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山钉子
徐青山在旁边也不知道老羊倌他们说的是什么话,听得稀里糊涂,一头雾水。
正所谓行行有道,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外行人不得而知罢了。
看病卖药的有医院,也有诊所,还有走乡串户的江湖郎中。而到了人参开市的时候,除了山货庄开秤收参以外,还有一伙收参客,这伙人被称为“山钉子”。他们收参都赶在放山时节,在山里寻找参帮,一旦找到后,就会和参帮的把头先盘道,然后当面锣对面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么一来,就有机会能收到些新鲜的大山货。
当然在这深山老林里穿行,凶险莫测,而且也要遭不少罪。于是有的山钉子干脆就在山脚下的必经之路候着。远远的瞅见参帮下山了,就赶紧迎上去,嘘寒问暖,一番客套后,就地看宝,当场提货结帐。
是不是真正的“山钉子”,还是业余客串来打野食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看穿。虽说穿着打扮都没什么特别的,乍一看也都差不多,但是行里人知道,山钉子屁股后面会别个“狍头骨”。狍子的脑瓜骨质地坚硬,坐地下时可以当凳子,晚上睡觉时也可以当枕头,屁股后挂着这个东西的,就是真正收参的山钉子,也是种特殊的标记。山钉子常年收参,与参帮chun齿相依,所以给的价钱绝对公道,办事也地道。要是没这个的多是打野食的参贩子,碰到这种人就得多防备着点,很容易上当受骗。
解放以后,屁股后面再别个狍头骨实在是太惹眼了,于是就换成了一块“狍子皮”或是“狍皮屁股帘”。老羊倌晓得这里面的道道,这才临上车时非得买块狍子皮。有了这东西,就和参帮成了自家人,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rou,彼此好沟通,也就没必要过分防备了。
进了屋后,老羊倌和关把头你一句我一句的溜上了切口,这些话都是放山暗语,除了他们俩,别人都听不明白在说些什么,就见他们两个人时不时的哈哈大笑。
关把头名字叫关善甲,村里人都喊他老关或是关把头,家里世代都是抬参的,也算是子承祖业。他爹和他爷都是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参把头。到了他这辈,虽说刚刚四十出头,但是江湖阅历可不少,十几岁就跟着参帮放山,见多识广。三十多岁就做了参把头,在这一片,也是小有名气。前村后屯没有人不知道的,都说他是大山里长出来的,是山神爷的儿子,脚踏进大山,就像回家一样,想要啥就拿啥。
关把头一看老羊倌精神奕奕,谈吐不凡,也是有些敬仰。像他们这些放山的,最关心的就是辛苦抬出来的参最终能换来多少钱。要是去山货庄卖,价格虽说也是市价,但是商家没有不黑的,总会临了多饶几棵参,只有实在没招了才去那里卖参。倘若要是多认识两个有本事的山钉子,那就相当于抱上了财神爷,只要参好,就不愁卖个好价钱。
虽说放山二十几年了,可是山钉子找到了自家门口,还是第一回,多少也让关把头有些诧异。和老羊倌聊了一阵后,这才想起来问刘二炮,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刘二炮在旁边看得也有些mi糊,不知道老羊倌和徐青山到底是什么来头,毫不隐瞒,一五一十的把经过说了一遍。
关把头听到那根“二匹叶”被老羊倌huā了五百块钱收走了,有些诧异地看了看老羊倌,直到刘二炮说完后,这才冲刘二炮摆了摆手,让他赶紧回家,再不回去,他媳fu听到信儿非得找来不可。
刘二炮一听,赶紧往窗户外看了看,用手mo了mo兜,憨憨的笑了笑,嘴里还念叨着“不能,不能”,身子已经就到了门口,冲老羊倌和徐青山打了个招呼,赶紧溜出了院子。
关把头笑着告诉老羊倌,这小子别看着五大三粗的,贼怕他媳fu,这点儿钱恐怕没等焐热呢就得交上去。他媳fu只要喊一声,吓得那小子连屁都不敢放。
老羊倌和徐青山听得也憋不住直笑。
眼见刘二炮出了院子,走没影了,关把头神情一变,冲老羊倌郑重地点了点头,开口问道:“不知老爷子贵姓啊?”
老羊倌笑着答道:“免贵,姓杨,名字忌口,就不说了。叫我老爷子也行,喊我杨叔也行,没那么多讲究”
关把头笑了笑:“老爷子,恕我直言,老2那根二匹叶根本不值五百块,您老又不是生手,不可能走眼,是不是有啥别的事啊?”
老羊倌笑了笑:“关把头,当真人不说假话。韭菜huā市你就去放山,只带回这么个‘哑巴参’,恐怕也是想敲门问路吧?”
