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生不逢时其奈何
“二公子说的也有一些道理。(手打小说)按这个解释少帅军的举动倒也能说的过去。”康鞘利点了点头:“那依二公子的意思,我军下一步应该如何办呢?”

“吴浩此人野心勃勃,万一他一统中原,那他绝对不能够容忍他有一个强悍的邻居时时地在一旁虎视眈眈。所以他和突厥必有一战,而且不打则已,战事一开,他就会竭尽全力。”李世民望着突利说道:“如果此次联军退兵,只要吴浩不死,那么他统一中原就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唯一不可预测的就是时间了。可是少帅军有如此犀利的攻城武器,宋缺、杜伏威、窦建德,哪里会是他的对手?一个统一的中土无论是人口总数、军事实力还是武器装备都是东突厥的数倍。而且如今的少帅军可以说不少士兵还是比较稚嫩的,可是那个时候情况就大大的不同了。既然迟早都有一战。我的意见是不如趁着吴浩不能主事之际,一鼓而下,只要抓住或者杀死了吴浩,那么少帅军就成了一滩散沙。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少帅军也许很快就会分裂成几支甚至几十支大小不等的势力。”

李世民稍后又补充了一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突利脸上尽是犹豫之色。

“我看二公子真是一心一意打着救令尊于危难之中的念头。实在是大孝子啊!”赵德言斜着眼睛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自然听得出他这是在讽刺自己为自己李阀军在做打算。

“二公子,虽然我认为你说得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即便如此。长安城的坚固岂是河东和汾阴城可比?我军数倍于敌尚且攻不下河东和汾阴城,更何况攻打兵力比我们还要多地长安。就算少帅军有些慌乱,他的将领也不至于完全丧失理智。更何况就算我们能够攻的下长安,那也绝对不是几天之内就能够办得到的,一旦长安有难。河东、汾阴、潼关乃至洛阳的少帅军势必蜂拥而至。我军怎么可能还有胜算?所以我坚决反对进攻长安!”康鞘利一脸果断。

“柱国考虑得也对!”李世民一脸轻松,淡淡地说道:“不过我想说得是自战国开始,草原和中土就争斗不断。草原的势力先是匈奴而后鲜卑如今是突厥。可是无论是哪一股势力,能够占上风的时候。只能是在中土内乱不休地时候。战国之时,中土各国棋罗分布,匈奴那时还很弱小,但是还是能够占一些上风。到达始皇统一中土,匈奴被打得大败,不得不退出河套,往北迁徙。到了秦末。中土又是内乱不休,此时匈奴才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可是一旦汉朝建立,匈奴百万大军也只在汉潮边疆威风了短短五十余年,就被汉武帝打得大败。而且如果不是景帝之时,中土有七王叛乱,这个时间还会大大地缩短。到了东汉末年,此时匈奴分裂之后,已经被削弱的利害。可是中土又是大乱,它又开始能威风一阵了,而此时鲜卑更是趁乱而起。三国归晋,中土重新统一。可惜不久就出现了“八王之乱”,使得中土重又内乱不休,实力削减。匈奴、鲜卑这才又得到了壮大。之后才有了匈奴、羯、鲜卑、羌、氐。五族入主中原。可见只要中土一旦统一,那么草原上的势力再强大也是无法匹敌的。杨坚统一全国后,北疆各族也不得不对他称臣。可见如果一旦吴浩统一了中土,那么就是东突厥灾难的开始。”

“义弟,高风险才有高回报。无风无险就能获得大成功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恐怕不多。进军长安对我来说自然是有一份私心,但是对于义弟你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地一次机会!”李世民向着众人拱了拱手:“言尽于此,这主意自然还是要义弟自己来拿。世民先行告退了!”

李世民缓步走了出去,突利张嘴欲叫,迟疑了一下。终于没有叫出口来。

“可汗!”康鞘利和赵德言同时叫道。

突利摆了摆手:“你们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不要再说了。让我好好静静地想一想。”

二人正要告辞。突利又说道:“不知道潼关那边战事如何?”

