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执政单管吩咐,吴某在所不辞。不过吴执政究竟如何打算呢?”吴佩孚郑重的问道。他心里很高兴,可见吴绍霆对北洋直系相当看好。
“袁项城之前在京城有一个模范团,随着北洋政权的结束,相信这个模范团也随之不了了之。整顿北方的第一步就是要从这个模仿团开始,我将仿效袁项城的此番做法,在南京成立一个精英团,由子玉兄担任团长,所有北洋的旧将陆续入团学习。”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可是当初袁大总统是亲任团长,吴某岂能僭越?”吴佩孚赶紧说道。

“子玉兄,我说过我希望由你来整顿整个北方的大局,这个精英团团长自然得由子玉兄来出任,如果我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么之前所说的话全部都是废话了。”吴绍霆坦然自若的笑着说道。

“我明白了,吴执政放心,佩孚一定不负所托,一心效忠吴执政。”吴佩孚甚为感动,他今天总算见识到吴绍霆令人信服的一面,难怪对方年纪轻轻能得到那么多将领的拥护。他知道跟着吴绍霆一定不会吃亏,而吴绍霆也绝对会将中华民国带上更强大的道路。

“子玉兄你在北洋人脉不少,精英团的召集工作交给你来办我放心,那些北洋旧将也会更容易待见。完成第一阶段之后,我会安排你外调,到时候北方大本营少不了你的用武之地。”吴绍霆并无隐瞒的说道。

“佩孚多谢吴执政栽培,必当全力报效国家、报效吴执政。”吴佩孚心中最后一块石头放了下来,看来自己调任参谋副官并非是仕途不济,相反还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

从这一天开始,吴佩孚在总统府尽心尽力的办事,按照吴绍霆的吩咐开始筹备精英团的组建工作。因为精英团大致是仿效北洋模范团,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无太难,很快就拟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

吴佩孚是明白吴绍霆的用意,不仅在方案里提倡“忠效元首”的核心思路,同时还巧妙的运用“报效国家”、“捍卫共和”等字眼来做掩护。吴绍霆审阅之后十分满意,马上批准开始执行。在第一期精英团的学员当中,大部分都是北洋直系将领,也有之前南北交战时战败被俘的将领,就连徐树铮、龙云等人也都列入选拔名单。

精英团的学员心知肚明这个培训班的用意,不过好在从培训班出来之后直接进入师级单位任职,也算是一个仕途捷径,于是大多乐意而为。再者因为团长是吴佩孚,不少直系将领都是其部下、同僚,心理上更能接受一层。

在精英团正式开办之后,吴绍霆又单独找到吴佩孚谈话,决心将北京的陆军大学和直隶的保定军校全部收归中央政府直辖办学,计划以一南一北的国防大学、陆军大学两所高校打造成中国高级将领培育摇篮,委任唐继尧为陆军大学新任校长。收归办校权之事则交给吴佩孚前往详谈办理。

接下来的几天,吴绍霆经常来往于总统府和国防部之间,与何福光等人商议全**队的整编工作,各省的番号和编制早已经拟定出来,只剩下一些人事调动还需要详细论证。等到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之后,他会召开全**事协商会议,通告各省按照整编计划开始改革各自防区的军务。

与此同时,吴绍霆也暗中派人调查中华革命党最近的行动,发现孙中山、廖仲恺等人并没有急着来南京,自从回国之后一直在上海、浙江一带行走。至今已经开办了好几场有关中华革命党的政见演说。

虽然中华革命党目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没有太大的势力,但是孙中山让人耳目一新的政治意见依然拉拢了一批妄图分权的乡绅地主,在基层引起了不小的反应。温州的吕公望、上饶李烈钧旧部以及安徽柏文蔚的部分徽商都在遥相呼应、制造声势。

不仅如此,孙中山还在积极的发展党员,就目前而言已经在江浙几个县城的谘议局占有几个席位。不难想象,孙中山是打算从头开始,从基层一点一点的发展中华革命党的势力。

十月十九日,吴绍霆从南京赶往上海,随同的还有梁启超以及国防部的高级将领,派场极为浩大来到上海徐汇码头。众人中午在码头附近用了餐,一直等带下午三点钟时才看到远远的入海口驶来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火轮。

