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西坠,山峦间斑驳的草木更外醒目,凛冽的山风遍地的落叶展现冬季的萧瑟。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秉真道人和师侄承宗下山五天返回道观,精神矍铄的秉真道人提着个小包袱进入藏经室,承宗安置好山下信徒赠送的油盐酱醋、香烛、布匹等物,非常客气地恭送两名挑夫离去,目送挑夫们的身影消失在半山弯道才返回观中。
后院厨房里的米粥已经煮好,几碟石耳、竹笋和腊肉做出的简单小菜在竹编蒸笼里热着。
承宗满意地点点头,净手后拿出大碗和两个小蝶,每样盛上一些,用托盘给师叔送去。进门放下托盘,承宗告辞师叔,信步来到后院精舍,发现里面空荡荡的,想了想穿过院子走出侧门,没走几步就听到小师弟敲响竹梆的熟悉声音。
靠近后院墙的石坎前,有个用松木、石板和茅草搭建的羊圈,小承元一手敲打竹梆子,一手均匀地往食槽里撒粗盐。每天这个时候,在山上野了一天的二十几头羊,就是在竹梆声中奔回羊圈的。
“师兄回来了!”承元高兴地叫起来,扔下短木棍走出竹篱笆,拍拍小手跑向承宗。
“给你带了件新袄,还有煌固镇刘奶奶为你做的两双鞋。”承宗含笑抚了抚师弟的小脑袋,望向染上金色霞光的后山:“这几天吴居士身体怎么样?”
承元简要汇报几句,指向西边百余米外形同华盖般的高耸银杏树:“这两天太阳好,吴大哥午后喜欢在那边呆着,他说那里风景好。”
承宗对大山无比熟悉,知道那棵百年银杏树下有块十丈见方的平地,平地后方三十余丈的赤色石壁下,有个五丈深一丈宽的天然山洞,潺潺清泉从洞里涌出,流到银杏树前方数十丈的绝壁处倾泻而下,雨后时常能看到彩虹,天气好的时节,坐在银杏树下可俯瞰延绵群山和山脚下的村庄阡陌,沐浴着和风,倾听流水声和竹涛声,的确是个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承宗暗自点头,对吴铭的身体恢复速度微感惊讶:“他自己能走到那边树下了?”
“是啊!前天早晨我放羊回来,吴大哥已经能自己走到羊圈这里,他问我那边能过去吗?我说能,但是要小心有蛇窜出来,他说冬天蛇不出来,不怕,拄着拐杖过去了。这两天他学会了熬药换药,说什么也不让我动手,用完早饭喝下汤药,他交代一声就往那边去,一直呆到太阳快下山才回来。”承元对师兄毫无隐瞒。
“这几天,他和你说话多吗?”承宗低声询问,眼睛望着前方已经拄着拐杖慢慢走回来的吴铭。
“白天没什么功夫,晚上在一起说话多些,吴大哥可真奇怪,连光绪年和民国年份都弄不清楚,傻乎乎掰着手指算阳历,哈哈!对了师兄,吴大哥也知道大轮船,他说向东一直走就是大海,大海比大地还大,海上有能装几万吨东西的大船,我问能装万吨的船有多大?他说能装上万头大牯牛。我不信,他就笑,说我以后会见到的,还告诉我,现在的大轮船大多烧煤,靠船上的什么蒸汽机推动。师兄,蒸汽机是什么啊?”纯稚的承元好奇地望着自己的师兄。
“蒸汽机?这个、我也不知道,好了!天色晚了,干完活吃饭,其他的回头再说。”承宗有点发窘。
承元应一声,看到吃得胀鼓鼓的羊儿陆续从山上回来,再次捡起短木棍敲响竹梆子,催促羊儿进入圈子里。
斜阳中,吴铭顺着弯曲山道慢慢走来,静静观望的承宗心里突然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小师弟的一番话,让承宗对几日来了解到的吴铭感到几许迷惑。
这次下山,承宗打听到不少事情,吴铭没有撒谎,除了不知道他的名字为何不叫吴山伢子而叫吴铭之外,他确实是被煌固镇镇长陈继尧和留洋归来的陈家二少爷陈仲康诬陷,以通匪罪押解县城大牢关押,原因是吴山伢子的母亲不知为何,半月前赶集那天潜入陈家大院,被陈府家丁痛打一顿扔出大街。
