严重。轮机舱上部甲板是伤员的临时安置所,这里有153mm厚的装甲保护着,“扬武”和“开济”的炮弹无法穿入,但是炮弹砸在上面的主甲板上的声音还是惊心动魄。安置所的旁边就是两座电机房,负责“胜利”号的上层照明,但安置所里却黑暗得恐怖,只有医生工作的地方点着一盏油灯,映照出触目惊心的断肢和鲜血,再加上伤员们痛苦的呻吟声,令人联想到地狱的情景。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应瑞”、“肇和”、“凯旋”、“同安”任何一舰的重炮支持,“扬武”和“开济”想击沉“胜利”号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而这四艘铁甲舰又都和“胜利”号的航差不多,一时间还追不上来,所以“胜利”号虽然艰难,还是坚持往东南逃着。
利士比这时也下令让法国各舰用尾炮支援“胜利”号。
不过他似乎在这个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国舰队的续航能力,要知道从岘港到巴士海峡足有几千海里,他的舰队为了达到隐蔽性甚至没有到香港装煤。本来如果这场海战能像他想象中那样大获全胜,他的舰队当然可以从容西返没有任何问题,各舰的燃料也能支持到达香港,但海战的结果并不如他所预期的那样,法国舰队不仅没有大获全胜而且被迫撤退,而此时西归的路线上正是气势汹汹的中国舰队,他的舰队只有选择向东南机动现甩开中国舰队,再向西返回。这样一来,无形中多出了几百海里,“胜利”号为了逃离,航几乎开到了最大,这更是大大增加了“胜利”号的燃料消耗量。
到了后来,当利士比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时,他已经不能不放弃“胜利”号了,如果始终让中国舰队跟在自己后面,将耗掉更多的燃料,等到燃料耗尽的时候,那整个舰队就完了。“都威尔”上打出旗号:“胜利”号断后,待舰队远离后,允许向中国舰队投降。
法国远东舰队剩下的军舰渐渐远去,“胜利”号在打光了所有炮弹后,挂出了白旗。
(梳理了一下后面的情节,觉得第一人称不太好写,所以以后都改用第三人称,如果有令大家感到不适的地方还请见谅,前面的我已经改了,主角的名字叫方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