“可汗,你的意思是想看一下少帅军的战斗力是不是普遍如此?”康鞘利点了点头:“可汗想的确实周到。万一少帅军是只纸老虎。故意挑了两支最能打的军队。集中了所有投石车和床弩放在河东县和汾阴县城,为的就是把我军吓退,那岂不是正好上了他们的当。我立刻派人前往潼关去打探消息!”

李世民心事重重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后。长孙无忌和庞玉立刻迎了上来。

不待他们开口,李世民就拉着庞玉的手说道:“庞兄,你要辛苦一趟了。即刻前往长安故城,对我父亲说:援军已经不可能到了,让他们迅速突围吧。其他东西都不要管了,能冲出多少人是多少人。突围之后,就直奔河东而来。突厥军队估计还能在此地驻扎四至五天。”

“世民。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吗?”长孙无忌忧心忡忡地看着李世民。

“咳,生不逢时其奈何!”李世民长叹了一句:“长孙兄,我看你还是先走一步,赶回太原,告诉元吉。做好准备。”

李世民压低了声音说道:“就算少帅军不追击,突厥兵也已经是吃了大亏了。我们在太原的粮食一定要转移,藏好。如果被突厥人顺手夺了去,那我们可真是没有一点活路了。”

“联军还有数十万,未尝不能一搏……”长孙无忌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了。

“突利并不傻,康鞘利和赵德言也都老谋深算。这个时候还要他们进军长安,那也太小看他们了。刘武周向来是唯突厥人马首是瞻,突厥人撤兵,他哪里还会留下。剩下一个薛举,就算他想为子报仇,也是独木难支。我刚才侃侃而谈,也不过就是想让突厥兵晚几天再撤走。少帅军虽有新型的投石车和床弩,在野战之时,面对突厥骑兵,却是作用有限的很。因此只要父亲他们能够逃至河东,少帅军未必就敢追赶!”李世民对着庞玉深深地一拜:“庞兄,世民拜托了!”

庞玉慌忙回拜:“公子放心!庞玉死也要把信带到!”

然后庞玉在地上给李世民磕了个头:“公子,庞玉去了!”

李世民看着庞玉的身影渐渐远去,良久,方才说道:“我当初真是小视了天下英雄,极力的撺掇父亲出兵,没想到弄到了如此下场。咳!我真是不孝子孙啊!”

“世民,你言重了!就算退往太原,咱们暂时靠着东突厥。凭着你的才干,有个三、五年李阀一定能够重新恢复元气!”长孙无忌劝慰道。

“三至五年,三至五年!”李世民反复的念叨着,然后颓丧的说道:“可惜,我看用不了一年,少帅军就能够统一中土了。他怎么可能给我们三、五年时间。就算他给了我们三、五年,我们恢复了元气。可是到那个时候我们的那点实力和他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他只需在攻打突厥是派一员大将就能轻松的我们给消灭了。回到太原,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哪里还谈得上有什么作为?”

长孙无忌无语。

李世民长长的叹了口气:“我从小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现在才知道实在是太自大了。出身门阀的我比之白手起家地吴浩差地那真不是一点。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人一直呆在海外,这个世界是不是会有所不同呢?”

长孙无忌依旧无语。

“长孙兄。你说如果我李阀转投于他,他会如何对待我?”李世民问道。

“听说此人常说一句话:英雄莫问出处。少帅军中寒门士人甚多,但是对于世家弟子他也并不排挤。独孤阀不就很受他重用嘛!”长孙无忌回答道:“看吴浩行事虽然有些特立独行,古怪的地方甚多,出手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章法,但是倒也很有一番道理。”

“说地是,吴浩如果一统天下,应该能算的上一代明君了。”李世民话锋一转:“可惜,吴浩不知为何,处处和我李阀作对。先是劫持了秀宁,然后把她……手段可谓残忍。接着多次在各地撒播谣言。弄得我军还未进关中,已经是臭名远扬,百姓无不望风而逃。好不容易终于说动了王世充,他就提兵入关。似乎从一开始他就处处加倍提防我李阀。投靠他,那还不是自寻死路。大丈夫死则死亦,岂能把生死交在别人手上,靠痛哭流涕去博取同情,苟延存活呢?只是恐怕要连累长孙一家了!”

李世民说到这里,摇着头慢慢回帐了。长孙无忌跺了一下脚,连夜直奔太原而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