虽说一年四季,人参都在地里长着,但是采参的季节不同,叫法也不一样。chun天是人参拱土的时期,叫青草市;初夏是人参发叶时期,叫芽草市;盛夏是人参叶片碧绿时期,叫黑草市;人参开huā的时期叫韭菜huā市;人参结籽时期叫红榔头市;秋天,人参叶黄时期,叫黄罗伞市;人参籽落时期叫刷帚头市。
眼下正是放山最好的季节,也就是红榔头市。平时很少有放芽草市、青草市或是韭菜huā市的,一是不好找参,二是人参浆液不足,采出来可惜,也卖不上价。即使找到人参,也是半场欢喜,正所谓“早放山,没浆气;晚放山,一堆皮”。空皮无rou,干巴参叫泡;而跑了浆成sè不足的人参就叫哑巴参。
关把头听老羊倌这么一说,脸sè有些不自然,继而哈哈大笑了起来:“老爷子,行货卖行家,咱也不说假话。托山神爷老把头的福,那参是‘密bāng槌’。有片,有堆,都是大货,先前时节不好,这才拿回几根投石问路。眼下正是‘开秤’的季节,也想看看今年的行情,没想到一切都瞒不过老爷子。”
bāng槌就是人参,“密bāng槌”就是藏人参。如果参帮放山时发现参地都还是三品叶以下的小秧子,参帮把头会把人参给抬出来,然后交给某人去把它换个好地方重新栽上。如果生长地不好,将来也难成好货。而谁去“密人参”,这人参可以说以后就归其后人所有了,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传至数代以后,足可以发笔横财。当然,密参的人选不是随便说让谁密就让谁密的,自有一套选人的方法,不管怎么说,肯定要服众才行。
关把头说那棵“开山钥匙”是“密人参”,估计肯定也是他家先人老早以前密下的,现在估计是到了收成的季节了。
老羊倌见关把头已经和盘托出了,也爽快地笑了笑:“关把头,买卖讲缘份,老头子我不敢说别的,肯定是公平合理,仁义俱在。事成后,我请兄弟们吃喜份子”
关把头也很豪爽地笑了笑,一个劲儿地夸老羊倌为人爽快,快人快语。要是真能抬出大货,喜份子理应他请,这点规矩他还是知道的。
老羊倌递给了关把头一根烟,都点着后,笑着问关把头,什么时候准备拉帮,不知道方不方便一路同行。
关把头把脑袋一晃,大嘴一撇:“瞧老爷子说的,自古以来,放山人和收山人就是一家子,哪有不方便一说。眼看着日子也差不多了,到了红榔头市,赶早别赶晚,三天后就出发,到时候一起走,也好有个照应。”
老羊倌见人家点头答应了,赶紧抱拳连声道谢,看了看时间,也不早了,就准备起身告辞。
关把头说什么也不让老羊倌和徐青山走,说是既然都到家了,吃完饭再走。
老羊倌晃了晃脑袋,笑道:“关把头,你的好意,老头子心领了。不过行行有道,住店不住村,进家不过夜,这也是我们的规矩。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也得回去准备准备,改日再说,到时候一醉方休。”
关把头又挽留了半天,见老羊倌执意要走,也就不再坚持了,一直把老羊倌送出了村口,直到看着老羊倌和徐青山走没影了,这才回了家。
徐青山见四下没有人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问老羊倌是怎么打算的。
老羊倌呵呵笑了笑:“小山子,摆摊开店能赚几个钱,要是闲得慌,咱爷俩跟着上山去转转,一大年来,你也学了不少东西,也得实际cào练cào练。何况这宝也不简单,据我估计,最差也是个‘大瓜’,够咱爷俩走一趟了。”
徐青山一听,也有些兴奋。平时,老羊倌白天说,夜里讲,也说了不少东西,但都是顺嘴一说,随便一听,趁着这个机会,也正好练练手,是骡子是马也得出来溜溜才行。抬眼看了看老羊倌屁股后面的那块狍子皮,忽忽闪闪的挂在屁股上,有些憋不住笑,这才问老羊倌是怎么回事。
老羊倌不紧不慢地把这里面的道道逐一说了一遍,徐青山听的是云里雾里,不住地咧嘴,感慨颇多,没想到这放山和牵羊都差不多,里面的规矩会这么多。
老羊倌一边走着,一边告诉徐青山,放山这一行当自古就有之,本来就是牵羊的一脉。想当初也是牵羊人才干的差事,只不过这种事一个人干不了,都得寻几个帮手,这里面的道道才慢慢地传了出去,时间长了,也就独成一门。不过,参帮放山也只是对走山的规矩相对熟悉一些,只会找参。真要是找宝,他们基本上啥也不知道,都是白给。
...