这艘火轮是来往上海与日本的直达航程,而之所以要吴绍霆等人亲人布下这样的迎接派场,正是因为船上的人是从日本治疗归来的蔡锷。

等着火轮渐渐停泊靠岸,特勤警卫上前把住一等舱舷梯,蔡锷的随从早已经在甲板上等候,把下面迎接的情况第一时间转告给了蔡锷。从一等舱先行走下来几个洋人和日本人,看着特勤警卫的态势显然有些惊讶,一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一边迈步走出码头。直到一等舱的乘客离去的差不多了,张孝准和一名随行护士搀扶着蔡锷,慢慢的沿着舷梯走了下来。

吴绍霆、梁启超、何福光三人率先迎上前去,在舷梯口上扶住了蔡锷。

“松坡兄,身体恢复的可好?真心希望这次日本之行能彻底根治松坡兄的积病,往后国防重任可由得松坡兄操劳了。”吴绍霆恳切的慰问道。

“有劳霆帅惦记,蔡锷卑微之躯托诸位的鸿福,总算是好的**不离十,如今诸位可千万不要被我这副病怏怏的样子唬住,蔡锷不过是长久未曾走动,腿脚不灵便罢了,并无大碍。”蔡锷笑着说道,尽量用力的与吴绍霆、梁启超等人握手。

“松坡,你回来的可正是时候,南北一统,联合政府成立在即,国防大业缺你不可呀。”梁启超感叹的说道,关心的在蔡锷的肩头拍了拍。

“蔡锷回来晚了,只怕误了许多大事,心有愧疚啊。”蔡锷叹道。

“千万不要这么说,总之回来就好,我们不要站在码头这里,入秋海风可厉害的很,先去上海镇守使署衙小坐吧。”吴绍霆笑着说道。

“哦,倒是不急,霆帅,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我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的同窗张孝准,字韵农。当初他本是陆军士官学校第三名毕业成绩,结果前三名都是咱们中国人,日本人面子过不去,才临时把他改为第五名。”蔡锷郑重其事的向吴绍霆介绍道。

吴绍霆看向张孝准,后者微微欠身行礼,一副不亢不卑之态,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他心中很是高兴,如今陆士三杰都能在麾下任职,何愁中国国防不强盛?

他笑容满脸的抓住张孝准的手握了握,真诚的说道:“之前早有听说韵农兄大名,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再次相逢真是感慨万千。之前我在信函中多有听起松坡兄提及,韵农兄能回国为祖国效力,绍霆深表欢迎。”

面对吴绍霆的热情态度,张孝准心中很是感动,连忙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众人在从码头出来时,吴绍霆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小凤仙并没有跟着来。他趁着梁启超和蔡锷攀谈的时候,询问了随同蔡锷前往日本的特勤人员小凤仙的下落,特勤人员说小凤仙在船上,只是身体不适要晚些下船。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这个借口可不是自己第一次听到,看来小凤仙仍然十分介怀。

乘车来到上海镇守使署衙,郑汝成亲自来门外迎接,热情的将众人迎入府内。

蔡锷心中感慨很多,他离开中国时南方还与北洋为敌,可是如今回国时却发现南北早已和睦,北洋的旧将与南方政要握手言和,甚至还成了联合政府的重要成员。虽然有些不太适应,但他仍然真心的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傍晚,郑汝成摆好了接尘宴席,考虑到蔡锷大病初愈,没有安排的太过喧嚣,就连菜式都是按照养病补身的做法上来。蔡锷刚刚下船,破有疲惫之意,本来无甚食欲,不过为了给郑汝成一个面子还是陪着众人落座吃了一些。

宴席过后,由于天色已晚,郑汝成命人收拾了署衙厢房提供众人寄宿。梁启超、何福光等人因为公务忙碌,还是乘坐当晚的火车返回南京,吴绍霆倒是留下来陪蔡锷。等到蔡锷休息去了,吴绍霆又与郑汝成聊了一些关于上海更改建制的事,打算合并淞沪两地成立中央直辖的上海市,军务总督和市长则由杨善德、郑汝成二人自行分配。

郑汝成当然不敢反对,当场连忙迎合赞成,反正等吴绍霆走后只不过是上报一个虚衔,该掌握的权力一点都不会上。

除了这件事之外,吴绍霆还特意交代郑汝成留意中华革命党在上海的活动,尽量保证上海谘议局内不会有任何闲杂人等。郑汝成立刻会意,让吴绍霆放心,表示自己一定会多注意这件事,一有风吹早点必然处理的干净利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