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宋简介
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张邦昌以护国有功,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南宋的国都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便是南宋统治者求“临时安宁”的苟且罪证。
南宋帝王世袭: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昚
宋光宗赵惇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卫王赵昺
(自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起,到1279年末代丞相陆秀夫背负卫王赵昺投海止,共计九帝,历经153年)、
南宋皇帝简介
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1162年在位。年号先后为建炎、绍兴。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封为康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他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属河北),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宋徽宗和钦宗为金兵俘虏北去,他于次年(1127)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代皇帝。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迫于舆论压力,他不得不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政变,杀宋高宗信用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位。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复辟”。他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己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对于抗金战争却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定为南宋的都城。
金兵暂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调精兵镇压荆湖、江西、福建等路的农民起义军和盗匪,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虽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但只把军事部署作为乞降的筹码,始终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他把金朝派到南宋进行诱降活动的秦桧引为亲信,任为宰相,伙同秦桧加紧进行投降活动,竭力压制岳飞等将领的抗金要求。当绍兴十年(1140)各路宋军在对金战争中节节取胜时,宋高宗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钦宗后自己必需退位,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断送了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十一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朝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不久,他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遂同金朝签定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和议签定后,按金朝规定,秦桧事实上成了终身宰相,宋高宗虽对他日益猜忌,却仍纵容他专权跋扈,对主张抗战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击。即使在秦桧死后,宋高宗仍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汤思退等人掌政,坚守对金和议条款,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送给金统治者贺正旦、生辰等的礼物也“以巨万计”,只要金朝统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访送去。对其统治区的人民,却巧立名目增加搜括,使南宋的赋税名目比北宋时更多,剥削更加残酷。
绍兴三十一年秋,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宋高宗又想再次逃离临安府。金海陵王渡江失败,被部下所杀(见采石之战)。宋高宗遣使贺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准备再次对金议和。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于绍兴三十二年六月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见宋孝宗赵昚)。他自称太上皇,死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光宗赵惇
公元1189年登基,公元1194年去位。光宗(赵惇),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宋宁宗赵扩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
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阻止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用茂陵。
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庙号定为理宗,原因就在于他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他是理学官学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君主,其庙号可谓实至名归。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妖僧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毁坏的陵墓进行了修复。
宋理宗无子,立他的侄子赵禥为太子,是为宋度宗。
宋度宗赵禥
度宗(1240-1274)
1264年即位,在位11年
度宗赵禥,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宋恭帝赵显
恭帝(1271-1323)
(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宋恭帝赵显(音显)(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己得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后来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抗元,最后在1279年,南宋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而死,南宋终于还是灭亡了。
宋端宗赵昰
赵昰
宋端宗赵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昰:音同“是”),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小皇帝被俘。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样、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
宋卫王赵昺
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公元1271年~公元1279年)在位仅仅一年。“祥兴”的年号并未给他带来吉祥与复兴的机会。
1278年即位时,忽必烈统率的元军已占据中国大部分地区。赵昺继续以宋之旗号抵抗元军,是年,南宋小朝廷迁到大海上的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翌年,元军打到了此地,宋军大败。面对如此绝望情势,丞相陆秀夫背着这位年仅八岁的末代宋帝投海自尽。杨淑妃见此惨状,嚎啕大哭,旋即跳海自尽。根据记载,当时有十余万人投海殉宋。数日之后,张世杰等人在海上自尽。于是,不仅南宋,而且整个宋朝宣告灭亡。赵昺的遗体被僧人和百姓们悄悄的安葬在了现在的深圳蛇口。
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张邦昌以护国有功,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南宋的国都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便是南宋统治者求“临时安宁”的苟且罪证。
南宋帝王世袭: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昚
宋光宗赵惇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卫王赵昺
(自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起,到1279年末代丞相陆秀夫背负卫王赵昺投海止,共计九帝,历经153年)、
南宋皇帝简介
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1162年在位。年号先后为建炎、绍兴。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封为康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他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属河北),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宋徽宗和钦宗为金兵俘虏北去,他于次年(1127)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代皇帝。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迫于舆论压力,他不得不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政变,杀宋高宗信用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位。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复辟”。他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己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对于抗金战争却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定为南宋的都城。
金兵暂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调精兵镇压荆湖、江西、福建等路的农民起义军和盗匪,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虽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但只把军事部署作为乞降的筹码,始终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他把金朝派到南宋进行诱降活动的秦桧引为亲信,任为宰相,伙同秦桧加紧进行投降活动,竭力压制岳飞等将领的抗金要求。当绍兴十年(1140)各路宋军在对金战争中节节取胜时,宋高宗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钦宗后自己必需退位,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断送了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十一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朝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不久,他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遂同金朝签定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和议签定后,按金朝规定,秦桧事实上成了终身宰相,宋高宗虽对他日益猜忌,却仍纵容他专权跋扈,对主张抗战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击。即使在秦桧死后,宋高宗仍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汤思退等人掌政,坚守对金和议条款,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送给金统治者贺正旦、生辰等的礼物也“以巨万计”,只要金朝统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访送去。对其统治区的人民,却巧立名目增加搜括,使南宋的赋税名目比北宋时更多,剥削更加残酷。
绍兴三十一年秋,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宋高宗又想再次逃离临安府。金海陵王渡江失败,被部下所杀(见采石之战)。宋高宗遣使贺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准备再次对金议和。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于绍兴三十二年六月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见宋孝宗赵昚)。他自称太上皇,死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光宗赵惇
公元1189年登基,公元1194年去位。光宗(赵惇),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宋宁宗赵扩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
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阻止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用茂陵。
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庙号定为理宗,原因就在于他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他是理学官学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君主,其庙号可谓实至名归。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妖僧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毁坏的陵墓进行了修复。
宋理宗无子,立他的侄子赵禥为太子,是为宋度宗。
宋度宗赵禥
度宗(1240-1274)
1264年即位,在位11年
度宗赵禥,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宋恭帝赵显
恭帝(1271-1323)
(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宋恭帝赵显(音显)(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己得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后来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抗元,最后在1279年,南宋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而死,南宋终于还是灭亡了。
宋端宗赵昰
赵昰
宋端宗赵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昰:音同“是”),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小皇帝被俘。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样、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
宋卫王赵昺
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公元1271年~公元1279年)在位仅仅一年。“祥兴”的年号并未给他带来吉祥与复兴的机会。
1278年即位时,忽必烈统率的元军已占据中国大部分地区。赵昺继续以宋之旗号抵抗元军,是年,南宋小朝廷迁到大海上的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翌年,元军打到了此地,宋军大败。面对如此绝望情势,丞相陆秀夫背着这位年仅八岁的末代宋帝投海自尽。杨淑妃见此惨状,嚎啕大哭,旋即跳海自尽。根据记载,当时有十余万人投海殉宋。数日之后,张世杰等人在海上自尽。于是,不仅南宋,而且整个宋朝宣告灭亡。赵昺的遗体被僧人和百姓们悄悄的安葬在了现在的深圳蛇口。