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抚州雁潭之战
1、进程简述:
时间回朔到河谷战前,徐汝愚因为亲自出马援救手下一大将,碰巧撞上了公良友琴谋取越郡的阴谋,公良友琴借自然之力沟通云溪和大侗河,自行开辟出一条从清江进入抚州的战略补给通道。
公良友琴同时突袭攻占了归附襄樊会的台山民寨(邵寨、济寨),将通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大军得以进入抚州,对一直挡在普济军扩张道路面前的越郡樊家势力,形成两面夹攻之势。樊家依赖乐清、金华、余杭等城,一直将公良友琴压制在温岭一带狭窄的范围内。
虽然公良友琴在抚州的军事行动,暂时还没有直接威胁到徐汝愚的青焰军,但是如果任由公良友琴在越郡发展,终将威胁到青焰军的存亡。
徐汝愚为避开南平旧族首领,普济、白石军的幕后首脑,意图回复旧朝世家统治的超级高手容雁门,径自向抚州方向遁去。
徐汝愚在抚州境内遇到侥幸逃生的民寨山民,并汇合了己方的清江骑营(一百五十人)和夷人百人队。全队人数近千人,但老弱不少,受限颇多。面对普济军和地方流寇的威胁,徐汝愚断然决定暂不回溧水河谷,并从溧水河谷调派青焰军一部七百人进入抚州作战。徐汝愚的队伍向溧水河谷方向虚晃一枪后,安然进入抚州四十六家民寨联盟的控制区。
在民寨控制区内,徐汝愚拜会各寨首领,结成同盟。安顿队伍中的老弱,替换为精壮战士,完成队伍的补给。离开民寨控制区后,徐汝愚率队进驻雁潭山附近老人峰上。
普济军在抚州的主要军事目标是打通温岭到抚州的陆上通道,因为随季节的变迁,云溪至大侗河通道将无法使用。若无陆上通道的补给,届时抚州的普济军就将面临粮草断绝的危机。
原本徐汝愚和民寨的力量并不能对普济军的主要军事行动产生影响,但普济军在抚州的重要将领,公良友琴的儿子和继承人,曾跟着天机雪秋(顶尖高手,容雁门的师傅,同时是徐汝愚的父亲,六俊之首徐行的师傅,教的是兵法政务)随侍修行的公良小天却急于显示自己的能耐,定要拿下徐汝愚,为以前的败阵和眼前的挑衅找回场子。
公良小天倒也没有动用普济军,而是以清江之主为诱饵,发动了依附于普济军的各路山寨匪寇围攻老人峰,老人峰前聚集了十六家一万四千流寇大军。公良小天亲赴老人峰,获得了流寇联军的指挥权,事实上公良小天的另一想法是借此收编这些流寇,使普济军军力再增加一万多人。
青焰军援军七百人登上老人峰,徐汝愚的青焰军战力增至一千六百人,据险守峰,流寇大军也增至一万五千余人,却无人敢于强攻。
公良小天误认为徐汝愚打算故计重施,对老人峰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准备先歼灭预计中的抚州民寨联盟军,再图老人峰。
公良小天毕竟还是算错了徐汝愚的奇兵来路,公良小天整合流寇的举动威胁到了樊家的存亡,若普济军在抚州再增加这一万五千兵力,樊家势难再挡住普济军的攻势。樊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调派了五千精锐突然投入雁潭战场,轻易突破公良小天在该方向的警戒兵力(三千)。刚刚初步整合起来的流寇见势不妙,立作鸟兽散,公良小天一番谋划化为乌有。
雁潭之役结束。
2、分析点评
这是徐汝愚在抚州的初战,原本只是为势所迫不得不滞留抚州,但是徐汝愚却因势利导,在抚州境内整合起抚州民寨的力量来。在雁潭一役中,与樊家结为暂时的同盟关系,借樊家的刀削弱了抚州山寨匪寇的实力。
经过此役,徐汝愚得到了抚州民寨的全力支持,再加上樊家的后勤支援,青焰军在抚州真正地立足下来。参战的一千五百青焰军留驻抚州,众多老兵进入抚州民寨协助民寨训练士兵,抚州民寨也挑选出数百精英赴溧水河谷接受专业训练。
若无此役,由于普济军扼住了溧水河谷进入抚州的重要关口邵寨和济寨,没有后勤保障,青焰军根本无力出兵干涉普济军在越郡的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此役削弱了山寨匪寇的实力,摧毁了山寨匪寇的信心,普济军再无整合山寨匪寇的机会。虽然没有消耗普济军本身,却削弱了普济军的隐形实力,减轻了樊家所承受的压力,赢得了战争准备的时间,为未来越郡战局的变化创造了条件。
3、挑刺
这一战的战略价值已经论述过了,但是就战役本身而言,依然是毛病不少。
1)战术陈旧,缺乏亮点
此战过程与雍扬一战极为相似,徐汝愚固守一地,敌大军围攻,相持日久。徐汝愚巧妙调度,出奇兵突袭,致敌溃败。
不同之处当然也存在,一是敌方将领已经意识到徐汝愚的图谋,并采取了对策,只是错估了奇兵的来路和数量;二是敌军不是败于久攻不克的疲惫,而是败于尚未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整合,不是被击败的,而是自己溃散的。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缺乏新意和亮点。
2)公良小天错漏太多,假得过份了点
从作者的介绍来看,公良小天是公良友琴的儿子和继承人,曾跟着天机雪秋(顶尖高手,容雁门的师傅,同时是徐汝愚的父亲,六俊之首徐行的师傅,教的是兵法政务)随侍修行,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公良友琴的儿子和继承人的身份或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天机雪秋何许人也?三大宗师之一,曾经执掌旧朝天机阁,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教出来的两个徒弟,一个是武功和战略大家容雁门,另一个是“六俊之首”徐行,都是名动天下的人物。书中描述说:“容雁门之后,天机雪秋二十五年来没再收一个弟子,但是欣赏公良小天的资质,允许他随侍修行。”
天机雪秋这样一个人会看中和欣赏的人,自然不可能是大白痴吧?但是从书中的实际表现来看,公良小天实在是与白痴已经相去不远了。
首先,放弃主要战略目标,专一要分心对付徐汝愚,和敌人意气相争,战略眼光和个人修养连属下将领都不如,已经是有些不正常了。这一点好在可以用年少气胜,过于高傲来自圆其说。
其次,整合流寇势力难道一定要通过围捕徐汝愚来实现吗?既然可以抛出清江之主这样的大诱饵,那么用地盘、官职、赏金等作为手段,暗中收拢整合流寇势力绝非难事。为什么非要把这档子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呢?
第三,整合流寇势力后,对抚州战局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樊家应有的反应行动,公良小天居然如此茫然不知,又是一白痴行径——樊家家主就一句话:“亡族在即,还有什么可以斤斤计较的”。
第四,错判徐汝愚的奇兵来自于抚州民寨,并颇为得计,太白痴了吧?山上青焰军千余人而已,只要采用车轮战法,匪寇联军绝无疲敝之忧。再说抚州民寨全部出动不过万余,装备落后,更没有强冲击力的骑兵,匪寇联军只要分一偏师防之可保无忧。这样明显的不寻常之处,公良小天竟然毫不深思,就这样下了判断,白痴二字逃是肯定逃不掉的了。
第五,对战局、战力的判断令人大跌眼睛,樊家可以出五千精兵,用兵三日,公良小天却只布防了三千流寇,且没有侦骑、斥候监视预警,愚昧!
第六,老人峰奇险,三面悬崖,只有一条通路,虽然难攻,却也易困。当道立寨,以守代攻,多层防线,阻敌脱困,都是可用的招数,且用兵不多。至于要用上一万五千大军,十倍兵力正面围困徐汝愚一千五百小军吗?至少可以调出一万兵力背向防御,阻止敌人的奇兵偷袭。
如果作者不是打算让公良小天成为徐汝愚的主要对手,天机雪秋这个背景还是删去为佳,有容雁门在,小徐是不会寂寞的。
3)其他漏洞
七百青焰军援军,居然是穿越一万四千群寇主动让出来的空隙,进入老人峰中的,这个似乎太没有道理了吧?干吗不一口吃掉?
