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秘的石先生
终究有一天,母亲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她只是拉着“狗蛋”的手说:“孩子,自己走吧,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你的造化了。”此时已经八岁的卢韵之明白,母亲也要死了,他哭了起来,无比的孤独和对没有母亲照料的生活的恐惧吓坏了这个孩子,他哭着问母亲:“我该去哪里?”母亲想了想,然后说道:“去北京,到皇城或许你还能活下去,记住要走东直门,我听说北京的东直门是运送建材的城门,如果你能活下去必要成为国家栋梁,记住要出人头地。”说着母亲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年幼的卢韵之一个人踏上了旅途,他的背包里没有钱财衣物,只有自己所读的书籍,和塞在怀里的一条母亲的头巾。在这途中他是靠着要饭为生的,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北京,途中的奔波让他衣衫褴褛灰头土脸,他扔掉了书本,此刻他并不想做官了,他只是想着能吃一顿饱饭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他走着走着,终于到了北京。
卢韵之突然想起母亲所说的走东直门,于是绕城而走,到了东直门,此时他没了所谓的做官的动力,的确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他能独自一人走到北京已属奇迹。他现在只是想圆母亲的一个梦,于是便在大街上喃喃道:“娘,我到北京了,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一双为温暖的手在这时拍了拍正在独自迷茫下一步该去哪里讨饭的小韵之的肩膀。
他转过头去,看向眼前这个四十多岁有着三缕胡须的伯伯,疑问道:“我挡住您走路了?”男人摇摇头,卢韵之长舒一口气,在这一路上有很多欺辱他的人都以挡路为名痛殴过自己。那个男人笑了笑弯下身子对着卢韵之说:“孩子,跟我走吧,虽然不敢说荣华富贵人间之乐全享,但能让你过上好日子,你愿意吗?”卢韵之点点头,他相信这个男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男人和善的目光之中透露出一种值得自己信任的目光。
那个男人领着卢韵之坐上了一顶小轿,虽然轿子很小,但是内部的空间却很宽敞,而且座位很是舒适,他坐在男人旁边,尽量离着男人远一些。他有点受宠若惊了,他害怕自己的衣服蹭脏了这个男人整洁的衣装,这种事情会让这刚刚到来的晚餐泡汤的,卢韵之这么想着。男人却没有嫌弃卢韵之,不断的抚摸着小韵之那已经好久没洗过的头,然后嘴里发出啧啧的称赞语调。
男人突然开口说话了:“你叫什么名字?”“狗蛋”卢韵之想都没想就说出了在逃荒路上所用的这个名字。男人摇了摇头又问了一遍:“你叫什么名字?”卢韵之这才猛然想起自己的还有一个名字,一时间百感交集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就差点哭出来,但是他坚强的忍住了,用他在逃荒的路上他刚刚学会的坚强,于是他不卑不亢的说道:“卢传声之子韵之。你是何人?”男人哈哈大笑起来:“韵之,卢韵之,好名字好名字。我叫石方,你就叫我石先生吧。”卢韵之在轿中略弓身子行了个小礼说:“石先生韵之在此有礼了,敢问你要带我去何方?”石先生眼中充满了关爱之情,用手指刮了小韵之有些脏的鼻头一下然后说道:”你还装小大人呢,去何方?回家。”
卢韵之在石先生的眼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关爱,这是他许久没有得到的,也是他朝思梦想的神色,他不在问东问西,只是低下头心中久久难以平复。轿子飞快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当停下的时候轿夫挑开了轿帘,石先生牵着卢韵之的小手走入了轿旁的宅院之中。
卢韵之睁大了眼睛,宅院中虽然说不上像仙境一般,但是几进几出的大宅院着实震撼着小韵之的心。可是最让他震撼的是门内肃立着两排人,他们夹道而迎,年龄从三十多岁到和自己一般大小的不等,他们整齐的排在大门内的两侧,有四十人左右。当石先生和卢韵之跨入门内的时候所有人都齐声喊道:“师父。”卢韵之不明所以,但是更令他震撼的还远远不是这些,而是在大院影壁墙上提写着几行大字:不得谋天下,不得计皇命,不得干朝政,违者,灭九族——朱元璋。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卢韵之停下了脚步,愣愣的望着那个所谓的石先生,石先生拉着卢韵之的手只是冲着卢韵之微笑着,并不说话。卢韵之问出了最纯真却又最朴实的一句话:“石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
石先生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么开心,然后扫视着列在门内的众人,重复了一句“到底是什么人?”四十多人齐声答道:“天地人。”
卢韵之不知道何为天地人,但是他却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刻改变了,究竟会指向何方却是一片迷茫。 卢韵之顺从的跟着石先生走入了宅院之中,两旁的众人则是都看向卢韵之,卢韵之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因为两旁之人的衣着虽然简单却也干净大方透露着殷实之气,而自己则是破衣烂衫身上也脏兮兮的潦倒之极,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他面红耳赤只能低头行走。
石先生却拍了拍卢韵之的肩膀说道:“韵之,昂首挺胸的走,你是行在天地之间的天地人,到哪里都要昂首阔步。”卢韵之顿时昂首阔步,不理会众人的目光随着石先生走了进去。
就在卢韵之走入大宅门的时候,在不远的皇宫中,年轻的朱祁镇看着躺在床上呻吟的王振狠狠地拍了下桌子:“朕要灭他们十族。”灭十族是明成祖朱棣所发明的,除了九族以外还加上了门生朋友等,算是大明朝最高等的处罚了。