吴山伢子的母亲在数百乡人的鄙视中放声大哭,披头散发跌跌撞撞离开镇子,没走多远又被陈家大管家驾驶的马车撞倒,脑袋摔破当场不行了,与吴山伢子母亲同来赶集的村中长者用草席裹住尸体,雇了辆牛车拉回吴家村,次日,村里几家乡亲一同帮忙草草埋葬。
死者入土的当日晚上,从小到大老实巴交逆来顺受的吴山伢子,竟然提起柴刀独自离开吴家村,于子夜时分悄然入镇,翻墙潜入陈家大院,摸到陈镇长卧房前被巡夜家丁发现,厮打中,吴山伢子发疯一般挥刀砍伤三名会武艺的强壮家丁,最后寡不敌众被制服。
当晚动静闹得很大,邻居几家男人都出来帮忙,陈家大太太和回乡过节的陈二少爷无比恼怒,当即命令家丁打死吴山伢子,后来还是陈老爷陈镇长发了善心,下严令制止住众人,天亮后命家丁把吴山伢子直接送县衙治罪。
至于后来吴山伢子怎么被安上通匪罪名,又怎么换成吴铭这名字,个中原因无人知晓,似乎得知内情的师叔也没说。
有件事很蹊跷,承宗到现在都不清楚,为何师叔单独见过陈镇长之后,就不再前往吴家村询问吴山伢子的身世,而是在镇子里替陈镇长家做了一场法事,再给镇里病人看了两天病,然后带上信徒们赠送的东西直接回山。
在煌固镇停留的几天里,承宗见到了陈镇长和他的两个太太,以及大太太那个身材高大不可一世的弟弟汪管家,唯独没看到陈家留洋回来的二少爷,听说已经赶回南昌任职了。
尽管如此,承宗还是了解到陈家的不少事情,知道陈家还有位大少爷叫陈伯安,六年前跑到广州读黄埔军校,北伐武昌的时候战死沙场。
陈府二少爷陈仲康去年留学东洋回来,在上海遇到贵人深受重用,一直在上海公干,听说他这回获得国民党元老推荐,转到南昌任职,官位还不低。
承宗发现整件事有很多不解之处,根据镇上老人私下议论:吴山伢子的母亲叫吴娟,年轻时很漂亮很懂事,可不知为何,十六岁那年没嫁人就怀上了吴山伢子,直到死都没人知道让她怀上孩子的野男人是谁。
二十四年来,吴山伢子的母亲受尽白眼,但仍然带着儿子倔强地活着,把体弱多病的儿子养大成人,为了给儿子治病和进村中私塾,陆续卖掉家里仅有的五亩水田,还向本族人借了不少债,多年来她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养猪,半年前已将债务还清,从未听说过她和陈家有何瓜葛,谁也不清楚这个倔强的女人为何突然前往陈家,为何被陈家打出来,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家的管家确确实实驾马车把吴山伢子的母亲撞死了,却没有承担半点责任,至今也没有个说法。
承宗很想弄清楚这件事,但是乡人不明所以,暗地里流传的谣言很多不足信,还有人说吴山伢子从小到大就是半个傻子,白长一副高大身子,空有一身蛮力,脑袋却不好使,对此,似乎知情的师叔一直没说话,承宗也不好追问。
此时,承宗看到吴铭沐浴夕阳逐渐走近,身穿陈旧的长袍,还吊着受伤的左臂,身材高挑步履均匀。
令承宗暗自颇为诧异的是,扶着拐杖越来越近的吴铭看起来与寻常乡人大不一样,没有半点乡下人的卑微状,消瘦的脸上神色自若,鼻挺眉长目光清澈,整个人竟然显得文质彬彬的,无论承宗怎么看,都难与把眼前的这个人与提着砍刀摸进陈家大院连砍六人的亡命之徒对上号。
“刚回来?”吴铭在承宗面前两步站住,宽阔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紧闭的嘴角隐隐挂着笑意。
承宗指指吴铭的伤臂和脑袋:“这两天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手臂和头上的伤处有点痒,五个手指都能动,头上伤口也没事了。”吴铭想说句谢谢,又觉得一句轻飘飘的谢谢没有意义,只好把感激埋在心里。
承宗点点头,望向远处石壁下高大的银杏树:“你喜欢那地方?”