4、总评:鸡肋之战——50分
5、我的修改意见
首先删除公良小天与天机雪秋的关系,重新定位为年少气胜、自视过高、刚愎自用的形象,虽然有点小聪明,但是一离开公良友琴,就自作聪明起来。
徐汝愚无奈进入抚州后,躲藏到抚州民寨控制区。普济军主帅原准备放弃追捕,专心于主要战略目标,却遭到公良小天的反对,公良小天意欲擒拿徐汝愚,立此大功。
普济军早以暗中整合山寨势力,准备在关键时刻发动,一举灭掉樊家势力。公良小天好大喜功,一方面恐吓民寨,禁止民寨收留徐汝愚;另一方面动员起山寨势力,要他们围追堵截,杀徐汝愚者能得到高官厚禄。
徐汝愚与抚州民寨结成联盟,留下老弱,将部分青壮流民和抚州民寨山民编入青焰军,青焰军实有战士九百人。
徐汝愚将青焰军战士一分为二,一部二百余人随徐汝愚在明处,对外声称所有流民已被民寨收容;另一部六百多精锐战士隐在暗处,待机而动。
徐汝愚的青焰军离开民寨控制区,进入雁潭山区,和闻讯赶来的各路寇匪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在熟悉地形的民寨山民指引和徐汝愚对危险的惊人预感和判断下,屡屡和搜捕者檫身而过。
由于徐汝愚部人数特别少,各路寇匪为了封赏自然是各自为战,隐在暗处的六百多青焰军战士发挥优势,运用种种战术分而击之,全歼数股零星匪寇,战绩不凡。
等到寇匪们意识到出了问题,已经被青焰军零零碎碎敲掉了一千多人,寇匪们开始逐步收拢兵力,不敢再轻易落单了。
“捉迷藏“的游戏仍在继续,但是寇匪们兵力一收缩,漏洞更多,被徐汝愚一行耍得团团乱转。张续率领的七百援军也加入了进来,一千三百青焰军集中出击,连吃两股近千的大股匪寇,围捕徐汝愚的各路寇匪陷入恐慌。
公良小天谋徐汝愚不成,反而损失了三千战力,恼羞成怒。不顾普济军整合流寇之事暴露出来的危险,亲自前往雁潭统一指挥各路寇匪作战。
徐汝愚诈作被逼得走投无路,率军进入预先安排好防御工事的老人峰,被上万流寇联军团团围困。
流寇联军数攻老人峰不利,损兵折将,更是将公良小天气得暴跳如雷,誓要将徐汝愚困死于老人峰。
此间种种,早已惊动了樊家,令樊家有所警觉,再接徐汝愚所献之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流寇联军先是被徐汝愚带着在山里兜圈子,又被青焰军零敲碎打杀得心惊胆战,连续作战之余又要抢修防御工事,防止徐汝愚突围而出,早以身心俱疲。
樊家精兵突然杀到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流寇联军立刻在心理上全面崩溃了。在樊家精兵、山上青焰军和民寨民军的三面夹击之下,流寇联军损失惨重,余众纷作鸟兽散。普济军精心准备的潜伏兵力就这样被公良小天所断送。
下面再接作者的原创情节。
这个设想借鉴了主席的游击战思维,尤其是刻意模仿了主席和彭总配合呼应,在陕北与剿共军一战的战例,我想明眼人一看便知,还是主动承认抄袭的好。
六、暗日之战
1、进程简述:
此战在许景澄离开宣城,徐汝愚统合襄樊会之后。
雁潭之战虽然小有所得,但是并没有改变抚州的整体局势,青焰军要出兵抚州,必须先解除北方十二寇盟和清江江匪的威胁,去此心腹大患。
虽然溧水河谷的青焰军在整编后有七千五百步卒,而且都是精锐强军,对上十二寇盟万余匪寇zhan有质量上的优势。再加上三千百夷战士可以驻防河谷,青焰军可以全力出击,在战略态势上,青焰军占据了主动出击的地位。
十二寇盟各山寨在北陵堡防线以北,几乎呈一条直线横在面前。敌人猜测徐汝愚将攻天魁寨,因为在溧水河谷北岸之战中投降的黑武士营就是天魁寨的,而且天魁寨还是十二寇盟与清江江匪联系的枢纽。
徐汝愚不攻天魁寨,反而奇袭暗日寨得手。暗日寨在各山寨的中央位置,暗日寨失守,青焰军将十二寇盟分割为两大块,互不相连。
青焰军出兵六千,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后,扫荡暗日以东各家匪寇。若扫荡完成,暗日以西匪寇将被困死于暗日和清江之间,再无还手之力。
为破此局,十二寇盟匪寇拼死一博,暗日以西匪寇出兵八千,五千匪寇围攻暗日寨,三千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方向的援军。而暗日以东匪寇则以五千人马则尾随已经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后回援的六千青焰军,计划在暗日寨的预定谷地以优势兵力与之决战。
而驻守在暗日寨的则是徐汝愚本人和八百守军,这就是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援军、决战迂回的六千青焰军的原因。
但是青焰军没有上当,北方的六千青焰军佯装紧急回援,却在途中反伏击了尾随的五千寇军,歼敌二千人;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再歼敌一千余人,五千寇军彻底溃散。
宣城守军则干脆不援暗日,反袭破天魁寨,从另一个方向杀向暗日。
徐汝愚历尽危难,死守暗日寨四日,终于等到援军出现。近万青焰军反包围了攻寨的五千寇军,寇军全军覆没。
十二寇盟寇军此役折兵八千余众,丢失暗日、天魁两寨,再也无力与青焰军抗衡,暗日之役结束。
2、分析点评
略。
3、挑刺
1)战术依然陈旧
一个高明的战术,第一次出现是高明,第二次出现是缺乏创意,第三次出现只能说是恶俗了。尽管有所不同,但是这么说也还是同一战术的重复运用。
2)徐汝愚守寨是另一大恶俗
作为一军统帅,作为一个势力的领袖。应该做的是在大本营指点江山,在统帅部运筹帷幄。那有一天到晚跑到对敌的前线与敌人生死相搏,一天到晚自入险地的道理?前面两次还有点说道,这一次就纯属胡来了。
如果不是徐汝愚守寨,那后面发生的一切都是胡扯;但是万一徐汝愚没守住寨子,那青焰军不是就要玩完了?
都是黄易大师带的坏头,老是把领袖、统帅yy成武功高手,所以搞出来都是最高统帅们出去执行任务,把领地军队全给仍到一边不管。要知道只有大本营和统帅部才是情报和信息的中心点,离开了中心,连情报都收不到,怎么进行决策?要知道,黄大师写的那是武侠核心的小说,写政治军事的小说跟着学不是瞎搞吗?
像前面东海战役中,公良友琴自己入雍扬城刺杀徐汝愚也是一例,雍扬世家干脆集结高手把公良友琴干掉拉倒,还和他谈判个什么劲?
3)战略意图和战略构思有些看不明白
青焰军突破暗日寨后做了什么?六千大军深入敌后。深入敌后干什么去了?扫荡暗日以东各家匪寇。既然是扫荡,那么从敌后扫荡和从正面扫荡有什么区别吗?作者能不能给个好一点的解释。
按作者的描写,十二家山寨一字排开,并无纵深或者后方可言,各家山寨均有物质储备(作者写的补给可以支撑到来年),有守寨的战士。
假设贼寇不管不顾,凭寨坚守,根本不考虑反攻暗日回怎么样?六千大军要扫荡五千匪寇(不考虑暗日寨另一侧的**千匪寇)盘踞把守的险要山寨,逐一山寨攻伐,还要防范临近山寨的援军和偷袭,就算是青焰军占据暗日寨,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补给又如何?能够轻松速胜吗?