王振被太医诊治着,太医看到皇帝发火了吓得不住的哆嗦着,王振挥挥手,太医弓着身子退了出去。这时候王振脸色还是惨白,他不知道为什么看似并不强壮的石先生力气可以如此之大,王振有气无力的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虽然我并不知这厮的由来,但是他们有太祖高皇帝的免死丹书,还有永乐皇帝的免死牌,更有先皇的诏书这种人咱们还是避而远之吧。”王振总是这么欺软怕硬,所以这注定了他的失败和背后的唾骂。
年幼的卢韵之一个人踏上了旅途,他的背包里没有钱财衣物,只有自己所读的书籍,和塞在怀里的一条母亲的头巾。在这途中他是靠着要饭为生的,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北京,途中的奔波让他衣衫褴褛灰头土脸,他扔掉了书本,此刻他并不想做官了,他只是想着能吃一顿饱饭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他走着走着,终于到了北京。
卢韵之突然想起母亲所说的走东直门,于是绕城而走,到了东直门,此时他没了所谓的做官的动力,的确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他能独自一人走到北京已属奇迹。他现在只是想圆母亲的一个梦,于是便在大街上喃喃道:“娘,我到北京了,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一双为温暖的手在这时拍了拍正在独自迷茫下一步该去哪里讨饭的小韵之的肩膀。
他转过头去,看向眼前这个四十多岁有着三缕胡须的伯伯,疑问道:“我挡住您走路了?”男人摇摇头,卢韵之长舒一口气,在这一路上有很多欺辱他的人都以挡路为名痛殴过自己。那个男人笑了笑弯下身子对着卢韵之说:“孩子,跟我走吧,虽然不敢说荣华富贵人间之乐全享,但能让你过上好日子,你愿意吗?”卢韵之点点头,他相信这个男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男人和善的目光之中透露出一种值得自己信任的目光。
那个男人领着卢韵之坐上了一顶小轿,虽然轿子很小,但是内部的空间却很宽敞,而且座位很是舒适,他坐在男人旁边,尽量离着男人远一些。他有点受宠若惊了,他害怕自己的衣服蹭脏了这个男人整洁的衣装,这种事情会让这刚刚到来的晚餐泡汤的,卢韵之这么想着。男人却没有嫌弃卢韵之,不断的抚摸着小韵之那已经好久没洗过的头,然后嘴里发出啧啧的称赞语调。
男人突然开口说话了:“你叫什么名字?”“狗蛋”卢韵之想都没想就说出了在逃荒路上所用的这个名字。男人摇了摇头又问了一遍:“你叫什么名字?”卢韵之这才猛然想起自己的还有一个名字,一时间百感交集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就差点哭出来,但是他坚强的忍住了,用他在逃荒的路上他刚刚学会的坚强,于是他不卑不亢的说道:“卢传声之子韵之。你是何人?”男人哈哈大笑起来:“韵之,卢韵之,好名字好名字。我叫石方,你就叫我石先生吧。”卢韵之在轿中略弓身子行了个小礼说:“石先生韵之在此有礼了,敢问你要带我去何方?”石先生眼中充满了关爱之情,用手指刮了小韵之有些脏的鼻头一下然后说道:”你还装小大人呢,去何方?回家。”
卢韵之在石先生的眼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关爱,这是他许久没有得到的,也是他朝思梦想的神色,他不在问东问西,只是低下头心中久久难以平复。轿子飞快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当停下的时候轿夫挑开了轿帘,石先生牵着卢韵之的小手走入了轿旁的宅院之中。
卢韵之睁大了眼睛,宅院中虽然说不上像仙境一般,但是几进几出的大宅院着实震撼着小韵之的心。可是最让他震撼的是门内肃立着两排人,他们夹道而迎,年龄从三十多岁到和自己一般大小的不等,他们整齐的排在大门内的两侧,有四十人左右。当石先生和卢韵之跨入门内的时候所有人都齐声喊道:“师父。”卢韵之不明所以,但是更令他震撼的还远远不是这些,而是在大院影壁墙上提写着几行大字:不得谋天下,不得计皇命,不得干朝政,违者,灭九族——朱元璋。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卢韵之停下了脚步,愣愣的望着那个所谓的石先生,石先生拉着卢韵之的手只是冲着卢韵之微笑着,并不说话。卢韵之问出了最纯真却又最朴实的一句话:“石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
石先生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么开心,然后扫视着列在门内的众人,重复了一句“到底是什么人?”四十多人齐声答道:“天地人。”
卢韵之不知道何为天地人,但是他却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刻改变了,究竟会指向何方却是一片迷茫。 卢韵之顺从的跟着石先生走入了宅院之中,两旁的众人则是都看向卢韵之,卢韵之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因为两旁之人的衣着虽然简单却也干净大方透露着殷实之气,而自己则是破衣烂衫身上也脏兮兮的潦倒之极,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他面红耳赤只能低头行走。
石先生却拍了拍卢韵之的肩膀说道:“韵之,昂首挺胸的走,你是行在天地之间的天地人,到哪里都要昂首阔步。”卢韵之顿时昂首阔步,不理会众人的目光随着石先生走了进去。
就在卢韵之走入大宅门的时候,在不远的皇宫中,年轻的朱祁镇看着躺在床上呻吟的王振狠狠地拍了下桌子:“朕要灭他们十族。”灭十族是明成祖朱棣所发明的,除了九族以外还加上了门生朋友等,算是大明朝最高等的处罚了。
王振被太医诊治着,太医看到皇帝发火了吓得不住的哆嗦着,王振挥挥手,太医弓着身子退了出去。这时候王振脸色还是惨白,他不知道为什么看似并不强壮的石先生力气可以如此之大,王振有气无力的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虽然我并不知这厮的由来,但是他们有太祖高皇帝的免死丹书,还有永乐皇帝的免死牌,更有先皇的诏书这种人咱们还是避而远之吧。”王振总是这么欺软怕硬,所以这注定了他的失败和背后的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