徐青山在旁边也不知道老羊倌他们说的是什么话,听得稀里糊涂,一头雾水。
正所谓行行有道,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外行人不得而知罢了。
看病卖药的有医院,也有诊所,还有走乡串户的江湖郎中。而到了人参开市的时候,除了山货庄开秤收参以外,还有一伙收参客,这伙人被称为“山钉子”。他们收参都赶在放山时节,在山里寻找参帮,一旦找到后,就会和参帮的把头先盘道,然后当面锣对面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么一来,就有机会能收到些新鲜的大山货。
当然在这深山老林里穿行,凶险莫测,而且也要遭不少罪。于是有的山钉子干脆就在山脚下的必经之路候着。远远的瞅见参帮下山了,就赶紧迎上去,嘘寒问暖,一番客套后,就地看宝,当场提货结帐。
是不是真正的“山钉子”,还是业余客串来打野食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看穿。虽说穿着打扮都没什么特别的,乍一看也都差不多,但是行里人知道,山钉子屁股后面会别个“狍头骨”。狍子的脑瓜骨质地坚硬,坐地下时可以当凳子,晚上睡觉时也可以当枕头,屁股后挂着这个东西的,就是真正收参的山钉子,也是种特殊的标记。山钉子常年收参,与参帮chun齿相依,所以给的价钱绝对公道,办事也地道。要是没这个的多是打野食的参贩子,碰到这种人就得多防备着点,很容易上当受骗。
解放以后,屁股后面再别个狍头骨实在是太惹眼了,于是就换成了一块“狍子皮”或是“狍皮屁股帘”。老羊倌晓得这里面的道道,这才临上车时非得买块狍子皮。有了这东西,就和参帮成了自家人,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rou,彼此好沟通,也就没必要过分防备了。
进了屋后,老羊倌和关把头你一句我一句的溜上了切口,这些话都是放山暗语,除了他们俩,别人都听不明白在说些什么,就见他们两个人时不时的哈哈大笑。
关把头名字叫关善甲,村里人都喊他老关或是关把头,家里世代都是抬参的,也算是子承祖业。他爹和他爷都是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参把头。到了他这辈,虽说刚刚四十出头,但是江湖阅历可不少,十几岁就跟着参帮放山,见多识广。三十多岁就做了参把头,在这一片,也是小有名气。前村后屯没有人不知道的,都说他是大山里长出来的,是山神爷的儿子,脚踏进大山,就像回家一样,想要啥就拿啥。
关把头一看老羊倌精神奕奕,谈吐不凡,也是有些敬仰。像他们这些放山的,最关心的就是辛苦抬出来的参最终能换来多少钱。要是去山货庄卖,价格虽说也是市价,但是商家没有不黑的,总会临了多饶几棵参,只有实在没招了才去那里卖参。倘若要是多认识两个有本事的山钉子,那就相当于抱上了财神爷,只要参好,就不愁卖个好价钱。
虽说放山二十几年了,可是山钉子找到了自家门口,还是第一回,多少也让关把头有些诧异。和老羊倌聊了一阵后,这才想起来问刘二炮,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刘二炮在旁边看得也有些mi糊,不知道老羊倌和徐青山到底是什么来头,毫不隐瞒,一五一十的把经过说了一遍。
关把头听到那根“二匹叶”被老羊倌huā了五百块钱收走了,有些诧异地看了看老羊倌,直到刘二炮说完后,这才冲刘二炮摆了摆手,让他赶紧回家,再不回去,他媳fu听到信儿非得找来不可。
刘二炮一听,赶紧往窗户外看了看,用手mo了mo兜,憨憨的笑了笑,嘴里还念叨着“不能,不能”,身子已经就到了门口,冲老羊倌和徐青山打了个招呼,赶紧溜出了院子。
关把头笑着告诉老羊倌,这小子别看着五大三粗的,贼怕他媳fu,这点儿钱恐怕没等焐热呢就得交上去。他媳fu只要喊一声,吓得那小子连屁都不敢放。
老羊倌和徐青山听得也憋不住直笑。
眼见刘二炮出了院子,走没影了,关把头神情一变,冲老羊倌郑重地点了点头,开口问道:“不知老爷子贵姓啊?”
老羊倌笑着答道:“免贵,姓杨,名字忌口,就不说了。叫我老爷子也行,喊我杨叔也行,没那么多讲究”
关把头笑了笑:“老爷子,恕我直言,老2那根二匹叶根本不值五百块,您老又不是生手,不可能走眼,是不是有啥别的事啊?”
老羊倌笑了笑:“关把头,当真人不说假话。韭菜huā市你就去放山,只带回这么个‘哑巴参’,恐怕也是想敲门问路吧?”