更何况,匪寇军在青焰军扫荡山寨时,不与青焰军正面对抗,而是扰其粮道如何?六千青焰军的补给线全在原敌方控制区内,青焰军要用多少战力才能保证其补给线的安全?这样算来,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从正面进攻。
其实这里我觉得作者的设定本身就存在问题。山寨贼寇也一样是人,他们也有老婆孩子,山寨里也有老弱妇孺。山寨与民寨仅仅只是生存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罢了,民寨依靠自己的劳动求得生存,山寨依赖抢掠他人的劳动成果求得生存。要维持一个山寨的生存,要不就是临近交通要道,抢劫过往商客,要不就是由周边的一批民寨供养起来。
像作者所写那样的地理环境,交通要道自北向南(宣称至新安再历阳),民寨集中于西北方向的清江邑一带,而十二家山寨却自东向西连成一线,怎么看怎么觉得莫名其妙。
而且如果按作者的设定来分析,青焰军所袭破的暗日寨中全是战士,没有妇孺也是一大败笔。
4、总评:恶俗之战——30分
5、我的修改意见
此战完全没有必要以徐汝愚为主角描写战斗过程,写一写徐汝愚在统帅部怎么进行战略部署,下达指挥命令,看着青焰军清剿十二寇盟就够了。
更改作者的设定,十二寇盟散布于北陵堡以北的广大地区,在青焰军实力暴涨,足以向十二寇盟发动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十二寇盟决定仿照襄樊会的防御模式,在北陵堡以北选择了数个战略要点(6、7个足矣),利用原有的山寨或民寨设施,进行完善加固,驻扎重兵(70%的兵力)组成南方防线,防止青焰军突入十二寇盟控制区,并对各山寨予以各个击破。
由于整条防线地势险要,敌人众多,又实现了统一指挥,相互呼应。青焰军强行突破防线难度很大,且损失惨重。
因此徐汝愚制定了如下战略计划,首先绕开敌人重点防守的防线,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青焰军四千精锐轻装简从,翻越乌伦河源头的崇山峻岭,绕过敌人防线的最东头,突入敌方纵深地带。
青焰军的四千精锐自东向西,突袭十二寇盟各贼寇的兵力空虚的本寨,并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解决后勤补给问题。
青焰军的纵深突击引起前线防守的各路贼寇的激烈争吵,本寨被袭或受到威胁的贼寇要赶回去守家,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贼寇则强调防线的重要性。一番争吵无果后,几路性急的贼寇不听调遣,擅自回军,完整的防线出现漏洞。
青焰军主力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发动了全面攻势,十二寇盟防线被打成了筛子,贼寇联盟土崩瓦解,各路贼寇纷纷夺路而逃,再无战心。
青焰军抓住战机,大军分进合击,纵横穿插,再加上迂回在纵深的四千精兵的围追堵截,击溃、歼灭、俘获贼寇无数,防线上近万贼兵只逃走了两千残兵败将。十二寇盟实力大损,腹地全开,只等青焰军逐一清剿拔除。
多路贼寇见大势已去,举寨投降,少数负愚顽抗者的末日也指日可待了。青焰军彻底解除了十二寇盟的威胁,稳定了后方。
清江水匪实力不济,怎么写也不难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
下面再接作者的原创情节。
七、抚州会战
1、进程简述:
公良友琴的普济海匪一直被越郡樊家压制于温岭地带,一直计划着向外扩张,东海之战就是一次几乎成功的策划,现在公良友琴的主要扩张目标放在了越郡抚州一带抚州、崇义、清江三府。除了地域之外,三府近五万山寨流寇,近五十万民寨流民更是公良友琴志在必得的目标。
普济海匪的七万兵力集中在两城三地战场上,金华城外三万五千,面对樊家二万五千守城兵力;乐清城外二万五千,围困着乐清城中樊家一万五千守军;加上抚州战场一万,监控着抚州方向的青焰军,掩护着乐清围城大军的侧翼。樊家另有三万大军守在大本营余杭,提防着普济海匪纵横海上的水营。
徐汝愚青焰军的发展方向也是三府,终将与公良友琴来一番对决。更重要的是,压制了普济海匪的发展,也就是破坏南平复辟旧朝的计划,延缓天下大乱的来临。
徐汝愚定计先示敌以弱,迟迟不彻底消灭十二流寇残余和清江江匪,造成青焰军兵力被大量牵制着的假象;另一方面,联合民寨民军,积极打击清剿三府境内山寨势力;最后,派出兵力打通抚州至溧水河谷通道,令各民寨流民向通道靠拢,作出将三府流民尽迁入溧水河谷的姿态。
三府境内山寨势力大量消亡,使公良友琴计划中的五万兵源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若数十万流民被迁走,公良友琴即使得到三府的土地也将一无所获。
徐汝愚的计谋已经把公良友琴逼到了不得不应战的地步,而此前徐汝愚作出的种种表象也令公良友琴错估了徐汝愚的真实实力——迁民本身也是退让示弱的计谋。公良友琴被迫从金华、乐清各抽掉一部兵力,组成大军进入抚州,不惜与青焰军一战,也要截断流民迁徙之路,将数十万流民留在自己的治下。此时普济海匪的兵力分布是金华城外两万,乐清城外一万五千,公良友琴自统大军三万五千,另外还裹胁了八千流寇随军参战。
徐汝愚摆在台面上的兵力看似不多,正面迎敌的只有八千宿卫营、二千宣城步营,一万正规军,加上一万五千民寨民军的辅助,共两万五千兵马。
公良友琴预计到徐汝愚还能调动一万五千百夷族精锐,以及五到六千抚州轻甲营,但是胜负不过五五之数。公良友琴早有定计,一旦百夷族参战,徐汝愚与樊家的联盟必将破裂,公良友琴可以从金华撤回两万大军,与乐清的一万五千大军汇合后,至少还可以向抚州战场投入三万兵力,樊家甚至会将乐清城拱手相送。
然而徐汝愚亦早有定计,决战前策反清江水匪一部,一举歼灭清江水匪,用预备役和水营一部调换出监控十二寇盟的宣城步营,腾出了宣城步营四千,水营四千共八千精锐战力参战;另外通过与东林会的交易,秘密运送了雍扬后备营五千强军至抚州战场。新增加进来的一万三千精锐大军彻底打破了战场的局部平衡,形成局部优势,可以对公良友琴前出的三万五千主力形成致命一击。
另外,徐汝愚尽抽民寨战力,多组织了一支一万两千的民军部队;令抚州轻甲营于路阻截、迟滞普济援军,力争在普济援军到来前结束战斗。徐汝愚费尽心思,调集了超过七万人马投入这场生死大战,而实际属于青焰军编制内的不过两万余人。
公良友琴先出动八千流寇进行试探性进攻,被突然出现的宣城步营水营联军六千精锐杀得落花流水,全面溃散。
与此同时,雍扬后备营和百夷族一万精锐分别攻陷了邵寨和济寨,对公良友琴三万五千大军形成包围之势。
公良友琴即将被近五万大军合围,仓皇向乐清方向逃窜,青焰军衔尾急追,于抚州中部旷野追上敌军,在旷野上进行了大兵团的正面对决。
再说公良友琴一方的援军,樊家如公良友琴所料,将乐清城拱手相送,意图让普济军和青焰军杀一个两败俱伤。不仅如此,樊家还暗中调派了一万精锐,潜至抚州战场附近,妄图火中取栗。
公良友琴援军主将公良小天再次犯下致命错误,在樊家让城后令部将屠城。绝望中的城民奋起抵抗,乐清城激战竟夜仍无分晓,公良小天无奈留下七千部属继续屠城,不等金华到来,点起余部八千人马赶往抚州主战场。