吴铭回头望一眼:“那里的泉水清澈甘甜,林荫宽广翠竹环抱,坐在古树下,千山万壑尽收眼底。以前没在意身边的山山水水,细细观望之后,觉得自己忽略了很多好东西。”
承宗惊讶地注视吴铭,看到吴铭脸上真诚的笑容,不由得也笑了:“居士言谈雅致,心境开阔,想必读过不少书吧?”
吴铭愣了一会,很快对承宗笑道:“我只是勉强能认字,倒是听承元小师傅说,承宗师傅五岁就能背诵《道德经》,六岁开始学《百草经》,七岁开始习武了,和你相比,我差远了。”
“承元这小子。”
承宗有点不好意思,上前虚扶一下,与吴铭一起往回走,边走边关心地说道:“你的伤没痊愈,特别是手上,骨头没长好,不能走动太多。”
“有劳了!”
自此,承宗与吴铭之间的交谈慢慢多起来。
秉真道人再也没有专门到后院看望吴铭,但从不反对承宗、承元师兄弟和吴铭在一起,也不干涉承宗把各种书籍和下山顺手弄回的旧报纸拿给吴铭学识字,反而罕有地吩咐承宗:
“吴家小子身世可怜,从小到大没什么亲人朋友,听说他哀求村里汉子学武被打走后,整天躲在自家后山瞎折腾,而且傻乎乎坚持了十几年,这份毅力倒也难得。有空你传他一套养身功法,便于他的伤势早日康复,也好让他消去一身戾气。”
俗语道:伤筋动骨一百天。转眼三个多月过去,吴铭的伤势已经痊愈,与承宗、承元一起度过了下元节、冬至、除夕和新春佳节,彼此间越来越习惯相互的存在,吴铭仍然和刚来时那样话语不多,但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
让承宗师兄弟印象深刻的是,吴铭拥有强烈的求知**和令人吃惊的学习能力,他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不知不觉间学到很多东西,内容包括书法、道家最高典籍《道德经》释义、道教历史、道家仪式等等,还掌握了道家养身功法,劳作之中不时询问上饶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历史与现状。
承宗师兄弟所不知道的是,外表平静性情温和的吴铭,内心却是无比的焦虑和彷徨,三个月里的每一天,吴铭都是在万千感慨和惴惴不安中度过,每天孜孜不倦求学的同时,还要苦苦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承宗的精心照顾和悉心传授下,吴铭各方面进步神速,很好地掌握养身功法和吐纳要领,前几天承宗指点时推过吴铭几次,发现每晚坚持站桩一个多时辰的吴铭身形越来越稳,脚下有根了,而且原先那笔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也变得好看多了。
虽然承宗对吴铭惊人的悟性和坚韧毅力深感惊讶,但承宗看得出,聪颖过人的吴铭确实如他所言“没读过多少书”,一手毛笔字不堪入目,练了近两个月才算入门,第三个月才略具神形,勉强入得师叔秉真道长的法眼。
对此,每天听到承宗汇报的秉真道人也深感意外,像吴铭这样二十四岁才开始正规学习和练功的人进步如此神速,在整个教派中屈指可数,说是天赋超人也不为过,让阅历深厚的秉真道人心中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虽然他已经尽知吴铭的身世,对这个长相端正温和有礼的年轻人也深为同情。
不知为何,得知吴铭的最新修习进境之后,权衡良久的秉真道人叮嘱承宗:“除了书法和普通医理之外,别的东西就不要传授了,到此为止,以后如何,全看他自己的造化。”
