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武卫有六万人的监制,但是在杨素接收灵州的郡国兵之后,总兵力达到十三万。[]
杨素一声令下大军全面开拔,这一次没有再分前军、中军、后军等部,而是除了左武卫亲兵一部之外所有军队按照布置分散,每支军队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到达预定的位置,然后对大同城外的突厥都兰一部发动突然的袭击。

左武卫本身的骑兵数量原本只有两万,但是在接收郡国兵之后,杨素手里的骑兵数量达到了五万。他这一次是用一万陌刀手和五万骑兵正面去对抗突厥人的四万人。彷佛是认定此战必胜那般,他让步卒分散到各地要道堵截突厥溃兵。

陈宗泽是三千陌刀手的指挥官,如此当然是在杨素的率领下向大同城前进。

大量军队行军绝对无法隐匿行踪,突厥突厥人很快发现有隋军在向自己靠近。而在这之前,突厥人已经进攻大同城四次,有两次攻上城墙差点就攻陷大同城。

突厥人发现有隋军靠近时,他马上派出快骑招集散落在各地的骑兵,原本在攻城的三万余突厥人也向后退了十里,像极是在那片较为平坦的地方与前来迎战的隋军堂堂正正战上一场。

杨素得知突厥人主动拉开距离时下令军队放慢前进的速度,他显得极为小心,杜绝因为傲慢行军而中埋伏的可能性。

上位者们在排兵布阵互相斗智,身为军队将领的中级指挥官也忙碌着约束士兵准备接战。

宇士及如此对陈宗泽说:“突厥人退到那里明面上是与大隋堂堂正正一战,实际上是害怕后路被截在做撤退准备。”

陈宗泽对此深以为然,突厥人这一次进犯大隋并不是为了攻略土地,他们是抢劫来的。

突厥人没有在大隋援军到来前攻陷大同城好好的劫掠一场,现在的突厥又分为多部,进攻大同城的突厥人绝不愿意在这一战中消耗太多的兵力,以致退回草原后被其他部落吞并。

下面的将领能够到这一点,那么身为主将之一地杨素没有由不到。杨素在确定没有埋伏后马上命令军队加快速度,要用骑兵部队咬住突厥人的人马,为堵截要道的其他兵马争取时间。

号令一下,大隋五万骑兵纵马驰骋,在骑军将领的率领下先行突进。

随着越来越靠近突厥人的营地。大隋骑兵开始频繁与突厥骑兵发生小规模地遭遇战。骁勇地大隋骑兵在交战中胜多败少,救出许多被掳的边境平民,夺回了大量被劫掠的财富。

远在灵州首府的杨广得知自己地叔叔杨素不顾帅令自行轻进时气得跳脚,但是他不能派人痛斥。相反地,他要一声不吭地接受杨素违抗军令的事实。一面派人催促高和燕荣加快行军速度。

前锋部队与突厥人交战之后向后方报告。回到中军地人用迷惑地口吻和杨素如此说:“前方的突厥人似乎不是都兰可汗的手下……”

杨素接到军情后也是有点迷惑,他原以为与自己交战的人是都兰可汗,打了几次才知道不是,这让他感觉十分没有面子,命前方的将领活捉几个突厥人好好拷问,这一问才知道对手不是都兰可汗而是达头可汗。

虽然两个人都是突厥的一部可汗,但是不同部落的交战方式是绝不一样的,如此杨素也赶紧调战略。

任何时代都讲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己就不用说了。就是了解自己地军队战法与特性。知彼当然是了解对手,那么怎么去了解对手呢?首先不是了解对方地军队。而是去研究敌方的主将性格,从敌军主将地性格上去判断敌军有可能采取的步骤。

所谓性格绝对命运,一个人的性格不同,那么面对抉择时的选择是绝对不一样的。

自觉丢了面子的杨素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他过大同城而不进,径直领着留在后面的一万陌刀军、两万步军、一万骑兵向达头可汗的营地逼近。