抚州轻甲营按计划应阻截、迟滞普济援军,但是其主将审时度势,断然率部奇袭乐清城。就在城民与海匪殊死搏斗之际,抚州轻甲营出现杀败了海匪,占领了乐清城。待金华大军摆脱抚州轻甲营一部的袭扰,抵达乐清城之时,面对的已经是严阵以待的青焰军和众志成城的乐清城民。
金华大军由于无法在乐清城得到计划中的给养,没有加入抚州主战场,径自折返温岭而去。
旷野上,青焰军集合全军之力,向公良友琴发动了总攻,八千宿卫营、九千百夷精锐、五千雍扬后备营、六千宣城步营共两万八千精锐将士,结成攻击力最强的锋矢阵,在一万五千民军、四千水营将士结成的偃月阵护卫下,轮番向普济军的方圆鱼鳞阵发动攻击。
激战半日,普济军阵抵挡不住冲击,公良友琴无奈亲率六千精锐冲击青焰军以战力较弱的民军所组成的本阵,普济军阵型溃散,被青焰军分割成众多小块,两军陷入混战局面。
公良小天倍道兼程赶到主战场,恰遇另一支刚刚抵达战场的一万两千的民军,两军狭路相逢,又杀了个难解难分。
普济军再无援军赶到,而徐汝愚一方却可以有四千民军脱离战场休整,并先后有三千百夷精锐和五千抚州轻甲营赶赴前线。
徐汝愚一方的强悍实力,以及先弃民后助海匪对民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窥视一旁的樊家一万精兵不敢轻动。
激战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普济军全面溃败,青焰军一路追杀。再加上乐清与雁潭堡等归路分别被青焰军和樊家所断,参战的四万三千普济军(含公良小天率领的八千援军),仅有不足三千人逃回温岭。
公良友琴折损四万大军,一无所获,青焰军不仅尽得三府,还意外得到乐清城和乐清府之地,大获全胜。至此,抚州会战结束。
2、分析点评
这是徐汝愚的青焰军成军以来,第一场数十万大军的大会战。作者终于不再写同一战术的重复运用,终于不再让徐汝愚深入前线搏杀而是坐镇中军指挥,俺总算长出了一口大气。
双方实力对比,公良友琴原本占优,公良友琴手下正规军就有七万人,还有八千流寇助阵。而徐汝愚费尽心力,加上近三万民军,才勉强拼凑了七万出头。
但是徐汝愚巧施妙计,利用种种形势示弱,麻痹敌人。终于造成了正面战场上的局部优势,深合“我专而敌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要领。
这一战例中最可观的,就是布局如行棋,看似随手布局,实则着着妙手。等到关键时刻,才能发现每一着都在要害之地。而杀寇迁民一着,则是手筋,点在要害,使敌方不得不应,不敢不应,结果自然是落入杀阵之中,满盘皆输。
正面战场对战中,敌我双方战阵的运用是此战的又一亮点。
3、挑刺
好话一向不多说,毛病还是要狠狠的挑滴。
1)公良小天依然是白痴派掌门人
公良小天在乐清城外的表现太邪门了,明明已经知道连樊家都作出了“战局不利于普济军”的判断,还要不紧不慢,莫名其妙地下达个屠城令,领着大军傻傻地在城外白等白看了一夜。
等到天明,屠城没有成功,金华的援军也没等着。公良小天忽然又想通了形势确实危急,援军也不等了,混乱的城市也扔下不管了,领着八千人开始疯狂赶路。
好不容易倍道兼程赶到战场,结果是累得一塌糊涂,和一万多民军打了个平手,根本无法投入主战场。
总之,公良小天这个专门在战场上犯错误,老是不清不白的角色,实在是青焰军的大救星。
2)乐清一方的局势变化,安排得突兀到不合情理
首先,乐清城是樊家主动让出来的,后文却把金华两万大军退兵的原因说成是没有在乐清得到给养。难道普济军知道樊家会特意在乐清城中留下足够的物资,以方便金华大军在此进行补给吗?
公良小天在乐清城下达屠城令已经够邪乎的了,在乐清城外等援军到达更加莫名其妙,救兵如救火,有什么好等的?还有金华大军兼程赶到,肯定是疲惫之师,按理说需要休整;即使继续赶路,也会拖慢乐清军的行进速度。那就更应当分批行动,完全没有等的理由。
金华两万大军是公良友琴的部下,常言道“军令如山”,怎么找着个理由就敢不顾军令,擅自退军,并置主帅于不顾呢?
金华大军刚刚退去不久,抚州轻甲营居然就敢空群而出(只留五百人协助七千城民守城),赶赴抚州主战场,就不怕两万金华大军去而复返,或者樊家兵马杀个回马枪,乐清城得而复失吗?毕竟普通城民不是可以和精锐战士相提并论的。
3)主战场上,徐汝愚一开始就投入了几乎全部精锐部队进行攻击,居然连一支足够精锐的预备队也不留下一个,完全不符合大兵团作战的基本原则。
4)从东海开始,徐汝愚所会的“清河冲阵”和“大衍数阵”就被作者提到了近乎于“神圣”的高度。但是这场大会战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两种阵法的表演和威力,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青焰军是徐汝愚一手建立和培养起来的亲军,还有十二教习的指导和训练,若说青焰军中最早成军的清江骑营和最精锐的宿卫营还不会用这两种阵法,那可真是让俺无话可说。
决战开始前,清江骑营派出去阻截敌方信使,封锁消息还属于正常范畴。决战已经打响,再浪费这样宝贵的战力就是糊涂了。
4、总评:搏弈之战——80分
5、我的修改意见
此战问题基本集中在乐清之变,其余部分作者已经设计得相当好了。
乐清城外,樊家主动拱手相让,公良小天预感不妙,留下身边爱将和五千兵马,还有温岭刚刚送到乐清的给养物资,匆匆忙忙率部前往抚州主战场。
公良小天的手下爱将凌某悍勇无比,然而性情暴躁,入城后并未约束部属。普济海匪自然如常劫掠城中民众,激起城民的奋起抗争。凌某下达屠杀令,城中一片混战。
公良小天离城不久,遭遇抚州轻甲营的阻击,发生战斗。一番战斗下来,抚州轻甲营发觉压力极大,若还要阻击金华大军,就是赔上全军也难。
恰于此时,抚州轻甲营得到乐清暴乱的消息,将领张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放开道路让公良小天过去,率军反攻乐清。
公良小天也接到了乐清战报,左右为难,最后还是决定要先救父亲。公良小天加派两千军回城加强乐清防御,其余八千人马继续驰援。
加派的两千兵马尚未到达乐清,乐清已经被张续的抚州轻甲营杀入城中。在乐清城民的帮助下,普济军被尽数逐出城外,乐清城和普济军为金华大军准备的补给物资都成了青焰军的战利品。
等到金华大军赶到乐清城时,抚州轻甲营和乐清城民早已严阵以待。金华大军疲惫不堪,又没有准备好攻城器具,再加上没有得到给养。尝试了几次进攻,却在抚州轻甲营和乐清城民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若是绕城别走,不但路程倍增,腹背受敌,而且军中粮草不足,随时有可能自陷绝境,金华大军不得已一面催粮,一面停驻于乐清城下,也不敢再轻易攻打坚城。
待普济军败的信息传来,金华大军慌忙退兵,折返温岭而去。乐清兵少,倒也不敢轻易追击。
抚州大战,抚州轻甲营是否参战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只要阻住大批普济援军,就是最大的功劳,不参战也罢。
主战场上,只要徐汝愚调回清江骑营,作为战略预备队,在关键时刻耍一耍“清河冲阵”,既能彻底击垮普济军的战阵,还能让窥视的樊家军震撼到不敢干预战局。少一个抚州轻甲营料也无妨。
;
...