承宗恭敬答应,心里却甚为不解,近三个月来,他和吴铭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吴铭的善良宽厚、谦逊勤劳的品格,以及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洋溢出的独特魅力,完全得到了承宗的认同和接纳,承宗脸上的笑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不知不觉间也和师弟承元一样,把吴铭当成了自己的师兄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就在吴铭郑重考虑自己前途的时候,道教的又一重要节日上元节即将到来。
大年初十刚过,承宗、承元师兄弟开始忙绿起来,清扫道观和山门,擦拭法器,前殿和中殿内外换上各色旗幡,增设灯盏烛台和跪坐蒲团,便于上元节这天络绎到来的信徒们进香参拜。
秉真道人和师侄承宗下山五天返回道观,精神矍铄的秉真道人提着个小包袱进入藏经室,承宗安置好山下信徒赠送的油盐酱醋、香烛、布匹等物,非常客气地恭送两名挑夫离去,目送挑夫们的身影消失在半山弯道才返回观中。
后院厨房里的米粥已经煮好,几碟石耳、竹笋和腊肉做出的简单小菜在竹编蒸笼里热着。
承宗满意地点点头,净手后拿出大碗和两个小蝶,每样盛上一些,用托盘给师叔送去。进门放下托盘,承宗告辞师叔,信步来到后院精舍,发现里面空荡荡的,想了想穿过院子走出侧门,没走几步就听到小师弟敲响竹梆的熟悉声音。
靠近后院墙的石坎前,有个用松木、石板和茅草搭建的羊圈,小承元一手敲打竹梆子,一手均匀地往食槽里撒粗盐。每天这个时候,在山上野了一天的二十几头羊,就是在竹梆声中奔回羊圈的。
“师兄回来了!”承元高兴地叫起来,扔下短木棍走出竹篱笆,拍拍小手跑向承宗。
“给你带了件新袄,还有煌固镇刘奶奶为你做的两双鞋。”承宗含笑抚了抚师弟的小脑袋,望向染上金色霞光的后山:“这几天吴居士身体怎么样?”
承元简要汇报几句,指向西边百余米外形同华盖般的高耸银杏树:“这两天太阳好,吴大哥午后喜欢在那边呆着,他说那里风景好。”
承宗对大山无比熟悉,知道那棵百年银杏树下有块十丈见方的平地,平地后方三十余丈的赤色石壁下,有个五丈深一丈宽的天然山洞,潺潺清泉从洞里涌出,流到银杏树前方数十丈的绝壁处倾泻而下,雨后时常能看到彩虹,天气好的时节,坐在银杏树下可俯瞰延绵群山和山脚下的村庄阡陌,沐浴着和风,倾听流水声和竹涛声,的确是个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承宗暗自点头,对吴铭的身体恢复速度微感惊讶:“他自己能走到那边树下了?”
“是啊!前天早晨我放羊回来,吴大哥已经能自己走到羊圈这里,他问我那边能过去吗?我说能,但是要小心有蛇窜出来,他说冬天蛇不出来,不怕,拄着拐杖过去了。这两天他学会了熬药换药,说什么也不让我动手,用完早饭喝下汤药,他交代一声就往那边去,一直呆到太阳快下山才回来。”承元对师兄毫无隐瞒。
“这几天,他和你说话多吗?”承宗低声询问,眼睛望着前方已经拄着拐杖慢慢走回来的吴铭。
“白天没什么功夫,晚上在一起说话多些,吴大哥可真奇怪,连光绪年和民国年份都弄不清楚,傻乎乎掰着手指算阳历,哈哈!对了师兄,吴大哥也知道大轮船,他说向东一直走就是大海,大海比大地还大,海上有能装几万吨东西的大船,我问能装万吨的船有多大?他说能装上万头大牯牛。我不信,他就笑,说我以后会见到的,还告诉我,现在的大轮船大多烧煤,靠船上的什么蒸汽机推动。师兄,蒸汽机是什么啊?”纯稚的承元好奇地望着自己的师兄。
“蒸汽机?这个、我也不知道,好了!天色晚了,干完活吃饭,其他的回头再说。”承宗有点发窘。
承元应一声,看到吃得胀鼓鼓的羊儿陆续从山上回来,再次捡起短木棍敲响竹梆子,催促羊儿进入圈子里。
斜阳中,吴铭顺着弯曲山道慢慢走来,静静观望的承宗心里突然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小师弟的一番话,让承宗对几日来了解到的吴铭感到几许迷惑。
这次下山,承宗打听到不少事情,吴铭没有撒谎,除了不知道他的名字为何不叫吴山伢子而叫吴铭之外,他确实是被煌固镇镇长陈继尧和留洋归来的陈家二少爷陈仲康诬陷,以通匪罪押解县城大牢关押,原因是吴山伢子的母亲不知为何,半月前赶集那天潜入陈家大院,被陈府家丁痛打一顿扔出大街。