虽说一年四季,人参都在地里长着,但是采参的季节不同,叫法也不一样。chun天是人参拱土的时期,叫青草市;初夏是人参发叶时期,叫芽草市;盛夏是人参叶片碧绿时期,叫黑草市;人参开huā的时期叫韭菜huā市;人参结籽时期叫红榔头市;秋天,人参叶黄时期,叫黄罗伞市;人参籽落时期叫刷帚头市。
眼下正是放山最好的季节,也就是红榔头市。平时很少有放芽草市、青草市或是韭菜huā市的,一是不好找参,二是人参浆液不足,采出来可惜,也卖不上价。即使找到人参,也是半场欢喜,正所谓“早放山,没浆气;晚放山,一堆皮”。空皮无rou,干巴参叫泡;而跑了浆成sè不足的人参就叫哑巴参。
关把头听老羊倌这么一说,脸sè有些不自然,继而哈哈大笑了起来:“老爷子,行货卖行家,咱也不说假话。托山神爷老把头的福,那参是‘密bāng槌’。有片,有堆,都是大货,先前时节不好,这才拿回几根投石问路。眼下正是‘开秤’的季节,也想看看今年的行情,没想到一切都瞒不过老爷子。”
bāng槌就是人参,“密bāng槌”就是藏人参。如果参帮放山时发现参地都还是三品叶以下的小秧子,参帮把头会把人参给抬出来,然后交给某人去把它换个好地方重新栽上。如果生长地不好,将来也难成好货。而谁去“密人参”,这人参可以说以后就归其后人所有了,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传至数代以后,足可以发笔横财。当然,密参的人选不是随便说让谁密就让谁密的,自有一套选人的方法,不管怎么说,肯定要服众才行。
关把头说那棵“开山钥匙”是“密人参”,估计肯定也是他家先人老早以前密下的,现在估计是到了收成的季节了。
老羊倌见关把头已经和盘托出了,也爽快地笑了笑:“关把头,买卖讲缘份,老头子我不敢说别的,肯定是公平合理,仁义俱在。事成后,我请兄弟们吃喜份子”
关把头也很豪爽地笑了笑,一个劲儿地夸老羊倌为人爽快,快人快语。要是真能抬出大货,喜份子理应他请,这点规矩他还是知道的。
老羊倌递给了关把头一根烟,都点着后,笑着问关把头,什么时候准备拉帮,不知道方不方便一路同行。
关把头把脑袋一晃,大嘴一撇:“瞧老爷子说的,自古以来,放山人和收山人就是一家子,哪有不方便一说。眼看着日子也差不多了,到了红榔头市,赶早别赶晚,三天后就出发,到时候一起走,也好有个照应。”
老羊倌见人家点头答应了,赶紧抱拳连声道谢,看了看时间,也不早了,就准备起身告辞。
关把头说什么也不让老羊倌和徐青山走,说是既然都到家了,吃完饭再走。
老羊倌晃了晃脑袋,笑道:“关把头,你的好意,老头子心领了。不过行行有道,住店不住村,进家不过夜,这也是我们的规矩。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也得回去准备准备,改日再说,到时候一醉方休。”
关把头又挽留了半天,见老羊倌执意要走,也就不再坚持了,一直把老羊倌送出了村口,直到看着老羊倌和徐青山走没影了,这才回了家。
徐青山见四下没有人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问老羊倌是怎么打算的。
老羊倌呵呵笑了笑:“小山子,摆摊开店能赚几个钱,要是闲得慌,咱爷俩跟着上山去转转,一大年来,你也学了不少东西,也得实际cào练cào练。何况这宝也不简单,据我估计,最差也是个‘大瓜’,够咱爷俩走一趟了。”
徐青山一听,也有些兴奋。平时,老羊倌白天说,夜里讲,也说了不少东西,但都是顺嘴一说,随便一听,趁着这个机会,也正好练练手,是骡子是马也得出来溜溜才行。抬眼看了看老羊倌屁股后面的那块狍子皮,忽忽闪闪的挂在屁股上,有些憋不住笑,这才问老羊倌是怎么回事。
老羊倌不紧不慢地把这里面的道道逐一说了一遍,徐青山听的是云里雾里,不住地咧嘴,感慨颇多,没想到这放山和牵羊都差不多,里面的规矩会这么多。
老羊倌一边走着,一边告诉徐青山,放山这一行当自古就有之,本来就是牵羊的一脉。想当初也是牵羊人才干的差事,只不过这种事一个人干不了,都得寻几个帮手,这里面的道道才慢慢地传了出去,时间长了,也就独成一门。不过,参帮放山也只是对走山的规矩相对熟悉一些,只会找参。真要是找宝,他们基本上啥也不知道,都是白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