1、进程简述:
时间回朔到河谷战前,徐汝愚因为亲自出马援救手下一大将,碰巧撞上了公良友琴谋取越郡的阴谋,公良友琴借自然之力沟通云溪和大侗河,自行开辟出一条从清江进入抚州的战略补给通道。
公良友琴同时突袭攻占了归附襄樊会的台山民寨(邵寨、济寨),将通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大军得以进入抚州,对一直挡在普济军扩张道路面前的越郡樊家势力,形成两面夹攻之势。樊家依赖乐清、金华、余杭等城,一直将公良友琴压制在温岭一带狭窄的范围内。
虽然公良友琴在抚州的军事行动,暂时还没有直接威胁到徐汝愚的青焰军,但是如果任由公良友琴在越郡发展,终将威胁到青焰军的存亡。
徐汝愚为避开南平旧族首领,普济、白石军的幕后首脑,意图回复旧朝世家统治的超级高手容雁门,径自向抚州方向遁去。
徐汝愚在抚州境内遇到侥幸逃生的民寨山民,并汇合了己方的清江骑营(一百五十人)和夷人百人队。全队人数近千人,但老弱不少,受限颇多。面对普济军和地方流寇的威胁,徐汝愚断然决定暂不回溧水河谷,并从溧水河谷调派青焰军一部七百人进入抚州作战。徐汝愚的队伍向溧水河谷方向虚晃一枪后,安然进入抚州四十六家民寨联盟的控制区。
在民寨控制区内,徐汝愚拜会各寨首领,结成同盟。安顿队伍中的老弱,替换为精壮战士,完成队伍的补给。离开民寨控制区后,徐汝愚率队进驻雁潭山附近老人峰上。
普济军在抚州的主要军事目标是打通温岭到抚州的陆上通道,因为随季节的变迁,云溪至大侗河通道将无法使用。若无陆上通道的补给,届时抚州的普济军就将面临粮草断绝的危机。
原本徐汝愚和民寨的力量并不能对普济军的主要军事行动产生影响,但普济军在抚州的重要将领,公良友琴的儿子和继承人,曾跟着天机雪秋(顶尖高手,容雁门的师傅,同时是徐汝愚的父亲,六俊之首徐行的师傅,教的是兵法政务)随侍修行的公良小天却急于显示自己的能耐,定要拿下徐汝愚,为以前的败阵和眼前的挑衅找回场子。
公良小天倒也没有动用普济军,而是以清江之主为诱饵,发动了依附于普济军的各路山寨匪寇围攻老人峰,老人峰前聚集了十六家一万四千流寇大军。公良小天亲赴老人峰,获得了流寇联军的指挥权,事实上公良小天的另一想法是借此收编这些流寇,使普济军军力再增加一万多人。
青焰军援军七百人登上老人峰,徐汝愚的青焰军战力增至一千六百人,据险守峰,流寇大军也增至一万五千余人,却无人敢于强攻。
公良小天误认为徐汝愚打算故计重施,对老人峰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准备先歼灭预计中的抚州民寨联盟军,再图老人峰。
公良小天毕竟还是算错了徐汝愚的奇兵来路,公良小天整合流寇的举动威胁到了樊家的存亡,若普济军在抚州再增加这一万五千兵力,樊家势难再挡住普济军的攻势。樊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调派了五千精锐突然投入雁潭战场,轻易突破公良小天在该方向的警戒兵力(三千)。刚刚初步整合起来的流寇见势不妙,立作鸟兽散,公良小天一番谋划化为乌有。
雁潭之役结束。
2、分析点评
这是徐汝愚在抚州的初战,原本只是为势所迫不得不滞留抚州,但是徐汝愚却因势利导,在抚州境内整合起抚州民寨的力量来。在雁潭一役中,与樊家结为暂时的同盟关系,借樊家的刀削弱了抚州山寨匪寇的实力。
经过此役,徐汝愚得到了抚州民寨的全力支持,再加上樊家的后勤支援,青焰军在抚州真正地立足下来。参战的一千五百青焰军留驻抚州,众多老兵进入抚州民寨协助民寨训练士兵,抚州民寨也挑选出数百精英赴溧水河谷接受专业训练。
若无此役,由于普济军扼住了溧水河谷进入抚州的重要关口邵寨和济寨,没有后勤保障,青焰军根本无力出兵干涉普济军在越郡的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此役削弱了山寨匪寇的实力,摧毁了山寨匪寇的信心,普济军再无整合山寨匪寇的机会。虽然没有消耗普济军本身,却削弱了普济军的隐形实力,减轻了樊家所承受的压力,赢得了战争准备的时间,为未来越郡战局的变化创造了条件。
3、挑刺
这一战的战略价值已经论述过了,但是就战役本身而言,依然是毛病不少。
1)战术陈旧,缺乏亮点
此战过程与雍扬一战极为相似,徐汝愚固守一地,敌大军围攻,相持日久。徐汝愚巧妙调度,出奇兵突袭,致敌溃败。
不同之处当然也存在,一是敌方将领已经意识到徐汝愚的图谋,并采取了对策,只是错估了奇兵的来路和数量;二是敌军不是败于久攻不克的疲惫,而是败于尚未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整合,不是被击败的,而是自己溃散的。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缺乏新意和亮点。
2)公良小天错漏太多,假得过份了点
从作者的介绍来看,公良小天是公良友琴的儿子和继承人,曾跟着天机雪秋(顶尖高手,容雁门的师傅,同时是徐汝愚的父亲,六俊之首徐行的师傅,教的是兵法政务)随侍修行,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公良友琴的儿子和继承人的身份或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天机雪秋何许人也?三大宗师之一,曾经执掌旧朝天机阁,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教出来的两个徒弟,一个是武功和战略大家容雁门,另一个是“六俊之首”徐行,都是名动天下的人物。书中描述说:“容雁门之后,天机雪秋二十五年来没再收一个弟子,但是欣赏公良小天的资质,允许他随侍修行。”
天机雪秋这样一个人会看中和欣赏的人,自然不可能是大白痴吧?但是从书中的实际表现来看,公良小天实在是与白痴已经相去不远了。
首先,放弃主要战略目标,专一要分心对付徐汝愚,和敌人意气相争,战略眼光和个人修养连属下将领都不如,已经是有些不正常了。这一点好在可以用年少气胜,过于高傲来自圆其说。
其次,整合流寇势力难道一定要通过围捕徐汝愚来实现吗?既然可以抛出清江之主这样的大诱饵,那么用地盘、官职、赏金等作为手段,暗中收拢整合流寇势力绝非难事。为什么非要把这档子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呢?
第三,整合流寇势力后,对抚州战局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樊家应有的反应行动,公良小天居然如此茫然不知,又是一白痴行径——樊家家主就一句话:“亡族在即,还有什么可以斤斤计较的”。
第四,错判徐汝愚的奇兵来自于抚州民寨,并颇为得计,太白痴了吧?山上青焰军千余人而已,只要采用车轮战法,匪寇联军绝无疲敝之忧。再说抚州民寨全部出动不过万余,装备落后,更没有强冲击力的骑兵,匪寇联军只要分一偏师防之可保无忧。这样明显的不寻常之处,公良小天竟然毫不深思,就这样下了判断,白痴二字逃是肯定逃不掉的了。
第五,对战局、战力的判断令人大跌眼睛,樊家可以出五千精兵,用兵三日,公良小天却只布防了三千流寇,且没有侦骑、斥候监视预警,愚昧!
第六,老人峰奇险,三面悬崖,只有一条通路,虽然难攻,却也易困。当道立寨,以守代攻,多层防线,阻敌脱困,都是可用的招数,且用兵不多。至于要用上一万五千大军,十倍兵力正面围困徐汝愚一千五百小军吗?至少可以调出一万兵力背向防御,阻止敌人的奇兵偷袭。
如果作者不是打算让公良小天成为徐汝愚的主要对手,天机雪秋这个背景还是删去为佳,有容雁门在,小徐是不会寂寞的。
3)其他漏洞
七百青焰军援军,居然是穿越一万四千群寇主动让出来的空隙,进入老人峰中的,这个似乎太没有道理了吧?干吗不一口吃掉?