吴山伢子的母亲在数百乡人的鄙视中放声大哭,披头散发跌跌撞撞离开镇子,没走多远又被陈家大管家驾驶的马车撞倒,脑袋摔破当场不行了,与吴山伢子母亲同来赶集的村中长者用草席裹住尸体,雇了辆牛车拉回吴家村,次日,村里几家乡亲一同帮忙草草埋葬。
死者入土的当日晚上,从小到大老实巴交逆来顺受的吴山伢子,竟然提起柴刀独自离开吴家村,于子夜时分悄然入镇,翻墙潜入陈家大院,摸到陈镇长卧房前被巡夜家丁发现,厮打中,吴山伢子发疯一般挥刀砍伤三名会武艺的强壮家丁,最后寡不敌众被制服。
当晚动静闹得很大,邻居几家男人都出来帮忙,陈家大太太和回乡过节的陈二少爷无比恼怒,当即命令家丁打死吴山伢子,后来还是陈老爷陈镇长发了善心,下严令制止住众人,天亮后命家丁把吴山伢子直接送县衙治罪。
至于后来吴山伢子怎么被安上通匪罪名,又怎么换成吴铭这名字,个中原因无人知晓,似乎得知内情的师叔也没说。
有件事很蹊跷,承宗到现在都不清楚,为何师叔单独见过陈镇长之后,就不再前往吴家村询问吴山伢子的身世,而是在镇子里替陈镇长家做了一场法事,再给镇里病人看了两天病,然后带上信徒们赠送的东西直接回山。
在煌固镇停留的几天里,承宗见到了陈镇长和他的两个太太,以及大太太那个身材高大不可一世的弟弟汪管家,唯独没看到陈家留洋回来的二少爷,听说已经赶回南昌任职了。
尽管如此,承宗还是了解到陈家的不少事情,知道陈家还有位大少爷叫陈伯安,六年前跑到广州读黄埔军校,北伐武昌的时候战死沙场。
陈府二少爷陈仲康去年留学东洋回来,在上海遇到贵人深受重用,一直在上海公干,听说他这回获得国民党元老推荐,转到南昌任职,官位还不低。
承宗发现整件事有很多不解之处,根据镇上老人私下议论:吴山伢子的母亲叫吴娟,年轻时很漂亮很懂事,可不知为何,十六岁那年没嫁人就怀上了吴山伢子,直到死都没人知道让她怀上孩子的野男人是谁。
二十四年来,吴山伢子的母亲受尽白眼,但仍然带着儿子倔强地活着,把体弱多病的儿子养大成人,为了给儿子治病和进村中私塾,陆续卖掉家里仅有的五亩水田,还向本族人借了不少债,多年来她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养猪,半年前已将债务还清,从未听说过她和陈家有何瓜葛,谁也不清楚这个倔强的女人为何突然前往陈家,为何被陈家打出来,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家的管家确确实实驾马车把吴山伢子的母亲撞死了,却没有承担半点责任,至今也没有个说法。
承宗很想弄清楚这件事,但是乡人不明所以,暗地里流传的谣言很多不足信,还有人说吴山伢子从小到大就是半个傻子,白长一副高大身子,空有一身蛮力,脑袋却不好使,对此,似乎知情的师叔一直没说话,承宗也不好追问。
此时,承宗看到吴铭沐浴夕阳逐渐走近,身穿陈旧的长袍,还吊着受伤的左臂,身材高挑步履均匀。
令承宗暗自颇为诧异的是,扶着拐杖越来越近的吴铭看起来与寻常乡人大不一样,没有半点乡下人的卑微状,消瘦的脸上神色自若,鼻挺眉长目光清澈,整个人竟然显得文质彬彬的,无论承宗怎么看,都难与把眼前的这个人与提着砍刀摸进陈家大院连砍六人的亡命之徒对上号。
“刚回来?”吴铭在承宗面前两步站住,宽阔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紧闭的嘴角隐隐挂着笑意。
承宗指指吴铭的伤臂和脑袋:“这两天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手臂和头上的伤处有点痒,五个手指都能动,头上伤口也没事了。”吴铭想说句谢谢,又觉得一句轻飘飘的谢谢没有意义,只好把感激埋在心里。
承宗点点头,望向远处石壁下高大的银杏树:“你喜欢那地方?”