在杨素的本军赶到前,达头可汗已经多次尝试突围,但是由于被隋军的骑兵死死咬住,结果只能边打边退,撤退的速度慢得像是乌龟在爬。

在杨素以为骑兵可以咬住达头可汗防止逃跑时,一件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堵截达头可汗后路的隋军被一支不明归属的突厥骑兵突袭,由于堵截的隋步军没有太关注后面,突厥骑兵只是几个冲锋就焚烧了隋步军的营寨,大量士兵死在马蹄之下,如此堵截达头可汗的一路已经被突破。

达头可汗得知包围圈有缺口后大喜,他演绎了一次壮士断腕,留下一万骑兵与左武卫所属的骑兵鏖战,自己带着两万余骑兵从突破口撤退,终于从大同城撤到以北的草原边缘进行休。

撤到草原边缘的达头可汗没有马上逃进大草原腹地,他与来援的己方后续部队合,总兵力又到达四万余骑。因为不甘心就此以失败告终决定在草原上等候杨素的左武卫,要借骑战骁勇的突厥骑兵在草原上击败隋军,然后冲杀进去好好地劫掠一场补回损失。

杨素得知突厥人逃跑时大为懊恼,他向身在灵州的主帅杨广报告后就又率军追上,要用胜利雪耻。

陈宗泽和宇士及由于都是陌刀军指挥官的关系从头到尾还没有参加过作战,不过他们却是因为一直跟在杨素本军,所以十分了解战事的发展过程。

他们多次交换意见,陈宗泽也再一次发现宇士及的不凡。

宇士及似乎在军事上有着不错的才能,总是能够在听到军情的第一时间判断出双方的态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大同城战场时,他就说堵截要道的本方军队一定被突破,结果真的被突破了。他又说达头可汗退到草原边缘时不就此甘心退走,结果还是被他说中了。

陈宗泽多次问:“那你为什么不向楚公建议?”

宇士及笑着反问:“你认为楚公听我们的么?”

答案很是显然,杨素连杨广的军令都不,这位楚公怎么去听他们这些小辈对战局做出什么见解?

大隋的几个实权人物都像极是偏执狂一般。

高不必说,这人因为受宠而狂妄自大,几乎除了当今皇帝谁也不给面子,强硬地保证军方的利益,但实际上却是被世家门阀瓜分得差不多了。

杨广就更悬乎,只要是认定一件事情,无论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什么,他肯定死不回头。

杨素呢,这位楚公个性其实还算圆滑,但是和杨家所有人一样,他爱面子,为了面子从不坦诚错误……

大军过大同城而不过,连一个都没有留下就导致战后的大同城就像是被遗弃了那般,城墙下的尸体堆积成山,城内被破坏的街道破旧不堪,像是突然被爹娘丢弃那般满城皆泣!

杨广似乎是在灵州首府等不住了,也可能是为了防止再有大将不听从军令,他思量之后将个主帅指挥班底搬到了前线,直接就住在最靠近前线的丰安镇总督战事。

主帅的举动刺激到了三路大军的主将……

四月,高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与突厥相遇,连战7日,大破突厥;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今内蒙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

燕荣,这位本应出现在前线战场的上柱国,他竟是因为一场雨的关系停顿不前,导致杨素的左武卫为了不让达头可汗逃跑,不惜血本地调动骑兵在大同城以北的平原与达头可汗四万骑兵发生大规模交战,最终以战死数千将士、伤者过两万余的惨重代价击败达头可汗,将残余的突厥赶到沙漠旁边围困起来。

等待陌刀军到达战场时,陈宗泽看到的是战后的一片凄凉景象,还有那被围起来的突厥人。

杨素再一次聚集众将时,没有得意,相反似乎感到很疲惫?他看着陈宗泽等从头到尾没有机参与作战的将领:“困兽犹斗!诸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陈宗泽、宇士及、尉迟典、封德章等陌刀军将领目光炯炯地迎上去……

“明日,你等出战,务必如墙而进,摧毁敌军之营寨,杀绝突厥人!”

杀绝,这是一个多么令军人为之热血沸腾的词,让长久养精蓄锐等待一战的陌刀军统领们哄然应:“遵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