4、总评:鸡肋之战——50分
5、我的修改意见
首先删除公良小天与天机雪秋的关系,重新定位为年少气胜、自视过高、刚愎自用的形象,虽然有点小聪明,但是一离开公良友琴,就自作聪明起来。
徐汝愚无奈进入抚州后,躲藏到抚州民寨控制区。普济军主帅原准备放弃追捕,专心于主要战略目标,却遭到公良小天的反对,公良小天意欲擒拿徐汝愚,立此大功。
普济军早以暗中整合山寨势力,准备在关键时刻发动,一举灭掉樊家势力。公良小天好大喜功,一方面恐吓民寨,禁止民寨收留徐汝愚;另一方面动员起山寨势力,要他们围追堵截,杀徐汝愚者能得到高官厚禄。
徐汝愚与抚州民寨结成联盟,留下老弱,将部分青壮流民和抚州民寨山民编入青焰军,青焰军实有战士九百人。
徐汝愚将青焰军战士一分为二,一部二百余人随徐汝愚在明处,对外声称所有流民已被民寨收容;另一部六百多精锐战士隐在暗处,待机而动。
徐汝愚的青焰军离开民寨控制区,进入雁潭山区,和闻讯赶来的各路寇匪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在熟悉地形的民寨山民指引和徐汝愚对危险的惊人预感和判断下,屡屡和搜捕者檫身而过。
由于徐汝愚部人数特别少,各路寇匪为了封赏自然是各自为战,隐在暗处的六百多青焰军战士发挥优势,运用种种战术分而击之,全歼数股零星匪寇,战绩不凡。
等到寇匪们意识到出了问题,已经被青焰军零零碎碎敲掉了一千多人,寇匪们开始逐步收拢兵力,不敢再轻易落单了。
“捉迷藏“的游戏仍在继续,但是寇匪们兵力一收缩,漏洞更多,被徐汝愚一行耍得团团乱转。张续率领的七百援军也加入了进来,一千三百青焰军集中出击,连吃两股近千的大股匪寇,围捕徐汝愚的各路寇匪陷入恐慌。
公良小天谋徐汝愚不成,反而损失了三千战力,恼羞成怒。不顾普济军整合流寇之事暴露出来的危险,亲自前往雁潭统一指挥各路寇匪作战。
徐汝愚诈作被逼得走投无路,率军进入预先安排好防御工事的老人峰,被上万流寇联军团团围困。
流寇联军数攻老人峰不利,损兵折将,更是将公良小天气得暴跳如雷,誓要将徐汝愚困死于老人峰。
此间种种,早已惊动了樊家,令樊家有所警觉,再接徐汝愚所献之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流寇联军先是被徐汝愚带着在山里兜圈子,又被青焰军零敲碎打杀得心惊胆战,连续作战之余又要抢修防御工事,防止徐汝愚突围而出,早以身心俱疲。
樊家精兵突然杀到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流寇联军立刻在心理上全面崩溃了。在樊家精兵、山上青焰军和民寨民军的三面夹击之下,流寇联军损失惨重,余众纷作鸟兽散。普济军精心准备的潜伏兵力就这样被公良小天所断送。
下面再接作者的原创情节。
这个设想借鉴了主席的游击战思维,尤其是刻意模仿了主席和彭总配合呼应,在陕北与剿共军一战的战例,我想明眼人一看便知,还是主动承认抄袭的好。
六、暗日之战
1、进程简述:
此战在许景澄离开宣城,徐汝愚统合襄樊会之后。
雁潭之战虽然小有所得,但是并没有改变抚州的整体局势,青焰军要出兵抚州,必须先解除北方十二寇盟和清江江匪的威胁,去此心腹大患。
虽然溧水河谷的青焰军在整编后有七千五百步卒,而且都是精锐强军,对上十二寇盟万余匪寇zhan有质量上的优势。再加上三千百夷战士可以驻防河谷,青焰军可以全力出击,在战略态势上,青焰军占据了主动出击的地位。
十二寇盟各山寨在北陵堡防线以北,几乎呈一条直线横在面前。敌人猜测徐汝愚将攻天魁寨,因为在溧水河谷北岸之战中投降的黑武士营就是天魁寨的,而且天魁寨还是十二寇盟与清江江匪联系的枢纽。
徐汝愚不攻天魁寨,反而奇袭暗日寨得手。暗日寨在各山寨的中央位置,暗日寨失守,青焰军将十二寇盟分割为两大块,互不相连。
青焰军出兵六千,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后,扫荡暗日以东各家匪寇。若扫荡完成,暗日以西匪寇将被困死于暗日和清江之间,再无还手之力。
为破此局,十二寇盟匪寇拼死一博,暗日以西匪寇出兵八千,五千匪寇围攻暗日寨,三千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方向的援军。而暗日以东匪寇则以五千人马则尾随已经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后回援的六千青焰军,计划在暗日寨的预定谷地以优势兵力与之决战。
而驻守在暗日寨的则是徐汝愚本人和八百守军,这就是匪寇计划伏击宣城援军、决战迂回的六千青焰军的原因。
但是青焰军没有上当,北方的六千青焰军佯装紧急回援,却在途中反伏击了尾随的五千寇军,歼敌二千人;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再歼敌一千余人,五千寇军彻底溃散。
宣城守军则干脆不援暗日,反袭破天魁寨,从另一个方向杀向暗日。
徐汝愚历尽危难,死守暗日寨四日,终于等到援军出现。近万青焰军反包围了攻寨的五千寇军,寇军全军覆没。
十二寇盟寇军此役折兵八千余众,丢失暗日、天魁两寨,再也无力与青焰军抗衡,暗日之役结束。
2、分析点评
略。
3、挑刺
1)战术依然陈旧
一个高明的战术,第一次出现是高明,第二次出现是缺乏创意,第三次出现只能说是恶俗了。尽管有所不同,但是这么说也还是同一战术的重复运用。
2)徐汝愚守寨是另一大恶俗
作为一军统帅,作为一个势力的领袖。应该做的是在大本营指点江山,在统帅部运筹帷幄。那有一天到晚跑到对敌的前线与敌人生死相搏,一天到晚自入险地的道理?前面两次还有点说道,这一次就纯属胡来了。
如果不是徐汝愚守寨,那后面发生的一切都是胡扯;但是万一徐汝愚没守住寨子,那青焰军不是就要玩完了?
都是黄易大师带的坏头,老是把领袖、统帅yy成武功高手,所以搞出来都是最高统帅们出去执行任务,把领地军队全给仍到一边不管。要知道只有大本营和统帅部才是情报和信息的中心点,离开了中心,连情报都收不到,怎么进行决策?要知道,黄大师写的那是武侠核心的小说,写政治军事的小说跟着学不是瞎搞吗?
像前面东海战役中,公良友琴自己入雍扬城刺杀徐汝愚也是一例,雍扬世家干脆集结高手把公良友琴干掉拉倒,还和他谈判个什么劲?
3)战略意图和战略构思有些看不明白
青焰军突破暗日寨后做了什么?六千大军深入敌后。深入敌后干什么去了?扫荡暗日以东各家匪寇。既然是扫荡,那么从敌后扫荡和从正面扫荡有什么区别吗?作者能不能给个好一点的解释。
按作者的描写,十二家山寨一字排开,并无纵深或者后方可言,各家山寨均有物质储备(作者写的补给可以支撑到来年),有守寨的战士。
假设贼寇不管不顾,凭寨坚守,根本不考虑反攻暗日回怎么样?六千大军要扫荡五千匪寇(不考虑暗日寨另一侧的**千匪寇)盘踞把守的险要山寨,逐一山寨攻伐,还要防范临近山寨的援军和偷袭,就算是青焰军占据暗日寨,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补给又如何?能够轻松速胜吗?