吴铭回头望一眼:“那里的泉水清澈甘甜,林荫宽广翠竹环抱,坐在古树下,千山万壑尽收眼底。以前没在意身边的山山水水,细细观望之后,觉得自己忽略了很多好东西。”
承宗惊讶地注视吴铭,看到吴铭脸上真诚的笑容,不由得也笑了:“居士言谈雅致,心境开阔,想必读过不少书吧?”
吴铭愣了一会,很快对承宗笑道:“我只是勉强能认字,倒是听承元小师傅说,承宗师傅五岁就能背诵《道德经》,六岁开始学《百草经》,七岁开始习武了,和你相比,我差远了。”
“承元这小子。”
承宗有点不好意思,上前虚扶一下,与吴铭一起往回走,边走边关心地说道:“你的伤没痊愈,特别是手上,骨头没长好,不能走动太多。”
“有劳了!”
自此,承宗与吴铭之间的交谈慢慢多起来。
秉真道人再也没有专门到后院看望吴铭,但从不反对承宗、承元师兄弟和吴铭在一起,也不干涉承宗把各种书籍和下山顺手弄回的旧报纸拿给吴铭学识字,反而罕有地吩咐承宗:
“吴家小子身世可怜,从小到大没什么亲人朋友,听说他哀求村里汉子学武被打走后,整天躲在自家后山瞎折腾,而且傻乎乎坚持了十几年,这份毅力倒也难得。有空你传他一套养身功法,便于他的伤势早日康复,也好让他消去一身戾气。”
俗语道:伤筋动骨一百天。转眼三个多月过去,吴铭的伤势已经痊愈,与承宗、承元一起度过了下元节、冬至、除夕和新春佳节,彼此间越来越习惯相互的存在,吴铭仍然和刚来时那样话语不多,但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
让承宗师兄弟印象深刻的是,吴铭拥有强烈的求知**和令人吃惊的学习能力,他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不知不觉间学到很多东西,内容包括书法、道家最高典籍《道德经》释义、道教历史、道家仪式等等,还掌握了道家养身功法,劳作之中不时询问上饶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历史与现状。
承宗师兄弟所不知道的是,外表平静性情温和的吴铭,内心却是无比的焦虑和彷徨,三个月里的每一天,吴铭都是在万千感慨和惴惴不安中度过,每天孜孜不倦求学的同时,还要苦苦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承宗的精心照顾和悉心传授下,吴铭各方面进步神速,很好地掌握养身功法和吐纳要领,前几天承宗指点时推过吴铭几次,发现每晚坚持站桩一个多时辰的吴铭身形越来越稳,脚下有根了,而且原先那笔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也变得好看多了。
虽然承宗对吴铭惊人的悟性和坚韧毅力深感惊讶,但承宗看得出,聪颖过人的吴铭确实如他所言“没读过多少书”,一手毛笔字不堪入目,练了近两个月才算入门,第三个月才略具神形,勉强入得师叔秉真道长的法眼。
对此,每天听到承宗汇报的秉真道人也深感意外,像吴铭这样二十四岁才开始正规学习和练功的人进步如此神速,在整个教派中屈指可数,说是天赋超人也不为过,让阅历深厚的秉真道人心中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虽然他已经尽知吴铭的身世,对这个长相端正温和有礼的年轻人也深为同情。
不知为何,得知吴铭的最新修习进境之后,权衡良久的秉真道人叮嘱承宗:“除了书法和普通医理之外,别的东西就不要传授了,到此为止,以后如何,全看他自己的造化。”
承宗恭敬答应,心里却甚为不解,近三个月来,他和吴铭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吴铭的善良宽厚、谦逊勤劳的品格,以及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洋溢出的独特魅力,完全得到了承宗的认同和接纳,承宗脸上的笑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不知不觉间也和师弟承元一样,把吴铭当成了自己的师兄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就在吴铭郑重考虑自己前途的时候,道教的又一重要节日上元节即将到来。
大年初十刚过,承宗、承元师兄弟开始忙绿起来,清扫道观和山门,擦拭法器,前殿和中殿内外换上各色旗幡,增设灯盏烛台和跪坐蒲团,便于上元节这天络绎到来的信徒们进香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