更何况,匪寇军在青焰军扫荡山寨时,不与青焰军正面对抗,而是扰其粮道如何?六千青焰军的补给线全在原敌方控制区内,青焰军要用多少战力才能保证其补给线的安全?这样算来,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从正面进攻。
其实这里我觉得作者的设定本身就存在问题。山寨贼寇也一样是人,他们也有老婆孩子,山寨里也有老弱妇孺。山寨与民寨仅仅只是生存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罢了,民寨依靠自己的劳动求得生存,山寨依赖抢掠他人的劳动成果求得生存。要维持一个山寨的生存,要不就是临近交通要道,抢劫过往商客,要不就是由周边的一批民寨供养起来。
像作者所写那样的地理环境,交通要道自北向南(宣称至新安再历阳),民寨集中于西北方向的清江邑一带,而十二家山寨却自东向西连成一线,怎么看怎么觉得莫名其妙。
而且如果按作者的设定来分析,青焰军所袭破的暗日寨中全是战士,没有妇孺也是一大败笔。
4、总评:恶俗之战——30分
5、我的修改意见
此战完全没有必要以徐汝愚为主角描写战斗过程,写一写徐汝愚在统帅部怎么进行战略部署,下达指挥命令,看着青焰军清剿十二寇盟就够了。
更改作者的设定,十二寇盟散布于北陵堡以北的广大地区,在青焰军实力暴涨,足以向十二寇盟发动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十二寇盟决定仿照襄樊会的防御模式,在北陵堡以北选择了数个战略要点(6、7个足矣),利用原有的山寨或民寨设施,进行完善加固,驻扎重兵(70%的兵力)组成南方防线,防止青焰军突入十二寇盟控制区,并对各山寨予以各个击破。
由于整条防线地势险要,敌人众多,又实现了统一指挥,相互呼应。青焰军强行突破防线难度很大,且损失惨重。
因此徐汝愚制定了如下战略计划,首先绕开敌人重点防守的防线,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青焰军四千精锐轻装简从,翻越乌伦河源头的崇山峻岭,绕过敌人防线的最东头,突入敌方纵深地带。
青焰军的四千精锐自东向西,突袭十二寇盟各贼寇的兵力空虚的本寨,并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解决后勤补给问题。
青焰军的纵深突击引起前线防守的各路贼寇的激烈争吵,本寨被袭或受到威胁的贼寇要赶回去守家,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贼寇则强调防线的重要性。一番争吵无果后,几路性急的贼寇不听调遣,擅自回军,完整的防线出现漏洞。
青焰军主力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发动了全面攻势,十二寇盟防线被打成了筛子,贼寇联盟土崩瓦解,各路贼寇纷纷夺路而逃,再无战心。
青焰军抓住战机,大军分进合击,纵横穿插,再加上迂回在纵深的四千精兵的围追堵截,击溃、歼灭、俘获贼寇无数,防线上近万贼兵只逃走了两千残兵败将。十二寇盟实力大损,腹地全开,只等青焰军逐一清剿拔除。
多路贼寇见大势已去,举寨投降,少数负愚顽抗者的末日也指日可待了。青焰军彻底解除了十二寇盟的威胁,稳定了后方。
清江水匪实力不济,怎么写也不难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
下面再接作者的原创情节。
七、抚州会战
1、进程简述:
公良友琴的普济海匪一直被越郡樊家压制于温岭地带,一直计划着向外扩张,东海之战就是一次几乎成功的策划,现在公良友琴的主要扩张目标放在了越郡抚州一带抚州、崇义、清江三府。除了地域之外,三府近五万山寨流寇,近五十万民寨流民更是公良友琴志在必得的目标。
普济海匪的七万兵力集中在两城三地战场上,金华城外三万五千,面对樊家二万五千守城兵力;乐清城外二万五千,围困着乐清城中樊家一万五千守军;加上抚州战场一万,监控着抚州方向的青焰军,掩护着乐清围城大军的侧翼。樊家另有三万大军守在大本营余杭,提防着普济海匪纵横海上的水营。
徐汝愚青焰军的发展方向也是三府,终将与公良友琴来一番对决。更重要的是,压制了普济海匪的发展,也就是破坏南平复辟旧朝的计划,延缓天下大乱的来临。
徐汝愚定计先示敌以弱,迟迟不彻底消灭十二流寇残余和清江江匪,造成青焰军兵力被大量牵制着的假象;另一方面,联合民寨民军,积极打击清剿三府境内山寨势力;最后,派出兵力打通抚州至溧水河谷通道,令各民寨流民向通道靠拢,作出将三府流民尽迁入溧水河谷的姿态。
三府境内山寨势力大量消亡,使公良友琴计划中的五万兵源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若数十万流民被迁走,公良友琴即使得到三府的土地也将一无所获。
徐汝愚的计谋已经把公良友琴逼到了不得不应战的地步,而此前徐汝愚作出的种种表象也令公良友琴错估了徐汝愚的真实实力——迁民本身也是退让示弱的计谋。公良友琴被迫从金华、乐清各抽掉一部兵力,组成大军进入抚州,不惜与青焰军一战,也要截断流民迁徙之路,将数十万流民留在自己的治下。此时普济海匪的兵力分布是金华城外两万,乐清城外一万五千,公良友琴自统大军三万五千,另外还裹胁了八千流寇随军参战。
徐汝愚摆在台面上的兵力看似不多,正面迎敌的只有八千宿卫营、二千宣城步营,一万正规军,加上一万五千民寨民军的辅助,共两万五千兵马。
公良友琴预计到徐汝愚还能调动一万五千百夷族精锐,以及五到六千抚州轻甲营,但是胜负不过五五之数。公良友琴早有定计,一旦百夷族参战,徐汝愚与樊家的联盟必将破裂,公良友琴可以从金华撤回两万大军,与乐清的一万五千大军汇合后,至少还可以向抚州战场投入三万兵力,樊家甚至会将乐清城拱手相送。
然而徐汝愚亦早有定计,决战前策反清江水匪一部,一举歼灭清江水匪,用预备役和水营一部调换出监控十二寇盟的宣城步营,腾出了宣城步营四千,水营四千共八千精锐战力参战;另外通过与东林会的交易,秘密运送了雍扬后备营五千强军至抚州战场。新增加进来的一万三千精锐大军彻底打破了战场的局部平衡,形成局部优势,可以对公良友琴前出的三万五千主力形成致命一击。
另外,徐汝愚尽抽民寨战力,多组织了一支一万两千的民军部队;令抚州轻甲营于路阻截、迟滞普济援军,力争在普济援军到来前结束战斗。徐汝愚费尽心思,调集了超过七万人马投入这场生死大战,而实际属于青焰军编制内的不过两万余人。
公良友琴先出动八千流寇进行试探性进攻,被突然出现的宣城步营水营联军六千精锐杀得落花流水,全面溃散。
与此同时,雍扬后备营和百夷族一万精锐分别攻陷了邵寨和济寨,对公良友琴三万五千大军形成包围之势。
公良友琴即将被近五万大军合围,仓皇向乐清方向逃窜,青焰军衔尾急追,于抚州中部旷野追上敌军,在旷野上进行了大兵团的正面对决。
再说公良友琴一方的援军,樊家如公良友琴所料,将乐清城拱手相送,意图让普济军和青焰军杀一个两败俱伤。不仅如此,樊家还暗中调派了一万精锐,潜至抚州战场附近,妄图火中取栗。
公良友琴援军主将公良小天再次犯下致命错误,在樊家让城后令部将屠城。绝望中的城民奋起抵抗,乐清城激战竟夜仍无分晓,公良小天无奈留下七千部属继续屠城,不等金华到来,点起余部八千人马赶往抚州主战场。
抚州轻甲营按计划应阻截、迟滞普济援军,但是其主将审时度势,断然率部奇袭乐清城。就在城民与海匪殊死搏斗之际,抚州轻甲营出现杀败了海匪,占领了乐清城。待金华大军摆脱抚州轻甲营一部的袭扰,抵达乐清城之时,面对的已经是严阵以待的青焰军和众志成城的乐清城民。
金华大军由于无法在乐清城得到计划中的给养,没有加入抚州主战场,径自折返温岭而去。
旷野上,青焰军集合全军之力,向公良友琴发动了总攻,八千宿卫营、九千百夷精锐、五千雍扬后备营、六千宣城步营共两万八千精锐将士,结成攻击力最强的锋矢阵,在一万五千民军、四千水营将士结成的偃月阵护卫下,轮番向普济军的方圆鱼鳞阵发动攻击。
激战半日,普济军阵抵挡不住冲击,公良友琴无奈亲率六千精锐冲击青焰军以战力较弱的民军所组成的本阵,普济军阵型溃散,被青焰军分割成众多小块,两军陷入混战局面。
公良小天倍道兼程赶到主战场,恰遇另一支刚刚抵达战场的一万两千的民军,两军狭路相逢,又杀了个难解难分。
普济军再无援军赶到,而徐汝愚一方却可以有四千民军脱离战场休整,并先后有三千百夷精锐和五千抚州轻甲营赶赴前线。
徐汝愚一方的强悍实力,以及先弃民后助海匪对民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窥视一旁的樊家一万精兵不敢轻动。
激战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普济军全面溃败,青焰军一路追杀。再加上乐清与雁潭堡等归路分别被青焰军和樊家所断,参战的四万三千普济军(含公良小天率领的八千援军),仅有不足三千人逃回温岭。
公良友琴折损四万大军,一无所获,青焰军不仅尽得三府,还意外得到乐清城和乐清府之地,大获全胜。至此,抚州会战结束。
2、分析点评
这是徐汝愚的青焰军成军以来,第一场数十万大军的大会战。作者终于不再写同一战术的重复运用,终于不再让徐汝愚深入前线搏杀而是坐镇中军指挥,俺总算长出了一口大气。
双方实力对比,公良友琴原本占优,公良友琴手下正规军就有七万人,还有八千流寇助阵。而徐汝愚费尽心力,加上近三万民军,才勉强拼凑了七万出头。
但是徐汝愚巧施妙计,利用种种形势示弱,麻痹敌人。终于造成了正面战场上的局部优势,深合“我专而敌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要领。
这一战例中最可观的,就是布局如行棋,看似随手布局,实则着着妙手。等到关键时刻,才能发现每一着都在要害之地。而杀寇迁民一着,则是手筋,点在要害,使敌方不得不应,不敢不应,结果自然是落入杀阵之中,满盘皆输。
正面战场对战中,敌我双方战阵的运用是此战的又一亮点。
3、挑刺
好话一向不多说,毛病还是要狠狠的挑滴。
1)公良小天依然是白痴派掌门人
公良小天在乐清城外的表现太邪门了,明明已经知道连樊家都作出了“战局不利于普济军”的判断,还要不紧不慢,莫名其妙地下达个屠城令,领着大军傻傻地在城外白等白看了一夜。
等到天明,屠城没有成功,金华的援军也没等着。公良小天忽然又想通了形势确实危急,援军也不等了,混乱的城市也扔下不管了,领着八千人开始疯狂赶路。
好不容易倍道兼程赶到战场,结果是累得一塌糊涂,和一万多民军打了个平手,根本无法投入主战场。
总之,公良小天这个专门在战场上犯错误,老是不清不白的角色,实在是青焰军的大救星。
2)乐清一方的局势变化,安排得突兀到不合情理
首先,乐清城是樊家主动让出来的,后文却把金华两万大军退兵的原因说成是没有在乐清得到给养。难道普济军知道樊家会特意在乐清城中留下足够的物资,以方便金华大军在此进行补给吗?
公良小天在乐清城下达屠城令已经够邪乎的了,在乐清城外等援军到达更加莫名其妙,救兵如救火,有什么好等的?还有金华大军兼程赶到,肯定是疲惫之师,按理说需要休整;即使继续赶路,也会拖慢乐清军的行进速度。那就更应当分批行动,完全没有等的理由。
金华两万大军是公良友琴的部下,常言道“军令如山”,怎么找着个理由就敢不顾军令,擅自退军,并置主帅于不顾呢?
金华大军刚刚退去不久,抚州轻甲营居然就敢空群而出(只留五百人协助七千城民守城),赶赴抚州主战场,就不怕两万金华大军去而复返,或者樊家兵马杀个回马枪,乐清城得而复失吗?毕竟普通城民不是可以和精锐战士相提并论的。
3)主战场上,徐汝愚一开始就投入了几乎全部精锐部队进行攻击,居然连一支足够精锐的预备队也不留下一个,完全不符合大兵团作战的基本原则。
4)从东海开始,徐汝愚所会的“清河冲阵”和“大衍数阵”就被作者提到了近乎于“神圣”的高度。但是这场大会战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两种阵法的表演和威力,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青焰军是徐汝愚一手建立和培养起来的亲军,还有十二教习的指导和训练,若说青焰军中最早成军的清江骑营和最精锐的宿卫营还不会用这两种阵法,那可真是让俺无话可说。
决战开始前,清江骑营派出去阻截敌方信使,封锁消息还属于正常范畴。决战已经打响,再浪费这样宝贵的战力就是糊涂了。
4、总评:搏弈之战——80分
5、我的修改意见
此战问题基本集中在乐清之变,其余部分作者已经设计得相当好了。
乐清城外,樊家主动拱手相让,公良小天预感不妙,留下身边爱将和五千兵马,还有温岭刚刚送到乐清的给养物资,匆匆忙忙率部前往抚州主战场。
公良小天的手下爱将凌某悍勇无比,然而性情暴躁,入城后并未约束部属。普济海匪自然如常劫掠城中民众,激起城民的奋起抗争。凌某下达屠杀令,城中一片混战。
公良小天离城不久,遭遇抚州轻甲营的阻击,发生战斗。一番战斗下来,抚州轻甲营发觉压力极大,若还要阻击金华大军,就是赔上全军也难。
恰于此时,抚州轻甲营得到乐清暴乱的消息,将领张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放开道路让公良小天过去,率军反攻乐清。
公良小天也接到了乐清战报,左右为难,最后还是决定要先救父亲。公良小天加派两千军回城加强乐清防御,其余八千人马继续驰援。
加派的两千兵马尚未到达乐清,乐清已经被张续的抚州轻甲营杀入城中。在乐清城民的帮助下,普济军被尽数逐出城外,乐清城和普济军为金华大军准备的补给物资都成了青焰军的战利品。
等到金华大军赶到乐清城时,抚州轻甲营和乐清城民早已严阵以待。金华大军疲惫不堪,又没有准备好攻城器具,再加上没有得到给养。尝试了几次进攻,却在抚州轻甲营和乐清城民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若是绕城别走,不但路程倍增,腹背受敌,而且军中粮草不足,随时有可能自陷绝境,金华大军不得已一面催粮,一面停驻于乐清城下,也不敢再轻易攻打坚城。
待普济军败的信息传来,金华大军慌忙退兵,折返温岭而去。乐清兵少,倒也不敢轻易追击。
抚州大战,抚州轻甲营是否参战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只要阻住大批普济援军,就是最大的功劳,不参战也罢。
主战场上,只要徐汝愚调回清江骑营,作为战略预备队,在关键时刻耍一耍“清河冲阵”,既能彻底击垮普济军的战阵,还能让窥视的樊家军震撼到不敢干预战局。少一个抚州轻甲营料也无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